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

时间:2019-05-14 15:0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

第一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也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可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是当前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破的重大课题。

一 社会管理工作根本性是群众工作

社会管理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保持社会稳定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说到底,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做好群众工作即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我国,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基层组织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执行单位,直接面对群众,因此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力量和源泉也在基层。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特别是在基层,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群众对教育卫生、就业社保、居住条件、生产条件、生活环境、服务型党组织都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二是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化,矛盾多样化。如征地拆迁、社会保障、劳动用工、安全事故等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生存发展问题日益凸显;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流动加快,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也呈现多发态势,给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传统的方法难以化解新矛盾,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对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日益凸显,而原先的管理模式远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因此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尤显重要和紧迫。

三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逐步完善村民自治。坚持以人为本是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核心,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依靠群众,工作上

依靠群众,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村民委员会管理、完善村规民约、创新管理新模式,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因此要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在发展比较快的乡镇,可鼓励发展贴近基层、服务群众的社会自治组织,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公益慈善类组织等,并建立登记管理、制度法规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2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化,建立基层民主管理机制。广大农民群众在温饱需求解决后,更加看重向往美好生活、追求公平正义、维护合法权益。基层组织靠传统的行政手段,已很难适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往往会出现“行政方法不能用、经济方法不好用、法律方法不会用、思想教育不顶用”的局面。因此,农村社会管理方式必须由过去以行政权为依托的单纯管控方式转换到民主、法治、服务方式。如通过完善充实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的民主选举制度,建立健全市县(区)镇三级点线面督导体系,研究创新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的新途径新方法,大力推进基层工作法治化。通过基层民主法制化的层层推进,实现信息公开化、农村基层管理民主化、交易合法化、资源配置最

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真正做到让群众当家做主,使基层党政组织真正做到把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首要之责,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理念,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3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宣传引导新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始终放在基层发展的第一位。在乡镇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应朝着“城市型”小城镇发展,即在乡镇居民经济生活水平提高后,居民的思想、观念、文化及风俗习惯等也要逐渐具有城市属性,因此发展“城市型”小城镇是乡镇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要使乡镇发展的各方面跟上城市发展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加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注重宣传引导。一要持续不断的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在社区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在乡村开展争创精神文明村活动,并不断开展“平安家庭”“生态家园”“精神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二要切实抓好以图书、电视、现代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文化进社区、下乡村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把新时代新气象带到基层,让农民学习新风尚,摒弃旧思想。三要广泛深入宣传发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形式,大力宣传基

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知晓度和参与率。同时,通过召开专题讨论会、群众座谈会、工作推进会等形式和渠道,营造“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氛围。

4继续抓好民生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城镇化品位。继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使乡镇发展逐渐朝着城市化标准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品位。

当前,我国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北部湾发展风生水起,今后几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城镇化加速、城乡一体化全面突破互动并进的重要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不断探索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振奋的精神,在新的起点上不断破解难题,全力推进基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第二篇:对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思考

对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思考

通过参加“**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北京大学研修班”,个人感到受益颇丰,开阔思路,启发思考,就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谈点想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正在转型发展,治理方式也要变化。回顾乡村治理方式经历三个阶段:

1954年9月,颁布政社合一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2年之后,人民公社调整并确立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

1982年,用宪法确立了乡镇村治理模式,设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这种农村基层组织模式一直延续至今,乡村治理期待转型。

目前的村两委承担了整个村庄的政治、经济、社会职能,简单的治理体制与面临多元结构转变的村庄,已经不相匹配。传统治理模式之困主要表现:体制单一与事务多元的冲突;体制固化与村庄变化的摩擦;治理形式与村民理念的断裂。

乡村治理转型趋势:一是积极培育社会组织,转化刚性治理模式。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共同利益促进群体合作。二是构造多元治理体系,弥补体制单一不足。培育社会组织,弥补单一治理体制不足,缓和村民与村庄治理的矛盾。积极发展民主,民主决议制度要成为满足村庄多元治理的一种渠道。加强党的领导,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三是注重乡村治理文化,解决“失根”危机。当前,以“失根”为表现的农村文化危机日益凸显,严重干扰了乡村有序治理。重塑乡村治理文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宣扬“服务型”治理理念,搭建“服务型”治理文化培养平台,特别是搭建好村民决议平台。

我认为,我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应以完善创新组织体系为目标,推动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以村民委员会为管理执行机构,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以协商民主组织为参与机构的新型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体系。真正实现村庄治理转型,达到村庄“善”治的目的。

第三篇:如何加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如何加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作者:江平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由此,社会管理被摆上历史的议程。党中央在充分分析社会发展的形势之后,从全局出发,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再次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由于社会管理的重难点在基层,加强创新基层的社会管理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基层党组织是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党的统一领导,才能确保正确的社会发展方向,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必须得到有效保障,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也必须紧紧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社会由不同的利益集团所构成,利益间的争夺又导致众多的社会矛盾,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运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增添基层社会管理的活力,实现基层社会管理的有序发展。基层党组织所肩负的基层社会管理使命是伟大而又艰巨的,基层党组织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学习型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在思想与行动上和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将基层社会管理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层次。

二、制度保障是关键

基层社会管理的有序、良性发展离不开制度上的保障。首先,基层的社会管理离不开社会组织的支持与合作,然而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很慢,假使缺乏社会组织这一重要平台,那么公众的基层社会管理参与度将直接下降,进而无法形成基层公众与基层政府的良好互动,所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注重在制度上保障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其次,公众在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利益表达机制,这与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不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公众不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利益取向,那么公众对社会管理的参与热情必将降低甚至消失。所以在制度上完善公众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在基层的社会管理中必须拥有一批优秀的社会管理人才,才能够有效实现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但由于基层的艰苦性,无法吸引和留住众多优秀人才,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实现制度上的保障,从而推动基层社会的发展。

三、公共服务是重点

基层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基层公共服务。首先,基层政府要着重从管理意识迈向服务意识,要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大局观念,切实以服务公众为先,以大局为重。其次,基层政府在具有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基层公共服务不仅仅包括一些硬件设施的提供,更需要在软件上加强,为公众提供教育、培训等服务,切实提高基层公众的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实现

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高效的社会发展水平。基层公共服务的意义重大,原因是基层政府与社会公众直接接触,他们的联系最为密切,如果基层公共服务不到位将使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受损,政府的能力和权威受到公众质疑。所以基层公共服务必须贴合公众的需求,关注公众的难处,切实高效的提供一系列软硬件设施,让公众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并享受我国的发展成果,从而在与基层公众的直接接触与互动中实现基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四、民生保障是基础

基层社会管理必须保障民生,必须保障基层公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基层公众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将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首先,基层社会管理必须摸清基层公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必须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与支持,必须建立健全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与补助体系,不仅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的高度负责,而且可以避免基层社会极端事件的发生。其次,需要加强和完善基本的医疗体系制度,特别是在广大乡村地区,要防止因病返贫对基层公众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进而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最后,政府在对基层公众的民生建设中需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并且在资金的分配和运作上必须让公众参与,真正使民生建设符合公众的现实需求,真正实现保障民生,造福民众。

五、结语

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也需要制度保障、民生保障和一系列的公共服务。基层社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处理好基层社会管理问题将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的重大课题。基层社会管理需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关注社会发展重难点,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以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加快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第四篇:基层创新社会管理浅析

基层创新社会管理浅谈

创新有多层的内涵,有多元的指向。发展有多重的难题,有多样的选择。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多年间,社会矛盾在步入新世纪后集中体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以至于常常陷入“百姓苦,干部累”各种利益诉求无法满足,矛盾纠纷难及时化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重要而紧迫,是发展转型,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保证。

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点多面广,涉及层次多,涉及每个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我所就创新社会管理着重从农村基层剖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阐述当前社会管理的热点。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的税,费和义务工等负担全面取消,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传统工作抓手与载体基本丧失。然而,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涌现,农民的诉求和意愿也呈现出诸多新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及时化解、调处好矛盾纠纷;适应需求改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职能转轨提高服务标准。

管控源头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矛盾呈现类型多样,情况复杂趋势,突发性,涉众性特点显现,许多矛盾纠纷形成快,易激化,难调处。

而现行的调解体系客观上仍然存在力量不足,时效性不强等问题。矛盾纠纷往往因失去了最佳调解时机而扩大升级。

在群众自治的前提下,学习借鉴“中心户长”制,在农村推选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群众代表担任中心户长,以村小组为单位负责本区域内的治安防范,矛盾调处,帮解困难和村民议事会的协调者。履行以往“五大员”:维稳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治安防范执勤员,法制教育宣传员,重点对象帮扶员的职责。适当的参与村两委的中心工作和村级事务管理,规范中心户长工作制度,实行动态调整,一年一聘,按照各项考评结果优胜劣汰,体现村民自治组织特性。其报酬以误工补助的形式发放,上级部门完善其经费保障制度。

中心户长一般都来自群众,熟悉群众,扎根群众,有地缘、人缘、血缘优势,使基层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臵在小”的要求能够得到落实。将综治第一道防线延伸到身边人。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从传统向现代型的的转型,农村人口需求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基本需求水平不断的提高,而且和权力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怎样解决和处理好新问题,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配臵;完善体制机制搭建新载体,发挥基层社会管理的最大效率是工作重点,对此有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基层综治一体化平台。以往乡镇综治工作中心综治、公安、人民法庭、司法、信访等部门组成。已经很好的整合了基层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可统

筹民政、国土、计生、人武、团委、妇联等单位进入基层综治维稳体系,实行统一领导,明确各单位在综治中心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综治办的牵头协调作用,有条件的乡镇可以集中办公,更有效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更广泛的将各群体纳入基层综治网络。根据各乡镇维稳工作的实际情况,成立由民兵应急分队为主的治安巡防队,由综治工作中心统一管理,抽调干部职工管理,人员不足可从农村复退军人和治安积极分子中招录,在重点村建立联防小组。

二是综治工作机制一体化整合。虽然基层综治力量得到了有效整合,但只是在硬件上的资源整合,不一定在解决实际问题面前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各部门由于人员所限在搞好综治维稳工作的同时还要搞好乡镇农业基础工作,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存在顾此失彼。工作机制较为无需,这需要综治工作中心在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处理原则上达成一致,各部门协调联动,建立统一的工作台账,工作例会,检查督导,绩效考评,24小时干部轮流值班制。确保各部门能够相互通力配合,相互衔接,使得综治一体化机制运行有序。

三是整合社会团体和群众资源。在以往实践中,社会力量参与综治维稳积累了宝贵经验。以2009年山东新泰市一起村民被火车刮倒死亡的案例,当时造成300多名群众围堵磁莱铁路的群体性事件,新泰市政法委立即安排乡镇、村两级平安协会会长及副会长带领数名会员赶到铁道边劝解情绪激动的群众,由于两人在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威望,经过协调使铁路部门与死者家属就赔偿标准达成一致,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将事件平息。从上述案例中,村民自治组织在此事件中

发挥了关键最用。在我县现有基础上,在企业较多的乡镇、农村成立以企业牵头,村民自主参与的的社会团体,以缴纳团费,社会捐助,政府补助等形式筹集资金,资金用于乡镇、村的治安防控硬件建设和矛盾纠纷化解经费补助,将更多的、各式各样的、有益于社会管理的社会团体和群众资源吸纳进基层综治维稳体系中来,与政府部门相互联动,在政府和群众之间形成“缓冲带”,避免了政法队伍与群众正面接触。

绘好“民情地图”创新公共服务

随着新农村事业的扎实推进,农村公共事业投入不断增加,事关民生的各项公共服务职能延伸到农村,特别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这些恰恰群众反映最激烈最突出的地方,既是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察民生,恤民情,知民需,绘好这幅“民情地图”对加强和创新农村公共服务起着导向意义。

转变干部作风,强化服务理念。许多时候我们的基层工作都是“百姓找上门,百姓常上门”,工作态度不积极,管理者观念太强,等、靠、拖思想太重,被动的接受工作,使得群众意愿和诉求没有及时满足,百姓怨声载道、滋生矛盾。要搞好农村的公共服务,就要整饬不良风气,转变我们干部的工作作风,纠正麻痹思想,打造为民服务意识,深入基层、深入实地、深入农民群众,主动去为百姓帮困解难,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将服务百姓的理念上升到使命高度。

主动问计于民,服务农村经济。在农村最基础的民生项目就是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民增收是

第五篇:关于基层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关于基层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政法委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公安机关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群众满意度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随着广厦天都城的入驻,多个房产公司接连入驻,星桥街道迅速进入了城市化建设阶段。同时,设立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吸引大批工厂企业入驻,带动了整个辖区的经济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星桥社会治安形态愈来愈严峻。如何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维护辖区的社会平稳,作为辖区派出所,我们面临许多新挑战:

一、外来人口大量流入,且流动性较大,增加了管理难度;

二、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近年来,我所抓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中,流动人口占了八九成,而同时,受害人也大部分是流动人口;

三、对流动人口、出租私房、公共场所等治安要素存在管理薄弱环节,致使部分地区成为治安乱源及案件高发区。

四、盗窃两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及入室盗窃等侵财性成为星桥主要犯罪类型,直接影响辖区群众的安全感;

五、巡逻队伍专业素养不够,导致治安防控力度有所欠缺。

六、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引起的各类不安定因素也随着城市化建设推进而增多。

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

一、星桥靠近临平城区,经济发展较快,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其二,星桥开发区设有很多劳动力密集的企业,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其中部分人员因盲目流动缺乏基本生活保障;其三,星桥东依临平,西接丁桥,东南与乔司接壤,交通呈放射性,给违法犯罪活动带来便利条件;其四,星桥正处于城市化建设初期,由城镇、新建农民小区、传统农村(类似“城中村”)及商品房小区组成的空间结构,该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不便;其五,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上虚拟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星桥辖区的社会治安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大民警的工作力度,较好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但是从长远看,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提出适应社会大环境变化的管理模式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工作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构建党委、政府主导,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形成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预防和化解矛盾的工作格局,高质量、高效率地化解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和归口管理的要求,建立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二、要切实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按照“公平对待、优化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等多种管理手段有机结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更新管理理念,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采取“村民小组长协助办证,有偿补贴”、流动人口办证厅错时上班、警务室设立便民办证点、大型企业上门办证、社区民警与管区工厂企业通过电子邮件管理流动人口办证等措施,切实为流动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

三、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特殊群体教育管控工作

以实现动态管控为目标,构建社区、家庭、警务室“三位一体”的特殊人群帮教管理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改对象、涉毒人员、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教育管控。

四、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

切实把维稳集中整治与社会治安排查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对“城中村”等重点地区和流动人口较多、治安隐患突出、社会建设滞后、社会管理薄弱以及案件多发高发的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经常性的动态摸排调查,同时加大信息技术在治安动态管控上的应用,配合专业治安巡逻队伍,打造严密的防控网络。此外,结合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以出租私房为重点,严格执行“以房管人”,通过挤压违法犯罪人员的藏匿、活动空间,为辖区居民打造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五、要切实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综合管控工作

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统筹虚拟与现实两个社会、网上网下两个阵地,完善虚拟社会防控体系,加大虚拟社会管理力度,加强虚拟社会舆论引导,不断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六、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有效措施,是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明确打击犯罪是维护稳定的重要手段,预防犯罪是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把工作重点、力量配置、经费投入更多地转移到预防为主上来。要建立信息化的治安防控系统。一是要打造“信息化”的小区防控网,应用多种方法完善封闭式小区技防人防措施,全面推行围院式管理。二是打造“精细化”的路面巡逻防控网,根据街面治安实际科学划分巡逻警区,建立覆盖辖区道路的巡逻防控网。三是打造“规范化”的企事业单位、重点目标防控网,围绕重点企事业单位和重点目标,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和工作责任制,与街面、社区防控网相连接、相呼应。四是打造“标准化”的视频监控防控网,以全球眼和天网等视频探头为基础,对重点区域、道路、目标实施全天候电子监控,实现与路面治安力量联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七、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

基层基础建设,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在基层,大量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大量治安隐患滋生在基层,解决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的重点也在基层。因此,我们必须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切实发挥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一线平台作用。做好基层基础工作,首先必须夯实信息基础,要通过强化“人、屋、车、场、网、会”等基础信息的采集,确保各项治安信息底数清、情况明。其次必须夯实群众基础。通过警务室作为平台,开展“警民恳谈会”、“开门评警”“大走访”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广泛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下载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 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分化与组合, 同时, 对统一战线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充分认识社会管理创新问题, 积极主动地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统战......

    基层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基层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公安工作适应新形势、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县级公安机关是参与社会管理的基层单位,探索社会管......

    社会管理创新重在基层

    社会管理创新重在基层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客观要求。......

    加强基层党建 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基层党建 创新社会管理以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为目标,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使基层党建创新与社会服务管理新有机融合起来。 第一,以换届选举为抓手,夯实......

    基层政府如何创新社会管理

    浅谈乡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要注重党的领导,以达到公平正义、社会秩序良好、公众积极参与的新格局。 2004年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

    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的几点思考

    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的几点思考 谢松保 2011年第3期 ——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加强社会建......

    对基层派出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对基层派出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山王镇派出所 徐天福 为贯彻中央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精神,公安机关结合深化 “三基”工程建设和“三项建设......

    20110411_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精选5篇)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http:///gov/2011-04/11/content_22492801.htm 2011年04月11日 11:50来源:长沙晚报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中居于源头性、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