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影片《雨果》中的隐喻再解读

时间:2019-05-12 00:2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国影片《雨果》中的隐喻再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国影片《雨果》中的隐喻再解读》。

第一篇:美国影片《雨果》中的隐喻再解读

电影《雨果》是著名导演马丁·斯克西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影片讲述一个喜爱钟表和机械的孤儿雨果。他经常去玩具店偷玩具的零件来修理父亲留下的机器人。最终,他惊喜地发现玩具店老板的真实身份竟然是著名大导演梅里爱,梅里爱和雨果这一老一小因为机械联系在一起,并渐渐生出了美好的情感。影片巧妙地运用隐喻的手法,将许多人生哲理隐喻其中,不仅提高了影片的艺术性,更让观影者得到启发和收获。本文将分析影片细节,对影片《雨果》中的隐喻进行再次解读。

关键词:电影《雨果》;机器;隐喻;人生

一、引言

电影《雨果》以20世纪30年代的巴黎为故事背景,讲述一个喜爱钟表和机械的孤儿雨果。他在巴黎火车站的钟楼藏身,他经常去玩具店偷玩具,只是为了偷取一些机械零件来修理父亲留下的机器人。最终,他惊喜地发现玩具店老板的真实身份竟然是著名大导演梅里爱,他曾经导演了父亲最喜欢的电影《月球旅行记》,而且梅里爱也是一个精于研究机械的人,梅里爱和雨果这一老一小因为机械联系在一起,并渐渐生出了美好的情感。电影《雨果》看似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的有趣经历,实则将许多人生哲理隐喻其中,也正因如此,整部影片看起来才更加令人回味悠长。本文将对影片《雨果》中的隐喻进行再次解读。

二、人生旅程的分岔口

所谓隐喻,是由一个概念影射到另一个概念的结果。影片《雨果》中有许多在火车站发生的情景,火车站的画面贯穿银幕。车站里的人群来来往往,有人在寻觅能将他载往目的地的车辆,有人正在为到达目的地而欣喜,有人却因搭错车或下错站而苦恼。车站象征着旅行,车站的人流都是在路上的,如同人生一样,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旅行,生是起点,死是终点,其余的时光都是在路上度过的。旅行时经过千山万水、披荆斩棘终于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就如同人生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实现了一个阶段的梦想。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导演在影片中将旅行隐喻成了人生。旅行者可能顺利到达终点,也可能会暂时迷失方向,就如同人生一样,有的人一帆风顺,有的人却误入歧途,与理想中的目的地南辕北辙,只有等意识到的时候,兜一个圈子如果能转回来,才能继续正确的人生之路。甚至,有些人一生都在错误的人生之路上行进,最终无法再回头。

影片中的许多角色都曾经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口,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又都转了回来,给影片带来一个美好的结局。父亲死后,可怜的小雨果成了孤儿,没有人来管理他的日常生活,更加没有人教育他做人的道理,孤单的雨果没有办法,只好用偷和抢来解决自己的饥饿,渐渐的,顺手牵羊成了他的习惯。他想要修理父亲留下的机器人,可没有钱买零件,他便去偷玩具店的玩具,拆下零件自己用。没人疼爱的小雨果正在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歧途,如果放任他这样走下去,恐怕他长大了也会成为一个街头混混或者小流氓。

幸好,当他在错误的人生道路上没有走出多远的时候,他遇到了善良的老人梅里爱。梅里爱让他在玩具店打工获得报酬,再用这些报酬来换取自己想要的笔记本。在玩具店打工的日子里,雨果修理机械的能力得到锻炼,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自食其力的人生道理,而不再通过不劳而获去取得。没有家的雨果被警察抓走,梅里爱告诉警察他愿意给雨果一个家,愿意照顾并且教养雨果,让他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温暖。险些误入歧途的问题少年雨果,在老人的感召下,终于回到了人生的正轨,开始了正确的旅程。

而帮助了小雨果的梅里爱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的,他曾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电影艺术家,曾为世界电影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年轻的时候,创造了“停机拍摄”的画面特技,他还搭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然而,这样骄人的成绩并没有持续太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从此后,人们越来越热衷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而梅里爱那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逐渐被观众们遗弃,梅里爱感觉自己已经没有用武之地。骄傲的梅里爱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他一时冲动,一把火烧毁了自己亲手搭建的摄影棚和许多设计精巧的道具,将一卷卷极具技术价值的胶片卖给了制鞋厂。然后自己隐姓埋名躲了起来,再也不愿谈起自己过去的辉煌,这一躲就躲了几十年。直到雨果带着塔巴德出现在他面前。塔巴德重新唤起了梅里爱对电影的热爱,他渐渐点燃斗志,找回自己。终于有一天,他再次以大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时,曾经名噪一时的天才电影家又回到了人们心中。梅里爱在错误的道路上行走了几十年,终于走上正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电影《雨果》中还有一位肢体残疾的巡警,他的人生也曾在错误的旅程中挣扎。他因为自身的残障而变得脾气粗暴,也许他的残障让他饱受周遭人群的鄙视,让他觉得世界是麻木不仁的,毫无同情心可言,他才会对待火车站的流浪孤儿同样简单粗暴和麻木不仁,他看不见人生的美好,自然也不会用美好去回报人生。一个美丽善良的少女改变了他的人生,他那颗冰冷暴躁的心逐渐被女孩的善良与温柔所温暖,在女孩的身上,他不仅找到了爱情,还找到了人生的美好和意义。他再也不必为了自己身体的缺陷而感到自卑,在故事的最后,他自信地笑着说:“我现在是一个功能完全健全的人了。”虽然他的左腿依旧是一瘸一拐的,但他的心已经健全圆满,心智的健全比身体的健全更加重要,巡警终于开始了他美好的人生。

影片还有一个重要的意象――雨果的机器人,正是因为要维修机器人,雨果才会认识梅里爱,因此,机器人可以称得上是故事的一个线索。机器人本是梅里爱耗尽心血的杰作,它一直是梅里爱的自豪,它会画画和写字,非常灵巧可爱。当梅里爱愤懑地将自己的电影事业付之一炬之时,唯一保留下来的只有这个机器人。梅里爱将机器人赠给了博物馆,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它的不凡。可在战火硝烟中,机器人颠沛流离,最终没有进到博物馆的展柜,却沦落到阁楼中。雨果和他的父亲将它修理好,并打磨干净它身上的锈迹,将它视为父子俩的宝贝。机器人承载着雨果对父亲的思念,所以,雨果从来不曾放弃机器人。机器人经历了坎坷颠簸,换了几次主人,还曾被摔在铁轨上险些毁掉,可最终,它还是如同迷途羔羊一样回到了梅里爱身边,以后,它将在梅里爱和雨果的珍爱下平安度日。

影片以雨果偷零件来修理机器人为线索,展开了雨果与梅里爱的故事。实际上,影片屡屡提到机器人,是隐喻了世界如同机器的人生道理。世界就像一台机器,而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微小的零件,机器中的每个零件都是有存在价值的,哪怕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失去了它机器都无法运转。世界也是这样,一个人哪怕再渺小再不起眼,他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扩大的生命领域,一棵草一朵花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如果缺少了任何一个生命个体,世界都会发生改变。

影片中可爱的小女孩伊莎贝尔和雨果年龄差不多大,他们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都在无助的童年失去了父母。之后,伊莎贝尔被知名电影演员乔治夫妇收养,她有了一个新的温暖的家庭,从小生活在衣食无忧的优越环境之中,而正是这样的安逸,让伊莎贝尔陷入迷茫,她认为自己只是这个家庭的附属品,是没有人生价值的,她可有可无,因此,她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任何规划和目标。而雨果有着和她截然不同的人生,收养雨果的克劳德叔叔是一个喜好小偷小摸又酗酒的懒散男人,他身上的恶习被幼小的雨果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克劳德叔叔意外死亡之后,雨果再次成为一个孤儿。他只能躲在钟楼里,靠小偷小摸来维持生活。幸运的是,生活的苦难并没有让雨果迷失,独自面对生活难题的雨果反而磨炼出了其他小伙伴没有的成熟。雨果认为自己的存在是很有意义的,他要保护好火车站的大钟,还要修好父亲留下的机器人,这些事情非常有价值,因此雨果认为自己对于这个世界很重要,有些事情一定要他才能做,并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事实上,伊莎贝尔的天真可爱带给了她的养父母以及老年的梅里爱夫妇快乐,她还靠自己的智慧帮助雨果赚取笔记本,在整部影片中,她是快乐和积极的代表,令我们感受到幸福和生命力,伊莎贝尔并不是多余的,而是无法取代的。

这样的错误,梅里爱也曾经犯过。战火的爆发让人们不再相信浪漫和幻想,人们渐渐不再追捧梅里爱的影片,而关注更多的现实主义题材。梅里爱悲观地认为自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亲手毁掉了自己的电影事业,蜗居在一个小玩具店里,每日目光呆滞地看着玩具店。他把自己幽闭在世界的角落里,毁灭了自己的才华和自信,他错误地判断自己成了没有用的人。的确,战争让他的导演生涯不得不过早地停滞,可他的才华横溢创造的价值,是值得后辈永远学习的,他的艰苦奋斗和独创思维更加值得年轻人学习借鉴,成为一个教学的典范,影响后辈的人生,这也是梅里爱的个人价值之一。在年轻人的关怀之下,梅里爱开始翻开自己的历史,终于,他不再视其为过往的伤疤,而是辉煌的历史。他的经典作品《月球旅行记》《日蚀》《仙女国》等经典的画面在影片中几次出现,我们再用他曾经的辉煌向这位老艺术家致敬。

只有每一个齿轮都咬合在一起,机器才能运转,只有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生活,世界才会如现在这样美好。我们应当用爱去维护这份美好,而不应肆意破坏生命本应有的秩序。世界秩序的破坏者,便是战争。战争妄图改变世界本身的法则,让世界按照某一方的利益去运转,这本就是不合理的。甚至,战争毁灭了大量美好,破坏了许多人原本的生活轨迹,打碎了世界这个大机器不能失去的零件。

影片并没有以某个特定片段去描述战争,但是战争的恶劣影响却贯穿了影片中每个人物的生命旅程。战争让雨果和他的机器人颠沛流离;梅里爱的电影王国在战火中被摧毁,本来足够彪炳世界的艺术才华变成了被踩在脚下的鞋子;原本健壮潇洒的巡警因为战争左腿残疾,让他变得暴躁和麻木,差点与真爱失之交臂;鲜花店老板的哥哥死于战争……这一个又一个令人遗憾的故事,都是因为战争造成的。战争残忍地终止甚至毁灭了许多美好,它让许多受害者失去了本应有的幸福,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自信,他们在战火的打击下质疑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影片无声地控诉了战争,我们不愿见到人类之间再起硝烟,世界是一个正常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上行进,不要让战争去打乱他们的步伐,也不要让战争毁灭了机器的运转,这也是影片主创人员所要表达的意义之一。

四、结语

故事的最后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小雨果又获得了家庭的温暖;流浪已久的机器人也找到了主人;巡警遇到了真爱并恢复了一颗积极生活的心;伊莎贝尔变得乐观起来,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梅里爱也重新以大艺术家的身份站在镁光灯下,一切都是那样美好。经历了战火洗礼的脆弱心灵们终于有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影片用巧妙的隐喻手法,向我们讲述了“人生就像旅行”和“世界就是个大机器”的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两个道理,假如在人生的旅程上走错路口或者迷失方向,那也不必害怕,只要再走回正轨,人生依旧是完美的,人生的终点很远,不必因一时的失意就放弃自己。我们也要正视自己的价值,就像机器里的每一个零件一样,每个人都是世界这个大机器中的零件,我们虽然渺小,却是重要的,若失去任何一个,世界这个大机器都将会被改变。电影是一种大众艺术,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影片中也往往会隐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它在默默地以一种轻松的方式为我们指路引航。这便是电影中隐喻的魅力,隐喻总是能引起我们的深度思考,不仅提高了影片的艺术性,更让观影者得到启发和收获。

参考文献:

[1] 严晓蓉.电影《星际穿越》中的视觉隐喻解读[J].电影文学,2015(05).[2] 周艳.谈动画电影《冰雪奇缘》角色设计中隐喻手法的应用[J].当代电影,2015(06).[3] 王卓尔.短片《宵禁》中的多重隐喻解读[J].电影文学,2014(21).[4] 赵玉珍.Life of Pi中的隐喻解读[J].电影文学,2014(08).[5] 赵琳娅.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李安电影中隐喻之含混性[J].电影文学,2014(17).论《雨果》的空间叙事

【摘要】空间叙事理论极大地拓展了电影评论的视角。本文以空间叙事理论为基础,从叙事空间的推动因素、结构因素、象征意义和心理因素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美国电影导演马丁·斯科塞斯《雨果》的空间叙事特点,力求发现其电影的叙事空间所蕴含的魅力,而不只是停留在对叙事空间的视听语言分析的层面。更多还原

第二篇:十部美国励志影片

第一部:《当幸福来敲门》 推荐指数:★★★★★★☆ 精彩程度:★★★★★

影片精髓:情深父子创造幸福生活 克里斯—加德纳是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非洲裔美国人,努力维持家计的他在一系列不幸的外部条件的 冲击下,失去了在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工作。而他 5 岁孩子克里斯托弗的母亲也因为不堪经济的重压,选择 了离开。作为一名单身父亲,克里斯继续顽强地用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技巧试图寻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不久后,他在一家极有声望的股票经纪公司找到了一个实习的机会,尽管实习期没有薪水可拿,但他还是 接受了。他希望借此可以得到一个工作机会并拥有一个远大的前程。没有了经济来源,克里斯和他的儿子 很快就被从公寓中赶了出去,他们被迫睡过庇护所、睡过汽车站、睡过厕所,睡过任何他们能找到的过夜 的场所。尽管面临着种种麻烦和不如意,但是克里斯依然尽着一个父亲应有的职责,向儿子传递着爱和关 心,教他做人的道理。同时,儿子也成为了他克服面前障碍的强大动力。最后,他终于获得了成功,有了 自己的经纪公司。这是一个从贫穷到富有的真实故事,并再次对美国梦做了定义。第二部:《阿甘正传》 推荐指数:★★★★★ 精彩程度:★★★★

影片精髓: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 75 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阿甘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在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去了越 南。在那里,他有了两个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长官邓 —泰勒上尉。这时,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在战争结束后,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 见。在一次和平集会上,甘又遇见了珍妮,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 下,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他的生活中,他结识了许多美国的名人。他告发了水门事件的 窃听者,作为美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到了中国,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劳。猫王和约翰—列侬这两位音乐巨星也 是通过与他的交往而创作了许多风靡一时的歌曲。最后,甘通过捕虾成了一名企业家。为了纪念死去的布 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并把公司的一半股份给了布巴的母亲,自己去做一名园丁。甘经历了世界风云

变幻的各个历史时期,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无论和谁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纯朴而善良。在隐居生 活中,他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甘 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 第三部:《肖申克的救赎》 推荐指数:★★★★★ 精彩程度:★★★★

影片精髓:希望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 故事发生在 1947 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因此他被指控枪杀了妻 子及其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徙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恩克监狱中渡过余生。阿瑞 1927 年因谋杀罪被判无 期徙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现在已经成为肖恩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有

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大麻。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就赌谁会在第 一个夜晚哭泣。阿瑞认为弱不禁风、书生气时足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四包烟。但 同时也使阿瑞对他另眼相看。由于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的知识,很快使他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 和其它变态囚犯的骚扰。不久,声名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题,甚至孩子的升学问 题也来向他请教。一个年轻犯人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平静的狱中生活:这个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监狱服刑时听 到过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谁是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并 受到了单独禁闭两个月的严重惩罚。为了防止安迪获释,监狱不惜设计害死了知情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变得很消沉……有一天,他对阿瑞说:“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获得假释,一定要到某个地方替我完成一 个心愿。那是我第一次和妻子约会的地方,把那里一棵大橡树下的一个盒子挖出来。到时个你就知道是什 么了。”当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已得到灵魂救赎的安迪越狱成功。第四部:《勇敢的心》 推荐指数:★★★★★ 影片精髓:如标题 在威廉—华莱士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格兰的英雄马索—华莱士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了。幼小的 他在父亲的好友的指导下学习文化和武术。光阴似箭,英王爱德华为巩固在苏格兰的统治,颁布法令允许 英国贵族在苏格兰享有结婚少女的初夜权,以便让贵族效忠皇室。王子妃伊莎贝拉是个决断的才女,她知 道这道法令会让英国贵族有意于苏格兰,但更会激起苏格兰人民的反抗。年轻的华莱士学成回到故乡,向 美丽的少女梅伦求婚,愿意

意做一个安分守已的人。然而梅伦却被英军无理抢去,并遭杀害,华莱士终于爆 发了。在广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后”的呼喊声中,他们揭竿而起,杀英兵宣布起义。苏格兰贵族罗伯想成为 苏格兰领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与华莱士联盟。华莱士杀败了前来进攻的英军,苏格兰贵族议会 封他为爵士,任命他为苏格兰护国公。华莱士却发现这些苏格兰贵族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为人 民和国家前途担心。爱德华为了缓和局势,派伊莎贝拉前去和谈。但由于英王根本不考虑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买华莱士为条件,和谈失败了。伊莎贝拉回去后才发觉和谈根本就是幌子,英王汇合了爱尔 兰军和法军共同包围华莱士的苏格兰军队,她赶紧送信给华莱士。大军压境之下,贵族们慌作一团,华莱 士领兵出战,混战一场,短兵相接中,他意外发现了罗伯竟与英王勾结,不禁倍受打击…… 第五部:《告别昨日》 推荐指数:★★★★★ 影片精髓:辛酸的幽默 故事发生在印第安那州,四个出身低微的好朋友刚刚高中毕业。面对着与校园截然不同的现实社会,他们 感到茫然无措——究竟将来自己要何去何从呢?按照惯例,毕业后的年轻人都要在当地的一家采石场里干 活。可是这家采石场现在已经关闭了。于是,四个人不得不告别父辈们传统的生活方式,重新考虑自己的 未来。就在丹尼斯“柯维德、丹尼尔”斯特恩和杰基“E”哈雷考虑结婚、参军及找工作的时候,戴维作出了一 个大胆的决定:当一名意大利自行车赛选手。银幕上的戴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他满口意大 利语,甚至在向他那个脾气又坏、脑筋又顽固的老父亲(保罗"杜里)打招呼时,也用“Ciao”。这些对于观 众来说,显得新奇而有趣。片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啦啦队镜头,尤其是在著名的印第安那大学 500 米自行车 赛上,气氛热烈得难以想象。影片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幽默感。然而,人们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 中淡淡的辛酸。相信每一个看过该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样一幕:在一次职业赛上,戴维不幸被淘汰了。当 精彩程度:★★★★★ 精彩程度:★★★★★

他一瘸一拐、伤心失落地回到家中时,一直不能谅解他的父亲却紧紧的拥抱了他。这一刻深深的打动了每 一位观众,堪称经典。第六部:《杀死一只知更鸟》 推荐指数:★★★★★ 影片精髓:黑白的较量 芬奇是美国南方小镇梅岗城的一名律师,为人正直沉稳,常常不计报酬地为穷人们伸张正义。妻子去世后,他独自照顾着女儿詹姆与儿子斯科特。在一次谈起打鸟时,他一再嘱咐孩子不要去伤害

知更鸟,因为它们 只为人类歌唱,从来不做危害人类的事情。一天,小镇上发生了一起强奸案,芬奇受地方法院的委托,为 那名被控强暴白人女子的黑人罗宾逊辩护。在当地,歧视黑人的现象十分严重,芬奇的行为自然引起了小 镇上许多存有种族歧视观念的人的不满,他们极力地阻挠芬奇的工作。但芬奇并不在意人们的抗议,继续 仔细地对案情进行深入的调查。为了使罗宾逊远离不必要的伤害,他还和女儿彻夜留守在拘留所里保护他。法庭上,芬奇证明罗宾逊的左手自小伤残,根本没有能力对他人施暴,要求法庭判他无罪,并且义正辞严 地呼吁人们要尊重事实、维护人类的尊严与平等。然而在一系列事实面前,种族偏见极深的检察官和陪审 团仍然偏信原告,执意要判罗宾逊有罪。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持种族偏见的一些白人进而对芬奇一家进 行挑衅和恐吓,詹姆和斯科特在参加万圣节庆祝活动时被一伙歹徒袭击。面对强暴,芬奇毫不畏缩,他仍 然准备继续为汤姆申诉.第七部:《洛奇》 推荐指数:★★★★ 精彩程度:★★★★ 精彩程度:★★★★★

影片精髓:上帝不会和努力的人开玩笑 洛奇—巴尔博居住在费城,他最初曾梦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拳击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幻想破灭了。但 他为了保持体形,从未停止过训练。洛奇常靠帮别人讨债获得一些收入。全国拳击重量级冠军阿波罗—罗里 德做巡回访问来到了费城,他的经纪人为他安排了一场比赛,对手将是一个没有名气的拳击手,他们选中 了洛奇,当然,他们只是把这当作一个玩笑。但洛奇却开始了更为刻苦的训练,他来到女友哥哥工作的屠 宰厂,对着冻肉挥拳练习。比赛开始了,这本来是一场公认的一边倒的比赛,但实际上却变成了势均力敌 的较量。比赛极为残酷,洛奇百折不挠,他与阿波罗打满了 15 个回合,打断了拳王的一根胁骨,并最终 击倒了拳王。第八部:《泳池骄龙》 推荐指数:★★★★ 精彩程度:★★★★

影片精髓:在挫折面前你的选择是…… 1974 年,美国费城。大学毕业的吉姆—埃里斯由于黑人身份找不到任何工作,看着那些贫民窟的年轻孩子 们因为公共篮球场被拆而无处可去,热爱游泳的吉姆暗暗有了想法。在朋友埃尔斯顿的帮助下,吉姆租了 当地废弃的游泳场馆,开设了一个游泳俱乐部。靠着自己的个人魅力和惊人的泳技,他很快招集了一帮热 血的穷孩子们。然而在这个费城最贫穷的街区,要将一群龙蛇混杂的初学者们训练成能力超群的游泳健将

何其不易!队内矛盾、训练时间有限、缺乏资金,好不容易一切将步入正轨时,游泳馆

第三篇:伤逝再解读

谈《伤逝》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伤逝》描写了一个扣人心弦的爱情悲剧,表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不仅能给人以巨大的教育,而且也给人以美的享受。由于它在艺术上的新颖独创,把诗、小说、散文三者的主要特点完善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艺术生命和艺术感染作用,这种艺术上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鲁迅作为作家、诗人的非凡的艺术才华和革命家、思想家的高度思想力。

关键词:鲁迅

散文

小说

《伤逝》描写了一个扣人心弦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表现出深刻的社会内容,不仅能给人以巨大的教育,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它把诗、小说、散文、三者的主要特点水乳交融的完美结合,从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生命和艺术感染作用。因此,对这样一个三结合的艺术特色,作一番欣赏是很有意义的。

一、从诗的角度来看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这种反映要通过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过滤与加工。因此,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鲜明强烈的思想情感。无思想、无情感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但是,不同的文学样式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小说着重于叙事,它要求作者通过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客观描绘,通过对于人物形象的冷静刻画,来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情感,揭示社会现实。而诗则着重于抒情,要求诗人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带着鲜明强烈的爱憎去反映和评价现实生活,以情感人。《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充分说明了诗的特点,及其与歌、舞的密切关系。所以诗有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如,诗要求有强烈的情感,有丰富的想象,有新鲜多彩的形象,有含蓄隽永的诗的意境,有简练而生动、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高尔基说:“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是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①这种诗的特点和要求当然多见于诗歌,特别是优秀的诗歌,但也可能出现于小说、戏剧或散文中,成为它们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个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如果也是一个诗人或具有诗的素养,就可能在非诗的艺术作品中出现诗的因素。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也是—个杰出的诗人。他有最

第1页

清醒、最冷静的头脑,同时又有最鲜明、最强烈的爱憎。《伤逝》是最突出的一篇。诗的因素在这篇小说中构成了一个重要艺术特色,它和小说、散文诸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使作品描写的悲剧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强烈的诗的情感。

《伤逝》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是主人公之一涓生的“手记”。子君的性格精神及其悲剧,都是通过涓生亲自看到和感受到的而反映出来的。涓生自己的思想情感波澜也是通过他自己抒发出来的。因此,这篇作品虽然具有小说和散文的特点,但它却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无论是叙述子君在恋爱过程中的表现,还是叙述子君结婚以后的性格变化,字里行间有热烈的赞颂,有深深的感叹,有深刻的痛苦,还有巨大的失望与悲哀。尤其是在爱情悲剧发生以后,涓生陷入悔恨与痛苦中,因而几乎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有强烈的深厚的情感在激荡。这种情感的浓烈程度,超过了一般以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为主的小说常规,具有诗的主观抒情的性质。

2、生动的诗的艺术手法

《伤逝》所以具有强烈的诗的因素,还在于具有诗的艺术特色。想象,是诗的翅膀。有了丰富的想象,诗人才可以广泛地捕捉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创造诗的形象和诗的意境,从而才能更生动、含蓄、深刻地表现诗的情感。在《伤逝》中,这一个特质不止一次显示出来。例如,当涓生和子君的爱情失去了生命,而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空壳,彼此都感到冰冷的时候,涓生产生了厌恶和摆脱这种痛苦生活的情绪,躲到朋友家里去度过时光。但是,他的心是不能平静的,想得很多。写到这里,鲁迅先生用生花妙笔带着丰富的色彩细致生动的描绘了涓生的心灵:

我开始去访问久已不相闻问的熟人,但这也不过一两次;他们的屋子自然是暖和的,我在骨髓中却觉得寒冽。夜间,便蜷伏在比冰还冷的冷屋中。冰的针刺着我的灵魂,使我永远苦于麻木的疼痛。生活的路还很多,我也还没有忘却翅子的扇动,我想——我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

在通俗图书馆里往往瞥见一闪的光明,新的生路横在前面。她勇猛地觉悟了,毅然走出这冰冷的家,而且——毫无怨恨的神色。我便轻如行云,漂浮空际,上有尉蓝的天,下有深山大海、广厦高楼、战场、摩托车、洋场、公馆、晴明的闹市、黑暗的夜„„。

这一段是涓生的抒情,表现他要摆脱痛苦,和子君分离,寻求生路的强

第2页

烈希望。但这种现实的要求却通过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来。第一,冬天住在朋友的暖屋中反而觉得“寒冽浸透“骨髓”,“冰的针刺着”“灵魂”,这就是想象的结果。想象,给作者提供了这样十分新鲜的形象,构成了足以深刻揭示他们不幸夫妻关系的意境。由此可知,他们的情感冰冷到什么程度。第二,涓生把双方的分离看做是新生的起点,以为子君自己从此可以走出冰冷的家,解除束缚,飞向广阔的天地,在现实中寻求新的生路。这种心理状态也是通过大胆的想象来表现的。第三,涓生想到子君和自己分离后的轻松也是通过想象来表现的。例如,从“轻如行云,漂浮空际”到“晴明的闹市、黑暗的夜”等形象,构成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显示着涓生心情愉快地寻求新的生路,燃烧着炽烈的希望。如果没有这种想象则不会产生这种诗的意境。

丰富的想象总是和诗的形象的创造同时存在的。它和小说中一般的情节叙述、心理描写不一样,不仅是具体,而且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此外,在《伤逝》中,诗的形象还表现在鲁迅善于使用比喻来说明某些抽象的道理,揭示事物的本质。例如,写到涓生失业后的思想活动,这样写着:

“局里的生活,原如鸟贩子手里的禽鸟一般,仅有一点小米维持残生,决不会肥胖;

日子一久,只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笼外,早已不能奋飞。现在总算脱出这牢笼了,我从此要在新的开阔的天空中翱翔,趁我还未忘却了我的翅子的扇动。”

这段话以笼子和鸟的关系作比喻,说明原来那个卑微的可怜的职业“抄写”工作与涓生的关系:它既勉强维持涓生的生活,也同时消沉他的意志,磨灭他的青春,使他无所作为。因此,现在失掉了它,虽是遭受失业的打击,可也如同把小鸟从笼中放出来了,可以远走高飞。想到这里,涓生在痛苦中又得到宽慰。这样深刻的道理和复杂的心情,用了这样的比喻,写了这样一段生动形象的文字来表现,这不是诗的形象化的表现吗?又例如,下面一段描写:

我们总算度过了极难忍受的冬天,这北京的冬天;就如蜻蜒落在恶作剧的坏孩子的手里一般,被系着细线,尽情玩弄,虐待,虽然幸而没有送掉性命,结果也还是躺在地上,只争着一个迟早之间。

这段描写在于说明,由于贫穷到了毫无御寒的能力,北京严寒的冬天给了涓生和子君以难以忍受的打击,使他们在痛苦中熬过日子。如果就这样写出来,虽然也能说明问题,但叫人读了索然无味。鲁迅并不这样表

第3页

现。他运用了形象的艺术手法,发挥了丰富的想象,用小孩玩蜻蜒的情景来比喻冬天和涓生、子君的关系,说明冬天的残忍和涓生、子君生活的痛苦,从而使读者仿佛可以看到冬天这“恶作剧的坏孩子”是怎样在“玩弄,虐待”“蜻蜓”一样可怜的涓生和子君,叫他们不堪忍受。这种写法多么生动、含蓄、意味深长,具有强烈的美感啊!如果不是善于运用比喻,创造诗的形象,单是一般的具体的说明,是绝不可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

3、含蓄隽永的诗的语言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和创造形象的基本工具。但是,诗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是有差别的。诗的语言除了和诗的形象、想象等诗的因素结合以外,还要既生动又精练,既形象又富有概括性,能容纳更多的思想内容,同时还有排比、反复、重叠等修辞方法,以表现诗的激情,创造诗的气氛。散文诗虽然不押韵,但诗的语句本身也具有内在的节奏,念起来朗朗动听。《伤逝》总的来看虽非诗篇,但其中有不少语句是诗的语言,或者具有诗的语言因素。在《伤逝》中,有些段落是含有很强的哲理性的,或者是表现涓生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或者是表现涓生对于人生道路的探索,或者是表现涓生对于爱情意义的理解。但是,鲁迅在表现这些哲理性的思想时,并不借助抽象的说理,而是借助形象的表现,把概括性和生动性密切地结合起来,也把明了性与含蓄性融于一体。

鲁迅很注意语言的含蓄性,往往把丰富的思想内容凝聚在语言的内含中,而不暴露无遗。这样的语言、耐人嘴嚼、寻味。例如:“四围是广大的空虚,还有死的寂静。死于无爱的人们的眼前的黑暗,我仿佛一一看见,还听得一切苦闷和绝望的挣扎的声音”。“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这两段话都是写涓生在子君死后的痛苦和忏悔的心情,但并非就事写事,停留于事实表面,而是通过想象与形象表现了更深广的思想情感,使人感到显而不露,浅而又深,意义深刻隽永,经得起挖掘与推敲。

二、从小说的角度来看

《伤逝》是一篇小说,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它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多方面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创造了栩栩如生的完整的典型形象。通过这些艺术形象,作品反映了现实生活,深刻地提示了历史和社会的第4页

本质。沈宗骞在画论中说过:“两间之形形色色,莫非真意之所呈,浅者见其小,深者见其大。”②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有着超越于一般人的观察力、思想能力和表现能力,能够在极其平凡的生活素材中挖掘出具有深广意义的思想内容,表现出具有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的主题,因此,我们再从小说角度来欣赏《伤逝》的艺术成就。

在《伤逝》中,鲁迅所着力创造的两个形象是子君和涓生,他们都富有鲜明的性格,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通过对他们爱情悲剧的描写,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五四”以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在爱情、家庭等问题上的迷茫、彷徨,表现了他们的反抗、追求及其悲剧,深刻地总结了小资产阶级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在前进道路的沉痛教训,又给他们暗示了今后前进的正确道路。

1、动人心魄的、充满悲剧色彩的子君形象

在两个人物形象中,子君的形象是鲁迅所特别倾注心血描写的人物。她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作品并没有明确的介绍。但从一些情节的暗示中可以知道,她的父亲在农村,她的叔父在城里,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因为子君尚有金戒指和金耳环),但是长辈都很封建,主张包办婚姻,反对自由恋爱。而子君是跟着叔父生活在城里,是一个念过书的青年女子,她的形象是“苍白的圆脸,苍白的瘦的臂膀,布的有条纹的衫子,玄色的裙”显得文弱苗条。她所认识的涓生却是一个靠小职业维持生活的贫困的知识青年。子君不顾家庭的反对和封建势力的嘲笑,也不考虑涓生的穷苦,而大胆地和他恋爱、结婚,组成新的家庭。但婚后半年,涓生就因子君思想和性格的变化和经济上的巨大压力,与子君产生感情上的分裂,最后竟宣布不爱她了,使子君不得不回到农村旧家庭中去,不久便抑郁而死,造成了悲剧。

鲁迅对于子君和涓生从恋爱、结合到分离的描写,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把他们放在巨大的社会背景上,使他们的命运和整个社会制度、反封建的斗争密切联系在一起,极力揭示他们争取自由恋爱及其悲剧发生、发展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从而深刻说明他们的爱情悲剧,是思想精神上的悲剧,更是社会制度上的悲剧。特别是在描写中鲁迅不以他们的自由恋爱为重点,而是以他们结合以后的感情分裂以至悲剧结局为重点。这种写法就是着眼于总结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前进道路上的教训,从而极大地加深了悲剧的意义,深化了主题,使作品跳出了当时一

第5页

般描写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陈框俗套,别有一番新鲜独特的风貌。对于子君在恋爱过程的思想、性格及其表现,是通过涓生的回顾来写的。这种描写告诉人们,子君和涓生都是受过“五四”文化革命洗礼,接受过个性解放思想启迪与鼓励的青年。但涓生比起子君来是一个先觉者,子君在和涓生谈恋爱的过程中,从涓生一次又一次热情谈话中,懂得什么是“家庭专制”、“打破旧习惯”、“男女平等”,了解了宣传个性解放思想,具有反封建精神的外国作家伊孛生(易卜生)、雪莱、等等。这种谈话的内容,正是“五四”文化革命和“五四”以后所提倡的,它曾经促进了男女知识青年的思想解放,点燃了他们的反封建斗争热情,成为他们反对封建家庭专制、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争取自由恋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武器和斗争动力。对于子君,也同样起了这种作用,并且很有代表性。她在和涓生的恋爱过程中,根本蔑视父亲和胞叔反对他们自由恋爱的意见和封建权威,“坚决地、沉静地”对涓生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句话表现了子君反对封建家庭专制的决心和勇气,说明了她要争取自己的个性解放和做人的基本权利,希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开拓走向自由幸福的道路。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思想、动力和希望,所以子君对于当时社会封建势力的冷眼恶语,也根本不放在眼里。当她和涓生双双走在公园或者路上的时候,“时时遇到探索(跟踪之意)、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甚至使涓生的“全身有些瑟缩” 害怕起来,但“她却是大无畏的,对于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封建势力面前的子君,确实是一个敢于反抗封建传统习俗的巾帼英雄,是一个“五四”式的新女性。涓生尽管口头讲道理比她强,但在反抗的行动上却逊色不少。中国几千年来,妇女总是在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道德的压迫与束缚下,流着痛苦的眼泪,发出悲惨的呻吟,以至付出可怜的生命,哪里能够像“五四”以后子君那样,敢于抬头挺胸,昂然走在封建势力“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之下,如入无人之境呢?这是“五四”文化革命所带来的新潮流;这是“五四”式的新女性的光荣与骄傲;这是个性解放思想所起的进步作用。伟大的鲁迅在回顾子君的这种反封建斗争,争取自由恋爱胜利的历程时,予以热情的歌颂和充分的肯定。

鲁迅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来看子君、歌颂子君敢于冲破旧传统,争取自由恋爱,争取人的基本权利和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肯定了她迈出的第一步。但是,鲁迅也清楚地看到了现实生活中还有子君那样走出了

第6页

第一步,不知走第二步,以致造成悲剧的新女性。他为她们的悲剧而难过,而悲伤。因此,他不得不含着眼泪写出子君在第二步的路上是怎样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在鲁迅看来,总结这种惨痛的教训,比单纯的歌颂更有利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的进步,更有利于中国革命。子君这个形象的最大典型性、教育意义及其动入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在这里。

鲁迅对这一悲剧的发展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真实、深刻。

子君和涓生冲破了封建势力的包围而建立了爱情关系,以至结成家庭,最初是有过一段短暂的喜悦和幸福感,因为他们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达到了目的。在这个时候,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上,以争取爱情的幸福为目的,可以说是志同道合,爱情有所依附,所以在一起生活感情融洽,谈话内容丰富,甚至恋爱过程中的可笑言行都化为愉快的回忆、幸福的蜜汁。特别是子君,更具有女性所特有的心理,对于涓生求爱时的言辞和举动,总是喜欢像电影似的复习一遍又一遍。他们有时也“放怀而亲密的交谈”,让情感的热流交流在彼此的全身。作品对这些生活细节的描写大有助于真实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突出人物的性格。恩格斯说:“具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③

但是,作品描写得更多更细的是子君婚后的性格和精神面貌的变化。子君在第一步跨出了封建家庭,取得了自由恋爱的胜利以后,她的思想认识并没有随着深化,考虑下一步如何走的问题。这表现在下列几个重要问题上:第一,子君不了解自己和涓生一同取得自由恋爱的胜利,不过是人生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只获得了眼前的一点极微小的利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彻底的自由幸福。第二,子君不了解自己和涓生的自由恋爱所以取得胜利,是由于有了中国革命潮流正在发展壮大,封建势力正在走向崩溃这一个客观社会条件,所以自己的命运、涓生的前途,都是和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分不开的。因此,他们必须再一次和自己的个性解放思想决裂,追求新的革命真理,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投入到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去。这样,前进才有新的动力,因而才能斗争得更勇敢、更坚定。第三,子君不了解一个社会的根本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基础问题,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社会制度问题。如果封建经济基础不变革,封建社会制度不推翻,个人的自由解放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个人的幸福是不可能真正来到的。因此,自己必须建立起新的

第7页

更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恶势力面前和生活环境处于艰难的时候,心胸开阔,站得高,看得远,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也只有这样,夫妻的爱情才能“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同甘共苦,永不分离。由于子君的觉悟还没有提到上述高度,进一步考虑以后的人生道路如何走的问题,所以她在取得自由恋爱的胜利,建立了小家庭之后,就满足了,书也不读了,俨然作为家庭主妇沉溺于爱动物、养油鸡、养叭儿狗阿随、做莱、做饭等生活琐事中,甚至为了油鸡的事情和房东小官太太明争暗斗。她的思想不但没有前进,反而倒退,和当初反对封建家庭专制时的思想比起来,变得庸俗、迟钝、胆怯。因此,当涓生一旦遭受恶势力的打击,失掉了职业,每天的吃饭都成问题,子君便在打击和困难面前顶不住了,“一个无畏的子君也变了色”,变得“怯弱了”,失去了原先性格上的光彩。这种性格上的变化,预示着子君的悲剧已经开始。但是,子君并没有及时地认识这一点,她还是我行我素,纠缠在无谓的生活琐事中。比如,在这个时候,两个人的生活已经够艰难了,涓生每天奔忙,“吃了筹钱”,“筹来吃饭”。但是,子君还是喜欢用饭“喂阿随,饲油鸡”,甚至“连自己也轻易不吃的羊肉”也拿去喂阿随。为此,两个人闹得不愉快。在涓生“多次的抗争和催逼”下。“油鸡们也逐渐成为肴馔”了,可是子君却因此变得精神空虚、颓唐,“觉得凄苦和无聊”。特别是因为养不起阿随,涓生不得不把它抱到郊外,“推在一个并不很深的土坑里’。而子君则因此现出“凄惨的神色”,对涓生的态度也变得“冰冷”了。子君和涓生的感情一天比一天冷漠,误解也就越来越深,代替当初恋爱时那种真挚的爱情的,是“冰冷”的夫妻关系,以至于使涓生不得不在“天气的冷”和子君“神情的冷”的情况下,躲在通俗图书馆里去消磨时间,把它当做“天堂”,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爱情的悲剧也就发展到危险的地步了。当然,子君和涓生都感到了这一点。在子君来说,她也想挽救过来,因此,她想以重温旧梦——过去恋爱的热烈情景——的方式,来重新唤起彼此的情感。但是,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因为在这个时候重温旧梦,反而变得做作和虚伪。正如涓生所说的:“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将温存示给她,虚伪的草稿便写在自己的心上。”其实,子君何尝不是如此。这样,再前进一步便是分离。涓生最后宣布不爱子君便是必然的结果。这对于一个曾经热爱过涓生,并为此而作过牺牲的子君来说,当然是最大最后的打击,从而把她赶回了封建家庭,逼上了死路。

第8页

鲁迅对于子君悲剧发展过程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女知识青年的悲剧形象,这在鲁迅的小说中是独一无二的。通过这个形象,鲁迅深刻地探索了女知识青年争取自由解放的道路,揭示了富有意义的历史教训。这就是:爱情上的真正幸福,是和整个社会制度的彻底改造分不开的。因此,她们要求得真正的爱情幸福,光冲出封建家庭是很不够的,必须在此基础上,抛弃个性解放的思想,树立集体主义的思想,走向人民革命的光明大道,从根本上变更旧社会制度,创造新的社会制度。

2、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涓生形象

在《伤逝》中,涓生的形象同样是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和教育意义的。鲁迅主要通过人物自我解剖和自我抒情的艺术手法刻画了这个男知识青年的性格,表现了他的精神面貌。在这个形象身上体现的很突出的一点教训就是个人主义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己的爱人。因此,子君的灭亡,他们爱情上的悲剧,固然决定于社会,决定于子君,也与涓生有密切关系。

涓生在和子君谈恋爱的时候,用反封建的个性解放思想启发和鼓舞子君,这是对的,决不能否定。但是,在结婚以后,涓生同样没有进一步寻求新的革命真理,新的革命道路,和不能适应新的斗争要求的个性解放思想决裂。自然,当他看到子君作为家庭主妇沉溺于无谓的生活琐事,忘记了前进的时候,他也意识到在他们中间有一个“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的问题;当子君的思想变得越来越迟钝,性格变得越来越胆怯的时候,看到了子君先前“所磨练的思想和豁达无畏的言论,到底也还是一个空虚”,并且感到“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他也想着要“开辟”“新的路”,“再造”“新的生活”。但是,事实是什么呢?子君不认识、不了解的方向、道路问题,涓生也同样不认识、不了解。因此,他对子君的说服、教育工作,比起过去来说,就显得空洞无力,缺乏实际内容。何况,涓生在事实上也并没有耐心地开诚布公地帮助过子君。相反,在他的心上一天天增长着对于子君的鄙视与憎恶,悔恨过去的爱情只是“盲目的爱”。当子君想重温旧梦,唤回当初的情热时,他却报之以虚伪。他看到子君的性格和精神有所变化,就感到子君对他是一个包袱,有妨他的行进,认为“倘使只知道搥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虽是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因此,他产生了抛弃子君,奋身孤往的思想,他甚至有意离开家庭,躲开子君,跑到通俗图书馆去寻求安适。最后,他忘记过去追求子君时的言

第9页

辞和行动,不顾子君的心灵创伤与生命安全,无情的当面宣布“我已经不爱你了”!他以为这是说“真实”的话,其实这是冷酷无情,把子君推进了痛苦与死亡的深渊。所有这一切生活细节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涓生并非一个真正有觉悟的革命战士,而是一个思想水平低,并且具有严重个人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对子君及其爱情的毁灭负有不可原谅的责任。我以为鲁迅对涓生的这一切言行是作了彻底的批判的。他批判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展示了个人主义对人、对己的严重危害性,从而给了当时一般具有同样问题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知识分子以深刻的教育。

当然,鲁迅对于涓生也并非全盘否定。因为他看到涓生毕竟是一个要求进步的知识青年。所以鲁迅在批判涓生的个人主义的同时,写出了他的忏悔,写出了他寻求新的革命真理和革命道路的决心:

“新的生路还很多,我必须跨进去,因为我还活着。” “我要向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

应当看到,涓生的思想和性格,比子君要复杂得多。鲁迅在描写这个人物时是把握了这个特点的。他在批判涓生时,没有完全否定;而在肯定他时,也没有无条件的歌颂。因为这是一个正在人生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的形象。他要奋然前行,寻求革命道路,但他“还不知道怎样跨出那第一步”,不明确革命的方向和道路。而这只有在坚持斗争的实践中和不断学习中才能彻底解决。涓生的忏悔,寻求新的道路的决心,预示着他会有一条光明的路。这也是作品给人们暗示了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他们爱情的悲剧,在涓生来说固然有责任,但和子君一样,追根究底,还是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问题。涓生的失业,涓生家庭生活的困窘,对于他和子君爱情悲剧的产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鲁迅创造涓生这个艺术形象时所总结出来的根本教训。不看清这一点,单强调人物思想局限所起的作用恐怕不符合历史实际。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子君和涓生是两个具有鲜明性格和深刻典型意义的小资产阶级男女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物形象。鲁迅在创造这两个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时,充分发挥了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所固有的长处和特点,对现实生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多侧面的立体的描写,雕刻了他们的性格,表现了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得人物形象能够活在人们的心中。

三、从散文角度看

第10页

《伤逝》作为小说,首先有完整的人物形象,有多侧面的生活描写和性格描写。但是,从小说的角度来看,它却缺乏故事情节。子君和涓生的自由恋爱是有曲折的故事情节的,但并没有写出来。写出来的只是他们自由恋爱时的一些片断的思想表现和胜利后的喜悦。对于他们结合以后的悲剧发展过程,也是从日常生活细节上去描写,并末写出一个有连续情节的故事来。因此,《伤逝》中也没有一条明显的贯彻始终的矛盾斗争的线索。这种特点就不符合小说的常规。但是,尽管这样,《伤逝》却创造了两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一个完整的悲剧及其发展过程。为什么是这样呢?这是鲁迅运用散文式的艺术手法所起的作用。这种散文式的艺术手法,和小说的性格描写、典型化手法水乳相溶地结合在一起,就不仅弥补了作品缺乏故事性的弱点,而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思想内容更加充实,感染力更加强烈。

那么,作品中的散文式的写法表现在哪里呢?先从《伤逝》的副标题谈起。

《伤逝》的副标题是:“涓生的手记”。“手记”这个名称的含意,我以为就是通过作品中事件的参加者或观察者来记述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以它可以不追求完整强烈的故事性,它可以只记述人物言行的某些片断,它可以在叙事时发表感想或评论,也可以在发表感想或评论时表述某些生活现象,当然更可以直接抒情,对人物、事件或生活现象表明自己的爱憎和评价。总之,它可以比较更自由地反映现实,直抒情感,而不象严格意义上的小说那样,必须是客观地安排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动,把作者的爱憎隐藏于人物和故事情节的背后。由此可知,“手记”的含意就是一种散文式的写法。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散文,而是小说中的散文,是小说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中的一种散文式写法。这种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是为创造完整的生动的人物形象而服务的。

1、没有完整的情节,重在写人物的所感

《伤逝》的第一大段,象《祝福》的开头一大段一样,是从悲剧的结果写起,然后回叙过去悲剧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因此,从第二大段开始就进入对子君和涓生过去自由恋爱情景的描写。但是,在写法上却和《祝福》写祥林嫂不同。在《祝福》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鲁迅将祥林嫂从婆家逃出来,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工,以及后来怎样逐步走向悲剧末路的全部发展过程都作了明确的交代,所以样林嫂是有一个

第11页

完整的系统由悲剧发展的故事的。但是《伤逝》不同。在第二大段进入对子君和涓生自由恋爱的描写以后,并没有采取小说所应采取的写法,首先向读者交代他们是在什么时做、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开始认识的?认识后又怎样来往,逐渐建立情感的?作品是这样开始写的:

子君不在我这破屋里时,我什么也看不见。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竖横什么都一样;看下去,看下去,忽而自己觉得,已经翻了十多页了,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只是耳朵却分外地灵,仿佛听到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从中便有子君的,而且橐橐地逐顺临近,——但是,往往又逐渐渺茫,终于消失在别的步声的杂沓中了。我憎恶那不象子君鞋声的穿布底鞋的长班的儿子,我憎恶那太象子君鞋声的常穿着新皮鞋的邻院的搽雪花膏的小东西!

莫非她翻了车么?莫非她被电车撞伤了么?„„

这段描写,表面上写的是涓生的心理活动,但实际上是交代子君和涓生的爱情关系。从涓生那种期待子君来到的急切心情,从他对子君穿什么鞋、走路的声音熟悉的程度,可以想象到子君和涓生的交往和爱情关系的发展已经非止一天两天,而是相当长的时间了。但是,其中的不少情节都未写出来。因此,这样的写法就谈不上故事,而只不过是涓生记述他在期待情人来到时的见闻和感想。这完全是散文的写法。但是,这种散文式的写法却又交代了子君和涓生的关系,初步介绍了两个主要人物,揭示了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因而起到了小说写法所应有的作用。人们看了这一段散文式的写法之后,已经对子君与涓生的关系有了清晰的印象,知道他们正在热恋中,因而并不责怪鲁迅为什么不采取小说的写法,把他们认识和建立爱情关系的历程说清楚。

这样一个特点在其他段落中同样存在。例如,写子君在恋爱过程中的反抗斗争时,如果从小说的特点来要求,理应客观地描写双方的矛盾斗争,把子君的对立面一一封建家长的阻挠和反对的言行介绍出来,也把封建势力如何冷嘲热讽具体地写出来。可是作品一点也没有写。它只是写着: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这也只是散文的写法,而非小说的写法。但这种散文的写法却又起了很好地刻画子君性格、表现子君精神面貌的作用,达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2、以思想逻辑联系贯穿全篇

第12页

在《伤逝》中,散文的特点和小说的特点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更主要的表现在篇章结构上。这篇小说从头到尾有十七个自然段落。在这十七个段落中,贯穿着一条中心线索: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它把段与段之间的情节和内容统一地联系起来,把两个人物的命运完整地表现出来。这是《伤逝》所以成为小说的—个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如果是纯粹的散文,则不一定非如此不可。因为一般散文的结构是以作者的意念作为结构的中心线索的,人物或事件可以不完整,可以不贯彻始终,前后有所变化。在十七个自然段中,除了第一个自然段是以写悲剧的结局开头外,其他十六个自然段是从子君和涓生的恋爱、结合、分离写到子君毁灭以后涓生的忏悔的。从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发展及其悲剧的发展来看,各个自然段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但是,各个自然段的具体内容都各有一个重点,表现一个意念,因而前后段并无故事情节上的联系,而只是思想逻辑上的联系。

如在第三自然段中,着重说明的是子君勇于反对封建家庭专制和封建习惯势力的大无畏精神。这是作者的意念,也是人物涓生的意念。但到第四自然段,并没有顺着这一个意念把故事情节发展下去,继续描写子君反封建斗争的言行,而是通过涓生的回想写涓生当初如何向子君求爱,以及子君后来如何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加以温习,象演电影似的复映一遍又一遍,甚至命令涓生复述当时求爱时的言语,但对他们怎样温习的情景都未具体描写。因为作者或者说涓生的意念,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他们互相热爱,特别是子君对涓生的爱“是这样地热烈,这样地纯真”。很明显,这一自然段表现的思想内容和前一自然段表现的思想内容,中间还有不少过渡的环节,比如,子君反对封建家庭专制、争取和涓生结合的态度如此坚决,那么,她的家长——父亲和叔父究竟有什么反应呢?涓生是在什么情景下作了求爱的表演呢?他们是在什么时候同居呢?同居以后,封建势力会有什么舆论呢?他们又如何去对付呢?这些问题都是故事情节本身的发展所必然出现的。但是,作品却跳过去了,一下子从写子君反封建的勇敢写到他们同居后相亲相爱的情景。可是这种跳跃又使读者不感到突然、结构松散。相反,倒觉得自然,前后紧凑,结构严谨。其所以如此,就因为从思想发展逻辑上看,后一段写他们同居相爱,正是前一段写子君勇于反封建斗争,争取自由恋爱的必然发展。如果说,《伤逝》从第二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在对子君和涓生两个人物的描写中,表现了散文式的写法的话,那么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则

第13页

是写子君出走以后涓生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表现他因子君的毁灭而带来的悲哀和忏悔。在这些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文字是写涓生的独白、独想。因此散文式的写法尤为明显和突出。在这里已经无所谓故事情节了,涓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念所及,抒发自己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看法,展示他的痛苦的灵魂和忏悔的心,表现他对今后生活和道路的追求与希望。

让我们看下面一段写涓生忏悔的文字:

我不应该将真实说给子君,我们相爱过,我应该永久奉献她我的说谎。如果真实可以宝贵,这在子君就不该是一个沉重的空虚。慌语当然也是一个空虚,然而临末,至多也不过这样地沉重。

我想到她的死„„。我看见我是一个卑怯者,应该被摈于强有力的人们,无论是真实者、虚伪者。然而她却自始至终,还希望我维持较久的生活„„。

应该说,涓生所谓“真实”(即不爱子君)本身就是错误的,还不在于错在向子君说出“真实”来。在这个时候,涓生并未认识这一点,忏悔这一点。但他总有忏悔,总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是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感。鲁迅运用了散文的写法来表现涓生这种思想情感。但这一段和上引一段有所区别,着重于抒情说理,所以连用了四个“我不应该”、“我以为”、“我没有”、“我想到”等排比式,同时也是递进式的语句、层次来加以充分表现。这种抒情性的文字自然更加强了文章艺术感染力。

通过从诗、小说、散文三个角度对《伤逝》作的分析,可以看到:正是因为它具有诗、小说、散文三者完美结合的特质,才把子君和涓生的悲剧表现得那样真实、深刻、淋漓尽致,才创造了子君和涓生那样活生生的艺术典型,才深广地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这种艺术上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鲁迅先生非凡的艺术才华和革命家、思想家的高度思想能力。

参考文献:

1、乐黛云

论《伤逝》的思想和艺术

《新文学论丛》80年1期

2、冯镇魁

谈鲁迅小说《伤逝》的艺术表现

《北方论丛》81年6期

3、黎

《鲁迅小说艺术讲话》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6年5月

第14页

第四篇: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兴湘学院

2009级汉语言文学班

王洪浩

学号:2009960101

最近看了李亚伟写的一首诗:《中文系》,其中用了许多隐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网住的鱼儿上岸就当助教,然后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当儿童们的故事大王,然后,再去撒网”其中将中文系的学生比喻成鱼儿,用的是隐喻的修辞手法。这是在诗歌中用到隐喻的修辞的例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许多的有关隐喻的修辞,现在我就日常生活的一些例子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校园文化的隐喻现象

每个寝室都有各自的寝室文化,文化和语言是相通的,伴随而来的就是寝室语言。我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喜欢在寝室里讨论的话语,其中就用到过不少隐喻的修辞:

1、兄弟们,生命不息。(意思是晚上坚持奋战。)

2、今天有没有抽水?(意思是今天有没有点名?)

3、甲:你快起床,要迟到了!乙:我今天不去了,给我顶上。(意思是代我点到啊,写张请假条也行。)

4、谁借我点钱呀?江湖救急。(形容情况紧急)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全部列出来了。现在仅就几个例子来讨论,比如“兄弟们,生命不息。”这一句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即深层隐喻。正如朱军教授所说的: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兄弟们,生命不息。”就给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因为根据日常习惯我们认为生命不息是一种向上的进去行为,但这一句表现的仅仅是一种活动的延续,这属于临时性隐喻,同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对语境具有一定的的依赖性。再如“今天有没有抽水?”,这里将人比喻成水,本来意图是说抽查人的意思,但“抽水”是日常惯用语,有与抽查在语音上有类似关联,故产生了隐喻的意象与思维。这些新出现的事物以及相关的一套术语常会被借用到一般 的生活领域,起到特殊的修辞和社会效果。

二、农事生产活动的隐喻现象

我出生在农村,对农事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发现人们善于利用一些谚语来把握生活生产规律,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事物之间关系的知识也是隐喻理解的一个重要依据。例如一些气象谚语:“月生鸡眼天气变。”指的是天气虽未有云,却见月身紧裹几圈小光环,形似“鸡眼”,表明空气湿度开始增大,有利于雨云生成。而随着天空展布丝状的卷云或薄纱般的卷层云,月亮周围映出视角半径较大的晕圈,表示高空水汽、冰晶继续增多,天气开始转坏。如观测到罕见的夜虹,则天气更不稳定。其中用到了隐喻现象将月身紧裹的几圈小光环比喻成“鸡眼”,使得该谚语不仅读来生动有趣而且便于记忆。“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两句讲的是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这两句更是生动有趣,将东风比喻成“雨娘”、“精”,生动的显现出东风是雨天的先兆这一特征。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另外还有一些农事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其中“盖三层被”并非真正将三层被盖上去的意思,而是说麦子被铺上了厚厚的雪,是将厚厚的积雪比喻成三层被。农谚“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不仅以生动的隐喻修辞来阐明农事规律,而且还科学地说明枣树具有早花早果早期丰产的习性。如果不考虑隐喻使用者,不考虑隐喻使用的社会或语言环境,要明确判断隐喻的意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理解的关键是发现说话者使用隐喻的意图的线索。所以笔者认为在理解这些农事谚语的时候,我

们应当对农事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生活中关于隐喻修辞运用的现象有很多,深入地研究隐喻修辞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用已有的词语来谈论新的、尚未有名称的事物。同时,通过隐喻,人们还可以表达一些事物间细微的差别,更加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这也是笔者的心愿。我也希望通过对语言学修辞的学习来掌握一些语言运用的知识,并且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

兴湘学院

2009级汉语言文学班

王洪浩

学号:2009960101

2010年5月20日

第五篇:解读美国金融体系

美国金融体系

美国金融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商业银行系统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导。

美联储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起中央银行作用。具有发行货币、代理国库及对私人银行进行管理监督职能,更为重要的是为美国政府制订和执行金融货币政策。联邦储备系统可以通过它所制订的政策直接影响货币的供应和信贷的增长,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

现在的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包括联邦储备总裁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12家区域性联邦储备银行以及数千家私营的会员银行。联邦储备总裁委员会是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最高权力机构,它由7名委员组成、负责决定全国货币政策,并对联邦储备银行各区域性分行、会员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活动及业务有广泛的监督和管理职责。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联邦储备系统用以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由联邦储备总裁委员会7名委员和5名区域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其中必须包括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其余各分行轮流参加)。区域性联邦储备银行是按照1913年国会通过的联邦储备法,在全国划分12个储备区,每区设立一个联邦储备银行分行。

每家区域性储备银行都是一个法人机构,拥有自己的董事会。会员银行是美国的私人银行,除国民银行必须是会员银行外,其余银行是否加入全凭自愿而定。加入联邦储备系统就由该系统为会员银行的私人存款提供担保,但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存款准备金,对这部分资金,联邦储备系统不付给利息。

美国商业银行

美国商业银行在美国金融体系中占有主要位置,1980年,美国共有商业银行15082家,总资产为21147亿美元,占金融界资产总额的30%左右。商业银行以存款和贷款为主,70年代以来各主要商业银行为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增强生存能力,积极开展存贷款以外的业务。由于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禁止商业银行从事投资业务,也不能经营证券发行和买卖,故许多商业银行都设立信托部,参与证券经营活动。

1986年4月1日,美国完全取消对储蓄存款利率的上限,这样各种银行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对存款付多高的利息,这大大增加了银行业的竞争。此外再加上80年代初出现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机等因素,使美国商业银行的倒闭率不断上升。

1984年有79家商业银行倒闭,1985年为120家,1986年为150家,1990年高达200家。其中,1984年位列美国10大银行之一的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破产,1991年初拥有230亿美元的新英格兰银行集团破产,给美国金融业带来的震动是巨大的。1990年底,全美最大的225家银行的股票平均下降了17.53%,一些大银行的股价甚至不到其帐面价格的一半。

美国金融体系是全球最大和最完善的金融体系,它在美国国内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全美金融系统每年直接创造的产值大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由于美国的经济规模非常之大,因此它对全球的影响力度也就非常大,只要格林斯潘一宣布降息,恐怕这就不只是美国一个国家的事情了。

美国的金融机构分为两大类:储蓄类和非储蓄类。储蓄类金融机构是真正影响美国货币供应的金融机构,它直接左右着美国的经济前途与方向。非储蓄类金融机构主要指股票经纪人。所谓股票经纪人实际上就是倒股票的,他劝别人购买股票,买卖做成之后从中收取佣金,但他自己却从不拥有股票。而券商则是从事股票买卖的,既要买进来,也要卖出去,可他们并不依靠手续费来挣钱,可以说算得上是个零售商,但就股票经营而言,也只能算是中间商。

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在美国始于1933年。此前的银行既可以做投资又可以做储蓄,二者兼有,而此举直接的后果是引发了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导致许多银行垮台。此后美国政府对此做出法律规定,明确指出:如果银行要吸纳百姓积蓄,则不能从事证券投资。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储蓄类银行与投资类银行的区别。

退休基金

退休基金在美国金融中占有很大比例,各大公司对此都有3%~5%的贴金,但这笔钱只能在退休以后才能拿到手,如果要提前将这笔钱取出来就得交罚税。退休基金的来源是个人掏一部分和公司补贴一部分,个人掏的那一部分在税收的时候就被划去了,不必再对此交税。关于退休基金这一块基本都在股票市场上运转,由于股票市场的跌宕起伏,现在有许多美国人担心这将给自己未来的退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保险

保险属于金融范畴,尤其是人寿保险中的投资保险,也就是说,你现在可以每月交一定的钱作为投资,保险公司保证给你一定的回报率,若干年后你要是出了事,则按照保险的额度来赔偿;如果没出事,那就连本带息都还给你。这对一般消费者来说极具诱惑力,觉得要是买了保险如果不发生意外,到时候钱不仅可以全都拿回来,而且还会得到投资的收益。

金融服务公司与信用社

金融服务公司在美国非常之多,有些公司的规模非常之大,其经营范围从买车贷款到信用卡再到卫星租赁。但是,金融服务公司属于非银行机构。

信用社也是美国金融机构中的重要成员,一般被定义为非盈利机构,它通常为自己的成员提供某些贷款,比如买车、购房等,而利率都比别的地方低,其原因在于它的非盈利性。

储蓄类金融机构

储蓄类金融机构是吸收储蓄的地方,需要老百姓到那里去存钱。美国的商业银行在储蓄类金融机构中占有很大比重,约为65%。储蓄类金融机构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最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美国的货币供应。储蓄类金融机构在美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储蓄类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的特点是吸收存款。在美国历史上,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途径是提供支票账户,而支票账户是没有利息的,客户在银行开一个支票账户把钱存进来,然后银行给客户提供使用支票的方便。商业银行用这种方法从民间吸收资金,然后将其用于商业投资。

储贷行与共同储蓄银行

储贷行和共同储蓄银行属于结支类的商业银行,但与商业银行有着巨大不同,它们不像商业银行那样依靠没有利率的支票账户来吸收存款,而是依靠储蓄账户来吸收存款。其特点有点像定期存款,客户把钱存到银行,银行要给客户付利息,虽说不是定期存款,但却限制客户每月最多只能填写两三张支票,不能多写。这类金融机构用这种方法把钱吸收进来,然后主要用于老百姓的住房贷款。现在的美国,结支类的商业银行与储蓄类的商业银行二者间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

银行的特许与审计

由于美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所以我们国内许多人都认为在美国完全是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在美国,目前仍然有某些领域是在政府的严格管理和控制之下进行操作,其中包括金融业、电信业、制药业等。由于政府对这些行业的管制相当严格,所以,对于银行的建立及其运作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比如“特许”。

“特许”在美国分为两种,大而言之就是有两类银行:一类叫做国民银行,也就是National Bank。NationalBank必须要向美国财政部中主管货币的机构提出特许申请,并且要在联邦这个层次上来审核。因为美国早期的银行都是从各个州的角度而不是从国家的角度开始发展起来的。另外一类叫做州立银行。成立州立银行必须向所在的州提出特许申请。从数量上看,州立银行比较多,但其规模都不大,从资金方面看,National Bank的资金占有量非常大。

所谓对银行“特许”的“审核”过程,实际上构成了美国在国家层面上对金融业的控制。在所有对金融业的控制中,“审核”属于最高级别,在其下面就是美联储系统。

美联储系统是一个具体对银行作出各种管理和控制的实体,并且也是对资金市场和货币市场做出各种管理和控制的实体。

联邦储蓄保险

在“特许”和“审计”再往下一个层面就是联邦储蓄保险。联邦储蓄保险的目的是要解决一旦银行垮台储户的存款如何处理。如果因为银行的破产储户的钱就没有了,那谁还敢往银行里存钱?而一旦出现了那样的事情,其金融系统也就不是一个健康的系统。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于是产生了联邦储蓄保险。美国法律规定,所有的联储成员都必须加入联邦储蓄保险。加入联邦储蓄保险需要缴纳保险金。通常,非联储成员也去参加联邦储蓄保险。在美国,几乎所有银行的大门口以及所有的支票上都标明自己属于联邦储蓄保险成员,这就是告诉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在这里存钱。目前在美国只有3%~4%的银行没有参加联邦储蓄保险,换句话说,基本上所有的银行都参加了联邦储蓄保险。

美联储成员

美国的National Bank,即在联邦注册的那些银行,按照法律的规定必须是联储成员,比如像Citybank这样的银行就一定是National Bank,它也一定是联储成员。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国民银行都是联储成员,州立银行是否要参加联储,这要由银行自己作出决定。所以,并非所有的州立银行全部都是联储成员。

联邦储备系统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1913年由当时的威尔逊总统签署法案批准成立的。其背景是在20世纪初期美国经济动荡不安,且一次次地给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所以当时的美国总统签署法案,成立了联邦储备系统,即中央银行。

建立中央银行系统的重要目的就是控制货币供应,监督金融机构,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运营,为政府和社区提供金融服务。

钞票印制与货币发行

美联储银行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印制钞票。美国的所有钞票都有美联储的印记,随便拿出张钞票都可以识别出是那家美联储银行发行的。美国的货币发行工作由美联储下属的12家区域性储蓄银行来完成,各银行发行属于自己业务量的货币。

而货币的印制则由造币局完成。造币局并不归属于美联储管辖,它归属于美国财政部的一个下属机构,银行必须付给财政部印刷纸币的费用才行。

在纸币发行中,区域性的美联储银行要用自己的资产作为抵押,也就是说,所发行的纸币不能超过该银行的资产。

金属币也由造币局制造,并由美国财政部支持。美联储系统在取走金属币时,一枚5美分的硬币必须付给造币局5美分的钱,一枚1美元的硬币就得付给造币局1美元才行。

贴现率的调整

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早已被写入联邦法案之中:要有最大的产出和最大的就业,并要稳定价格,还要有一个合理的长期利率。这些内容都以法律的形式来规定,并且必须被实施。其具体做法是:调整贴现率、调整储备率和开放市场操作。

印度金融体系

自上世纪90年代实现经济自由化改革以来,印度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进入本世纪以来,印度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了8%,成为继中国之后世界经济增长的又一个亮点。印度的金融体系承袭于英国殖民地时期,经过上百年的积累,具有相对有效制度基础设施。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逼迫下,印度进行了金融改革。改革后,印度金融体系的效率、竞争力等都有明显的提高。

印度金融业的构成

印度的金融体系主要由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构成。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合作银行、地区农村银行(RRBs)、金融机构(FIs)和非银行金融机构(NBFCs)等。银行部门是印度金融体系的基石,受中央银行监管。印度的金融市场由货币市场、政府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构成。

印度的银行体系

印度的银行体系由联邦储备银行、商业银行、合作银行和地区农村银行(RRBs)组成。印度储备银行(RBI)是国家的中央银行。它是国家银行体系的管理者,同时负责制定国家的货币政策,负责实施国家对外汇市场的必要干预,也是印度国际货币储备的保管人。

印度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主要部分,包括公营银行、区域农村银行、私人银行和外资银行,总数接近300家。从所有制看,可划分为国有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和外资银行三类。

另外还可以分为表列商业银行和非表列商业银行。表列商业银行是指实际资本在50万卢比以上(包括50万卢比),在央行保持其定期或活期负债的最低百分比数,并向央行抄送周报的银行。因为它们被列入央行的银行表,所以称为表列商业银行。列表银行享有自由汇款、票据贴现、向央行买卖英镑和卢比以及有价证券的便利。表列商业银行在印度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其资产占到整个金融体系资产的75%。

合作银行分为城市合作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它们是印度银行体系的重要补充。农村合作银行又分为长期信贷合作机构和短期信贷合作机构。印度国家银行(SBI)是印度最大的商业银行。该行在印度有9120家分行,还有65个办事处分布在全球32个国家。它的主要职能是为农村银行、中小型企业项目筹措资金,在为零售和批发业提供金融服务中有着领导性地位。该行是印度唯一一家进入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银行。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ICICI),是印度第二大银行,也是最大的私营银行。该银行在印度拥有955个分支机构,并在17个国家有办事处。

印度进出口银行成立于1982年,属印度政府所有。该银行成立的宗旨是为印度的对外贸易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便利、促进印度对外贸易的发展。

印度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印度的金融机构中有13个是国家级的、46个是邦一级的。国家级的金融机构包括长期贷款机构、特殊机构和投资机构,其中包括保险机构。邦一级的金融机构包括邦金融机构和邦工业发展公司,后者主要为企业提供项目融资、设备租赁、公司贷款、短期贷款和票据贴现等。

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为零售企业提供贷款和分期付款融资,由央行监管。政府债券市场的主要交易商(PDs)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的国有保险机构主要有印度人寿保险公司和综合保险公司。前者主要负责人寿保险业务,后者负责非人寿保险业务。从2000年开始,印度允许私营的(国内以及国外的)保险公司进入其国内市场。尽管对国外保险公司持股比例的限制仍然很严格,只有26%,但是已有19家合资保险公司陆续获准成立。

印度证券机构

印度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其历史超过百年,监管制度比较严格。经过多年运作,所有交易市场已经联网,实现终端交易,私营企业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间接融资或直接融资。印度的证券机构主要由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商(基金公司、从事混业经营的商业银行、股票经纪公司等)组成。印度共有证券交易所23家,其中孟买证券交易所是全亚洲最早的交易所,也是印度最大的股票交易场所。印度目前共有9644家上市公司,其中在这个交易所上市的就有5247家。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是印度第一大债券市场,也是印度最早开启网上交易的交易所。

印度在银行、保险、资本市场、竞争及各服务行业采取了一种由独立监管机构监管的金融制度。而在有些部门,监管部门的角色则由政府扮演。

印度政府财政部是印度金融业的监管部门。每年的2月28日,财政部会向国会递交一份财政预算。财政预算包括税收及几乎所有部门的政府政策变更、印度政府各部委的预算和其他拨款。财政预算经由议会讨论通过,并以法律的形式执行。

印度储备银行(RBI)创建于1935年,是印度的中央银行。印度储备银行是印度金融和银行系统的监管机构,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和外汇管制规范。《1949年银行监管法令》(Banking Regulation Act)和《1934年印度储备银行法令》授权印度储备银行为印度银行业监管机构。

另外,印度还设有商业银行、合作银行和地区农村银行。商业银行部门由公有银行、私有银行和外资银行组成。公有银行包括印度国家银行及其7家联营银行,以及其他19家政府银行,约占印度整个银行业份额的四分之三。印度政府持有公有银行的大部分股份。印度的金融机构采取两级制,共有13个全国性机构和46个邦级机构。全国性机构由定期信贷机构、专门机构及投资机构构成,包括保险业。邦级机构包括邦金融 机构和邦工业发展公司,主要向企业提供项目贷款、设备租赁、企业贷款、短期贷款及票据贴现便利等服务。政府持有这些金融机构的大部分股份。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受印度储备银行监管,提供贷款和消费信贷,主要针对零售资产。

一直以来,印度保险业都由国有人寿保险公司(Life Insurance Corporation)和通用保险公司(General Insurance Corporation)及其四家分公司掌控。目前,印度政府允许的保险业外商直接投资最高比例为26%。自该规定做出之后,一系列新建的合资保险公司开 始进入人寿和通用保险市场,其在保险市场中的份额也与日俱增。根据《1999年保险发展及监管法令》规定,保险发展及监管局(IRDA)是印度保险业的监 管机构。根据《外汇管理法》(FERA),印度储备银行主管印度的外汇监管。印度政府放开了外汇管制,经常账户内的卢比可以自由兑换。即便是非居民的资本账户也几 乎可以完全兑换卢比。外商获得的利润、股息和出售投资所得收益都可全额汇回。印度公民的在印收入资本账户需受相关限制。

根据《1992年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法令》建立的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是印度资本市场的监管机构。目前,印度有23家获得承认的股票交易所,其 业务需遵守印度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这些交易所构成一个组织有序的证券市场,交易由中央和邦政府、公有部门公司及私有部门公司发行的证券。孟买证券交易所 和国家证券交易所(National Stock Exchange)是印度最主要的证券交易所。根据公司化进程的要求,这些股票交易所已经改制成为公司,经纪人只持有很少的股份。除了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 法令,《1956年证券合同(法规)法》和《1956年公司法》也对股票市场具有监管效力。

下载美国影片《雨果》中的隐喻再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影片《雨果》中的隐喻再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电影学院百年百佳影片(精选合集)

    美国电影学院百年百佳影片2010-12-22 21:50:41【美国电影学院百年百佳影片[十周年版] 】1 Citizen Kane 1941公民凯恩2 The Godfather 1972教父3 Casablanca 1942卡萨布兰卡......

    解读影片《香水》的一些镜头

    解读影片《香水》的一些镜头 《香水》资料: 导演:汤姆·提克威主演本·卫肖达斯汀·霍夫曼蕾切尔·哈伍德艾伦·瑞克曼编剧:安德鲁·铂金伯纳德·艾辛格汤姆·提克威旁白:约翰·......

    心理治疗中的隐喻小故事

    心理治疗中的隐喻小故事 房子的故事一 适用于突发事故,案主钻牛角尖无法走出来的情况。 兄弟三人住在一所房子里,有一天,房子倒了,老大对着倒塌的废墟不停地抱怨哭泣,老二看到旁......

    英语中的隐喻性谚语

    英语中的隐喻性谚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

    美国影片狮子王观看感悟五篇

    美国影片狮子王观看感悟4篇《狮子王》讲述了小狮子王辛巴在朋友的陪伴下,经历了生命中最光荣的时刻,也遭遇了最艰难的挑战,最后终于成为了森林之王的故事。这里东星资源网给大......

    《美国往事》影片分析(共5则范文)

    《美国往事》影片分析影片改编自大卫·阿朗森的自传体小说《流氓》,导演娴熟而潇洒地搬用着警匪片的套路,将这部震撼人心的文字作品打造成了一部交织着恩怨情仇和爱恨纠葛,无耻......

    美国影片《心灵捕手》(共5则范文)

    美国影片《心灵捕手》,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互动与救赎的故事。在MIT(麻省理工大学)作清洁工的男主角威尔,他叛逆,放荡,可却是一个超越哈佛骄子的天才。贫寒的出身以及幼年遭遇形成......

    对浣熊皮大衣在《爱情就是谬误》中的隐喻意义的多重解读

    对浣熊皮大衣在《爱情就是谬误》中的隐喻意义的多重解读 On the Multiple Interpretation of Raccoon Coat’s Metaphorical Meanings in Love is a Fallacy 卢婕四川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