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学案分析
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学案分析
学习目标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a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 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第三篇:回顾拓展三
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课前准备 :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日积月累
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语故事
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第四篇:六年级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范文)
回顾•拓展 三
教材简析:
回顾·拓展三,是对第三单元的一个整合,是让学生在回顾中进一步了解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学习本单元的表达方式;通过积累《囚歌》,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囚歌》中所蕴涵的叶挺将军“峻烈的正义感和挺进的人生观”;阅读课外书屋,都是经典的革命题材小说,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阅读《囚歌》,理解短文,体会革命者不怕牺牲、坚持革命到底的高贵品质。
3.有感情的朗读短文并背诵。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集体的交流,拓展认知,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有感情朗读,再现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2.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以革命为题材的小说,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回顾,交流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在习作中学会运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1.收集叶挺的资料;2.了解以革命为题材的书籍。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小组抽测,听写词语。
四人一组,组长任选其中10个词语抽测组员,进行听写。3.分组反馈错误率高的字词。
二、交流平台
1.教师导读:孩子们,一个单元的学习又结束了,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课文呢?回顾一下,本单元导读部分给我们的学习提出了哪些任务?
(能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会在习作中运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2.教师出示填空,引导回忆。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认识了______的李大钊,______的郝副营长,用自己的_______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读课本中的对话,想想这次我们交流的主题是什么?(本组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其他写法上的特点也可交流 4.回顾课文内容。
(1)本单元每篇课文分别讲了什么?我们归纳主要内容常用哪些方法?(题目拓展法 抓六要素 段意连接法 抓重点句段的方法)(2)请学生分小组交流(3)指名说
5.回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找出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读一读。
6.结合所学课文《匆匆》等讨论首尾呼应的好处。什么叫首尾呼应?运用它有什么好处?
(呼应指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首尾呼应。
好处:可以使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7.结合自己的作文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教师小结:在我们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首尾照应的写法来表达我们的情感。“交流平台”也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懂内容,要体会思想感情,了解人物形象,还要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日积月累
谈话导入: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1.读诗《囚歌》,注意读准字音。
2.师课件介绍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叶挺生平相关资料。3.交流这首诗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诗句。
4.练习有感情朗诵,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革命精神。5.背诵《囚歌》,看谁背诵得最快。6.你还知道哪些革命诗歌?交流。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说说课外书屋推荐了哪些书籍?谈谈这里为什么要推荐这些书 3.你曾经看过类似的哪些书籍?有何感受?交流。板书设计:
抓主要内容 体会真情实感 学会首尾呼应
资料链接:
1.叶挺与《囚歌》:叶挺(1896-1946),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无理扣押,敌人把他关押在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山洞里。无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叶挺却始终坚持真理,毫不屈服。他在国民党渣滓洞集中营的牢房里写下《囚歌》,这铿锵作响的诗句显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坚强意志。
2.革命诗歌选粹: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4年11月9日,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时年39岁。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就义诗》
陈然(1923—1949),河北人。抗日战争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任中共重庆市委领导的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特支书记,1948年四月被捕,1949年10月28日被国民党反对派杀害。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陈然《我的自白书》
夏明翰(1889年-1928年)湖南衡阳人。“五四”运动时,是衡阳学生联合会的领导者。1920年到长沙,从事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以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1928年2月8日被捕,次日即遭可恨的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夏明翰就义时,凶手问他有什么遗言,他要来纸笔,一挥而就,写了这四句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就义诗》
教后反思:
(推荐人:龙河中心小学 臧其申)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继续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了解祖国更多的知识。
2、在搜集与展示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沟通。
教学重难点
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回到课文
本组课文表达了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热情,其中哪些人、哪些事深 深地打动了你?自由交流。
2、回到活动
继续扩大话题,交流自己参与的小组活动中的故事,话题可以是:在活动中遇见了哪些困难或问题?是怎么解决和面对的?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3、相互评议,相互学习,不断提高。
二、日积月累
1、自由地大声诵读。
2、记住这些名人的话,试着背诵。
3、自由抽查,老师检查。
4、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国格言并说说它的大意。
三、展示台
本着灵活、灵魂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分成不同小组,大家分工协作,立方体展示。
教后反思:
鼓动学生“学自己的语文”,这样的学习不仅富有个性,更符合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实际。因此,在具体实施中要不呆板,学会灵活地运用教材,灵魂地安排教程,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巩固知识,增强能力,开阔视野,丰厚积淀,最终扎扎实实地得到锻炼和提高。
作业设计
1、(),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3、唯有()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4、我爱(),爱(),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更无法写作。
———巴金的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二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展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