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一__Linux下C编程
实验一 Linux下C编程
一. 实验目的:
1. 熟练使用vi中的常见操作,并且熟悉vi的3种模式;
2. 熟练掌握gcc编译命令及gdb的调试命令;通过对有问题程序的跟踪调试,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包含文件的makefile的编写,熟悉各种形式的makefile; 4. 通过使用autotools生成包含多文件的makefile。二. 实验内容
1. 熟练使用vi(1)在“/root”目录下建一个名为“vi”的目录;(2)进入“vi”目录;
(3)将文件“/etc/inittab”复制到“vi”目录下;(4)使用vi打开“vi”目录下inittab;
(5)设定行号,指出设定initdefault的所在行号;(6)将光标移到该行;(7)复制该行内容;
(8)将光标移到最后一行行首;(9)粘贴复制行的内容;(10)撤销第9步操作;
(11)将光标移到最后一行行尾;(12)粘贴复制行的内容;
(13)光标移到“si::sysinit:/etc/rc.d/rc.sysinit”;(14)删除该行;(15)存盘但不退出;(16)将光标移到行首;
(17)插入模式下输入“Hello,this is vi world!”;(18)返回命令行模式;
(19)向下查找字符串“0:wait”;(20)向上查找字符串“halt”;(21)强制退出vi,不存盘。实验步骤见书本P87 2. 用gdb调试程序中的bug(1)使用vi编辑器将一下代码输入到名为greet.c的文件中。此代码的原意为输出倒序main函数中定义的字符串,但结果显示没有输出。代码如下所示:(2)使用gcc编译这段代码,注意加上“-g”选项以方便之后的调试;(3)运行生成的可执行文件,观察运行结果;
(4)使用gdb调试程序,通过设置断点,单步跟踪,一步步找出错误所在;(5)纠正错误,更改源程序并得到正确结果; 实验步骤见书本P88
3. 编写包含多文件的makefile(1)用vi在同一目录下编辑两个简单的hello程序,如下所示:
#hello.c
#include “hello.c”
int main()
{
printf(“Hello everyone!n”);
}
#hello.h
#include
(2)仍在同一目录下用vi编辑makefile文件,且不使用变量替换,用一个目标体实现,然后用make验证所编写的makefile是否正确;
(3)仍将上述makefile使用变量替换实现,同样用make验证所编写的makefile是否正确;
(4)编辑另一个makefile,取名为makefile1,不使用变量替换,但用两个目标体实现(首先将hello.c和hello.h编译为hello.o,再将hello.o编译为hello),再用make的“-f”选项验证这个makefile的正确性;(5)将上述makefile1使用变量替换实现 实验步骤见书本P90 4. 使用autotools生成包含多文件的makefile(1)在原目录下新建文件夹auto(2)将上例中的两个代码文件“hello.c”和“hello.h”复制到该目录下(3)使用autoscan生成configure.scan(4)编辑configure.scan,修改相关内容,并将其重命名为configure.in(5)使用aclocal生成aclocal.m4(6)使用autoconf生成configure(7)使用autoheader生成config.h.in(8)编辑makefile.am(9)使用automake生成makefile.in(10)使用configure生成makefile(11)使用make生成hello可执行文件,并在当前目录下运行hello查看结果(12)使用make install将hello安装到系统目录下,并运行,查看结果(13)使用make dist生成hello压缩包(14)解压hello压缩包(15)进入解压目录
(16)在该目录下安装hello软件 实验步骤见书本P91 三. 实验结果截图
1.实验一截图
Linux下的简单的运用:
图一 对inittab文件做完处理后的文件结果:
图二
图三
2.实验二截图
第一遍运行greet.c的结果:
图四 用gdb调试的过程: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3.实验三截图 第一次运行的结果
图十 第一次运行makefile的结果:
图十一 第二次运行makefile的结果:
图十二 第一次运行makefile1的运行结果:
图十三 第二次运行makefile的运行结果:
图十四 四. 实验心得体会
1.对于实验一:
复习了linux 下面对于文件编辑的一些知识。
2.对于实验二:
学会了gdb调试的简单运用:gdb l()-查看源代码;gdb b()-设置断点;gdb info b-查看断点情况;gdb r-运行代码; gdb n-单步运行代码; gdb p()-查看;gdb c-继续运行; gab q-退出;对于以后代码的改错很有帮助。
3.对于实验三:
实验三是我做的最不开心的一个了,开始在运行makefile,不管怎么样都是错的,可是检查却没有任何错误,后来想起来以前做makefile的时候要用tab键缩进的,这样之后发现就可以了。这个实验虽然让我很烦,但是想起了以前学liunx的好多东西,帮助很大,也觉得以前知识要常复习,这样才不容易忘。
第二篇:实验三_LINUX的C语言编程
实验三 LINUX的C语言编程
要求:
1、请查阅资料,掌握vi编辑器的基本使用,包括两种不同模式的区别,如何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以及常用的编辑命令等;
2、使用vi编写一个c程序,要求该程序通过命令行接收用户的输入,其输入参数为FreeBSD系统中的任意文本文件,接收输入后,c程序读取该文件内容,并打印在屏幕上。编辑好后,存为.c文件(如a.c),使用gcc编译该文件,运行结果文件。
3、详细记录学习的内容和实验的整个过程,包括用到的vi命令,c程序源代码,gcc命令,以及执行结果文件的命令等;
4、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给出详细步骤;
一:vi编辑器的使用
vi 的两种命令模式;
Command(命令)模式,用于输入命令; Insert(插入)模式,用于插入文本;
Visual(可视)模式,用于视化的的高亮并选定正文;
Command 模式是vi或vim的默认模式,如果我们处于其它命令模式时,要通过ESC键切换过来。
当我们按ESC键后,接着再输入:号时,vi会在屏幕的最下方等待我们输入命令; 文件的保存和退出 :w 保存;
:w filename 另存为filename; :wq!保存退出;
:wq!filename 注:以filename为文件名保存后退出; :q!不保存退出;
:x 应该是保存并退出,功能和:wq!相同 光标移动
j 向下移动一行; k 向上移动一行; h 向左移动一个字符; l 向右移动一个字符;
插入模式(文本的插入)i 在光标之前插入; a 在光标之后插入;
I 在光标所在行的行首插入; A 在光标所在行的行末插入;
o 在光标所在的行的上面插入一行; O 在光标所在的行的下面插入一行;
s 删除光标后的一个字符,然后进入插入模式; S 删除光标所在的行,然后进入插入模式; 文本内容的删除操作 x 一个字符;
#x 删除几个字符,#表示数字,比如3x; dw 删除一个单词;
#dw 删除几个单词,#用数字表示,比如3dw表示删除三个单词; dd 删除一行;
#dd 删除多个行,#代表数字,比如3dd 表示删除光标行及光标的下两行; 恢复修改及恢复删除操作; u 撤消修改或删除操作;
查找
/SEARCH 注:正向查找,按n键把光标移动到下一个符合条件的地方; ?SEARCH 注:反向查找,按shift+n 键,把光标移动到下一个符合条件的 替换
:s /SEARCH/REPLACE/g 注:把当前光标所处的行中的SEARCH单词,替换成REPLACE,并把所有SEARCH高亮显示;
:%s /SEARCH/REPLACE 注:把文档中所有SEARCH替换成REPLACE;
:#,# s /SEARCH/REPLACE/g 注:#号表示数字,表示从多少行到多少行,把SEARCH替换成REPLACE;
二:编写程序和编译程序
先在home文件夹下建立test文件夹,用于自己的程序开发。
根据题目要求编写相应程序:
编写完程序后保存。
使用gcc命令编译时发现如下问题:
后来上网查找后发现FreeBSD默认不再使用GCC构建,使用Clang/LIVM替代GCC作为默认的C/C++编译器。
于是使用clang命令进行编译如下:
得到输出文件后,再新建一个test.txt文件用于测试。然后执行可执行文件:./a.out
由上可以看出,在执行编译命令后我并没有指定输出文件的类型和名称,a.out为默认输出的名称和类型,可以使用clang a.c –o test来生成不同类型和名称的输出文件。另外看到提示是输入文件的路径,如果是当前文件下的文件,则可以只输入文件的相对路径,如果在别的文件夹下则需要输入文件的绝对路径。如使用#cp /home/test/test.txt /home/test2.txt复制一个文件到别的目录后读取。测试如下:
三:程序源代码
#include
char path[20];//文件路径字符串
char msg[100];//读入数据缓存区
printf(“please enter the path of your filern”);//输出提示
scanf(“%s”,path);//获取文件路径
file = fopen(path);//打开文件
while(fgets(msg,sizeof(masg)-1,file)!=NULL)//逐行读取文件 直到文件末 { printf(“%s”,msg);//输出读取到的文件内容 } fclose(file);//关闭文件 return 0;//返回 } 四:实验总结和分析
本次实验首次使用vi编辑器编写了一段代码,并成功的编译并运行。首先说一下vi编辑器的使用感受,和window不太一样,它有不同的模式,只有在特定的模式下才能执行相应的命令或者操作。而且我发现了另一个很好用的ee编辑器,使用这个编辑器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文件的操作,主要是它有很丰富的提示。但是为什么vi编辑器是大家常谈的呢?主要是vi编辑器体积小巧,功能强大,虽然在大的系统工程方面不太好用,但是正常的使用来说还是足够的,几乎所有的类似操作系统都会装有这一编辑器,学会vi编辑器的使用可以使自己在没有别的编辑器的情况下还能进行文件的编辑和系统的配置。这样对于日后的开发有很大的好处。另外在发现FreeBSD中没有安装gcc时,我尝试过给器安装一个gcc编辑器,但是却失败了,截图如下(图1),希望通过后面的学习安装上去。
图1:安装gcc编译器失败
另外我又进行了多文件结构的和多控制台的测试。就是通过多个控制台分别编写多个文件,最后统编译链接成一个可执行文件,这样可以大致模仿出ADE的编辑环境,进行多个文件的编写。
第三篇:实验二语言与C语言混合编程
实验二汇编语言与C语言混合编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悉ADS1.2开发环境编译、下载、调试程序的基本过程; 掌握C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方法。
掌握ATPCS中的寄存器及参数传递规则。
二、实验内容
1、分别编写C程序和汇编程序,要求在C程序中调用汇编程序实现字符串拷贝功能。C程序中设定源字符串及目的字符串;汇编程序实现拷贝功能。
2、分别编写C程序和汇编程序,要求在汇编程序中调用C程序实现4个整型数的求和运算。汇编程序实现变量的赋值及C函数的调用;C程序实现求和运算。
3、编写C程序内嵌汇编语句,对两个整型数a、b进行求和运算,和值存放到变量c中。
(1)要求main()函数完成变量赋值及a、b、c数值信息输出;内嵌汇编语句实现求和计算。
(2)要求C程序中main()函数完成变量赋值及a、b、c信息打印,add()函数实现加法
运算;main()函数中的内嵌汇编调用C函数add()进行求和运算。
三、思考题
1、什么是ATPCS?它有哪些规则?
2、C程序调用汇编程序需要进行哪些设置?参数如何传递?
3、汇编程序调用C程序需要进行哪些设置?参数如何传递?
4、C程序中内嵌的汇编语句有何限制?用什么关键字表示内嵌汇编?
第四篇:C语言编程
#include(stdio.h)
main()
{ int question[4]={-1,-1,-1,-1},i=0,j=0,k=0,A=0,B=0,answer[4]={0};
char again='y';
while(again=='y'){ srand((int)time(0));
while(i4){ k=(int)rand()%10;
for(j=0;ji;j++)if(k==question[j]){ k=-1;break;}
if(k==-1)continue;question[i]=k;i++;}/*while i*/
for(i=8;i0;i--)/*还有8次机会*/
{ A=0;B=0;printf(“n你还剩下%d次机会。”,i);
printf(“n请输入四个0-9之间的数字,中间用空格隔开n”);for(j=0;j4;j++)scanf(“%d”,&answer[j]);
for(j=0;j4;j++)
for(k=0;k4;k++)
{ if(answer[j]==question[k]){ if(j==k)A++;else B++;} }/*for*/
if(A==4){ again='0';
printf(“n你赢了,还继续猜吗?(y/n)”);
while(again!='y'&&again!='n')
scanf(“...%c”,&again);break;}/*if*/
printf(“n%dA%dB”,A,B);if(i==1){ again='0';
printf(“n你输了,正确答案是”);
for(j=0;j4;j++)
printf(“%dt”,question[j]);
printf(“n还继续吗?(y/n)”);
while(again!='y'&&again!='n')scanf(“%c”,&again);
printf(“%c”,again);break;}/*if*/ }/*for changce*/ }/*while again*/ printf(“感谢您玩这个游戏。”);}
第五篇:实验四 Linux下的C语言编程以及GCC工具的使用
实验四 Linux下的C语言编程以及GCC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Linux下的用户管理机制,熟练掌握Linux下的C语言编程以及GCC工具的使用。
【预备知识】复习C/C++语言的基本技能、用户管理知识和GCC使用的内容。
【实验要求】Linux系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用户管理。用户的口令以加密的形式存储在/etc/shadow文件中.弱口令就是很容易被猜出来的口令,比如与用户名相同的口令、常用的单词口令等。管理员应该定期检测系统中是否存在弱口令。试编写一个C语言程序,主动检查自己的Linux系统中是否存在弱口令。
【实验步骤】
1)分析/etc/shadow文件的格式。可以查看自己的系统中该文件的格式,根据8.1节的介绍,该文件的每一行对应一个用户,下面是一个系统中/etc/shadow文件的实例:root:$1$j33ff543SWQ/C7Swn6jR9xyfoEcLaS.:12912:0:99999:7:::bin:*:12834:0:99999:7:::
daemon:*:12834:0:99999:7:::
2)了解Linux下口令加密的原理。
口令的加密是使用Linux系统的crypt函数实现的。使用info或者man可以了解该命令的工作原理。它使用包含12个字符的字符串作为种子salt,将用户输入的口令key进行加密pwd=crypt(key.salt),将所得的包含34个字符的字符串存入,etc,shadow文件的第2个字段,这34个字符的前12个就是salt。当给用户设置口令时,种子是由系统随机选取的。
当用户在登录界面中输入自己的口令时,系统使用crypt进行上述计算,如果所得的结果与/etc/shadow中存储的一致,则允许用户登录。
3)检查弱口令。弱口令就是很容易被猜出来的口令。比如admin、guest、fllower、123456、beauty等。在口令猜测或者破解时,一般不会穷尽所有字符的所有排列组合,一般使用弱口令字典,字典中包含常被用来作为口令的字符串。可以到网上查找弱口令字典。
下面介绍弱口令检查的原理。对每个用户而言,逐个将经常被作为口令的词,使用crypt做加密,如果加密结果与/etc/shadow所存储的内容相同,则口令被猜出来。
4)用C语言编写实现口令检查,关键部分的代码如下。通过读取,etc/shadow的每一行,获得一个关于
用户的数据结构,存放在pwd中。
char saltstr[13];//存放种子
saltstr[13]=’\0’;
strncpy(saltstr,pwd->pw_passwd,12);//将口令的前12个字符作为种子 cp=crypt(guess,saltstr);//加密
if(strncmp(cp,pwd->pw_passwd,34))//与存储的不一致
return(0);
Printf(“Warninq!Password Problem:Guessed:\t%s\tpasswd:%s\n”,pwd->pw-name,guess);//找到口令,显示信息
5)编译运行,命令为:
gcc-o passchk pass.c-Icrypt
6)执行口令检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