第一篇:浅谈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教学
浅谈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教学
陆良县小草幼儿园教师 保凤艳
儿童是天才的画家,他们从小就喜欢画画。他们画画时很兴奋激动,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他们常常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表达愿望。“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识、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使幼儿发展的手段。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活动中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使美术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因此,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应以开发幼儿潜力,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发展幼儿健康的个性为前提,运用各种途径,灵活多样地组织各种教学,使美术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平时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培养幼儿学习美术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创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大胆解放孩子,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的良好氛围。要让儿
童真正享受美术活动的快乐,我们的课堂就必须得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使幼儿自觉自愿地参与进来。例如:在粘贴画《有趣的春天》时,教师用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教具,引起孩子的兴趣,以提问引导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孩子们理性思维尚未发育成熟,深奥、复杂的美术理论知识,反而让他们更糊涂、迷茫。这时期的他们,感性思维丰富,喜欢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总喜欢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理想和愿望。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把美术活动与儿童故事讲述及延展活动相结合。
二、保护幼儿个性的发展,挖掘幼儿创造潜力,开发创造潜能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传统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喜欢用统一的绘画工具、统一的绘画方法来要求幼儿完成任务。其结果是幼儿很想去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但最终必将导致幼儿的从众性。因此,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方法后,教师就从“横向绘画创作”和“纵向绘画创作”两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发展。如:在综合绘画活动“美丽的家”时,教师进行“横向绘画创作”指导,也就是说同一主题画或想象画,幼儿可以自行选择绘画工具和绘画手段加以创作,于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油画棒、彩笔、水彩、棉签等多种绘画工具,允许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并引导幼儿充分发挥
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绘出了不同风格的画图《美丽的家》。接下来,教师组织孩子又进行了较复杂的“纵向绘画创作”。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使用这种方法绘制组合的画面色彩丰富,布局饱满,开发了孩子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了幼儿独特的想象力。
三、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人的创造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创造活动的源泉。认真仔细地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资料,理解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
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到生活里去捕捉题材内容,因此,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尤其重要。园外生活的经验积累是多是少,关键是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大部分家长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要求孩子学计算、识字,现在更时兴学英语。对孩子选择学习美术不予支持。更由于工作繁忙,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机会较少,导致孩子对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关注较少。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家长提高对美术的认识。教师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活动,及时引导幼儿把新的生活经验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去,并教给孩子一些观察的方法,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使孩子们体会了观察、思考、审美和创造,学会了语言表达,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加
深视觉印象。教师还结合各学科教育活动开展美术活动,注意引导幼儿灵活运用,在不同学科中获得知识。
四、教师应运用恰当实时的语言引导幼儿作画体现个性,并进一步完善作品
欣赏鼓励的语言能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信心。树立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开始,也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欣赏、鼓励的语言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做到:一要细心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几句“真棒!”“太好了!”或拍拍孩子的肩膀,对孩子竖立大拇指等等,二要明确具体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扬和学习的地方。如:“这几片叶子的颜色涂得最好”,“这幅画背景处理得很好”等等,三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坚持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在运用欣赏鼓励的指导语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和时机,把握分寸与“火候”,而不是无原则地滥用表扬语,否则只能滋长孩子骄傲、自满或无所谓的心理。
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初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愉快、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从孩子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才可以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绘画空间里自由想象、大胆创造,画出一片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天空。
第二篇: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相关
一、请结合艺术教育目标,谈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中美术技能学习的定位,请阐释理由。
基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不足以及个人能力的局限性,结合纲要目标和有限思考,我总结得出我心目中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中美术技能学习的定位。
从活动方式的差异上来看可以分为三大类:
1、动手操作:使用工具创造形态(包括临摹、再创造和原创)。
动手进行美术创作是参与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将已有的美术经验积累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一种最直接的活动,同时又是幼儿感知体验美术活动意义(这种意义可以单纯是是对美的感知,也可以是游戏乐趣的体验或者情感的抒发等)的一种手段,再经由这种手段获得经验积累并且反馈到之后的操作活动中去,具有成果和手段的双重意义。
2、情感体验:感知现实存在形态的和谐美;感知创作元素(线条等图形,抽象形态,美工原材料等)构成的艺术美。
从情感体验这一维度出发的美术活动是一种倾向于欣赏方面的活动(这里不考虑幼儿借助美术创作进行情感抒发的情况),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我认为不应当对幼儿欣赏活动要达成的目标作过多要求,尤其要避免带入成人眼中的艺术价值取向,不应当用成人感受艺术的方式来衡量幼儿眼中的艺术形态以及幼儿对艺术的理解过程。从这一维度出发,我认为对幼儿园期间的孩子的美术学习的定位适宜保持在促进幼儿审美意识的发展,避免将幼儿对美的独特理解和潜能扼杀在摇篮之中。
3、知识积累:美工材料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了解美工材料的使用方法是开展美术活动的基本手段,幼儿掌握创作手段的多样化有助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拓宽创作渠道,丰富创作元素,开阔创作视野,拓展想象空间,提高审美技能,优化创作技能等方面,为幼儿进一步感知艺术作品提供机会,为幼儿个体潜力的差异性体现提供更加有效的窗口,是幼儿充分开展自主活动的前提条件。
从活动目的的差异上来看可以归为三大类:
1.、结合社会经验发起的帮助自我表达有关思想情感的带有传递信息目的的美术创作活动。
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在美术创作中经常会结合已有的社会经验作为创作元素之一,这种经验元素的存在一方面构成了幼儿艺术创作的题材和线索,一方面又作为幼儿借助艺术创作手段所要传达的一种信息和思想感情,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结果都是以幼儿特有的创作机制充实了作品的内涵。
2.、以画面质量和美术功底成熟度为主要目的的艺术临摹活动。
带着这种目的参与美术活动必然是建立在幼儿具有一定高度的美术认知和感知水平的基础上,并且对美术活动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只有当幼儿对美的认识和理解累积到一定程度,并且经过内化后,才能够对美的感知更加成熟,并且能够发自内心地,愉快地投入相对专业性较高的美术创作活动的过程。这种美术活动区别于其他两类的地方在于幼儿对自己的创作活动产生了相对明确的要求,心中有了相对完美的参照标准,萌发了进一步追求美的意识。
3、以探索和感受利用手头材料进行创作变化的乐趣为动力的游戏性美术活动,更恰当的说是利用美工手段展开的自发性游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幼儿的学习过程应当建立在兴趣的前提下,活动游戏性是激发幼儿兴趣的自然且有效的手段。这种游戏可能是感受创作出认知范围外的新元素(比如涂鸦一条线,一滴颜料,或者确定一块碎纸片的粘贴角度位置等)的特征,也可能是在把握某种或几种变化规律后利用已知的规律进行组合再创造的过程(比如用线条进行延长变化的涂鸦,用图形进行组合涂鸦等),在这种游戏过程中幼儿关注重点在于自己创作出的不断变化的形态,并且对这种现象感到十分好玩,形成游戏的动力,同时幼儿也不可避免地在游戏中从具体的形态感知出发对美术活动有了最初步的认识,可以说是幼儿接触美术的启蒙阶段,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我以为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就是结合以上多种活动方式且围绕其中一种目的作为活动的主要目的展开的。
二、从PCK的视角,你认为以为合格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师应具备的怎样的素养,说明理由。
能够为幼儿提供其美术发展所必须的学习环境,这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幼儿园美术教师。从PCK的视角出发,为了更有效地完成将学科知识到幼儿经验的转化过程,我认为这样的美术教师最起码要具备以下素养:
态度:
1.进一步追求美的情感态度;2.乐于欣赏美的情绪情感;3.对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的认可和包容态度。
教师的态度会直接作用到教学情绪,从而影响到教学积极性,继而从教师的精神状态的饱满度上影响到幼儿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为幼儿营造较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对幼儿有关美术活动的理解和呈现感到
认同并且适当给予肯定也能加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科知识:
1.美术创作的各种手段的知识和操作能力;2.美术技能专业性的相对成熟。
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决定了其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如果没有能力将各种美术创作的手段和方法告诉并示范给幼儿知道,则无法就美术活动方面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方向,减少了幼儿感知和探索美的机会。对于有意愿或有能力在美术领域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成熟必然会限制到幼儿的发展空间,使其错过享受在最近发展区的最佳学习效果的机会。
教学能力:
1.将学科知识传递给幼儿的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2.在实际活动中将活动方案有效实现的能力(包括对课堂的控制);3.对活动环节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的能力。
把握好教学态度和学科知识这两项基本武器后,自然不能没有作为战略意义存在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师能否有效地运用两项基本武器取得最后胜利。只有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案,即教学活动设计,配合有效的实施手段,才能摆脱空有武器却发挥不了的尴尬情形。当然,有关教学能力的素养是可以随着教学经验的累积而不断提升的。
教师专业素质:
1..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特征的了解;2.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美术作品的特点的了解;3.对幼儿美术创作的发展规律的了解;4..耐心倾听幼儿介绍其创作作品的习惯;5..不随意干涉幼儿美术创作过程中的意图;6..不随意打断幼儿投入创作活动的进程;7..避免对幼儿灌输成人的审美方式和方向。
有关教师专业水平的素养亦不可小觑,没有这些基本素质的配合,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或者开展的教学活动就会缺乏针对性。教师个人学科水平再高,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再完美,若是对教学对象的把握糊涂了,一切努力皆化为乌有。甚至教师的某些不恰当行为,不但对幼儿学习经验的积累起不到帮助,还会对幼儿的学习过程或者身心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得不偿失的惨象。
第三篇: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
名词解释:
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幼儿使用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语言以及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将其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通过加工和改造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以发展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
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欣赏周围环境与生活中美好事物以及美术作品,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枚,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
美术鉴赏---指个体充分调动其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各种心理能力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及其意味进行充分体验和认识的活动。
意愿画---指由幼儿自己独立地确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作为支持者协助他们完成的绘画。
填空:
1、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有理性的和感性的两种。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所显示的就是一种感性的对世界的把握。
2、罗恩菲尔德是美国美术教育家,他被称为“美术教育之父”,他的美术教育思想称为“工具论”。
3、艾斯纳是美国儿童美术教育家,他和格里尔的美术教育理论被称为“本质论”,也被称为“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并认为教学内容应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实施系统化。
4、被后人誉为“儿童绘画之父”的是奥地利儿童美术教育家西泽克。
5、美术教育活动目标有三种表述方式,分别是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6、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组织的原则有审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7、幼儿园美术教育包含美术欣赏活动和美术创造活动两种主要的类型。两者共同组成完整的幼儿美术教育体系。
8、美术欣赏的内容不仅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还包括自然景物,周围环境和儿童自己的美术作品。其活动形式主要有专题欣赏和随堂欣赏两种。
9、形式分析的指导是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
10、幼儿园手工教育活动的实施:产生意图阶段;构思和设计阶段;制作与装饰阶段。
11、美术角活动分类:欣赏类、绘画类、手工类。
简答:
一、简述一下工具论。
这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主张。
充分肯定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价值,也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罗恩菲尔德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富于创造力。”因此重视美术创造的过程,主张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
创造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
二、简述一下本质论。
美术有三大功能:“美术为人类提供视觉感;美术是调动我们感性的手段,提供训练人类潜能的题材;美术能使其他事物变得生动。”
儿童的美术能力并非自然成长的结果,而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有益于儿童的美术课程的学习的结果。
三、儿童美术欣赏发展的阶段:
本能直觉期(0-2)
艺术符号感知占优势时期(2-7)
表现特点:
在自发情况下,儿童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
在教学的干预下,幼儿能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
幼儿更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快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以及色彩明快的美术作品。(儿童把具有明快色彩的作品作为自己喜欢的对象,儿童对偏爱原因的分析也越来越注意形式特征的技巧方面)。
四、儿童绘画发展:
涂鸦期(1.5-3.5)未分化---控制---圆形----命名
特点:随着儿童的动作与手、眼、脑协调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随认识能力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涂鸦行为的出现受条件的影响
它是0-7岁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
作为成人,应该要鼓励,为儿童创设必要的涂鸦条件,对涂鸦进行指导。
象征期(3.5-5):指三岁以后的儿童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绘画活动。
造型上所画图像与事物实体没有直接联系,仅仅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是一种实物的替代物。
色彩上能分辨颜色,但不能区分颜色间细微的变化。涂色能力逐步发展。
空间构图上,形象与形象之间各自独立,基本上没有联系,但能看出所要表达的主题。成人应该:鼓励儿童大胆按照自己的愿望自由地画画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儿童独立绘画的能力。
不能一味地灌输绘画技巧,或强迫去学习无法理解的绘画理念。
应该提供开放的生活与视觉经验,同时引导儿童通过观察加深其印象,强化视觉能力。
图式期(5-7):儿童开始真正地用绘画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经验的时期,也是儿童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
造型上看,能用流畅线条描绘物体形象轮廓,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物体基本特征。色彩上看,注意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空间构图,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少数儿童画出多层并列式和遮挡式的构图。
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拟人化---指幼儿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们以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的绘画现象。
透明画---幼儿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来,虽然是重叠得两物,但画面上还是互不遮挡,全然不考虑透视的绘画现象。
展开式(又称异方向同存式或视点游走式),指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表现出来的绘画现象。
五、儿童手工的发展
无目的活动期(2-4)
基本形状期(4-5)
样式化期(5-7)
六、简述幼儿园美术教育总目标。
1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对美具有敏感性。
2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通过各种造型要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3初步尝试不同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
七、如何贯彻审美性原则?
1、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
做到: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富有审美情感色彩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
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艺术活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环境。
教师可以在活动室内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2、引导幼儿感知对象的审美特征(启发性语言、艺术性语言)
3、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得到审美愉悦
八、如何贯彻创造性原则?
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意识和动机(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应包括信任、减少规定、给幼儿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自由想象不受阻碍)
2、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3、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
4正确认识和使用示范和范例。
5、改革评价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创造。
九、贯彻实践性原则注意哪几点?
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
注意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和单纯的思想内容说教两个极端倾向。
十、幼儿美术欣赏的实施与指导经历阶段:
审美注意形成阶段的指导:在描述阶段,教师首先给幼儿一定的和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不要操之过急,或讲得太多,要尽可能让他们畅所欲言,尽量不打断其陈述,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阶段的指导:形式分析的指导是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自己要对艺术的形式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能力。还必须理解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的原理。
审美判断形成阶段的指导:书10
1十一、命题画的指导?
命题画是指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照这一要求完成的绘画。
物体画教育活动的指导:10
3情节画的指导
十二、装饰画的指导?
装饰画指儿童运用各种花纹、色彩在各种不同的纸形上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进行装饰。指导时注意:
通过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装饰原理
注意装饰画学习的循序渐进性
避免重技法轻创造的做法
第四篇: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激发幼儿创造意识和动机;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正确认识和使用示范和范例;改革评价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创造。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组织的实践性原则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注意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和单纯的思想内容说教两个极端倾向。幼儿园各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幼儿园各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
《幼儿园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44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学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如何根据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按能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局度去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课程不同。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儿童美术及其教育;儿童美术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幼儿园各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案例与深析;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一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是幼儿园各类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
课程的难点: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及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
三、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幼儿美术及其教育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初步掌握儿童美术教育的理论。课程内容
第一节 美术与儿童美术
美术、儿童的美术
第二节 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儿童美术与儿童情感和人格的发展。
第三节 儿童美术教育理论
罗恩菲尔德的美术教育思想;艾斯纳的美术教育思想;西泽克的美术教育思想。
第二章 儿童美术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儿童美术欣赏,儿童绘画、儿童手工的发展规律。掌握各年龄阶段儿童美术学习的特点。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儿童美术欣赏的发展
本能直觉期;艺术符号感知优势时期;
第二节 儿童绘画的发展
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第三节 儿童手工的发展
无目的活动期,基本形状期;样式化期
第三章 儿童手工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明确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要求,掌握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初步会选择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来设计活动方案。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
东西方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分析;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
第二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的设计
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设计的依据;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具体内容的选择。
第四章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原则去引导、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组织的审美性原则
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引导幼儿感知对象的审美特征,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得到审美愉悦。
第二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组织的创造性原则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意识和动机;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正确认识和使用示范和范例;改革评价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创造。
第三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组织的实践性原则
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注意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和单纯的思想内容说教两个极端倾向。
第五章 幼儿园各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幼儿园各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初步学会根据不同类型的美术教育活动,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指导幼儿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实施
审美注意形成阶段的指导;感受阶段的指导;审美判断形成阶段的指导;
第二节 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的实施
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
第三节 幼儿园手工教育活动的实施
产生意图阶段;构思和设计阶段;制作与装饰阶段;
第四节 幼儿园日常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
美术角活动;美术宝活动;日常环境布置活动;渗透在其他领域教育中的美术活动;节日活动中的美术活动;日常外出中的欣赏活动;随机性的美术活动。家庭中的美术活动。
第六章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案例与评析
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欣赏优秀的活动案例,参考案例,分组模拟教学并开展评析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布艺欣赏制作活动与评析
第二节 纸工欣赏制作活动与评析
第七章 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的目的,初学掌握评价的内容、方法及要求,初步会运用评价的标准去评析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评价
第二节 幼儿美术学习的评价
四、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孔起英著《幼儿园美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主要参考书:
孔起英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幼师工作协作会组编《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学总时数及时间分配
第五篇: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孩子的画,你读懂了吗? 人类先创造了图画再创造出文字,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要比语言更丰富。幼儿也在用自己的画表达着他们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记录着他们的成长历程。只有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深入分析,才能读懂每一幅稚拙画面背后的故事。
一、积极分享型
我在小班组织了一次自主性绘画活动,每个幼儿一支黑色水笔和一张白纸,没有范画,不作任何命题要求,只是鼓励幼儿大胆地画。经过20分钟的观察发现:绘画速度的快慢以及构图的完整度差异很大,它不仅与幼儿本身的性格、所掌握的绘画技能有关,也与绘画所表达的内容是否积极紧密相关。这是本次活动中收集到的4幅作品,这些作品线条流畅,一气呵成。
作品a的作者性格较内向,平时的绘画水平远不及同龄的孩子,经常有下笔困难现象;作品c的作者异常好动,做事虎头蛇尾,缺少耐心,很难有完整的作品呈现。但在这次的绘画活动中两人都“超常发挥”,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和他们急于要与他人分享快乐有关。基于这个积极的目的,幼儿能够轻而易举地克服自身的小障碍很快完成作品。
二、缺少自信型
图画心理学认为,图画面积的大小和作画者的自我评价有关:画面过大,有可能是一种攻击、躁动的倾向:画面过小,则表示自我评价较低,有退缩、拘谨、胆怯和害羞的倾向。这是一组刚入园一个多月的幼儿绘画作品(图2),画面普遍较小,而且偏向画纸的一侧。从作画者学握的绘画技能来看,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同龄孩子,但是作画持续时间较长,总是停下笔来环顾四周,尽力逃避老师的视线„„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幼儿的绘画自信心不强。
三、透露秘密型
1.独占爱。
儿童绘画心理学专家认为,通过儿童家庭画的内容、位置、人物的大小以及绘画过程等信息,可以了解该儿童的家庭互动情况。图3作品a中有爷爷、爸爸、妈妈和他自己,分别在楼上楼下做着各自的事情。据了解,该幼儿家中还有一个大她11岁的姐姐,画面中没有体现,该幼儿这样解释:“我忘记了。”
2.表达愿望。
幼儿绘画的内容可以直观地表达情感、思想和幻想。作品C的作画者早晨出现反常情绪,迟迟不愿走进教室,硬要拉着妈妈的手往回走,这是小女孩在妈妈强行离开后流着眼泪画的即兴作品。画中透露了这段时间她一直想说又不敢说出口的要求:她想玩一会儿滑梯再和妈妈说再见。
四、关系紧张型
作品a和b是同一个小男孩同一时期的创作,那段时间他的很多作品都缺失了人物。作品a是他对五一假期跟随妈妈坐火车去南京游玩的回忆,那一个个穿在一起的圆代表着火车的窗户;作品b是他在“一家人”命题画时的创作。在这之前,我们曾经多次单独练习画人物,小男孩都能较好地完成,这就排除了他不会画人物的可能,那为什么在很多的自由画中忽略了人物呢?据观察,该男孩性格较为孤僻,在活动中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神情总是游离于群体之外,很少关注周围人的活动。他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回家次数少,妈妈的工作也很忙,常常把他一个人锁在家里,小男孩应该很孤独。这是不是导致他绘画内容缺失人物的原因呢?儿童心理学家认为:画中缺乏人物,可能就是人际关系欠佳的警讯。
五、寻求安全型
幼儿在创造性的绘画活动中,会很专注、很仔细地建构画面,试图述说他们的苦恼与疼痛,宣泄他们的不良情绪,同时也试图通过想象的方法摆脱外部的恶劣环境。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是在通过绘画的方式对无法抗拒的环境进行象征性的控制,并努力去建立内部安全感。1.重复场景。
在某一段时期内,幼儿自由绘画的主题、场景会相对稳定,在连续几天或更长时间内重复出现一个形象或一个场景(会有一些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连续的自由绘画,了解作画者当时最主要的情结、被压抑最深的情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再现冲突。
幼儿年龄越小越不会通过言语表达内心的悲伤体验,而绘画是他们表达伤痛、愤怒情感的有效方式之一。两幅画表达了作画者委屈、悲伤的情绪,是对冲突的回忆,前者在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后闷闷不乐,后者在被同伴欺负后默默流泪,他们怀着悲伤的情绪边回忆边作画。令人惊讶的是,两个孩子的心情随着画面内容的逐渐清晰而“阴转晴”,作品完成时,作画者变得乐观,能够平静、客观地分析冲突事件,在承认自己有过失的同时,也能宽宏大量地对待同伴、理解老师。
3.映射焦虑。
这组作品都是幼儿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可怕事件的描述,他们在通过绘画映射焦虑和担心的同时,也在努力与这种焦虑抗争,希望战胜焦虑。
作品a是小女孩感冒发烧住院治疗3个星期后的自由创作,她指着画面告诉我:“小朋友被火烧了。”这引起了我的关注。小女孩的外婆告诉我,在住院期间,他们跟医院发生了医疗纠纷。孩子发烧送去医院,医生根据拍片的结果诊断为“严重肺炎”,并开始住院治疗。两天后小女孩没有任何好转,家属这才发现医生弄错了片子,把别的孩子的片子误认为是小女孩的了,于是家长要求赔偿,并气愤地带着孩子转院治疗。女孩子亲眼目睹了这一切,身心所经历的煎熬和恐惧是可想而知的,这幅画也许就是小女孩对这次住院经历的映射。
每幅画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无论是漫无目的的信手涂鸦,还是被成人视之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都是其心灵的独白,是超越言语的交流,是一条通往幼儿内心深处的神秘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