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落在基层

时间:2019-05-11 23:3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落在基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落在基层》。

第一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落在基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落在基层

作者:化危为机 于 2012-01-30 18:53:19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笔者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基层,基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安则全局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社会管理的主战场,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力军,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我们党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起来。

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斗队”。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执政的根基。它们广泛分布于社会基层,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责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因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根本的就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班子、健全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中央明确要求,乡镇、街道工作的重心要转移到社会管理上来,建立综合性服务和矛盾调处平台,充分发挥服务群众需求、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维护和谐稳定的根基在社区,社会管理的重心也应放在社区。要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与驻社区单位和物业管理机构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管理体系,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生活共同体。人力、财力要向社区倾斜,让基层组织有权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坚强保障。

基层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心骨”。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不好,社会是否和谐稳定,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是否信任,关键看党组织强不强,党组织书记怎么样,基层干部怎么样。基层干部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针政策,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担负起基层社会管理的领导核心责任。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激发社会活力。要善于把中央和上级要求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能力。要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对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要善于用民主协商、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的办法做好群众工作,教育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要公道正派、依法办事,公私分明、廉洁自律,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以公平公正赢得群众信任。

基层广大共产党员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带头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加强基础工作,需要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需要基层广大共产党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认真落实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要经常走访和帮扶困难群众,充分了解群众的愿望和困难,真心诚意地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同时,在制度建设、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民政部长:加强基层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民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切实发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的重要作用,推进城乡社区自治和社会自治的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

注重发挥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多元主体的作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主体是多元的,除了党委和政府的领导、组织力量外,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是重要的主体,是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力量与重要依托。健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社会协同”,就是要协同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工作者队伍)凝聚各方力量管理社会事务,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有序运行;“公众参与”,就是要以城乡社区建设为基础平台,依托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日益分化,社会利益日趋多元,社会问题日渐复杂,社会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在“单位人”日益向“社会人”转化的趋势下,城乡社区是大多数居民生活的基本依托,是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平台;社会组织是公民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自我组织形式,能够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群体行为和提供社会服务;基层社会工作者具有立足一线、直接联系群众特别是直接帮助弱势群体的优势。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社会服务,都离不开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发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植根基层、贯通社会、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协调社会利益、增进社会福祉、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健全社会管理格局的目标。

注重发挥城乡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发展基层民主,发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城乡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城乡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平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基础平台,加强社区建设,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这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科学有效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迫切要求我们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自治功能,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深入推进基层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活动,实现城乡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保障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理顺乡镇街道政府机构与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尊重城乡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形成城乡基层社会管理的合力。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着力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把城乡村、居委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夯实基层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社区组织体系,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社区自治机制。完善基层自治制度,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城乡基层自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让基层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积极探索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安定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城乡社区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促进基层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培育城乡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使城乡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作用。社会组织是联结各个社会单元的重要纽带,是社会成员自我组织的基本方式。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积极作用的发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质上是政府依托社会组织与社会互动共进的过程。当前社会发展中,社会成员个性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特点日益凸显,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多元共生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有效解决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组织引领、协调整合、示范带动和排忧解难功能,充分发挥其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扩大公众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从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出发,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体系和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职责明确的社会组织发展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经济社会事务和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作用。要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政社分开,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和登记管理方式创新,逐步建立登记管理、备案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管理方式。大力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解决社会组织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社会组织专职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应注重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发展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类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城乡社区社会组织。要按照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规范的社会组织发展要求,指导社会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自主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健全对社会组织的管理监督机制,完善法制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社会组织和非法组织的查处力度,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维护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秩序。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支持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社会各界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层面的良性社会治理。

注重发挥社会工作者队伍直接服务群众的作用。广大社会工作者是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最前沿队伍与最基本力量。他们贴近基层,面对群众,能够体察群众需求、社会心态和各种矛盾,可以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和提供系统化、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有利于增强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把各种社会问题化解在基层;有利于通过社会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管理效率;有利于疏导公众情绪,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性社会心态,构建平等互助、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有利于更新群众工作观念,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密切新形势下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与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社会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由此带来了诸如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既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贴近群众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坚持突出中国特色、贴近社会需求,坚持服务社会发展、讲求社会实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公众参与,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一要加强制度建设。抓紧出台《国家中长期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纲领性政策文件指导全国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加快社会工作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专业社会工作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行业自律等专项制度安排,完善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设置、薪酬待遇、考核评价和权益保护制度,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供优良的制度环境。二要加大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构建社会工作的服务平台。要坚持职业化发展取向,以政府购买服务、税收减免、政策支持等制度激励方式,引导成立公办与民办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中重点设置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吸纳专门的社会工作人才。三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广大社会工作者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培训,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逐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服务水平。

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不仅是社会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注重基层,立足基层,加强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建设,是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点之一,是解决社会管理和服务中问题与难题的重要途径。

(作者:中共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全国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

工 作 简 报

第124期

全国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8月8日

强化党建引领 激发创新活力

江苏省围绕“强化诚信服务,建设和谐江苏”主题,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培育管理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主线,以服务群众为基础,全省社会组织开展以“四创四争”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广大党员表率作用更加突出,社会组织功能作用日益凸显,社会自治活力有效增强。

一、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创党建带动之先,争党员表率之优 一是推进党建覆盖。省委组织部会同省民政厅等部门不断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举措,下发了相关文件,建立了归口管理、片区设立、派驻指导员等制度,健全了“双报双推”制度的动态管理模式,推进了社会组织党建的有效覆盖、有效管理。活动开展以来,全省社会组织新成立党组织712个,覆盖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省各级建立社会组织党工委,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覆盖水平。

二是优化党建队伍。注重加强党务工作者和骨干队伍建设。全省各单位各部门向社会组织党组织派驻高素质的党建工作指导员1458名,帮助和指导开展党建工作。研究制定社会组织骨干人才中长期培养规划,通过开展双向培育活动,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等途径,提升社会组织骨干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社会组织创新创优、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通过财政支持、会费划拨等形式,逐步探索建立规范稳定的社会组织党建活动经费保障制度,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地方议事。同时探索建立党务工作者岗位补贴制度、党建工作考核制度等工作制度,保障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以培育管理为抓手,创诚信建设之先,争公益服务之优

一是加大培育管理力度。2010年5月,省人大颁布实施了《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极大地推动了基金会等慈善组织的发展。“江苏省基金会注册登记突破300家”被民政部评为2010年度全国社会组织十件大事之一,基金会数量约占全国1/7。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孵化基地达42个。针对社会组织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省民政厅出台了《江苏省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江苏省异地商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省属社会组织监督管理职能委托办法》等制度,健全了登记管理和执法监察制度。

二是提升公信力建设水平。今年3月份,省民政厅召开了社会组织评估与公信力建设大会,向首批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爱德基金会等10家社会组织颁发了证书及牌匾,相关社会组织发起了关于加强全省社会组织公信力建设的倡议书。联合财税部门出台了《江苏省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办法》,共有318家社会组织获得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三是增强公益服务能力。围绕争创主题,以服务社会、服务会员、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省社会组织共组建156个创先争优诚信服务先锋队,覆盖各行各业、各层各级,开展了志愿服务、结对帮扶、技术指导等多形式的公益服务活动。省民政厅陆续与各省辖市签订“厅市合作协议”,强化财政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级评估、孵化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制度保障,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公益服务能力。

三、以创新驱动为主线,创科学发展之先,争组织品牌之优 一是扩大登记范围。建立基层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双轨制,积极探索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审批“绿色通道”,全省101个慈善类基金会、205个爱心超市、318个社会养老机构,已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下一步将突出重点培育经济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社会组织培育管理行动计划”。

二是强化内部治理。以社会组织评估为核心,以规范章程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健全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对不参加年检、不按时换届、长期不开展活动近百家社会组织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健全社会组织信息披露、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规范社会组织的内部运行和对外服务,逐步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三是助推创新发展。推进政社分开改革,切实增强社会组织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建设。省人大即将出台《江苏省行业协会管理办法》,确立行业协会与政府“四分开”原则,明确行业协会的主体职能地位。省民政厅会商省财政厅拟订了省级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方案,以加大对社会组织扶持力度,计划推进全省社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性孵化基地建设、示范性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

四、以服务群众为基础,创“三社联动”之先,争惠及民生之优

一是探索建立“三社联动”机制。以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建设的“三社联动”机制。省民政厅制定了《江苏省“三社联动”实验基地建设方案》,积极推行“一委一居一站”服务管理模式,大力引进专业社工带义工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拓展文体娱乐类、公益慈善类、协调管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的新途径。

二是选树社区惠及民生服务典型。把发现、树立、宣传、推广先进典型作为重要抓手,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打造基层社会组织服务品牌。南京市白下区形成爱心超市、爱心门铃等爱心系列品牌,玄武区建立了“万家帮”、“金拐杖”等系列社区互助品牌;扬州市卜桥社区“红马甲义工队”2007年被评为“全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示范单位”;苏州市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在全国首创“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模式。通过大力宣传典型,使不同类型的基层社会组织都能找到学习榜样,保证创有方向、争有目标,推动全省基层社会组织掀起创先争优热潮。

三是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积极作用。依托社区建设平台,将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作为深化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徐州市教育、医疗类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南通市港闸区社会组织吸收了90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各类社区服务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家政、就业、法律、扶贫、科技等各项服务,成了政府服务网络体系的有效补充。下一步,各地将在强化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环节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类的新思路、新方法。

第二篇:如何加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如何加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作者:江平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由此,社会管理被摆上历史的议程。党中央在充分分析社会发展的形势之后,从全局出发,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再次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由于社会管理的重难点在基层,加强创新基层的社会管理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基层党组织是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党的统一领导,才能确保正确的社会发展方向,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必须得到有效保障,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也必须紧紧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社会由不同的利益集团所构成,利益间的争夺又导致众多的社会矛盾,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运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增添基层社会管理的活力,实现基层社会管理的有序发展。基层党组织所肩负的基层社会管理使命是伟大而又艰巨的,基层党组织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学习型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在思想与行动上和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将基层社会管理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层次。

二、制度保障是关键

基层社会管理的有序、良性发展离不开制度上的保障。首先,基层的社会管理离不开社会组织的支持与合作,然而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很慢,假使缺乏社会组织这一重要平台,那么公众的基层社会管理参与度将直接下降,进而无法形成基层公众与基层政府的良好互动,所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注重在制度上保障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其次,公众在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利益表达机制,这与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不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公众不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利益取向,那么公众对社会管理的参与热情必将降低甚至消失。所以在制度上完善公众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在基层的社会管理中必须拥有一批优秀的社会管理人才,才能够有效实现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但由于基层的艰苦性,无法吸引和留住众多优秀人才,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实现制度上的保障,从而推动基层社会的发展。

三、公共服务是重点

基层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基层公共服务。首先,基层政府要着重从管理意识迈向服务意识,要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大局观念,切实以服务公众为先,以大局为重。其次,基层政府在具有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基层公共服务不仅仅包括一些硬件设施的提供,更需要在软件上加强,为公众提供教育、培训等服务,切实提高基层公众的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实现

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高效的社会发展水平。基层公共服务的意义重大,原因是基层政府与社会公众直接接触,他们的联系最为密切,如果基层公共服务不到位将使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受损,政府的能力和权威受到公众质疑。所以基层公共服务必须贴合公众的需求,关注公众的难处,切实高效的提供一系列软硬件设施,让公众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并享受我国的发展成果,从而在与基层公众的直接接触与互动中实现基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四、民生保障是基础

基层社会管理必须保障民生,必须保障基层公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基层公众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将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首先,基层社会管理必须摸清基层公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必须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与支持,必须建立健全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与补助体系,不仅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的高度负责,而且可以避免基层社会极端事件的发生。其次,需要加强和完善基本的医疗体系制度,特别是在广大乡村地区,要防止因病返贫对基层公众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进而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最后,政府在对基层公众的民生建设中需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并且在资金的分配和运作上必须让公众参与,真正使民生建设符合公众的现实需求,真正实现保障民生,造福民众。

五、结语

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也需要制度保障、民生保障和一系列的公共服务。基层社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处理好基层社会管理问题将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的重大课题。基层社会管理需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关注社会发展重难点,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以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加快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第三篇:基层创新社会管理浅析

基层创新社会管理浅谈

创新有多层的内涵,有多元的指向。发展有多重的难题,有多样的选择。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多年间,社会矛盾在步入新世纪后集中体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以至于常常陷入“百姓苦,干部累”各种利益诉求无法满足,矛盾纠纷难及时化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重要而紧迫,是发展转型,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保证。

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点多面广,涉及层次多,涉及每个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我所就创新社会管理着重从农村基层剖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阐述当前社会管理的热点。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的税,费和义务工等负担全面取消,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传统工作抓手与载体基本丧失。然而,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涌现,农民的诉求和意愿也呈现出诸多新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及时化解、调处好矛盾纠纷;适应需求改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职能转轨提高服务标准。

管控源头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矛盾呈现类型多样,情况复杂趋势,突发性,涉众性特点显现,许多矛盾纠纷形成快,易激化,难调处。

而现行的调解体系客观上仍然存在力量不足,时效性不强等问题。矛盾纠纷往往因失去了最佳调解时机而扩大升级。

在群众自治的前提下,学习借鉴“中心户长”制,在农村推选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群众代表担任中心户长,以村小组为单位负责本区域内的治安防范,矛盾调处,帮解困难和村民议事会的协调者。履行以往“五大员”:维稳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治安防范执勤员,法制教育宣传员,重点对象帮扶员的职责。适当的参与村两委的中心工作和村级事务管理,规范中心户长工作制度,实行动态调整,一年一聘,按照各项考评结果优胜劣汰,体现村民自治组织特性。其报酬以误工补助的形式发放,上级部门完善其经费保障制度。

中心户长一般都来自群众,熟悉群众,扎根群众,有地缘、人缘、血缘优势,使基层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臵在小”的要求能够得到落实。将综治第一道防线延伸到身边人。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从传统向现代型的的转型,农村人口需求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基本需求水平不断的提高,而且和权力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怎样解决和处理好新问题,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配臵;完善体制机制搭建新载体,发挥基层社会管理的最大效率是工作重点,对此有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基层综治一体化平台。以往乡镇综治工作中心综治、公安、人民法庭、司法、信访等部门组成。已经很好的整合了基层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可统

筹民政、国土、计生、人武、团委、妇联等单位进入基层综治维稳体系,实行统一领导,明确各单位在综治中心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综治办的牵头协调作用,有条件的乡镇可以集中办公,更有效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更广泛的将各群体纳入基层综治网络。根据各乡镇维稳工作的实际情况,成立由民兵应急分队为主的治安巡防队,由综治工作中心统一管理,抽调干部职工管理,人员不足可从农村复退军人和治安积极分子中招录,在重点村建立联防小组。

二是综治工作机制一体化整合。虽然基层综治力量得到了有效整合,但只是在硬件上的资源整合,不一定在解决实际问题面前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各部门由于人员所限在搞好综治维稳工作的同时还要搞好乡镇农业基础工作,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存在顾此失彼。工作机制较为无需,这需要综治工作中心在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处理原则上达成一致,各部门协调联动,建立统一的工作台账,工作例会,检查督导,绩效考评,24小时干部轮流值班制。确保各部门能够相互通力配合,相互衔接,使得综治一体化机制运行有序。

三是整合社会团体和群众资源。在以往实践中,社会力量参与综治维稳积累了宝贵经验。以2009年山东新泰市一起村民被火车刮倒死亡的案例,当时造成300多名群众围堵磁莱铁路的群体性事件,新泰市政法委立即安排乡镇、村两级平安协会会长及副会长带领数名会员赶到铁道边劝解情绪激动的群众,由于两人在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威望,经过协调使铁路部门与死者家属就赔偿标准达成一致,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将事件平息。从上述案例中,村民自治组织在此事件中

发挥了关键最用。在我县现有基础上,在企业较多的乡镇、农村成立以企业牵头,村民自主参与的的社会团体,以缴纳团费,社会捐助,政府补助等形式筹集资金,资金用于乡镇、村的治安防控硬件建设和矛盾纠纷化解经费补助,将更多的、各式各样的、有益于社会管理的社会团体和群众资源吸纳进基层综治维稳体系中来,与政府部门相互联动,在政府和群众之间形成“缓冲带”,避免了政法队伍与群众正面接触。

绘好“民情地图”创新公共服务

随着新农村事业的扎实推进,农村公共事业投入不断增加,事关民生的各项公共服务职能延伸到农村,特别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这些恰恰群众反映最激烈最突出的地方,既是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察民生,恤民情,知民需,绘好这幅“民情地图”对加强和创新农村公共服务起着导向意义。

转变干部作风,强化服务理念。许多时候我们的基层工作都是“百姓找上门,百姓常上门”,工作态度不积极,管理者观念太强,等、靠、拖思想太重,被动的接受工作,使得群众意愿和诉求没有及时满足,百姓怨声载道、滋生矛盾。要搞好农村的公共服务,就要整饬不良风气,转变我们干部的工作作风,纠正麻痹思想,打造为民服务意识,深入基层、深入实地、深入农民群众,主动去为百姓帮困解难,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将服务百姓的理念上升到使命高度。

主动问计于民,服务农村经济。在农村最基础的民生项目就是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民增收是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重在基层

社会管理创新重在基层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客观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县域实际,准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努力提高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水平。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历史长期积累起来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不断凸显,而且随时还会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新旧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使社会系统性的风险加大,社会的脆弱性加剧,成为社会发展中隐含潜伏的风险因素。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等,这些都是基本的民生问题,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解决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要靠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不但把“蛋糕”做大,而且把“蛋糕”分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加强社会管理,需要科学确定方向与重点。基层是社会管理的“基石”,基层是引发社会问题的重点。我们要认清当前社会管理形势,坚持社会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社会管理问题要到基层找根源,社会管理创新要到基层寻对策。

基层是干部和群众面对面接触的地方,是干部学习的地方,也是出真知的地方。同时,基层也是激发我们干部意志的地方,看到基层社会管理问题较多、广大群众反映强烈,会激发我们立志奋发图强,不断创新思路,更好地搞好社会管理。尤其是基层直接触摸到社会管理发展的脉搏,蕴藏着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聪明才智;只有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才能为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不竭动力。

当前,在社会管理创新浪潮中,基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正在成为创新源头。为此,我们在坚持社会管理创新正确方向的同时,要坚持走基层路线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要立足基层实际,让广大群众从社会管理创新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尤其是搞社会管理创新不能赶时髦,不能盲目瞎干,否则就会劳民伤财,将会被基层民众唾弃。要让基层说话,更重要的是尊重民意,把群众意愿作为搞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据,努力营造保证广大基层群众愿意发言、主动参言、献策建言的良好氛围。要善听基层意见,让基层同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实践,广泛集中方方面面意见,再进行研究决策,从而避免出现乱出点子、乱出规定的情况。

要问计于基层,拓宽沟通渠道,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社会情绪和社会问题,为提升社会管理的针对性、预见性、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既不断地提高群众满意度,也有效地提高社会管理成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力量在基层。基层社会管理工作抓好了,就能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有效协调利益群体的各种关系,进而推进社会和谐。中央提出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按照这一要求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就要把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同时要加强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增强城乡社区的自治和服务功能,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意识,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能力,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

社会管理既是管理,更是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此,要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为民服务体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服务为重的工作理念,构建全天候畅通的服务渠道,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行网络问政,建立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群众反映的事项集中归口,责成有关部门限期办理、答复;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爱心联盟”,扩大爱心系列工程的实施效果;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帮扶群众制度,做到真帮真扶真服务。二是建立和完善维护稳定体系。全面落实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抓好平安岑溪建设,抓好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诱发违法犯罪的社会消极因素;强化预防预警,制定出台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围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等重点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而管理又包含着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高度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调好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这既是社会管理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搞好社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合理制定社会政策,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近年来,岑溪市制定帮扶困难群众、惠及民生的各类政策措施近100项,收到很好效果。比如,坚持每年实施10项以上为民办实事工程,群众多方面受益;采取积极措施做好住房保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简化新农合报销流程,实现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增加群众收入;统筹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发展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征地拆迁平稳有序,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实践表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惠及民生的政策体系,扎实推进各项民心工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

第五篇:加强基层党建 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基层党建 创新社会管理

以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为目标,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使基层党建创新与社会服务管理新有机融合起来。

第一,以换届选举为抓手,夯实社会管理基础。从严格换届程序、严肃换届纪律、严保换届质量上下功夫,选出作风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第二、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增强社会管理参与度。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性,将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落到日常工作中来。

第三,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完善社会管理格局。选择一批思想觉悟高、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党员进行政策宣传、法律援助、创业培训等活动。然后是党员干部主动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让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注的问题。

第四、进一步创新基层组织工作方法,提高社会管理水平。通过推进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以开展网络党支部、党建QQ群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下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落在基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落在基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政府如何创新社会管理

    浅谈乡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要注重党的领导,以达到公平正义、社会秩序良好、公众积极参与的新格局。 2004年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

    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与思考当前,我国正处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利益格局、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问题。基层社会管理如何加强?如何走出新的路......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

    基层检察机关如何践行社会管理创新

    基层检察机关如何践行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与检察工作密切相关,既是检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也是其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作为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院,应当......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进一......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河北省张家口市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赶超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创新基层干......

    德阳:基层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德阳:基层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试点一年,德阳已从社区破题,走上了基层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之路。 德阳,辖6个县(市、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距省会成都41公里,幅......

    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管理5则范文

    加强基层党建 创新社会管理当前,我们正处于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城乡体制改革加快的新时期,社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多样化,对党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