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项目管理心得—制定预算
项目管理心得—制定预算
2016年7月,我作为项目带领项目技术骨干,完成了广州市越秀区某局综合监控系统项目创建WBS(工作分解结构)后,由项目团队各工作包负责人对工作包的成本进行预估,项目经理将各工作包成本进行汇总,并充分考虑项目具体需求、实施变更、未知风险损失等可变成本,初步编制项目实施成本估算表。
项目经理结合实施成本估算表,按照公司预算管理制度,增加项目管理成本、采购成本、公司后台管理成本、实施风险成本及验收成本和税金等成本,编制项目实施预算表初稿。实施预算表初稿,需要项目经理与公司高层、财务、采购人员共同对预算表进行审核评估,审核评估后,由各方签字确认,作为项目实施启动阶段的重要组成文件。
经过多个项目的实施,我认为制定预算阶段,需要在充分对项目任务分解后,对各个工作包进行成本估算,并且在项目估算成本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项目项目管理成本、采购成本、公司后台管理成本、实施风险成本及验收成本和税金等成本,只有这样编制出来的项目预算表才算是完整的。另外,在实施阶段需要定期(月/季度)结合实施进度及里程碑完成情况,对预算表进行重新评估和及时更新。(慧翔天地广州学员黄贤裕)
第二篇:项目管理心得—制定进度计划
项目管理心得—制定进度计划
2016年初,在初次承接智能机器人项目经理时,由于智能机器人在国内正真实际商用的可参考案例不多,公司又想自己单独承接执行,为了全面了解智能机器人相关技术及应用,我和3名项目技术骨干专门前往智能机器人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和实施团队骨干对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有了全面的了解,这让我对接下来的智能机器人项目实施有了信心。
2016年2月,我作为项目带领四名项目技术骨干,按照所学智能机器人知识和客户建设需求,完成了项目建设需求调研。我们邀请智能机器人厂家的技术专家与技术骨干一道,对项目进行估算,并根据估算的工作量、要求的资源以及其他约束条件(项目初验和正式上线等时间节点要求),为项目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初稿。
我们拿着初步的《项目进度计划》与客户相关干系人进行了三轮的讨论和修订完善,最终客户签字同意我们的实施进度计划。
我们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结合项目实施进度及面临的风险变化等情况,不断对实施进度计划进行完善;每个实施阶段结束时,都会编写项目进度报告,并将报告发给项目总监、客户以及项目组所有成员。
最终项目如期验收,客户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智能机器人服务效果非常满意,为此公司还额外给实施团队一笔奖金。
经过此项目的实施,让我对PMP中的制定进度计划也有了新的了解,不论项目中涉及什么产品、应用了那些新技术,但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也是类似的,依然可以应用PMP的项目管理的过程管理来做好项目的管理。
慧翔天地广州学员黄贤裕
第三篇:预算管理心得
前言:
我是千千万万财务从业人员中的普通一员,大学毕业后十多年来一直在财务岗位耕耘着、学习着、奋斗着,其中会计视野一直是陪伴我成长的平台。不久前我刚从集团下属一家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岗位调任集团内审部门,新的岗位让我能够有时间和冲动去回顾、总结一些原来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我想从今天开始抽空在这个平台上记录一些我的想法,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反哺会计视野这个财会的家园(之前太忙了,主要潜水学习为主,看我注册时间和我发帖数就知道了,呵呵),通过我的一些浅见对大家的财务之路有所帮助,哪怕只是一丝一毫;另一方面也是抛个砖,希望大家能够踊跃讨论,在思想碰撞中找到一些火花,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
之所以选择预算作为开篇,一是我从业以来,预算是我从未离舍过的工作,比较熟悉也比较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理解;二是预算也是大家在管理会计中最有共鸣的一项工作,无论企业的大小可能都在做预算。因此希望通过这个话题,集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讨论。看了一些论坛里的帖子,也结合身边一些朋友的观点,我认为目前主流观点上对预算工作存在四大困惑:第一种观点是:“预算有啥用,忙了几个月,最后就是一堆放柜子里的纸”,我理解这属于对于预算功能的困惑;第二种观点是:“预算怎么编,都是瞎拍脑袋弄出来的”,我理解这属于预算编制方法的困惑;第三种观点是“预算在执行中有差异应该怎么办”,我理解这属于预算控制的困惑;第四种观点是:“预算执行不下去,变成了业务和财务两层皮”,我理解这是预算执行力的困惑。因此我的行文也主要从预算的功能、方法、控制和执行力四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预算的功能
一个企业到底要不要编制预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必须要。我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小李的老婆和小李说我们明年去欧洲玩一次吧,小李到网上一看,去欧洲报个团两个人需要10万,小李现在手上有5万存款,明年小李和她老婆年收入20万,按今年的水平去掉供楼的钱、供车的钱、吃饭的钱以及不可预见的钱,大概年底还能存5万。小李和老婆说,那我们报个明年年底的团吧,年中估计没钱,年底才有钱。说实话,如果小李不这样算一算,说不定也能去,但是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逻辑思维方式其实就是最简单的预算思维方式。套用句俗话:“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家庭尚且需要搞个预算,更何况一个企业呢(当然一个每年没1、2笔业务的非正常型公司不再讨论范围)。这边顺带纠正一个错误,我听过很多人说企业不用做预算,是韦尔奇说的,GE就不做预算,没意义。这个其实是误读,起由是韦尔奇04年在沪上论道时,说企业不要做10年的规划,GE也没有战略部门,因为市场变化太快了,没有意义。但从没有说过GE不做预算。
那预算对一个企业到底有什么功能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盘家底”:所谓盘家底不要简单的理解为提前出财务报告,也不要理解为简单的盘库存、盘固定资产,而是切切实实的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企业这一年是如何赚钱的。收入或者合同里,有什么不可持续因素;成本里有什么特殊影响因素;费用中有什么偶发因素;资金收益或汇兑收益中有什么不可预见因素等等。简言之,输赢都要明明白白。
二是“摸盘子”:所谓摸盘子,是在确定一定的量、价及成本前提下,摸底自身预算的经营潜力和弹性。我一般习惯于分成悲观、客观及乐观三种情境,分别测算三种情境下的情况,从而充分了解自身的潜力和弹性。
三是“定调子”:所谓定调子,是在上面两个动作后基本能够了解并确定预算的工作重点。市场不好的前提下,“开源”是重点,那预算的资源就应当积极的向市场进行配置;市场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节流”是重点,预算应当进一步开展成本战略,降低成本费用;市场乐观的前提下,“储备”是重点,无论是技术储备还是人员储备,都应当未雨绸缪;需要大量投资的前提下,“资金”是重点,如何融到低成本的资金,应当是企业考虑的重要工作。
四是“分蛋糕”:所谓分蛋糕,就是把企业预算的压力和资源分解到下级经营主体(注意是压力和资源都要分解),可以是SBU,也可以是部门。我理解分蛋糕的过程也是检验一个企业管理成熟度的过程,因为预算必定是建立在一个责任主体之上的,管理不好的单位,预算的责任主体就是总经理或财务部门,也就是企业经营好坏其实与大部分人是没有关系的;管理稍好的企业,它的责任主体一定落实到工厂、车间或部门,也就是总经理在挨板子的同时,也一定会找到一个替罪羊和它一起挨板子;我认为理想中管理最好的企业,其责任主体是落实到团队或个人。也就是能够把经营目标转化为团队或个人的工作目标,从而将企业中所有人都绑在一个战车上前行。
五是“立标准”:所谓立标准就是建立一个参照系,纵向上和企业自身的历史作比较,横向上与竞争对手做比较。从而在市场的坐标上能够找到自己对应的位置,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评价的标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回到原点,大家在抱怨自己做的预算没有用,领导不重视的时候,是否先想想我们的预算有没有达到上面这五个功能,是否为企业的经营和战略执行起到应有的作用呢?呵呵
二、预算编制方法
说实话,这一篇是最难写的,也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我想首先告诉大家,财务管理中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大家要成为一个有价值,被领导认同的财务管理者,就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去编制适合企业业务特性的预算、从非财务从业者的角度去解读预算、从各级使用者的角度去理解预算,这样才能更好的编制预算。
1、预算编制大致的逻辑和顺序
简单说,预算编制一定是一个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最后又自上而下的一个闭环:
一是在顶层设计中,必须结合当年的市场情况和经营情况(就是所谓的盘家底)先确立预算编制的前提;二是要求各级预算责任主体按预算前提要求,测算自己责任区的情况。这里需要强调的一个是要充分考虑悲观、客观和乐观各种情景,同时在顶层设计中要将最终需要的内容和数据设置统一的模板便于后续汇总;三是将各级责任主体的测算数据进行汇总并大致了解各种情境下的情况,同时对于与自身认知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与相关责任主体进行沟通了解原因(这就是所谓的摸盘子);四是与经营层进行充分的沟通,将摸底情况进行报告并提出相关有关控盘建议(注意这个也很重要,老是喜欢把球踢给领导的职能肯定是做不好的);五是将经营层的战略意图与责任单元进行沟通,并基本确定预算的重点工作方向(分蛋糕和定调子);最后把相关的内容转化为财务预算和控制目标(立标准),开展预算工作。
总结一下,每家企业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可能会导致过程不一样。但对于财务来说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顶层设计很重要,把编制前提和需求尽可能细化,把大家放在一个语言环境中对话;二是过程中要充分沟通,与经营层沟通,与责任单元沟通,闭门造车会很累,也会被领导和同事不待见。
2、预算编制前提
我个人认为,预算编制前提是预算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没有之一。做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预算编制前提就像语法,只有语法一致或统一了,大家说话才能有共同的基础。因此就像看审计报告我不会先去看主表数据而是会先看披露的会计政策和估计一样,对于预算我首先审核的就是其编制前提。不夸张的说前提定的准才是见企业管理水平或财务负责人功力的,具体做预算那是小朋友或初级岗位才去关心的事情。很滑稽的事情是很多企业预算编了一堆,但居然没有预算编制前提,那这个预算到底在说什么呢?我只能呵呵了。一般而言,企业应当关注这么几个前提:
(1)收入前提:这个在下一个章节会展开说。不同企业的收入前提应当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标准产品的企业就是量价前提,而非标准产品的就是以合同为前提。总之就是把每个企业收入的核心影响因素将其固化和量化。
(2)变动成本前提:这个我归纳合并写了。变动成本主要包括了原料、机物料、燃动力等。变动成本的编制前提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价,在市场较为平稳的时候可以拿今年的平均价作为参考,而在市场波动起伏的时候就比较复杂了,我建议可以由公司层面组织专题研究,这样一方面能够更精确的预判,另一方面也能规避财务部门的责任;二是量,变动成本肯定与产品、销量有内在联系,因此必须结合收入前提进行判断;三是投入与成本的转换关系,一般是个比例值。说白了就是生产成本最终转化营业成本的比值,这个往往是大家编制预算时会疏忽的,而我觉得恰恰对最终损益结果有比较大的影响。
(3)固定成本前提:固定成本主要包括了折旧、摊销、租赁成本、人工成本等,相对较易。房租、固定资产折旧基本都是能够锁定的。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人工成本,由于每年社保会有自然调整,因此在考虑预算前提时千万表忘记了,否则到时候等于变向减薪了。
(4)费用前提:费用比较杂,费用的背后其实就是企业预算的经营、管理活动。所以费用前提的基础是能够清晰的盘点预算的主要经济行为。我想主要提示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叫抓大放小,做预算切忌芝麻绿豆一把抓,你不可能把所有的费用也就是经济活动穷尽,把主要的一些经济行为如每的客户座谈会、节日的福利、对应销售规模预计的公共关系费等进行判断,对于一些诸如印刷费、绿化费之类的统一进行归类作为不可预见费进行判断;第二个原则叫责任包干,就是很多地方提到的预算归口管理。比如公务用车费,肯定是综合部门或办公室管理的,所有的责任前提包括后续的预算控制都应当是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分析和控制(在后面章节会展开)。
(5)资金前提:之所以把资金前提从资产前提中单列,主要是因为它非常重要。资金前提要关注四方面内容:一是经营资金前提,主要需要设定收入与回款的关系、应收账款回笼的比例以及回笼资金中票据的比重;二是投资资金需求,大家都知道投资总额与资金支付并不是同一回事情,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资金前提要提前预判;三是筹资资金前提,包括股权性融资和债权性融资的金额与成本;四是外币资金前提,主要是考虑外币业务、资产、负债的体量以及人民币的汇率预设。
(6)其他资产前提:这个我也归纳合并写了。很多人认为编制预算最无聊的就是编制资产负债表预算,因为预测一年以后某一个时点的数据有啥意义呢?我同意一半,即我要刻意追求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但是对于整个资产结构和权益负债结构要有一个判断前提。比如我公司销售规模1个亿,赊销率控制在10%以下,所以我的应收账款肯定不能超过1000万。再比如我今年新增借款不能超过资产总量的5%等等。其实质并不是要填一个数字,而是对整体的资源配置做到总体平衡和心中有数。
(7)经营环境前提:这个其实很重要,但其实也是最难的,因此我放在了最后。我看到过很多对经营环境前提变成了照抄国务院经济工作报告,GDP多少,CPI多少,PMI多少,PPI多少,这个除了大致能够判定经济环境,对企业有啥意义呢。做的好的是应当能够把这些宏观数据转化为对企业的增、减利分析,同时能够客观的对市场容量、竞争对手、产品需求进行定量分析。这个说实话有点难,从我有限的认知,我还没看到哪个企业这块能做的很好。
啰嗦那么多总结一下,其实一份有质量的预算关键是能够说清楚预算中的数据都是怎么来的,这样在后面预算的执行和分析都会比较清晰和省力
3、收入预算的编制
在实务操作界,我听到的对收入预算编制有两种主流观点。一种我把它称为“收入起点观”,即遵循书本上的精神,把收入预算作为一切预算的起点,按部就班的编制预算;另一种观点称为“收入倒逼观”,即我先确定明年的利润目标,排定明年的主要费用,按毛利率水平倒推收入目标。两种观点都有很多拥趸,造成了很多人对收入预算编制没有方向,从而导致对所有的预算没有信心。我个人理解,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选用哪种观点和方法取决于企业的业务模式。
(1)业务模式的类型
对于业务模式的分类有多种多样,按业态可以分成制造型、金融类、服务类、加工类、互联网类等。按产品可以分成项目型或订单型。但是这样分类还是没有办法直接与预算的编制进行挂钩。我仔细分析了影响预算编制的收入动因,主要是两个因子:第一个因子是时间因子,即从拿到订单到交付形成收入的时间跨度。这个因子在编制预算时主要会影响我对收入预判的依据;第二个因子是产品因子,即交付的产品是标准件还是非标准件。这个因子会影响我对收入判断的价值量确认和相应的成本匹配。
在时间因子维度,我大致将其分为三个部分,超过一年的称为长期,半年至一年的称为中期,短于半年的称为短期;在产品因子维度,我就将其分为标准产品和非标产品。这样就构成了两维六种分类,即标准长期、标准中期、标准短期、非标长期、非标中期和非标短期。(2)收入目标的测算方法
本来不想用表,但是怕写的太乱,还是弄个表看的清楚一点,大家对照着自己体会吧:
file:///C:/Users/use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
没有办法写的太细,否则真变教材了。写几个原则吧:一是不同业务类型的企业,收入测算的方式完全不同;二是对于长期型的企业,在意的肯定是在手合同的资源以及明年能够完成的进度;三是对于合同敞口的标准产品,最应关心的是其量、价的测算,即销售量是如何来的,目标市场在哪里,单价有什么影响因素。四是对于敞口的非标产品,关键是判断业务或合同的来源及方向,由于是非标,量价对它是没有意义的。
(3)关于目标管理的方法
有合同的还是比较好测算的,无法是进度或交货期估计错误。最难的还是在没有合同的情况下,怎么合理确定目标或倒推目标。推荐几种方法:
一是比例递增法,即以现有销售为基础,采用比例递增原则核定目标。这个可能是用的最多,也是最方便的,即在现有基础上增长个百分比。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简单,但缺点同样明显,太粗放了。适用于销售比较稳定、市场比较稳定的企业和产品;二是产能倒推法,即按照消化既有产能的百分比来设定销售目标。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与企业实际能力想结合,但缺点是缺乏对于市场的反映;三是总盘子倒逼法,即先确定总盘子利润目标,固定成本,再按既有毛利水平倒推收入水平。优点是可以确保总盘子完成,但缺点是拍脑袋的痕迹太明显。
综上所述,对于收入预算首先要分析企业自身的业务形态再确定编制方法,对于一定要拍脑袋的事项,也要尽可能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避免财务部门自己瞎拍。
4、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
成本费用预算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碎”,主要是针对其范围。不同于收入主要是财务部门和营销部门的协同,成本费用分散在企业的各个犄角旮旯;第二个特点是“杂”,主要是针对其内容。简单来说哪里要花钱,哪里就要考虑做预算,第三个特点是“散”,主要是针对其金额。大到几个亿,小到几百块,金额的离散程度很高。因此刚刚接触预算的人往往在编制成本费用时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我呢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古龙先生有一本系列叫《七种武器》,我借用一下这个名称给大家总结一下成本费用预算编制的七种武器:
武器1:归口管理责任制
如果细心的看客一定会发现,通篇以来我从来没有聊过预算体系。没错,不是不懂而是觉得没有太大作用,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办公室,预算联络员说白了最终就是财务挑大梁编制预算,没有必要用口水来码字,本来也不拿稿费。但是有一条我在预算编制前提里也说过了,就是可以没有体系,但是必须有分工。财务部门当仍不让的作为预算的综合管理部门,总体负责、平衡预算工作。而对应相关管理职责,公司应当且必须设置预算归口管理部门,来配合财务部门开展预算工作。
对于财务,设置归口管理责任制有三个明显的好处。一是提升预算精度,因为归口部门应当比财务熟悉情况;二是提升预算效率,人多好干活吗;三是也是最关键的是保护财务。对领导财务可以找个垫背的有啥不好;对兄弟部门,表明一个态度,我们并没有要分权的意思(成本费用对于企业是负担,对于花钱部门就是资源)。
如何设置归口部门是艺术,可以大而化,也可以化整为零。客观公正的说就是应当按照公司的分工,将成本费用划分责任田。比如人工成本,你说人力资源部不管合适吗?比如采购成本,不让采购部门负责也说不过去吧?这个容易,难的是归口部门做什么事情呢?我归纳为三项工作:一是制定相应的预算前提(这个前面说过了,不展开);二是平衡确定总盘子和小盘子,即对归口费用在公司层面和SBU层面进行总体协调;三是对相应的费用定调子,即确定管控重点和管控方式。这样后续是否超预算,为什么超预算是不是自然而然就由它来负责了呢。
至于财务如何发挥综合管理的职能呢,简言之一句话就是做好顶层设计,要告诉归口部门三个信息,一是我需要你提供给我什么样的数据和依据;二是告诉你公司对于这一块成本费用总体的配置方针;三是做个“闹钟”,时刻监督提醒归口部门尽好自己的义务。这样是不是能轻松很多。
武器2:BOM工作法
用过ERP的同学对BOM肯定不陌生。什么是BOM我就不介绍了,大家可以自己Baidu。BOM工作法其实就是借用BOM的思维逻辑和方式,将目标对象按其主要成本构成进行分解,从而相对精确的形成成本模型。
我举一个不一定很恰当的例子,明年我要推出一款新电视,这款电视有六个成本单元组成,分别是液晶面板、系统芯片、外构件、电器件、组装人工和车间费用,就是料工费吧,根据明年计划20000台产量分解后,可能就能比较精确的测算出该台电视的成本模型。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标准产品的成本预算和成本额较大的项目,例如产品制造成本、研发成本等项目。武器3:非标标准化
如果说武器2适用于标准产品的成本预测,那武器3适合于对于非标准业务的成本预测。
再举一个不一定很恰当的例子,某家事务所要编制成本预算,一种方式是参考现有人员的人工薪酬和历史业务毛利率,在已经确认的收入目标基础上乘以历史平均毛利率,确定了成本预算。另一个事务所呢觉得这个方式太粗放,就做了一个改进,把事务所人员分为合伙人、现场经理、业务骨干及业务助理四档,把每一档上一的人工薪酬进行加权平均,再根据明年的项目计划,把每个计划按人员工时量去分配形成成本预算。
在工作负荷比较饱满且人员总量或人员结构没有大幅变动的前提下两者的结果可能差不多,但大家可以设想下,如果上面的假设前提不一致,那种方式更为合理呢?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和未来滚动预算的管理,那种方式又更为合适呢?我希望把这个话题留个大家进行讨论。
武器4:零基预算法
说实话对于企业来说预算是把双刃剑。好的方面,它告诉你最多会花多少钱,坏的方面,它也告诉花钱的人你可以花多少钱。
零基预算就适合用于那些无线性关系的成本费用。换言之如果参考历史,就会让老实人吃亏,鞭打快牛。最为典型的就是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广告费这类显性资源。
最为合理的零基预算就是花钱的人告诉你,你准备把这个钱花到哪里,有什么效益。比如会议费,营销部今年开了五个客户营销会,明年是不是只开三个呢?这样是不是成本就降低了。但是显然这个比较理想化,最常见的就是营销部门往往对付你来一句可以啊,那我就不花钱了,接不到合同你别怪我。所以,武器4往往要结合下面这种武器。
武器5:成本动因法
所谓成本动因法,就是把与成本费用消耗的关联因素与最终的目标数据进行配对。就拿上述的业务招待费来说,既然你说了不花钱接不到合同,那我逆向思维,你要花多少钱就必须得接多少合同。把新签合同总量和质量与业务招待费进行捆绑,哪怕我业务招待费上增加一点,但对企业总体是没有影响的。
成本动因法另一个好处是能够与成本消耗部门找到一个共同的桥梁。比如说办公费,你说拿今年的费用上浮下浮一个百分比,业务部门能服气吗,要跟你搞死。那我换种方式,找到办公费最大的成本动因,那不就是人吗。我按历史平均一个人的办公费作为标准,按每个部门的人头去核定办公费,那又有谁能够不服气呢。
所以简单来说,成本动因法并不是让你去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是让你能够将成本费用与关联的事项进行挂钩,更合理的去确定成本。武器6:化零为整法
前文也说过了,预算编制中切忌“芝麻西瓜一把抓”。当然你企业中管理资源过剩我没有意见。那么对于很多零敲碎打的小费用,我们就可以不用化零为整法。即把一些同一归口部门的费用,统一纳为一类费用进行管理。例如把物业费、绿化费、保洁费等等这些小费用,归为后勤服务费,由办公室统一进行管理。
武器7:借力法
所谓借力法就是借用一些公共信息和资源,解决自己能力无法达到的问题。例如对于汇率和利率的判断,你让央行行长可能都无法准确的预算下一的利率汇率变化,那么作为微观体的企业财务预测错是正常的。因此可以借助一些第三方平台的预测,来确定可能的成本费用。
5、关于损益预算的其他影响因素
对于损益预算来说,收入和成本费用是主要影响因素。但除此之外,还要几个方面的细节需要关注:
(1)税金:损益预算涉及的税金有两部分,一是营业税金及附加,会对利润总额产生影响。这块主要是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税附加等。对于营业税、消费税,还是要根据收入预算中涉税部分,按应税税率进行计算,对于附加的税费,按实际承担的比例进行测算。二是所得税,不影响利润总额,但会对净利润产生影响。对于这一块我就不多说了,但一方面要注意税法和会计处理上的一些递延性差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研发费加计扣除的影响。
(2)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按投资属性分别进行预判。对于权益法计价的股权投资,尽可能拿被投资企业的预算作为依据,如果被投资单位还没有预算,那就只能按历史经验预估一个;对于成本法计价的股权投资,主要考虑其预算的投资返利;对于债券投资,一般按票面利率计算即可(当然企业本身购买时存在溢、折价的也可以根据实际利率法计算,这个是会计问题就不展开了);对于处置投资的收益,我个人建议除非有确切的把握,否则不确定性太大,还不如暂时不要去预计。
(3)公允价值计价带来的浮盈浮亏:这块很难测算,因为如果你能够准确预估金融资产或投资性房地产的未来价值,又何必做一个苦逼的小财务,直接去投行更有前途。还是个人建议,对于这一块与其花很大的尽力去预测,还不如索性谨慎性的留白,后续操作的空间更大。
(4)营业外收支:对于营业外收支,我建议重点把握两块内容。一是政府及地方开发区的一些扶持政策,虽然国家刚刚发文要慢慢收紧这一块,改变地方政府招商方式,但我认为短期内对企业还是会有持续的助力;二是预算内企业是否存在大额固定资产的处置,如果有需要对这一块进行充分的预计。
好了,我觉得到这里为止,领导最关心的损益预算基本能够完成了。大家这样做下来,是不是觉得比纯粹的按当年做基数拍脑袋更靠谱呢?、资金预算
我认为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有两条主线,一条就是之前说的损益预算,则另一条就是接下去要说的资金预算。两者有交叉,但更多的是互补。损益预算说的是“账面那点事”,资金预算说的是“兜里那点事”;损益预算是“围合”,把原先空旷的场地变成一块块责任田,资金预算是“动线”,把资源(其实就是钱)怎么样更合理的规划和配置;损益预算是“搭积木”,搭的好坏影响的是公司和归口责任者,资金预算是走“华容道”,走的好不好直接影响财务部门的业绩。说了那么多,总结一句话,我认为资金预算对于财务部门来说更重要。对于资金预算,我理解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经营层面,核心是经营性收款和付款的预判;第二个层面是投资层面,也有很多地方将其分解为资本性预算;第三个层面是融资层面,经营杠杆、财务杠杆、资本杠杆一根也不能少;第四个层面是存量资金运作层面,也是能够体现财务业绩的工作。经营性资金预算的编制
我大概在08年左右看过一篇《中欧商业评论》的文章,名字记不清了,内容主要是归纳了企业的五种死法。这篇文章很有意思,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百度一下,其中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那就是企业之死往往不在于没有利润,而在于资金链的断裂。如果说利润就像一个人的骨肉,那资金就是一个人的血液。骨肉差点或欠点,人可能还能活着,但血液出现问题,则会让生命戛然而止。
我们大概来还原一下这个过程,在父母无私的给予精华之后(股东初始投资),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自我的“造血”(日常的生产经营)维系生命的需要并不断成长;那成长之路上,总会有时候需要你“放血”(投资),也总会有时候会“失血”(经营亏损),这个时候如果造血功能足够强大,则没有问题。但如果自身造血不能满足,则需要通过外部“输血”(融资)来解决血液不足的问题,但当你如果失血与放血的速度快于造血和输血,那对不起你就很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所以简单说,经营资金的预算就是对企业预算“造血”功能的一个计划。
要完成这个计划,有四个要素需要进行明确:第一个要素是历史上陈欠的回笼率,也就是预算之前别人欠我的钱我大概能够收回来多少;第二个要素是预算我的收现额或收现前提。大家注意,这个和当的营业收入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预收款,即有没有没干活先拿到的钱。二是年内收不到钱的票据,包括商业承兑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不要去考虑票据贴现问题,否则很容易造成收款责任变成了财务责任)。三是收入与收款的转化率,简单来说就是当收入形成应收债权的的可能度。对于这个要素,我觉得往往是通过设定一定的比例关系来得到的,而作为财务的核心是要把这些假设能够设置的更为合理;第三个要素是付款前提,基本与收入前提一致,对当的经营支出以及历史陈欠付款要有一个合理的预判。最后一个要素是不可预见支出判断,大家注意这个也很重要,财务做预算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留点余量方便自己,也方便领导和同事。投资性和融资性资金预算的编制
把这两个放在一起写,是因为两者有一定的关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除了小额的零星固定资产投资外,一般对于重大性的投资都会匹配一定的融资。
投资预算一般不是财务部门能够去做的,对应一定规模的公司肯定有投资管理部门(也就是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于投资性资金预算,关键是要与投资计划区别开,因为投资计划显示的是投资总额,而资金预算是要计算预算内需要匹配的相应资金。因此应要求投资部门在投资总额下再编制分资金计划。
融资性资金预算的核心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预算的资金缺口是多少,这个是由经营性资金预算和投资性资金预算共同来决定的。二是资金的来源,是股东继续投、是银行借款、是发债发股票、还是发信托,这个要考虑清楚,因为其资金成本是不同的。对于融资的方式,以后有机会我在资金管理的章节会单独介绍。
存量资金运作预算
说到存量资金运作,实质问题就是如何提升企业账面存量资金的收益。这里是将预算编制,所以对提升收益的方法不做展开介绍。
对于存量资金收益预算主要有两个关键影响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存量资金的总量预计,大家都知道资产负债表上的资金是个时点数,而计算存量资金收益必须是个加权平均数。所以在计算方法上,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上一平均资金存量水平,扣除一些特殊因素,预估预算平均存量;第二种方法是先预计每个月度的资金余额,再通过月度余额进行加权平均计算。两种方法其实都是预估的,没有哪种特别好,关键看自己的习惯。
第二个因素是存量资金的平均资金收益率预计,这个就和企业本身的存量资金投放有很大的关系,活期按目前就是0.35%的水平,如果存在协议存款,可能能够达到1.1%左右;如果能够买个理财,可能受益更高。
这里需要重点提醒的是预算不要把这个目标定的太高,因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且对于企业资金,我不建议买理财,一方面理财产品都有固定期限,万一企业要用钱,可能无法赎回或赎回成本很高。另一方面万一发生问题,财务部门是承担这个责任呢还是不承担这个责任呢。
好了,写到这里资金预算基本完成了。大家如果熟悉现金流量表的话,基本上现金流量表预算也完成了。7、资产负债项目预算
关于预算编制,最后说说资产负债项目吧。刚开始编预算的时候,其实我挺反感编资产负债预算的,因为资产负债本来就是时点数,准确去预判一年以后某一天的数值有啥意义呢。但后来发现,资产负债预算的最大意义不在于预算那个数字,二是帮助企业去梳理一下控盘的思路,来合理配置的资源。
对于流动性资产预算编制的策略就是给企业设置一个最大的资产控制额度。大家学习财务的时候,老是都会说资产是好东西,是能够未来实现经济利益的基础。其实资产你要辩证的看,债权性资产和经营性流动资产实际是你牺牲既有现金资产所获得的未来一种权利,实际该数额越大说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越有问题,所以对于这一类资产应当设定一个最高的限额。我以应收账款为例,一般来讲注意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考虑企业对于坏账风险的承受能力。如果企业对于坏账的容忍度仅仅是企业盈利部分,那么债权性资产占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不应超过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注意不是企业毛利率);第二个原则是考虑企业自身业务的周转能力。例如企业正常的周转速率是两个半月,则一年可以周转五次,按周转率的算法,应收账款总量占销售收入比重不能超过20%;第三个原则是对增量的考虑,一般应收账款增量不能超过营业收入的增量,否则就变成改变赊销政策获得的增量收入,那对企业实质是没有任何贡献的。
对于非流动性资产预算编制的策略就是尽可能的去了解清楚增、减变化的原因。非流动性资产变现能力弱,而且一般是用流动性资产或股权的权利去换取的,相对流动性资产风险更大,企业一般也不会频繁的去进行更替。因此对于这类资产的预算编制,更多的可以去要求相关业务部门盘点清楚每一笔变量进行编制。
对于负债,主要是区分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进行编制。有息负债主要是针对之前说的资金预算为基础,合理预计有息负债的控制水平。无息负债就是经营杠杆,区分不同的对象进行编制。对于职工、税务局等比较刚性的负债对象,预计水平不宜过高,一般以占用一个月以内为控制期限。对于供应商,则根据公司一般的付款政策结合预计采购量进行合理的预计。
对于权益,这个应该是比较清晰很简单的,结合年内增资或增发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预计。
预算编制写到这里基本结束了。最后总结一句话,预算的编制过程不仅仅是一个配平数字的过程,而是帮助企业全面盘点预算经营政策和经营环境的过程,否则编出来的预算都是无用功。
第四篇:关于制定《班组预算管理方案》的情况汇报
***队
关于制定《班组预算管理方案》的情况汇报
公司领导:
为进一步深化“降本增效”活动,从源头上加强成本;按照公司“把预算指标分解到班组和个人,做到班班有预算、事事要预算、人人会预算”的方针,我队召开了“班组预算管理”专题会议,按照区队实际,讨论制定了《班组预算管理方案》,现将方案内容汇报如下:
班组预算是企业预算管理的综合性基础工作,是企业搞好降本增效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的的落脚点。为深入推进我队班组预算管理工作,加强区队成本费用控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继续把学习贯彻公司“6.30”工作会议精神和开展降本竞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班组管理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班组职工的节约意识,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二、组织机构建设
(一)区队指定技术员郑海建全面负责各班组预算工作。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组织班组预算的编制、汇总、上报、下达、分解等工作。
2、跟踪监督班组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分析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并对预算执行情况提出考评意见。
3、协调处理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提出预算调整意见。
(二)每个班组设置一名材料员,负责班组材料的领取、管理、交回工作。材料员由班组职工选举产生,每季度根据工作情况适时调整,对于无法胜任工作,造成材料浪费流失的,予以更换。
三、内容及参考方法:
(一)材料领取、发放制度:
合理制定月度物资计划,降低物资库存。在施工过程中,每月初根据工作任务制定所需材料计划。严禁单方面的满足作业计划需要,不根据现场所需及盘查库存量,盲目计划,造成物资材料堆积浪费。
1、支护材料的计划;
月初依据作业计划由区队指定专人定期对井下支护材料库存进行盘点,根据迎头进尺速度结合料场库容,上井后开据支护材料计划单交运搬队,有运搬队从供应科领取装运到施工现场,由区队跟班队长清点后交接。
2、易耗材料的计划;
月初由工具员依据作业计划计划领取。易耗材料包括:金刚石钻头、风钻钻头、风钻钎子、锚索钎子、钻车钎子、接箍等。
3、支护材料的使用与管理;
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措施打设,对不按措施施工造成材料浪费的,按浪费材料单价进行加倍处罚。对材料乱扔乱放发现一次扣本班200-500分;
4、易耗材料领用制度;
(1)实行内部领料单管理制度,有班长填写当班需要的易耗易损材料,由队长或书记根据现场施工需要核对后签字,方可到工具房领取。
(2)严格执行易耗材料交旧领新制度,避免材料浪费流失。易耗材料价值高,物件小,易丢失和损坏。因此班组领取易耗材料时,必须以旧换新,并将交旧领新的数量及领取人姓名,统计在班组领料统计表中,对于未提供旧材料的,一律不予发放。此项工作由值班人员负责日常监督,每月底根据材料消耗情况,实行节奖超罚。
(3)对钻头打入岩石中不能退出需领取新钻头时必须由跟班队长给予证明并签字,制定使用周期(每循环进尺消耗金刚钻头0.8个、风钻头1个、锚索钎子0.3米、钻车钻头0.3个、钻车钎子0.3米),凡是不到期领用的,将按比例对其进行处罚。
5、加强设备配件使用的跟踪管理,杜绝消耗漏洞。
(1)严格审核设备配件的使用情况,根据现场设备需要,有计划的下井备用,严禁井下配件积压浪费,发现一次扣除责任者当月安全奖励。
(2)设备所需配件由维修人员携带,到达现场及时更换,如果未能更换必须放置在指定的配件架,做好交接班工作。
(3)建立健全配件管理台帐,技术员每旬对配件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并找出配件使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反馈给区队,为完善管理制度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
(二)物料回收标准:
1、在撤头搬家时,做好各种设备设施及原材料的转运工作,对随意丢失、损坏材料和设备设施,致使不能正常使用的,按照所损坏设备设施的原价,对责任者进行处罚,并连带跟班队长及班组长责任。
2、建立设备可利用台帐,按照能用则用、可用则留的原则,实行完好材料、待修的材料和报废材料分类、分项进行管理,并做到帐、物相符。
3、建立材料回收奖励制度,对回收后能修复利用的材料,按材料原价的20%,折算成工程分,奖励给回收者。
(三)设备使用、维修及养护制度:
1、从日常保养入手“防微杜渐”。对每台设备实行包机管理,及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及时发现消除设备隐患,防止因设备损坏进行大修,减少维修费用的投入。
2、加强南轨岩石作业线设备液压油消耗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定期对设备液压油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减少设备空载运转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利用率。检修、交接班及空闲时间,凿岩钻车、扒渣机要及时停机,梭式矿车、电机车要根据生产情况,集中运输,减少空载损耗,提高设备利用率。每发现一次设备空运转超过10分钟,扣当班司机100
元、当班班长100元。
4、加大处罚力度,杜绝设备操作失误。严细机械设备操作管理,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设备包机制度。对因误操作造成的设备损坏,压坏电缆等现象,必须召开分析会,找出责任人进行处罚。
(四)其他方面:
1、各作业地点供、排水系统必须保证管路、阀门、截止阀完好,出现跑冒滴漏每次罚责任人100元。
2、必须使用喷浆落地灰打水沟、打台阶,严禁使用喷浆料。
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杜绝返工浪费现象。对出现的返工工作量不予支资,扣罚到班组和责任人,并连带跟班队长责任。
***队
2012.08.31
第五篇:项目管理心得
项目管理心得
做项目,从误打误撞、懵懂闯入到如今的不离不弃,已历十余载。别人问起过,自己也问过,究竟项目地方什么是最吸引人的?想来想去,不外三条:
一是项目的挑战性:总有新的东西在里头,总有新的人和事在里头,也总能学到新的知识、交到新的朋友。这个特性是项由目的独特性和暂时性所决定的;如同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上也没有一个相同的项目。这种新、这种不同、这种挑战让我们在面对新项目时除了兴奋之外,还要有敬畏之心,甚至某些时间、某些情境之下还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但这种混合的魅力是如此的独特、诱人,让你亦步亦趋、勇往直前;这种感觉是那些不爱冒险、不喜欢挑战,过着一成不变、格式化生活的人感受不到的。
这种魅力也抵消了项目暂时性带来的不变--变动性、不稳定性。很多人不喜欢项目乃至离开项目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项目变动太大、不稳定,尤其建设工程项目,今天在这儿,明天在那儿,即便是不考虑生活的稳定、安逸,至少也会影响到家庭。这是一种很现实的困扰,我也有,但考虑到项目生活更适合自己喜欢挑战的个性,就还是选择了项目;项目地点的更迭换个角度看,算是免费旅游了,总比只待在一个地方终老一生好些吧。只是让家人分离,始终耿耿,所以也非常希望工程公司的管理层应该在这上面有进一步考虑,多给点假期、多加点工资等。哈,净想好事儿。项目的另一个魅力是那一句话:项目成功时每个人都成功了!这个魅力主要是由项目活动的团队性生成的。项目目标的确定性、条件限的制性和不确定的风险性决定了项目活动的计划和执行必须依靠团队,没有谁能独力胜出。同时,项目的过程是一种产出的过程,项目的成功必定是以某种规定的产出的顺利交付为标志;在这种从无到有的产出物按规定成功交付的时候,那种自豪感和满足感是巨大而沁人心脾的;而比这种自豪感和满足感更持久的是在产出过程中形成的团队友谊。是的,当项目成功时,包括项目过程中的种种挫折、人员交往中的种种不快,只要不掺杂过多的个人恩怨、出自公心都会过去,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同时,这些过程中负面的东西同时也促成了你和团队的成长。
项目吸引我的另一个地方,是其管理的科学性。以任务分解和关键路径等为代表的项目管理技巧,是非常实用的,和项目的目标导向性结合在一起,“术业有专攻”;但同时,项目管理也依托于一般管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不过项目管理是把一般管理中适合(具体)项目的部分有选择地拿来用而已,更有针对性。
我是相信管理改变中国的。现在国内喊民主的人太多了,可惜民主不是喊来的;五四的时候都知道要“德”先生,还要要“赛”先生,怎么今天还有那么多人在空喊“德”先生忘了“赛”先生呢?民主和民主制度是两个概念,民主制度除了三权分立之外,更有一套科学德管理体系。项目管理在国内的实践和推行,必然导致管理体系、管理理念和行为的的创新,也会慢慢冲击旧的体制。做好项目管理也是间接地为社会、为国家做一些事情。这些话有些大,你也可以将其视作梦呓,谁让近四十不惑的时候,依然有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