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政府会计改革中有哪些热点问题

时间:2019-05-12 00:3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目前在政府会计改革中有哪些热点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目前在政府会计改革中有哪些热点问题》。

第一篇:目前在政府会计改革中有哪些热点问题

目前在政府会计改革中有哪些热点问题 政府预算改革对预算会计改革的影响

年来,我国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这对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相应的改革压力。

1、部门预算改革将对现行预算会计基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现行的部门预算改革使得预算编制进一步细化、公开和透明,同时实行综合预算原则。为进行绩效评价,它将要求逐步引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体系。这将有利于强化政府会计责任,明确政府的受托责任,增加财政透明度,全面、准确、完整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财政经济状况,解决以往长期存在的拖欠工资、拖欠工程款项和隐性债务等问题。

实际上,横亘于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两者之间的是修正权责发生制(modified accrual basis),若修正很小时,它几乎与收付实现制无异;若修正很大时,它甚至可以等同于权责发生制。各国一般都是根据本国实际,有选择地采用修正权责发生制,而且修正的程度和范围弹性很大。例如,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就可以对预算单位的年终结余资金、应偿还的内外债务、政府间上解支出及补助支出等会计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可以对欠发职工工资、欠发退休养老金、需要分期摊配的大宗服务消耗或购买性支出等会计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

2、复式预算的进一步改革要求组织相应的完整的会计核算

从复式预算的角度看,我国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没有按复式预算组织相应的、完整的会计核算。尽管我国《预算法》规定中央及地方政府实行复式预算,但在1997年之前,财政总预算会计对各种政府预算收支仍统一在“一般预算收入”和“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中核算。1997年之后,对于纳入预算管理的部分预算外收支,财政总预算会计统一在“基金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支出”科目中核算。这样,预算会计实际上是按照单式预算来组织会计核算的。

其二,没有反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状况。“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状况应反映政府实际活动的特点,而不仅仅是反映政府作为财政预算的组织者、执行者的特点。我国现行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执行同一套会计制度,但各级政府之间所从事的公共活动范围与内容不大相同,这也存在着不少弊端。

我国现行复式预算的进一步改革,要求将公共预算、国有资本预算和社会保险预算等分开编制。这就要求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未雨绸缪,预先为之做好改革的准备。财政总预算会计应为之分别组织完整的会计核算,以反映和考核其运行状态。为此,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需要按照上述复式预算的要求进一步改革,为核算完整的政府预算活动分别设置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五类会计科目,将公共预算、国有资本预算和社会保险预算等都分别看成是一个会计主体,使“资产=负债+净资产”的会计等式分别成立,并为它们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预算执行情况表。对于复式预算子预算之间的资金转移等业务活动,预算会计 也要分别在相应的会计主体中做出会计处理,以完整地反映政府预算的运行状况及结果。

3、费改税与机构改革将使得预算会计进一步规范化与公共化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全部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资金等将有较大幅度的压缩,并逐步进入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而推行费改税,将使得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中预算外资金的核算内容进一步减少。对于行政单位会计而言,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部分预算外资金的核算内容;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尤其是已全面走向市场、与财政脱钩的事业单位会计而言,其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责而获取预算外收入的客观条件将逐步丧失,用以核算预算外资金的“应缴财政专户款”也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向何处去?

事业单位业务范围广,其性质、职责、财务管理以及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等都与行政单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需要对其实行区别对待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于继续依靠财政补助的教育单位和极少数事业单位而言,可以比照现行行政单位会计执行,采用收付实现制。当然,这并不妨碍其最终也要走向某种程度的权责发生制。对于进一步走向市场、与财政脱钩的事业单位而言,可以比照企业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

4、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也将引起预算会计发生一些变化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将使财政总预算会计对部分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直接以向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的实际拨付数为依据。作为1997年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财政总预算会计对预算包干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从银行支出数改为财政拨款数。而在政府采购制度下,凡是列入政府采购计划、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的货品和劳务,均由政府采购部门组织对外采购,财政部门通过国库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支付款项。这将使得财政部门的职责不仅仅是按预算和各单位用款进度层层下拨经费,还要根据采购机构提交的预算拨款申请书和有关采购文件,按实际发生数并通过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支付给供应商。

5、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将对预算会计发生重大影响

我国现行中央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方案。这主要体现在三个“不改变”上:即不改变部门预算单位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改变部门、单位财会人员的职责;不改变人民银行国库局的职责。同时,不清理部门开设的“账户”,但是单一账户以及其他政府预算改革措施将会逐步使部门开设的账户自然消亡。各地的改革方案虽然特点各异,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没有改变现行预算框架,实行单一账户、统一资金结算,大多统一财务管理,实行“零户统管”。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逐步推行,将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又一次面临深刻的变革。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取财政收入、向行政单位拨付经费,行政单位收取财政总预算会计拨人 的经费和向下级行政事业单位转拨经费,行政单位向财政总预算会计上缴预算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等业务的发生及其会计核算方法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财政部门将对财政支出资金实施全过程管理,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监控对象已延伸到原来的单位预算会计,对单位预算会计的依赖减弱,财政支出就是实际的购买支出或转移支出。各行政单位由于它只是政府组成部分,其所有的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收付,其资金活动已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可以说是总和分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其会计目标是为财政管理服务。而事业单位,除了财政资金外还有其他性质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收付不需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其会计系统的独生性相对较强。只是由于与政府会计有共同的非营利性、公共性特征以及近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仍以国有为主的实际,而与财政总预算会计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另外,政府预算改革,还将使得预算会计科目体系更加科学。

当前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以及由此带动财政日益公共化的必然结果。而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又会给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以重大影响,这一过程反过来也会对政府预算改革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二篇:政府会计改革初探

政府会计改革初探

摘要:政府会计基础改革必然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势必同样需要对现有政府会计人员开展大量的培训工作,必须考虑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定期对政府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后续教育,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和水平,提高政府财务核算水平,以满足政府财务管理的要求。由于目前还不可能马上实行应计制,现金制和应计制的并存势必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以保证政府会计和政府财务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因此必须处理好两种核算基础的关系,不能相互排斥,而要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另外,政府会计基础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信息、数据的调整与转换,这就要求有一个完备的信息系统,对现行系统进行更新升级。要进行改革首先要完善现行的信息系统,将信息进行整合与沟通,必须与新系统兼容,为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大力发展科技,对现行管理方法、会计工具进行改进,提高信息化程度,改革过程中必然节约更多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改革的效率。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

挑战

成就

目前我国的会计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指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企业会计经一系列改革已经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相协调,而预算会计目前实行的是1998年实施的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预算会计制度。我国目前政府会计体系仍沿用原来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预算会计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而根本的变化,原有的预算会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建立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三足鼎立”的会计体系模式是现实的选择。我想就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问题和取得的成就进行简单的讨论和研究。

一、政府会计面临的挑战

(一)会计的体系不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尽管对预算会计管理体系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正式规范的标准体系,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等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统筹考虑,构建一体化政府会计。只有明确了预算会计的分类,才可以明确各个类别会计核算的目的,根据其活动目的考虑其会计核算的特点加以规范,以充分满足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二)核算的内容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政府职能的转换强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资金,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包括对国有资产管理、债务管理和财政资金的使用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而这些都离不开政府会计的改革和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科学、合理和完整的会计信息,而信息是由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所提供的完整准确的数据所支撑。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实质上只是财政收支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是财政收支活动,没有覆盖全部会计要素,特别是在诸如固定资产和长期负债核算和管理方面有明显不足。政府的固定资产只由行政单位会计记录,各级政府的财政总决算并不反映固定资产情况,对长期负债以及其他政府债务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和核算。所以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不能全面地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整个财务状况,越来越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三)核算的基础不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会计只确认实际收到现金或付出现金的交易事项,能如实反映预算收支结果。但是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的局限性逐渐凸现。如:

1.不能反映那些跨的大宗采购项目、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部分资金,从而会导致预算资金结余不实; 2.往往会混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使这些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失控; 3.不能揭示未来的承诺、担保和其他因素形成的或有负债,政府潜伏的隐性负债和财政危机也会被掩盖。

(四)会计财务报告不能满足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需要 政府财务报告应关注整个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营绩效,应完整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现金流量,有助于解脱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满足人民大众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要。政府财务报告与政府预算不同,政府预算反映当年预算收支的现金流量情况,政府财务报告不仅反映预算收支,还要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不仅反映当年预算政策的执行结果,还反映以往决策累计的财务效应,是政府决策和公众了解政府绩效的重要信息来源。我国目前政府会计财务报告过分强调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只侧重预算会计信息的披露而忽视了政府会计涉及的其他重要内容。如:政府的受托责任;长期资产和长期债务的计量等问题,因而远不能满足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需要。

同样在政府会计改革过程中同样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年5月24日,财政部国库司司长翟钢表示,目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进展顺利,在改革过程中注重借鉴国际经验,科学设计中国政府会计改革路径,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翟钢是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的中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战略框架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翟钢特别提到,社会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关注度逐年提高。近些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越来越关注政府财政财务管理问题,建议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更全面地披露政府财政财务信息。因此,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对于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透明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据了解,目前,我国政府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政府会计已经达成高度统一的认识,即不仅要核算预算收支,向公众报告预算执行情况,还要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政府财务会计制度,核算政府各组成部门及政府所有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并以此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全面反映政府受托责任和履行责任的能力。

厦门大学副校长李建发表示,国际上已经推行或正在推行政府会计改革国家的经验,对正在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我国显得尤为宝贵,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能够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起到有益的提示作用。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对受邀嘉宾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安卓斯·伯格曼以及南非会计准则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厄娜·斯沃特积极提问,这充分证明了注重借鉴国际经验已引起我国业内人士的重视。

厄娜·斯沃特详细介绍了南非在制定公认会计惯例准则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以及成功经验,并针对选择准则制定模式时应考虑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表示,可供选择的准则制定模式有很多:照搬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成立自己的准则制定部门,部分采用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并根据处理本国问题的需要,对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进行改编;完全依照国情制定自己的准则。中国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准则制定模式,同时也应将资源耗费的程度考虑进去。

在介绍全球政府会计准则使用情况时,安卓斯·伯格曼说,现在的情况已经证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是一套完整的便于各级政府使用的准则,不仅有助于提高政府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也有助于改善在经济增长关键领域的决策制定。实施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不只是一个会计方面的尝试,而且还是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变革,目前,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中国在进行政府会计改革时可以参考并采纳或部分采纳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目前的内容。

翟钢表示,对政府会计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我国已经形成了《向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转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科学规范和界定政府会计管理范围研究报告》、《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研究报告》、《建立政府会计制度体系研究报告》、《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研究报告》等一系列报告,对政府会计主体、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据悉,下一步我国将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进一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要求,在借鉴国际经验、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政府会计改革方案,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研究制定政府会计相关制度。此外,我国相关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交流与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积极促进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对一些重大的政府会计问题如公共部门会计概念框架、公共部门主体合并、服务特许权协议等,认真研究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陈穗红、石英华《美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特点与我国政府会计基础改革问题研究》2005年5月18日

[2] 赵建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0-50.[3] 王晨明.从政府会计环境看中国政府会计目标的定位[J].事业财会,2007(7):8-11.[4]胡志勇著.论中国政府会计改革.北京市: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08.

第三篇:改革中的政府

浅谈我国的大部制改革

------论政府机构改革

关键词: 改革的背景 大部制改革 改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改革的建议

摘要:我国以往的机构改革往往是迫于形势压力,临时应付,一般是从政策阐释的角度提出改革主张,缺乏指导改革实践的较为系统和理性的、前瞻性的理论阐释,导致改革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不够。换言之,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正在日益成为制约我国政府改革的突出问题。此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就是国家适应社会需求和人民要求进行的一次改革。此次的大部制改革,从实际出发,对我国的社会机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文将从国务院的机构改革的背景,大部制改革,及分析此次的改革利弊和其发展的前景和不足等方面对此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作出分析。从了解背景出发,通过对我国机构模式的了解来了解此次的改革。最后,从改革的效果分析,其发展的不足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意见。正文: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已经从原来的竞争模式转向知识和信息与人才的新的竞争模式,各国在社会的发展中都在大规模的推行着政府机构的改革。而我国从1978改革开放开始,政府也经历了5次大的改革。经过这五次的改革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各项事业都得到很到的发展,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得到明显的提高。可以说,我国的每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都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但是,社会在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进而对政府的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不断的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的需求,要在不断跟新的国际社会得到不断的发展,政府的改革就应该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因此,不断的要求政府部门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改革自己,发展自己,创新自己的体制。

我国政府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不断的进行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廉洁政府的建设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理论的提出,完善基层民主体制和基层的社会保障机制,不断的建立公开化信息服务,完善各个层面的群众信访制度等等。。。同时不断的调整着政府部门的机构模式,适应发展和需求。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一 改革的背景

从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实行的效果看,我们通过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总体来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如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仍然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机构设置还不尽合理,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方面权力仍然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加以解决,以更好地应对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各种挑战,为推进全面改革、扩大开放创造良好环境。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指明了方向,并明确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200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除了继续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外,还要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而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要和推动其他三项改革协调进行。其中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是,根据各层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合理调整和设置机构,调整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在机构设置方面,除中央有要求上下对口外,地方政府可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受时间限制。精简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要坚持能由职能部门承担的任务,不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因专项任务而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任务完成后予以撤销;涉及跨部门的事项,由主管部门牵头协调,建立协调机制;确需设立的,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分三类进行: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整合资源,强化公益属性,加强政府监管。与此同时,还要配套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财政政策的保障。

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确定后,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建立与机构改革方案相适应的科学的运行机制。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机构改革的历程,不难发现,每次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在实现预期改革目标的同时,也常常会出现一些伴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有效防止和杜绝以往历次机构改革后出现的“回潮”和“反弹”现象,是目前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确定后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 大部制改革的含义和其意义(1)大部制的含义

政府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发展程度。近观这几年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改革,我国出现过很多的发展模式,有深圳模式,晋江模式,顺德模式,还有“小政府,大社会”发展模式。这些方法都是在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的一种有益的探索,是不断提升我国政府服务效率的有效推动力。在今年的全会中,提出要进行我国的政府机构的机制和机构的改革,而其中影响最远的莫过与进行大部制的改革。那究竟何谓大部制,其的提出又将对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有怎样的意义?

按照部门的职能大小和机构的数量多少不同,政府机构设置一般有“小部制”与“大部制”两种类型。小部制的特征是“窄职能、多机构”,部门管辖范围小、机构数量大、专业分工细、职能交叉多。我国目前实行的即是这种小部门体制。而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其特征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广,职能综合性强,部门扯皮少。所谓大部制改革,就是将政府机构中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集中由一个大部们统一行使其职能和权力。职能部门的精简,政府办公机构的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资源的合理完善和利用,同时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而显现的现实意义。

(2)实行大部制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减少政府机构的职能交叉,一定程度上完善行政机构的运行体制和机制,有效的带动政府体制的创新。在典型的“小部制”体制下,我国政府机构组织在机构的设置和部门之间职能的分配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的现象。举不完全的统计,改革以前,政府机构的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能是交叉的。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的职能存在着交叉;在信息产业的管理方面,信息产业部,国信办,广电总局等存在着交叉等等。这种体制即早造成部门之间的权责交叉,互相推责,而且还导致职能的分散,削落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不利于集中管理。更甚者,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在实习大部制改革的条件下,精简政府机构,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有效的克服“小部制”体制带来的问题,使政府能有效的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政府转向建设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政府,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公众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最终“整合不同的体制,提供无缝隙的服务”。其次,推行大部制给个,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目的直指的是建设服务性政府。在”小政府”体制下,部门过多造成职能的分散,不利于落实好“问责制”和建设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而且容易造成部门利益个人化合国家利益部门化的现象的发生。而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机构统一和专业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政府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大部制”改革可以有效的提升效率,使政令通畅,便于管理和延续。

再次,推行大部制改革,是对我国行政体制的一种创新,有利于加快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无可否认,大部制将来的改革将会被放到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中来。综合考虑政府改革的系统配套问题,将组织重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全方位推进我国政府组织变革。因此,要从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部门的重大意义。

(三)改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1,平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的问题 目前我国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不分现象突出,监督流于形式,使决策部门普遍受到执行利益的干扰,导致问责更加困难,国家利益部门化。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探索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行政运行机制,实现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我们认为,建立不同层面的适度分离机制是可供考虑的思路。即:既要在政府部门的整体层面上构建决策、执行、监督适度分离的组织架构,也要在部门内部建立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机制,将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等方面的执行职能分离出来,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避免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的弊端。同时,在大部制的改革中,必须要着力解决市场监管的体制问题,我国市场监管部门过多、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非常突出。为了从根本上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必须按照市场统一、开放、竞争的要求,将现行涉及市场监管的有关机构整合,统一行使市场监管职能,以增强监督的统一、公正和有效。

2,权利的集中所来的腐败问题。

面对“大部制”改革带来的部门与机构精简与从设,在很大层面上说,造成了权利的一定集中。部门职能的集合和扩大,部门的精简,领导的范围和职能的加强,很容易引起一定的政治问题和腐败问题。权利的过度集中带来的贪污问题,在这阶段的我国,表现的相当的突出。因此,改革中如何的规避因权利力集中引起的腐败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借鉴国外的优秀的经验。

3,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部门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的原有部门中,综合管理和专业部门之间的职能分配时不合理的。综合管理部门的权利过于集中,行业和产业的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不到位,权力分割,项目立项、资金支配等事项都要经过综合管理部门的层层审批,统筹协调困难,对一些问题难以及时出台有效的政策。因此,必须进一步理顺综合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作。一是综合管理部门的基本定位是服务、协调、指导、监督,主要研究制定国家战略、重大规划、宏观政策,协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各个产业或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统筹协调。为此要切实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实现从“项目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二是按照大部制的要求适当拓宽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其工作重点是研究解决产业或行业存在的重大问题,拟定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政策,统筹配置行业资源,发布行业信息标准,维护行业市场秩序,开展行业执法监督检查,提供行业相关信息服务。三是设立专司统筹经济社会事务的办事机构,统一协调解决职责交叉和综合管理事务。

4,同时还必须主要到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法律保障和其他改革相配套的为问题。大部制改革事关政府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权力利益的调整,应当按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的要求,畅通利益表达和意愿诉求渠道,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起草改革总体方案,由中央讨论决定,并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以提高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合法性和回应性。应当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切实加强行政组织法体系建设,推进行政组织设置、职能定位和机制运行的法治化。此外,大部制改革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权力关系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整体配套改革的原则,使大部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相互协调、彼此促进。要按照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将大量的技术性、服务性和经办性职能交给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承担;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机构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最重要的是公共服务型政府与公共财政具有天然的统一性。推进大部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应当重视发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改革预算管理体制,既实现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也实现编制与预算相结合,发挥预算管理改革对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约束作用。此外,要发挥预算制度改革在降低和控制行政成本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设计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预算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

5,加强党的理论水平建设,做好理论的保障。

改革先行的是理论,没有良好的理论作保障,是无法推动政策的推行和建设的。在新形势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行大部制,必须加快理论的建设,对我国的改革进行理性的反思。,从价值选择的角度讨论政府改革与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制度创新、提高政府能力的关系。要加强政府改革与治理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加强公共组织理论的研究。要适应全球化和世界性政府改革与治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积极借鉴它国经验。要重视实证研究,立足于转型期的中国行政管理实践,调查和总结我国机构设置和改革。

(四)完善大部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建议

任何的改革都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大部制也是如此。如何才能规避或是减少大部制改革带来的不利影响,完善政府的服务机制,关键是看与其配套的政策的实行。就目前的大部制改革来说,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健全社会和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只有民众的积极参与,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改革政策不断的完善。(2)建立好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机制,按照一定的评估原则,规范政府官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完善行政管理体制。(3)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基本的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才能保障社会的有序,推进改革才有动力和目标。(4)政府应该积极推进政府流程的再造,加强子信息技术对政府业务的流程的监督,同时,积极建立好电子政务的推行设施。这样有利于政府机构的合作和相互间的沟通,提高改革的效率。(5)引入竞争机制。相对于企业的发展模式,政府也应该推进竞争模式的发展。不仅是在机构的内部之间的竞争,在机构间也应该加快竞争的推进。加强部门之间的竞争意识,提升大部制改革后带来的腐败和权力的平衡问题。(6)加强公众的选择权,积极地发挥公众的权利意识,推进改革的步伐,同时,监督政府的行为,有效的将改革推进。

最后,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制改革是保障服务性功能突出、行政色彩淡化的必然选择。而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势大部委,其职能也应该适应和体现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的管理需求。因此,推行大部制改革,必将对推动我国建立法制政府,有效政府,透明政府,民主政府和责任政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新华社日报 2010年3月12号

《公共管理创新》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 2007年

唐铁汉

《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创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井敏

行政管理

汪培琼

2009073029

浅谈我国的大部制改革

-------论政府机构改革

行政管理

汪培琼

2009073029

第四篇: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国内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现行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改革的需要,现行的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远远滞后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步伐,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政府会计;

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设想

(一)明确政府会计体系、制定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

我国一直以来没有区分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根据我国预算会计所具有的特征,我国的预算会计不仅不是政府会计,甚至还不是完全的预算会计,充其量只是反映预算资金流转过程的预算执行会计。

与西方国家的预算会计相比,我国的预算会计还不够完整,与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相比,差距更大,可以说我国至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会计。因此,从预算会计拓展为政府会计,不仅是改变名称的问题,而首先是转变整个预算会计观念的问题。随着我国政府会计的建立和完善,其会计规范必将从制度模式逐步向准则模式转变。因此明确政府会计体系,并制定出一套结构科学、内容完整、先后有序、概念统一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准则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基础。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1.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总体设计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政府会计领域,推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国家还是少数,大多数国家在政府会计改革上都是循序渐进地推行权责发生制会计。借鉴西方国家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还没有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加之政府会计的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因而,决定了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总体设计应该是:初级阶段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基础,即原则上采用收付实现制,对某些特定业务则偏向于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改革中期随着政府会计体系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规范,扩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范围,直到最后实行完全统一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2.政府会计特定业务权责发生制的改革

(1)固定资产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改革

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进行资本化,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持续经营的假设进行分期确认和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建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这样才能在成本中体现出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及现有的生产能力,同时保留在账面上的一些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或早已不存在的固定资产能够得以及时处理,从而使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2)社会保障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改革

对于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政府财政应按权责发生制预算要求、社会保障需求本期应分担的经济责任列入支出预算;预算单位对未来社会保障需求应负担的经济责任,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列报当年支出。

(3)长期负债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改革

对政府长期负债的会计核算方面,建议对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分别处理。对直接长期债务,如:政府直接借入的各类债务等,建立还贷准备金,核算分摊的长期债务,并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利息进行分期核算,从而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并全面反映政府财政债务的真实情况;对或有债务,如:政府提供担保的债务等,参照企业或有负债处理原则,增设“预计负债”科目核算,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预计负债”并在报表中列支。

(三)扩大政府会计核算内容、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目前,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问题,已日渐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政府是一个社会管理机构,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实体,承担着人民交付的财务管理职责。为了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相适应,应在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扩大政府会计核算内容、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如:增加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的核算内容,并提供实际执行与计划、预算比较信息,并通过财务报表附注提供大量重要财务信息(如或有负债的说明等),以便对政府业绩进行正确的界定和评价。

二、现行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的改进

1.科学实现全面成本核算

现行制度下,事业单位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由于不计算成本,难以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这不仅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国家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由于对非经营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缺乏统一的要求和规则,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标准随意性较大,即使部分单位进行了内部成本核算,成本信息也不具有可比性,难以反映各项业务实际成本的发生情况。因此,应考虑在事业单位会计中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

2.建立完整的会计报告体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可借鉴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至少应包括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强调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对关键项目作出说明。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预算收支总表、基本建设投资表、国有资产情况表。这样,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能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也有助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建立资产负债表观的会计理念。将现金流量表纳入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以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这是国际通行的惯例,也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统一的需要。同时建议,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项目删除,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依据,以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维护债权人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收付实现制下的预算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是财政收支活动,没有覆盖全部会计要素。而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包括主体控制的经济资源信息、从事经营的成本或提供产品和服务成本的相关信息、用于评价经济主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化以及经济主体经营活动及效率性的有用信息。因此,适当引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能更好地反映政府部门受托责任的改选履行情况,大大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决策相关性。

对事业单位结余进行改进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将负债列入净资产核算,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建议取消“专用基金”科目下的“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等科目,将专项资金列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同时:增设“结余”要素;月末将各账户余额对应结转到“结余”账户,正确反映非营利组织增收节支的结果和运用资金的成绩;增加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内容的核算和反映;为适应国库集中收入的需要,调整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支出的核算内容,以及时反映事业单位资金运作方式的变化;为适应政府采购的需要,调整采购业务的核算程序,以全面反映事业单位不同来源资金进行采购的内容和程序。

会计报表中增加现金流量表

目前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用现金流量表动态地反映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编制现金预算的依据,已经成为企业的三大会计报表之一;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因此没有规定编制现金流量表。随着事业单位将核算基础改为权责发生制,就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以便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同时也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统一的需要。

第五篇:就目前人力资源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就目前人力资源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三到五点认识

秦迪(20104402)

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认可程度,现在还没有上升到决策的地位,充其量类似传统的行政,做些事务性的工作,而且在很多企业,老板是不会放权给人力资源部的,以致于人力资源部与后勤部等同,权利被架空的也不在少数。人力资源课本、或培训资料,乃至很多涉及人力资源的报告都把人力资源上升到很高的地位,实质上并非如此。人力资源人员无法运用自身所学知识来帮助企业,最多也就是涉及劳动关系的时候才有点用,至于HR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薪资设定、绩效标准等,人力资源人员是没有权利改变的,充其量就是在《劳动合同法》及各地行政法规的范围内,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的权益,无法做到真正的在企业与员工之间起到平衡的作用!

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hr工作者如何使自己成为真真的战略伙伴

2.如何使用雇主品牌求才引智

3.如何做好人事外包

4.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5.当下国学热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6.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本贡献评价

7.如何让组织能力提升超过环境变化

8.如何留住用好关键人才

一下我来就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个问题,人力资源工作如何应变我们环境的巨变,环境每天都在变化,我们如何应变,如何有预见性,而更重要的是建立人力资源的预见性,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结构分析,如何进行社会人口结构分析,确定我们人力资源政策,确定我们人力资源的方向、目标。所以在人力资源方面如何建立我们的方向和目标,要知道我们企业该如何走,是每个企业都要研究的话题。

第二个问题,在这样一个多变的环境下我们如何经营。现在国内外最新的提法叫不为所有,要为所用,我们如何方方面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就是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力资源就是不为所有,要为所用,这样才能使一个企业有较好的未来。

第三个问题,要带动人的积极性,就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且还要提出自己的文化思路。现在大家所说的人所以获得成功无外乎两个条件,一个就是勤,一个就是俭,这两点完全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

下载目前在政府会计改革中有哪些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目前在政府会计改革中有哪些热点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 自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全 面的改革,先后制定颁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 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在新课程改革中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不能单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

    关于政府会计改革的调研报告(精选5篇)

    政府会计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府会计改革是健全公共财政的重大举措。随着政府在经济全球化中责任的加强,作为反映政府收支活动、财务状况及评价其业绩重要依据的政府......

    政府预算会计的现状和改革探索

    政府预算会计的现状和改革探索 摘要 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结合自己的见解,针对我国预算会计现状提出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路,会计足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会计工作,也是单位的一项基础财......

    政府会计

    一 单选 1.在下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核算不同的是(D) A.历史成本计价原则B. 及时性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 专款专用原则 2.年度预算执行期间,在收入和支出尚......

    专家解读户籍改革热点问题

    专家解读户籍改革热点问题:进城孩子学咋上 进城一定要放弃土地吗 可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8月12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

    会计继续教育会计热点问题2016年五篇范文

    会计热点问题 一、单选题 1、企业为开发新技术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 )加计扣除。 2、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下列有关投资性房......

    从税改透视我国政府会计收入改革.

    从税改透视我国政府会计收入改革 【摘要】2006年3月中国政协会议讨论了我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方案, 政府作为经济交易的一方, 税收收入构成政府收入的主要部分。本文从税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