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一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一导学案
《回顾•拓展一》导学案
等级
组别:
【学习目标】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在本次“交流平台”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能恰当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内容导航】
本次“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进行设计,即体会作者怎样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要体悟表达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知识链接】
联系谈体会。
范例:
我觉得《草虫的村落》就是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感受。作者先把自己置于静谧的自然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然后幻化想象,追随一只小甲虫进入幻想世界,在奇异的漫游过程中,作者看到了黑甲虫村民和南国少女般的小圆虫,还看到了甲虫音乐会以及草虫村落村民们的生活。作者的这个幻化世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自主学习】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2)联系《草虫的村落》,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及书籍。
二、日积月累
正确工整地抄写日积月累,反复朗读诗句,想想这些诗句的特点,说说自己从哪里体会出特点的。如,从“落红”“春气暖”“满天云”这些词,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也能感受到诗人在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趣味语文
自由读故事。
【合作探究】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及书籍。
二、日积月累、背诵。
2、交流大意。
三、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2)同桌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练练测测】
、补充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龚自珍)
_____________,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李白)
______________,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_______________。(元稹)
2、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a己亥杂诗(龚自珍)新课标第一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月夜(刘方平)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c菊花(元稹)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课外拓展】
搜集趣味语文材料。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七》导学案
回顾·拓展七
学习目标
1.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激发学生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培养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3.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的熏陶与感染。学习重难点
在交流搜集、整理资料方法过程中随机训练和规范语言,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知识链接
新中国的成就
中国暂居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8%-9.5%/年)
中国占据世界人口数目的第一位,共12.95亿人(2000年人口普查),土地面积占第三位 全世界10个最高的建筑物有6个位于中国,包括最高的“台北101大厦”。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员 中国拥有全世界士兵数目最多的军队
中国是全世界三个拥有可以生产载人太空飞船技术的其中一个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行
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体育上: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学法指导
1.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通过电视、报纸、课外书等搜集),了解就中国的屈辱和新中国的成就 2.我能搜集信息,并能整理、处理、运用所搜集的资料。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3.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加深自己爱国思想感悟 自主学习
1.我能搜集相关旧中国的屈辱和新中国的成就的资料 2.我会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 3.我能自读成语,读准字音
4.我能利用工具书读懂不理解的成语 合作探究
1.我能和同学交流我所搜集到的资料,谈谈我对旧中国的屈辱和新中国的成就的了解 2.我能和同学交流我在搜集和运用资料方面的收获
3.我能在小组能交流对成语的理解,并能说说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4.我能说出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这些成语
整理学案
搜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资料,为学习与生活服务。同学们在课堂交流、习作、口语交际、其
它学科学习甚至日常生活中,都应恰当运用所搜集的资料 达标测评
1.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整理资料,在那些地方用上了搜集的资料 2.任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3.说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4.我能背下这些成语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一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一教案
编写者第
教时教学内容回顾、拓展一设计理念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时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列举本单元文中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教学重点回顾、交流学习本组文后的收获。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教学资源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1)回顾本组四篇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本组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3)交流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外阅读及书籍。日积月累(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a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b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趣味语文(1)自由读故事。(2)同桌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后记录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 拓展二》导学案
《246练能型课堂》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回顾·拓展二
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2.收集表达思想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3.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预习检测:
我能填空。
悠悠天宇旷,()浮云终日行,(明月有情应识我,()
江南几度梅花发,()
探究学习:
一.日积月累。
1.小组里比赛读,比一比谁背得多。
2.你最喜欢那几句?为什么?
3.我知道这句的意思。
二.趣味语文。
1.读读短文内容。
2.思考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3.短文告诉我们什么?
当堂检测
1.你能背诵日积月累的诗句吗?
2.我要把最喜欢的诗句默写下来。
课后总结
1)
第五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三》导学案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行口语交际,学当一名“小小推销员”
(2)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内交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2)通过和学过的课文联系比较和现场实物观察,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初步的“职业道德观”
(2)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口语交际时应注意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讲清楚你的“商品”
2.尽可能地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作。
课前准备:
⒈搜集一些有关商品推销的知识、故事,丰富对商品推销的认识。⒉每人准备一两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并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查找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掌握这种物品的有关资料。
3.有关推销商品的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它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二、播放课件
1.观看课件中服务员的表现
2.评一评,夸一夸
三、分小组活动
1.选好各成员的角色、任务。
2.阅读“口语交际”活动要求。
注意:
(1)介绍“商品”的外观、规格、用途和使用方法。
(2)试着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3)认真听介绍并提出疑问。(4)耐心而有礼貌地解答顾客的提问。(5)评出“小小推销员之星”。3.开始活动。
四、派代表全班汇报。
五、评议推销员的言行举止、态度。
六、评出“小小推销员之星”
七、布置作业 将今天的介绍过程写成短文。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审题,确定习作内容
⒈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⒉确定习作内容。
二、作文指导
⒈回忆一下什么叫说明文。
⒉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三、选择物品,分组讨论
⒈根据学生所选的物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为了让人家了解你喜爱的物品,想一想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3.把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先交流。
四、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⒈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⒉动笔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⒊自行初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进行鼓励,并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的重点:一是按一定顺序,二是恰当运用说明的方法。
五、小组评议,再改评赏
⒈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⒉全班交流讲评。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评。⒊再次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继续写作。
《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把自己喜爱的科普读物带来与同学共享。
教学重点:
用表格式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在课外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二、阅读交流要求
1.交流自己通过阅读说明性文章增长的见识。
2.用单元小结列表的方式,总结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进行交流。
三、回忆课内外阅读过的说明文。
四、汇报、填表
说明的方法课文中的例子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你学会了写什么?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些有关说明文的文章,继续体会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日积月累《四时之风》
1、通过读日积月累有关句子解决生字词,方法:
(1)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2)讲解这首诗的格式特点。
四句为一节,全诗共四节,中间空开为一节的标志。
(3)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和节奏。(4)指名读,正音。(5)全班齐读。
2、理解诗意(1)小组讨论。(2)汇报。
3、指导感情朗读
4、指导背诵
二、推荐科普名著 1.师简谈《森林报》。2.师推荐其他科普读物。3.课堂分小组阅读科普读物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四时之风》。2.阅读科普名著。
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