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15篇

时间:2019-05-11 23:5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1》。

第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

第一次作业: 简答题:

1.请简述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答: 心理学研究具有科学研究的四个基本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具二者的特点,这使得心理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①探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被试)和研究这同属一类型,都是人。②研究过程的特殊性:一方面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这的要求或实验控制作出反应,另外一方面,研究对象的反映又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③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第一,任何实验处理、控制、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人道主义精神,符合伦理性原则,这研究会使某些研究的客观性受到影响。第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多属“黑箱方法”,只能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推测心理过程。第三,心理学的研究由于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因而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及其特点主要包括哪些? 答: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及其特点主要包括:

1、观察法,特点:保持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①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的活动;②观察是在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具有真实性;③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实施现象,具有直接性;④观察室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对观察结果的解释也是以一定心理学理论为前提的;⑤观察总是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如人的器官和仪器、设备等。

2、测验法,特点:①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①用来探讨心理特徵与外界因素的关系。③通过对不同的人进行相同的测验,可以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它通常具有间接性和相对性两大特征

3、实验法,①.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自然实验实验情境不易控制。要操纵或控制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定环境;②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③有严格的研究设计,包括被试选择、研究测量和工具、实验程序、设计分析方法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4、问卷法,特点:一是标准化程度高,整个研究过程严格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从而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了盲目性和主观性;二是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并得出结论。

3.简要分析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心理因素,并举例简要说明。

答: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很多,既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等内部因素,又有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1.个性特征是造成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内因 一个人焦虑与否与其人格特征有联系。人格是在遗传基础上通过一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点。如“焦虑型人格”的学生,容易把本来没有危险的人和事视为对自己的严重威胁,从而惶惶不可终日。这种人格特征会成为一种较为持久的潜在心理因素,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使他们容易产生焦虑。2.认知评价是考试焦虑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认知评价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认识和评价,一个人对客观事物认知与评价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如:考试焦虑的同学对考试的认识和评价往往是在主观上认定甚至夸大考试的可怕,从而陷入担忧、恐惧以至不能自拔就会产生考试焦虑。这样,就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差:一方面对考试期望值过高,憧憬着考试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则会出现考试失败、成绩不理想的现实;一旦考试受挫,就会产生羞愧、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情感,使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

3.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是影响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 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应试的焦虑水平。例如学生在考试之前对考试的难度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十分清楚,自信心不足,考试前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也不能调整好竞技状态,一旦在考试中出现不会的题目,就会紧张。在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学生将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二)外部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其考试焦虑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这些外部因素的特点是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且难以控制。

1.学校环境。学校是施行考试最频繁的场所,与考试焦虑紧密相关。如:教师对分数的过分看重,片面追求升学率;同学之间的竞争;考场内的紧张气氛等都会使学生产生考试焦虑。

2.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情感依赖的中心,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观念和态度。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缺乏民主,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使子女对父母产生恐惧,以至于压力过大,导致心情紧张和考试焦虑。

3.社会环境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政策体制尤其是教育政策体制会影响到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的高低。如:把成绩作为孩子献给父母的最好礼物的方式,往往造成因为成绩促成学生考试焦虑。

4.简要举例子简要说明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步具备的两种独立的可逆性。(12分)答: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步具备逆向和互反两种独立的可逆性。

逆向的可逆性。例如:小学生之所以能够推断错开后的两根等长木棒仍然一样长,是因为他们能够在心理上把错开的木棒倒退回去,对齐后仍一样长。其他守恒概念的形成也可用此类逆向的可逆性来说明。

互反的可逆性。例如:小学生之所以能够推断错开的两根等长木棒仍然一样长,是因为他能够在心理上把木棒伸出来的部分用来弥补缩进去的部分,伸出来的部分越长,缩进去的部分也越长。弥补之后的两根木棒仍然一样长。其他守恒概念的形成也可用此类互反的可逆性来说明。

这两种可逆性是守恒概念形成的最核心的理性基础,但这两种可逆性还未整合成一个相互转换的系统。

判断题:

1.科学是用客观方法研究客观事物变化发展规律与事物间因果关系而获得的系统知识。(√)2.适应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3.小学生达到的具体运算阶段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学校对教师心理档案建档过程中发现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的教师,应联系综合医院的心理医生为其诊断,并立即辞退(√)

5.我国大量调查研究认为,教师心身健康状况比国内普通人群要差一些(√)

单选题:

1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C)

A.健康、和谐、平和

B.平静、快乐 满意

C.平衡、有序、和谐

D.满足、淡然、快乐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D)

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C.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3教师的(D)是认识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关键。

A.教学能力

B.创造能力

C.知觉能力

D.思维能力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D)A.心理咨询

B.心理辅导

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D.全面渗透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A)

A.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B.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C.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D.以上皆是

6、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更要把握学生的过去,很好地预测学生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指的是:(B)A.尊重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活动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7、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C)

A.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B.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的关系D.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家长为主体而进行

8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是:(D)A.主要是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

B.家校共同研究

C.家校共同探索

D.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探索

9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A)A.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B.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C.了解职业的 D.了解社会的需求

10测试题(A)

A.1B.2

C.3

D.4

11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一般包括:(B)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七个阶段

12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A)A.副目标

B.首级目标

C.主目标

D.第一级目标

13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属于下列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中的:(B)

A.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

B.人际沟通能力 C.教育诊断与指导能力

D.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14神经症:(C)

A.是一种由于生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

B.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基本能力都丧失C.是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总和

D.是突发性的

15为了减轻压力,不合理的宣泄方式是:(B)A.找人倾诉

B.喝酒解愁

C.音乐调节

D.运动

16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特点:(C)A.无生涯性

B.强示范性

C.合作性

D.时空相对无限性

请于2013年3月10日前提交第一篇研修日志,内容为学习心得、精彩分享、教学心得等。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

第二次作业: 简答题:

1、简要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的三个阶段。(8分)答: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的三个阶段

(1)调查呼吁阶段。部分专家、学者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提出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979年下半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心理学研究会的寇清云等就在市三中和十三中尝试开办心理学讲座。1985年3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表了一系列报告,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机关开始意识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此后,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研究,主要涉及中学生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以及考试适应等方面,为以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

(2)尝试起步阶段。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师从青春期教育入手,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青春期心理适应、挫折、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困扰进行辅导。一些学校自发地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尝试解决。

(3)发展推进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之后,开始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并得到相应的行政部门的支持。第二,出版了一系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读物,同时还研制了一些测量心理健康的量表、软件。第三,进行了系统的课程试验。课程试验的内容和形式包括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活动等。第四,国家和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

2、举例子简要阐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8分)

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途径是①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③结合学校团队活动、班级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日常教育活动中进行。

心理健康选修课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通俗、系统地介绍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系统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及时觉察自身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通过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保证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心理健康选修课强调学生的参与、自我教育与自主活动,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但要有合适的学生用书和教师参考资料,还要有合理的实施纲要、实施要点、活动设计和管理评价系统。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所有任课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学科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也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①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②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良好的意志、性格等。例如,学习《青松》这首诗歌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坚贞不屈的性格品质。

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在这些活动中,也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各种竞赛、班级间的联谊活动、集体劳动、外出旅游等,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联系起来,就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其意志,锻炼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手拉手献爱心”、“团队干部竞选”、“主题队会”等。

3、简要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能。(9分)

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含有三级功能,即初级功能、中级功能和高级功能。

初级功能主要指通过心理卫生健康知识的学习,消除心理障碍和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中级功能主要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应付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提高心理素质;高级功能这样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要促进个体的发展与完善,消除心理疾患,这主要体现在通过心理教育与训练帮助受教育者充分意识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使各种心理素质达到最优化,成为健康、自主、和谐、具有创造性的人。

4、举例子简要说明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及应当注意避免哪些做法。(10分)答:学校在这方面应坚持的策略有:

(一)中立性策略。在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帮助和引导的过程中,学校应注意到,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但是,当家庭中的一方向学校求助时,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是把学校和教师当作自己的支持者和同盟军,向学校和教师反映其对其他家庭成员的不满。此时,学校应保持中立性,应当注意避免卷入其家庭矛盾和是非,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发挥学校和教师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作用。

(二)客观性策略。求助于学校的一些家庭,往往是其中的某个家庭成员(家长或学生)在价值观、生活态度和习惯、教育态度、学校适应等方面表现出矛盾、不协调,甚至对立。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学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保持客观性,引导家庭中矛盾的双方换位思考,应当注意避免盲目地评价。

5、请结合自己或周围其他人的实际举例子简要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的几方面。(10分)答: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的6方面:

(1)职业适应性差。我校XX老师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缺少职业自豪感,甚至根本看不起教师工作,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同时他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长远打算,得过且过。(2)因各种认知偏差而造成的态度偏差 :知觉误差、理解误差、社会认知偏差、思维方式不正确、对学生提出不合理的教育目标、拒绝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尝试解决新问题。

(3)情感方面。①情绪调节自控能力不强,将个人在社会、家庭感情方面的失意烦恼带入学校,错把学生当作自己发泄情绪的对象。②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于控制。③教育热情不高。④冷漠、与学生感情交流少。

(4)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人际适应能力不高、师生关系紧张、对抗,不尊重学生,厌恶后进生,用放任自流或专制独断方式管理班级。

(5)性格方面。对小事斤斤计较,挫折耐受力不高,坚持性不强,对学生不真诚等等。

(6)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少数教师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和更年期综合症等症状。

判断题:

1、适应性心理咨询主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咨询为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因此,适应性心理咨询对应的是矫治性功能。(×)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这就注定不会是一种师生平等的关系。(×)

3、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心理功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4、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要有绝对权威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5、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又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单选题:

14.(A)道德是一种互利互惠公道的双赢道德。A.平等的B.对等的C.平衡的D.合作式的

15.①物体和物体的组合 ②命题与命题的组合 ③物体与命题的组合 ④命题与结论的组合。这4种组合中,中学生已形成的两种组合系统是:(A)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个体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的成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A.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B.性器官和神经系统

C.性器官和内分泌系统

D.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状况

12.儿童人格与社会化发展的核心部分是:(A)A.儿童道德的发展

B.儿童心理的发展

C.儿童身体的发展

D.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13.他律道德即儿童对他人的行为是根据(A)价值标准进行道德评判 A.自身以外的B.父母的 C.权威的D.书本上的

1.目前我国现行的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大多数属于:(A)A.医学模式

B.治疗模式

C.教育模式

D.引导模式

2.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反应,下列不属于其主要表现的是:(D)A.情绪耗竭

B.性格解体

C.低成就感

D.退缩行为

3.在个体生命发展的某个阶段,对其身心发展具有最为重大意义的那种活动方式(A)A.主导性活动

B.主要活动

C.重要活动

D.阶段性活动

4.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哲学理念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意识决定于他的:(A)A.实际生活过程

B.受教育状况

C.行为和态度

D.生活环境

5.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个体实际生活过程中的:(A)A.主客体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B.主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 C.主客体之间的根源性矛盾

D.主客体之间的本质性矛盾

8.所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除了具备一般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特质外,还应具有:(A)A.教师职业所决定的特殊性质

B.教师生涯特质

C.教师职业特质

D.责任心

6.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同化与顺应之间的:(A)A.平衡化机制

B.协调性机制

C.双赢机制

D.互相转化机制

7.个体调整自己的活动图式以适应客体的特征或变化的过程是:(A)A.顺应

B.适应

C.同化

D.内化

9.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平衡化的过程也就是新的(A)进行建构的过程,也就是主客体之间逐渐达到协调平衡的过程:

A.认知结构

B.认识方式

C.思想观念

D.行为和态度

10.心理失调按其严重性程度划分,大体上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A.)A.心理疾病

B.心理问题

C.心理障碍

D.极严重心理问题

请学员于2014年3月10前提交,具体内容为学习心得、精彩分享、教学心得。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一和作业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C 证培训在线作业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 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C)A.健康、和谐、平和 B.平静、快乐 满意 C.平衡、有序、和谐 D.满足、淡然、快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D)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C.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教师的(D)是认识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关键。A.教学能力 B.创造能力 C.知觉能力 D.思维能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D)A.心理咨询 B.心理辅导 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D.全面渗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A)A.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B.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C.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D.以上皆是

6、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更要把握学生的 过去,很好地预测学生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指的是: B)(A.尊重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活动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7、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C)

A.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 B.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家庭心理 健康教育的配合 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的关系 D.家庭心理 健康教育应以家长为主体而进行 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是:(D)A.主要是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 B.家校共同研究 C.家校共同探索 D.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 探索

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A)

A.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C.了解职业的 测试题(A)A.1 B.2 C.3 B.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D.了解社会的需求 D.4 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一般包括:(B)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七个阶段 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A)A.副目标 B.首级目标 C.主目标 D.第一级目标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属于下列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中的:(B)A.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 B.人际沟通能力 C.教育诊断与指导能力 D.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神经症:(C)A.是一种由于生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 B.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基 本能力都丧失 C.是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总和 D.是突发性的

为了减轻压力,不合理的宣泄方式是:(B)A.找人倾诉 B.喝酒解愁 C.音乐调节 D.运动

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特点:(C)A.无生涯性 B.强示范性 C.合作性 D.时空相对无限性 判断题: 1.科学是用客观方法研究客观事物变化发展规律与事物间因果关系而获得的系统知识。(√)2.适应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3.小学生达到的具体运算阶段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学校对教师心理档案建档过程中发现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的教师,应联系综合医院的心 理医生为其诊断,并立即辞退(√)

5.我国大量调查研究认为,教师心身健康状况比国内普通人群要差一些(√)简答题: 1.请简述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答: 心理学研究具有科学研究的四个基本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心理 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具二者的特点,这使得心理学具有以下几方面 的特殊性: ①探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被试)和研究这同属一类型,都是人。②研究过程的特殊性:一方面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这的要求或实验控制作出反应,另外一方面,研究对象的反映又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③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第一,任 何实验处理、控制、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人道主义精神,符合伦理性原则,这研究会使某些研究的客观性受到影响。第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 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多属“黑箱方法”,只能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推测心理过程。第 三,心理学的研究由于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因而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及其特点主要包括哪些?

答: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及其特点主要包括:

1、观察法,特点:保持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①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 的活动;②观察是在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具有真实性;③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实施 现象,具有直接性;④观察室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对观察结果的解释也是 以一定心理学理论为前提的; ⑤观察总是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如人的器官和仪器、设备等。

2、测验法,特点:①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①用来探讨心理特徵与外界因素的关系。③通过对不同的人进行相同的测验,可以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它通常具有间接性 和相对性两大特征

3、实验法,①.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自然实验实验情境不易控制。要操纵或控制变 量,人为地创设一定定环境;②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③有严格的研究设 计,包括被试选择、研究测量和工具、实验程序、设计分析方法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 性。

4、问卷法,特点:一是标准化程度高,整个研究过程严格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从 而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了盲目性和主观性; 二是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 资料并得出结论。

3.简要分析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心理因素,并举例简要说明。答: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很多,既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等内部因素,又有 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1.个性特征是造成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内因 一个人焦虑与否与其人格特征有联系。人格是在遗传基础上通过一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点。如“焦虑型人格”的学生,容易把本来没有危险的人和事视 为对自己的严重威胁,从而惶惶不可终日。这种人格特征会成为一种较为持久的潜在心理因 素,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使他们容易产生焦虑。2.认知评价是考试焦虑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认知评价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认识和评价,一个人对客观事物认知与评价的正确 与否,将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如:考试焦虑的同学对考试的认识和评价往往是在主观上认定 甚至夸大考试的可怕,从而陷入担忧、恐惧以至不能自拔就会产生考试焦虑。这样,就可能 会产生强烈的反差:一方面对考试期望值过高,憧憬着考试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则会出现考 试失败、成绩不理想的现实;一旦考试受挫,就会产生羞愧、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情感,使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3.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是影响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 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应试的焦虑水平。例如学生在考试 之前对考试的难度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十分清楚,自信心不足,考试前不能制定适 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也不能调整好竞技状态,一旦在考试中出现不会的题目,就会紧张。在 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学生将无法发挥正常水平。(二)外部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其考试焦虑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这些外部 因素的特点是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且难以控制。1.学校环境。学校是施行考试最频繁的场所,与考试焦虑紧密相关。如:教师对分数 的过分看重,片面追求升学率;同学之间的竞争;考场内的紧张气氛等都会使学生产生考试 焦虑。2.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情感依赖的中心,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观念和态 度。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缺乏民主,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使子女对父母产生恐惧,以 至于压力过大,导致心情紧张和考试焦虑。3.社会环境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政策体制尤其是教育政策体制会影响到学校、家庭的教育 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的高低。如:把成绩作为 孩子献给父母的最好礼物的方式,往往造成因为成绩促成学生考试焦虑。

4.简要举例子简要说明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步具备的两种独立的可逆性。(12 分)

答: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步具备逆向和互反两种独立的可逆性。逆向的可逆性。例如:小学生之所以能够推断错开后的两根等长木棒仍然一样长,是 因为他们能够在心理上把错开的木棒倒退回去,对齐后仍一样长。其他守恒概念的形成也可 用此类逆向的可逆性来说明。互反的可逆性。例如:小学生之所以能够推断错开的两根等长木棒仍然一样长,是因 为他能够在心理上把木棒伸出来的部分用来弥补缩进去的部分,伸出来的部分越长,缩进去 的部分也越长。弥补之后的两根木棒仍然一样长。其他守恒概念的形成也可用此类互反的可 逆性来说明。这两种可逆性是守恒概念形成的最核心的理性基础,但这两种可逆性还未整合成一个相 互转换的系统。第二次作业: 单选题:

14.(A)道德是一种互利互惠公道的双赢道德。A.平等的B.对等的C.平衡的D.合作式的

15.①物体和物体的组合 ②命题与命题的组合 ③物体与命题的组合 ④命题与结论的组合。这4种组合中,中学生已形成的两种组合系统是:(A)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个体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的成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A.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B.性器官和神经系统

C.性器官和内分泌系统

D.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状况

12.儿童人格与社会化发展的核心部分是:(A)A.儿童道德的发展

B.儿童心理的发展

C.儿童身体的发展

D.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13.他律道德即儿童对他人的行为是根据(A)价值标准进行道德评判 A.自身以外的B.父母的 C.权威的D.书本上的

1.目前我国现行的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大多数属于:(A)A.医学模式

B.治疗模式

C.教育模式

D.引导模式

2.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反应,下列不属于其主要表现的是:(D)A.情绪耗竭

B.性格解体

C.低成就感

D.退缩行为

3.在个体生命发展的某个阶段,对其身心发展具有最为重大意义的那种活动方式(A)A.主导性活动

B.主要活动

C.重要活动

D.阶段性活动

4.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哲学理念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意识决定于他的:(A)A.实际生活过程

B.受教育状况

C.行为和态度

D.生活环境

5.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个体实际生活过程中的:(A)A.主客体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B.主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 C.主客体之间的根源性矛盾

D.主客体之间的本质性矛盾

8.所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除了具备一般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特质外,还应具有:(A)A.教师职业所决定的特殊性质

B.教师生涯特质

C.教师职业特质

D.责任心

6.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同化与顺应之间的:(A)A.平衡化机制

B.协调性机制

C.双赢机制

D.互相转化机制

7.个体调整自己的活动图式以适应客体的特征或变化的过程是:(A)A.顺应

B.适应

C.同化

D.内化

9.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平衡化的过程也就是新的(A)进行建构的过程,也就是主客体之间逐渐达到协调平衡的过程:

A.认知结构

B.认识方式

C.思想观念

D.行为和态度

10.心理失调按其严重性程度划分,大体上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A.)A.心理疾病

B.心理问题

C.心理障碍

D.极严重心理问题

判断题:

1、适应性心理咨询主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咨询为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因此,适应性心理咨询对应的是矫治性功能。(×)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这就注定不会是一种师生平等的关系。(×)

3、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心理功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4、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要有绝对权威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5、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又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1、简要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的三个阶段。(8分)

答: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的三个阶段

(1)调查呼吁阶段。部分专家、学者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提出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979年下半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心理学研究会的寇清云等就在市三中和十三中尝试开办心理学讲座。1985年3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表了一系列报告,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机关开始意识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此后,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研究,主要涉及中学生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以及考试适应等方面,为以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

(2)尝试起步阶段。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师从青春期教育入手,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青春期心理适应、挫折、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困扰进行辅导。一些学校自发地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尝试解决。

(3)发展推进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之后,开始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并得到相应的行政部门的支持。第二,出版了一系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读物,同时还研制了一些测量心理健康的量表、软件。第三,进行了系统的课程试验。课程试验的内容和形式包括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活动等。第四,国家和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

2、举例子简要阐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8分)

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途径是①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③结合学校团队活动、班级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日常教育活动中进行。

心理健康选修课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通俗、系统地介绍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系统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及时觉察自身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通过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保证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心理健康选修课强调学生的参与、自我教育与自主活动,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但要有合适的学生用书和教师参考资料,还要有合理的实施纲要、实施要点、活动设计和管理评价系统。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所有任课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学科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也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①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②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良好的意志、性格等。例如,学习《青松》这首诗歌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坚贞不屈的性格品质。

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在这些活动中,也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各种竞赛、班级间的联谊活动、集体劳动、外出旅游等,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联系起来,就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其意志,锻炼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手拉手献爱心”、“团队干部竞选”、“主题队会”等。

3、简要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能。(9分)

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含有三级功能,即初级功能、中级功能和高级功能。

初级功能主要指通过心理卫生健康知识的学习,消除心理障碍和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中级功能主要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应付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提高心理素质;高级功能这样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要促进个体的发展与完善,消除心理疾患,这主要体现在通过心理教育与训练帮助受教育者充分意识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使各种心理素质达到最优化,成为健康、自主、和谐、具有创造性的人。

4、举例子简要说明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及应当注意避免哪些做法。(10分)

答:学校在这方面应坚持的策略有:

(一)中立性策略。在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帮助和引导的过程中,学校应注意到,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但是,当家庭中的一方向学校求助时,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是把学校和教师当作自己的支持者和同盟军,向学校和教师反映其对其他家庭成员的不满。此时,学校应保持中立性,应当注意避免卷入其家庭矛盾和是非,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发挥学校和教师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作用。

(二)客观性策略。求助于学校的一些家庭,往往是其中的某个家庭成员(家长或学生)在价值观、生活态度和习惯、教育态度、学校适应等方面表现出矛盾、不协调,甚至对立。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学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保持客观性,引导家庭中矛盾的双方换位思考,应当注意避免盲目地评价。

5、请结合自己或周围其他人的实际举例子简要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的几方面。(10分)

答: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的6方面:

(1)职业适应性差。我校XX老师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缺少职业自豪感,甚至根本看不起教师工作,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同时他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长远打算,得过且过。

(2)因各种认知偏差而造成的态度偏差 :知觉误差、理解误差、社会认知偏差、思维方式不正确、对学生提出不合理的教育目标、拒绝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尝试解决新问题。(3)情感方面。①情绪调节自控能力不强,将个人在社会、家庭感情方面的失意烦恼带入学校,错把学生当作自己发泄情绪的对象。②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于控制。③教育热情不高。④冷漠、与学生感情交流少。

(4)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人际适应能力不高、师生关系紧张、对抗,不尊重学生,厌恶后进生,用放任自流或专制独断方式管理班级。

(5)性格方面。对小事斤斤计较,挫折耐受力不高,坚持性不强,对学生不真诚等等。(6)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少数教师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和更年期综合症等症状。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

2011年第一期阳江市暨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C证教师”岗位培训班考核要求

一、考核方法:论文考核

二、考核程序:由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确定论文题目,培训结束后学员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论文,经审核合格者,发给证书。

三、论文题目(以下8个题目中第一题为每位学员必答题目,其余任意选择一个题目,共写2篇论文,各2000字)

1、结合你校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等四个工作规范文件的通知》(粤教思[2008]83号)和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必答题目)

2、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3、结合实际,谈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内容包括学生问题分析、辅导做法、体会等)。

4、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5、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

6、请根据心理教育课程设计的特点和要求,编写一个心理课的教案。

7、请描述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表现,并对其问题的性质和产生原因给予分析和判别。

8、建立一份个别辅导档案。

四、上交论文时间:2011年7月30日之前将论文(要求用A4纸打印)邮寄或送到阳江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市区东风三路45号,邮编:529500)联系电话:3333029、3333629联系人:陈青、洪秋萍,逾期不予受理。

五、领证时间:2011年9月30日之后,论文审核合格的学员由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颁发证书,具体时间请电话(3333029、3333629)查询。

阳江市教育局政教科

阳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心得1

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心得

20XX年XX月XX日至XX日,我有幸参加了XXX组织的心理健康C证培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是这两天听了几位专家精彩纷呈的课,受益颇多,特作总结如下: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作为一名普通的兼职心理辅导员老师,在具体的活动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

一、真诚沟通。

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课程。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所以,在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与老师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1、倾情投入

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倾情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挚感情。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倾诉真情

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只要你能说就是最棒的!”,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他们渐渐地对辅导活动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地和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不足,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迹,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让他能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

二、贴近实际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1、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要求辅导教师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

当代的农村小学生,多数都是留守儿童,这样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他们最关注什么?他们最困惑什么?他们最需要辅导老师帮助什么?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心理适应问题,其中学习方面最突出,其次分别为生活方面、交往方面、认识自我方面。针对这一实际,在活动课中,我认为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面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爱学乐学。(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动机和兴趣是学习中的动力因素,我主要选择了《小学生心理辅导指南》教材中的《我喜欢的课程》、《知识越学越有趣》等内容,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是十分有趣的。(2)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他们才能有话可说,产生共鸣,课堂气氛活跃,辅导效果水到渠成。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等方面,我也选择了一些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2、活动形式多样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融入音乐、美术、等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

三、重在感悟

心理活动课的内容要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要坚持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避免把心理活动课上的单纯的心理知识传授课。在活动中,我力求让学生多活动、多训练、多感悟,从而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

1、心灵感悟。

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课的心理素质教育恰好与人的 2 心理世界沟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在辅导《保持一份好心情》中向学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闹矛盾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假如你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你会怎么想?”等问题,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心灵顿悟,调适自己的心境。活动中,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老师尽量做到不妄加评判,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2、实际运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辅导,目的并不仅仅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它应该贯穿学生的始终,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进行延伸、指导行为。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强。对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铭刻在心,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反映出来。在辅导完《不做“小拖拉”》这一内容后,有许多同学都笑着对我说:“老师,我现在做事情可快了”。可见,学生们能用心理活动课中的感悟、体会来指导鞭策自己的行为,达到了心理活动的目的。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为我们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我们完全将二者有效地融合进来,为提高我们德育的艺术水平,丰富我们德育的内容做贡献。我们不但要做学生的学业指导师,更要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师。

下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1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1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C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101班徐惠明学号:101060056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C证作业

    心理健康C证作业 善待挫折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挫折在人生路上的不可避免性;提高挫折的承受力,掌握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 2 情感:使学生树立信心,让挫折......

    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作业(五篇范例)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考核作业 谈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 学校: 作者: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级教师培训作业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一、前言: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教师对......

    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心得

    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心得 2011年10月22日至11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听了几位主讲老师精彩纷呈的课,收益颇多。 一、 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是针对所有人群的。 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心得

    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C 证培训,听 了几位主讲老师精彩纷呈的课,收益颇多。 一、 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是针对所有人群的。 心理健康课并不是针对有心......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论

    浅论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 周妹 岭南师范基础教育学院中文系 【摘要】: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谦让,......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班结业论文格式[大全]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班结业论文 一、论文专题: 1、中小学生学习辅导 2、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4、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 5、心理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