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神一日不可懈怠
精神一日不可懈怠
——浅谈作风建设
2013年1月,公司党委以新港党字[2013]第1、2号文分别转发了中共长沙市委《关于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规定的通知》和中共长沙市纪委、长沙市监察局《印发〈长沙市违反改进工作作风有关规定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眼下,企管部正在着手起草《新港公司改进作风(试行)办法》,可见公司对全司广大干部职工作风建设的重视程度,根据目前的社会现实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本人感慨万千,深感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同时更感到理想信念和精神的可贵。
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光辉历程,之所以能够战胜重重困难,一路披荆斩棘,克服千难万险,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并且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靠的是什么?正是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理想信念。黑格尔说:“时间的长度是某种相对的东西,而精神的力量却闪耀着永恒的光亮。”于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最危险的懈怠,就是精神的懈怠;最不能丧失的,莫过于精神的坚守。
什么是“精神”?“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一种精神;“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一种精神;慷慨悲歌、同赴国难是一种精神;奋发图强、励精图治是一种精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一种精神;“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是一种精神;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勇于奉献也是一种精神……精神是信念的寄托,信念是精神的支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同样需要精神的力量。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要保持意志坚定、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会在政治上负责任,树立高度的政治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者,成为公司党委和领导决策的执行者和维护者,成为工作作风建设的率先垂范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处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要保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会在事业上负责任,树立鲜明的服务意识,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把创新精神作为强大动力,与时俱进的创新工作思路,把创新机制引入到部室工作的各个环节,并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寻求破解困局之道,把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随时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勤于思考,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全局性、战略性思维方式,时时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超前思维,超前谋划;善于开动脑筋,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科学研究事物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趋势,协助领导进行科学决策;要善于学习,保持强烈的进取心,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坚持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原则,带着问题学习,联系实际学习,深入进行思考,培养过硬的业务素质。在实际工作中,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因循守旧,不僵化停滞,不断发现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提出新对策,成为工作作风建设的创新者,为港口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为新港的一名员工,要保持爱岗敬业、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敬业既是一种崇高的人生追求,也是一个普通员工实现自己价值的现实途径,还是良好精神状态的具体体现。有了这种状态,就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形成坚定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从而凝聚人心、积聚力量,创造出一流业绩。作出新港的一名员工,我们不论身在何种岗位,一定要增强敬业精神,细致入微、严谨务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要有不怕困难、自强不息、坚韧不拨、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做到讲求科学、真抓实干、永不懈怠。把客户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从根本上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尽心尽力为客户服务,成为工作作风的踏实执行者,为企业亦为自己赢得更好的收益。
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基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他告诫我们“‘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
今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要对党内作风之弊来次大扫除。他指出,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习总书记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更重要的是不能把这项任务变成“只刮风不下雨”的作秀,光喊口号而不去落实,而是需要公司各单位、各部室有针对性地真抓,实实在在地及时进行作风教育整顿,搞好整改,要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把新港全体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有作为、有能力、真心实意地为客户服务的队伍。我们每个人都应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以精神一日不可懈怠的姿态,为新港的生产经营和港口建设添砖增瓦!
第二篇:不可一日无精神
不可一日无精神
胡亮
2011年08月04日11:06来源:《湖南日报》
黑格尔曾说:“时间的长度是某种相对的东西,而精神的力量却闪耀着永恒的光亮。”于一人、一国家、一政党、一民族,最危险的懈怠,莫过于精神的懈怠;最不能丧失的,莫过于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精神”的重要性,特别在强调“四大危险”时,把“精神懈怠的危险”放在了第一位。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执政62年、改革开放33年,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完成推进了“三件大事”。面对辉煌成就,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开始麻痹、信仰开始消融,出现了作风上的松散、权力上的寻租、生活上的腐化,部分干部贪图享受、追求奢华、迷恋女色、滥用职权,有的干部甚至丧失了一个党员应有的道德底线,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沦为社会的罪人。究其原因,一是创业精神的销蚀,二是进取精神的淡漠,三是奉献精神的缺失。
一个人没有精神,就会意志衰退、精神萎靡、悲观消沉;一个政党没有精神,则会暮气沉沉、没有正气、缺乏活力;一个国家没有精神,即使有再好的机遇也不会珍惜、也无法抓住。实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事业催人奋进,责任促人自强。人的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随着职务的提升而“水涨船高”。共产党人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首先,要加强理论武装,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作为一种追求,努力在学习中提升思想品德修养、积累人格力量、提升思想境界。其次,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做为毕生追求,在工作岗位上守责、日常生活上守法、为人处事上守信、个人修养上守德。第三,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始终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坚定不移,对党的领导的信赖坚定不移,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不移。
第三篇:精神千万不能懈怠
精神千万不能懈怠
70多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第一次接触中国共产党人,就发现在他们身上有一种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由此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一个政党没有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是发展不起来、强大不起来的。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那么多的大事、急事、难事,经受住了惊心动魄的考验,战胜了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挑战,书写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强大的精神支撑。
“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个人不卖力„„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黄炎培1945年的这番议论至今发人深省。世界上许多老党、大党垮台的教训告诉我们,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思想麻痹、精神懈怠。“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既没有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也没有了创业时期的缺吃少穿、艰难困苦。在巨大的成就面前,在思想观念多变、价值取向多元、生活方式多样的客观环境中,精神懈怠的危险悄然而至。有的领导干部不思进取,萎靡不振,“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忧患意识不够;有的心不在焉、得过且过,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作为而不作为,工作劲头不足;有的保守封闭、思想僵化、缺乏创新,开拓精神不强。这种松懈、自满、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看似没有腐败那样触目惊心、没有能力不足那样一目了然,只是在极少数干部身上存在,但照样会导致矛盾在推诿中升级,良机在敷衍中错失,不仅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更会像“温水煮青蛙”那样酿成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就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是一种心怀人民、心忧天下的操守。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讲,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事关发展全局、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当前,中国经济迎难而上,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显现成效,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了增速缓中趋稳、物价涨幅回落、结构调整有序推进的态势。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曲折,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压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党的十八大以气势磅礴、绚丽多彩的画笔,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人民幸福生活的最美画卷。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
振奋精神,需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着眼于新的形势、新的实践、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我们要展示出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勇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打破一切束缚发展的清规戒律,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加快开拓创新步伐。振奋精神,需要有“慢不得”的危机感。思危则安,思亡则存。我们要将危机意识作为一种工作动力,时刻面对挑战和压力,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牢记自己的庄严职责,抓紧工作、抓紧落实,扎扎实实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振奋精神,需要有“坐不住”的责任感。责任感彰显精神状态。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都要有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劲头,有一种躺着想事、坐着议事、跑着干事的冲劲,心中始终洋溢着火一般的热情,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第四篇:关于精神懈怠及其防治的理论思考
关于“精神懈怠”及其防治的理论思考
【内容提要】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精神懈怠”的危险,并把它摆在“四大危险”之首。在党的建设中,精神懈怠既具有客观的可能性,又是一种直接现实的危险。对精神懈怠的首位影响,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考察。防治精神懈怠,就必须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加强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健全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机制、增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完善各类权益分配和调节机制以及不断调适社会心态。
【关键词】精神懈怠 防治 理论思考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尖锐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1]这是向全党同志敲响了警钟。他首次提出“精神懈怠”的危险,并把它摆在“四大危险”之首,意蕴深刻。现在人们大多是从经验层面来解读这一观点,其实它远不只是实践的警醒,而且是思想乃至理论的升华。本文拟此开展理论思考,但愿能引起理论界的共鸣。
一、精神懈怠的可能分析
在党的重要文献中,甚至包括在党的建设史上,直接强调“精神懈怠的危险”已经“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尚属首次。其重要意义不仅局限于实践方面,而且体现在理论方面,是对党的建设理论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亟待人们通过深入的探讨来加以解决。
所谓“懈怠”,有的解释为“松弛”,有的解释为松懈、懒惰或松懈、懒散。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中所说的“精神懈怠”之“懈怠”,比较接近于后者,即有松懈、懒散之意。关于党的建设中的“精神懈怠”,理论界往往仅局限于从党员个人来说明,严格说来是不全面的。依笔者之见,这起码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就党的组织来说的,是指组织涣散、疲软,即弱化了科学、统一的思想理论指导,缺乏远大的理想、目标,少有工作的主动性或创造性,形不成鼓舞斗志、催人奋发的坚强领导。二是就党员个人来说,是指党员信仰缺失、理想淡漠、斗志松懈、精神空虚,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党组织的精神懈怠和党员个人的精神懈怠,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的。从其区别来说,前者的主体是党的各级组织,其精神懈怠是侧重于共性的存在,是对党组织精神状态的反映,所造成的危害不是个别性的,而往往是全局性的;后者的主体是党员个人,其精神懈怠是侧重于个性的存在,是对党员个人精神状态的反映,所造成的危害一般不是全局性的,而是个别性的。从其联系来说,二者又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党组织的精神懈怠是通过党员个人的精神存在表现出来的,反映和体现着后者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同时又对党员个人的精神造成一定的消极导向或“传染性”影响;党员个人的精神懈怠往往是以特定的党组织的精神状态为形成背景的,既可以对其他个人的精神造成负面的影响,又能够随其扩散或蔓延而转化为党组织的精神懈怠。
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全体成员来说,出现精神懈怠并非主观随意性的假设,而是具有客观的可能性。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90年,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是“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1]的90年,其组织或成员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积累着艰苦奋斗的“疲劳”,容易滋生“松口气”、“歇一歇”的思想或念头,从而导致精神懈怠现象;二是由于通过90年的执政、领导或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容易使今天的党组织和党员不再是靠昔日的奋发进取、努力创造来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是借助业已形成的实践惯性和思维定势去执政、领导或工作,这难免会给精神懈怠以可乘之机。正是从上述意义上说,精神懈怠的危险会“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二、精神懈怠的现实表现
精神懈怠不但具有客观的可能性,而且是直接现实的危险。它在现实中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甚至会因具体组织或个人的特点而异。党组织的精神懈怠,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可归纳为如下五种:
1.在理想、信念方面,不敢理直气壮地宣传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缺乏应有的坚定信念。有的基层党组织认为,这些是理论和实践的难题,虽然知道是应该做的,但由于没有把握说清楚,从而也不去宣传,当然也无法在党组织内部对这些重大问题形成共识。这是造成党员理想、信念淡漠的重要原因。
2.在精神风气方面,不能在党组织内部造成奋发向上、积极健康的精神和思想导向,正气难以伸张,歪风得不到制止。有的基层党组织,在思想、理论和行为上不够重视分清是非对错,不够注意用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武装广大党员,从而程度不同地让那些消极的甚至颓废的思想或文化占领了党内的精神或观念阵地。正因为如此,正确的东西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向上的风气得不到应有的褒扬;而错误的言行也得不到应有的纠正,不良的习气得不到及时的制止。这样一来,正气必然受到极大的压抑,而歪风却任凭自由泛滥,党组织的精神风貌也会大大受损。
3.在履职创新方面,开展工作按部就班,满足“上传下达”,缺乏主动创造,缺少优势特色。受精神懈怠的影响,有的党组织不愿积极探索,特别是按照党的建设规律创造性地履行职责。他们热衷于“上传下达”,因为这既轻松,又不容易出差错;即使错了,上有领导“扛着”,下有群众“撑着”,自己可以不受伤害或少负责任。没有创新或创造,当然也就不会去深入研究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其特点,了解自己的已有优势;更不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特色和优势,去培育和创造与众不同的新的优势和特色。也许他们的工作不会出现重大的失误,但却令党组织的作用大大削弱,致使工作平平淡淡,难有起色。严格说来,这是在玩忽职守,是一种渎职行为,应该引以为戒。
4.在战胜困难方面,畏难情绪突出,凡事趋易避难,使现实的难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毛泽东同志说得好:“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哪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2]1161有的党组织缺乏这种精神,遇到问题绕道走,极力回避困难,由于害怕同困难“短兵相接”,当然也就不会有困难的真正解决。有的组织甚至包括一些领导同志,喜欢挑容易的事情去做,而把困难留给下一届党组织或领导;也有的组织或领导同志,看到这是上一届留下来的,干脆把它“冻结”起来,到时再“击鼓传花”式地传给下一届。这样一来,不但使老问题届届相传,而且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又得不到及时的破解,难题必然越压越多,到头来难免会来一次总的爆发,令工作不可收拾。
5.在指挥实效方面,缺乏应有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显削弱。一方面,有的党组织由于没有在理想、信念、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基本价值取向上形成共识,甚至存在严重的分歧,这必然影响到党内的步调一致,使心难以往一处想、劲难以往一处使,虽有令而难行;另一方面,由于党组织指挥失灵,无法带领大家朝着伟大的理想、目标而努力奋斗,党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也难免丧失殆尽。
党员个人的精神懈怠,常常通过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表现出来。这主要包括如下五种情况:
1.在面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时,表现为淡化理想、信念,而热衷于眼前实惠。不再把共产主义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对社会主义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缺乏应有的信心,怀疑或动摇了关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及其指导意义的认识。
2.在面对精神和物质的矛盾时,表现为淡化精神修养,而热衷于物质追求。理想趋于功利化、物质化,推崇所谓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和“不管什么主义,能赚钱就是好主义”、“只要钱到手,哪管美与丑”。正因为如此,当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只讲经济利益的满足,而忽视了社会效益的进步与否。
3.在面对是与非、对与错的矛盾时,表现为淡化是非、对错的明辨和斗争,而热衷于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缺乏共产党员所应有的明辨是非和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优秀品质,不敢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敢同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有的人甚至迷信伪科学,传播封建鬼神思想,推崇歪理邪说。
4.在面对改革和继承的矛盾时,表现为淡化改革创新精神,而热衷于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受其影响,在工作中不求上进,贪图安逸,满足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共产党员所必须永久保持的先进性,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沦为扯群众后腿的“尾巴”。
5.在面对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矛盾时,淡化“奉献”意识,热衷于“索取”和个人的满足。开展工作,首先关心的是个人报酬和得失,甚至按酬付劳,不讲无私奉献。在思想和行为上推崇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只求个人利益,漠视他人利益,甚至罔顾整体利益乃至国家利益。
三、精神懈怠的首位影响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精神懈怠摆在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这三大危险的前面,居“四大危险”之首,这包含着特殊的、深刻的意蕴。
(一)从宏观上考察,“精神”对人的特殊意义决定了精神懈怠当属首位性的危险
精神或意识体现着人的特殊本质,是人之成为人的重要根据。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3]46在他看来,正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来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曾经把“人的精神的类能力”,看成是“人的类本质”的重要方面;认为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恰恰是使人的“精神本质”“同人相异化”。[3]47
人有精神、有意识,这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的讲话中,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不赞成1949年有人以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只是盐水加一点酸菜而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表扬我们的战士在盛产苹果的锦州一个都不去拿老百姓家里的苹果,认为这是“很高尚”的。正是基于这一意义,他进而深刻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4]328-329不但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是由此而产生的,人之为人也是由于有了这种精神而得以同动物区分开来。
精神懈怠即松懈、懒散,丢失的不仅是一种信仰、信念、意志、毅力,而且是体现人的类本质的特性、力量。可想而知,任何党组织或党员出现精神懈怠,已经这样或那样地失去了人的本质特性或人的本质力量,还如何去实现党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呢?所以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来说,精神懈怠是当今面临的首要危险。
(二)从中观上考察,“精神”是我们党成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保障
关于精神或理论的重要作用,列宁曾经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在《怎么办?》中,他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出发,特别强调了理论的重要指导意义,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5]311他引用《德国农民战争》的序言说:“如果不是先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能创立。如果工人没有理论感,那么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深入他们的血肉。”[5]313在他看来,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当时运动的力量在于群众(主要是工业无产阶级)的觉醒,而其弱点却在于身为领导者的革命家们缺乏自觉性和首创精神。
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同样离不开人类进步文化或精神成果的武装和鞭策。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精神的精华,是先进的社会文化。它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获得成功的精神和文化保障。中国共产党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才得以应运而生,并在建党之始,就已经确立起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且,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深刻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靠的是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从被动转为主动;靠的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认识和掌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了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靠的是用革命的理想和精神教育和武装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和鼓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6]576
正是从上述意义上说,精神是我们党成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保障。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就曾提出:“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精神,那么一股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7]285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底还把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概括为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并强调说:搞社会主义建设同样要大大发扬这些精神。“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8]368而精神懈怠,恰恰是要丢掉这些精神,丢掉马克思列宁主义,就等于丢掉了我们党最根本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也是丧失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最基本的品质和能力,还如何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呢?
(三)从微观上考察,精神懈怠往往是导致其他三种懈怠的前提乃至首要原因
1.从精神懈怠同能力不足的关系来分析。党的各级组织乃至每一个共产党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都可能出现能力不足的危险,不但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等方面的能力上,而且在“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9]等方面,都可能出现能力不足的问题。这虽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也往往同人的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广义的能力不足,本身就包含着精神的思想或理论能力的不足;而且,精神状态会以首要的因素影响着能力的形成、提升和施展。有了精神懈怠,人们就不会努力去把握客观形势对能力的新要求,没能根据情况的新变化去学习知识、技术和本领,从而难免出现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种“本领恐慌”;[10]176即使发现了自己实际工作能力的不足,也可能由于怕苦怕累或缺乏毅力,而无法真正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即便已经掌握了可以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或本领,还可能由于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的影响,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固然能力不足不等于精神懈怠,但精神懈怠一定会造成能力不足。
2.从精神懈怠同脱离群众的关系来分析。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成功地和老百姓、人民群众打交道,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由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党性的要求。“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1]但由于我们党经历了长期执政,也由于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不足,党的各级组织或共产党员的确存在着脱离群众的危险,甚至已经出现脱离群众的状况。例如,有的党组织不注意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更不讲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有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已经不再是人民的“公仆”或“勤务员”,而是高高在上甚至盛气凌人的“主人”或“官老爷”。我们党要避免诸如此类的脱离群众的现象,除了要健全相应的制度或纪律,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不会、不能也不敢脱离人民群众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学习、宣传和教育,注重从精神上提高他们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自觉性,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并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一旦出现精神懈怠,上述这种精神追求就可能丧失,脱离群众的危险就难免从可能而转化为直接现实。所以,要避免脱离群众,首先就要防止精神懈怠。
3.从精神懈怠同消极腐败的关系来看。尽管消极腐败的出现有很复杂的原因,但精神懈怠同样是其中首要因素。腐败行为绝大多数是同人们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出现偏差有关系,而且往往是在腐朽的思想或观念的支配下发生的。例如,官本位思想使有的人把“做官”看成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从而导致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腐败行为;贪图享乐思想和拜金主义,使有的人拼命追求物质享受和不劳而获,从而引发了贪污、受贿和腐化堕落等腐败现象„„甚至一些心理性的因素,也会给腐败行为以可乘之机。例如,看到别人当官捞了不少“好处”,心理上会产生某种不平衡,在谋求得到相应的“补偿”中可能使自己落入腐败陷阱;看到别人都在按某些非正当的“潜规则”办事,受从众心理的驱使,可能使自己也绕进了腐败的怪圈之中„„这种腐败行为的发生,大多首先发自于精神懈怠。当然,避免消极腐败非常重要的是应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但无论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还是实施、维护乃至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都离不开人的精神或观念的作用。它必须从人们主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思想或动机出发,坚持改革创新制度的理念,正确把握制度的精神实质和行为要求,自觉自愿地坚持和实施既成的制度,并随时为其放弃已有的利益,以至付出更大的牺牲,使制度不受任何干扰、符合其本意地发挥作用。这绝不是光靠制度就能做到的,更重要的是靠人的精神,特别是人的理想和信念。
精神懈怠虽然居“四大危险”之首,但并非说其他危险都不重要,或者可以由其取代。其实,这“四大危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相互作用的。我们不能只抓精神懈怠的问题,而应该同时防止其他三个“危险”的加剧和影响,并在它们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局面,真正把“四大危险”及其消极作用控制在“最小化”状态。
四、精神懈怠的防治对策
对于我们党来说,精神懈怠已经不仅是可能的危险,而且是直接现实的存在。这里既有一个预防的问题,又有一个“治疗”的问题。防治精神懈怠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要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强化人的本质力量中消解精神懈怠。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思想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出现差错或失误,绝大多数同思想方法不对头紧密联系。出现精神懈怠也是如此,一方面是由于不学习从而也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不知道精神或意识是人所具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殊能动性;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己思想方法的偏差,不能正确看待现实中所出现的问题,尤其在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冲击时,滋生了精神上消极抵触情绪。所以每到关键时刻,我们党的领导人都十分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特别是针对现实中所存在的各种片面性或错误的思想倾向要求人们端正思想方法。早在1948年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我们有些共产党员,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太少,看见自己头上有一小块云,就认为天下都是云,凭直觉来看问题,凭自己脑袋上面有没有乌云来判断革命胜利或失败,这样,遇到困难就不会看到光明和胜利,就没有不悲观失望的。”[11]99-100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也曾强调要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分析形势”,并指出:“前几年,由于没有注意继续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对改革又作了过于乐观的估计,所以当改革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时,有些人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从而怀疑起改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来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缺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不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当前的社会问题。”[6]45所以,纠正精神懈怠,首先应该从端正思想方法入手,引导人们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正确看待人的本质特征及其所具有的特殊力量,振作精神,充分发挥体现人的类本质的主观能动性。
2.要加强中华民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以史为鉴,防治精神懈怠。无论是中华民族还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都留给现代人很多宝贵的遗产。在文化遗产中既有今天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更有值得世代相传的、能够不断激励人们奋发进取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而90年来,一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从而做成了“三件大事”,创造了“三大成就”。在这里,精神发挥了物质条件所无法取代的作用。所以胡锦涛同志在讲到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时,首先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1]这是中华民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我们要在全党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启发人们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把这种优良的传统和伟大的精神发扬光大。
3.要健全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机制,让警钟长鸣,预防精神懈怠乘虚而入。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曾经对黄炎培先生谈到了如何预防精神懈怠并跳出历史发展的“周期率”问题。黄炎培先生在其回忆录《延安归来》中,不无感慨地说:他在60多年的耳闻目睹中体味到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道理。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没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他在延安看到了“意见箱”,看到了人们对毛泽东大多直呼其名,看到了延安没有一寸土地丢荒、没有一人游手好闲、没有一人面带烟容颓唐„„认为中共诸君正是希望能找出一条跳出这条周期率支配的新路。当时,毛泽东同志给他一个非常响亮的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治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今天预防和根治精神懈怠,仍然要坚持这条民主新路,并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实行民主监督的机制、体制,让群众的提醒或批评不绝于耳,使松懈、惰性难以萌生,也无地藏身。
4.要增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激发其责任意识,以党员的先进性克服精神懈怠。精神懈怠同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种先进性,要求全体党员以自己实际行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永远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最前列,对工人阶级乃至全国人民、中华民族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在这里,不容许有一丝半点的松懈、惰性或懒散。精神懈怠者往往淡忘了党的这种先进性要求,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当了群众的“尾巴”。所以,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特别要始终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不断加强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激发他们引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理想和目标的历史责任感。我们虽然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却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决不能也决不应该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全党同志都要坚持党的先进性要求,牢记历史的使命和责任,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5.完善各类权益分配和调节机制,创造公平、公正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力求从制度安排上解决精神懈怠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胡锦涛同志认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防治精神懈怠,同样要抓好制度建设。除了要通过健全学习制度和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制度,鼓励和鞭策全体党员培育和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之外,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关于进一步完善各类权益的分配和调节机制问题。精神懈怠经常产生于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当前,我们的制度安排一定要努力消除三个方面的不公平、不公正,以预防精神懈怠的出现:一是在利益分配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总体上要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多奉献多回报,反对特权和不劳而获;二是在发展机会上,应该给所有主体提供无差别的、同等的发展可能性,并鼓励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去把这种可能转化为直接现实;三是在承担义务上,不但要明确每一个人都必须承担的共同义务,而且要根据人们在社会上所担任角色和所具备条件的不同而规定其不一样的相应的社会义务,同时在制度实施中不允许有“例外”。
6.不断调适社会心态,积极面向伴随改革开放所形成的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避免因心态偏差而滋生精神懈怠。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写入“社会心态”问题,要求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在改革开放深化发展的今天,我国发展中所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如果没有养成正确的、健康的心态,就容易因此而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并进而导致各种各样的精神懈怠。当前,特别要注意从如下四个方面加强心态调适:一是坦然面对别人的更快发展和更快富裕,不“眼红”或怨天尤人,而是奋发努力,迎头赶上。当自己发展比较快时,则应该热情面对别人的后进或较慢发展,既不鄙视,又不只顾自己跑得快,要尽量创造条件拉“后进”一把,让他们尽快地赶上趟。二是淡然面对改革所造成的新的利益分配格局,不因为得到好处而忘乎所以,应当以更大的努力、更高质量的服务回报社会;也不因为失去某种既得的利益而抵触或反对,应该针对自己的不足而改进或提高。三是冷静面对社会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腐败现象,不要惊惶失措,也不能懊恼沮丧,应该在分清是非对错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地将之逐一解决。四是积极面对中国的相对落后现状,不要崇洋媚外,也不要对中国的发展悲观失望,更不要干有辱国格人格的事情,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强我祖国,振兴中华。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5]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DB/OL].(2004-11-17)[2011-08-16].http://.[10]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方法学研究所)
第五篇:精神懈怠”是改革大敌
(人民观点·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②)
人民日报评论部:“精神懈怠”是改革大敌
2011年07月14日06:3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如果说改革之初要突破的是思想“禁区”,那么今天的改革,要突破的则是利益“雷区”。
能否革除那些久改不革的积弊,推动那些久推不转的工作,关键在于敢不敢触动既得利益,能不能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主动性。
历经三大历史性巨变,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穿越90年激流险滩,行走在一段相对开阔平静的水域。枪林弹雨的考验已成往事,筚路蓝缕的建设写入历史,但是,新的航程中,风险与挑战并未减少。正如先哲所言:“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也正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谆谆告诫全党,必须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
最大的危险是意识不到危险。我们仍在穿越历史的三峡,要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未来不到40年时间里带进现代化。巨大的社会转型隘口,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世所罕见”、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前所未有”。如何克服倦怠情绪保持旺盛斗志,以坚强的决心和勇气在深化改革中不断闯关夺隘,历史的责任就这样现实地摆到我们面前。
中等收入的“拉美陷阱”,以权力支撑财富的“西班牙幻影”,创新乏力的“日韩困境”……当改革从“摸石头”进入“深水区”,各种新的危险随之而来。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在现代化关键期,如果不能顺利转型乘势而上,就可能不进则退,失去发展的机遇,陷入长期的停滞。反观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有的躺在功劳簿上当“太平官”,患得患失不敢改革;有的面对风险难题当“葫芦官”,畏首畏尾不愿改革。民谚为之画像:“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群众讥之为“庸官”,讽之为“昏官”,既责其尸位素餐,更忧其贻误发展。
“政怠宦成”,或因既往成就遮住了视线,或因既定格局缚住了手脚,更深层的原因,是囿于个别利益、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在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中,利益不断分化,主体日益多元,诉求日趋多样。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政务、财务透明化到收入分配合理化,很多改革必然触动个别利益、涉及深层利益,带来阵痛甚至风险。如果说改革之初要突破的是思想“禁区”,那么今天的改革,要突破的则是利益“雷区”。
能否革除那些久改不革的积弊,推动那些久推不转的工作,关键在于敢不敢触动既得利益,能不能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主动性。面对大有可为的发展战略机遇期,面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要求,只有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永久奋斗的朝气,才能打破利益的樊笼,克服前进的阻力。假如让精神在利益的温床上懈怠下去,只会滋生暮气、惰气甚至邪气。
对于可能出现的骄逸和懈怠,我们党始终高度警惕。从毛泽东同志勉励全党“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到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有“闯的精神”、“冒的精神”,要有“一股子气呀、劲呀”。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是一个决意永葆先进性的马克思政党必须一以贯之的政治本色。
毛泽东曾开出根治“精神懈怠”的药方。1945年,黄炎培到访延安,发出周期率的警思:“大凡初时聚精会神,……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放下了。”毛泽东回应道:我们已经找到跳出周期率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60多年前,我们党曾将夺取全国政权喻为“进京赶考”。今天,历史条件变化了,“赶考”的精神没有过时。靠人民的监督警示自己,以人民的期待鞭策自己,我们才能跳出历史的周期率,以百倍的勇气推进改革大业,以振奋的精神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