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影像节活动的心得体会
四川省青少年
科学影像节活动的心得体会
我是袁满,就读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红鱼学校九年级一班。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活动,因为在学校和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许多收获。虽然我们地处西部的偏远山区,条件极其低下;又要应对初三紧张的学习。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我热爱科学的热情,当我知道学校要举行这个活动,我欣喜若狂。在学校和老师的理解下,我得到了这个机会。我感谢这次活动,感谢学校,感谢老师„„
这个影像的说明如下: 设计题目:冻肉的解冻。
设计背景:平常人们存在三种冻肉解冻的做法,一种是在冷水中解冻;二是在温水中解冻;第三种是开水中解冻。那到底是哪种方式解冻最好最快啊?因此本次活动的目的是检验这个问题而设置的。设计步骤:
一、有三个大小接近的钢盆、锅,分别编号;
二、然后倒入质量相等但水温不等的水,分别为冷水(14℃)、温水(50℃)、开水(98℃);
三、质地较均匀的冻肉分别放入盆中;
四、分别在第二、五、十分钟观察肉解冻的情况;
五、结论:温水解冻肉的速度快,而且肉质保持得好。
六、检验方式:影像。
通过活动,我得到了结论,使我真正懂得了:“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了;同时这个结论也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节约我们的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这次试验更加激发我对科学的渴求,对学习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敢保证,今后我的学习目的性更强了,学习更有劲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这次活动。所以,我再次感谢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和所有帮助我完成作品的人。当然,作品还很粗糙,但我相信我会不停地追求科学的真理的,也会在科学探究这条道路上有所作为的!
袁满
2013年11月23日
第二篇: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随感(范文模版)
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随感
(陕西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赵鹰)
2010年9月18~1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我校(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在今年的科学影像节活动中喜获三项大奖。罗韬堃、吴昊远两位同学拍摄、制作的科学DV作品《蚊虫最爱什么颜色》获得全国“优秀科学DV作品”一等奖,《地球的心跳》获现场“多媒体制作比赛”最佳创意奖,我也有幸荣获“优秀辅导教师”荣誉。
通过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收获颇多。三天里,与来自全国的辅导教师进行了交流、研讨,聆听与会领导和专家的讲话和点评,进一步加深了对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也增强了对这一新项目未来发展的信心。
现将几天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如下,与各位分享我的感受。
一、行程 1.出发
2010年9月16日我带着两个学生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第一次坐软卧,孩子们非常兴奋,拿出了家人准备的零食,边吃边摆弄着随身带来的游戏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我有些担心,这两个孩子到北京不仅仅是领奖,还要参加现场举行的多媒体制作比赛,他们行吗?说实话,我有些担心。
为此,一路上我一再告诫他们:“此次比赛要现场分组,老师不能参加你们的多媒体制作比赛,你们必须凭自己的能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同场竞技!”。话虽这么说,但两个孩子并不像我那么紧张,也许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此次北京之行并不单单是领奖之旅吧!
2.报到
一夜旅行,9月17日8:34到了北京,孩子们难掩兴奋之情,比较着西安和北京的环境和天气。一路上北京下着小雨,相比西安气温要低很多,孩子们都穿上了外套。一个小时后我们到了目的地,报到、领资料后我们被安排住在活动中心的宾馆,两个孩子住在七楼,我和来自福建的朱老师住六楼。
陕西省科协刘阳领队与师生三人合影(左1)
一夜的旅行,两个孩子略显疲惫,罗韬堃还在感冒吃药,有些心疼两个孩子,于是再三叮嘱,要好好休息。
在会务组的安排下,晚上集体就餐,同来参赛的学生们乘此机会相互认识,两个孩子和来自福建的三个同学很快熟识起来,并且相约要去看鸟巢和水立方。在天津科协的姚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参观了鸟巢、水立方,还坐了北京地铁,拍摄了大量素材,应该说收获颇丰。
当晚,会务组还公布了多媒体制作比赛的主题:制作一部3'至5'的“低碳生活”宣传片。回房间的路上一直在构思怎么拍摄。头脑中首先想到了关于污染和环保主题的宣传片,可似乎离科学DV有些远,让孩子们参与表演又不是我喜欢的模式,怎么拍呢?转念一想,应该让这两个学生更多的参与整个过程,收获才会更多!于是把这个问题留给孩子,他们的想法也许更加有趣。
9点多孩子们回到了宾馆,我简单说明了比赛要求,提出“想法胜过技巧”,好的DV作品最吸引人的不是特效和画面,是创意和思想!哪怕一部DV作品只有照片和文字,但只要有新意就一定能让人过目不忘,也就一定是好的宣传片!
孩子们从低碳联想到环境污染,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再想到人的呼吸困难,心跳加速,联想到人类活动历史与地球生态恶化的关系,提出了以地球和心跳为主线,展示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倡议热爱环境,低碳生活,保护地球。
抛开了技术,两个孩子讨论的热烈而兴奋,时不时要用手遮住嘴巴,生怕旁边的同学听了去!呵呵!创意有了,根据孩子们的想法,我列出了拍摄大纲,第二天的参观活动便有了目的和意义。
第一天结束了,但在我眼里,北京仍然是地图上的那个点。
3、忙碌的参观和拍摄活动(9月18日)
一大早起床,8点吃完早饭,8:30我们便出发了,第一站是参观中国科技馆。中国科技馆紧邻鸟巢,一下车,孩子们便兴奋的这也拍,那也拍,我只好一再提醒要节约用电、节约内存。中国科技馆共有四层,9:00到,中午11:00返程,短短的两个小时,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我最感兴趣的是生物部分,人体、细胞、遗传和进化部分做的最好,直观而通俗,收获颇多。
返程的路上,还在感冒的罗韬堃睡着了,腿也开始疼起来了,但是到了下午,带着任务的两个孩子又一次精神饱满的出发了。下午在中科院奥运村科技园参观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早上,国家领导人刚参加了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站在长长的林荫道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在“我的低碳生活”展区入口处,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优秀作品的大型展板,孩子们的作品《蚊虫最爱什么色》也在展示之列。
今年科普日主场活动的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走近低碳生活”,在活动现场,两位同学深刻的体会到低碳生活的意义,吴昊远还现场书写了一幅对联:“大气不污染,为日月增色;废碳少排放,给天地降温”,表达心意。下午的参观直到5点钟才结束,两个孩子太累了,没有吃饭,便上楼休息了。我只好将饭菜打包给孩子们预留到晚上吃。
吃完晚饭,拿着包好的饭菜上楼后,才发现孩子们已经睡着了,晚上9点多的时候,孩子们主动给我打电话,开始了素材整理和宣传片制作。由于经历过《蚊虫最爱什么色》的拍摄,孩子们先分工选择、整理图片、视频和音乐素材,看到一切井然有序,叮嘱了几句后,我便下楼休息了。没有想到孩子们竟然制作到了晚上2点多才休息,真为这两个孩子执着、认真的精神所感动。
4.科学影像节研讨会及颁奖典礼(9月19日)
一早起床吃过早饭,早上9点“科学影像节研讨会”召开了,而孩子们现场的多媒体制作比赛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参会人员是全体带队教师和各省科协负责人,没有了指导教师,这时是真正的同学间的较量!虽然有些担心,但这也是对两个同学的锻炼,可以完整体验到大赛的紧张与刺激,也就不再多想,专心参加研讨会。
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项目负责人和辅导教师从科学影像节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辅导学生制作科学DV的过程和思考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会领导和专家提出了许多期望和建设性意见,收获很大。
会议预定在11:00结束,但热烈的气氛下,会议直到12:00才结束。会议结束的时候,孩子们的作品也完成了,只剩下最后的渲染了,可意外也发生在这里,渲染进行到95%的时候,死机了。孩子们非常沮丧,难道一天的辛劳就这样泡汤了吗?这时,会务组的电话也来了,如果不能及时上交,就不能参加评比。我跟会务组又申请了15分钟,重新渲染,成功。在最后一刻作品提交成功。下午15:00“科学影像节优秀作品展映及颁奖”正式开始了。仪式简短而隆重。来自中央电视台芝麻开门栏目的著名主持人芝麻主持了展映及颁奖仪式,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北京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主任以及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仪式。
首先颁发现场“多媒体制作比赛”的获奖证书,当孩子们的作品《地球的心跳》获得最佳创意奖的时候,辛苦了两天的孩子们大声地发出了欢呼,参赛10部作品,5部作品获奖,但只展映了最优秀的3部作品,《地球的心跳》第二个展映。
然后颁发了“优秀科学DV作品”一等奖,当主持人问道:你们有何感想时,孩子们首先想到了学校和老师,情真意切,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最后颁发了“优秀辅导教师奖”,我有幸成为全国十名获此殊荣的教师之一,倍感荣幸。
5.返程
比赛一结束,我们便踏上了返程的路,在北京朋友的帮助下,我们买到返程的车票,上了火车才发现,三张票,三个车厢。面对问题,两个孩子主动提出:让我们去找人调换座位!第一次调换因为在同一个车厢,很快就成功了,第二次调换,犯难了!两张票在9好车厢,一张票在7号车厢,调好了9号车的两个座位后,一看7号车,傻眼了!四个座位3个女老外,调换之难可想而知,吴昊远、罗韬堃首先和3个外国人沟通了调换座位的意向,尊重她们的要求,开始在车厢里四处寻找独行的其它乘客,听到要和三个外国女人调换到一起,乘客们总是摇头摆手,几次都没有成功。终于发现一个独行到西安旅游的美国女士。两位同学用熟练的口语与之沟通,那位美国女士愉快的答应了我们调换座位的请求,最终三张本不在一起的座位竟然在孩子们的努力下成功的调到了一起。孩子们的自信、友善又一次感动了我,也感染了周围的乘客。我为我们有这样优秀的学生而由衷的自豪。
三、几点收获
1.科学DV活动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参加完今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科学影像节活动后,深感这项活动的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科学影像节活动已经在全国全面开展起来了,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活动的规模将越变越大;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非常重视这项活动的发展和推广,李晓亮主任、单长勇副主任等多位领导亲临现场,大力指导并推广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CCTV等中央媒体积极推动这项活动的发展,中央电视台著名科普节目主持人“芝麻”担任此次现场活动的主持人,主持首届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映和颁奖仪式,极大的鼓舞了参赛的老师和学生的信心。
我相信,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在辅导老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这项活动的影响力一定会越来越大,科学影像节活动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2.要善于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科学DV活动是一项科学探究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活动。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我体会到: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核心是“创新”。我指导学生完成的两部作品《蚊虫最爱什么色?》《地球的心跳》,最大的感受就是:只要激活的学生的思维,孩子们创新的潜力就会迸发出来!
在制作《地球的心跳》时,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宣传片?(2).什么样的宣传片最打动人心?孩子们通过两个问题的思考,一致认为主题鲜明、制作精美,创意独特的宣传片最打动人心,并认同创意和主题是宣传片的灵魂。
我让学生结合“低碳生活”的主题,思考如何制作新颖独特,有创意的短片?开始时,孩子们担心自己水平有限,无法实现想法,思维总受到限制。我引导孩子们,抛开技术问题,想法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只要你有好的创意,要实现它总会有多种方法,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孩子们从低碳生活想到了二氧化碳,想到了呼吸困难,想到了把地球比喻成人,面对日益增多的二氧化碳,地球的呼吸困难,心跳急促……。于是一个用拟人手法呼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地球环境的创意应运而生。
说实话,两个初中学生应用电脑的水平非常有限,但孩子们却尝试着制作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低碳生活”宣传片《地球的心跳》,虽然作品稚嫩而粗糙,但却获得的组委会颁发的“最佳创意奖”,我和孩子们非常高兴。这也让我体会到,这项活动的核心就是“创新”,作为指导教师,我们要学会如何去发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激活孩子们的思维,鼓励孩子们不断地去“创新”。
当然,这项活动之所以能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能够完整地经历整个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的体验是扎实的、深刻的,这远比仅仅一堂课的收获要多得多。
3.要积极组建团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是现代公民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合作意识需要在团队活动中培养,拍摄和制作科学DV的过程就是团队合作的过程。从选题到拍摄、从制定探究计划到调查、采访、实验探究,从前期的素材拍摄到后期的DV制作,整个科学DV活动的过程就是团队的分工、合作的过程。
在制作完《蚊虫最爱什么色?》后,两个孩子在谈体会的时,都说“学会了忍让和合作”,通过合作,发现了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体会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借助科学DV活动,在分工和合作的过程中两人成为最好的朋友。
在今年的科学影像节研讨会上,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仅靠一名教师的辅导是难以取得更大成绩的,要发展好这个项目,需要组建好辅导教师团队,学生团队,要充分发挥团队分工、合作的优势。
4.降低硬件门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科学DV活动
今年,在组织和推广我校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愿意参加这项活动的学生非常踊跃,但真正报名的学生却很少。调查发现,多数不是因为学生的兴趣不浓厚,而是因为硬件要求较高,学生畏难纷纷放弃。我校地处城市中心,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但仍然存在这个问题,可想而知,其他地方的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硬件门槛还是很高的。
《蚊虫最爱什么色》拍摄工具非常简陋,一部三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照相机和一个三脚架。工具的简陋确实对整部作品的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一些镜头的清晰度不高,展示不够充分,录音效果不太好等等,这些问题并非单纯因工具引起的,主要跟拍摄水平有关,在后期的拍摄中,效果就越来越好了。
通过此次拍摄和制作过程,我感觉数码照相机的摄影效果虽然比不上摄影机,但数码照相机的普及程度更高,其录像效果已能基本满足拍摄要求,更重要的是,使用数码照相机有利于降低学生参与该活动的硬件门槛,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这对这一项目在中小学的推广是非常有利的。
四、结语
2010年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已经落下了帷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获颇多,也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限于本人视频编辑水平有限,存在诸多遗憾,但令我欣慰的是孩子们的勤奋和聪颖,弥补了些许不足。
虽然有诸多不满意的地方,但我们已经跨出了科学DV活动的第一步,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也期待更多的同仁参与其中,希望中国的“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日新月异,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赵 鹰
2010年10月.陕西.西安
第三篇:公益影像节观后感
公益影像节观后感
我于2013年11月1日在宁夏大学B 区图书馆东报告厅参加了xx计划举行的公益影像节,这次的影像节主要是以播放公益影片和志愿者山区支教的影片及山区老师生活的影片这样的形式进行的。但影像节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沉浸在那种沉重的气氛当中,看到农村孩子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他们的父母满脸的皱纹,我突然有种沧桑的感觉,我看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他们的朴实无华,于是我也陷入了对当年生活的回忆当中。我开始念书的时候也是这样,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没有钱买笔和纸,每天就在地上画写,那样的心酸生活只有尝试过了之后才能够感受的到。但最终还是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当我看到农村的老师拿着微薄的收入却毫无怨言依然坚持在教学的岗位上,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农村的孩子们了,这又该是多么的伟大啊。
第一节影像播放的是志愿者们回访的情景,他们对山区的孩子进行了资助,给他们送去了温暖,让他们跟家坚定了信心,通过了这个影片让我更加对志愿者所从事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使我对这一职业更加热爱,我想我何时才能向他们一样奉献出自己的力量,第二节则是志愿者的山区支教。看到农村孩子们那种阳光灿烂的笑容,对求知的渴望,不仅使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生活,我们三个年级同在一个破烂的教室里上课。那个时候,家里没有过多的钱,买的本子得双面写完才能买新的,没有钱买笔,但是仍然无忧无虑的生活着,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是的,我想,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本,无论什么,都不能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因为我们曾经并没有拥有过就不怕失去。
让我感触更深的是,在对最美教师的调查中,提及汶川大地震最美老师救孩子的事迹时,竟然没有人能够记住这些无私奉献的教师,而当提及范跑跑这样的人时,却是个个都刻骨铭心。是的,乡村的教师们他们坚持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乡村的孩子们。他们明明知道,这样简简单单的人生,不会被名留青史,但是最终还是留在了乡村,坚持着自己的教育事业。在看到老师看着孩子们的神情,此时,他们的情感似乎已超出了老师对学生的情感,而是父母对子女的那种爱。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乡村的孩子们,是他们不悔的选择。于是我在想,如果我是一名老师,我会不会有那种勇气,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他人。
总之,这次影像节使我感触非常深刻。我这只笔的粗俗,是表达不出那种属于内心的感触的。从此,我知道,我不该就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是我的至理名言。时刻提醒着我,该做些什么,该走哪条路。
第四篇: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评活动暨研讨会总结
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掠影
金秋送爽,金桂飘香的季节,首届全国首届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评活动暨研讨会于9月17~2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及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辅导教师和青少年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初中校区生物组的赵鹰老师和罗韬堃、吴昊远两位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并获得丰硕成果。
我校师生与陕西省领队省科协老师刘阳(左1刘阳、吴昊远、赵鹰)合影 9月18日,与会代表首先参观了中国科技馆,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力量,随后参加了以“坚持科学发展,走近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参与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的优秀作品也在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内展出。利用参观中国科技馆和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的机会,与会的青少年代表进行了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多媒体制作比赛。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短短一天时间内拍摄、制作出了10部以宣传“低碳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宣传片,我校罗韬堃、吴昊远同学拍摄并制作了《地球的心跳》公益宣传片。
9月19日上午,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研讨会在北京科技活动中心举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活动处王松光处长首先介绍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举办情况。随后,与会的优秀辅导教师代表积极发言,研讨了参加活动的体会、感受和取得的经验。研讨会随后就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影像节活动、创作优秀科学影像作品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英健老师、《教育时报》张红梅老师从科学影像节活动的理念、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9月19日下午,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优秀作品展映暨颁奖典礼在北京市科技活动中心举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李晓亮、副主任单长勇、北京市科协秘书长吕家香等领导出席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中央电视台《芝麻开门》栏目著名节目主持人芝麻主持了本次典礼。
优秀作品展映首先播放了获得多媒体制作比赛最佳导演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剪辑奖的3部公益宣传片——《助力低碳——我们在行动》、《地球的心跳》、《其实我不愿增加CO2》,其后播放了优秀科学DV作品一等奖作品中的3部作品——《蚊虫最爱什么色》(高新一中初中校区)、《金瓦探秘》、《潜伏在我们身边的科技肿瘤——电子垃圾》。这几部优秀作品很好地体现了青少年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宣传和倡导了低碳生活的理念,号召人们积极参与低碳生活的实践和行动,赢得与会领导和代表们的赞许和掌声。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副主任单长勇为我校学生颁发“优秀科学DV作品”一等奖
北京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李海宁主任为我校学生颁发“多媒体制作比赛”最佳创意奖 展映结束后,李晓亮主任、单长勇副主任等领导先后为5个优秀多媒体制作作品、10个优秀科学DV一等奖作品的获奖青少年、10名优秀辅导教师、8个省级优秀组织单位颁奖。
最后,李晓亮主任作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希望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能够以此为开端,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序列中的一个新的亮点、新的品牌。李主任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创造有利环境,加强活动宣传和部门合作,进一步规范活动规则和程序,推动这项活动在全国的普及和推广,共同把青少年科学影像节这株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2015“科学节”活动方案
满洲里市第三小学“科学节”实施方案
(2015—2016学上学期)
课程名称:“万众创新 拥抱智慧生活” 课程目的:
以科学节系列活动为主线,以满洲里市科学技术协会、满洲里市教育局开展“变废为宝,从我做起——2015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为契机。根据内蒙古科协《关于举办201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要求,本学期学校继续各项科学体验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通过参与“科学节”活动,丰富科学体验过程,增强科学观察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启迪他们的科学创造意识,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并通过学生向家庭成员乃至全社会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创造的热情。实施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2015年7月--11月
活动地点:根据具体活动内容,安排场地。课程内容:
⒈“变废为宝,从我做起”活动。2.“神奇的水”活动
3.“万众创新 拥抱智慧生活”科技幻想画评比活动 4.“乐知达人 ”综合能力竞赛 课程形式:竞赛、参观、体验。具体过程:
一、9月份:“变废为宝,从我做起”活动 第1周:组织、实施、宣传阶段;
第2周:“变废为宝,从我做起”调查表整理和上交,小制作评比和成果展;
第3周:“万众创新 拥抱智慧生活”科学节启动仪式
第4周:继续开展“神奇的水”竞赛活动。活动对象: 3-5年级学生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活动内容:①云梯运水比赛;②塑料杯运水比赛;③虹吸运水比赛;④硬币滴水比赛。
活动安排:
前三项为小组合作项目,每班每项目安排1组人员参赛(参赛人数见附件说明),硬币滴水为个人赛。每个同学只能参加一项比赛,不可重复参赛。各项比赛取前三名。(详见竞赛说明)
根据活动安排,科学组提前下发活动用具并指导活动,各班主任要提前在班级内组织有兴趣的同学组成活动小组开展练习活动。
四、五年级各班科学社团的同学了解活动内容,可担当活动指导工作。
二、10月份:“万众创新 拥抱智慧生活”科技幻想画评比活动 1.科协、科学教师:专题讲座;
2.班主任、科学教师:利用“科普中国——科普影视厅”专题频道,组织学生在线观影; 3.美术教师、科学教师:——“万众创新 拥抱智慧生活”科技幻想画展评.4.“乐知达人”综合能力竞赛活动初赛。(附详细方案)
三、11月份:“乐知达人”综合能力竞赛活动
1.“神奇的水”活动延续、科学体验活动持续开展。(场地:水实验室)
2.“乐知达人”综合能力竞赛活动总决赛的开展和评比。(附详细方案)
四、12月份:本学期活动小结,安排假期活动内容。
附:
“乐知达人”综合知识竞赛说明
一、活动主题
“乐知达人”综合知识竞赛
二、竞赛时间:2015年9月-11月
三、竞赛内容
开展包括科学、数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等综合学科知识竞赛。
四、参加对象 4-5年级学生
五、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2015年9月,各学科按要求上交学科相关试题,教导处进行题库的整理和试卷的印刷。
第二阶段:2015年10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综合知识竞赛的初赛。
以班级为单位,各班主任或科学教师负责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教导处下发题库试题,进行笔试。由班主任进行阅卷,根据分数,每班选拔出2名优秀“乐知达人”智慧王,准备参加“乐知达人”综合知识竞赛的决赛。
第三阶段:2013年11月,以校为单位,开展科普知识竞赛决赛。
(一)基本要求:
1.各班主任严格按照初赛选拔规定进行上报参加复赛学生名单; 2.脱颖而出的20名选手按照(4.1和5.1)(4.2和5.2)(4.3和5.3)(4.4和5.4)(4.5和5.5)分成5个队,每个队伍4名选手。各代表队选手在比赛10分钟前入场,在指定位置就座,可组织啦啦队,可打出标语或宣传牌。
(二)基本规则
1.组委会聘请有关教师组成评委组。主持人无法评判时由评委组评判,主持人评判有误时,评委组可予以更正; 2.竞赛流程 :第一轮(必答题1)→第二轮(抢答题1)→第三轮(必答题2)→赛间休息(观众题)→第四轮(必答题3)→第五轮(抢答题2)→第六轮(风险题)。各代表队基准分为100分,在此基础上通过竞赛增减,比赛结束依据各队得分高低排定名次;
3.选手答题须起立作答,答题完毕后须回复“回答完毕”,在规定时间之外回答的内容无效。
(三)答题规则:
个人必答题规则
1.个人必答题分3轮,每轮4题;每题10分,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2.每轮都由各组的其中一个选手回答,答题过程中其他选手不允许提示,一经发现每人每次扣掉10分。
3.选手答题时间不得超过30秒,违者视作答错。抢答题规则
1.抢答题共20题,每题10分,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 2.主持人念完题说“开始”后,各代表队方可抢答,否则视为犯规,扣代表队10分,答错扣10分;或者代表队在主持人念题过程中抢答,但必须先补充完题目,再正确作答,回答方可视为正确有效; 3.抢答题答题时间不得超过30秒,违者视作答错,扣代表队10分。
风险题规则
1.风险题分为10分、20分、30分三类;
2.各代表队在风险题比赛开始前选题,题目一经选定便不得更改,已选过的风险题不得重选,答对加相应分数,答错扣相应分数; 3.代表队内部可在相互讨论后,选派一名选手起立作答,其他选手亦可在规定时间内补充,答完题应说“回答完毕”后方可坐下; 4.10分、20分、30分风险题各代表队讨论和答题时间分别不得超过30秒、60秒、90秒,违者视作答错。
补充规则
1.风险题比赛结束后,如果有两支以上代表队积分相等而影响获奖等次评定时,积分相等的代表队进行附加赛; 2.附加赛题型为抢答题,规则同前;
3.若两队进行附加赛,加赛3题;若三队进行附加赛,加赛5题;若四队进行附加赛,加赛7题;依此类推,直到决出名次为止。
六、奖项设置
参加决赛的个人及答对题观众均有纪念奖品;决赛以队为单位,设集体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均颁发奖状及奖品。
附:
“神奇的水”竞赛说明
一、云梯运水比赛(6人)距离:1.5米。
道具:定量的水(装于2L容器中);引导水流的塑料片(5片); 目标容器(2L容器)。
活动方法:利用塑料片做为导流工具,呈阶梯状摆放,将水从第一级云梯倒入,使水顺着其它各级云梯流入最低处的容器中。各级云梯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为3~5厘米。倾斜角度纸20度~30度,高度差请自行调整。
评分标准:规定时间(2分钟)内,以目标容器中水量为准。
二、塑料杯运水比赛(6人)距离:5米。
道具:定量的水(装于2L容器中);起点取水杯;运送用水杯&塑料片(5套);目标容器(2L容器)。
方法:把起点处量杯中的水,用取水杯取出,倒入塑料杯中,然后盖上塑料片,并翻转倒立后,按运送路线将水运送至终点。
评分标准:规定时间(3分钟),以目标容器中水量为准。浮动标准:四五年级距离:10米,并增加障碍。
三、虹吸运水比赛(5~7人)距离:1.2~1.5米。
道具:定量的水(装于2L容器中);塑料管&水杯(3~5套);目标容器(2L容器)。
方法:利用管子和水杯做为运输工具,过程中以水杯为中转点,将水从起点运到终点。
评分标准:规定时间内(3分钟),以目标容器中水量为准。浮动标准:
2、3年级使用3套运送工具(5人)。4年级四套(6人)、5年级5套(7人)。
四、硬币滴水比赛
道具:一元硬币、滴管、水。
方法:用滴管往硬币上滴水,让水滴自然滴下。
评分标准:规定时间内(30秒),以硬币上承载的水滴数量多少为评分标准。如水滴洒出硬币,则为失败。
说明:硬币滴水比赛分为男、女、男女混合三组。
参赛人数:男一人,女一人,男女各一人,共4人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