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大学生课堂状态的研究设计
对大学生课堂状态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项目背景
据央视国际2003年11月15日消息,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逃课现象频繁:65%的大学生有过逃课的经历,5%的学生经常逃课。不逃课的大学生几乎成了大熊猫级的动物。
确实,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尤其是很多大学生不注重课堂的学习,对于考试基本采取考前急供的方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学生的学风,提高大学生课堂风貌,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
近日,中国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07年毕业的大学生尚有100万人没有就业。100万这个数字的,但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现状,恐怕大家都没有什么疑义。这反映了中国大学生供过于求,也反映了大学生的质量问题,很多大学生不符合企业标准,其中大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也成为一个导致大学生不适应社会一个因素。
因为,大学生的课堂状态与他们的学业有密切关系,大学生在课前准备状态,课中听课状态和课后巩固状态都存在严重不足,根本没有充分利用老师这个宝贵资源,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发挥的大学生的自身主题作用,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和他们对教学的要求,以找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有效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我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其反映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同类高校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对大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改变上课风貌,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上便是我进行此次调查的背景。
文献回顾 研究内容
通过平时与同学们的交流,同学主要反映了以下几个影响听课状态的因素:
一是多媒体的制作效果,学生普遍喜欢内容新颖,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度延展知识范围,特别是身边可以感觉到的案例最为学生喜欢,而教学课件存在照摘教材、案例过于宏观等问题;
二是对自身专业的认可度,很多同学丢自身专业不感兴趣,认为前途渺茫,更加失去信息。
三是教师讲课方式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与同学进行较多的交流,学习效率定会有所提高。
四是处于对未来认知程度逐步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学生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较大,自身行为易受到影响。
因此此次调查从四个维度展开:
第一,从学生自身的学习努力程度、对学习的投入进行考察,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 第二,考察学生群体行为对个体学习的影响; 第三,考察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第四,了解学校的办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项目意义
第一,从大学生中较大的课程重修比例和逃课率来看,大学生目前学的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学生们主要把它归结为自身的学习兴趣或对专业的兴趣等方面。但据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习的精力投入不足才是主要原因,包括不上课、不做作业、课余不学习、没有学习计划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提高大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可行之策。
第二,大学生群体行为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影响往往呈“从众效应”,好的班风和宿舍风气可以带动和约束其他学生学习,而不良的风气也拖动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学习。因此要树立好的班风,这又对大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一项要求。
第三,学生渴望教师整体素质与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希望加强和改进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等。对于少数教师教学精力的投入严重不足,及单向授课现象要杜绝。
第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风建设,强化校史教育、爱校教育和专业兴趣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研究方案
基本概念 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权利义务,是人们对特定身份的人的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社会化因素:指那些使人社会化的制度或其他结构环境。这些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等,本次研究主要研究群体与学校这个社会环境的关系。
理论框架 研究假设
假设一:多数大学生课堂上基本上处于低迷状态。
基本依据:有一则新闻,2007年05月24日来源于人民网-《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这样描述:“随着清脆又略显刺耳的“嘀”声,蔡煜同学的“指纹通过了确认”,她匆匆走进教室、翻开书本,等待老师的到来。这不是某个科幻小说的开场,而是真实的故事。要用如此方式逼迫大学生学习,可见课堂学风,学习积极性的严重缺失。
假设二:大学生易受学习群体的影响。
基本依据:大学基本以寝室为单位,而寝室内部具有统一协调性,一人选择逃课会带动整个寝室,而寝室同学基本在临近位置上课学习,因此学习态度,效率会相互影响。
假设三: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带改进。
基本依据:学生普遍反映有些很重要的课程,忧郁某些老师在课堂上只顾唱独角戏,并非态度不认真,而是方法不正确,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
假设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是不断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机和动力的有效机制。因此,高校应在不断改善整体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的前提下,着重抓好专业、课程、师资等方面的建设。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重庆师范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规模问卷及小规模个案访问的方法收集资料。
调查地点:重庆师范大学校园寝室。
和风苑
惠风苑 雅风苑
以寝室为单位会避免调查的重复性和扩大调查的普遍性,更具有代表性。
调查对象选择:
大一:在大一的寝室里等距抽出20个寝室,每个寝室发2张问卷 大二:在大一的寝室里等距抽出20个寝室,每个寝室发2张问卷 大三:在大一的寝室里等距抽出20个寝室,每个寝室发2张问卷 大四:在大一的寝室里等距抽出20个寝室,每个寝室发2张问卷 共40*4=160张问卷
资料收集方法
(1)现有文献资料。可以到文献收索网站获取。
(2)大学生课堂状态调查问卷资料。通过资料会反映一定信息。为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应注意收发问卷的时间间距(3)从个案访问资料。可以同学与同学们的沟通,提出自己的新论点,提取有利于研究的信息。
四、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查阅有关文献 2.拟定详细计划 3.修改问卷 4.进行小范围试调 5.根据试调结果进行修改 第二阶段 调查阶段 1.根据课题选取对象
2.依次去各个寝室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信息 第三阶段 分析阶段
第四阶段 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第二篇:对大学生课堂状态的调查研究报告
对大学生课堂状态的调查研究报告
本文运用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以重庆师范大学四个年级160位在校本科生为样本,从性别、年级、是否逃课,对待选修课态度,课堂积极性,对老师的反映度等方面,描述和分析了大学生课课堂学习状况特点。
一、引言
自1999 年5 月,教育部宣布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扩张发展的时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一直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对于初等应试教育,高等学校大学生学历学位教育倾向于学生知识层面与技能的培训,与课堂教学效果紧密相关,因而如何提高高校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培养起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成为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成为当前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例如大学生逃课现象就可以反映学生对课堂的不重视程度。在中国期刊网上,有不少关于大学生逃课的研究调查,在这里先做一下简要回顾:胡启先、易发建等人对当前大学生对学习的厌学行为的详细调查,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作了对比,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差异。逃课反映了一种课堂状态,而大学生的课堂状态与他们的学业有密切关系,大学生在课前准备状态,课中听课状态和课后巩固状态都存在严重不足,根本没有充分利用老师这个宝贵资源,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发挥的大学生的自身主题作用,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方法
第一,从基本四个方面研究
(1)从学生自身的学习努力程度、对学习的投入进行考察,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
(2)考察学生群体行为对个体学习的影响;(3)考察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4)了解学校的办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第二,基本概念
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权利义务,是人们对特定身份的人的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社会化因素:指那些使人社会化的制度或其他结构环境。这些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等,本次研究主要研究群体与学校这个社会环境的关系。
第三,假设
假设一:多数大学生课堂上基本上处于低迷状态。
基本依据:有一则新闻,2007年05月24日来源于人民网-《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这样描述:“随着清脆又略显刺耳的“嘀”声,蔡煜同学的“指纹通过了确认”,她匆匆走进教室、翻开书本,等待老师的到来。这不是某个科幻小说的开场,而是真实的故事。要用如此方式逼迫大学生学习,可见课堂学风,学习积极性的严重缺失。
假设二:大学生易受学习群体的影响。
基本依据:大学基本以寝室为单位,而寝室内部具有统一协调性,一人选择逃课会带动整个寝室,而寝室同学基本在临近位置上课学习,因此学习态度,效率会相互影响。
假设三: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带改进。
基本依据:学生普遍反映有些很重要的课程,忧郁某些老师在课堂上只顾唱独角戏,并非态度不认真,而是方法不正确,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
假设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是不断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机和动力的有效机制。因此,高校应在不断改善整体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的前提下,着重抓好专业、课程、师资等方面的建设。
第四,资料收集方法
(1)现有文献资料。可以到文献收索网站获取。
(2)大学生课堂状态调查问卷资料。通过资料会反映一定信息。为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应注意收发问卷的时间间距(3)从个案访问资料。可以同学与同学们的沟通,提出自己的新论点,提取有利于研究的信息。
三、结果
通过问卷及访谈得到以下结果 第一类,个人课堂学习态度
(1)大一到大四课堂积极性依次递减,85﹪的同学认为课堂积极性下降。
(2)各年级个专业课堂积极性都不是很高,部分认为与老师教学方法相关
(3)80﹪的同学认为自己上课效率不高
(4)77.4%的学生缺过课。究其原因,对己比较强调“有更重要的事要做”(25.4%),对同学更强调“对课程提不起兴趣”(33.3%)。但“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均排在第一位。
(5)第三,20%左右的学生学习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抄同学作业;48.5%的学生有不及格的科目。究其前三位的原因,对己认为是努力程度不够,对课程没有兴趣,学习方法不当;对同学认为是努力程度不够、对课程不感兴趣和沉迷于网络。
(6)对目前的学习状态,34%的学生认为很好或较好,11.3%的人认为较差或很差,44%的学生对目前的学习状态持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态度,50.1%的学生对考试成绩不够满意或不满意。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只有30.9%,34.7%的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
(7)课堂学习与阅读策略的运用。课前预习的学生只占7.9%,47.3%的学生不学习;课上能够做到“边听课边思考”的占45.7%,23.7%基本做不到;27.6%的学生基本抓不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只有22.9%的学生能够用自己理解的话记,43.9%照抄黑板,拷贝老师的课件、复印同学笔记的占39.8%:15%~25%的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够抓住内容的重点和结构,不关注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第二类,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行下降原因的分析
(1)77.4%的学生缺过课。究其原因,对己比较强调“有更重要的事要做”(25.4%),对同学更强调“对课程提不起兴趣”(33.3%)。但“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均排在第一位。
(2)75%的同学认为选修课只为得到学分,并且认为很多选修课开设的无价值
四、结果分析
对于大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首先是大一到大四的积极性下降。***00无无无第一学年第三学年如大一到大四课堂积极性柱状图
表明课堂积极性和年级有关,随着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将面临除了学习以外的包括就业,感情,等困扰,并且对学校和周边环境逐渐熟悉,逐渐产生惰性。大一新生时的积极性明显下降 其次,针对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一是对课堂的不重视,学生认为很多课程是无关紧要,学与不学是等同的。第二,考试的易过行,很多科目只要在考前紧急被一天就可以轻松过,这导致了学生对课堂的轻视第三,就是学科的枯燥性
再次,教学体制的安排,杂乱学科的开设,使学生浪费时间,不免对课堂有厌恶感
最后,反映了大学老师的教学腐朽,缺乏互动,使学生纷纷逃课离去。
五、讨论
经研究分析,得出假设
第一,从学生自身的学习努力程度、对学习的投入进行考察,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
第二,考察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第三,了解学校的办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六、参考文献
[1]邱熙.大学生的自我归因.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2]周琦.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逃课的“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
第三篇: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摘 要】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推进,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课堂研究领域的问题之一,研究大学生课堂行为有助于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对大学课堂的认识,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原因;影响;教育对策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学习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益的行为。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为研究和探讨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根据观察部分大学生上课情况,并课后访问大学生的上课感受,本文列举出了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成因,影响及其针对这一些列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
通过平时上课时观察、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和学生代表交谈等形式,我们统计发现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按照发生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睡觉、开小差、看课外书、聊天、玩手机、做其他作业、听音乐、吃零食、迟到、早退等等。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具有性别差异,在外显行为上男生比女生更明显,在内隐行为表现上女生比男生更为明显。从调查的结果可知,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文科生专业逃课率为14%,非专业课为25%;理科生分别为7%和21%。上公共课比上专业课的课堂问题行为多,表现为公共课比专业课出勤率低等。从年龄来看,年龄越大课堂问题行为越严重。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就业和考研,许多课程干脆就不上了,甚至长时间不在学校。
二、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带来的影响
1.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损害性。
2.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致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缺乏活力,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公开抵触。
三、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从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多种表现上,我们发现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教师以及课程等因素。
(一)学生的因素 1.情绪问题 调查发现,情绪问题是大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对个体其他的心理和行为方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大学生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一定的教学情境对其根本需要造成威胁或破坏时,就会遭受挫折,导致情绪冲突。情绪冲突会表现为紧张和焦虑。紧张和焦虑是一种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体验,这种挫折后的情绪体验,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转化为课堂问题行为。
2.学习动力问题
调查发现,由于学习动力问题所造成的课堂问题行为占13%。十年寒窗苦,终于考上大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如今成为家人和朋友眼中的天之骄子,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没有了父母束缚,加上奋斗目标的缺失所导致的“目标间歇期”的出现,许多人对“现在”不知所措,对“未来”很迷茫,缺乏积极进取的斗志和学习的动力,于是便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注意力分散,各种问题行为也应运而生。
3.对待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
调查发现,诸如思想政治这一类的公共课问题行为比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大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只需强化记忆就足以应付考试。他们认为这些课程理论性太强,对今后也没什么用处,上课就根本不需要认真听讲,考前突击即可安然过关,拿到学分。
(二)教师的因素 1.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调查发现,教师自身素质是影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家库宁(Kounin,1970)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教师讲授教材不当,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又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从而破坏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这说明,教师缺乏这种过渡能力,不能进行交叉活动,可能也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讲课时在一段时间里困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可能因为厌倦而产生问题行为。此外教师备课不充分,缺乏组织能力,对学生要求不当,都有可能促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2.课堂管理能力问题
调查发现,教师缺乏适当的课堂管理,也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课堂上有些教师遇到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能冷静对待,处理问题主观、简单甚至滥用惩罚,这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容易使矛盾激化。引起学生对老师继而对这门课程的反感。还有的教师放弃管教的责任,采取不闻不问的立场,放任自流,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和教学环境,学生也因此缺乏指正的机会而出现违反课堂规则的问题行为。
3.教学手段问题
调查发现,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是影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如果教师的教学手段呆板,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就很难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特别是一些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许多教师只是照读课本,缺乏变化,一味的灌输,使学生不仅听起来感觉累,而且易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不愉快的,是烦闷的,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三)与教学相关的因素 1.教材的选择问题
大学学习是一个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阶段,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与现实脱钩。这种情况会让大学生觉得大学课堂中学习的内容与实际没有联系,最新的知识无法获得,在今后的工作中也用不到,所以上课自然也不会认真听,课堂纪律也就可想而知了。
2.课堂中的师生关系问题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学生尤其喜欢热情友好的教师。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互相反馈,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互相支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所有大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3.课堂内部环境问题
课堂内部环境因素,诸如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课堂环境良好,气氛融洽,学生就可能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和积极的情绪,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相反,如果课堂环境恶劣,气氛紧张,学生可能就会感受到昏昏沉沉的消极情绪,从而增加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随着大学扩招,越来越多的课程是大班上课,一位老师面对上百个学生授课,无论是教学效果还是课堂管理方面都显得没有力度。
四、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育对策
(一)端正大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学生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人生观的确立方面变得困难而的复杂。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辅导,使他们清楚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并把社会赋予大学生的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心地需要,进而变成他们学习的动机。
(二)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课堂问题行为的根本矫正不仅在于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而且要把良好的行为模式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与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应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技术来矫正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它主要是通过改变大学生的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大学生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心理辅导可以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和转移阻碍个人发挥自我潜能的种种障碍,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实现自我认同和接纳,从而真正转变课堂问题行为。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一般包括职业道德和教育素养,即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既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良好的教育理论修养和较高的教学技能技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积累教学经验,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克服学生不良课堂行为的重要之举。
(四)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大学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要求不当,教学内容缺乏组织、教学方法单调的等因素有关。在大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认真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讲课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教材内容加强研究,进行试点探索,寻求最适合大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在设置课程时,要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坚持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教学,最大限度地让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协调活动,课堂中的教学气氛和师生关系影视民主、有好的,决不能专断,过于冷漠。教师作为教学中的管理者、指导者、咨询者以及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是“主导“角色而不是”主宰“角色,这样,师生之间就可以形成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师生彼此真诚交流,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在这种师生关系基础之上,教师无疑更易于接近学生,并对学生行为有意识的进行矫正,即以条件反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此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
参考文献:
[1]方双虎.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当代教育学,2004(4):29~31.[2]周月朗.大学生课堂行为浅析[J].娄店师专学报,1994,(1):42~45.[3]杨心德.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心理[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108 Abstract: In the late of 1990s, people have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expanding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enrollment.Students’ behavior in classroom is one of questions in classroom research field.Therefore, analysis on undergraduates’ behavior in classroom is helpful to know the real learning state, to understand students’ opinion about the college classroom with the aim to improve their behavior and the teaching efficiency.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Status;Influence;Causes;Countermeasures
第四篇: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教学设计
《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解读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属于二级主题运动的描述。本节课程要求的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工作,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与内容标准中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想呼应。而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与位移时间等关系和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很好的突出了内容标准中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中位移与时间关系也很好的展示了内容标准中,体现了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整体而言教科版必修一《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很好的结合了新课标内容标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物理课程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更是一节实验课,“观念—思考—推理—猜想—验证”是本节的重点思路,这个思路也正是高中生在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中应达到的要求。通过学习本节课程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2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教科版中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和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和自由落体加速度。教材首先以观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落体为引入,引发学生思考落体运动中物体运动情况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从思考中纠正同学们以往错误的观点——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并逐步引入自由落体运动。在学习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中,课本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间接验证——合理外推”的,充分体现了物理实验的科学步骤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程既学习了落体运动的规律同时也掌握了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教材在自由落体加速度的设计中,以频闪照片为实例,让学生分析得出其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对于此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做没有条件的学校该实验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维如何去探究自由落体加速度。
本节课的突出特点是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例如用反证法使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自相矛盾,用猜想与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本节课在教科版自主学习能力,本节课程的设计理念为:以科学实验探究为主线,与新课标内容标准相结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与新课程的课程目标相呼应。
3知识点介绍:
自由落体运动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的自由下落模型,是匀变速运动的特列,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自然界的应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为后面学习习近平抛运动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因此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习本节课程为后面学生学习和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自由落体的概念和应用
2.明确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方法 3领会伽利略的科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体会抽象思维、提出假说、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思路和方法.2.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规律的过程,体会其推理方法的奥妙,感受探究规律的几个必要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伽利略的实验探究方法,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2.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对客观世界发现之旅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以及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和方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以及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和方法,因此它们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落体运动并不陌生,由于重力的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有一个错的认识:物体下落过程中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系。而这个错误认识在不利于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为突破这个难点我先引用物理历史事件,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对落体运动的观点,然后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说明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也就是同学们错误的生活经验),接着用毛钱管实验视频引出自由落体运动,通过视频实验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自由落体。为突破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的重点,我会用Flash实验和理论分析给同学们讲解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难点: “观念—思考—推理—猜想—验证”是本节的重点思路,也是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参考.,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其实就是科学实验探究方法的思路,为突破此难点我会在教学设计中就以“观念—思考—推理—猜想—验证”为引线设计本节课程。在课堂小结时会引导学生回顾我的教学设计,也就是这个思路,从而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探究实验的科学方法,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设计理念:
我将结合伽利略的理论和实验结合纠正学生对落体运动的物体质量与速度关系错误的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自己解释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以及猜想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理的运动情况并最终通过毛钱管实验验证。这样逐步引导学生最终引出本节课重点自由落体的概念。为突破本节课程的教学重难点,我会在完成引出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教学目标后,结合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间接验证——合理外推”的教材内容。以“观念—思考—推理—猜想—验证”的思路为教学过程,并且为突破高一学生逻辑思维相对较弱和感性大于理性这的弱点,我将用FLASH生动形象的向学生演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并且用理论推导给同学们讲解此实验,从而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我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认识,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以及物理实验能力,我会让同学们利用打点计时器设计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中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通过回顾和实验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调动积极性
我将和学生一起玩一个有关自由落体的小游戏——用尺子测反映时间的游戏,调动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引出本节课堂。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接着我将引用物理史实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与伽利略的对落体运动的的研究以及提出的观点。引发同学们对物体下落快慢因素的思考,纠正学生以前的错误理解——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越快,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加深对物理史实的了解,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3逻辑的力量
为突破学生对落体运动错误的认识——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我会让同学阅读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观点的理论分析,让学生初步认识自己以前观点是错误的,并且让同学们体会到逻辑的力量以及伽利略推理方法的奥妙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4 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在理论分析后,我会给同学们讲解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得两个不同大小的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从而突破学生对落体运动的错误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史实的了解,让同学们更加明确实验是检验猜想的唯一标准的理论。3引出自由落体的概念
在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后,我将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生活中我们更容易观察到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的现象,从而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以前错误认识的真正原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两个物体是否会同时下落,在学生做出一系列猜想后,我会与同学们一起观看毛钱管实验,引出自由落体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抽象思维、提出假说、科学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引出自由落体概念后我会寻找生活中有关自由落体的例子,从而让学生发现自由落体产生需要条件,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猜想与假设
随后我会引导同学们猜想自由落体运动的是怎样的运动,思考自由落体运动位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作出假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精神。5实验验证
学生做出猜想后,我将用Flash动画演示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让同学们直观的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性质,突破高一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这一局限,接着我会给同学们讲解伽利略理想斜面的理论分析,从而从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接着我会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分析,初步让同学们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恒定的加速直线运动,同时让学生感受伽利略的探究过程和体会科学方法。
2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测出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我将设计打点计时器测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重力加速度和位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6小结
最后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复习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思路,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以“观念—思考—推理—猜想—验证”为思路,即突破教学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板书设计:
对自由落体的研究
定义: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下落的运动 条件: 1 只受重力初速度为0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恒定的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g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g=9.8m/s 实验创新:
1引入实验——用尺子测反应时间,此实验运用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值结合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2用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对以前学习的打点计时器测平均速度实验进行了复习,加强学生对打点计时器的应用。
案例评析: 1 教学设计理念:
此教学设计首先从物理史实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落体运动质量和下落速度的关系,并通过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说明落体运动的相关性质。并让学生自己找出原来错误认识的根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验引出自由落体的概念和自由落体的相关性质。通过Flash演示和理论分析说明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本节课程以实验为主,以科学探究步骤为课堂主线,攻克了高一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的局限,让学生通过实验能理解性的掌握知识,真正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整堂课所营造的是一个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达到让学生从好奇到逐步探知的目的。2 实施情况:
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中,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引导学生观看毛钱管实验时,由于资源的限制,不能找到改进的毛钱管实验,因此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并不是很理想。再用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的时候学生很容易的出自由落体是一个加速直线运动,但是所测的重力加速度可能各个小组误差较大,在这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误差来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3、创新点
课堂开始教师与学生互动的 测反应时间的小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理论和实验同时分析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此处也是同学们常有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更易理解。
用Flash演示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此实验方法。
用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PPT展示)
习题: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在只有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C.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阻力与重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D.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它们相差很大
2、一个物体从高h处自由落下,其时间达到落地时间一半时,下落的高度h为 A. B.
C.
D.
3、从某一高处,A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1s后,B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则在落地前
A.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始终为5m B.两物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C.两物体的速度之差始终为10m/s D.两物体的速度之差逐渐增大 仪器:
引入实验测反应时间 把尺子下落由静止下落,可将其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查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根据匀加速直线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计算出相应位置的时间,即就是人的反应时间
引出自由落体实验毛
钱管中的空气抽出,保证毛钱管内的物体在真空状态下,也就是不受空气阻力,这样物体在毛钱管内静止下落就只受重力,就是在做自由落体运动了。
重物托着纸带下落时,可将其近似地看作仅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根据打出的纸带能分析研究重物的运动规律
第五篇:学生为何反应冷漠_对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研究
对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研究
总的说来,我们对大羊课堂的研究显得太少,研J i,者未把课堂闸述为社会环境,尤其对师生如何给课堂卜定义这一问题仃所忽视。我们在本文的研究重点将摆在大学生课堂参与的意义方面。研究的方法、过程及结论
我们挑选J.关囚东北部某个大城市一所私立大学的10个班级米进行观察,对象既涉及大学本科生,也涉及研究’卜。根据被观察者的课程表和他们在课堂‘卜的行为反映来确定的。观察班分属」1社会学系、一衍学系、典语系、心理学系、经济学系和刊’学佘。虽然确定的10个观察班并不能完全代表演所扮’.:一户洲.]l汀班级,但其交I}}f的调查表却一‘:期末随意选择的其它班的学生交回的调查表在结论L了f相似之处。
研究表明:d0人以日自班级户_一学期内}}fvi:相t1_影响作川的平均数高1:那些超过40人的班级。然而,更为y要的是I:Jj.i.I}rJ于't=大小的班级学生课堂多与的’}‘一均数儿乎相等。在被调查的学生,}}, G5%以土的人都表示班级太大是使学生在课堂‘{,i } 1}}} %1 L默的亚要原因。
数据还表明,课堂参与意识及行为仅为少数学生所确立与把握。93}的男生和9-J的女生都赞成或同意这样一种说法:“庄多数课堂卜健谈行a}}是少数”这种结i仑与对课堂参与行为的实际观察是较一致的。
学生形成“少数人健谈”门概念i:}}:识,有一个很重,t},的原川,从收回的调查丧得到显o:: G的男生和6I%的女生都认为“自己厌烦那些在课‘敬上话_人多Ii}J人”。
另据i)};J查,94}II}J男生}}16})Gio il'J女生都赞l4」这种l'u法:“学’}能很快地回答一}、教)ili是
否i`r:11:想在他或她的课堂「进t川」‘沦”二绝友多数学“}_(男_'I}.,Ir_c过93io,女生超过91%)认为教师的性别对他们U'J课堂参一。“没有影111勺”。
但实际记录却丧明,教师的性1.J与男女生在lid}1: } h:堂r}yl;y-J:与态度有明显的联系。j}C男教师上课的课堂中,男生Jr=o数t1“1 I 5 %p夜I出参与行为,“与女生乡与总数21.6%的三倍多〔〕f}E女教 师上课的课堂1)I f男生多一‘J效仍热多J;女生,但女生i}'}堂参与的三l`-均数r _},从男教师_L课班级的24.6%增加到42.2io,儿手劝如J}}2%.}汉女教师的作川下,女生II I课堂参与行为增加到 一厂最大限度。
男女学’上的参la或.,.l1与班级里男女」拍I1比例1-J一J,j I-I儿i r;是男教师或是女教师上课的课 ,}}l}f男女生的比例是们}等的,囚此,可排除因男生太多}盯L1,IIIJ }IJ响男女生参与平均数的可能性。
学生们参I J L }} III'-.I } 1 }I I _I川互作111影响时有何反应呢? }.I l 0个观家班的号察,可以i兑学'I}刘
户尹生的相!jl洲-`)la;}' }}厂I }}I· }Il},v`),1}I学牛日巾I ,.}} I i ” L;}:只,lJ’I 1.i17 I,I“i 6 : n.},;:响力的I.%左右,而教师自J提问了y ill授高达整堂课时间的s8}。因此,教师的行为确实对课堂里的相互作 用影响至关讯v':.} tip.得注意的事实是,课堂中很少出现教师对个别学'I}提问的情况。这或许 与课堂应’引,..壁免师生间任何利,类的直接对抗的通行规范有关。川里斯艾(Rics.man)在 《寂寞}.f:体》}5}f}的话来解释,这要求或许是“友好”C} J,因为它强调1.“和睦相处”这 样一科,意识,而在课堂,},师生!,llJ的“和睦相处”叮以避兔他‘们之间任何可能遭遇到的种种 麻烦。然而,这利,定规却是值得讨论的。 在男教师上课的课堂,男生被抽问的可能性比女广卜大(分别为r, 1io和3.100),ii外,男生对男教师讲评的反应是}!1=.fl _I两倍(分别为30.3}和15,0),而女教师土课的课堂观 察中何一项目的百分比儿乎完全相同,有趣的是女教师对男女学生提问的可能性也1L乎相 等(分别为12.8%和}z.5})。 学生在下列丧,},的项目里丧明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里沉默。项日的顺序按学生们认为抑 制他们课堂参与}目索份员的一分比大小排列。排列的顺序表明,男女厂!二对抑制他们课堂参与 的因素看法基本上一致J作列在首位的项目有“没有预习,对该学科的内容理解不够”;排 列在末位的项f=f有“学生和老师不重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发言会对班级产生不良o,=;;;响”等。,~卜J,.,护.L,,,,、.,..}.}~.一,-”.r.0.a-o.,eta.0.r,、.甘_._,_Yrr.r- Laa.r.e/.~t.Lo.1 Iv,,教师对上述项目的看法,排夕.]顺序大沐相似,也有一项一仃明显差i:}}..:()%以匕},J'生都 把“怕被同学视为笨蛋“ }I:为自己r}:}}堂’}’沉默的叩山,}盯认为i }}}!Ji';}}.llli制卜生课堂参一与 重要囚索的教师只;i丫8%门 对问题的讨论 }1x J出的乞关重要f}‘J问题是:“大学课堂是什么了”:}lla想知.臼一:’沛‘!一州何给达仕公 环境形态}、‘址义,这些定义如},丁夜明他们fl课堂‘已达万户,活/)];l}l一人二多数,l.ni沉,师y..持汀!{。抑制课I堂相互影响情况的卫导因素是门·么。 首先,学'f=.相信f }L们在开学初即能判断出某个.教师是u真Il}想要课堂i}l ie;o fU'们还清楚 地认识到,山1=f}大学课堂存在富有特色的“责任增强”,因而t.汪何课堂,},儿乎都有少 数学生(J’能力二t.动回答教liR的提问,或对课堂上引起的任何争论进Ti评论、对每个观察fl的 观察,也证实I’这一点。 你当在课’.I,y}:.il,出现和形)戈一伙“健淡者;l其余自丫r,生使公);ri}a:一种强烈的期望,即 可以依赖这些I,.谈者“责任的增强”来回答问题或作出反应。我们在课堂中注意到,每当提 问X11进行争论时,“沉默”的学生会使身体前倾,并以期待的目光注视肴邵些“健淡者”。 这里!、勺“贵任增强”概念是对拉特思(Latane.)’夺在《无反应的旁观者》一}3 I [1所提 出观点的改变。该}弓川6t-d:任分散”这一概念来解释为f}一么差生通常不愿参与帮助别人的活 动:在这种情况下,山于责毛C分配太清楚,因而反倒是没有人承担责任,自然就更淡不上任 何帮助一了。“责任分故”蛟终只让少数“责任增强夕,的人成为被依赖者,其实际结果却使得 大多数学生在课‘f I I1.,扮演了消极内角色,他们视自己为教师授课f内录一音机,而教师的不愿在 课堂提问的作法更强,化了这种情况。 学生庄课堂工:对少数健淡者发I}钩依赖情况,远比现象l.听反映出米的要复杂得多。当 某些健淡者“代”全班进行讨沦,却有相当一邵分学」二认为他们仁应}i}“话太多”,即使这 些发N者只I}i J.该节课fi:)少it_时;111。 在大学课堂里应该保于尔1种微妙的平衡。一些学生期r..多发,、。,这样就解除raa:余学生 不得不在课堂发占的负J且f.}_ i从注意的是,在多数学生看来,少数“语言的超人”在课堂上 日若悬河式的表演扰乱了课堂自’J统一安排,减少了教师给]’,其他学生发言的机会,会使大学 课堂产生一种约束语,丫表达{沙外在压力。因而,那此在课堂上忙J-做“语r=gnu超人”的学!l.或大出I}l,头的学生常被其他学生取笑为“马屁精”-}狱J}' }}}队伍里的“、版徒”。 其次是IU于赞生头脑中的经验告诉他们,抑制个人自:J淡话在课·业上可以少被教师提行J。 在教师看来,真正抑制学生发言的重要因索是他们怕j’l己的发!、7会“被只他人视为不蛋”的 想法。因此一JIU.教师指出,山一1.自V不愿加强学生的危机感,I} Ifl1 }没对学`I}进行提问。 学’}:感到没了i特别的责f }:或击要去顶习.叻课以有刊t } l'}}堂卜‘。’仆l1作出这样的选择还 因为大学生缺乏经乞、‘{‘盯'l若汰。仁梁“},户产,‘认庭作业是教}l}仰:J“日常保险”,借助它,迫使 学生对课堂参与有所} I I=备,、IfU大=: IyIIJ;}!_一j--'j-:生没仃预习.功课iJ}.入课堂也会感到安全的环 境,在这里。,之生们有一仲下顶习也不会被提问的安个感、!阅而U而易见,诸如“没有顶习 -f Ii置的功课”pil“对听学课程内'f i_没仃允分理解”.i },-/} }}I I} n在},'}'}:Il”)头脑,}’,作为抑制他们 课堂参一与的因素y然士I'.汽首位。 这里,我们还必须讨论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即形成大学生不左课堂发言}}勺丛础是了}‘ 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L}须考虑学生怎样理解教师。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卜学时期,会深信教师是掌握}6 r}_ fa!0}的“专家”。正如弗里尔 (u}-}:d};)所评论的那样,教I)Ili通常被,.J:.生视为“教育银行”,厂卜池们那里“积祟”有大量 II:)“正确”'1;I f识,学生II :I_}_作就,iL协周从这些积累中“捉取”,IfIJ不是“储谷”。 在大学时期,大气勺:几们仍然坚持认为自己是知识I''-_I片,If11教师作为传播者的身份)卜 末:,(变。{也们对训洲!'Ijp恻性认Lil使得他们的思想缺乏交流,}l.栩之间没有价论和话题,也没 了J.丁:才日l飞勺评论 可}}/I我们哈许}'}l}'i.一ll}_I!u卷至多只I、l之个‘·””分、}‘},}I}}I,们又会感JvJ les惊。111们丫I:向我们 ii}J问II己为何只了川}.i,这个等级门评分II}J, k}!}i lnI}I已完屯错fl何处?({川L们tl;少这样做,因为他们比较确Ji’i-l} f} J }}Ir'定的正确性L)飞',')}劝他们j< i};};yi'}il:(i I}a.j种结Iii好I-J坏,或正确 一,了错误。 通常恰况I}学'I:}c寸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观点也如同刊f.'s'教科}l}I行所'i i_传的观念一样,是不加评沦的。他们之所以采取这种态度,很大程!州i-I I,L }.]几他们刊课堂活动所形成的特定认 识L,fl:学!-I看来,课堂不是产生思想的地方。 即便课堂要求发言,户产生们也认为自己的发占应i亥符含逻辑性,应该系统地、完整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fl:他们石来,如果I}1己的思,想没有J'IJ!先芳虑好,这种思想不值得论述。他们 不愿作即席谈话,特别.fL在大.r,J-课堂这样一种表达力强的学术环境里。这种感觉很大程度是 由教师特强的表达能力所引起。教师课前精心的准备,使其避免!" y}`,堂讲述中时有可能出现 的自相矛盾的论点。 学生们还告诉说,(I t于教师的充足准备,也为课堂参与增IJA)’难度。因为教师在讲课中 己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得很完美,他们不能对此再加上什么内容。观察证实,至少在某种程度 上,一个教师为课堂的准备越好,学生对这个教师讲课·I ICJ反应就越小。 我们还发现,侮当谈到最新研究的那些理论的进展日寸,课堂显1}i.最活ill :,有时我f门自己 对某个特殊问题百思不解时,学生却把它轻而易举地解答J’0 还应当看到,学生无力对自己或他人的思想作出评沦的认识,;亡牙致刘师生关系误解的 一个重要因索。在某个争论性问题,},我们问学生,他们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 性格特征?从普遍的印象石,...生们较为一致地认为垂要的是:“教师是否能制服学生”和 “教师是否具有渊pf:的知识”。山此看来,大学课堂确},一种充满}a相硕误解可能的环境,教 师在一种设想的“智力”环境}}}-L作。而学’}二却在另1种设想的环坑}}a学习。大学教师的经验使 我们相信教师们都倾向于重视对学生思想的评述,但学生们往往更倾向了J几用展开争论的某些 方式来理解这类评述。学生们感到,要把教师对他们思想的评述与他们自身对个人的评述区 别开来是困难的。可一般情况下,多数教师则忽略了对学生阐明自己观点这种做法的重视。 其结果是,当教师开始评述性地分析某个学生的发}} } J(=试图引导这个学生进行更多的 讨论和分析时,被其他学生看作是一种,’:右」服”。结果,“恶性循环”山此而始。观fir:表 明,教师越是试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评论,学生越是对教师的建议置之不理。由 此,人们对课堂得出一个定义:一个必然产生许多相互误解的地方。 补充 大多数学生在课堂选择了不介入的态度,还因为大学课堂的组织特色(如教师不愿个别 提问,课业很少测验)允许不介入,从而使部分学生没一仃承担足够的义务。 由此,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大学课堂对话困境存在的根源。教师要摆脱这种困境,必 须首先把课堂作为一个“具有相互影响作用”的特定场所,帮助学生消除“课堂是无中心集 会”的认识。对学生而言,完全“远离”是不适当的。参与热情必须适度。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教师讲课时,只时而点点头,戈在适当关刀:笑】笑。教师则往往把 学生的这些“专心”表示误作是真正介入的象征(这证明学生11’J昌灾获州一极大的成功),可 他们又不知该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为什么产’!一不八4p ,y'-i川多l-J'C话? (b1任编辑倪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