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美国的“花园守则”
感受美国的“花园守则”
去年我前往美国西雅图的一家软件公司工作,西雅图的别名为翡翠之城,城市公路两旁除了参天大树还有大片绿油油的草地,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为了工作方便,我和几位同事合租在西雅图郊外的一栋别墅里,别墅是两层小洋楼,建筑面积在400平方米左右,有两个车库,屋前有个大花园。美国人十分重视花园,这种重视程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办完租房手续,房东见我们是刚来美国的,于是向我们交代了美国的花园守则,守则的核心是自家花园要让自己开心,也要让邻居开心。为了遵守花园守则,我经常在业余时间打理花园,修剪草坪,清理园内杂物,尽量保持花园的美丽景观。
虽然这样对花园用心,可一周后我还是接到了邻居的投诉,原来是我们花园的藤类植物攀爬到了邻居的花园里。美国人非常注重隐私,看来我是违反了花园守则,自己的植物“越界”让邻居不开心了。我只好找来剪子把藤类植物好好修剪了一番。
一天天气放晴,我趁机把一堆脏衣服洗了,见屋内没地方晒衣服,我于是把衣服拿到花园晾晒。不一会儿就有小区管理人员找到了我,他说邻居投诉我在花园晾晒衣服。我不解地问:“我在自己的花园晾衣服,又没有侵犯邻居的利益,他有什么理由投诉我呢?”管理人员解释说:“美国的花园原则是不允许居住者在花园晾晒衣服的,户外晒衣服看上去不美观而且影响小区的品质进而影响物业的保值升值。”在他的坚持下我只好让步收起衣服。
星期日我和几位同事在花园开PARTY,为了准备这次聚会我在花园放置了椅子、桌子、遮阳伞、烧烤用具,中午大家在烧烤炉里点燃炭火,准备开始烤肉。没料到花园升起的浓烟引来了社区协会的工作人员,他义正辞严地说:“住户在花园绝对不允许用炭火烧烤,这样做污染环境不说还不安全。”看来我又违反了花园守则,只好用密闭的电烤箱烤肉,这样就不会在花园产生大量油烟。聚会一直持续到晚上,大家有说有笑,现场气氛很热烈,我们的大声喧哗很快又遭到邻居投诉,大家只好压低声音小声说话。
我暗自感叹,美国的花园守则管得面广,管得面宽,人们在花园使用上不得不被条条框框束缚着,多少有些不自由,可反过来想想,我心里便释然了,因为只有规范花园行为才能愉人愉己,多替他人的利益着想才能让社区更加文明和谐啊!
第二篇:去美国感受
体会感悟
九年一班 冯佳慧
刚从洛杉矶下飞机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加州无比明媚的阳光。天蓝蓝的,很少有云的影子。高大的棕榈树随处可见,路旁开着淡黄色的小花,下了飞机后,顿时就没有了在飞机上做鬼脸的心情。开始很平静的面对我新的旅程。
傍晚的时候,我们住进了旅馆,大脑中突然想起的是家喻户晓的《加州旅馆》,落日的余晖透过窗子,照进了旅馆的房间,脸颊也被快要落山的太阳公公染成了红色。当阳光从地平线隐没,四周一片黑暗,只有车子经过才有一些光亮,什么时候我也能达到用自己车子的前灯照亮我回家的路的境界。
经过在洛杉矶几天的行程,我们驱车赶往旧金山,一路上我们穿越落基山脉。经过许多种植葡萄的农场,一路上我们唱着歌,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来到了旧金山,在那里我看见了我印象很深刻的两个地方。
第一个便是斯坦福大学。虽然斯坦福大学也有很多游客,但仍然显得很安静。步入校园时,看到了很多供学生打工的小餐馆和小书店,这是为了帮助无法负担高昂学费的学生,而设立的。斯坦福大学虽然以它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成果闻名于世界,但它的学费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名副其实的贵族学校。
斯坦福的建筑风格都是古朴的西班牙风格,阳光透过长长的回廊,留下一圈一圈圆圆的印迹。学院的教堂门前画着圣主的壁画。教堂中有一种肃穆的气氛。教室也不是特别的宽敞,一块不大的黑板,十几个黑凳子就填满了一块教室。
感触最深的就是在斯坦福校园里的贴广告的地方,井然有序,花花绿绿的纸整齐的排列一点都不混乱,在中国,所有贴小广告的地方都是一塌糊涂的。几乎辨认不出字的模样。斯坦福的图书馆也和国内的有很大不同,斯坦福的图书馆看起来很小而实际藏书很多,中国的图书馆一般建筑气势很恢宏,实际藏书很难想象会有多少,极大的讽刺。离开斯坦福,回头望见高高的胡佛塔,和校门两旁高大的棕榈树,心里就在想Maybe I’ll be in Stanford in some year。
下午我们去了渔人码头,看到了很多在电影《公主日记》中出现的场景,巡洋舰,潜水艇还有掰手腕的搞笑游戏。在旧金山丘陵地带 的道路上行走,感觉还像在迪斯尼的过山车上,还好我们没有公主Mia的经历。我们仿佛都是另外一个公主Mia。
之后便到了我们交流的地方,肯塔基州。之前的一切都是序幕。肯塔基州是一个以赛马著称的农业州,在美国25美分的硬币,肯塔基州背面就是一匹马。在那里,处处都像是草原,覆盖着一片片的玉米和豆子。偶尔还能看见几只奔跑的小鹿。在肯塔基州的这一周,我觉得我感受到了美国人的真诚和热情,这一周的生活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首先在埃文斯维尔的一所天主教小学表演,我们的表演很成功。第二天我们就来到了Owensboro,在那里我们有了忙碌的活动。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多元文化节。在中国很少有像这样的节日。每个民族的家庭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装,搭好自己的摊位,售卖或赠送有民族特色的物品。当我们搭好我们的中国摊位,挂上中国结,踢起毽子,向美国人介绍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心里激动的像在天安门看升旗一样,一股祖国的荣誉感油然而生。当天晚上,我们参加了一个舞会,同在一个社区的人们都参加了。我们尽情的跳舞来展示我们的热情。
第二天,我随Home stay的爸爸妈妈去教堂,外国人真的对于宗教非常虔诚。他们去会见上帝,并不是为了某种功利的要求,而只是与心中的上帝交流,忏悔自己的错误,甚至祈祷下雨,祈祷晴天,祈祷我能平安的回中国。教堂—上帝就是美国人的精神寄托。我们去了Homestay 的农场,在那里看见了Homestay家中的奶奶,她带我去看蜂鸟(许多美国人门前都有喂食蜂鸟的糖水,他们很爱鸟)教我如何做一个毯子,又用包装纸包好,做成糖果的形状,叫我带回国。
到了周一,我们就都跟着自己Homestay的孩子上课,美国的学校7点40上课,并不比我们中国晚。但他们下午3点就放学了,并且回家后很少有作业。看起来他们比我们轻松的多,但实际,他们需要掌握的也很多。每一节课刚下课,就到自己的locker取书,往下一个教室赶。也很劳累。他们的课程很开放,给你一个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分小组进行研究,并不像我们只是听和写老师说的话。他们的学生都很有创造力,有一个学生甚至写了一本类似《Twilight》的书,他们的课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的性格开朗,外向,活泼。
这就是我在美国的感受与体会,也许并不像许多人印象中的美利坚合众国,但这是一个我所体会到的,一个景色优美的国家,一个包容热情的国家,一个现代开放的国家。
第三篇:感受美国“演讲”
感受美国“演讲”
美国的现代演讲与口才事业起步早,水平高,内容丰富,多姿多彩。这次笔者赴美国探亲访友、考察教育之余,同时也得以一窥其门径。在中国,演讲不是艺术表演,而是社会实践,服务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在美国,演讲则主要运用于政治竞选与商务活动。
笔者在波士顿参观肯尼迪总统图书馆与博物馆时,观赏了肯尼迪生前系列演讲的录像:包括竞选国会议员的演讲、竞选总统的演讲、竞选总统的电视辩论、总统上任的就职宣誓、以总统身份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的即兴讲话等等。竞选议员、州长、总统的巡回演讲少则数十场,多则上百场,听众成千上万。如果没有这种鼓动性的宣传,怎能争取民心获胜呢?竞选演讲政论性强,口语表达的力度大、语速快,面部表情丰富,手势刚劲有力。演讲者需要具有扎实的政治、哲学理论基础,渊博的知识,高超的口语表达技巧,再加上充沛的体力与悦耳动听的嗓音,方能应付自如。
凡竞选演讲大都有“教练”、“辅导”,但内容远非仅指训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与轻重快慢恰如其分,那只是雕虫小技而已。更多的功夫“在口外”,如根据不同种族、地区、行业、年龄、性别选民的不同心理,选取演讲的角度、确定内容的重点、设计演讲的风格。甚至戴不戴手套,手套用什么颜色等微小的细节都在反复斟酌之列。所谓的“教练”、“辅导”其实是指语言设计与演讲策划。
相较而言,中国的政论演讲更多运用于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对青少年的革命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品德荣辱教育等。美国的政论演讲寓庄于谐,幽默、诙谐成分更多。中国的政论演讲庄重、严肃,忧患表白的色彩更浓。中国历史上天灾人祸不断,民族发展史崎岖坎坷,忧国忧民的意识浸透了我们的政论演讲。
商务演讲就是为市场服务、为顾客服务的演讲,听众就是上帝,一切为听众着想。笔者在波士顿与纽约各乘船游览一次。在波士顿海湾,因游客仅三十多人,没有专人随船讲解沿途风光,而是广播讲解。鉴于游客全为华人,广播选用汉语。在纽约哈得孙河,一百多位游客则各国人皆有,就由一位中年男性手持话筒,用英语讲解沿途风光。他时而楼上,时而楼下,不断向游客点头、微笑、握手,动作大方、爽朗。讲解完毕,又回答游客的咨询、提问。船靠码头,游客们上岸前纷纷对讲解员热烈鼓掌,表示赞赏和感谢。
在从华盛顿赴美国-加拿大边境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途中,旅行社考虑到在高速公路上连续行车七个多小时,太枯燥、单调,在中途安排两次参观活动。上午参观一家巧克力食品厂,游客们乘厂里的玩具车观看巧克力制造过程时,仿佛在浏览动漫世界,广播讲解的男声,其语气也像讲童话故事。下午参观一家玻璃艺术制品厂,有工人现场操作表演。看台上坐有一百多名游客,华人约占三分之一。讲解员又是两位中年男性,一位用英语讲解,一位用汉语讲解。
相较而言,车站、码头、机场、旅游景点等处的广播员、讲解员,中国以青年女性居多,美国以中年男性居多。美国广播电视界最著名的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也是男性多。从口语角度比较,女声清脆、温柔、甜美,男声雄浑、豪迈、壮美。中国的传统文化偏爱温柔敦厚,美国的牛仔文化偏爱粗犷、豪爽,于是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语言审美观。
谈起为市场服务的演讲,就不能不提到美国的演讲经纪公司。其性质类似于演出经纪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社会需要,从全国、全球各地聘请对口的专家、名流来演讲,经纪公司收取中介费。演讲经纪公司属于文化产业、智力产业,创办所需物力、财力有限,但各行各业的人才难觅。要物色一位对市场有吸引力的演讲嘉宾,往往需要猎头公司多方寻找。一般的演讲经纪公司都有固定的办公地点,至少十多名工作人员,再加上经常联系的数十位口语表达能力高超的演讲嘉宾。每位嘉宾备有文字简介资料与演讲光盘供邀请单位查询。同时,公司的题库储存有成百上千的演讲题目,类似于大饭店的“菜单”,供客户查询“点菜”。如客户需要的演讲题在题库中没有“存货”,可以及时联系演讲嘉宾突击准备。一场演讲的报酬,少则4位数,多则6位数,或客户直接付给演讲嘉宾,经纪公司按比例提成;或客户直接付给经纪公司。演讲嘉宾的食宿、交通、旅游乃至包装、宣传等全由经纪公司承担,并付给演讲嘉宾双方签约时谈妥的报酬.其运作模式、程序与演出经纪公司大同小异。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高的演讲社会活动家还有自己的经纪人。他们既负责联系客户,还收集反馈意见与建议,协助演讲嘉宾不断改进、提高演讲水平,以适应不断开拓演讲市场的需要。
在美国,还有“声音美容院”、“健声培训班”,其业务范围不仅是矫正口吃、纠正方言,更包括美化音质音色,保养、呵护嗓音。客户有政治家、企业家、律师、教师、医师、工程师等。所谓“声音美容院”只不过是演讲经纪公司的配套设施,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涌现一批。而演讲经纪公司因要求的人才更多、层次更高,所以至今中国尚未出现名符其实、组织机构健全的此类产业,只有少数文化传播公司、公关咨询公司、广告公司等兼营此业。
第四篇:美国留学感受(2007春季)
美国留学感受(2007春季)
计算机04A-4班 04101020427 李洁信
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们创造了条件,使我有机会赴美国南方州立理工大学学习一学期。亲历现今最发达的国家,感受她的异国情调与风土人情,这对我来说一个挑战,却同时又是一个弥足珍贵的锻炼机会,一个自我升华的机会。四个月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却非常充实与难忘。
初到美国,给我最大的感触便是这里的绿化出色,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南方理工更是景色怡人。校园里有很多小公园,里面可以看到很多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色彩斑斓的花卉。当走在一条条小径上,穿过这些花园,你一定会感到非常舒适和怡人。校园里也有很多草坪,就像一片片宽大的绿色地毯。经常可以看到有学生在草坪上面玩飞盘,玩棒球或者橄榄球。要是累了,你也可以躺在这些草坪上,享受着阳光带来的温暖或者是月亮带来的淡淡思乡情怀。
没来美国之前,我一个已经在美国的同学便告诉我,美国人是非常友好的。但我心里一直存在着疑虑。然而在与他们真正他们接触以后,我才发现所言非虚。无论是黑种人还是白种人,我都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热情。平常在楼道里见到了外国学生,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他们很多时候都会主动来一句亲切的问候: “What’s up!” 又或是 “How are you doing?”。偶尔可能还会寒暄几句,握个手,再加上一个热情的拥抱。在学生公寓里,我认识了不少外国朋友。他们曾教我打壁球,溜旱冰;曾邀请我去过他们家玩,一起打台球,打乒乓球。在教会,我也遇到了许多热心的美国朋友和华人侨胞。他们为我们这些刚到的学生提供学多贴心的帮助。例如赠送我们电视机以及一些日常用具,定期开车接送我们去超市购物等等。我还曾和几个同学去过一个教会朋友的家 1
庭,和他们一起看他们最热衷的橄榄球总决赛“SUPER BOWL”。
在美国,我主要的精力还是方在学习上。在这里学习了一学期,我感觉到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的教育更注重视动手能力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非常重视大学教育。首先,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他们采用多种手段来督促学生学习。在南方理工,基本每一门课程有3-4次大考,不少老师课堂上还会追加很多随堂测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在的考勤比较频繁,很多老师甚至坚持每堂课都进行考勤;每一次作业老师都会非常认真细致的修改,像我们这些留学生的作业,他们甚至连语法错误都给我们挑出来。其次,学生上课也是非常专注。学生会认真的做好课堂笔记,并且积极的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在交流讨论的时候,学生也特别积极踊跃。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美国课程的考核方式多种多样:可能是普通的笔试或者机试;也可能要求撰写论文;很多课程还会要求学生就相关课程内容或课题做一次演讲。例如我选择的“算法分析”课上,老师经常会在课堂上拿出一些时间让同学展示自己所编写的程序,并让和大家相互交流讨论。在最终的考核上,老师还给出选择,考试或者做一个相关的编程项目,以此来鼓励大家多多动手,锻炼动手能力。
在美国的四个月是令人难忘的。在这四个月里我接触了许多新鲜的东西,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交到了许多朋友。大学间的这段留美交换生学习必定是我人生中值得回味的一段经历。
第五篇:美国交通感受
-哥伦比亚新城
受美国联邦公路局Joon H.Byun博士邀请,参观了位于华盛顿特区和巴尔的摩市之间的哥伦比亚社区(Columbia Association,也可称之为哥伦比亚新城)。这个占地57平方公里的小城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一路上Byun博士为我们讲解了小城的历史和规划特色。1963年,ROUSE公司向140个私人分别购买土地,然后完全按照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建设的新城。其以“创建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为目标,以“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生活”为理念,注重保护土地并提高土地的质量,延续地区历史,强调公共空间的开发,提倡环境为社区共享,构筑清晰的“新城—小区—组团”的三级结构体系。哥伦比亚城共有10个小区,每个小区由4到5个组团构成,组团、小区、城市都有各自的中心并围绕中心展开。在国内学习《城市规划》类科目时,常常被教材中的邻里单元、组团结构等概念和图形所迷惑。在参观时豁然明白,那是因为当时在我们周围找不到这样的实体,因此也无法理解我们的居住环境竟然可以设计的如此美妙——当然,这是在土地资源足够的条件下。
ROUSE公司将超过城市面积三分之一的土地用在公共开放场地,包括各类公园、运动场、湖泊等。现在10万人口的哥伦比亚城有3500个经济体提供8.9万个就业岗位,小城中还有26个中小学以及医院、商业中心、社区大学、图书馆、剧院等等。如此精心的规划和均衡的混合性用地,也从根本上消除了交通拥堵的可能性。哥伦比亚城分别在2006年和2008年分别被评为美国最宜居100个地区的第四和第八,也是美国公认的最成功的新城开发项目。
最后从其他角度整理一些印象深刻的体会:
·人均道路资源丰富:这一点中国城市无法与其相比,这是造成交通差异的根本原因,影响到交通结构、税费制度、交通秩序各方面;
·交通素质:美国人开车规矩并不是其素质好,在交通资源缺乏的芝加哥、迈阿密、华盛顿城区,乱并线、长鸣笛、与行人抢道等同样存在。礼让行人更是出于法律约束和经济制裁,而非素质,与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会带来天价损失;
·低油价:美国油价每天在变,到不同城市会变,即使同一城市,黑人区的油价也会低5%左右。整体而言,直接换算就比中国要便宜20%-30%左右。如果考虑收入水平购买力,则会更低,因此油价涨跌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可以忽略;
·线形设计和交叉口拓宽:交叉口一般会为左转车流拓宽一条独立车道,如果不拓宽,那最左侧车道便是“左转”“直行”的共用车道。绝不会像北京一样,在直行车道上行驶中,突然会发现本车道前方变为“左转”车道,需要向右并线;
·相反的指路标示:这个很有趣,在北京交叉口,横在你面前的路名指的是你现在的道路,而美国相反,指的是横在你面前的道路;
·自助加油站:加油站全是自助的,插信用卡—选标号—摘枪—加油—取收据,没人为你服务,主要原因应该是这里的人力成本高。另外,长途开车中,加油站也意味着厕所;
·通行能力:相同条件下,北京道路实际通行能力要高不少,因为北京的司机知道如何更有效的利用道路资源。由于道路资源丰富,美国人没条件培养这种能力,而更注重安全性。这也是使用美国微观交通模型让国内学者最头疼的地方;
·停牌(Stop Sign):这是国内司机到美国最不适应的地方。美国Stop Sign很普遍,每天开车都会遇到很多,遇到Stop Sign必须停车观察后再走。交大东路上的Stop Sign形同虚设;
·校车:如果遇到校车上的停牌(STOP)亮出来,就得停车,超车的后果是数百美元的罚款。上下学时段,学校附近路会限速到20 mph;美国对校车制造的安全规范极为严格,曾发生过悍马与校车相撞,校车无恙而悍马只剩半个;
·水泥路面:我国沥青路面比例远高于水泥路面,而美国相反,多是坚硬、噪音大的水泥路面。水泥路面寿命长、污染少,路面上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更好(10%左右),但维护费用高;
·路灯长明:白天开路灯非常普遍(实际上,我没发现过关路灯),这个国家资源丰富,但浪费成性。办公楼的中央空调从来不关,即使半夜、周末或是假期,而且我得几乎夏穿棉袄冬着单衣;类似还有停车场、体育场的高功率灯等;
·租车还车:租车公司都在机场设点,距离稍远的都设有往返于机场的免费班车,下飞机后直奔租车公司是美国人出差的习惯。还车时如果租车点下班,把钥匙直接扔到指定地方即可;
·Downtown:想起去年12月参加排放模型国际研讨会时,美国环保局的Richard Baldauf博士问我“北京的Downtown在哪里?”竟无从回答。不同的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下,很难讲北京哪里是Downtown。相对美国的多数城市,北京五环内这个大饼都能算得上Downtown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