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筛板精馏实验指导书 总结计划
筛板精馏实验指导书:总结计划
实验八 筛板塔精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筛板精馏塔及其附属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操作方法。2 学会判断系统达到稳定的方法掌握测定塔顶、塔釜溶液浓度的实验方法。3 学习测定精馏塔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的实验方法研究回流比、进料热状况对精馏塔分离效率的影响。二基本原理 1全塔效率TE 全塔效率又称总板效率是指达到指定分离效果所需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的比值即 1TTPNEN 81 式中TN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包括蒸馏釜 PN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实际塔板数本装置PN10。全塔效率简单地反映了整个塔内塔板的平均效率说明了塔板结构、物性系数、操作状况对塔分离能力的影响。对于塔内所需理论塔板数TN可由已知的双组分物系平衡关系以及实验中测得的塔顶、塔釜出液的组成回流比R和热状况q等用图解法求得。2单板效率ME 1yn 单板效率又称莫弗里板效率如图81所示是指气相 或液相经过一层实际塔板前后的组成变化值与经过一层理论塔 ny 1nx 板前后的组成变化值之比。1ny nx 1nx 图81 塔板气液流向示意 按气相组成变化表示的单板效率为 11nnMVnnyyEyy 82 按液相组成变化表示的单板效率为 11nnMLnnxxExx 83 式中ny、1ny离开第n、n1块塔板的气相组成摩尔分数 1nx、nx离开第n-
1、n块塔板的液相组成摩尔分数 ny与nx成平衡的气相组成摩尔分数 nx与ny成平衡的液相组成摩尔分数。3 图解
法求理论塔板数TN 图解法又称麦卡勃蒂列McCabeThiele法简称MT法其原理与逐板计算法 完全相同只是将逐板计算过程在yx图上直观地表示出来。1 全回流操作 在精馏全回流操作时操作线在yx图上为对角线如图82所示根据塔顶、塔釜 的组成在操作线和平衡线间作梯级即可得到理论塔板数。图82 全回流时理论板数的确定 2 部分回流操作 部分回流操作时如图83图解法的主要步骤为 A.根据物系和操作压力在yx图上作出相平衡曲线并画出对角线作为辅助线 B.在x轴上定出xxD、xF、xW三点依次通过这三点作垂线分别交对角线于点a、f、b C.在y轴上定出yCxD/R1的点c连接a、c作出精馏段操作线 D.由进料热状况求出q线的斜率q/q-1过点f作出q线交精馏段操作线于点d E.连接点d、b作出提馏段操作线 F.从点a开始在平衡线和精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当梯级跨过点d时就改在平衡线和提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直至梯级跨过点b为止 G.所画的总阶梯数就是全塔所需的理论踏板数包含再沸器跨过点d的那块板就是加料板其上的阶梯数为精馏段的理论塔板数。图83部分回流时理论板数的确定 三.实验装置和流程 本实验装置的主体设备是筛板精馏塔配套的有加料系统、回流系统、产品出料管路、残液出料管路、加料泵和一些测量、控制仪表。本实验料液为乙醇溶液从高位槽利用位差流入塔内釜内液体由电加热器产生蒸汽逐板上升经与各板上的液体传
质后进入盘管式换热器管程壳层的冷却水全部冷凝成液体再从集液器流出一部分作为回流液从塔顶流入塔内另一部分作为产品馏出进入产品贮罐残液经釜液转子流量计流入釜液贮罐。精馏过程如图84所示。惰性气体出口 冷却水进 冷却水出 13 12 14 15 11 t t 16 10 9 17 8 18 t xD 6 7 19 t 5 20 4 t 21 22 3 xW 24 2 23 25 26 1 xF 图84筛板塔精馏过程示意图 1塔釜排液口 2电加热器 3塔釜 4液位计 5U形压差计 6加料斗 7塔板 8温度计其余均以t表示 9窥视镜 10冷却水排空口 11冷却水流量计 12盘管冷凝器平衡管 13平衡管 14回流液、塔顶产品分配器 15电加热器 16塔顶总气量流量计 17产品取样口 18电加热器 19平衡管 20盘管换热器 21塔底残液流量计 22料液流量计 23料液取样口 24不锈钢离心料液泵 25产品、残液储槽 26液位计 筛板塔主要结构参数塔内径D68mm厚度2mm塔节764塔板数N10块板间距HT100mm。加料位置由上向下起数第6块和第8块。降液管采用弓形齿形堰堰长56mm堰高7.3mm齿深4.6mm齿数9个。降液管底隙4.5mm。筛孔直径d01.5mm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t5mm开孔数为74个。塔釜为内电加热式加热功率3.0kW。有效容积为10L。塔顶冷凝器为盘管式换热器。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本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全回流 1 配制浓度1619酒精的体积百分比的料液加入釜中至釜容积的2/3处。2 检查各阀门位置启动电加热管电源
使塔釜温度缓慢上升因塔中部玻璃部分较为脆弱若加热过快玻璃极易碎裂使整个精馏塔报废故升温过程应尽可能缓慢。至玻璃柱内塔板平衡后该过程持续约30min再升高加热电压持续约10min后才可以转向自控档。若发现液沫夹带过量时可拨至手动档电压调节。3 打开冷凝器的冷却水使其全回流。4 当塔顶温度、回流量和塔釜温度稳定后分别取塔顶浓度XD和塔釜浓度XW送色谱分析仪分析。2 部分回流 1在储料罐中配制一定浓度的酒精-水溶液约1020。2待塔全回流操作稳定时打开进料阀调节进料量至适当的流量。3启动回流比控制器电源调节回流比RR14 4当塔顶、塔内温度读数稳定后即可取样。3取样与分析 1 进料、塔顶、塔釜从各相应的取样阀放出。2 塔板取样用注射器从所测定的塔板中缓缓抽出取1ml左右注入事先洗净烘干的针剂瓶中并给该瓶盖标号以免出错各个样品尽可能同时取样。3 将样品进行色谱分析。4注意事项 1塔顶放空阀一定要打开否则容易因塔内压力过大导致危险。2料液一定要加到设定液位2/3处方可打开加热管电源否则塔釜液位过低会使电加热丝露出干烧致坏。五实验报告 1.将塔顶、塔底温度和组成以及各流量计读数等原始数据列表。2.按全回流和部分回流分别用图解法计算理论板数。3.计算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4.分析并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六思考题 1.测定全回流和部分回流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时各需测几个
参数取样位置在何处 2.全回流时测得板式塔上第n、n-1层液相组成后如何求得xn 部分回流时又如何求xn 3.在全回流时测得板式塔上第n、n-1层液相组成后能否求出第n层塔板上的以气相组成变化表示的单板效率 4.查取进料液的汽化潜热时定性温度取何值 5.若测得单板效率超过100作何解释 6.试分析实验结果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七思考题参考答案 1.测定全回流和部分回流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时各需测几个参数取样位置在何处 答测定全回流总板效率要测定塔顶浓度和塔底浓度分别在塔顶回流液处、塔底处取样同时还应已知相平衡关系全塔实际板数。测定全回流单板效率要测定yn、yn1、xn分别取第n块塔板上下汽相样及第n块板降液管内的液样同时还应已知相平衡关系。2.全回流时测得板式塔上第n、n-1层液相组成后如何求得xn 部分回流时又如何求xn 答对全回流由于ynxn1于所以测定xn1后可得yn再由相平衡关系而得xn。对部分回流须测定塔顶、塔底、原料液浓度进料温度及回流比得到操作线方程通过操作线方程由xn1 求取yn再由相平衡关系而得xn。3.在全回流时测得板式塔上第n、n-1层液相组成后能否求出第n层塔板上的以气相组成变化表示的单板效率 4.查取进料液的汽化潜热时定性温度取何值 答应取进料液的泡点温度作为定性温度。5.若测得单板效率超过100作何解释 答说明
板上液体流动接近平推流。6.试分析实验结果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篇:UML建模实验指导书总结
UML及其工具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熟悉UML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io 2007 【实验目的】
熟悉UML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io 2007。【实验要求】
1. 熟悉Visio的UML建模绘图界面。2. 通过绘制类图学习Visio的使用方法。3. 通过绘制对象图学习Visio的使用方法。4. 通过绘制顺序图学习Visio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
一.熟悉Visio的UML建模绘图界面 1.进入Visio的UML建模绘图界面 通过“开始”|“程序”,运行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7,出现Microsoft Visio界面。在左侧的“类别”区域中单击“软件”,然后在右侧的“模板”中单击“UML模型图”,则进入Visio的UML建模绘图界面。
2.熟悉UML建模绘图界面
在Visio的UML建模绘图界面中,最大的白色区域就是绘图区。左上方的“形状”窗口就是Visio的UML元素调板,它由很多的标签页组成。每个标签页提供了一个特定的UML图标。左下方的“模型资源管理器”就是Visio的字典,字典就是所创建的所有元素及其属性的记录的集合。当Visio打开并准备开始UML绘图的时候,“UML静态结构”标签页就会激活,我们就可以创建类图和对象图了。
二.绘制类图
下面我们使用Visio来绘制一个如图1所示的行星系统的类模型。
图1 一个行星系统的类图
1.从“UML静态结构”标签页中选择“类”图标并把它拖放到绘图区中。双击绘图区
中的类图标,出现“UML类属性”窗口。在“名称”字段中输入“PlanetarySystem”来重新命名这个类。单击“确定”按钮回到绘图界面。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工具栏中“缩放”按钮的显示比例,使界面中的类图标显示合适的大小。采用同样的方法添加Planet类。在“模型资源管理器”中反映出了增加的新类。
2.下面我们为Planet类添加两个属性和一个操作,并把它设置为一个抽象类。
在Planet类上双击打开“UML 类属性”对话框。选中“IsAbstract”复选框,然后,从左边的“类别”区域选择“特性”,在右边的对话框中打开“特性”表。单击“新建”按钮,则在 “特性”表中添加了一行,在“特性”表项中输入diameter。采用同样的方式加入 distanceFromStar属性。
然后从“类别”区域选择“操作”,打开“操作”表,单击“新建”按钮,则在 “操作”表中添加了一行,在“操作”表项中输入“receiveLight”。单击“确定”按钮,赋予抽象类Planet相应的属性和操作。
3.注意每个属性左边的减号和每个操作左边的加号,它们表示可见性。为了使图显得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在图中去掉它们。只需要在Planet类上右击,打开弹出式菜单,选择“形状显示选项”,打开“UML 形状显示选项”对话框。去掉“可见性”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则Planet类的属性和操作前面不再显示可见性。
4.我们把其他的类拖拽到大图中,然后添加组成关系。
首先是组成关系。从“UML静态结构”标签页中把“聚合”图标拖拽到绘图区,实心菱形一端连接到PlanetarySystem,另一端(尾端)连接到Star。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组成关系的每一段都有多重关系、可见性和缺省名。为了在图中去掉缺省名和可见性,在组成关系上右击,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形状显示选项”。这次,在“UML 形状显示选项”对话框中,去掉“第一个端名”、“第二个端名”和“端的可见性”选项,单击“确定”按钮。
现在我们来关注一下Star类的多重关系。双击组成关系图标,打开“UML关联属性”对话框。在“关联端”表格中,选择“结束2”一行“多重性”列的单元格。单击这个单元格中的下拉列表框,显示出“结束2”的可能多重性关系的一个列表。选择“1”并单击“确定”按钮,我们将在图中得到所选多重性的表示。
采用同样的方式拖拽“聚合”图标,先把菱形箭头的一端连在“PlanetarySystem”,然后再把尾端连接到Planet类,并进行多重性等相关设置。
5.向图中添加继承关系。
从“UML静态结构”标签页中将“泛化”符号拖拽到绘图区,把三角形的一端连接到Planet,尾端连接到HabitablePlanet。重复拖拽一个“泛化”符号,把三角形的一端连接到Planet,尾段连接到NonHabitablePlanet。完成这些操作后,绘图区中就是完整的类图。
三.绘制对象图
下面我们使用Visio绘制一个如图2所示的Earth和Sun的对象模型。
图2 Earth和Sun的对象图
1.在“模型资源管理器”中“顶层包”的文件夹上右击,从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静态结构图”,则创建并打开了一个新的静态结构图。从“形状”的“UML 静态结构”标签页中选择“对象”图标,拖拽到绘图区。
2.在对象图标上双击打开“UML对象属性”对话框。在“名称”字段中输入“theSun”替代缺省名字。我们还需要表明theSum是Star类的一个实例,为此,选择“类”字段并单击下拉列表。从类列表中选择“顶层包::Star”,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3.用相同的一系列步骤创建HabitablePlanet类的一个earth对象。双击打开“UML对象属性”对话框。从“类别”区域选择“特性值”打开“Attribute Values”表。在这张表中,我们可以填入diameter和distanceFromTheStar属性的值,这两个属性是HabitablePlanet继承自Planet的。在“值”列赋值,单击“确定”按钮。
4.在对象之间添加连接。
从“UML 静态结构”标签页中拖动“链接”符号到绘图区,将其两端分别和对象连接起来。完成这个步骤后,“结束1”和“结束2”的名字就出现了,在连接上右击,并通过“形状显示选项”可以从图中移除它们。
四.绘制顺序图
下面我们使用Visio绘制一个如图3所示的示意theSun和Earth之间的一个交互的顺序图(简化的图形,只有一条消息)。
图3 示意theSun和earth之间的一个交互的顺序图
1.在“模型资源管理器”的“顶层包”图标上右击,从弹出菜单上选择“新建”|“序列图”,则打开一个新的绘图区。
2.从“UML序列”标签中,拖拽一个“对象生命线”图标并把它放入到绘图区。双击图标打开“UML 分类器角色属性”对话框,在“名称”区域命名对象以后,在“分类器”区域从你创建的类列表中选定对象所属的类,单击“确定”按钮。
3.右击新添加的对象生命线,单击“UML形状显示选项”,通过选择“分类器名称”复选框可以显示类名。
4.通过一系列类似的步骤,创建另一个表示Earth的对象生命线图标。5.创建从sun对象到earth对象的消息。
从“UML 序列图”中选择 “消息”图标,并把它拖拽到绘图区,把它的尾部连接到sun对象的生命线,把它的头部连接到earth对象的生命线。
要改变消息的缺省标记,双击消息图标打开“UML 消息属性”对话框。由于只有一个可能的操作,名字和来自earth对象的消息所请求的操作都已经被选好了。单击“确定”按钮,则把操作放到消息之上。
6.从“UML序列”标签中,拖拽一个“激活条”图标完成顺序图。【思考问题】
1.对于本实验中创建的类图和对象图能在两个不同的绘图文件中分别创建吗?类图和顺序图呢?为什么?
2.本实验中创建的顺序图是在“顶层包”下新建的序列图中创建的,请问顺序图能在静态结构图中创建吗?为什么?
实验二 用例图设计
【实验目的】
掌握在Visio下用例图的设计。【实验要求】
1. 针对网上选课系统掌握识别参与者和用例的方法。2. 学习通过Visio绘制用例图的方法。3. 掌握如何对每个用例进行用例描述。【实验步骤】
一.网上选课系统需求分析
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
1. 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界面进入,建立本学期要开的各种课程,将课程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可以对课程进行改动和删除。
2. 学生通过客户机浏览器根据学号和密码进入选课界面,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三种操作:查询已选课程、选课以及付费。同样,通过业务层,这些操作结果存入数据库中。二.在Visio中设置全局属性 1. 添加四个模型
单击Visio界面上菜单栏中的“UML”菜单,选择其下拉菜单中的“模型”,则打开了“UML模型”窗口。单击“新建”按钮,在“模型”表项中输入模型的名字。依次添加4个模型:用例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和实现模型。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四个模型的功能。
(1)用例模型:用例贯穿于建模的整个过程,因为软件和顶层包的价值就在于实现用例,从而为用户提供期望的功能。用例细化可使用活动图、顺序图等。
(2)分析模型:识别分析类,利用分析类实现用例,是用例模型中用例细化活动的延伸。主要使用顺序图和协作图实现用例。
(3)设计模型:将分析模型转化为解决方案。分析类转化为一个或多个设计类、接口、类(和接口)的操作、类的特性都被完整的定义。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可能会引入一些包,这些包提供了诸如数据库访问、异常处理、分布式通信等基础服务。
通常有两种途径获得设计类:
1)将分析类转化一个或多个设计类;
2)通过引入基础服务获得设计类。
用设计类实现用例:使用顺序图和协作图。
设计系统原型:通过它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性,并为实现者提供指南。
(4)实现模型:将设计模型转化可执行代码的过程。关键的活动有:代码编写、测试、部署。使用构件图来描述系统的静态实现视图,使用部署图来描述系统的动态实现视图。
2. 将UML系统改名为SelectCourseSystem 在“模型资源管理器”窗口下,右击顶层节点,选择“属性”命令。在“UML子系统属性”对话框的“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新的名称“SelectCourseSystem”。在“文档”文本框中可以输入一些说明消息。
3. 设置模型的数据类型 在默认情况下,UML中可以使用的数据类型有4个包。本例中将目标语言绑定为C++,所以仅保留C++数据类型包。
单击Visio界面上菜单栏中的“UML”菜单,选择其下拉菜单中的“选项”,则打开了“UML选项”窗口。在 “UML文档”选项卡中选择C++数据类型。
三.实现用例模型 1. 识别参与者
本系统涉及的用户包括管理员Registrar和学生Student,他们是用例图的参与者,他们的主要特征相似,都具有姓名和学号等信息,所以可以抽象出“基”参与者人People,而Registrar和Student则从People统一派生。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是另外一个参与者。
2. 识别用例
识别、详述用例是用例建模过程中最重要的活动。顺着参与者出发,通过考虑参与者和系统的交互,可以识别出主要用例。
(1)与Students参与者相关的用例有哪些?(2)与Registrar参与者相关的用例有哪些?(3)哪些用例与Database参与者相关?
3. 绘制参与者以及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1)在“模型资源管理器”中,右击“用例模型”下的“顶层包”,选择“新建”|“主角”命令,出现“UML主角属性”对话框。将主角命名为“Registrar”,然后在“文档”栏中输入一些描述管理员主角职责的文字。其中的完整路径显示了主角在UML模型中所处的位置。单击“确定”按钮,则在“用例模型”的“顶层包”下新增了一个名为“Registrar”的主角。
重复上面操作,在用例模型的顶层包中添加上所有主角。
(2)下面绘图角色之间的关系。
双击“用例模型”“顶层包”下的“静态结构图”,这时会在绘图画板中打开。分别将Registrar角色、Student角色、People角色拖放到绘图画板,然后将“UML静态结构”标签页中的“泛化”图标拖放到绘图画板,并用它来连接两个角色。4. 绘制用例以及用例之间的泛化关系
(1)在“模型资源管理器”中,右击“用例模型”下的“顶层包”,选择“新建”|“用例”命令,出现“UML用例属性”对话框。在“名称”框中输入一个你所找到用例名,单击“确定”按钮。
重复上面操作,在用例模型的顶层包中添加上所有用例。
(2)用例之间如果存在泛化关系,则拖拽“UML静态结构”标签页中的“泛化”图标到静态结构图中,来连接两个用例。5. 绘制用例图
(1)在“模型资源管理器”中,右击“用例模型”下的“顶层包”,选择“新建”|“用例图”,这时会新建一个名为“用例-1”的空白用例图,右击新建的空白用例图节点,选择“重命名”,可对用例图重新命名。
(2)在“形状”中的“UML用例”标签页中,将“系统边界”形状拖放到用例图中,双击系统边界形状,可进行重新命名。
(3)在“模型资源管理器”中“用例模型”下,选中“Registrar”、“Student”和“Database”主角,拖放到用例图的系统边界之外。将“用例模型”下创建的用例拖放到用例图的“系统边界”内。
(4)绘制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联。
如果主角和系统的交互包含某个用例,那么主角和该用例之间存在通信关系。将“UML用例”标签页中的“通信”图标拖放到用例图中,用它来连接参与者和用例。
端点名表示通信连接两端在通信中扮演的角色。端点的多重性表示通信另一端连接的一个对象对应着本端点连接的对象的数量。右击通信连线,选择“属性”,出现“UML关联属性”对话框,可以设置连接线的两个端点的多重性,还可以设置连接线的导航方向。为了降低图表的复杂性,通常只有在例外的情况下才显示导向性。
如果不关心端点名等信息,为了在视觉效果上隐藏这些信息,右击通信连线,选择“形状显示选项”命令,进行设置即可。(5)绘制用例之间的包含和扩展关系。
用例之间如果存在包含关系,则通过拖拽“UML用例”标签页中的“用”图标来连接两个用例;用例之间如果存在扩展关系,则通过拖拽“UML用例”标签页中的“扩展”图标来连接两个用例。
用例图作为一种UML模型元素,也必须用包来组织。本例中将两个用例图都放到了用例模型顶层包中,还可以用注释元素对用例图作简单说明。
6.对每个用例进行用例描述。为了便于以后对用例进行细化,每个用例都要提供用例描述。一个用例是多个场景组成的,对每个用例的场景进行场景描述,写入Word文档中。
【思考问题】
1.绘制用例图的步骤是什么?
2.结合网上选课系统的用例图设计实例,总结一下用例图在系统分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实验三 类图设计
【实验目的】
掌握在Visio下类图的设计。【实验要求】
1. 通过网上选课系统学习识别类的方法。
2. 通过网上选课系统学习识别类之间关系的方法。3. 学习使用Visio绘制类图。【实验步骤】 一.识别类 1.通过实验二中用例图的设计,我们找到了四个参与者:管理员Registrar,学生Student,学生和管理员的父类People,数据库Database。这些参与者都可以作为类图中的类。
2.识别选课系统中其他的类。
在选课系统中,还能找出哪些类?这些类有哪些属性和操作? 二.绘制类图 1.绘制类
在“模型资源管理器”中,双击“分析模型”中“顶层包”下的静态结构图,此时在绘图区中显示的则是此静态结构图。按照实验一中给出的方法绘制这四个类,包括这些类的属性和操作。
2.绘制类之间的关系
确定类之间是否有关系以及有什么关系。
如果存在“关联”关系,则将“形状”窗口中“UML静态结构”标签页中的“二元关
联”图标拖到绘图区,来连接两个类;如果存在“泛化”关系,则将“UML静态结构”标签页中的“泛化”图标拖到绘图区,来连接类;如果存在“聚集”或“组成”关系,则将“UML静态结构”标签页中的“复合”图标拖到绘图区,来连接类;如果存在“依赖”关系,则将“UML静态结构”标签页中的“依赖关系”图标拖到绘图区,来连接类。
在绘图区中双击这些关系图标,可以打开它们的属性对话框来修改属性。具体操作可参考实验一。
【思考问题】
1.绘制类图的步骤是什么? 2.结合网上选课系统的用例图设计实例,总结一下类图在系统分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实验四 状态图设计
【实验目的】
掌握在Visio下状态图的设计。【实验要求】
1. 通过网上选课系统学习识别对象状态的方法。2. 通过网上选课系统理解对象状态的转换。3. 学习使用Visio绘制状态图。【实验步骤】
一.识别课程类(对象)的状态 我们考察一个课程类(对象)(Course)的状态变化过程。
课程对象被创建、添加到数据库中。管理员可以删除、修改课程信息,在某个学期,开设该课程,如果选修人数超过指定人数,就不再允许学生选这门课程。学期结束,课程的状态终止。
通过上述需求描述,我们能够识别出课程类(对象)的哪些状态? 二.绘制状态图
1.在“模型资源管理器”的“分析模型”中,右击“课程”类,选择“新建”|“状态图”,这时会新建一个名为“状态图-1”的空白状态图,右击新建的空白状态图节点,选择“重命名”,可对状态图重新命名。
2.在“形状”窗口的“UML状态图”标签页中,选中“初始状态”图标并拖拽到绘图区,选中“最终状态”图标并拖拽到绘图区。
3.在“UML状态图”标签页中,选中“状态”图标并拖拽到绘图区,来添加一个状态。双击此状态,打开“UML状态属性”对话框,进行相应的设置。
4.在“UML状态图”标签页中,选中“复合状态”图标并拖拽到绘图区,来添加一个复合状态。双击此状态,打开“UML复合状态属性”对话框,进行相应的设置。
在“模型资源管理器”中,单击此复合状态前的“+”号,可以看到此复合状态下有一个新的状态图,可以通过双击此状态图,在绘图区中进行此状态图的绘制。
5.在“UML状态图”标签页中,选中“转换”图标并拖拽到绘图区,来添加状态到状态间的转换。双击转换图标,进入“UML转换属性”对话框,进行相应设置。
【思考问题】
1.总结绘制状态图的步骤。
2.结合网上选课系统的状态图设计实例,总结一下状态图在系统分析设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实验五 顺序图设计
【实验目的】
掌握在Visio下顺序图的设计。【实验要求】
1. 学习根据用例描述绘制顺序图的方法。2.学习使用Visio绘制顺序图。【实验步骤】
下面我们以Select Course(选课)用例为例来设计和制作顺序图。
一.识别对象
首先,查找Select Course用例的用例描述,从事件流中发现涉及以下对象: 1.界面 2.课程
3.对于业务层的操作,也应该有对象进行处理。4.事件流中涉及的参与者有:学生、数据库。二.识别对象之间的交互
分析对象、参与者之间交互的消息。本用例主要有以下交互: 1.学生通过界面发送选课命令。2.界面向控制对象请求课程信息。
3.控制对象向数据库发送查询数据信息。4.控制对象暂存数据库的查询结果。
5.界面对象从控制对象中取得所有的课程信息。6.在界面上显示所有的课程信息。
7.界面对象发送命令要求控制对象删除课程信息。8.学生选择课程。
9.界面对象要求学生输入学号。
10.界面对象向控制对象发送信息,查询该生是否可以选择选定的课程。11.控制对象从数据库中查询关联信息。12.控制对象判断是否可以选课。
13.如果可以选课,则向数据库中添加关联信息。14.向界面对象返回信息。三.绘制Select Course顺序图
1.在“模型资源管理器”的“分析模型”中,右击“顶层包”,选择“新建”|“序列图”,这时会新建一个名为“序列-1”的空白序列图,右击新建的空白序列图节点,选择“重命名”,可对序列图重新命名。
2.在“形状”窗口的“UML序列”标签页中,拖拽“对象生命线”到绘图区,在绘图区中双击此对象生命线,出现“UML分类器角色属性”对话框,在“名称”栏输入名字,在“分类器”栏中选择所属的类。单击“确定”按钮。
要想显示出分类器名字,可以右击此对象生命线,选择“形状显示选项”,打开“UML形状显示选项”对话框,选中“分类器名称”项,单击“确认”即可。
3.绘制对象间的通信。
在 “UML序列”标签页中,拖拽“消息”图标到绘图区,连接对象的生命线。双击“消
息”,打开“UML消息属性”对话框,进行消息的属性设置。通过拖拽“激活”图标到绘图区的生命线上,来表示该对象正在执行某个操作。
四.绘制其他用例的顺序图
按照上述例子的方法,画出网上选课系统中其他用例的顺序图。【思考问题】
1.总结绘制顺序图的步骤。
2.结合网上选课系统的顺序图设计实例,总结一下顺序图在系统分析设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实验六 协作图设计
【实验目的】
掌握在Visio下协作图的设计。【实验要求】
1. 学习根据用例描述绘制协作图的方法。2.学习使用Visio绘制协作图。【实验步骤】
下面我们以Select Course(选课)用例为例来设计和制作协作图。
一.识别对象
首先,查找Select Course用例的用例描述,从事件流中发现涉及以下对象: 1.界面 2.课程
3.对于业务层的操作,也应该有对象进行处理。4.事件流中涉及的参与者有:学生、数据库。二.识别对象之间的交互
分析对象、参与者之间交互的消息。本用例主要有以下交互: 1.学生通过界面发送选课命令。2.界面向控制对象请求课程信息。
3.控制对象向数据库发送查询数据信息。4.控制对象暂存数据库的查询结果。
5.界面对象从控制对象中取得所有的课程信息。6.在界面上显示所有的课程信息。
7.界面对象发送命令要求控制对象删除课程信息。8.学生选择课程。
9.界面对象要求学生输入学号。
10.界面对象向控制对象发送信息,查询该生是否可以选择选定的课程。11.控制对象从数据库中查询关联信息。12.控制对象判断是否可以选课。
13.如果可以选课,则向数据库中添加关联信息。14.向界面对象返回信息。三.绘制Select Course协作图
1.在“模型资源管理器”的“分析模型”中,右击“顶层包”,选择“新建”|“协作图”,这时会新建一个名为“协作-1”的空白序列图,右击新建的空白序列图节点,选择“重
命名”,可对协作图重新命名。
2.在“形状”窗口的“UML协作”标签页中,拖拽“分类器角色”到绘图区,在绘图区中双击此分类器角色,出现“UML分类器角色属性”对话框,在“名称”栏输入名字,在“分类器”栏中选择所属的类。单击“确定”按钮。
要想显示出分类器名字,可以右击此分类器角色,选择“形状显示选项”,打开“UML形状显示选项”对话框,选中“分类器名称”项,单击“确认”即可。
3.绘制对象间的通信。
在 “UML序列”标签页中,拖拽“关联角色”图标到绘图区,连接对象。双击此关联角色,打开“UML关联角色属性”对话框,进行属性设置。
四.绘制其他用例的协作图
按照上述例子的方法,画出网上选课系统中其他用例的协作图。【思考问题】
1.总结绘制协作图的步骤。
2.结合网上选课系统的协作图设计实例,总结一下协作图在系统分析设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实验七 活动图设计
【实验目的】
掌握在Visio下活动图的设计。【实验要求】
1. 学习根据用例描述绘制活动图的方法。2.学习使用Visio绘制活动图。【实验步骤】
下面我们以Add Course(添加课程)用例为例来设计和制作活动图。
一.识别活动
针对Add Course用例的用例描述,因为管理员密码验证过程可以抽取出来,作为通用的流程,所以将管理员输入课程信息作为起始的活动。内容如下:(1)管理员输入信息。
(2)系统验证是否和已有课程冲突。A:有冲突。
(3)系统添加新课程,提示课程添加成功。(4)系统重新进入管理主界面,显示所有课程。(5)用例结束。其他事件流: A:有冲突
(1)系统提示冲突,显示冲突课程信息。(2)用户重新输入。
(3)继续验证直到无冲突。
(4)进入添加课程事件流第(3)步。
根据以上描述并进一步细化,能识别出哪些活动? 二.识别负责活动的角色
在绘制活动图的时候,要对角色可视化,需要画出泳道。所以我们要识别出负责每个活动的角色。
三.绘制活动图
1.在“模型资源管理器”的“用例模型”中,右击“顶层包”,选择“新建”|“活动图”进行创建。这时会新建一个名为“活动-1”的空白活动图,右击新建的空白活动图节点,选择“重命名”,可对活动图重新命名。
2.在“形状”窗口的“UML活动”标签页中,分别拖动“初始状态”图标和“最终状态”图标到绘图区。
3.添加泳道。
在“UML活动”标签中,将“泳道”图标拖到绘图区来添加泳道。双击泳道,可以打开“UML分区属性”对话框,进行分区属性的设置。
4.添加状态。
在“UML活动”标签中,将“动态状态”或“状态”图标拖到绘图区来添加活动。双击图标可以打开属性对话框,进行属性的设置。
动作状态表示对象正在执行一个不可中断的原子操作。状态可以被分解成其他动作状态或状态,因此如有必要,可用一个单独的活动图描述状态。
5.添加转换。
在“UML活动”标签中,“判定”图标来表示在某一点做出判定。“转换(分叉)”和“转换(连接)”图标来描述并发的活动,此时包含多个控制流。“控制流”描述单个控制的简单转换。双击图标可以在相应的属性对话框中进行属性设置。
四.绘制其他用例的活动图
按照上述例子的方法,画出网上选课系统中其他用例的活动图。【思考问题】
1.总结绘制活动图的步骤。
2.结合网上选课系统的活动图设计实例,总结一下活动图在系统分析设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篇:化原实验精馏实验报告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学生实验报告
学
院:
化学工程学院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
同组人员: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
精馏实验
实验日期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实验五
精馏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稳定工作状态下塔顶、塔釜及任意两块塔板的液相折光度,得到该处液相浓度,根据数据绘出 x-y 图并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从而得到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通过实验,了解精馏塔工作原理。
关键词:精馏,图解法,理论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
一、目的及任务
①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②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③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塔效率。
④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⑤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⑥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无穷多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午实际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的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 1.2~2.0 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变坏。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
总板效率 E
E=N/N e
式中
E——总板效率;N——理论板数(不包括塔釜);
N e ——实际板数。
(2)单板效率 E ml
E ml =(x n-1-x n)/(x n-1-x n*)式中
E ml ——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
x n,x n-1 ——第 n 块板和第 n-1 块板的液相浓度;
x n* ——与第 n 块板气相浓度相平衡的液相浓度。
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的数值通常由实验测定。单板效率是评价塔板性能优劣的重要数据。物系性质、板型及操作负荷是影响单板效率的重要因数。当物系与板型确定后,可通过改变气液负荷达到最高板效率;对于不同的板型,可以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作条件下,测定其单板效率,以评价其性能的优劣。总板效率反映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离效果,常用于板式塔设计中。
若改变塔釜再沸器中加热器的电压,塔内上升蒸汽量将会改变,同时,塔釜再沸器电加热器表面的温度将发生变化,其沸腾给热系数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得到沸腾给热系数与加热量的关系。由牛顿冷却定律,可知
Q=αA△t m
式中 Q——加热量,kw;
α——沸腾给热系数,kw/(m2 *K);A——传热面积,m2;△t m ——加热器表面与主体温度之差,℃。
若加热器的壁面温度为 t s,塔釜内液体的主体温度为 t w,则上式可改写为
Q=aA(t s-t w)由于塔釜再沸器为直接电加热,则加热量 Q 为
Q=U2 /R 式中
U——电加热的加热电压,V;
R——电加热器的电阻,Ω。
三、装置和流程
本实验的流程如图 1 所示,主要有精馏塔、回流分配装置及测控系统组成。
1.精馏塔 精馏塔为筛板塔,全塔共八块塔板,塔身的结构尺寸为:塔径∮(57×3.5)mm,塔板间距 80mm;溢流管截面积 78.5mm2 ,溢流堰高 12mm,底隙高度 6mm;每块塔板开有 43 个直径为 1.5mm 的小孔,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为 6mm。为了便于观察踏板上的汽-液接触情况,塔身设有一节玻璃视盅,在第 1-6 块塔板上均有液相取样口。
蒸馏釜尺寸为∮108mm×4mm×400mm.塔釜装有液位计、电加热器(1.5kw)、控温电热器(200w)、温度计接口、测压口和取样口,分别用于观测釜内液面高度,加热料液,控制电加热装置,测量塔釜温度,测量塔顶与塔釜的压差和塔釜液取样。由于本实验所取试样为塔釜液相物料,故塔釜内可视为一块理论板。塔顶冷凝器为一蛇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为 0.06m2,管外走冷却液。
图 1
精馏装置和流程示意图 1.塔顶冷凝器
2.塔身
3.视盅
4.塔釜
5.控温棒
6.支座 7.加热棒
8.塔釜液冷却器
9.转子流量计
10.回流分配器 11.原料液罐
12.原料泵
13.缓冲罐
14.加料口
15.液位计
2.回流分配装置 回流分配装置由回流分配器与控制器组成。控制器由控制仪表和电磁线圈构成。回流分配器由玻璃制成,它由一个入口管、两个出口管及引流棒组成。两个出口管分别用于回流和采出。引流棒为一根∮4mm 的玻璃棒,内部装有铁芯,塔顶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顺着引流棒流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塔顶冷凝器的回流或采出操作。即当控制器电路接通后,电磁圈将引流棒吸起,操作处于采出状态;当控制器电路断开时,电磁线圈不工作,引流棒自然下垂,操作处于回流状态。此回流分配器可通过控制器实现手动控制,也可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
3.测控系统 在本实验中,利用人工智能仪表分别测定塔顶温度、塔釜温度、塔身伴热温度、塔釜加热温度、全塔压降、加热电压、进料温度及回流比等参数,该系统的引入,不仅使实验跟更为简便、快捷,又可实现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与控制。
4.物料浓度分析 本实验所用的体系为乙醇-正丙醇,由于这两种物质的折射率存在差异,且其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与折射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故可通过阿贝折光仪分析料液的折射率,从而得到浓度。这种测定方法的特点是方便快捷、操作简单,但精度稍低;若要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可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浓度分析。
混合料液的折射率与质量分数(以乙醇计)的关系如下。
=58.9149—42.5532Dn 式中
——料液的质量分数;
Dn ——料液的折射率(以上数据为由实验测得)。
四、操作要点
①对照流程图,先熟悉精馏过程中的流程,并搞清仪表上的按钮与各仪表相对应的设备与测控点。
②全回流操作时,在原料贮罐中配置乙醇含量 20%~25%(摩尔分数)左右的乙醇-正丙醇料液,启动进料泵,向塔中供料至塔釜液面达 250~300mm。
③启动塔釜加热及塔身伴热,观察塔釜、塔身 t、塔顶温度及塔板上的气液接触状况(观察视镜),发现塔板上有料液时,打开塔顶冷凝器的水控制阀。
④测定全回流情况下的单板效率及全塔效率,在一定的回流量下,全回流一段时间,待该塔操作参数稳定后,即可在塔顶、塔釜及相邻两块塔板上取样,用阿贝折光仪进行分析,测取数据(重复 2~3 次),并记录各操作参数。
⑤实验完毕后,停止加料,关闭塔釜加热及塔身伴热,待一段时间后(视镜内无料液时),切断塔顶冷凝器及釜液冷却器的供水,切断电源,清理现场。
五、报告要求
①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 x-y 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板数。
②求出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
③结合精馏操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六、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 操作系数:
加热电压 104.5V;塔釜温度 87.0℃;塔顶温度 78.6℃;全塔压降 1.33kPa。
实验数据:
①塔顶:1 Dn =1.3632,2 Dn =1.3631;塔釜:1 Dn =1.3744,2 Dn =1.3742。
②第四块板:1 Dn =1.3655,2 Dn =1.3654;第五块板:1 Dn =1.3644,2 Dn =1.3666。
(2)数据处理 ①由附录查得 101.325kPa 下乙醇-正丙醇 t-x-y 关系:
表 1:乙醇—正丙醇平衡数据(p=101.325kPa)
序号 液相组成 x 气相组成 y 沸点/℃ 1 0 0 97.16 2 0.126
0.240
93.85 3 0.188
0.318
92.66 4 0.210
0.339
91.6 5 0.358
0.550
88.32 6 0.461
0.650
86.25 7 0.546
0.711
84.98 8 0.600
0.760
84.13 9 0.663
0.799
83.06 10 0.844
0.914
80.59 11 1.0
1.0
78.38 乙醇沸点:78.38℃,丙醇沸点:97.16℃。
②原始数据处理:
表 2:原始数据处理 名称 折光率1 Dn
折光率2 Dn
平均折光率Dn
质量分数
摩尔分率 x
塔顶 1.3632
1.3631
1.3632
0.9085
0.9283
塔釜 1.3744
1.3742
1.3743
0.4340
0.5001
第 4 块板 1.3655
1.3654
1.3655
0.8106
0.8481
第 5 块板 1.3664
1.3666
1.3665
0.7660
0.8102
数据计算以塔顶为例:
③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 x-y 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板数。
参见乙醇-丙醇平衡数据作出乙醇-正丙醇平衡线,全回流条件下操作线方程为 y=x,具体作图如下所示(塔顶组 成,塔釜组成):
图 2:乙醇—正丙醇平衡线与操作线图 ④求出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
由图解法可知,理论塔板数为 4.8 块(包含塔釜),故全塔效率为
使用 matlab 拟合乙醇—正丙醇平衡数据,得到平衡线拟合方程如下:20.5438 1.5291 1.9844 0.0007 y x x x ; 拟合图线如下:
图 3:乙醇—正丙醇气液相平衡数据拟合图 第 5 块板的气相浓度为,则此时,则第 5 块板单板效率
七、误差分析及 结果讨论
1.误差分析:
(1)实验过程误差:实验过程中操作条件是在不断变化的,无法达到完全稳定状态,启动实验装置 1 小时后,加热电压波动范围为±0.3,全塔压降波动范围为±0.02,塔顶及塔釜温度波动范围为±0.01,每次取料后会引起短时间的数据起伏;使用阿贝折光仪读数时存在误差。
(2)数据处理误差:使用作图法求取理论塔板数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从而求取的全塔效率不够精确。
2.结果讨论:
① 全塔效率:
对于一个特定的物系和塔板结构,由于塔的上下部气液两相的组成、温度不同,所以物性也不同,又由于塔板的阻力,使塔的上下部分的操作压强也不同,这些因素使每个塔板的效率不同.所以我们需要用一种全面的效率来衡量整个塔的分离效果的高低.公式 E=N/N e 就是一种综合的计算方法.全塔效率反映了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离效果,它不单与影响点效率、板效率的各种因素有关,而且把板效率随组成等的变化也包括在内.所有的这些因素 E 的关系难以搞清,所以我们只能用实验来测定,本次实验中测得:E=0.60。
由于实验存在误差,我们只是大致的对实验用塔进行粗略的评价,经过实验我们分析了影响塔板效率的一些因素,归结为:流体的物理性质(如粘度、密度、相对挥发度和表面张力等)、塔板结构的因素相当复杂,以及塔的操作条件等。
② 单板效率: 单板效率是评价塔板性能优劣的重要数据.物系的性质、板型及操作负荷是
影响单板效率的重要因素.当物系板型确定后,可通过改变气液的负荷达到最高的板效率;对于不同的板型可以在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作条件下,测定其单板效率,以评价其性能的优劣。我们这里应用默弗里板效率公式计算得。
从结果来看,本实验全塔效率较好,而单板效率偏低,说明本塔的塔板性能不够好。
八、思考题
①什么是全回流?全回流操作有哪些特点,在生产中有什么实际意义?如何测定全回流条件下的气液负荷? 答:全回流是精馏塔中气相组分完全用于回流到精馏塔中,而无进料和出料的操作状态。全回流在精馏塔的停开车和塔板效率的测定以及理论研究中使用。要测定全回流条件下的气液负荷,可由2UQ q rR (其中 Q 为塔釜加热器加热量,U 为加热电压,R 为加热器电阻,q 为汽化量,r 为塔釜混合液的相变焓)计算出塔釜汽化量 V=q。而在全回流状态下,液量 L=气量 V=q。
②塔釜加热对精馏操作的参数有什么影响?塔釜加热量主要消耗在何处?与回流量有无关系? 答:塔釜加热对使塔顶气相轻组分组成浓度更高,塔釜液相轻组分组成浓度更低,对精馏有利。塔釜加热量主要消耗在精馏塔气液热量交换上,与回流量有关。
③如何判断塔的操作已达到稳定? 答:当塔内各塔板的浓度(或温度)不再变化时,则可证明塔已稳定。
⑤当回流比 R ⑤冷液进料对精馏塔操作有什么影响?进料口如何确定? 答:冷热进料有利于精馏塔操作,使塔顶气相轻组分组成浓度更高,塔釜液相轻组分组成浓度更低。进料口应在塔内组成与进料组成最接近的地方。 ⑥塔板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塔板效率受操作条件、物料物性、塔板板型、气液接触状况影响。 ⑦精馏塔的常压操作如何实现?如果要改为加压或减压操作,如何实现? 答:在精馏塔顶的冷凝器处接通大气,从而实现精馏塔的常压操作。若要改为加压操作,可向塔内通入惰性气体;若要减压操作,可在塔的采出口处加一真空泵。 Photoshop实验指导书 目 录 实验一 图层的使用练习……………………………………………1 实验二 选区的创建和编辑练习……………………………………8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实验十 图像的绘制练习……………………………………………13 图像的编辑练习……………………………………………18 图像色彩的调整练习………………………………………21 路径的使用练习……………………………………………24 文本的应用综合练习………………………………………28 图层的高级使用练习………………………………………32 通道和蒙板的使用练习……………………………………36 滤镜的使用练习……………………………………………40 实验一 图层的使用练习 一、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图层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要求能够按照试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给定的练习 三、实验器材:装有Photoshop的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 1、收集所需素材图片 2、打开Photoshop软件并先做好必要的设置 3、按照要求完成图片的处理 4、在实例操作中更好的去理解图层的概念 5、保存好修改后图片,并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内容: 1、第一步,选择你的目标图片。图片的颜色最好不要太过繁杂,而且,周围和中心颜色反差较大的图片效果会比较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图片,自己的相片也可以拿来使用。 2、复制背景层,将背景层 副本重命名为“1”;再次复制,将副本层重命名为2;照这样,将背景层复制4次,四个副本层分别命名为1、2、3、4。我们在这四个副本层中,分别制作构成图像的拼板。在这里我们只做了四个图层,大家也可以复制多个图层,依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3、我们从位于图层面板的最顶端图层“1”开始,隐藏除图层“1”之外的所有层。用矩形选框工具选择一个矩形,这个矩形就是拼板的基础形状。用选择>变化选区命令(注意:这里选择变化选区命令,如果直接用Ctrl+T,变换的则为选区内的图像),将选区扭转、做自由变换,然后反选,删除选区图像,取消选择。 4、按照刚才的方法,依次显示每个图层,用选框工具选择不同大小的矩形选框,自由变换,反选后删除。适当注意选区大小以及变换的位置,尽量在作图的时候考虑到美观的效果。 5、下面我们要为拼板添加立体效果。打开背景层,这样你会较容易看清图像的变化。选择图层“1”,双击图层,进入图层样式面板,先选择斜面和浮雕,你可以按照默认样式(大多数时侯,默认样式也能够看得出效果)选择确定,如果对拼板有特殊要求,可以更改数值。当然也可以尝试投影等其他效果。直到 调整到自己满意的效果,这里仅使用了浮雕效果的默认值。 6、设置好一个图层样式,其他的图层如果需要相同效果,重复设置就较为麻烦,多层应用同一种样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复制图层样式。有两种方式可以 5 实现图层样式的复制:一种是点击右键,选择复制图层样式菜单,然后在需要的图层中点击右键粘贴即可。另一种是用鼠标点击你希望复制的样式,不要放松鼠标,把它拖动到需要复制的图层中,放松鼠标,新图层就应用了你所拖动的样式。拖动的过程中,鼠标一直显示为抓手工具的形状。如果你希望只应用某一种图层样式,那么拖动的方法更为快捷,可选择所有的样式(拖动效果的选项),也可选择其中某种效果。依次对其他图层进行设置。 7、最后,根据自己需要可调整图层位置。(图07) 掌握了这个方法后,可以选择不同的图片制作不同数量拼板图像,不过要注意图层顺序,达到合理的叠放顺序。还可以稍微改变阴影不透明度等细节。 六、实验报告: 1、结合实例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够更好的理解有关图层的概 念。 2、较好地完成此试验,可自行完成书上或其他关于图层的简单操作的一些练习和实例。 3、教师可依据内容做实例的调整。 实验二 选区的创建和编辑练习 一、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选区工具、描边、填充、渐变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要求能够按照试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给定的练习 三、实验器材:装有Photoshop的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 1、收集所需素材图片 2、打开Photoshop软件并先做好必要的设置 3、按照要求完成图片的处理 4、在实例操作中更好的去熟练工具的使用方法 5、保存好修改后图片,并完成实验报告 6、参照此试验步骤可完成课后的习题练习以及相关的一些练习 五、实验内容: 1、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具体参数设置可自己定义。 2、把前景色设置为R:113,G:165,B:248,背景色设置为白色。 3、选择渐变工具,在“渐变编辑器”对话框中进行设置。设置好后,选择线性渐变方式填充背景色。(效果如图) 4、选择椭圆选框工具然后对其进行羽化。 在渐变的背景上,拖动鼠标绘制一个圆形选区,5、以背景色(白色)填充选区,创建出雪花的效果,快捷键为Ctrl+Delect,再多次重复这两步操作(创建选区、羽化及填充白色),以得到多个雪花,注意每次创建的选区的大小和羽化的强度是不同的。得到如图的效果。 6、打开配套光盘中“卡通.gif”图片,以此图片的外型作为我们雪人的外型。(为了选取的方便,我们使用魔棒工具到我们所需要的选区,这样选择较为方便)。 选取空白的区域,然后反选得 7、将选择好的选区,拖动到我们的窗口中去,并选择“选择/变换选区”命令,把拖进来的选区大小进行调整,并放置到合适的位置。 8、同样选择渐变工具,选择较浅的蓝色,为我们刚才调整好的雪人的选区填充渐变效果。并选择“编辑/描边”命令为我们的选区进行描边,得到我们的小雪人大体形态。(如图所示) 9、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选框工具,配合我们键盘的Shift键,绘制一个正圆的选区,用黑色填充选区,得到雪人的黑眼睛的效果。 10、用同样的办法创建比刚才较小些的正圆选区,用白色为其填充,得到眼睛的白色部分。(注意:如果在创建之后,需要对眼睛进行调整的话,就在不同的图层上创建,调整好之后,若是觉得图层过多,可再进行合并) 11、运用类似的方法,创建三角形选区(可使用多边形套索工具得到三角形的选区)或是圆形选区,填充不同的色彩,并进行描边,得到鼻子和钮扣等形态。效果如图所示 12、下面我们为小雪人做个小帽子,我们选择配套光盘中的树叶的文件,使用树叶的外型作为帽子的选区,方法和我们获得雪人的方法相同,这里不再重复。同样为选区填充渐变效果。完成我们小雪人的绘制。 13、我们也可以为图像再增加些装饰,同学们在制作的时候,颜色的选取可以有所改变,但是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整体的协调性。 六、实验报告: 1、结合实例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2、较好地完成此试验,可自行完成书上或其他有关的一些练习和实例。 3、教师可依据内容做实例的调整。可依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和课时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同类型的试验。 实验三 图像的绘制练习 一、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图像绘制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二、实验要求:要求能够按照试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给定的练习 三、实验器材:装有Photoshop的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 1、打开Photoshop软件并先做好必要的设置 2、按照要求完成图形的绘制 3、在实例操作中更好的去熟练工具的使用方法 4、保存图片,并完成实验报告 5、颜色的选择、文件大小等可依据自己的需要、喜好进行修改 6、可尝试不同的方法创建,如月亮的创建方法,把所学知识综合运用 7、参照此试验步骤可完成课后的习题练习以及相关的一些练习 五、实验内容: 1、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具体参数设置可自己定义。 2、为背景填充颜色。 3、新建图层,选择椭圆工具,注意创建方式的选择,将前景色设置为白色,在图像窗口的左下方按住Shift键绘制白色圆形。 4、分别将前景色设置为玫红色、浅玫红色、粉红色和浅粉色,再绘制4个圆形,如下排列。 (提示:若对于圆形的位置需要调整,可把圆形分别建在不同的图层中,方便进行调整) 5、新建图层,将前景色分别设置为浅黄色和白色,在图像窗口右下方绘制两个圆形。 6、选择工具箱中的魔棒工具,选取白色圆形,按Delete键将其删除,然后选取图像窗口中的黄色图形,将选区变换并填充为黄色与浅黄色。 7、自由变换,逆时针旋转,完成变换并取消选区,得到月亮的形态。 (提示:也可用其他方法完成月亮的绘制,如选区的使用,用选区的加减来完成,也是可以的,而且能够拓展思维并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 8、新建图层,是用工具箱中的多边形工具,将工具属性栏设置为如图所示,将前景色设置为白色,在图像窗口中下方创建五角星形。 9、选择工具箱中的线条工具绘制白色线条。 10、选择雪花图形,绘制雪花的形态。 11、使用画笔工具写出文字,完成最后效果。 (注意:图层的使用,需要修改的,就放在不同的图层中,方便修改)16 13、我们也可以为图像再增加些装饰,同学们在制作的时候,颜色的选取可以有所改变,但是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整体的协调性。 六、实验报告: 1、结合实例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2、较好地完成此试验,可自行完成书上或其他有关的一些练习和实例。 3、教师可依据内容做实例的调整。可依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更换其他实例,实例可以不同,能够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就可以了。 实验四 图像的编辑练习 一、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图像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要求能够按照试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给定的练习 三、实验器材:装有Photoshop的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 1、打开Photoshop软件并先做好必要的设置 2、按照要求完成图形的绘制 3、在实例操作中更好的去熟练工具的使用方法 4、保存图片,并完成实验报告 5、颜色的选择、文件大小等可依据自己的需要、喜好进行修改 6、参照此试验步骤可完成课后的习题练习以及相关的一些练习 五、实验内容: 1、打开配套光盘的实例素材名为果树的图片,使用图案生成器命令,打开图案生成器对话框。 2、使用举行工具在图像中绘制一格区域作为样本,并在位移下拉列表中选择垂直选项。 3、单击生成按钮产生图案,如不满意可单击再次生成。 4、单击好,应用生成的图案,然后选择图像菜单的图像大小命令打开对话框,取消其中的约束比例复选框,在宽度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大小。 (可依据自己的喜好,更换作为背景的图片,但是要注意整体色彩的协调性) 5、打开“香蕉”文件使用抽出工具抽出图像。 (注意抽出时边缘的处理要仔 细) 6、按照此方法,依次完成其他水果图片的抽出工作,一定要注意抽出边缘的细节部分,注重细节的处理,在后面对图片合成时才会有好的效果,希望同学们无论处理什么样的图片都要注意细节处理,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7、使用移动工具把需要合成的各水果图片移到图片中去。 8、依据图片大小进行调整,使用变换工具进行大小的调整。(注意等比例的放缩) 9、注意图层顺序的调整。 10、载入文字选区,进行描边,也可自己进行文字输入。 11、进行适当调整,完成最后效果。 六、实验报告: 1、结合实例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2、较好地完成此试验,可自行完成书上或其他有关的一些练习和实例。 3、教师可依据内容做实例的调整。可依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更换其他实例,实例可以不同,能够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就可以了。 实验五 图像色彩调整练习 一、实验目的:让同学们了解并掌握色彩调整工具的使用及综合应用,熟悉各个色彩命令的相互配合 二、实验要求:要求能够按照试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给定的练习 三、实验器材:装有Photoshop的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 四、实验步骤: 1、打开Photoshop软件并先做好必要的设置 2、按照要求完成图形的绘制 3、在实例操作中更好的去熟练工具的使用方法 4、保存图片,并完成实验报告 5、颜色的选择、文件大小等可依据自己的需要、喜好进行修改 6、参照此试验步骤可完成课后的习题练习以及相关的一些练习 五、实验内容: 1、打开文件,文件整体较暗,可以先调整其亮度。 2、使用亮度/对比度的命令对整个画面进行调整。 3、使用磁性套索工具选取人物图像。 (提示:为了选取的比较细致,我们常会把画面放大,放大后观察较仔细,但不能显示全部,在使用磁性套索工具的同时,如果需要使用抓手工具观察其他地方,就按住空格键,就会出现小手的图标,可以移动观察地方,在使用套索工具时不能在工具栏中切换到抓手工具,否则没选完的选区就会应用。) 4、反选人物外的景物图像,悬着色相/饱和度的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中“着色”复选框,并进行设置。 (提示:色彩可按书上进行设置,也可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色彩进行更该,选区若是有些细节部分需要修改,可使用增减选区的方法进行细节上的修改,不需要全部重新选择,浪费时间。 5、再次反选,使用选区减的方式把人物的上半部分选区减去,剩下的就是裙子的部分。 (提示:需要的选区可使用存储的方式存储起来,需要的时候可直接载入,另要善用载入选区,参考我们前面课堂上讲解选取玫瑰花的花和叶子部分的方式。先把整个人物的选区存储下,然后把裙子的选区也存储下,留在后面备用。) 6、用同样的方法把裸露的右脚部分去除。 7、使用色彩平衡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中间调单选按钮,并进行设置,为裙子上色,色彩可自定。 8、选择上半身的选区。 (提示:在上面我们已经存储了两个选区,现在我们可以更为方便的选区上半身的选区,首先载入整个人物的选区,然后再载入裙子的选区,选择从选区中减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选择上半身的选区了。) 9、用同样的方法选取不同的部分,进行上色,注意选区要选取的较仔细,进行细节上的调整,完成实验。 10、可使用同样的方法完成课后的练习或是相同的效果,也可为自己的照片做上色的处理。 最后完成效果图 六、实验报告: 1、结合实例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2、较好地完成此试验,可自行完成书上或其他有关的一些练习和实例。 3、教师可依据内容做实例的调整。可依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更换其他实例,实例可以不同,能够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就可以了。 实验六 路径的使用练习 一、实验目的:让同学们了解并掌握路径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要求能够按照试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给定的练习 三、实验器材:装有Photoshop的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 1、打开Photoshop软件并先做好必要的设置 2、按照要求完成图形的绘制 3、在实例操作中更好的去熟练工具的使用方法 4、保存图片,并完成实验报告 5、颜色的选择、文件大小等可依据自己的需要、喜好进行修改 6、参照此试验步骤可完成课后的习题练习以及相关的一些练习 五、实验内容: 1、首先新建文档,大小自定。 2、输入文字,选择文字图层,然后选择菜单栏中图层选项中文字/创建工作路径选项。 3、转换到钢笔工具,把锚点进行调整,如图。 (提示:可删除多余的节点,把两个字的路径组合在一起) 4、用同样的方法可编辑其他字的路径。 5、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字体路径进行修改,可更换不同的文字,如自己的名等,注意路径修改后曲线的平滑,学会控制锚点,创建出自己想要的路径。 6、路径创建好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文字填色、描边等处理,可随意更改背景颜色,注意图层的选择,在使用描边、填充颜色命令时注意图层的选择。(最好是先新建图层,再填充或是描边,这样背景可随时方便更换修改) 7、根据自己需要对路径进行填色等处理。(注意选好图层) 8、可使用图层属性等再做些效果,也可自由变换,复制图层,进行透明度的调整等,各人可依据自己进行调整。(如图) 六、实验报告: 1、结合实例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2、较好地完成此试验,可自行完成书上或其他有关的一些练习和实例。 3、实例中的具体的文件大小、具体文字、修改方式、色彩方面不做具体规定,可自行进行调整。 4、教师可依据内容做实例的调整。可依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更换其他实例,实例可以不同,能够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就可以了。 实验七 文本应用综合练习 一、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一些参数的设置并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二、实验要求:要求能够按照试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给定的练习 三、实验器材:装有Photoshop的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 (一)、首先我们制作扇子的骨架部分: 1、在Photoshop中新建一个700×700像素,背景色为白色的文件,将其命名为“扇子”。 2、新建图层1,在图层1上拖拽一个长条选区。按G键选择工具箱中的油漆桶,并在选择栏中点选图案,用木质图案填充。(注意一定要新建图层) 3、扇子骨架除了有木质表面外,还应是略有厚度的的薄片,因此,我们要 为其制作立体的感觉。保持选区,单击图层面板下的添加图层样式的按钮,对选区进行浮雕和倒角设计,并调整各项参数,同时因为制作完扇子后还要对其投影效果做整体设置,所以此处先暂时不设投影效果。 4、一个扇子有十多个扇片,一一制作会很麻烦,而且还要进行围绕中心的排列,那将十分烦琐。这里我们使用快捷键来完成重复变换的操作:首先,我们取消选区,调整扇片尺寸至适中,复制刚才制作好的一个扇片的图层,在新的复制图层上使用快捷键Ctrl+T对图像进行变换操作。(注意:这步的操作直接影响到我们后面的再次变换的操作,所以要细心调整好位置,我们下步的操作将会以此次的变换的位置、角度,进行多次变换)。 5、多次配合Ctrl+Shift+Alt+T键可快捷的完成扇子骨架的多个扇片。完成之后会出现多个图层,若较为满意,可以把多个图层合并成一个图层,完成扇子骨架的制作。 (二)、扇面的制作(扇面的制作可参造书上制作扇面的方法进行制作,把文字和图片结合起来) 1、利用椭圆和套素工具建立扇面选区,新建图层,用白色填充选区,并将透明度设置为85%。这样我们在新图层上操作时能方便的利用下面的扇骨做参考。(注意:这里同学们可以把建立的扇面选区进行存储选区的操作,以方便我们之后对扇面添加图片时图片的裁剪) 2、面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有诸多的逻辑折痕的,也就是说,它要有立体感觉。Photoshop制作立体图形往往借助于图层样式、光照效果和颜色渐变。此处我们用渐变工具来刻画扇子的折痕。用多边形套索框选出一个长条选区,点选黑白渐变,渐变模式为线性渐变,填充选区。依次作好整个扇面。 3、仅有黑白色两种颜色的扇子太单调了,下面将它美化一下。找一张自己喜欢的山水花鸟画(或者别的,只要你看好就行)。载入当前文件,裁切至适当大小。(在裁剪时就可以载入我们前面存储的选区了,这样就不要再重新选择选 30 区了)。将该图层置于骨架之上,模式设置为正片叠底,透明度为85%。然后添加一个淡淡的投影。(可以再进行些修饰),完成。 六、实验报告: 1、结合实例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2、较好地完成此试验,可自行完成书上或其他有关的一些练习和实例。 3、实例中的具体的文件大小、具体文字、修改方式、色彩方面不做具体规定,可自行进行调整。 4、教师可依据内容做实例的调整。可依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更换其他实例,实例可以不同,能够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就可以了。 实验八 图层的高级应用练习 一、实验目的:让同学们掌握图层的高级应用,并能够熟练的进行应用 二、实验要求:要求能够按照试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给定的练习 三、实验器材:装有Photoshop的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相关的文件素材,对图象进行合成,如图。 2、新建图层,并使用矩形工具绘制选区,并填充颜色,填充颜色后调整图层的透明度,使其具有玻璃的半透明效果。(提示:这里创建玻璃和后面创建门的选区的部分,我们都可以只做一半,这样可以为我们节省时间,另一半相同的部分,我们直接使用图层复制就可以完成,而且还可以保持一致性。) 3、创建门的选区。(提示:书上给我们提供了选区加减的方式来完成门的选区的创建,而且是两边相同的选区一起做的,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新的图层当中去完成一扇门的制作,另一边复制就可以了。创建选区的方法也可选用其他的方法,如路径复制,使用路径创建等) (使用选区加减的方法,注意要选取减的方式) (也可使用减的方式,把中间小的矩形路径进行复制) 4、对选区填充颜色,做图层效果的处理,使其更具有立体感。(注意要新建图层,只有在单独的图层上填充,我们后面才方便对图层进行复制,完成另一扇门的制作。 5、复制门的图层,为使两扇门的对称,可使用自由变换中的水平翻转的选项。 6、添加相应的图片和文字等,对画面进行细节上的调整,可完成最后的效果。(可自行设计文字等效果,可参考我们路径中制作文字效果的事例,创建个性化的字体,注意整体美观) 六、实验报告: 1、结合实例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2、较好地完成此试验,可自行完成书上或其他有关的一些练习和实例。 3、实例中的具体的文件大小、具体文字、修改方式、色彩方面不做具体规定,可自行进行调整。 4、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使同学们可以自己开动脑筋,也有利于所学工具的掌握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5、教师可依据内容做实例的调整。可依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更换其他实例,实例可以不同,能够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就可以了。 实验九 通道与蒙版练习 一、实验目的:让学生掌握通道与蒙板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熟练的进行应用 二、实验要求:要求能够按照试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给定的练习 三、实验器材:装有Photoshop的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 (一)制作背景 1、新建图像文件,设置好参数,注意颜色模式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选择RGB的色彩模式。 2、使用渐变工具为背景填充颜色。 3、打开“纹理”图片,把文件大小更改为我们新图像文件的大小,复制粘贴到我们新文件中。 4、把纹理图层通过通道载入纹理的选区,在复制的图层上填充白色,并调整不透明度。 5、完成后取消选区。 (二)制作显示器中的海豚 1、沿显示器边缘勾画路径,注意路径的细节,然后配合Ctrl键为图片创建矢量蒙板。(注意添加矢量蒙板在背景图层上不能够使用,要把背景图层转化为普通图层,或是把背景图层复制一份,为复制的图层添加矢量蒙板,添加图层蒙板也是一样) 2、把海豚的图像复制到文件中,并调整透明度。调整透明度是为了能够看的清楚下面显示器图层,方便选取。把图片放置到合适的位置,为了突出显示器画面的逼真效果,所以我们要使海豚感觉像从显示器中跃出。 3、把图像中多余的部分使用图层蒙板或矢量蒙板遮挡。再把透明度调整回来。 (三)制作文字效果 可参考路径的练习自己创建文字效果。完成最后效果 六、实验报告: 1、结合实例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2、较好地完成此试验,可自行完成书上或其他有关的一些练习和实例。 3、实例中的具体的文件大小、具体文字、修改方式、色彩方面不做具体规定,可自行进行调整。 4、教师可依据内容做实例的调整。可依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更换其他实例,实例可以不同,能够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就可以了。 实验十 滤镜的应用练习 一、实验目的:让同学们掌握滤镜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熟练的进行应用 二、实验要求:要求能够按照试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给定的练习 三、实验器材:装有Photoshop的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 1、新建一个文件,将前景色设置为灰色填充背景。 2、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选框工具”,按住Shift键在文件中绘制一个正圆选区,并填充白色(注意新建图层)切换至“路径”面板,将选区转化为路径。 3、选择路径,按Ctrl+T键调出自由变换控制框,注意快捷键的使用。(shift+alt)键为以变换中心点为中心的变换方式。 4、设置前景色为黑色,使用工具箱中的“横排文字工具”,在属性栏中设置适当的字体和字号,在路径上输入文字,并适当调整文字的间距和位置,5、可使用同样方法或使用字体变换完成如图的文字。 6、保持前景色为黑色,分别输入其他的文字。 7、按住Ctrl+Shift键连续单击“图层”面板中所有文字图层的缩览图,得到它们相加后的选区,切换至通道面板,单击“将选区存储为路径”按钮,得到Alpha 1,取消选区。 8、选择Alpha 1,执行菜单栏中的“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命令,参考设置半径为0.5,执行菜单栏中的“滤镜”“杂色”“添加杂色”命令,参考设置数值为2,勾选单色选项。(所有的具体数值可依据各自的图象大小等不同的情况,依据画面的变化自行调整。) 9、选择菜单栏中的“滤镜”“渲染”“光照效果”命令,设置弹出的对话框(图为参考参数。) 10、如果画面效果不是很满意,可依据不同的情况对画面进行亮度等调整。(提示:可使用色阶或曲线等工具) 11、新建一个文件,设置宽度为1像素,高度为3像素,分辨率为72,背景为透明的文件,选择工具箱中的“铅笔工具”,设置大小为1像素,绘制如图所示。 12、选择“编辑”“定义图案”命令,将图像定义为图案。 13、按Ctrl键单击文字“5”的图层缩览图,调出选区,执行菜单栏中的“选择”“修改”“收缩”命令,把选区缩小些。参考数值可为2-5之间,图象较大的也可设置的大些。 14、在所有图层上方新建一个图层“图层2”,并填充选区,取消选区,设置图层的填充为0%。 15、单击“添加图层样式”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斜面和浮雕”和“图案叠加”选项。 16、按住Ctrl键单击图层1调出选区,执行菜单栏中的“选择”“修改”“收缩”命令,设置收缩量为10。 17、在所有图层上方新建一个图层“图层3”,填充选区,取消选区,设置图层3的填充为0%。并为其添加图层样式,效果如下。 18、我们的硬币为金色,所以要对颜色进行处理。(参考第六章的练习完成最后效果。) 依据此实例可以完成一些类似的钱币或纪念币的制作。 六、实验报告: 1、结合实例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2、较好地完成此试验,可自行完成书上或其他有关的一些练习和实例。 3、实例中的具体的文件大小、具体文字、修改方式、色彩方面不做具体规定,可自行进行调整。 4、教师可依据内容做实例的调整。可依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更换其他实例,实例可以不同,能够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就可以了。 电子商务实验指导书 适用课程:电子商务 制 定 人:向兵 教 研 室:电子商务教研室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2010 年 9 月 实验一 B2C电子商务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 (1)熟悉B2C电子商务网站的页面布局、排版风格和功能、特色等;(2)了解典型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购物流程;(3)掌握B2C电子商务网站的特点。 二、实验要求 (1)全面浏览指定B2C电子商务网站; (2)独立完成在指定B2C电子商务网站购物流程; (3)能通过对典型B2C电子商务网站观察研究和实际操作,掌握B2C电子商务的特点。 三、实验内容 (1)登陆当当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当当网的页面布局和板块划分,了解当当网的功能和特点;点击进入帮助板块并详细阅读,掌握在当当网购物所需的各类知识。 (2)在当当网注册一个新账号,把“恭喜您注册成功!”页面截图并保存下来。(3)在当当网上搜索并选择至少两本书(一本计算机类,一本经济类)和一件其它商品放入购物车。将以上商品都放入购物车后,把购物车页面截图并保存下来。 (4)对购物车中的订单进行确认(如非实际愿意购买,不必提交订单),把“2.确认订单信息”页面截图并保存下来。 四、实验思考题 (1)当当网提供了哪些功能?有什么特色? (2)当当网的购物流程是怎样实现的? (3)当当网还有哪些不足或者不完善的地方?试着提出自己的改进或完善的建议。(4)以当当网为例,说明B2C电子商务的特点。 五、实验结果 新建一个的WORD文档并以“学号+姓名”命名,将以上实验结果(包括实验内容中要求截图的和实验思考题答案)保存在新建的WORD文档中,然后将该文档上传到ftp服务器上的指定位置。 实验二 C2C电子商务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 (1)熟悉C2C电子商务网站的页面布局、排版风格和功能、特色等;(2)了解典型C2C电子商务网站的购物流程;(3)掌握C2C电子商务网站的特点; (4)分析C2C电子商务网站和B2C电子商务网站的异同。 二、实验要求 (1)全面浏览指定C2C电子商务网站; (2)独立完成在指定C2C电子商务网站购物流程; (3)能通过对典型C2C电子商务网站观察研究和实际操作,掌握C2C电子商务的特点;(4)分析C2C网站在保护买家权益上采取的特别措施及其原因。 三、实验内容 (1)登陆淘宝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淘宝网的页面布局和板块划分,了解淘宝网的功能和特点;点击进入帮助中心并详细阅读,掌握在淘宝网购物所需的各类知识。 (2)在淘宝网注册一个新账号,把注册成功页面截图并保存下来。(3)进行支付宝账户激活,并把激活成功的页面截图并保存下来。 (4)在淘宝网上搜索一些感兴趣的商品放入购物车。将以上商品都放入购物车后,把购物车页面截图并保存下来。 (5)通过阿里旺旺或QQ与购物车中某件商品的卖家进行购物相关的洽谈,把洽谈记录保存下来。 (6)对购物车中的订单进行确认(如非实际愿意购买,不必完成支付),把正式提交前的页面截图并保存下来。 四、实验思考题 (1)淘宝网提供了哪些功能?有什么特色?(2)淘宝网的购物流程是怎样实现的? (3)淘宝网为了保障买家权益提供了哪些措施? (4)淘宝网还有哪些不足或者不完善的地方?试着提出自己的改进或完善的建议。(5)以淘宝网为例,说明C2C电子商务的特点。 五、实验结果 新建一个的WORD文档并以“学号+姓名”命名,将以上实验结果(包括实验内容中要求截图的和实验思考题答案)保存在新建的WORD文档中,然后将该文档上传到ftp服务器上的指定位置。实验三 网上商店的规划、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 (1)熟悉开设C2C网店的要求和步骤;(2)掌握个人网店开设的基本分析思路; (3)熟悉典型C2C网站为卖家提供的各种服务;(4)掌握个人网店装饰和布局的各种技巧和经验。 二、实验要求 (1)全面浏览指定C2C电子商务网站; (2)独立完成在指定C2C电子商务网站上开设个人网店;(3)完成对个人网店的装饰,并反复修改直到满意; (4)分析C2C网站在保护买家权益上采取的特别措施及其原因。 三、实验内容 (1)登陆淘宝网www.xiexiebang.com,熟悉在淘宝网上开设个人网店所需要的条件和步骤,并做好相关准备。 (2)选择自己淘宝网店的经营范围(即出售何种商品或服务),并说明理由。(3)分析自己淘宝网店的目标客户范围。 (4)分析自己淘宝网店如何实现盈利,并预测盈利前景。 (5)确定自己淘宝网店如何“装修”:采用何种风格装饰,如何进行页面和板块布局,色调和搭配等。 (6)根据以上的准备和分析、计划,在淘宝网上注册商家,并初步搭建好自己的淘宝网店(提供个人网店网址)。 四、实验思考题 (1)淘宝网为商家提供了哪些服务?有什么特色? (2)在淘宝网上开个人网店有什么感想? (3)讨论:大学生开设淘宝网店有实际意义么?可以作为未来个人创业的路径么? 五、实验结果 新建一个的WORD文档并以“学号+姓名”命名,将以上实验结果(包括实验内容中要求分析、实现的和实验思考题答案)保存在新建的WORD文档中,然后将该文档上传到ftp服务器上的指定位置。实验四 网上商店经营与管理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 (1)熟悉网上商店的管理; (2)掌握网上商店的经营方法; (3)掌握网上商店的推广策略和方法。 二、实验要求 (1)进一步完善对个人网店的装饰; (2)丰富个人网上商店的商品种类和数量,让商品信息更翔实、图文并茂; (3)独立完成对网店的经营和管理; (4)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推广自己的网店,促进销售。 三、实验内容 (1)提出对个人网店经营和管理的计划,并实施之。(2)记录一些商品交易的过程,并保存洽谈记录。(3)统计商品交易数量,分析变化情况,并分析。 (4)运用各种方法推广自己的网店,记录过程并分析对销售的影响。 四、实验思考题 (1)个人网店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体会?(2)自己的个人网店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如何改进?(3)如果你毕业后再一次重开网店,你会如何做? 五、实验结果 新建一个的WORD文档并以“学号+姓名”命名,将以上实验结果(包括实验内容中要求分析、实现的和实验思考题答案)保存在新建的WORD文档中,然后将该文档上传到ftp服务器上的指定位置。第四篇:Photoshop实验指导书
第五篇:电子商务实验指导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