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广州一模作文解析及教师下水作文
2017年广州一模作文解析及教师下水文
【原题照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目前,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手机企业纷纷创新以求突破。甲企业致力于硬件的研发,制造性能更好的芯片、更薄的机身、更高像素的摄影头;乙企业着眼于软件的开发,设计更便捷的界面、更人性化的系统;丙企业专注于商业模式的更新,策划更新颖的营销方式、更有效的竞争策略。企业为求发展而积极创新的这些做法,引起了人们更关注、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内涵解析】
一、读懂材料:
“目前,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手机企业纷纷创新以求突破。”:“竞争激烈”是背景,告诉我们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生存和发展。“国内手机企业”是材料写作的起点,也就是说,立论是从国内手机谈起;“纷纷”代表国内手机企业都能够敢于面对竞争;“创新以求突破”就是通过创新的手段,使得自己的产品越来越好,越来越适应时代要求,越来越具有超前意识,越来越具有竞争力;“突破”代表企业能够不断推出新的措施和新手段以及新产品,而且比原来做的更好,达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
“甲企业致力于硬件的研发,制造性能更好的芯片、更薄的机身、更高像素的摄影头;乙企业着眼于软件的开发,设计更便捷的界面、更人性化的系统;丙企业专注于商业模式的更新,策划更新颖的营销方式、更有效的竞争策略。”甲乙丙三个手机企业的做法,实际上是举例说明,三个企业如何进行创新突破的,要求考生能从三个企业中概括提炼出各自的做法“关键词”,这是重中之重:甲企业的做法可以概括为“质量”,乙企业可以概括为“客户”,丙企业可以概括为“营销”。注意,在这三个企业的做法前有三个核心词“致力于”“着眼于”“专注于”。
以上材料,并没有说明,三个企业因为依靠这些手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材料的倾向性已经告诉我们,这些企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引起了人们更关注、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人们”可以直接理解为考生自己,“关注”“讨论”“思考”,请选择“讨论和思考”。意思是,讨论和思考这些做法是否正确,这是考生写作时必须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所在。
根据三个企业的做法,首先要厘清几个提炼出来的关键词:竞争、创新、质量、客户、营销。再根据现代流行的思维:竞争是残酷的现实;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质量是企业立足的生命;客户是上帝,为客户着想是产品服务上帝的根本;营销手段是产品宣传的策略。
由此看来,这个材料的倾向性就更明显了:让考生赞同这三个企业的做法。按照一个企业成功的标准,在创新的灵魂指引下,“质量”“客户”“营销”,这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审题时厘清三者的关系,就很容易把握材料的关键:写作的时候,在专注一点的时候,要涉及其他两点,特别注意的是,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点而否定其他两个企业的做法。
思维延伸:三个企业的做法,是写作基点,由此可以类比延伸到所有的企业,甚至是所有的管理机构,包括国家机器。
二、读懂要求:
“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本次作文与以往的作文要求一致。在近几年的作文要求里,常常出现“结合”和“综合”,二者的相同点都是不能脱离材料,不同点是:“结合”是不能脱离,“综合”是不能片面。
也就是说,立意的时候,“结合”就是可以结合三个企业做法谈创新,谈质量,谈服务客户,谈营销,没有高下优劣之分。“综合”就是三者兼顾,意思是三个各有优势又各有缺陷。
本次作文,最佳的立意应该是从“综合”的角度思考。
三、立意及拟题:以上材料,并没有说明,三个企业因为依靠这些手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材料的倾向性已经告诉我们,这些企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1、综合立意:拟题:利剑合璧,方能突围而出
2、质量:创新需要“硬”功夫 硬件才是硬道理
3、客户:要颜值,更要品质
4、营销:软硬兼施,产销并行
老师下水作文
匠心筑梦,擦亮“中国创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题记
国内手机企业为了适应行业竞争的需要,各自以洪荒之力进行创新产品。甲企业在产品的质量上苦研“硬功”,乙企业在软件上费尽“内功”,丙企业则四面出击,高效营销。这些企业为求发展纷纷亮出创新绝招,我得为他们点赞!三个企业,打出的可是一套组合拳,招招致命。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一个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引领,开拓进取,精研深磨,打造精品,是必由之路。我相信,甲企业的内功和营销必然了得,才会专心研制硬功;乙企业,丙企业亦当硬功了得,才得以在内功和营销上苦下功夫。我更相信,三家企业的这番匠心研制,必然筑起企业的腾飞之梦,擦亮“中国创造”的品牌之梦。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智能手机行业,竞争之残酷,产品更新之快,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果不能及时拿出创新产品,更新服务质量,开展更有策略的营销,眨眼之间,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就材料中所言的国内手机行业,不用说,小米、华为、魅族、vivo,就是其中的代表。君不见,小米的异军突起,华为的独步天下,联想的西进东突,在他们的面前,曾经显赫一时的摩托罗拉、西门子、三星,纷纷缴械投降;君不见,当人们为自己拥有一部苹果四苹果五而沾沾自喜之时,果六果七果八已经横空出世......产品更新之快,令人瞠目,如果没有这些企业的危机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没有独具匠心的创造,没有各自的尖端秘制,断没有这些企业现在以及以后的辉煌成就。
我得为三家企业点赞!
尤其值得点赞的是,这些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把“硬功”“软功”“营销”这三大法宝发挥到极致的,小米的饥饿营销,曾经风光无限;华为的人性化软功,是标配的设计;冯小刚的一句“内置加密芯片,是我的标配”营销策略深入人心。所以,作为企业来说,创新是灵魂,质量是生命,客户是上帝,营销是策略。细思之下,匠心筑梦,但为神服!
如果再往深一层去想,这些企业如此求生存谋发展,所有的企业乃至所有的机构甚至国家层面莫不如此,以创新作灵魂,以匠心去筑梦,就有了立企之本,立国之根,立梦之柱。君不见,中国超算、中国航天、中国动车、港珠澳大桥......一个个中国匠心铸就的“中国创造”,正以飞天之姿,屹立于世界之巅。
厉害了,我的手机!厉害了,我的国!点亮心灯,匠心筑梦。
创新研发才是王道
惠东县惠东中学 邓仕雄
目前,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甲企业致力于硬件的研发,乙企业着眼于软件的开发,丙企业则专注于新颖的行销方式。三个企业,我觉得还是甲企业靠谱,以创新寻求突破,以研发而取胜,因为创新研发才是王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央早已吹起了进军的号角。在这里,创新是主要内容。众所周知,手机原先叫大哥大,是少数人才用得起的商品;后来,手机大众化了,但只具有接听和文本信息处理功能;再后来,手机进入了智能化时代。手机由粗劣走向高端,这一路走来,全靠的是创新研发,它使手机芯片更好,机身更薄,像素更高。只有这些硬件上去了,才能成为好的品牌手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用苹果、华为的手机呢?还不是因为这些手机质量好,性能高吗?还不是因为这些手机生产者始终保持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吗?据说华为的研发人员占整个企业员工的一半,这些具有强大研发创新能力的人员,谱写着华为的狼性文化,撂倒了不少跨国同行巨头。
古人说,抛弃事物的根本,追求枝节,那叫舍本逐末。仔细看来,乙企业和丙企业就是这样的。乙企业看重便捷的界面和人性化的操作系统,诚然,这些也重要。可是,把重点放在这些上面,那就舍弃了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一个手机的质量不好,界面再漂亮,系统再人性,又有什么用呢?不搞创新研发高质量的手机,使用劣质手机来追求界面和操作系统,就好比是一个身体不好的人,你向他灌输各种教育,都是徒劳无功的。硬件不好,软件高端,人们使用这样的手机打电话、发信息或上网时,也许会忽然卡壳,也许会忽然死机,最后只好弃掷垃圾桶了。至于丙企业,只专注于商业营销模式,说白了,就是怎样哄得消费者肯掏钱来购买。不去创新研发,没有好的手机产品,光靠嘴皮子来扮演一个王婆的角色,只能红火一时,不能长久一世。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最终呢,必定被残酷的市场淘汰,逐出江湖。国内外的不少手机厂商纷纷倒闭,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当下是一个物质社会,人们对物质的疯狂追求让大家找不着北了,于是就浮躁不已。由三个手机企业,让人不由得想起国内不少各行业的企业。许多国内企业不坚持原创开发,哪个产品好赚钱就“山寨”哪个,就仿制哪个。只做表面文章,不去追求企业的精神内核。哪个行业好赚钱就投资该领域,放弃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阵地。这些浮躁的人,活像是山坡上奔走不息的蚂蚁,没有方向目标。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我们的科技文化只能永远是没有版权的,我们的产品“中国制造”是没有什么含金量的,久而久之成为贬义词。
外表光鲜的伪劣产品,那是驴粪蛋子表面光,一点不经用。只专注搞软件开发和策划营销方式,那是旁门左道,是缘木求鱼。静下心来,抛弃浮躁,创新研发,那才是真家伙,是王道。因如此,为甲企业点赞!
【写后的话】开篇简述材料,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以创新寻求突破,以研发而取胜,因为创新研发才是王道。接着顺写,点赞甲企业,论证创新研发的重要性。第三段反写,批评乙、丙企业,论证不创新研发的危害。这两个主体段算是“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结尾跳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批评中国的许多企业浮躁,不创新研发,而只会山寨。最后结尾,呼应开头。
三管齐下 致力创新
宁德实验学校李家良
目前,智能手机行业竞争已趋白热化,如何做大做强成了国内手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致力于硬件研发的甲企业,还是着眼于软件开发的乙企业,抑或是专注于商业模式的更新的丙企业,做法虽然可取;但在我看来,最好的方式是:以硬件研发为基础,以软件开发赢口碑,以创新营销的方式把企业做大做强。
解析:概述材料,引出观点:三家企业做法兼容并包,力求创新的更大突破、企业的更高远发展。
硬件的研发是赢得市场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什么便捷的界面、人性化的系统等等几乎是无本之木,创新营销更是无从谈起。就算是该企业以界面、人性化系统等噱头暂时吸引部分消费者的眼光,但消费者一上手就会发现手机硬件的不足,那种巨大的期待感与现实的失落感会构成强烈反差,消费者不变成祥林嫂念叨手机的不足已经是满天欢喜,难道企业还期待消费者逢人说项吗!
解析:阐释硬件的开发创新的重要性,并进行假设让步说理。
硬件的研发至关重要,但过于依赖硬件的研发而忽视消费者的感受或不重视市场营销几乎不可想象。就算企业研发出性能更好的芯片、更薄的机身、更高像素的摄影头,但如果不专注于消费者的体验注定是要败走麦城的。关羽的硬件几乎完美,手握青龙偃月刀也几乎天下无敌,曹操几次准备移都以避其锋。然而,由于关羽太不注重孙权、刘封(消费者)等被尊重的诉求,身死城丢,留下“不服这荆州”的千古遗憾。若关羽注重消费者(孙权、刘封等)体验,不以硬件(武力)自恃,注重更便捷化界面(孙关联姻),设计更人性化系统(对刘封之类的人好一点),蜀汉这个企业也不至于过早夭亡,历史恐怕也会改写吧。
解析:阐述肯定硬件开发重要性之时,也要看好消费者体验,巧妙引用历史故事新编的艺术手法,增强了阅读趣味性,将枯燥乏味的说理方式演绎得形象生动,引人注目。
但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还得专注于创新的营销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这是企业迈向辉煌的第一步;然而,在逐渐取得业绩后,诱惑无处不在,面对那些唾手可得的好处,能否以硬件的研发为基础,以软件推进为动力,在专注创新营销这一环尤为重要。昔日的三株口服液、爱多VCD均以以独有的营销方式打开市场继而闻名中国,但很快衰败下来是因为产品质量的研发没跟上或对消费者体验的关注不够。
解析:阐述企业营销方式的重要性,引例说理以营销方式取胜的三株口服液集团、爱多电器终因硬件实力不足而落伍。
想起了传奇人物任正非,这位华为手机的领航人,不断研发硬件奠定基础,着眼于消费者体验赢得口碑,专注于商业模式、营销方式、竞争策略的创新让华为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解析:具体举例,华为手机身兼三优,走向国际,均因创新,娓娓道来全是为突出创新的重要性。
经营如此,人生亦如此。确定好自己的目标,致力于自身实力的提升,关注他人感受,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专注于个人形象的创新营销,任何人都一定会走向属于自己的真正的“成功”。
解析:由生活从优谈及人生规划,三优必备定会走向更优秀的"成功"颠峰。
总评:全文六段,结构合理严整,一脉相承,既有总分式,又有递进式。层次清晰分明,二、三、四段针对甲、乙、丙企业各自优势(硬件研发、软件开发、营销策划)阐述其市场效果,第五段举华为手机之例,因三优集备的实力好评如潮,最后规划三优人生,畅想未来,渐渐升华主题。文章论证说理方式、表达手法多样,语言活泼,增加不少阅读兴趣,尤其是关羽败走麦城这一历史故事新编,回避了一些乏味粗暴的道理之说,不愧为逻辑至上、思维独特的写作佳作。
第二篇:2013广州一模作文
2013广州一模作文题目
小轩放学回家,很沮丧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被同桌大桐超过了,妈妈对小轩 说“大桐没有什么了不起,下次考试打败他!”
爸爸 拿着一本杂志走过来“这里有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个叫隆克拉克的老师,得过美国最佳教师奖。他教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又彬彬有礼。”
妈妈急切地问道“他有什么秘诀?”
爸爸说“他的制胜法宝是他的班规。比如这两条,别人有好的表现,要替他高兴,自己有什么好的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不要生气。”
妈妈有点生气“最重要的是鼓励孩子超过别人,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你看,我们公司的成功,靠的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
爸爸说“不过,看见别人的长处能去赞美也重要呀”
小轩一声不吭,默默地看着他俩。
第三篇:2014高考广州一模作文题目及解析
2014高考广州一模作文题目及解析广州教研室2014.03.14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靓颖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解析:这次材料作文,有的同学反映不知写什么。确实,如果和有提示语,或材料中有观点句的材料作文比,解读确有难度。但是,从材料结构看,首先用一个总起句告知本次作文的评论对象——“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这就避免一盘散沙的局面。同学们从此也可以得出一个经验,材料作文,出题者不是毫不作为的,他一定在某个部位给予一定整体上的提示。
知道评论对象,接下来应该将材料梳理一遍,那么你就可以发现它可以分为两类:机器猫、张靓颖是一类,试笔是一类。前者涉及中学生的兴趣方面,后者指涉中学生行为习惯、不爱惜东西的问题。从作文立意选择来看,选择前者写作空间大,现实意义也较大。
校服上涂画机器猫、留存张靓颖真迹,这就不仅是个兴趣的问题。我们常说作文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这个“是什么”考验着你的眼光与思考的深度。一个人的兴趣和什么有关?和人的个性、文化修养有关。要想从这个角度评论,还必须思考什么是“校服”,因为在这则材料中它是和机器猫、张靓颖有冲突的。校服和衣服有什么区别?衣服是你自己的,校服是学校的,甚至是比学校更大的国家的。校服意味着统一或者说同一,衣服意味着个性、文化。你的衣服是你的主动选择,而校服是被动服从,在校服上涂画机器猫、留存张靓颖的真迹,是个性的尖刺扎穿了同一,显示一个自我的存在。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文化上考察衣服的真正内涵。衣服和文明有关,绝不是为了物理上的温暖,因为我们动物性的皮毛足以让我们抵御寒冷。这个道理不必过多言说,我们的着重点应该在现代文明的基座上讨论衣服。衣服在今天,已经是现代人另外一张皮肤,并非是外在的东西,可以脱掉。衣服已经和人的身体融为一体,它和你的身材、体型形成骨肉关系,它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你的身体之美,你魁梧、你苗条,你颀长、你玲珑,你丰满、你匀停,都是通过衣服来表达。当然你还可以用衣服来装饰,用衣服来映衬,因此衣服一跃而升为服装、时装。“峨冠博带”“衣袂飘飞”,我们文化里许多词语早就揭示了身体与衣服同盟关系,早就揭示出衣服是身体的外延,是形体美塑造者。而校服在这个意义面前是丑陋的。
衣服还是你个性的表达,是你文化修养的外显。衣料、款式、色彩、装饰,不同的选择,显示不同的个性。西装的庄重,夹克的自由,唐装的古典,中山装的沉着„„衣服的光怪陆离,正是人的个性的各个不同。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是以衣服寄托人格;“竹林七贤”衣服宽敞,大袖下垂,是以服装为宣言,追求自由,崇尚自然。中山装所由何来?不正是中山先生融合中西,决心与长袍马褂彻底决裂的心志吗?衣服是不可统一的。我们确实有过统一衣服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亿万之众,只剩下一片蓝色,所有人都被蓝色同化,淹没在单调之中。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因为未来正是孕育在那些花朵之中。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崇尚个性、价值多元的时代,为什么要让成长中那一批人丧失个性表达的权利?不要以为衣服只是衣服,它暴露了统一思想是多么根深蒂固。虽然它从一个时代退潮,却在校园的空间里翻波涌浪,这是时代的粗心还是我们没有走出阴影?
当一个人处在心灵最敏感的时候,最容易成长个性、培养审美的时候,却被统一粗暴地同化,这不是一个最大的悲剧吗?请不要说机器猫太幼稚,请不要说张靓颖真迹太没有品位,如果你从单调、窒息的角度看,你不觉得那是最美的风景吗? 广州高考一模的作文题目火了!以某报社记者就校服涂鸦问题与学生的三段采访实录为材料,让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根据三个对话,可有三个角度,一是人生沒有涂改液,二是理性的崇拜,三是无价的尊重。出题者大概是想引导我们关注身边生活,对生活中诸如此类画校服的不良现象能自觉抵制吧。
雷永东认为,学生可以围绕校服的涂画给出自己的看法。“不管学生的看法是支持还是否定,只要论据充分与合理,都是可以的。”他认为,题干给出的材料是中性的,没有引导学生要赞成或反对的倾向。
而广州一中语文科老师赖润华则分析,该材料作文不同以往,给出三个情景,但没有一个明确主题引导,由此不少学生觉得没有了立足点,暴露了审题的薄弱点。“很多考生不知道,校服只是一个切入点,真正让你议论的不是说这个校服最终怎么样。”赖润华认为,学生应该从校服上面的内容,引出个人对中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看法,这样会有加分。由此,老师们指出,一模语文的命题方向恰恰给学生们“提了个醒”:备战高考不仅仅是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留心生活,关心时事。
第四篇:2014广州一模优秀作文
2014年广州一模优秀作文
校服意识
校服作为一种学生的身份象征,对于穿着者而言,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但如今,对于校服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服装,学生的观念开始转变,意识逐渐淡化。
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千篇一律的校服,似乎成为个性成长的约束。但毫无特色的校服无法包裹学生追求独特求异的内心,他们开始忘掉校服的意义,或是在校服上随意涂抹,或签上偶像的大名,或毫不在意绘上喜爱的图集。校服作为一种象征的形象,逐渐在学生内心淡化。不仅如此,由于对校服意识的淡化,几件破旧的被穿得脏乱的校服被弃掷在垃圾桶旁的现象常有出现,穿着校服而不顾形象肆意妄为的“个性”青年穿梭在人群,学生在轻视校服的同时,是否也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应有的作为?
学生对校服的不敬只是一个缩影,更重要的是透过缩影看清这个社会。多少张人民币被肆意涂画,多少个英雄人物的画像或雕像不受敬重而遭到破坏,是彰显个性自由,还是忘记本分、逃避责任?越来越多的人为个性伸张正义,盲目地批判一切规则的约束,从所谓追求自由来掩饰内心对于责任的躲避,恶意地斥责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规则。强调本分,强调制约,不是顽固的表现。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少了规整的校服的学生必然会逐渐忘掉学习做人的原则;缺少受人尊重、践行规章制度的国家必然会因缺乏脊梁而无法支撑。主张个性,拒绝死板固然是好,是顺应这个张扬的时代的正当想法,但若盲目地追求个性,肆意踩踏原本“神圣”的规矩,必会从追求自我走向丧失自我。
因此,对于“校服”这类约束自我品德修养的意识决不可淡化。“校服”带来的无限责任感的重量,是我们必须承担之重。不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要不断警醒自己,在追着时代前行的同时,切勿忘记身上“校服”的重担,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修行,提升自己的品德。
校服于学生,如规章于国家,必尊之敬之,方能前行。不断强化对于校服的意识,才能使自己的行为配得上身上的校服,这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风范,也只有这样,更多的个性魅力才会更好的释放。
校服“艺术”,可爱不可“爱”
“艺术无处不在。”艺术家们如是说。放眼校园,不,放眼校服就够了,“艺术”亦俯首皆是。背上画座巴黎铁塔,胸上涂上几颗星,袖子上再签上几个笔力刚健、龙飞凤舞的签名——当然,总有人,譬如德育处主任,“不懂艺术”,一见此种校服,立马怒不可遏。“真是令人生厌”。
若我之见,主任们大可不必如此劳神动气,记者们亦无须忙着口诛笔伐。一来校服本属商品,学生们自购买之日起自然得其处分权,不管是拿来穿、拿来秀,抑或是用来题诗作画,乃至拧成一团作拔河之用——从法理上讲与人无关。对此横加干涉,非有侵权扰民之罪,亦
有多管闲事之嫌了。二来这些涂涂画画,也并非俱无艺术之功底。倘若不分青红皂白予以打压不留“活口”,岂非有可能扼杀了某个未来的毕加索?
当然,话虽如此说,人情事理还是明摆在那里的:校服不得涂画,违者予以惩罚。“艺术”固然可爱,但制服一旦能够被随意涂画,亦不成为制服了。我给校服增色,你给校服添彩,众人群起而仿之,最后便连其原本模样也忘得一干二净,白费了当初设计者的一片苦心。况且若是对校服亦无珍惜爱护之心,如何能够自尊自爱,又如何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爱护自然?
比起标榜个性来,比起展现自己的“艺术”天分来,学会珍惜与爱护显然更加充满裨益。当你学会不在校服上乱涂乱画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珍惜自己;当你为落在校服上的墨迹油渍而心疼不已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爱护自己,而当一个人已习惯于穿着白净的校服行走在校园中时,他或她的心中一定充满着爱。他爱自己,爱自己拥有的一切;他爱别人,爱惜每一份友情、亲情与爱情;更重要的是,他爱生活,因为不忍心破坏生活中每一份纯真与美好。
我并不反对孩子们出于爱在校服上画些什么、写些什么,因为这时他们显得可爱;但如果这样的喜爱转变为了习惯,那当然就不宜提倡了。因为爱升华到一定境界,就应当不允许所爱之物遭受玷污。正如此,所以校服上的“艺术”,才可爱而不能喜爱。
你爱自己的校服吗?
校服涂画中的个性与审美
校服作为一间学校的统一服饰,被画上憨厚可爱的机器猫,被潇洒飘逸的明星签名,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感慨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但同时也引发我们深思:各式校服涂画的背后藏着中学生何种诉求?
依我之见,学生在整齐统一的校服上涂画,实则表达了他们张扬个性的强烈渴望。他们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在服饰里寻得了突破口。
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校服,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为了杜绝学生间的穿戴攀比,二是为了保证整齐划一的笑容,熟不知这“整齐划一”的理念触动了学生的敏感神经。
在如今讲求个性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整齐和谐”已不能满足中学生多元化的个性需要。他们拒绝千篇一律的校园模式,拒绝千篇一律的教室构造,拒绝千篇一律的校服校鞋。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沦为几十个学生中平庸的一员。当教育使个人独特性丢失,学生们欲图寻找方式挣脱“整齐划一”,防止自己成为教育流水线上疑似“克隆”的商品,避免“相同的短发,相同的校服,相同的校鞋”复制出“相同的人”的尴尬场景出现。究其根源,校服涂画不过是中学生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位置的方式罢了。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确实,整齐划一的校服难以满足中学生个性审美的需要,不符合现今时代多样化的审美标准。康德曾写道:“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某种程度上来说,统一的校服遏制了学生自由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追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
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时代,学校却要求学生重拾“千人一面”的审美标准,未免有忽视学生审美教育,限制学生审美自由之嫌。当西方国家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地点时,中国学生依然在为整齐划一的校服发愁,这不得不引起人深思。
诚然,校服涂画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审美需求,学生的涂画现象可以被理解,无可厚非。但是,机器猫和明星签名等等涂画内容必须使我们警惕。虽然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但似乎学生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尚未对美和个性有恰当合适的理解,倘若学生对个性的理解仅限于喜爱动漫和歌手明星,这种审美认识难免有些肤浅鄙陋。
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教育者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会学生欣赏美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因为“发现美”才是学生“活得好”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个性张扬,绝不能仅限于解决校服涂画一事。
清人赵之谦梦见自己进入了鹤山,仰头一看,空中有一千二百只鹤。梦醒恍然,鹤即是书。一千二百七十九只鹤的激越之美,亦是智慧的聚舞。
审美的教育,亦是智慧的教育。
第五篇:2014广州一模优秀作文(推荐)
1.校服涂画中的个性与审美 一考生
校服作为一间学校的统一服饰,被画上憨厚可爱的机器猫,被潇洒飘逸的明星签名,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感慨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但同时也引发我们深思:各式校服涂画的背后藏着中学生何种诉求?
依我之见,学生在整齐统一的校服上涂画,实则表达了他们张扬个性的强烈渴望。他们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在服饰里寻得了突破口。
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校服,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为了杜绝学生间的穿戴攀比,二是为了保证整齐划一的笑容,熟不知这“整齐划一”的理念触动了学生的敏感神经。
在如今讲求个性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整齐和谐”已不能满足中学生多元化的个性需要。他们拒绝千篇一律的校园模式,拒绝千篇一律的教室构造,拒绝千篇一律的校服校鞋。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沦为几十个学生中平庸的一员。当教育使个人独特性丢失,学生们欲图寻找方式挣脱“整齐划一”,防止自己成为教育流水线上疑似“克隆”的商品,避免“相同的短发,相同的校服,相同的校鞋”复制出“相同的人”的尴尬场景出现。究其根源,校服涂画不过是中学生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位置的方式罢了。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确实,整齐划一的校服难以满足中学生个性审美的需要,不符合现今时代多样化的审美标准。康德曾写道:“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某种程度上来说,统一的校服遏制了学生自由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追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时代,学校却要求学生重拾“千人一面”的审美标准,未免有忽视学生审美教育,限制学生审美自由之嫌。当西方国家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地点时,中国学生依然在为整齐划一的校服发愁,这不得不引起人深思。
诚然,校服涂画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审美需求,学生的涂画现象可以被理解,无可厚非。但是,机器猫和明星签名等等涂画内容必须使我们警惕。虽然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但似乎学生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尚未对美和个性有恰当合适的理解,倘若学生对个性的理解仅限于喜爱动漫和歌手明星,这种审美认识难免有些肤浅鄙陋。
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教育者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会学生欣赏美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因为“发现美”才是学生“活得好”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个性张扬,绝不能仅限于解决校服涂画一事。
清人赵之谦梦见自己进入了鹤山,仰头一看,空中有一千二百只鹤。梦醒恍然,鹤即是书。一千二百七十九只鹤的激越之美,亦是智慧的聚舞。审美的教育,亦是智慧的教育。〖评分〗24+25+10=59 〖简评〗
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佳作。文章紧紧扣住校服涂画这一中心事件,剖析具体深入,内容符合题意。作者认识有深度,思维缜密辩证,文章首先肯定这一行为的合理性——表达了中学生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然后指出校服涂画行为显示出中学生审美认识的肤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校应该加强审美教育,这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文章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引文精当。倒数第三段的表述在逻辑上稍有疏漏,结尾处对主题的回扣稍显不足。
2.校服“艺术”,可爱不可“爱” 一考生
“艺术无处不在。”艺术家们如是说。放眼校园,不,放眼校服就够了,“艺术”亦俯首皆是。背上画座巴黎铁塔,胸上涂上几颗星,袖子上再签上几个笔力刚健、龙飞凤舞的签名——当然,总有人,譬如德育处主任,“不懂艺术”,一见此种校服,立马怒不可遏。“真是令人生厌”。
若我之见,主任们大可不必如此劳神动气,记者们亦无须忙着口诛笔伐。一来校服本属商品,学生们自购买之日起自然得其处分权,不管是拿来穿、拿来秀,抑或是用来题诗作画,乃至拧成一团作拔河之用——从法理上讲与人无关。对此横加干涉,非有侵权扰民之罪,亦有多管闲事之嫌了。二来这些涂涂画画,也并非俱无艺术之功底。倘若不分青红皂白予以打压不留“活口”,岂非有可能扼杀了某个未来的毕加索?
当然,话虽如此说,人情事理还是明摆在那里的:校服不得涂画,违者予以惩罚。“艺术”固然可爱,但制服一旦能够被随意涂画,亦不成为制服了。我给校服增色,你给校服添彩,众人群起而仿之,最后便连其原本模样也忘得一干二净,白费了当初设计者的一片苦心。况且若是对校服亦无珍惜爱护之心,如何能够自尊自爱,又如何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爱护自然?
比起标榜个性来,比起展现自己的“艺术”天分来,学会珍惜与爱护显然更加充满裨益。当你学会不在校服上乱涂乱画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珍惜自己;当你为落在校服上的墨迹油渍而心疼不已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爱护自己,而当一个人已习惯于穿着白净的校服行走在校园中时,他或她的心中一定充满着爱。他爱自己,爱自己拥有的一切;他爱别人,爱惜每一份友情、亲情与爱情;更重要的是,他爱生活,因为不忍心破坏生活中每一份纯真与美好。我并不反对孩子们出于爱在校服上画些什么、写些什么,因为这时他们显得可爱;但如果这样的喜爱转变为了习惯,那当然就不宜提倡了。因为爱升华到一定境界,就应当不允许所爱之物遭受玷污。正如此,所以校服上的“艺术”,才可爱而不能喜爱。你爱自己的校服吗? 〖评分〗23+24+10=57 〖简评〗
本文紧紧围绕“校服涂画”现象,在“调侃”学校管理者不必视“校服涂画”为洪水猛兽的同时,提醒教育者这不过是青年学生张扬个性的一种体现,内容符合题意;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学生的角度,委婉而不失凝重地提醒青年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要摆脱浅薄,懂得珍惜,热爱生活。引发各方深思的同时,又以幽默、灵动、跳脱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语言上也有亮点。
3.校服意识 一考生
校服作为一种学生的身份象征,对于穿着者而言,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但如今,对于校服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服装,学生的观念开始转变,意识逐渐淡化。
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千篇一律的校服,似乎成为个性成长的约束。但毫无特色的校服无法包裹学生追求独特求异的内心,他们开始忘掉校服的意义,或是在校服上随意涂抹,或签上偶像的大名,或毫不在意绘上喜爱的图集。校服作为一种象征的形象,逐渐在学生内心淡化。不仅如此,由于对校服意识的淡化,几件破旧的被穿得脏乱的校服被弃掷在垃圾桶旁的现象常有出现,穿着校服而不顾形象肆意妄为的“个性”青年穿梭在人群,学生在轻视校服的同时,是否也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应有的作为?
学生对校服的不敬只是一个缩影,更重要的是透过缩影看清这个社会。多少张人民币被肆意涂画,多少个英雄人物的画像或雕像不受敬重而遭到破坏,是彰显个性自由,还是忘记本分、逃避责任?越来越多的人为个性伸张正义,盲目地批判一切规则的约束,从所谓追求自由来掩饰内心对于责任的躲避,恶意地斥责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规则。强调本分,强调制约,不是顽固的表现。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少了规整的校服的学生必然会逐渐忘掉学习做人的原则;缺少受人尊重、践行规章制度的国家必然会因缺乏脊梁而无法支撑。主张个性,拒绝死板固然是好,是顺应这个张扬的时代的正当想法,但若盲目地追求个性,肆意踩踏原本“神圣”的规矩,必会从追求自我走向丧失自我。
因此,对于“校服”这类约束自我品德修养的意识决不可淡化。“校服”带来的无限责任感的重量,是我们必须承担之重。不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要不断警醒自己,在追着时代前行的同时,切勿忘记身上“校服”的重担,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修行,提升自己的品德。
校服于学生,如规章于国家,必尊之敬之,方能前行。不断强化对于校服的意识,才能使自己的行为配得上身上的校服,这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风范,也只有这样,更多的个性魅力才会更好的释放。〖评分〗22+23+9=54 〖简评〗
本文开篇指出在校服上随意涂抹的行为是校服意识淡化的表现,然后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相关现象,分析校服意识淡化与追求个性的关系,内容符合题意。文章能辨证看待问题,例证有力,分析层层深入,体现了很强的思维能力。语言流畅,书写工整。不足之处是第二段、第三段的分析略显单薄。
信手涂鸦几时休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许亚丽
不管是平时出门逛街、散步,还是偶有兴致到各地旅游胜地游览,到处都可见到乱涂乱画乱张贴的文字或图画。看到干净漂亮的墙壁被画得惨不忍睹,看到历经沧桑的文物宝器被刻得不成样子,不知你是否会对这样的行为扼腕振叹,问一句:信手涂鸦几时休?
还记得一中学生去国外旅游时在埃及文明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结果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影响甚大。我想说的是:这样的无知行为,影响的不仅是个人,丢的更是中国人的脸。如果人人都这样不懂文明,随手乱画,被污染的就不只是那棵树,那堵墙。这一巴掌狠狠地打在了所有中国人的脸上,作为文明古国公民,连爱护公物这最简单的文明都忘了吗?
再回到中学生的身份。都说“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可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却尤为严重。原本整洁的校服彰显的是一个学校的特色文化,可如今却成了他们试笔的草稿或歌星签名炫耀的资本。真是可悲可叹。可悲的是,校服作为一个学校的象征,本是该校学生的另一张脸,乱涂乱画之后,这好比天真纯朴的一张婴儿脸被五颜六色的颜料涂抹得犹如妖怪,他们仍未发觉。可叹的是,在他们眼中画上各种喜欢的图画就成了时尚个性,殊不知真正的时尚个性绝不仅仅是一张图一幅画就能证明的,它应该是独特的情怀底蕴,那是富有内涵的显现,而不是表面功夫。
除了校服上的涂画现象,我们再看看学校的课桌,还有图书馆里的公共图书等公物,乱涂乱画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学校明文规定要爱护公物,不能乱涂乱画,学生守则也有相同的规定。为什么读了十多年的书,连这些最基本的规则都无法遵守呢?有些同学觉得这是小事,学校哪管得那么多呢?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事,实际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再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是明文规定,不遵守就是违反规则,理应受到处罚。因为,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需要漫长的时间,同样,要改掉不好的习惯也需要一个长期斗争的过程。现在在自己的课桌、校服上乱涂乱画,将来破坏的就可能不仅仅是自己,就如那在国外留下姓名的中学生,丢的是所有中国人的脸,影响的是国家的形象了。
信手涂鸦,逞的是一时之兴,可毁的是你个人的形象,更是全体国人的形象。就让我们勇敢地举起手,理智地对它说再见!
方中有圆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刘秀琼
目前,中学生在校服上乱涂乱画的现象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种现象一则反映出学生对校规校纪的漠视,二则也体现了学生对个性的张扬。这就给我们的教育者带来全新的思考,到底是培养中规中矩的学生重要,还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要?或许我们该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在外强调规则,对内张扬个性,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真正符合社会的需求。
无规则不成方圆,但任何事情也都得有个度,所谓“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学生在校服乱涂乱画是对规则的严重漠视,若学校不加以制止,我们很难想象,他们出社会后是否会同样地漠视法律法规,做出无法无天的事情。太多惨痛的事例仍历历在目,若李天一的父母、师长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其严加管教,使其明白规则是不允许轻易触犯的,他还会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还会毁掉另一个女孩的花样年华吗?规则,是每个人立身处世之本,大至国家、社会,小至群体、个人,我们都应尊重它。以规则要求自己,方能事事畅通,时时顺心。
当然,过于严厉地管教,一味地强调规则,势必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此亦不可取。老师要求学生用涂改液涂掉校服上的机器猫,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这种做法不仅不会让学生产生对规则的认同与敬畏感,反而把他们的个性也抹杀了。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悲哀就在于我们培养的学生多数只会附和而没有自己的个性。君不见教师在台上慷慨激昂,台下却鸦雀无声吗?君不见考试卷上一片“似曾相识”,却难以看到个性答案吗?这到底是谁之过?不得不说,这是规则教育的失败。
惟有把张扬个性的空间还给学生,教育的未来才有希望。追求个性,力求突破是年青人的特征,也是民族的希望所在。凡高追求突破,《向日葵》诞生了;乔布斯力求创新,苹果手机问世了;袁隆平挑战权威,“杂交水稻”出现了;校服上的机器猫,说不定也会催生下一个“迪斯尼”呢。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地张扬,我们才不会让更多的天才毁在平庸教育的手里。当然,我们要引导学生,要让他们明白在校服上乱涂乱画的行为并不是真正地张扬个性,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展示他们的才华,让他们真正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规则与个性,就像方和圆,他们并不是对立的。尊重规则与张扬个性可以同时存在,而且缺一不可。教育者应认真思考与处理二者的关系,让我们的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翱翔,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校服难道不可以涂画吗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王 军
每当中国艺术代表团在国外演出时,观众除了对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技艺由衷赞叹外,总少不了对中国演员动作的整齐划一的揶揄之词;当我们在网上看到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学生或站或蹲自由散漫的场景后,总免不了要惊讶地喊出:这也太不严肃庄重了!怎样才严肃了,怎样才庄重了,应该是穿着整齐的校服、挂着统一的笑容、保持行列整齐的队形吧。
是的,我们已习惯于用严肃庄重、整齐划一来要求我们的学生。校园里天天都在上演拿着校规校纪的尺子来丈量学生的言行,而学生也总在用自由反叛、个性张扬来拒绝淹没在统一的集体中。于是乎,学校要求学生进校门一律穿着校服,否则要扣分;学生就在校服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以此来标识“我”的独特。接着,就有了老师“对校服不尊重”的斥责,也就有了学生“至于吗,多大点事”的嘀咕。
校服的功能之一本是引导学生对自己学生身份的认同,但大多数校服都是运动装,款式单一。这与学生的审美追求会有一些冲突,于是也就出现了画点自己认为很酷的图案的现象。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涂画现象也反映了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激情。如果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去涂画校服,而总是习惯用“你就应该这样”、“大家都这样,你为什么不这样”的思维去制止,这多少有点简单粗暴的嫌疑。
近年来,中国学生的创新品质总是备受质疑,或许也可以从团队生活中这种整齐划一的思维中找到答案,也可以从“一切行动听指挥”“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这些广为流传的说法中找到答案。创新就意味着要摆脱旧思维的束缚,要拒绝从俗,要敢于质疑。但如果只把“创新”挂在嘴边,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却用千规百矩捆绑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必将不敢相信自己的个性,不敢再越雷池一步。校服涂画一点,到底违反了哪条规定,这又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只是因为要统一而简单地不允许出现不一样,就对涂画校服之类行为严防死打,我看大可不必。
严肃庄重真的那么重要吗?整齐划一真的那么美吗?校服上画个机器猫就非得涂掉吗?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不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