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第3模块(10-15讲)-古代诗文阅读(新课标-江西专用)

时间:2019-05-11 23:2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免费下载】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第3模块(10-15讲)-古代诗文阅读(新课标-江西专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免费下载】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第3模块(10-15讲)-古代诗文阅读(新课标-江西专用)》。

第一篇:【免费下载】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第3模块(10-15讲)-古代诗文阅读(新课标-江西专用)

第15讲 │ 考点精讲 第15讲 │ 考点精讲 第15讲 │ 考点精讲 第15讲 │ 技法点拨 技法点拨 第15讲 │ 技法点拨 第15讲 │ 技法点拨 第15讲 │ 技法点拨 第15讲 │ 技法点拨 第15讲 │ 技法点拨 第15讲 │ 技法点拨 第15讲 │ 技法点拨 第15讲 │ 技法点拨 第15讲 │ 技法点拨 第15讲 │ 技法点拨 第14讲 │ 真题体验 第14讲 │ 真题体验 第14讲 │ 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第14讲 │ 考点精讲 第14讲 │ 技法点拨 技法点拨 第14讲 │ 技法点拨 第14讲 │ 技法点拨 第14讲 │ 技法点拨 第14讲 │ 技法点拨 第14讲 │ 技法点拨 第14讲 │ 技法点拨 第15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 形象意象 第15讲 │ 真题体验 真题体验 第15讲 │ 真题体验 第15讲 │ 真题体验 第15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1 踏 2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打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3 A 第15讲 │ 真题体验 第15讲 │ 真题体验 第15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1 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2 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第15讲 │ 真题体验 第15讲 │ 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第15讲 │ 考点精讲 第15讲 │ 考点精讲 第15讲 │ 考点精讲 第15讲 │ 考点精讲 第15讲 │ 考点精讲 第15讲 │ 考点精讲 第15讲 │ 考点精讲 第15讲 │ 考点精讲 第15讲 │ 考点精讲 第15讲 │ 考点精讲 第15讲 │ 考点精讲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4讲 分析综合 第14讲 │ 真题体验 真题体验 第14讲 │ 真题体验 第14讲 │ 真题体验 第14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A A项结合上下文意可推断薄应为靠近接近此题如果考生能联想课内知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更易理解 第14讲 │ 真题体验 第14讲 │ 真题体验 第14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A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审清题干要求然后仔细辨别选项两句话与题干要求的符合程度本题错选多是因为对选项的理解不到位B项及归公又请殿将说明王德用擢升是结果C项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表明王德用的谦逊和自知之明而非坦荡D项左右皆望公莫敢近表现敌人对他的敬畏属效果士大夫亦多服其度表现其人格魅力与坦荡无私不尽相同 第14讲 │ 真题体验 第14讲 │ 真题体验 第14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1 军人敢于倚仗诏命 来 干预军队制度以后 就 无法再整治 2 于是认为 既然 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 就 不 再 适合执掌重要而秘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 3 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待人 第14讲 │ 真题体验 第14讲 │ 真题体验 第12讲 │ 真题体验 第12讲 │ 真题体验 第12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C 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第12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1 申甫 进入嵩山又遇到了过去 或原先 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 向他 请求 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2 申甫屡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 或拜见 各位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3 在这时权贵们争着责怪申甫又讥讽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 的优劣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 注意复故乞为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 2 注意数以见表被动 3 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 第12讲 │ 真题体验 第12讲 │ 真题体验 第12讲 │ 真题体验 第12讲 │ 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第12讲 │ 真题体验 第12讲 │ 技法点拨 技法点拨 第12讲 │ 技法点拨 第12讲 │ 技法点拨 第12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13讲 │ 真题体验 真题体验 第13讲 │ 真题体验 第13讲 │ 真题体验 第13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D A项语告诉B项委舍弃丢弃C项识知道引申为意识到 第13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B A项两个之均为代词指居庸关意义和用法都相同B项第一句的为是介词被第二句的为是介词替符合选项要求C项两个所均为特殊文言被动句式为所的组句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D项两个于均为介词译为在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第13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D ①表现的是居庸关地势的险峻位置的重要②只是打比方说明位置重要不应舍弃给敌人⑥是朱棣指挥作战的具体做法所以①②⑥均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故选D项 第13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C C项中但被敌方间谍获知错原文第3段是获贼间谍显然与原文不符故选C项 第13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1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 ①如今上天把 居庸关 这个地方交给我不可以错失这个机会②皇上指挥军队渡过黄河 士兵 擂鼓呐喊一起冲向宋忠的阵营 第13讲 │ 真题体验 第13讲 │ 真题体验 第13讲 │ 真题体验 第13讲 │ 真题体验 第13讲 │ 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第13讲 │ 考点精讲 第13讲 │ 技法点拨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3讲 │ 技法点拨 第10讲 │ 技法点拨 第10讲 │ 技法点拨 第10讲 │ 技法点拨 第10讲 │ 技法点拨 第10讲 │ 技法点拨 第11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在

第二篇:【免费下载】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第5模块-古代诗歌阅读(新课标-浙江专用)

第37讲 │ 真题体验 第37讲 │ 真题体验 第37讲 │ 真题体验 第37讲 │ 真题体验 第37讲 │ 真题体验 第37讲 │ 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2011年浙江高考《考试说明》规定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级默写名句名篇是高考固定的考点之一所谓名句是指那些语言简练文质兼美的诗句文句和格言警句等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位置广为流传常被人引用借鉴的篇目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一般均可算作名篇 名句名篇含义深刻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深刻的哲思或揭示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事物的真相在表达上名句名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角度新颖手法独特高考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考查采用的是默写方式大都是给出上句或下句要求学生续写出下句或上句近年来也有个别省份的自主命题卷采用情景默写法即规定语言情景让考生根据情景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第37讲 │ 考点精讲 第37讲 │ 考点精讲 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 识记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等做完其他题后又会突然回忆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作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另外如果命题是二选一三选二或六选五答题时就应以最有把握的题做起做够规定的数量就行了所有题目都做既费工夫还可能造成错误失分因为高考阅卷评分有时规定若考生全做只按第一组或前几题得分有错误即扣分即使你后面做对了也不给分 第37讲 │ 技巧点拨 技巧点拨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指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等人文因素的评价对作者在诗歌中描述景物事件以及人物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感悟态度观点的评价 一思想内容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分析意境古诗思想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忧国伤时有的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有的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有的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卖炭翁》有的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登高》 第36讲 │ 考点精讲

2.建功报国有的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有的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有的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的抒写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有的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的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的《兵车行》有的慨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写羁旅愁思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写思念亲友的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边关思乡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写闺中怀人的如王昌龄的《闺怨》 第36讲 │ 考点精讲

4.离愁别绪写依依不舍留恋的如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渭城曲》写情深意长勉励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坦陈心志告白的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5.生活杂感有的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有的写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有的写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的写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有的写仕途失意的苦恼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有的写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的写对生活哲理的阐释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陆游的《游山西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这一类的诗歌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36讲 │ 考点精讲

二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常见的题材如下

1.伤别离情类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如怀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等

2.咏怀类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沙湖道中遇雨》等等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怀古诗也是一种咏怀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陆游的《书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都遗响千古 第36讲 │ 考点精讲 3.讽喻类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喻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林升的《题临安邸》等

4.边塞类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5.咏史类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类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丈原》等均为名篇 第36讲 │ 考点精讲

6.咏物类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时期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7.爱情诗这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蒹葭》《迢迢牵牛星》李商隐的《无题》 秦观的《鹊桥仙》等等 8.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引起注意 第36讲 │ 考点精讲

9.山水诗描写山水风光寄托诗人高洁情怀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杜甫的《望岳》

10.田园诗表现淳朴诚挚的农村风情及诗人忘情田园依傍田园的心境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清平乐·夜行黄沙道中》

11.闺情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如温庭筠的《更漏子》王昌龄的《闺怨》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 14.羁旅诗通过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表现诗人的种种情思和感触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张继的《枫桥夜泊》

15.离乱诗描写战争中的离乱和感伤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苦难如杜甫的《春望》《恨别》 第36讲 │ 考点精讲

16.游猎诗通过描写游猎场面表现人物的勇武精神及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怀如王维的《观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17.游侠诗描写侠义行为表现侠义精神的诗如曹植的《白马篇》王维的《少年行》

18.悼亡诗追悼死者寄托哀思如李白的《哭晁卿衡》元稹的《遣悲怀》

19.观览诗记游观光览胜时所写的诗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陆游的《游山西村》 第36讲 │ 考点精讲

三观点态度

所谓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通常表现为正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毕竟诗歌是表情的与说理性的文章不一样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忧郁沉闷等

2.情感载体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一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切入点

1.看作者

由于所处时代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诗人长期形成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应是大致固定的比如屈原的爱国情思陶渊明的自得田园李白的傲岸不屈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旷达达观辛弃疾的报国无门等等了解这些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很有帮助

2.看时代

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总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很深的印迹诗歌鉴赏时注意这种社会的外在表象非常重要比如同是边塞诗盛唐时是一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气概南宋时则是一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无奈伤感 第36讲 │ 技巧点拨 技巧点拨 第36讲 │ 技巧点拨

3.看注解

很多诗歌命题者作了一些注解以提醒考生这对于鉴赏诗歌来说相当重要一是有的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同二是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不同注解中作的提示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比如宋之问的《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一般难以理解了解了宋之问因获罪被贬泷州第二年从贬所逃归途经襄樊附近的汉江而作了此诗后这种精神痛苦才显得更加贴切和富于情致

4.看情点

古代诗歌中往往有很多直接表现情感内容的词语把握这些词语对于鉴赏诗歌尤其重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一个愁字把作者的主要思想情感透露了出来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可以看作是理解全诗的一把钥匙

5.看形象

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写景叙事都离不开意象从常见的形象入手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

6.看用典

古人写诗往往用典故曲折地表达思想了解这些典故对于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尤有帮助王安石的《桂枝乡》对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化用把怀古的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36讲 │ 技巧点拨

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解题步骤及示例

1.设问方式

①×××××一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③ ×××××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④简析×××××与某位作者的×××××表达的不同情感

⑤本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⑥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⑦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⑧这首诗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词中的有关诗句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第36讲 │ 技巧点拨

2.思路点拨

①全诗写了什么

②抓住了什么特征 ③抓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 3.答题模式本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抒发_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4.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 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 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36讲 │ 技巧点拨

解题思路 ①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情景 写了什么

②抓住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等特征 抓住了什么特征

③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

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天天辛勤劳作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现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第36讲 │ 技巧点拨

三内容观点题目的答题语言

1.题材 1 写景抒情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登高》《登岳阳楼》

咏物言志 情 诗如李商隐的《锦瑟》杜甫的《春夜喜雨》贺知章的《咏柳》

怀古咏史诗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石头城》

即事感怀诗如李煜的《虞美人》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一剪梅》姜夔的《扬州慢》

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的《出塞》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36讲 │ 技巧点拨

2.思想内容

评价思想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 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诗歌抒发的感情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第36讲 │ 技巧点拨

3.思想感情

揣摩诗歌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 友 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诗歌抒发的情感寂寞 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 超脱 寄情山水向往安宁 豪放 咏史述志状景抒怀 婉约 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对影自怜 思乡怀友题赠此外还有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第36讲 │ 技巧点拨 第37讲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真题体验 第37讲 │ 真题体验 第37讲 │ 真题体验 第37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考点精讲

②托物言志指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的事物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该诗通过描写蝉来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怀 ③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 A.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以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诗人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B.以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 哀景 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哀情 第35讲 │ 考点精讲

C.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利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凉

D.以哀景写乐情这一类比较少见如《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句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情 以上四种情与景的关系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类前两种可以看作是正衬后两种可以看作是反衬 ④借议论来抒情如杜甫《咏怀古迹》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八句除第二句外均是议论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

⑤借叙事来抒情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结尾两句叙事抒发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第35讲 │ 考点精讲

3.其他手法 1 虚实相生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来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它包括梦幻之境已逝之境未来之境实是指客观世界中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相生人们常以此描述虚实之间的关系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 2 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洌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第35讲 │ 考点精讲 3 点面结合点面结合烘云托月能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4 色彩的渲染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一派怡人的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第35讲 │ 考点精讲 5 赋比兴手法 ①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陈述铺叙的意思如《卫风·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换丝向女主人求婚一方面男子有点嬉皮笑脸不太严肃另一方面这个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冒险这一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

②比比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这就如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如《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时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据说斑鸠吃了桑葚会醉这句话比喻女子不要沉溺在爱情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则比喻女子容颜变老 第35讲 │ 考点精讲

③兴兴就是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联想其作用是使语言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如果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中受到感染则会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比如《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果舍去景物不过是说去时是春天回来是冬天还有什么意味呢

比兴经常一起用而彼此不分只要用了比或者兴就可以说用了比兴手法做题时不要求作单一分析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总之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古代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国的古代诗歌永远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第35讲 │ 考点精讲

象征象征是古典诗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是个象征体目的在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吟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第35讲 │ 考点精讲 7 抑扬手法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抑扬手法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①先抑后扬又叫欲扬先抑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②先扬后抑又叫欲抑先扬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怎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第35讲 │ 考点精讲 8 观察角度的变化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第35讲 │ 考点精讲 9 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①以少总多以少总多应具有以下特征概括性指所表现的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必然性能够启发读者的联想具体性指所表现的事物具有个性偶然性体现为感性的能够限制读者的联想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增加了个性以少总多使我们知道这是早春不是暮春 第35讲 │ 考点精讲

②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窗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有限联想到无限物小蕴大意趣无穷同样竹中观日镜中映景水中倒影同样具有这种艺术效果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的境界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情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命运这一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大事又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野草燕子等几个小意象反映昔盛今衰的大主题 第35讲 │ 考点精讲

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即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或事物的认识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第35讲 │ 考点精讲 四篇章结构 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有 1.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2.曲笔入题

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诗歌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如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 思君此何极 作者先景语后情语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式 第35讲 │ 考点精讲

3.伏笔 伏笔是为下文行文所作的准备有时和照应结合起来使用有些诗歌开头的写景或叙事就是为下文抒情或议论埋下的伏笔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歌开头写停泊的地方靠近酒家就是为下文听商女唱《后庭花》埋下的伏笔

4.照应 照应在古典诗歌中的运用可分为三类即首尾照应扣题照应伏笔照应下面就每一种照应类型在具体诗歌中的运用作简单的分析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的情感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第35讲 │ 考点精讲 2 扣题照应即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这样使全诗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展开主题明确结构严谨如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一首咏物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浓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暖独回是早颔联一枝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照应标题很有特色 第35讲 │ 考点精讲

伏笔照应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5.卒章显志

诗言志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要首句标其目卒彰显其志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加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第35讲 │ 考点精讲

6.以景结情

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 暗喻 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览物结关合之情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第35讲 │ 考点精讲 7.铺垫

铺垫是指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如苏轼《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第一句是在写景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创造了一种清静自然的幽雅氛围表现了作者宁静的心情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8.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指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最后一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结句如撞钟磅礴而高亢把诗人心系国家胸怀民族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推至最高潮感召着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为正义的事业而英勇献身在全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9.浑然天成浑然天成指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 一看清题干要求明确思路走向 在做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所要求回答的内容思考命题者是就表达技巧的哪一方面出题得分点应在哪一点上从而明确自己的思路走向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取相关的记忆知识这样就不至于答非所问

二依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内容 在考试答题中有的是技巧与形象结合有的是技巧与语言结合有的是技巧与思想结合有的需要概括回答有的需要简要分析在理解修辞格的内容及表达效果时我们要做到三到位①手法②内容③作用评价 第35讲 │ 技巧点拨 技巧点拨 第35讲 │ 技巧点拨

三明确解题步骤设问方式

修辞手法的赏析

①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 ×× ××分别比喻什么为什么 2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含蓄委婉直抒胸臆 的赏析

①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现技巧 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③本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④本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⑤请赏析诗中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等 手法的运用及艺术效果思路点拨 1 指出什么地方用了什么技巧或什么手法如果手法对应范围是全诗就直接说全诗用了什么手法如对应的是句子就说哪个或哪些句子用了什么手法如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这两句诗用了比喻夸张手法

怎样用的如诗人把贪官污吏比作大老鼠刻画了贪官胆大贪婪的无耻形象

用这个手法有什么好处要扣住塑造形象表达主旨两个方面来说如这个比喻形象传神地塑造了贪官的形象表达了人民的憎恶之情批判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第35讲 │ 技巧点拨

3.答题模式

诗歌 诗句 用了_________ 技巧 写了_______ 景物图景 突出了______特点 结合原诗具体分析 表达 抒发 了作者的_________ 思想感情 4.示例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试加以简要分析 第35讲 │ 技巧点拨

解题思路

①这首诗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对比

②前两句 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 与后两句 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 构成对比 ③表明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同时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 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 与后两句 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 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明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同时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第35讲 │ 技巧点拨 第36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6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第35讲 │ 考点精讲 一修辞手法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绵长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如刘攽《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第35讲 │ 考点精讲

3.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的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4.对比也叫对照就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35讲 │ 考点精讲

5.借代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 1 借用人 或物 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 或物 的名称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2 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举酒欲饮无管弦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6.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双关的作用 1 语意丰厚余味深长 2 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3 形象鲜明印象深刻如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第35讲 │ 考点精讲

7.对偶指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用表述语语言工整音韵和谐描绘了或渲染了 什么 形象 反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用表述语正反对比态度鲜明突出了 爱憎分明 的感情 串对 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第35讲 │ 考点精讲 8.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是用环境气氛或其他条件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 1 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通过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抒发了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如杜甫《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片云孤月组成了凄凉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第35讲 │ 考点精讲

反衬即陪衬物与主体事物或感情方向相反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以乐景写哀情如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的美景反衬出今日之悲眼前的鸟语花香反衬出了远去边疆的哀愁

②以哀景写乐情如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五月的天山映入眼帘的仅有皑皑的积雪无花可赏无柳可折寒气逼人情景如此单调如此凄凉反衬出了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 第35讲 │ 考点精讲

③以衰衬兴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辛夷花又叫木兰花毛笔花阴历二月开花 此诗第一二句作者用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三个意象具体渲染了谷口 故山草堂之所在 春残的凋零气氛那么作者写此诗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伤春思绪吗非也请读三四句山窗之下的幽竹是多么可爱啊它不改清新阴凉殷切地等我归来这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幽竹不正是外美与内美和谐统一的象征吗不正是作者心中的最爱吗读到这里我们恍然领悟出原来作者写春残之景物并不在抒发伤春之情而是借春鸟春花之改来反衬幽竹之不改明乎此作者抒发的钟情幽竹之痴情作者表达的赞美坚贞节操的题旨就显得鲜明可感了

④以声衬静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 第35讲 │ 考点精讲

⑤以有衬无如李白《月下独酌》中这样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明只有自己一人却说看到了三个人影这就是以有衬无这样写就把李白当时孤独寂寞的生活际遇和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了 ⑥以明衬暗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9.渲染原是中国画中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后成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对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以创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又渲染了春涧的寂静 第35讲 │ 考点精讲

10.反复指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方法作用有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优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如《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诗中硕鼠硕鼠与乐土乐土的反复重唱使得气氛越来越浓烈感情越来越激越不仅深刻有力地揭示了剥削者贪婪残暴的本质还充分地表现了农民对剥削阶级深恶痛绝的感情 第35讲 │ 考点精讲

二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第二联用记叙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第35讲 │ 考点精讲

3.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之情 4.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如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首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第35讲 │ 考点精讲 三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个大命题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细节描写想象联想等也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等

1.描写手法 1 根据描写角度的不同可分为 ①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直接进行描写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

②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不直接描写而从其他人物的态度议论评价等角度达到间接表现事物的目的的写作手法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第35讲 │ 考点精讲

根据描写所用笔墨的多少可分为

①白描它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相信每一个读此诗的人都会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的是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很自然的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会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瘦马什么感觉只能断肠这就是白描 第35讲 │ 考点精讲

②工笔它也是绘画中的术语又叫细描是指对事物作精雕细刻式的描写它的特点是详尽而细腻如《孔雀东南飞》中以工笔亮彩描绘了刘兰芝的形象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2.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直接抒发了作者蔑视权贵之情 2 间接抒情

①借人抒情如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为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该诗通过描写踏青丽人意态之娴雅体态之优美衣着之华丽来讽刺杨家兄妹骄纵荒淫的生活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E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同时我们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一品味词语

1.精炼传神的词 品味诗歌的语言时我们通常抓炼字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虚词 第34讲 │ 考点精讲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裴迪《华子岗》 侵字写夕阳余晖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时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而这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2 形容词诗词中的形容词大部分是修饰语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需关注的重点对象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各句中的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第34讲 │ 考点精讲

数量词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 4 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婉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第34讲 │ 考点精讲

2.妙用叠音的词

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作用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 3.渲染颜色的词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一二句中黄与翠白与青互相映衬物象的色相明度彩度之间是那么协调整个画面展现出清晰的空间感与和谐的暖色感 第34讲 │ 考点精讲

4.形象拟声的词

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呕哑嘲哳难为听 白居易《琵琶行》 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第34讲 │ 考点精讲 二把握句法

把握句法主要指把握诗中的倒装句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因此需要倒装有时是为了强调更好地表情达意也采用倒装的句式为适应格律的要求为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古人作诗常常要打乱正常的语序

1.定语与中心词倒置如碧玉妆成一树高 高树 雨里鸡鸣一两家 一两家鸡鸣 等

2.主语与宾语倒置如泉声咽危石 危石咽泉声 云气嘘青壁 青壁嘘云气 等 3.动宾倒置如多情应笑我 应笑我多情 等

4.其他复杂的语序倒置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等 总之语序的倒置在形式上主要是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在内容上主要是为了强调某些意蕴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第34讲 │ 考点精讲

三明了风格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20个字毫无难解之处

2.含蓄委婉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第34讲 │ 考点精讲

3.清新雅致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第34讲 │ 考点精讲

6.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幽默讽刺

诗中多用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8.雄浑磅礴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的《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的《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第34讲 │ 考点精讲

9.豪迈奔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歌的特点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 气势浩荡一泻千里

10.沉郁顿挫

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致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第34讲 │ 考点精讲

11.悲壮慷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

12.英俊飒爽

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

一炼字题

1.设问方式

①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分析 ②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说说某字的表达效果

③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④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⑤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第34讲 │ 技巧点拨 技巧点拨 第34讲 │ 技巧点拨

2.思路点拨

①该字 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就写没有不写 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 景物人 概括说一下 必答

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将画面具体展开展开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特征分值少的题这步可省略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必答

3.答题模式

这个字意思是_______ 或运用了什么手法 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______形象 或景色 烘托了_______意境表达了________情感

4.示例 玉楼春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第34讲 │ 技巧点拨

解题思路 ①闹字用拟人和通感手法具体生动形象传神地刻画了杏花怒放的春天景色 ②花本来没有声音这里用拟人手法描摹的有了声音生动地描绘出春意盎然杏花闹春蝶缠蜂绕的景象使人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美好感受突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③通过该字表达了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闹字用拟人和通感手法具体生动形象传神地刻画了杏花怒放的春天景色花开本来没有声音这里用拟人手法描摹的有了声音展现出春意盎然杏花闹春的景象使人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突出了春天美丽而有生气的特征表现了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第34讲 │ 技巧点拨

二叠字题

1.设问方式某某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思路点拨

①解释词语含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景 物 ②富有音乐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3.答题模式

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景 物 使诗歌富有音韵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4.示例 黄氏延绿轩 [明]高 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葱葱是树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的意思靡靡形容草密葱葱靡靡写出春雨过后水边草木茂盛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第34讲 │ 技巧点拨

三鉴赏诗眼型

1.设问方式

①简析某字在诗中的作用

②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③第几联中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④诗歌开篇用某字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⑤这首词上片有一个字统摄了下片的内容这个字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2.思路点拨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第34讲 │ 技巧点拨

3.答题模式 1 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34讲 │ 技巧点拨

四鉴赏诗歌语言风格 1.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③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思路点拨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答题模式

此诗语言特点是______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______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表现了_________之情 第34讲 │ 技巧点拨

4.示例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解题思路 ①这首诗清新自然口语化

②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第34讲 │ 技巧点拨 第35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5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考点精讲 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蜀道难》诗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另外斜阳 夕阳落日 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33讲 │ 考点精讲 4.抒怀类或托物显志或抒发感慨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梅花古诗中梅花有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进而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如三国时刘桢有《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第33讲 │ 考点精讲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郑板桥有佳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姜夔《扬州慢》词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冰雪草木古诗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第33讲 │ 考点精讲

5.爱情类用以表达恋爱相思之情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3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在古代诗歌里用作对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第33讲 │ 考点精讲

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词《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长城《南史》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臣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诗《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 斩 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33讲 │ 考点精讲

柳营柳营指军营《史记》载抗匈奴的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他的细柳军营纪律严明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方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5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羌笛羌笛在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词《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第33讲 │ 考点精讲

三意境

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

一鉴赏景的形象 画面

1.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④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⑤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思路点拨 ①找出诗中的景物概括景象 意境 特点

②描摹诗歌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剖析作者思想及其情感 第33讲 │ 技巧点拨 技巧点拨 第33讲 │ 技巧点拨

3.答题模式

诗歌描写了_______ 景物图景的特点 _______ 景物图景 通过对___________的描写 结合原诗具体分析景物的特点 表达 抒发 了作者的__________ 思想感情

4.示例请分析这首诗的画面美 绝 句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解题思路

①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 诗中的景 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景象特点 ②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细小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 描摹诗歌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很好地表现了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 剖析作者思想及其情感 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风景图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生机盎然和谐美好的画面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色彩鲜明表现了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美好的情感 第33讲 │ 技巧点拨

二鉴赏物的形象 1.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意象

②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③诗人通过诗中塑造的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2.思路点拨

①写的是什么物象

②最能体现其处境的词语是什么最能体现它品行的词语是哪些

③指出物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

3.答题模式

诗歌描写了________ 物象的特点 _______ 物象 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写 结合原诗具体分析物象 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 思想感情志向 第33讲 │ 技巧点拨 4.示例简析下面这首诗中杏花的形象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解题思路 ①这首诗塑造了杏花的形象

②最能体现其处境的词语是一陂春水最能体现它品行的词语是花影妖娆 ③物中体现的诗人的感情是要保持自己如北陂杏花那样像雪一样纯洁美好的品性决不成为任人碾压的尘土

依据步骤形成的答案这首诗塑造了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践踏的杏花形象通过对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杏花这一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王安石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抒发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 第33讲 │ 技巧点拨 三鉴赏人的形象 1 设问方式 ①此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②人物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③人物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 ④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 思路点拨 ①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 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概括形象的意义 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 答题模式 诗中塑造了_________形象 什么形象 ________ 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抒写了_______ 概括形象的意义 之情 第33讲 │ 技巧点拨

示例分析诗中塑造的诗人的形象 塞下曲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解题思路

①这首诗写的是边关将士

②表现出边关将士不畏艰苦为国杀敌的情怀

③抒写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和诗人想象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之情

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不畏艰苦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表达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抒写了诗人想象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之情 第33讲 │ 技巧点拨

四学会泡开诗歌

泡开诗歌就是把诗歌泡成散文故事泡成容易理解的语言形式具体方法是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一词一句关注古代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将诗句意思连缀整合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相关诗句推断从而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泡成散文故事变成诗人的一篇日记如2010年北京卷 古风 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第33讲 │ 技巧点拨

泡开此诗

1.局部细察即逐字逐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诗的开头就以大气包举气吞六合之势不仅展现出宇宙的广大无边和诗人的博大胸怀而且也隐喻着诗人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傲岸不屈的气概为下文抒发登高的所见所感抒写讥刺时政昏暗贤愚颠倒等事作了铺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字面上写登高所见的景象严霜覆盖着大地上的山川草木万物萧瑟秋风肃杀辽阔的草原 大荒 笼罩着凛冽的寒风实则象征着那种阴暗压抑充满杀机的政治气候犹如严霜秋风摧残万物之肃杀冷酷一般 第33讲 │ 技巧点拨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以落日的余晖为浮云所掩蔽比喻玄宗为谗邪所惑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这两句典出《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 食非醴泉不饮陆德明注鹓雏鸾凤之属也又《后汉书·仇览传》云枳棘非鸾凤所栖诗人运用这个典故意谓枳棘 有棘刺的树木 本是燕雀筑巢之所现在却委曲鸾凤去栖息而高大的梧桐本是鹓鸾所居而今却让燕雀作巢占据鹓鸾竟栖身于此与得意的燕雀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啊整句喻贤愚颠倒是非不分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亲信奸佞而压抑贤才的罪恶 第33讲 │ 技巧点拨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诗人极欲改变这种对比但无能为力因而只有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以示对社会不公的抗议了归去来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剑歌指孟尝君食客冯谖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 见《史记·孟尝君列传》 它们已成为封建社会失意者的精神武器这里诗人满腔悲愤难平发出的愤怒呼声吟唱《行路难》歌曲借以抒发人生仕途坎坷艰难的悲愤整体把握把具体的理解连缀成散文或故事 古风 其三十九 李 白 攀登上高山峰顶远望四海天地之间是多么广阔无边 霜蒙盖各种景物一派秋色风飘在苍茫大地分外凄寒 荣华富贵被东流江水涤荡所有的事情都付之于波澜 白色的太阳掩映在余晖里漂浮的云朵没有一定因缘 高大梧桐上燕雀营造巢窠矮小丛棘里却栖息着鹓鸾 我看还是暂且回归而去吧仗剑高歌闯荡的路太艰难 第33讲 │ 技巧点拨 第34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第34讲 │ 真题体验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真题体验 第33讲 │ 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鉴赏诗歌形象 能力层级D 考查赏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就是要求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和蕴含的意义分析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就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类 第33讲 │ 考点精讲 一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诗人自身形象 第33讲 │ 考点精讲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情感并不是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能推己及人彰显的是他的忧国忧民的性格塑造的是一个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自身形象 3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塑造了一个归隐田园的诗人自身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诗人自身形象 第33讲 │ 考点精讲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这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表达了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进而凸现了他们矢志报国的爱国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自身形象 7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杜甫的《兵车行》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塑造了一个反对征伐的诗人自身形象 8 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诗人自身形象 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体现在字里行间塑造了一个爱民惜才的诗人自身形象 第33讲 │ 考点精讲

二意象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又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第33讲 │ 考点精讲

诗歌常见意象及其寓意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以供行旅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之用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第33讲 │ 考点精讲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诗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酒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不胜枚举如王维《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2.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33讲 │ 考点精讲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 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代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第33讲 │ 考点精讲

3.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芭蕉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第三篇: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3-1-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走向高考·语文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 1126-1193 晚年去职归隐石湖 在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 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 今江西波阳 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 1187 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相 关 链 接 考 点 梳 理 方 法 突 破 走向高考 · 语文 · 新课标版 第三篇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三篇 第1章 第一节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新课标版 考 题 回 放 1 考 点 梳 理 2 方 法 突 破 3 课后强化作业 5 相 关 链 接 4 考 题 回 放 走向高考 · 语文 · 新课标版 第三篇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三篇 第1章 第一节

第 三 篇 古代诗文阅读 第1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 2011·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示例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

解析 1 本题考查作品形象的分析归纳从客子光阴诗卷里可以想象诗人每日吟诗度日是一个情趣高雅之人从诗歌的题目及西庵禅伯还多病忽忆轻舟寻二子可以分析得知诗人挂念着自己的朋友可以看出他珍视友情从纶巾鹤氅试春风一句可以分析得知诗人装束高雅迎风而立是一个风流飘逸之人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综合鉴赏能力分析此诗应从对仗手法情景关系等角度考虑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一联在当时广为传诵诗人以客子对杏花以诗卷对雨声一我一物一景一情情景交融其中苦还是乐怜还是惜悲还是喜令人难以察觉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2. 2011·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 2 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 在今安徽省境内 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 chá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放山花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情景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解析 1 全诗围绕溪水写景琅琊山上的积雪化为融融春水流入了琅琊溪一座木桥横跨两岸游客信步桥上但见片片落花随溪水自上游漂来几幅画面融情于景在宁静悠远的氛围中传达出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不知是由眼前之景所作的推想是虚写第四句但见实写眼前之景是实写虚实结合的手法有如宋画《深山藏古寺》又如齐白石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提升了作品的意境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3. 2011·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 欲扬先抑 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澹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解析 1 映地为天色从色方面写出山泉之清澈见底飞空作雨声从声方面写出山泉凌空而下水石相激的情形另外从上下文看此联与前一联形成欲扬先抑之势同时为最后两句的称赞作了铺垫

分析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句同时抓住关键词12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34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56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78句赞扬它恬淡自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

4. 2011·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 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奔波忙碌 几问津忙于我 孤身在外 孤枕 思念家乡 乡国梦 朋友零落 交游落落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解析这是一首写游子思乡之愁的诗歌诗歌第一联就紧扣诗题渡江说明作者创作此诗的灵感产生于扬子江作者长久漂泊在外现在打算回归家乡可是到渡口打听才知道江水高涨客船不敢轻行这样的情景当然让归心似箭的作者心烦意乱所以说客愁新第二联作者转过话锋写到了太阳与青山但这里绝不只是为了描写景物上一句说白日忙

于我其实是反语意在说明自己在外奔波忙碌下句说青山对着自己冷冷发笑青山笑作者什么从全诗看作者之所以离乡背井也只是为了追逐功名显然作者说青山冷笑他这样做实则是作者自己在反思第三联就更直接地说明作者自己在思念家乡了后一句直白地说明自己来到京都本希望获得功名却落得个破裘满风尘的下场最后一联进一步写自己在京都 的生活境况说自己并没有结识多少朋友就像一只沙鸥一样归无定所全诗所抒发的思乡之愁是浓郁而哀伤的在抒情手法上既有直接表达又有借用景物衬托显得比较灵活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基本内容之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对画面内容的再现及其作用的把握对意象的把握及其寓意的感悟对意象特征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等

1.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中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容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概括人物的形象应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理想抱负等方面去分析这首词形象鲜明情趣生动艺术上很有特色通俗风趣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做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自己的容貌被人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作者虽然无端被

人嘲弄却不恼不愠机智应对他人嘲讽竟幽默诙谐地感谢良匠的抬举自信一旦找到了机会就会如同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下片写风筝飞入天空之后的情形才得吹嘘身渐稳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只疑远赴蟾宫还要打算远远地上蟾宫折桂雨余时候夕阳红雨过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红这是形容飞

黄腾达的景象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幽默诙谐乐观自信志向高远的侯蒙形象便跃然纸上阅读这首词千万别忽略了利用写作背景的介绍

答案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把他形貌画在风筝上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他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隐者的形象主要是通过诗句对隐者的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表现出来的写隐者独酌既表现出隐者的避世生活也表现出率真自然的性情

答案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解题步骤与要点

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注意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如动作语言肖像细节等描写以及正面侧面描写 3 找出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4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征

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的特点的概括能力

鉴赏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物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的形象都可以被诗人赋予特定的含义成为积淀着历史文化内涵的意象

[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首句写小桥流水自是江南水乡特色次句写绿岸浮萍突出石湖的宁静清雅三四句写景即为写人全诗意境空灵而寄寓幽远造语平实而格调自高可谓别是一家

答案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题步骤与要点

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

第二步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 第三步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和效果 2 鉴赏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类考题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即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统一

[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 城 早 秋 严 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 726~765 字季鹰华阴 今属陕西 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 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 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的提示作用

答案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题步骤与要点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不能空洞地用一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了事

3.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诗中的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作为意象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因而鉴赏这些形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②处非位怆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 liàng 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分析凤凰的品性就要结合诗中醴泉山冈这些意象的特点以及彻九州望八荒这些动作来具体分析而且还要特别注意凤凰这个特定意象的内涵

答案 高洁 或超然脱俗清高 志向远大 或心忧天下 解题步骤与要点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神韵

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尽管对诗歌中的意象不应作机械理解但的确有些意象经过人们的反复使用逐渐形成了一种普遍认同的具有某种含意的文化符号熟知常见意象及其含意对鉴赏古代诗歌将大有裨益

1.送别类意象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酒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2.思乡类意象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愁苦类意象 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芭蕉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词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乌鸦古诗中常借乌鸦描写荒凉的景色表现凄清的氛围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 秦观《满庭芳》

另外斜阳 夕阳落日 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4.抒怀类意象 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句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如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人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姜夔《扬州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5.爱情类意象 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对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6.战争类意象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诗《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 斩 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代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 遥望中原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7.闲适类意象 或表达田园生活的乐趣或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第四篇:201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广东专用古代诗文阅读梯级训练:第二编.

(见学生用书第92页)【考点对应练】

对点一: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粉黛”是用女子化妆用品代女子,“笙箫”是用演奏时的乐器代歌女。而“何处笙箫”实意为“如今已找不到吹奏笙箫的歌女了”,因此为反问。

【答案】 借代,反问。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

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问可根据题干中“对比”的提示找到词中“当年”“而今”这一组词语来解答问题;第二问可根据诗下注释理解“万岁山”的含义,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 领起句是“想当年”,“到而今”。“珠翠”,妇女佩戴的首饰,此处代指宫女。修辞手法是借代。

对点二:表达方式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①。

【注】 ①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两句诗比兴兼用,以物喻人,情语蕴含在景语之中,用落叶飘零之树比喻衰老之人,黄叶在风雨中飘落和人在风尘中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诗

人虽不言悲,但悲情四溢。

【答案】 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①撚(niǎn):持取,捻弄。

“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以及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理解时,抓住“撚花”“放花”两个关键动作并体会其中包含的词中人物的微妙情感。从“手撚花枝”到“放花无语”,虽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却全出于内心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撚”着花枝时,爱花之情是何等深切;当其“放”却花枝时,惜花之情又是何等无奈。而“放花”之后,继之以“无语”,正源于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幽微的感动。

【答案】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达方式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即可。)

对点三:表现手法

5.(201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ng):悲伤。【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鉴赏评价能力。咏怀诗一般都是采用象征手法,用所写之物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志向。诗歌前半部分写到了凤凰志向的远大,后半部分却写了悲伤。两相对比体现了怀才不遇的悲伤。从中不难分析出诗人以“凤凰”自喻而流露出的痛苦情感。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或“比兴”)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屏 风 李商隐

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辨明这首绝句有何寄托,一要考虑到李商隐的身世,二要紧紧抓住“掩灯遮雾”这四个关键字不放,若能联系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

不见使人愁”,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

【答案】 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象征以谗言蒙蔽视听的小人。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很深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表达了自己的怨恨。这样写显得极其含蓄委婉。

对点四:艺术构思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侧重考查艺术构思。前两句一横一纵,形胜的北方中原半个中国,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泪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的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暗含其中。

【答案】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举一反三练】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词为寒秋羁旅伤怀之作。上阕写寒秋黄昏景象。“秋阴”二句推出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从“秋阴”至“凄“伫听”二句点明词冷”,渲染了一种陷身阴霾、不见晴日的凄怆的悲凉情绪。

“云深”,阴霾深厚,不见鸿雁踪影,音书无望,更见词人伫立庭院仰望云空。

“人去”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酒已人的失落与孤独。下阕写深夜孤灯独映。都醒”,暗示出词人借酒消愁,然而,酒意一醒,羁旅悲愁又“如何消夜永”,词人羁宦如弃谪的无助与郁闷表达到了极致。

【答案】(1)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

寓情,这是凄冷之二。

(2)全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阕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阕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清晰。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这首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2)第二问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主旨。这两句诗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答“对比”或“反衬”皆可。

【答案】(1)“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

(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

(以下理解亦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

【滚动提升练】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第(1)题,一要明确诗歌是怎样描写春天景色的,二要明确春天画面在诗人的笔下是怎样的。明确了这两点,就不难看出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春天景色明媚、生机盎然的特点。对于第(2)小题,一要从表达技巧入手,前两句营造了一种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气氛,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同时也用美好的春色反衬作者内心的“东风不为吹愁去”在诗歌结构上叫“转”,忧愁;二要从诗歌的结构特点切入,具有结构上的跌宕及思路上的转折的作用。

【答案】(1)写出了春天景色明媚、生机盎然的特点。

(2)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的前两句选取春天的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

三、四两句抒情,转写诗人的愁思。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是后两句的春恨之铺垫。全诗用美丽的景色反衬诗人内心的愁恨,情感表达婉转深刻。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贺新郎 寄李伯纪①丞相

张元干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尽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②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注】 ①李伯纪:李纲,字伯纪,是著名的爱国英雄。他在公元1126年(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围攻京城的危急时刻,力主抗战,坚守开封,被钦宗任命为亲征行营使,最终击退金兵。张元干当时是他的僚属,后来李纲被罢免,元干也连带获罪,离京南下。②苕溪:在浙江省北部,此处借指归隐之地。

(1)上阕描绘了何种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典”“比喻”是本词主要的表达技巧,请各举一例阐释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意境及表达技巧的题目。解答第(1)题,一是要明晰词作上阕的意象,由“危楼”“星斗”“沧波”“烟渚”“扁舟”“大雁”“寒芦”等意象,不难窥测出作者的心境与情感;二是要结合注释与标题等信息,对答案进行整合润色。对于第(2)小题,考生一是要弄清表达技巧的内涵,从基本的修辞手法入手;二是要明确该类题目的答题模板与得分点,表达技巧类试题的答题模板: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或作用。

【答案】(1)上阕意境肃杀苍茫,主要描写了词人登高眺望之景:夜深星垂,月光流泻,江阔涛汹,无人渡江,雁落苇丛。词人怅望祖国山河,徒然吊影

自伤,表达了孤单无侣、众醉独醒的孤寂之情。

(2)①用典:如“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了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屈膝议和的不满及抵抗金人南下的决心。②比喻:如“谩暗涩铜华尘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宝剑被弃来比喻李伯纪等主战人物受到罢斥压制。

第五篇: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知识点经典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知识点经典整理 一.诗歌分类

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悼亡诗、爱情诗等。

叙事诗--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石壕吏》《卖碳翁》《陌上桑》《木兰诗》,有的还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如《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怀(即咏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和托物言志(即咏物诗,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以石灰自喻,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歌咏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喻理诗---特点:通俗自然,善用比喻说理,耐人寻味,富于理趣。主要写法:

①寓理于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绘中说理)--形象、生动、有趣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朱熹《观书有感》(问君哪得清如许„„)、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议论说理--议论与形象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等修辞法。

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注意】

1.读诗时要"想诗"。诗中的道理,如盐溶于水--“体匿味存,现相无相”,要细细品味。

2.诗中之“理趣”①本身固有 ②引申而来,其理趣要用辩证观点分析诗句,“思而得之”。

3.一般诗歌也常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有的诗还把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如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怎样鉴赏诗歌

(一)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地位和创作风格,更好了解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诗序和诗歌后注释)

如李纲《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赞颂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作者李纲是跨越两宋的抗战派领袖,为相时颇有政绩。因为被投降派所排斥,屡次被谪。《病牛》便是他罢相后在鄂州所作诗歌。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

【诗人风格补充】

1.三曹--苍凉雄健。

2.陶渊明--田园诗之大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表现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反抗精神。讴歌田园风光,把美丽朴素的田园风光与黑暗污浊的仕途生活加以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佳途的虚伪。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在《咏荆何》、《读山海经》中,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战斗精神的颂扬,反映了诗人自己反抗黑暗现实的思想,表现了他“金刚怒目式”的一面。说明他没有忘怀现实,也没有放弃他的伟大理想。

3.陈子昂--其诗开一代诗风,其中《登幽州台》最为出名,抒写不遇之悲怆,蕴含自信自负,情怀壮伟,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之伟大孤独。

4.张若需--《春江花月夜》,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

5.王昌龄--诗歌具深厚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诗风雄健浑厚。

6.高适、岑参--诗风雄浑奇拔。岑参写边塞风物雄奇瑰丽,写人物豪情奔放。

7.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表现山水田园之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平和心境。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其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又有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更多见的是融诗情画于一体而清逸雅致、表现物即我、我即物的庄禅境界的山水诗。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8.李白--飘逸洒脱,豪迈奔放,其诗抨击时政,愤世嫉俗,表达怀才不遇、希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诗歌具浪漫主义色彩,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想象瑰丽而变幻莫测;乐府和歌行写得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其山水诗的显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个性化。有时充满逍遥游的精神和超尘出世的幻想,有些山水诗,带有浓厚的游仙色彩,自然山水不只是他寄托精神,消融苦闷的处所,更重要的是他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天地。

9.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诗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以诗写历史,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诗人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

10.李贺--灵心善感,诗风的忧郁激愤。诗歌充满青春乐趣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意象色彩斑斓且组合密集。

11.白居易--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抨击黑暗,针砭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是中唐

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的主张。诗风平白清新。

12.杜牧--咏史诗的大手笔,历史与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诗风含蓄绰约。

13.李商隐--诗风清丽俊逸,开拓朦胧、幽约之美丽、令人回味无穷的境界。

14.贾岛--其诗以清奇幽峭见称,诗风萧瑟悲愁。

15.张九龄--委婉蕴藉。

16.韦应物--清新典雅。

17.韩愈--诗风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18.元稹--诗风艳丽浅近。

19.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20.李煜--词风伤感细腻。

21.欧阳修--词风清丽明媚。

22.范仲淹--词风苍凉悲壮。

23.苏轼--旷达豪迈,开拓豪放派词风。

24.柳永词风--缠绵悱恻,开拓婉约派词风。

25.黄庭坚--词风自然流畅。

26.秦观--词风情真意切。

27.李清照--词风婉约凄切,表现闲适与愁苦。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8.杨万里--词风新鲜活泼。

29.陆游--诗风雄浑奔放、明朗流畅。一生“位卑未敢忘国忧”。也有爱情诗和悼亡诗传世。

30.辛弃疾--词风气势雄壮。一生力主抗金,成为作品主旋律。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诗。

31.姜夔--词风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二)把握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①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

②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感慨岁月瞬息变幻,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忧患意识。

③借古抒怀--寄托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相似点,相似点常见于学过的课本。)

2..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 “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

物--理。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

(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

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义举例】

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具有高风亮节。

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

菊--卓尔不群,坚强、、坚贞、高洁、宁死不变节(如宋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隐者形象。

兰花---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也喻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谊。

但陈子昂《感遇》(其二)咏兰:“兰若生春夏,苹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凤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首联写兰叶的茂盛,领联叙兰花兰茎的艳丽,须联述兰在秋风中遭到打击,尾联叹兰的一生劳意无人理解。诗人通过对兰的咏叹,寄予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心。

3..写景诗--“一切景语皆情语”

⑴写法:

①写景抒情--先写景,后直抒胸臆。

②情景交融--全诗皆写景,但融情于景,注意景物色彩,特别是注意常用的寄托某种情思的意象(景物)。

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对仗工整,看是句句写景,实则字字含情,情景交融。开头两句描写明媚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喜悦之情。后面两句“千秋”与“万里”相对,表现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浩茫心绪,卒章见底,关键词(诗眼)在“万里船”。门外所泊是来自东吴的“万里船”。可是诗人却有船行不得,有家归不了。只能倚窗见到千年不变的茫茫雪山,满眼异地风光。再回想去年官兵收复河南河北,诗人就想“青春作伴好还乡”,可是一年已过,春天又至,诗人仍然淹留他乡。于是喜悦之情随着视线的转移而消逝,代之而起的是无限思乡之情,以至心随白鹭和东吴万里船俱往故乡。最后乐景却反衬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⑵写景诗类别及其常常抒发的感情:

①田园诗

原是歌咏恬静悠然情景的田园生活。如东晋陶渊明一些诗曾被称为“田园诗”代表作。某些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远离尘嚣,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洁品质。

--对于趋膻逐臭的官场生活的极大憎恶。

--隐逸田园、躬耕陇亩的喜悦、闲适的心情。

--弃官归田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的思想。

--表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典型的耕读生活。安贫乐道的思想。

田园诗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的內容,是农业文明的产物。《现代汉语词典》“田园诗”词条解释:“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为题材的诗”因此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

--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

--描写江南稻乡安静富庶的田园风光。表现盛唐时期农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和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

--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

--辛勤劳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

--男丁戍边,田里只有妇孺老人耕种,土地荒芜,揭露战争带给农民的深重灾害。

--反映了农村凋零残破的情景。

--闵农、怜民的思想感情。即对农民们艰苦生活的同情。对官府的赋税徭役繁重,残酷剥削农民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表示强烈的不满。

--对比农民的痛苦生活,为自己过着不劳而温饱的生活表示疚愧和自责。

--讽刺嘲笑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识的城里富贵人家。

--把农家苦与王孙乐对比,表达希望农民与王家“不饥不寒,上下一般”的美好理想。

写田园诗的主要有:晋代陶渊明,南朝的鲍照、江淹、沈约、谢脁南北朝的庾信,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有王维、盂浩然,此外唐朝诗人张籍、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李绅、元稹、姚合、温庭筠、司马札、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杜荀鹤、颜仁郁、可朋、韦庄、王驾等。李白、储光羲、高适、杜甫、元结、袁高、戴叔伦、韦应物、孟郊、王建、颜仁郁都留下田园诗达到佳作。

②山水诗

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时代思潮在诗国的投影。

--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境界。表现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意愿。

--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的胸中之景--意境。

--远离尘嚣,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

--隐逸山水的喜悦、闲适的情感。

--表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希望、喜悦之情,热爱大自然之情。

--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宁静平和的心境,“旷而且真”的怀抱的自然流露。

--表现自然恬淡的情趣以及掩盖不住的内心的孤清和寂寞之情。

曹操《观沧海》--汉以前唯一完整的山水诗,全诗不加作者主观抒情,只作客观描写,是汉以前所未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主要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唐代的孟浩然、王维、李白,宋代的杨万里和范成大等。唐代诗人几乎都写有山水诗,杜甫和宋代的梅尧臣、苏东坡、王安石、陆游等大诗人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③四季图及其它风景诗

--希望、喜悦之情,热爱大自然之情。

--自伤迟暮,独守闺房,感伤青春易逝,佳人(良人或家人难再);或感叹物是人非,昔盛今衰;或抒发亡国之恨。

--感伤物是人非,人生短暂,报国无门,功名难就。

--怅恨离别,思念家乡。

(想象诗歌画面,融绘画欣赏技法于其中。从动静、虚实、形、声、色、点线、面对比等去欣赏构图美、形象美、色彩美和意象美,抓住诗眼挖掘深意)

4.边塞诗和战争诗:

诗文思路:塞外景物--戍边战士的情怀。

--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

--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

--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5.赠别诗和悼亡诗:

两类诗共同点:

①较其他类属作品,情感更为挚厚、强烈。

--古语: “悲莫悲兮生离别。”

②展现出主体意愿与严酷现实的矛盾,前者 “欲留不能,欲舍不忍”,后者 “抚存感往,物是人非”,以感情的悲剧性冲突和心灵的巨大波荡唤起读者的共鸣、同情与悲悯。

⑴送别诗:

①重团聚、怨别离,诗中除了抒发恨别之情外,往往蕴含其他思想感情:

A.建功立业的豪情

B.壮志难酬之惆怅

C.被贬之愤懑

D.忧国忧民之情.E.男女之情爱

F连年战争,有家难归之悲愤

②注意想象诗中描写的景物所蕴含之感情。

古人送别多在歧路旁、津渡口、长亭间或都门外。

可供作者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

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人化的自然”,---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

③领会诗中典故含义。(注意注解提示或联想已学过的诗歌。)

④化用前人诗文,如:

萧萧斑马、携手相看泪眼--写离别

六郡良家子、霍去病、魏大--表为国立功之志向

⑤注意细节描写。

⑥注意谐音--“柳”谐“留”,“秋”谐 “愁”,“丝”谐“思”。“晴”谐“情”, “莲”谐“怜”,爱怜,借以表达爱情。

⑵悼亡诗--多是感怀亡妻之作。从魏晋南北朝潘岳悼亡妻的三首代表作起,后人感怀亡妻的作品多沿袭之,用“悼亡”为题。--悲叹“双栖一朝只”、“比目中路析”--表达悼亡的痛楚和哀伤。

①诗中所写地点或物象:

【地点】

⑴闺阁庭院---亡妻生前所生活的空间。--“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黯然伤神。

【物象】苔径凉阶、弱蕙衰兰、芜闺尘窗、孤帐空床、长簟床空、室虚悲风、残灯虚座、余墨遗芳、翰墨馀迹、遗挂在壁、朗月胧胧、针线犹存----物是人非,凄寂而清冷、衰颓而黯淡。

⑵墟墓间--怅恨阴阳两分隔,表现“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的伤逝之情。

【物象】坟、墟墓、落叶、孤魂、凄凄朝露、烈烈夕风。

【其他词语】茕茕

徘徊、踟蹰、不忍、未忍

②历代著名诗人如潘岳、鲍照、韦应物、孟郊、元稹、李商隐、梅尧臣、苏轼、黄庭坚,一直到明代的于谦和清代的吴嘉纪、厉鹗等,都有悼亡诗流传。

6.乡思诗、.行旅诗、记游诗。--表现愁肠百结,思乡怀人的主题。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思路:写物象--触“物”生情--抒情。

①注意所写物象:如:黄昏、落日、枯藤、老树、昏鸦、倦鸟、流水、孤雁、鸿雁、秋雁、万里船、孤舟、浮云、杨柳、明月、残风、笛声、歌吹、鸡声、茅店、寒灯、孤影、夜雨、孤灯、风烟、家书、书札、梦、乡关、等。

②乡思诗还有写节日之乡思。如佳节、重阳、寒食。

构思上“以超极表至极”--把乡思之情推到极点之后,又往前推进,超过极点--虽有悖常规,却合情理。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书朔方》)划线句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乡思之情得到超强表现,微妙真实。

7.咏怀诗--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也有的咏怀诗叹世道不予我生、伤夫妻离别、苦人生短暂(人生若尘露)、哀朋友遗弃,即抒发嗟生、忧时、愤世、疾俗等思想感情,如阮籍的咏怀诗。

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咏怀名作。

8. 游仙诗

--历代文人被压抑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不平则鸣的文艺成果。在浪漫的想象之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建构理想中的仙境,以寻求对现实环境的解脱。宣泄心中的愤懑不平,表达对时局的无可奈何与失望之情,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精神和离经叛道的气质。

(也有写道家求仙求长生不老的游仙诗。)

9.悯农怜民诗--讲农民劳作之苦,或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或苛捐杂税政策,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10.家庭生活、亲情之乐或.农家、渔家乐与苦

11.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运用含蓄的手法,往往是同讽刺相结合在一起的。

12.闺情诗---是以女性为主题的的描写女性心理情感的诗篇。--归结“怨”字。

①宫怨诗--反映皇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写皇帝喜新厌旧和封建社会红颜衰老而被遗弃的可悲结局。表达诗人对宫中广大嫔妃不能自主命运的深切同情。(如王昌龄的《春宫曲》《长信秋词》,李白《玉阶怨》,杜牧的《秋夕》,白居易《后宫词》,张祜《宫词》。)

②征妇怨--妇人独守空闺,对远在边关的良人(丈夫)的思念。良人可能是为了功名,但更多的却是被征调入边关。诗歌既有战争早日结束、良人早归的期盼,也有对战争的诅咒。亲人不得相见,无尽的思念只好寄托在梦里。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休教树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但是更可怕的是春闺梦里人已经成了无定河边骨。

③商妇怨--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商人妇因爱而生怨。如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儿。”

④情人怨--担心自己命运、或抱怨自己被抛弃。也有写对爱情的向往。

13.干谒诗--为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而作,诗中表现自己的才华,抒发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含蓄是好的干谒诗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注意诗歌标题、诗序和有关考题后的注释。

1. 标题--表明所咏之景、物,所说之人、事,或所抒之情。

【分析诗题,把握中心】

如: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全诗围绕诗题中的“望”字。如清代仇兆鳌评:“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未联极望之情”。

2.诗序--交代背景、作品产生缘由和过程,奠定感情基调。

3. 注释--解释词语,交代背景,或解释诗中有关典故。

(四)抓住意象特征领悟意境:

㈠注意不同景物色彩所象征的情感特征。

㈡借助物象分清作者情感,【部分常见意象所寄寓的情感】

思乡类:

孤灯、孤云--孤苦的思乡、思亲情、游子情,或孤独、失落的感觉。

飞镜、明月--望月怀远、思乡、思亲情,别离思聚;或发怀古之幽思。

落日--故人情。

日暮--思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双鲤、鲤鱼、鲤素--传递书信,信、音讯。

尺素:、札、书札--信。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浮云、孤雁、飞蓬、孤蓬、归蓬落帆、断鸿、--:孤寂的游子。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戍鼓、雁声--离别、思念之悲凉。

玉关情、羌管--思念征人远戍或征人思归。

战争类:

投笔--弃文从武。

长城--守边的将士。

朔马、胡马、楼兰--:边境之敌。

胡霜--边地。

撞金--止行阵。鸣鼓--进军。

边声、角起、角声--军中号角吹响。

戎旌--军旗。

千嶂、孤城--边塞之荒凉

山水田园诗类:

闲云、野鹤--隐居之闲适、怡然自得。

其他类: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武陵人--桃花源

旧家燕子--物是人非的伤感。

庄生梦蝶--美好而虚幻。

红豆---爱情或相思。

比翼、比目、双栖--夫妻恩爱。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商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五柳--隐者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 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青云--高的地位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有时也有思乡之意。如“日暮乡关何处是”。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

(梅雨:悠悠愁绪)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出山--①首次当官②隐居后又出任官职。

4.注意季节、节日中的意象所寄寓的情感。

①春日--喜庆、美好、希望。

【借助的物象】

青山、霞、春色、春光、春阳、春昼、春风、东风、晴云、烟笼、麦雨、好雨、春雨、春流、绿波、兰溪、鹅湖、新燕、早燕、飞燕、喜鹊、鹊声、鸳鸯、新莺、娇莺、杜鹃、黄鹂、黄鸟、黄蜂、粉蝶、戏蝶、白鸥、白鹭、芭蕉、草色、绿锦、浮萍、杨花、梅花、海棠、兰花、菜花、绿葵、芍药、蔷薇、山榴、梨花、杏花、红杏、梅杏、点红、桃花、桃红、柳絮、柳花、暗翠、绿翠、翠柳、翠微、晴翠、垂杨、花树、暖树、红树、芳树、鞭笋等。

也有以乐景反衬悲情的,如伤春诗、怀人诗。

②夏日--青春、热烈,畅抒情怀。

【借助的物象】

子规、蚕桑、蛙声、鸣蛙、蜻蜓、黄梅、梅子、雨蓑、琵琶、种瓜、菜花、芙蓉、小荷、莲花、莲叶、荷叶、荷香、藕花、榴花、榴红、早菱、初莲、白鹭、鸣蝉、萤火、浓荫、稻畦等。

秋日--多表凄清、悲苦、乡思之情。

【常用词语】

愁、孤、残、寂、冷、凉、凄、苦、清、黄等。

【借助的物象】

秋夕、秋夜、秋水、秋风、秋雨、秋霜、秋月、秋兰、秋叶、木叶、霜叶、落叶、黄叶、落木、落霞、残霞、孤烟、芦花、残阳、夕阳、落日、桐叶、梧桐、衰草、寒山、夕岚、飞霜、霜天、霜晴、霜气、霜月、冷月、冷露、冷桂、冷松、婵娟、月斜、月落、半月、寒星、寒塘、寒蝉、寒雁、寒鸿、塞鸿、鸿声、凉雁、北雁、去雁、孤雁、雁阵、燕去、虫吟、蟋蟀、乌啼、采菊、菊花、菊黄、黄花、荞麦、西风、枫林、江枫、清笳、渔火等。

冬日--傲寒、狩猎、艰难、旅景、艰难、咏雪。

【借助的物象】

冬雪、江雪、琼枝、飞花、天寒、风雪、风霜、草尽、沙雪等。

注意借代修辞格所常用的景物“套路”--古人状物抒情常用的一些较为固定的代称。如:

【战争、战乱】烽火、硝烟、狼烟、干戈、天狼、兵锋。

【书信】鸿雁、鲤鱼、青鸟、青鸾、尺素、锦书、函、笺、简、札、书札、尺牍。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橹、楫。

【马、车马】平聪、玉鞭、玉勒、征辔、鞭、雕鞍、鞍。

【太阳】羲和、东曦、金鸟、金盆。

【月亮】蟾蜍、蟾宫、蟾、玉兔、素娥、姮娥、嫦娥、婵娟、银阕、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桂树、桂花。

【时光】鸟、兔、漏、鉴

表节日的词:

元日--正月初一,喜庆之日。

寒食、清明、重阳--登高怀远。

(五)揣摩诗眼,注意诗中用字。

诗眼,即点睛之笔,着此一笔,境界全出。

--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信息,能引起人无限联想。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令人想象到枝头蝶飞蜂舞,鸟争鸣,花争艳,人欢笑的景象。

1.多是动词,有时是形容词

2.或形容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活用之词不但具有原有词语所具有的色彩、情状或具体形象,而且有了动感。

3.动词的使动用法 或形容词或名词活用使动用法--言简意赅。(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即诗眼)

4.巧用虚词,有时虚词也传神主要是转折连词或语气副词。(如:“无端偏向别时圆”的“偏”字)

5.平字见奇,常字见新。(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出”状鱼儿之乐。“斜”状燕儿之轻盈,两字皆诗眼)

6.注意诗中与标题相照应的词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其中“早”与“一枝”相呼应。

又如:“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唐人钱珝《未展芭蕉》)

诗中“未展芭蕉”--“冷烛”--“绿蜡”相照应,说明把“未展芭蕉”比作不冒烟的绿烛;“未展芭蕉”--“书札”--“芳心”相照应,“卷”--“未展”--“缄”相照应。说明把未展芭蕉叶比作卷起的“书札”书札包藏的是因为害怕什么羞于展开心曲的“芳心”。即书札里表露的是一个正在暗恋中的姑娘的心意。

7.多用具体名词,塑造具体形象,或使多个意象并列入句,组成生活画面(如“枯藤、老树、昏鸦”)。

(六)分析写作方法

㈠情感表达方式

1. 直抒胸臆

2. 借物咏怀(借物喻人言志)

3. 借事抒情

4. 借景抒情

5. 情景交融

㈡修辞手法

1.修辞格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言简意赅、含蓄,以古人自况,借古讽今(以诗歌形式写时事评论),告诫世人或统治者„„的历史教训,寄托„„的理想和情怀(书怀咏志)。构成超现实的„„艺术境界,寄托诗人的„„理想和情怀。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①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

②语意双关

⑷对比

矛盾的对比,揭示和强化(如“心忧炭贱愿天寒”“近乡情更怯”),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对生活、社会的思考,或批判了„„社会现象。

其他对比:

形-色-态、明-暗、浓-淡、虚-实、冷色调-暖色调-热色调、动-静、点-线-面、曲-直、忧-乐、无声-有声、忆昔-伤今、美-丑、贫-富、善-恶、纵-横、今是-昨非、物是-人非、现实-梦境 „„

作用: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例:明代杨慎曾批评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相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但若作此修改,虽然实景俱在,却使诗境全无。因为前两句“千里”虚写,其余景物实写,实中有虚,使得“实景清而空景现”,描绘了广袤美丽的江南春景图,意境开阔,若“千里”改作“十里”,则无此表达效果。

同样的,后两句中 “南朝四百八十”“风雨”也是虚写,而寺院是眼前实景,虚中有实,“真景逼而神景生”,诗人所见是阳光下金碧辉煌的寺庙,却想象它们是处于春天的风雨之中。这样诗人在想象中为景物抹上一层迷离的色彩,全诗既描写了晴光潋滟的春景图又想象了山色空朦的春雨图,明亮与迷朦对比,色彩丰富多变。而且用“风雨”与诗人所见不到的“南朝”相呼应,使之具有历史的沧桑感,进而在赞美江南美景的同时,流露出些许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慨。(加点的文字引自语文课文第五册《中国艺术表现的虚与实》,课文的有关知识要熟知。)

⑸衬托(烘托或反衬)

⑹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⑺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⑻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⑼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⑽反语,讽刺。

2.遣词造句

⑴练字

⑵多用具体 名词入句--多种物象入句,言简意赅。语言跳跃,激发联想想象,含蓄美。

⑶句式(语法)

①对仗工整,整齐美

②运用不完全句(多是省谓语句),言简意赅,语言跳跃,激发联想想象,含蓄美。

③倒装句--为符合平仄韵律。

有时也能强调某种情感或事物特征。(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先听见竹喧,看见莲动,而后才发现浣女归和渔舟下,表现发现的喜悦,制造悬念。)

④假设句,联想、想象丰富,或造成正反对举,强调某种情感。

㈢其他表现手法

⑴取材方法

a)以小见大【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例:“风正一帆悬”--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表现了„„的意境。

b)写梦幻--想象奇特,表现某种理想或追求。--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的热烈追求。

⑵赋比兴

赋(直陈其事,交代事件;铺写了„„的场面;渲染了„„的气氛)、比(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特征或生活画面)、兴(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物,渲染了„„的气氛)。

(七)注意语言和结构特点

㈠语音:

⑴平仄韵律、押韵,--造成音韵美、抑扬美、回环美。

⑵平声韵常见,平声开口韵--声音清亮高扬,表喜悦昂扬之情,仄声闭口韵韵声音短促表急促、紧张之情状。

⑶双声、叠韵、叠词,造成音韵美、抑扬美,或使声音响亮。或摹状声色行态,或强调某种情感。

㈡结构上:

1. 起承转合――首句(或首联),奠定感情基调,引领全篇,或描绘背景画面;颔联与颈联叙事写景,颈联或转入抒情议论;末句(或尾联)抒情议论,或以景语作结,寓情于景,耐人寻味„„

2.结构跳跃.或如散文形散神聚--写景上放开,可时空交错,抒发的„„情感是统一的。巧于构思,善于用事。或咏物寄托遥深,寄托了诗人„„的思想或情感。

㈢语言表达手法:

1. 叙述描写

⑴用第一人称写,便于表达感情,更加自然亲切,真实感人。

⑵描写顺序

① 远-中-近;

② 景-情;

③ 时空顺序;

④ 心理顺序,常表现为时空往复(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纸,却话巴山夜雨时”,随着诗人的意识流动而表现为诗歌物象在空间上的往复:“巴山-西窗-巴山”为“此地-彼地-此地”,造成回环往复之美);

⑤ 物-人-物,造成物我交融。

⑶观察、描写角度--指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视觉观察角度(注意,此仅指视觉角度)--俯视、平视、仰视

⑷典型片断描写、细节描写--

① 侧面烘托。

① 正面描写:(注意虚实、动静结合的写法,色彩烘染的方法和修辞手法)

③ 描写特点:如

描写逼真,叙事确切,丰满地表现形象。描绘出(开阔、雄浑、壮美、明丽、明朗、优美、祥和、民风淳厚、和谐、清隽、宁静、淡雅、质朴、冲淡、清远、惨淡、阴晦、凄美、悲壮、沉郁、苍凉、幽静、清幽„„)的„„(行旅图、行军图、春色图、离别场面、战争画面、渔家生活画面、农家生活画面、„„)生活画面。--此情景交融的生活画面即意境。展示„„精神世界【抒发(豪迈、坦荡、旷达、激动、喜悦、欣慰、愉悦、热爱大自然、挣脱„„的束缚后的轻松愉快、闲适、欢乐、怡然(悠然)自得、爱国、忧国忧民、报国无门或壮志难酬的失望和悲愤、怀才不遇的感慨、悲苦、忧伤、无奈、哀伤、孤独、凄苦、惆怅、思念、失落、失意落魄而黯然神伤、不向世俗献媚、洁身自好„„)的感情】,或抒写建功立业的抱负,表达对„„的追求和向往,或对„„的同情,或对„„的不满。

⑸状物,浅切形象,言近旨远,发人深思。

2.抒情

⑴直抒胸臆--热情奔放或富于激;,⑵以曲笔抒写胸臆,即间接抒情--耐人寻味,富有情趣。

3.少有直接议论,常用形象说理--“象教”,不加评论,表现具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意蕴深刻。(宋诗更常用此法)

把日常„„的生活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结合,发人深醒。

(详见“喻理诗”)

㈣语言风格:

⑴平淡而有味 ⑵清新自然 ⑶质朴通俗(明浅如话)⑷俗语俚词入诗,通俗凝练 ⑸冷峻 ⑹镂金错采。⑺自然流畅,不事雕琢 ⑻清丽 ⑼隽永„„

【说明】以上是不完全归纳,可按此法从诗歌鉴赏题中归纳出其它特点。分析具体诗词时,不要面面俱到。要根据考题要求选择以上。

2011年寿县一中现代古代诗词鉴赏【含精品解析】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21、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23、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4、神器 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29、连理枝、比翼鸟 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 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3、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

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3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35、三尺 是法律的代名词。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36、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9、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42、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43、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4、执牛耳 用“执牛耳”指盟主。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45、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46、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过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4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48、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9、精卫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50、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51、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52、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53、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54、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55、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56、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57、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58、玉成

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59、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60、壁还

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61、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62、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63、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64、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65、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66、洗耳

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67、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68、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69、染指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70、射影

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71、掣时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72、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73、雷同

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74、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75、城府

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6、借光

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77、物色

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78、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79、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80、提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81、下榻

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82、润色

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83、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84、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85、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86、班马 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7、问鼎

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88、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89、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90、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91、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92、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93、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94、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95、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96、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97、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 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98、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99、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100、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文 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下载【免费下载】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第3模块(10-15讲)-古代诗文阅读(新课标-江西专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免费下载】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第3模块(10-15讲)-古代诗文阅读(新课标-江西专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