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05全民振兴工程工作总结
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工作总结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优势,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等;开展退役士兵和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储备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全面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近年来,西平县委、县政府把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作为落实科技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以精准扶贫工程为契机,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突破口,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强力开展“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精准扶贫工程”。
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全县唯一一所公办职业学校,基础设施较好,师资力量雄厚,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和“河南省示范性”特色职业学校,受县委、县政府的委托,我校承担着我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中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并分包精准扶贫任务。我校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强化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扩大了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促进了县城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我校的培训工作现已成为西平县的一项“惠民工程”和“窗口工程”。
——打造了职业教育品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开展以来,以我校主办或以我校为依托开展的培训项目有:服装设计与制作技术、酒店管理、劳务输出小额贷款创业、公安协警岗前培训等。共培训各类人员3890人。县委、县政府和教体局领导经常到学校考察调研培训工作,并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河南省服装协会主席、企业家李纲先生到我校就服装培训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对我校服装培训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现在的情况是,产业集聚区一旦录用新人,首先向我校要人,或者是组织好人员来我校考察。职业教育的品牌效应在区域经济升级转型过程中越来越明显。
——夯实了职业教育的培训基础。适应新形势下新常态的需要,我校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教融合等各种途径,大力加强学校的培训基础设施投 资和建设。近几年来,服装专业投入设备360万元,汽修专业引入价值150万元的设备,激光专业引入300多万元的设备,电子信息专业投入设备190多万元,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一如设备260万元。这些设备全部用于实训实习,实现了专业有实训,实训上规模,规模出效益的良性循环。以今年春季招生为例,以往春季招生规模多在600—700人,但今年实训设备配足后,春季一次招生近千人,使学校的招生工作上了个新台阶。
——助推了一批特色专业。服装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县的传统产业,由于诸多因素制约,该产业一度萎缩,智尚工业园建成以来,许多企业入驻,专业工作人员的不足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受县委、县政府的委托,我校为智尚工业园服装技术工人1756人(次),由于他们技术娴熟,吃苦耐劳,纪律性强,入职后不但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而且在企业进行传帮带,很快是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培训上岗的酒店员工、公安协警都得到了用工单位的肯定和好评。培训工作使西平当地兴起了一大批特色产业。
——掀起了全民创业热潮。西平县政府每年都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奖励资金,人社部门每年都有小额贴息创业贷款,金融部门的涉农贷款扶持,政府各部门构筑创业的“绿色通道”,这些具体措施充分激发了广大劳动者利用学会的技术就业创业热情,有我校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使他们创业就业有了充足的底气,掀起了西平创业的热潮。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努力形成技能振兴“大培训”的格局。
我校认真组织学习豫政【2010】78号、【2011】24号及西平县,有关文件精神,在充分吃透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理清了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制定了我校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培训小组长,学校副职专门负责培训工作的技能培训领导小组,挑选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技能培训工作情况协作会,集中解决存在的问题。目前已经形成我校积极参与,会同人社局、农业、扶贫、民政等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大培训格局。
(二)广泛宣传,着力营造技能振兴浓厚氛围。
我校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大对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政策信息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招生简章等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农村青年、贫困人员参加技能培训,扩大社会影响。二是发动组织广大企业参与到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中去,鼓励他们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吸纳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做好技能培训。三是利用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发布招聘和培训信息,使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获取更多的培训和就业信息。四是大力宣传致富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群众更新观念,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和创业观念。五是以大型活动、招聘洽谈会、集市宣传点等为载体,通过悬挂横幅、显示屏显示、发放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营造培训就业的浓厚氛围。
(三)集中培训资源,扎实搞好各类特色培训。
为使培训工作取得更好效果,我校根据产业升级转型、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等各项工作的实际需要,具体安排培训人员的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提高培训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
1、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开展“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突出培训特色,建设实训基地,将课堂设在车间,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技能,学员培训合格后直接推荐到企业工作。这种培训模式,学员理论领会深,技能掌握快,既降低了培训成本,保证了培训效果,又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确保农民工快速实现转移就业,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以我校第一批服装培训班为例,重渠乡组织了160多名农民工学员,其中就有近110人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学员无特殊情况一律吃住在校,学校免费提供食宿、学习用品、实训设备及耗材。日常管理按在校生同等对待。课程开设有:岗前培训、军训、专业理论、实训操作等。上午学习理论,下午实践操作,早晚统一进行军事训练。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守纪律、技术熟练的现代产业工人,为我县产业集聚区输入了的新鲜血液。
2、积极推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鉴于服装制作技术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我校今年大力推进改革,把学校各专业划分成五大模块,并成立五个专业学部,进行模块化管理,每个学部由一名副校级领导主管,每部承包一到两个专业,并将全校教职工划分到各个学部中去。模块化管理方案实施后,学校管理效率大大提高,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各学部责权分明,学 校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各专业实习实训设备设施呈井喷式增长,学校的硬件建设得到促进和加强,生源比以往提高大幅度,良性循环势头初现,极大地推进了我校职教攻坚计划进程。
3、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围绕新农村建设、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室建设等项目,开设种植、养殖、动物防疫、家电维修等培训班30期。计划实施以来共培训“阳光工程”创业农民40人、动物防疫员150人,种植能手260人,养殖能手430人。这些人员分散在全县各地,较好地起到了行动一个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带动全县近3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在认真抓好“雨露计划”的转移培训就业工作中,我校汽修部与恒安驾校合作,开设贫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驾驶培训班15期,培训驾驶人员近500名。
(四)强化教学管理,规范培训行为
为强化教学管理,规范培训行为,我校相继出台了《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培训部管理制度》、《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技能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教学管理规范,培训时间足够,培训考核严格,真正有效地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也促进了培训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淘汰了部分过时的教材,自编一些特色教材,供培训使用,达到了培训实用技术人才的目标。
二、培训工作中的困惑
1、“双师型教师”太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职、专业人员匮乏,教研工作跟不上教学形势发展需要。
2、教学使用的实习实训设备虽有大幅提升,但仍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工位严重不足,实习实训课不能一次性全员上位实习,只能分批次实习实训,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的执行。
3、培训质量尚不能完全满足区域市场的需求,有待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以适应劳动者、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4、教学实训实习投入巨大,设备维修保养费时费工,材料损耗多,单靠学校投入难以支撑,还需要政府、企业给予更多支持,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5、再就业和脱贫致富培训仍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造成即使培训成绩合格,仍有相当一部分受训人员没能理想就业。
6、培训层次有待提高。我校进行的技能培训仍存在着培训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初级工比例大等瓶颈问题。
三、技能培训工作展望
做好全民技能振兴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我校将按照“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服务大局”的原则,扎实工作,强化措施,促进农民工、下岗人员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推进过程中得到实惠,实现脱贫致富。
1、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一方面向政府要政策,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另一方面积极主动与高校、企业合作,引进设备及人才,使实习实训设备尽快与学校发展相协调,巩固学校发展的基础。
2、持续加大培训力度。针对师资力量短缺的现实,坚定落实“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今年派出至少50名教师,在现代农艺、畜牧兽医、建筑、电器技术、汽修、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电梯工程技术等领域进行培训或脱产学习,为继续深入开展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精准扶贫工作,培训和储备师资,为职教攻坚卯足干劲。
3、继续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以全新视角来认识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努力引导群众更新观念,营造培训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
在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过程中,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广大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在下一步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按照新的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培训模式,把技能培训准确切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为促进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7年5月
第二篇: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2011年10月
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光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我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情况做以简要汇报,不当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今年7月份以来,我县按照省、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扎实工作,该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截至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70余期,累计培训学员7800余人,学员就业安置率达85%以上,技能培训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电焊、缝纫、厨师、物业管理、养老护理、家政服务、针织、摄影、美容美发、种植养殖、驾驶、农机维修等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努力形成技能振兴“大培训”格局 我县认真组织学习豫政〔2010〕78号、豫政〔2011〕24号和洛政办〔2011〕82号文件精神,在充分吃透上情的基础上,理清了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人社、教育、农业、扶贫、民政、残联等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相关单位技能培训工作情况汇报,协
—1— 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目前已经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人社部门牵头负责,教育、农业、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大培训”格局。
(二)广泛宣传,着力营造技能振兴浓厚氛围
我县通过多种渠道、形式,加大对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政策信息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招生简章等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农村青年参加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各类技能培训,扩大社会影响力;二是发动、组织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到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中,鼓励他们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吸纳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做好技能培训;三是利用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为企业免费发布招聘和岗前培训信息,使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有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机会;四是大力宣传培训致富的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群众更新观念,树立自强精神和创业思想;五是以大型活动和劳务招聘洽谈会为载体,通过悬挂过街横幅,做广告、发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培训就业的浓厚氛围。
(三)整合资源,扎实搞好各类特色培训
为使培训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县根据承接产业转移、新农村建设发展、扶贫开发等工作的需要,联合农业、扶贫、教育等部门对全县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调查摸底,优化整合,确立了县就业训练中心、县农广校、县永宁驾校、县富民培训学校、县中等信息学校、县中等职业学校等9家单位作为培训基地,不断提
—2— 高培训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同时积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省内外有关高校、技校合作,开展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培养各类技能人才。
1、大力推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今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培训特色,打造**劳务品牌,积极与企业联系,创新培训模式,培训企业实用人才,通过县就业训练中心与中扩玩具(**)有限公司联系,开设培训基地,将课堂设在车间,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技能,学员结业直接到企业工作。这种培训模式,学员理论领会深,技能掌握快,即降低了培训成本,又保证了培训效果,同时满足了企业用工要求,确保农民工快速实现转移就业。
2、积极推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与深圳泰康集团合作,计划投资1.2亿元,2年内建成一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在校生3000人以上、民办公助性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并逐步升格为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目前,该项目协议已签定,学校资产转让、教师交接已初步完成,新校区征地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3、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围绕新农村建设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室建设等建设项目,开设沼气使用、种植、养殖、动物防疫、农机使用等培训班50期,培训阳光工程创业农民50人,农机使用与维修600人,沼气建设100人,动物防疫员200人,机防手150人,规模养殖500人,畜禽繁育员200人,农资经营50人。依托洛阳东汉禽业有限公司的“公司加农户”
—3— 发展模式,在东宋、陈吴、润口等乡(镇)开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传授养殖、卫生防疫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大力发展肉鸭养殖。2011 年全县新增肉鸭养殖户 360 户,带动 1840 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认真抓好“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就业工作,与县永宁驾校合作,今年以来共开设贫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驾驶培训班15期,培训600余人。
4、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工作。根据重点项目、企业用人需求,积极沟通,开展订单式培训。今年以来,共为中扩玩具厂招聘7340人,黄金冶炼厂300人、大张盛德美**店400人、紫竹大酒店200人,全部进行了岗前培训。做好已招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能提升工作。今年共培训焊工280名;培训残疾人91人,全部安置到县天宁木业、富宁木业公司等本县企业就业;培训退役士兵58人,全部实施了安置和推荐就业。
5、广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年初制定了创业计划和方案,组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参加创业培训,同时对培训效果跟踪问效,为兴办产业、开发项目提供前期融资、技术指导等多项服务,努力为群众创业致富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我县兴华镇的返乡务工农民孙荣涛,通过劳动部门的创业培训和小额贷款支持,投资300余万元在县城开设服饰专卖店,安置职工60余人就业;投资200余万元在兴华镇开设富民连锁超市,—4— 安置职业就业约30余人。实现了自己致富带动群众就业的目的。
(四)强化教学管理,规范培训行为
我县出台了《**县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制度》、《**县职业技能考核办法》。对少数培训点内部管理混乱、教学不规范、培训时间不足、学员培训考核弄虚作假等情况进行整治,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有效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了培训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淘汰了部分过时的教材,筛选一些新大纲、新教材,供县内培训机构使用,基本实现了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计划、统一大纲,同专业统一考核的培训标准。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培训机构弱点较多,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一是培训社会化运作机制没有形成,培训局面难以打开;二是从总体上看,一些培训机构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偏低,不懂办学规律,教学管理不到位,没有科学、系统、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师资力量薄弱,专职、专业人员匮乏、教研工作跟不上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四是教学实习实验设备、学生生活设施不能适应培训教学工作的需要;五是培训质量难以适应劳动者、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六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后的再就业率不高。
(二)办学规模小,层次低,低水平运作
我县技能人才培训存在培训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初级工所占比例较大、中级工比例较小,高级工培训资格不具备,培训范
—5— 围不宽等问题;多功能办学的作用发挥不够,仅局限于低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培训;培训专业覆盖面不广,仍停留在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上,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较少,制约了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三、下步工作措施和建议
做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我们将按照“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服务大局,扩大就业“的原则,扎实工作,强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群众致富。
(一)强强联合,努力形成品牌效应
在全县范围内选择2-3家规模较大的培训学校率先合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品牌效应。引导其他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大型企业集团、外商投资企业、民间资本参股、入股办学,联合组建集职业指导、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介绍为一体的职业培训集团,充分发挥其规模和优质教育资源优势,推进全县“产业兴县”战略的实施。
(二)优化组合,努力拓展规模效应
充分发挥县农广校、成人教育中心校、乡(镇)农技站等各种资源和条件,建设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充分运用现有培训力量,优化结构、积极组合。在抓好城镇技工教育的同时,坚持面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劳务输出,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初次就业的能力。
—6—
(三)产学结合,努力实现良性互动
引导企业自办职工培训中心,以企业职工培训中心为基地,围绕提高职工的岗位工作能力,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搞好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攻关、名师传授、技能竞赛等方式,重视一线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养,促进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加强校企合作,主动与市场接轨,在资金、设备、师资的使用上实现双赢,真正做到校企资源有效共享,实现产学密切结合。
目前在我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硬件投入不够,就业训练场地、技能训练设施、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受经费、土地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建议上级加强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对公共培训机构的投入力度,购置更新教学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扩大培训范围,提升培训能力。
—7—
第三篇:全民创业工程工作总结
全民创业工程工作总结
2012年第一季度,市监察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意见》精神,按照《关于做好全民创业工程实施暨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通知》要求,紧扣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营造创业氛围,搭建创业平台,优化创业环境,全力推进全民创业,为第一季度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加大全民创业工程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2012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是我市勇担发展责任,奋力跨越转型的关键年,新春伊始,市监察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大局,进一步加强了对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全面落实,为全市就业创业提供监督保障。一是会同市安监局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重点调查了白银公司矿冶院1〃10硫化氢中毒事故、白银公司选矿厂2〃6事故。加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力度,对2011年景泰县通达煤矿11〃13透水责任事故追究提出了处理意见,同时,分析深层原因,查找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二是配合做好对全市93个重大项目的督查监管,抽调专人与有关部门一起开展了重点项目督查工作。根据《确保政令畅通,开展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计划》要求,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扶贫开发政策落实情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关于全面建设文化强市意见执行情况、创新社会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各类国投项目落实和资金运行情况、市委“两联两扶、为民富民”行动进展情况等六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监督检查计划,明确了牵头部门、检查时间、检查方式和检查结果。三是认真调查核实领导批示的信访件。对领导批示的信访件及时进行转办,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回复群众关切。受理信访举报24件次,转办6件、督办2件,其中发函要结果信访1件。初核了省政府纠风办转办的会宁县有关乡镇在惠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四是加强对“两联两扶、为民富民”行动开展情况的监督。按照省纪委《关于全省纪检监察系统积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通知》精神,结合市委“两联两扶、为民富民”行动要求,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两联两扶、为民富民”行动取得实效。五是加强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合理有效利用,确保我市重点项目、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等的建设用地。
二、完善体制机制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
创业主体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草根”,给点阳光,青青小苗亦可长成参天大树。对他们而言 “机会不多、创业太难”是两大难题,为破解这两大难题,市监察局主动作为,为创业者的铺路。一是加快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白银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督促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重点协调和督促市县两级“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建设情况,编制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目录情况;集中采集、发布信息并持续进行更新维护情况,推进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信息的互认共享情况。同时,会同市工信委研究制定“信息公开考评办法”、“信息收集发布和更新管理办法”以及责任追究方面的规定。二是整合机构设置加强全面效能建设。按照市委加强全面效能建设的要求,整合效能建设办公室、软环境建设办公室的功能设置,实行三块牌子(绩效管理监察室、效能建设办公室和软环境办)、一套人马,对外挂绩效管理监察室的牌子。并按市委加强全面效能建设的要求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面效能建设的意见》和《全面效能考核暂行办法》。三是全面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在平川区电子监察中心建成、启动、运行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关于加强电子监察建设的意见》要求,下发《关于加快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督促做好其他县区和部门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通过制定政策规范、及时提供公共服务和创业环境的管理,让更多有志于创业的人,在宽松的环境下增强创业本领,跨过创业门槛,得到应有的创业支持,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下一步打算
为保证全民创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促进全民创业工作抓出实效。一是与《通知》中要求的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争取资金、技术、政策支持,为创业者提供“一条龙”服务,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二是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查处损害创业环境的人和事,做好执法检查、纠风治乱、效能监察等工作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
第四篇:乡镇振兴工程 近期工作总结
刘货郎村乡镇振兴工程近期工作总结
近期以来,水务局驻刘货郎村工作人员,按照县实施“乡镇振兴”工程的要求,吃住在村,与村里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入户调查、与群众座谈等形式,听民声、察民意、了解民情,为村里群众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村经济发展,使县“乡镇振兴”工程在刘货郎村得到具体的实施。
阳信县信城街道办事处刘货郎村位于鲁北大街东侧,阳城八路新汽车站北,全村143户,人口489人,党员9人,现有耕地305 亩,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村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等各方面条件较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围绕县乡村的中心工作,结合刘货郎村的的实际情况,近期,水务局驻村人员主要工作是帮助刘货郎村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将村中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群众威信高,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发展能力强、服务能力强、协调能力强,能干事、能成事的人选到村两委班子,选出一个有力的、得到群众认可的班子,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促进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对群众进行了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宣传发动。通过入户访问、召开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喇叭广播、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向群众普及宣传换届选举的有关知识,使群众认识到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了解了换届选举的程序,体会换届选举与每一位村民的息息相关,使群众积极踊跃的参加换届选举投票,保证换届选举健康有效的进行。第二,按照选举程序,成功地进行了“两
推一选”,为下一步村两委的正式选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前期做了选举的大量基础工作,群众积极踊跃的参加选举,刘货郎村的两委换届选举得以顺利进行,5月10日进行了村两委正式选举,选出了群众满意信得过的村支部、村委会,为下一步的村里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工作打算:
1、配合村两委搞好村东南引水渠道的清淤治理。村东南引水渠由于多年没有治理,淤塞严重,失去了引水功能,影响到村东300亩农田的灌溉,群众要求治理的呼声很高,为此,村换届选举结束后将积极筹措资金对渠道进行清淤治理。
2、结合县环境综合治理进行刘货郎村的村环境绿化。去年,村里新修了柏油路,但由于没有进行村环境绿化美化,脏乱差比较严重,群众意见很大,进行村环境绿化后,将使村环境得到改善,使群众对居住生活环境舒心满意,创建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形象。
阳信县水务局驻刘货郎村工作组
2011-10-12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若干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若干意见
豫政〔2012〕60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与发展备忘录》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备忘录》精神,加快我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步伐,促进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现就进一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责任
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是我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打造全国人力资源高地的重大举措,是我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提高我省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的重要保障,对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强省、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各部门要着眼于我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全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投入方式,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培训质量,加强督导检查,持续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二、坚持三改一抓,实施六路并进
改革单一的封闭式办学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建立多元投资办学机制;改革单一的公办学校经费供给 —1—
体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抓好一批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示范项目,实施项目带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教育、民政、农业、扶贫和残联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六路并进)。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教育资源优势,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动员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作用,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开展退役士兵和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储备培训、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全面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三、改革办学模式,促进供求对接
坚持推动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培训保障并重,围绕产业用工需求,引导各类职业院校特别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学校为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培训服务,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开展定向、定岗和订单式培养,实现职业学校培养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指导企业积极开展企校合作,鼓励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技能人才提供支持。组织百所学校和千家企业每年联合培养急需紧缺技师和高级技师1万人。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技术进步,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推动各类企业建立企业职工培养培训制度,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校企合作、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加快提升企业在岗职工的技能水平。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和高技能人才研修制度等方式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改革办学机制,提高办学质量
深化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充满活力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鼓励公办学校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在职业院校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对服务能力强、校企合作成效突出、办学
规模大、质量高的职业院校,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对招生困难、规模偏小、吸引力不强的,予以整合。
改革公办职业院校经费供给机制。参照省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财政拨款办法,逐步在全省公办职业院校推行生均经费财政拨款改革。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当地财力水平,结合不同专业类别和毕业生就业率等因素,确定当地的生均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并随财政保障能力的增强逐步提高生均经费财政拨款标准。
实施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设计划。技师学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对办学规模大、培养质量高、社会信誉好、培训成效显著、学制教育在校生规模5000人以上且高级工比例达到60%以上、年培训能力1万人以上的重点技师学院,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参照高等职业院校予以倾斜,学院主要领导可按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五、改革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
进一步完善省级扶持引导、市县配套、学校自筹和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的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多元化融资机制。省财政在整合职业技能培训有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采取以奖代补和安排引导资金等形式,支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和市、县级财政加大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投入。
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作用,积极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对参加失业保险的各类企业职工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创业培训补贴支持力度。各类失业保险培训补贴均由统筹地区失业保险基金据实列支,其中,企业内部培训补贴每年累计不超过该企业上缴纳失业保险费的10%;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的培训补贴每人每年不超过3个月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
督促企业落实职工教育经费政策,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在进行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时按有关规定安排职工技术培训经费。开展县级以上政府对企业职工教育
经费依法统筹管理试点工作,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和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规模以上企业,由地税部门按应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60%统一征收,由财政部门代管,由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开展培训。
六、坚持项目带动,提升培训能力
建立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申报设立、评审淘汰、监督实施、成效评估、项目观摩和问责制度,提高项目实施效能,进一步提升培训能力,提高培训质量。选择具有较强培训能力、达到一定培训规模的培训机构,给予重点项目支持,建设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国家级创业培训服务示范基地、创业带动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和高技能人才研修平台。对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示范项目,各级政府要重点扶持,给予适当的奖励引导资金和配套资金,发挥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能力。
七、严格就业准入,规范技能鉴定
凡属国家和省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应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职业院校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其他的职业(工种),应优先录用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人员应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从事技术工种的用人单位,要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全面实行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完善社会化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认定、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技能人才评价办法,把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作为获得职业培训
补贴的必备条件和检验培训效果的主要标准。参加职业培训或职业技能鉴定人员可按有关规定申请职业培训补贴或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个人申领有困难的,可委托培训机构或鉴定机构代为申领。
八、健全激励机制,促进人才成长
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引导和带动广大企业职工和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参加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各级政府要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奖励,并参照高层次人才有关政策确定相应待遇。做出杰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申报“河南省杰出人才奖”。设立“中原技能大奖”,省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继续做好“河南省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工作。
逐步提高生产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在岗人员随着技术等级的提升及时享受相应工资待遇。对优秀技能人才实行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企业选聘、招聘的高技能人才在工资福利等方面与相应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在内部分配上可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国有高新技术企业要逐步建立鼓励优秀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的收入分配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股权、期权激励。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互通机制,高级技工学校和其他中等职业学校、技师学院取得高级工和技师职业资格的毕业生分别与大专和本科学历人员同等对待,企业在岗的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同等对待。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大力宣传职业培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技能型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择业观。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