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费孝通对美国的感受

时间:2019-05-12 14:3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费孝通对美国的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费孝通对美国的感受》。

第一篇:(9)费孝通对美国的感受

(9)费孝通对美国的感受

《看历史》2012年8月刊,作者:杜华,原题:《仇视美国!鄙视美国!蔑视美国!》

要么站在新政权一边,要么与美帝为伍。费孝通选择了前者。

1946年7月,西南联大社会学系教授费孝通一直生活在焦虑和担忧之中。他的名字已经上了黑名单,特务开始跟踪他。

11日,李公朴被暗杀。费孝通家背后城墙上的短墙已被拆去--这意味着特务可以随时进来抓人。四天后,闻一多倒在枪口下。下一颗子弹的目标似乎就是自己。这让费孝通异常惊恐。当晚,他与潘光旦、张奚若等十几名知识分子携家人躲进美国领事馆。28日,在得到安全保证之后,他们一行才离开。

费孝通没有想到,几年之后,他与美国的这次“过命交情”竟成为他与美帝国主义交往的罪证。他自己,将要和全国人民一起对美国进行全面的谴责和控诉。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危难时刻获庇于美国,显示了当时的费孝通对美国的“爱慕和信托”。

在过去几年中,费孝通因在《观察》等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时事评论文章,被《纽约时报》赞为“中国最优秀的专栏作家”。他着墨最多的,就是美国。

1943年,32岁的费孝通受美国政府的邀请,访美进行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在那一年中,他把对美国的感受以专栏形式发表在昆明的《生活导报》上。这些文字后来集结为《初访美国》一书,风行一时。

在此书中,费孝通像当时的大多数国人一样,对美国这位盟友充满了赞美之情。美国的繁荣首先给了他巨大的冲击,但他更欣赏美国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他发现,崇尚平等、爱好自由、追求独立的精神才是美国的“骨骼”,大城市、大企业只是美国的“皮肤和肌肉”。“美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不靠祖宗余荫,靠自己,不买账,拼命、刻苦创造出来的记录”,是“从贫穷中自己打出来的天下”。

他眼里的美国并不完美:民主有被资本和财富劫持的危险。美国文化一心向前看,不尊重老人、不敬畏天命。即便如此,他仍对美国满怀信心。因为美国人“眼睛望着上帝”,有勇气承认自己的缺点,“肯不惮其烦地想在人间创造天堂”。新政以来的国家政策表明,美国的“平民世纪”已经拉开序幕。

内战后,费孝通曾一度寄望美国帮助中国走向自由民主之路。随着马歇尔调停的失败和内战的爆发,全国范围的反美思潮开始兴起,费孝通也逐渐放弃了对美国的“爱慕和信托”。从1947年开始,他不断撰文,批评美国在世界范围的政策。尤其是华莱士1948年的落选让费孝通对美国民主制度失望。他认为美国的民主已经被资本家所挟持,“民主、民主,如果其内容被一一抽调,剩下的除了名字还有什么呢?”

此时的费孝通,更像是一名时事评论员,怀着对中国命运的深切关注,以民族主义视角来观察和评论美国,但终究也还在独立、理性的范畴之中,其文风和逻辑,都与后来《白皮书的批判》一文形成鲜明对比。

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公开发表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承认对华政策失败,但指责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是美国丢失中国大陆的关键所在,同时寄希望于“中国的悠久文明和民主的个人主义终将再度胜利”。

两周后,费孝通撰写《白皮书的批判》一文。在此文中,他首次使用“美帝国主义”“人民的力量”“统治阶级”等明显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术语,谴责美国之前的对华政策“是要中国沦为美国的殖民地”。“帝国主义与人民力量斗争的第一回合已见分晓,人民的力量胜利了,帝国主义摔了一跤”;“武松打虎,这是我们的景阳冈”。这种毛泽东式的文风也首次出现在他的评论中。

文风转变的背后,是时代的巨大变革。在费孝通撰文之前,毛泽东就以新华社评论员名义,连续发表了五篇批判白皮书的社论。他在批判美国的对华政策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批评那些“对美国还存在幻想”的知识分子,认为他们口头上拥护共产党,骨子里还想“看一看”,他们就是艾奇逊所说的“民主个人主义”的拥护者,是“美国所谓改组中国政府的一层薄薄的社会基础”。

费孝通此文,可谓是对毛泽东和新政权的“表态”。对美国的好感,实质上是对自由主义和民主体制的推崇;对美国的批评,则意味着对共产主义和新政权的支持。意识形态竞争是一场站队游戏,要么站在新政权一边,要么与美帝为伍。费孝通选择了前者。

中共对美国态度的变化,与费孝通颇为类似。抗战期间,作为中国的盟友,美国一度得到中共的极力称赞。1944年,美国派出军事观察组到延安,中共与美国方面出现了一个密切合作的时期。但是随着美国逐渐卷入中国内战,在调停中偏袒国民党政府,中共逐渐改变了抗战期间对美国的正面看法。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从此,在中共的话语中,美国从“友邦”变为“中国人民的死敌”。新政权成立后,采用“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冷战的性质和国际环境的恶化,促使其新政权更加猛烈地批判美国。此时反美教育的重点,是清除知识分子的亲美、崇美情绪。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改变了事情发展的进程。面对强大的外敌,统一广大民众的思想,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成为新政权的当务之急。

为了鼓舞全民士气,有效进行战争动员,新政权发动了一场全民范围的抗美援朝运动。1950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由毛泽东亲自审阅修改的《关于时事宣传的指示》,指出时事宣传的两个基本内容:一是美国扩大侵朝战争,直接侵略台湾,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不能置之不理;二是坚决清除亲美的反动思想和恐美的错误心理,以“普遍养成对美帝国主义的仇视、鄙视、蔑视的态度”,“使亲美恐美情绪与抗日运动中的亲日恐日情绪同样不能容身”。

此时,费孝通正作为中央民族访问团的副团长,在贵州考察民族问题。当他在次年一月返回北京时,“三视”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在国家权力的极力推动下,抗美援朝运动甚至发展到偏远的广西苗区。1951年11月,费孝通正在广西龙胜考察,他发现那里的群众也发动了控诉美帝、订爱国公约和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与此同时,知识分子改造运动也迎来了高潮。

改造美国观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在1951年初便已开始。这一年的1月,费孝通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召开第一届第三次会议。毛泽东在会议开幕式上宣布:“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改造知识分子的美国观是思想改造的重要内容。

1952年之前,思想改造还算是和风细雨,循序渐进。之后,思想改造运动和“三反”“五反”结合起来后,变成疾风骤雨之势。

当年出版的《批判我的资产阶级思想》一书中,刊登有费孝通的文章,题为“清洗自己,站进人民队伍”,标志着他的“初步过关”。这其实是费孝通的第三篇检讨。在这篇文章中,费孝通全面“检讨”了自己对美国的看法。他认为自己在初中时所读的教会学校是美国腐蚀中国年轻人的工具;清华大学则是美帝靠“掠夺了中国广大人民的血汗”建立的,其目的是“腐化、收买青年,为反动派服务”。他把1943年受邀访美的经历解释为美国的阴谋,即美国以“盟国的面貌,以文化联络的名义”,收买为侵略中国计划服务的“民主个人主义者”;他称好友费正清和费慰梅为美帝的御用文人;他检讨自己没有认识到美国民主的虚伪本质。费孝通还着重检讨了昆明的美国领事馆避难一事:“这个行为正给美帝带上了一个虚伪的面具,迷惑了群众,把敌人当作朋友,这个损失远过于少数民主人士的性命。我为了自己的鲜血而牺牲了更多的人民的鲜血。”

他的同事潘光旦则足足做了五次检讨才最终过关。在3月29日的第四次检讨时,虽然潘光旦已经向费孝通那样,对自己的美国观进行了全面检讨。仍有人在会上批判他的“亲美崇美恐美思想,否认潘在对美认识和感情上已经彻底改造思想。还有人甚至把潘光旦建国前后所写的反美文章竟然也说成是”站在美国立场讲话“。

几乎所有与美国有关联的知识分子都经过了一次或多次自我检讨,改变对美国的看法。梁思成、金岳霖、茅以升、周培源、葛庭燧等知名知识分子无不撰文检讨自身的亲美、崇美情绪。检讨的内容与费孝通大同小异,即承认美国民主的欺骗性和它的帝国主义本质,宣称美国文化的浅薄和生活方式的堕落,认清美国经济与军事力量的下降趋势。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后,费孝通发表《打开和平的大门》一文,充分体现了思想改造后的美国观。他认为”美帝国主义卑鄙无耻,明攻吃了亏,就会打算暗算我们“,”我们要像爱国卫生运动打击细菌战一样,加强思想改造,使思想中的灰尘垃圾,天天清扫,不让有,有了不让它积累。这就是明辨是非,站稳立场,经常检查自己,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敌人无隙可乘“。

这是费孝通在改革开放之前最后一次公开表达对美国的看法。这一年的《人民日报》则宣布,经过抗美援朝运动的洗礼之后,中国人民坚定地统一了对美帝国主义的看法:和平的敌人、民主的敌人、文化的敌人、全世界最凶恶的敌人、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第二篇:去美国感受

体会感悟

九年一班 冯佳慧

刚从洛杉矶下飞机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加州无比明媚的阳光。天蓝蓝的,很少有云的影子。高大的棕榈树随处可见,路旁开着淡黄色的小花,下了飞机后,顿时就没有了在飞机上做鬼脸的心情。开始很平静的面对我新的旅程。

傍晚的时候,我们住进了旅馆,大脑中突然想起的是家喻户晓的《加州旅馆》,落日的余晖透过窗子,照进了旅馆的房间,脸颊也被快要落山的太阳公公染成了红色。当阳光从地平线隐没,四周一片黑暗,只有车子经过才有一些光亮,什么时候我也能达到用自己车子的前灯照亮我回家的路的境界。

经过在洛杉矶几天的行程,我们驱车赶往旧金山,一路上我们穿越落基山脉。经过许多种植葡萄的农场,一路上我们唱着歌,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来到了旧金山,在那里我看见了我印象很深刻的两个地方。

第一个便是斯坦福大学。虽然斯坦福大学也有很多游客,但仍然显得很安静。步入校园时,看到了很多供学生打工的小餐馆和小书店,这是为了帮助无法负担高昂学费的学生,而设立的。斯坦福大学虽然以它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成果闻名于世界,但它的学费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名副其实的贵族学校。

斯坦福的建筑风格都是古朴的西班牙风格,阳光透过长长的回廊,留下一圈一圈圆圆的印迹。学院的教堂门前画着圣主的壁画。教堂中有一种肃穆的气氛。教室也不是特别的宽敞,一块不大的黑板,十几个黑凳子就填满了一块教室。

感触最深的就是在斯坦福校园里的贴广告的地方,井然有序,花花绿绿的纸整齐的排列一点都不混乱,在中国,所有贴小广告的地方都是一塌糊涂的。几乎辨认不出字的模样。斯坦福的图书馆也和国内的有很大不同,斯坦福的图书馆看起来很小而实际藏书很多,中国的图书馆一般建筑气势很恢宏,实际藏书很难想象会有多少,极大的讽刺。离开斯坦福,回头望见高高的胡佛塔,和校门两旁高大的棕榈树,心里就在想Maybe I’ll be in Stanford in some year。

下午我们去了渔人码头,看到了很多在电影《公主日记》中出现的场景,巡洋舰,潜水艇还有掰手腕的搞笑游戏。在旧金山丘陵地带 的道路上行走,感觉还像在迪斯尼的过山车上,还好我们没有公主Mia的经历。我们仿佛都是另外一个公主Mia。

之后便到了我们交流的地方,肯塔基州。之前的一切都是序幕。肯塔基州是一个以赛马著称的农业州,在美国25美分的硬币,肯塔基州背面就是一匹马。在那里,处处都像是草原,覆盖着一片片的玉米和豆子。偶尔还能看见几只奔跑的小鹿。在肯塔基州的这一周,我觉得我感受到了美国人的真诚和热情,这一周的生活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首先在埃文斯维尔的一所天主教小学表演,我们的表演很成功。第二天我们就来到了Owensboro,在那里我们有了忙碌的活动。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多元文化节。在中国很少有像这样的节日。每个民族的家庭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装,搭好自己的摊位,售卖或赠送有民族特色的物品。当我们搭好我们的中国摊位,挂上中国结,踢起毽子,向美国人介绍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心里激动的像在天安门看升旗一样,一股祖国的荣誉感油然而生。当天晚上,我们参加了一个舞会,同在一个社区的人们都参加了。我们尽情的跳舞来展示我们的热情。

第二天,我随Home stay的爸爸妈妈去教堂,外国人真的对于宗教非常虔诚。他们去会见上帝,并不是为了某种功利的要求,而只是与心中的上帝交流,忏悔自己的错误,甚至祈祷下雨,祈祷晴天,祈祷我能平安的回中国。教堂—上帝就是美国人的精神寄托。我们去了Homestay 的农场,在那里看见了Homestay家中的奶奶,她带我去看蜂鸟(许多美国人门前都有喂食蜂鸟的糖水,他们很爱鸟)教我如何做一个毯子,又用包装纸包好,做成糖果的形状,叫我带回国。

到了周一,我们就都跟着自己Homestay的孩子上课,美国的学校7点40上课,并不比我们中国晚。但他们下午3点就放学了,并且回家后很少有作业。看起来他们比我们轻松的多,但实际,他们需要掌握的也很多。每一节课刚下课,就到自己的locker取书,往下一个教室赶。也很劳累。他们的课程很开放,给你一个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分小组进行研究,并不像我们只是听和写老师说的话。他们的学生都很有创造力,有一个学生甚至写了一本类似《Twilight》的书,他们的课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的性格开朗,外向,活泼。

这就是我在美国的感受与体会,也许并不像许多人印象中的美利坚合众国,但这是一个我所体会到的,一个景色优美的国家,一个包容热情的国家,一个现代开放的国家。

第三篇:感受美国“演讲”

感受美国“演讲”

美国的现代演讲与口才事业起步早,水平高,内容丰富,多姿多彩。这次笔者赴美国探亲访友、考察教育之余,同时也得以一窥其门径。在中国,演讲不是艺术表演,而是社会实践,服务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在美国,演讲则主要运用于政治竞选与商务活动。

笔者在波士顿参观肯尼迪总统图书馆与博物馆时,观赏了肯尼迪生前系列演讲的录像:包括竞选国会议员的演讲、竞选总统的演讲、竞选总统的电视辩论、总统上任的就职宣誓、以总统身份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的即兴讲话等等。竞选议员、州长、总统的巡回演讲少则数十场,多则上百场,听众成千上万。如果没有这种鼓动性的宣传,怎能争取民心获胜呢?竞选演讲政论性强,口语表达的力度大、语速快,面部表情丰富,手势刚劲有力。演讲者需要具有扎实的政治、哲学理论基础,渊博的知识,高超的口语表达技巧,再加上充沛的体力与悦耳动听的嗓音,方能应付自如。

凡竞选演讲大都有“教练”、“辅导”,但内容远非仅指训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与轻重快慢恰如其分,那只是雕虫小技而已。更多的功夫“在口外”,如根据不同种族、地区、行业、年龄、性别选民的不同心理,选取演讲的角度、确定内容的重点、设计演讲的风格。甚至戴不戴手套,手套用什么颜色等微小的细节都在反复斟酌之列。所谓的“教练”、“辅导”其实是指语言设计与演讲策划。

相较而言,中国的政论演讲更多运用于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对青少年的革命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品德荣辱教育等。美国的政论演讲寓庄于谐,幽默、诙谐成分更多。中国的政论演讲庄重、严肃,忧患表白的色彩更浓。中国历史上天灾人祸不断,民族发展史崎岖坎坷,忧国忧民的意识浸透了我们的政论演讲。

商务演讲就是为市场服务、为顾客服务的演讲,听众就是上帝,一切为听众着想。笔者在波士顿与纽约各乘船游览一次。在波士顿海湾,因游客仅三十多人,没有专人随船讲解沿途风光,而是广播讲解。鉴于游客全为华人,广播选用汉语。在纽约哈得孙河,一百多位游客则各国人皆有,就由一位中年男性手持话筒,用英语讲解沿途风光。他时而楼上,时而楼下,不断向游客点头、微笑、握手,动作大方、爽朗。讲解完毕,又回答游客的咨询、提问。船靠码头,游客们上岸前纷纷对讲解员热烈鼓掌,表示赞赏和感谢。

在从华盛顿赴美国-加拿大边境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途中,旅行社考虑到在高速公路上连续行车七个多小时,太枯燥、单调,在中途安排两次参观活动。上午参观一家巧克力食品厂,游客们乘厂里的玩具车观看巧克力制造过程时,仿佛在浏览动漫世界,广播讲解的男声,其语气也像讲童话故事。下午参观一家玻璃艺术制品厂,有工人现场操作表演。看台上坐有一百多名游客,华人约占三分之一。讲解员又是两位中年男性,一位用英语讲解,一位用汉语讲解。

相较而言,车站、码头、机场、旅游景点等处的广播员、讲解员,中国以青年女性居多,美国以中年男性居多。美国广播电视界最著名的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也是男性多。从口语角度比较,女声清脆、温柔、甜美,男声雄浑、豪迈、壮美。中国的传统文化偏爱温柔敦厚,美国的牛仔文化偏爱粗犷、豪爽,于是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语言审美观。

谈起为市场服务的演讲,就不能不提到美国的演讲经纪公司。其性质类似于演出经纪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社会需要,从全国、全球各地聘请对口的专家、名流来演讲,经纪公司收取中介费。演讲经纪公司属于文化产业、智力产业,创办所需物力、财力有限,但各行各业的人才难觅。要物色一位对市场有吸引力的演讲嘉宾,往往需要猎头公司多方寻找。一般的演讲经纪公司都有固定的办公地点,至少十多名工作人员,再加上经常联系的数十位口语表达能力高超的演讲嘉宾。每位嘉宾备有文字简介资料与演讲光盘供邀请单位查询。同时,公司的题库储存有成百上千的演讲题目,类似于大饭店的“菜单”,供客户查询“点菜”。如客户需要的演讲题在题库中没有“存货”,可以及时联系演讲嘉宾突击准备。一场演讲的报酬,少则4位数,多则6位数,或客户直接付给演讲嘉宾,经纪公司按比例提成;或客户直接付给经纪公司。演讲嘉宾的食宿、交通、旅游乃至包装、宣传等全由经纪公司承担,并付给演讲嘉宾双方签约时谈妥的报酬.其运作模式、程序与演出经纪公司大同小异。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高的演讲社会活动家还有自己的经纪人。他们既负责联系客户,还收集反馈意见与建议,协助演讲嘉宾不断改进、提高演讲水平,以适应不断开拓演讲市场的需要。

在美国,还有“声音美容院”、“健声培训班”,其业务范围不仅是矫正口吃、纠正方言,更包括美化音质音色,保养、呵护嗓音。客户有政治家、企业家、律师、教师、医师、工程师等。所谓“声音美容院”只不过是演讲经纪公司的配套设施,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涌现一批。而演讲经纪公司因要求的人才更多、层次更高,所以至今中国尚未出现名符其实、组织机构健全的此类产业,只有少数文化传播公司、公关咨询公司、广告公司等兼营此业。

第四篇:【美梦网】美国留学感受对生命的尊重

美国留学感受对生命的尊重

由于我只是一名未满18岁的高中留学生,所以不能够自己在外租房。学校会为留学生安排美国当地接待家庭(home stay),或许家庭不会很富有,但是至少这样一来,我们就拥有了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更重要的是,一个融入美国人生活的机会。这一年里,和住宿家庭一起去看过NBA湖人队的比赛,参加过美国青少年的狂欢派对,欣赏过圣塔莫尼卡海滩的美景……然而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每个月在教堂里给流浪汉分发食物。

在美国,教堂并不只象征一个单纯的宗教场所,更代表着一个人们互相交流、帮助的地方。我的房东是一位单身妈妈,教堂里的人曾经给予过她很多帮助,于是她也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这个社会。

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她和女儿都会准时在教堂出现,带着自己花钱从超市买的食物,然后就开始在某个角落里安静地忙碌着。如果学习不忙,我一般也会参与。然而我的工作并不是固定的,只是在别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去帮忙。参与“帮助流浪汉”的志愿者通常很多,一个屋子里的人都忙前忙后,有的切蛋糕,有的烤面包,还有的管理分装……定期参与的服务人员都会有一个胸牌,他们之间都彼此认识,分工明确,并且有条不紊。

教堂的外面,通常早已排了一条长长的队伍。周边一些无家可归的人知道这所教堂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日提供免费的晚餐,于是很早就会来排队。然而免费的晚餐并不是针对每一个人的,前提是需要帮助的人。教堂的管理者手中会有一个长长的名单,想享受免费晚餐的人必须提前登记,并且接受审核。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排队的人或许衣冠不整,但是他们却遵守规定。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为流浪猫狗准备了食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对于生命的尊重。

7点的时候,服务正式开始。流浪汉陆续进入教堂,自己找到座位坐好。这个时候是我们志愿者最忙碌的时刻,搬椅子,分发食物,收拾桌面……虽然来享受免费晚餐的都是穷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拥挤或者争吵,只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举着手,等志愿者过去分发食物。让人感动的是,他们会很有礼貌地说谢谢,也会把食物先让给带着小孩子的单身妈妈。

一个下午的忙碌换来的是无可比拟的充实感,因为感受到了自己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在美国,的确存在着许许多多拥有豪宅名车的富人,但同时也存在着连吃饭都成问题的穷人。然而人与人之间,却试图在寻求一种平衡。这也许就是美国人的生活,也可能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所以他们很理所当然。

http://www.indexedu.net

【更多美国留学生活相关信息访问:http://www.indexedu.net/shenghuo/】

http://www.indexedu.net

第五篇:费孝通《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经典摘要

序:《乡土中国》可以说是一部贯穿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这部著作流露出作者渊博的知识与高尚的人格魅力。

10页: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

由;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18页:所谓学就是在出生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做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27页: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结构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

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性的社会圈子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30页: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

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关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42页: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不肯像西洋

人一般在表面上流露,也是在这种社会局中养成的性格。44页:稳定的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46页: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探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

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

求。。。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

54页: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

教化,而不是折狱。

58页:法治秩序的建立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是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还得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生了。

74页: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

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立契约时,个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却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中国社会所缺的。

77页:在新旧交替之际,不免有一个惶恐、无所适从的时期,在这

个时期,心理上充满着紧张、犹豫和不安。

84页:决定行为的是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计出来的经验,思想

只有保留这些这些经验多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运。

106页:社会知识的传递对于个人的生活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人不能

个别地向自然去争取生存,而得在人群里谋生活。一个没有学得这一套行为方式的人,和生理上有欠缺一样,不能得到健全的生活;他也就没有能力为人类种族绵续尽力的机会。125页:婚姻是社会为孩子们确定父母的手段。

127页:婚姻的目的是确定社会性的父亲,对于生物性的父亲的确定,倒还属于次要,事实上父与子的生物关系的要求确定本身是一种社会的规定。

140页:性可以扰乱社会结构,破坏社会身份,解散社会团体。191页:权利是社会控制个人的力量,它发生在人类本性和集体生活的不相谋和处,生物和社会的矛盾场合下。

217页:家庭里训练不出战士,嘴上衔着银匙的成不了好汉。

265页:生活内容的增加,文化水准的提高,把抚育作用拖到了家庭的范围。

下载(9)费孝通对美国的感受word格式文档
下载(9)费孝通对美国的感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留学感受(2007春季)

    美国留学感受(2007春季) 计算机04A-4班 04101020427 李洁信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们创造了条件,使我有机会赴美国南方州立理工大学学习一学期。亲历现今最发达的国家,感受她的异国......

    美国交通感受[全文5篇]

    -哥伦比亚新城 受美国联邦公路局Joon H. Byun博士邀请,参观了位于华盛顿特区和巴尔的摩市之间的哥伦比亚社区(Columbia Association,也可称之为哥伦比亚新城)。这个占地57平方公......

    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

    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 ——参加2011年第十五期深圳赴美海培班学习总结 经过层层选拔,我很有幸成为“2011年第十五期赴美海培班”的一名学员,从4月6日起到7月10日止顺利地完成了......

    感受美国公交车文化

    www.xiexiebang.com 感受美国公交车文化 美国的公车都是无人售票的,一辆公车就司机一人。只有两个门,都是在前门上。司机旁边有个买票箱,一张车票在10美分到2.5美元不等,主要是......

    美国的文化感受

    美国的文化感受 尊敬的各位老师、在座的各位叔叔阿姨以及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下午好! 我叫高伟航,今年十二岁,喜欢吉他和书法。我参加了暑假美国8线洛杉矶的游学,我们团队有14个......

    感受美国的衣食住行

    感受美国的衣食住行 今年六月份,我应美国几个华文作家协会的邀请赴美,在拉斯维加斯、休士顿、洛杉矶三个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吃住行全由接待方安排。我们有时住宾馆,从拉斯维加斯......

    费孝通:我对中国农民生活的认识过程

    费孝通:我对中国农民生活的认识过程 (原编者按:本文是赵旭东根据已故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1999年4月17日的一次演讲录音整理而成,费孝通教授生前曾经对整理稿做过详尽的校对,从留......

    费孝通乡土中国摘记范文

    费孝通:《乡土中国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写下了诸多不朽篇章。《乡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