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税改透视我国政府会计收入改革.

时间:2019-05-13 22:5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税改透视我国政府会计收入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税改透视我国政府会计收入改革.》。

第一篇:从税改透视我国政府会计收入改革.

从税改透视我国政府会计收入改革

【摘要】2006年3月中国政协会议讨论了我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方案, 政府作为经济交易的一方, 税收收入构成政府收入的主要部分。本文从税改的方向出发, 借鉴美国对税收收入的计量主体和核算基础, 透视我国政府会计收入报告的改革。

【关键词】政务基金收入;交换性交易;非交换性收入;税收收入

2006 年3 月中国政协会议集中讨论了我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方案, 其中几个重要议题是:两税合并。即《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讲, 两税合并有利于中国税收结构调整, 能更好的发挥税收调控作用, 突出高新产业, 抑制产能过剩发展, 更加优化资源配置。

增值税改革。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增值税的改革试点, 该地区在维持现行17%增值税率不变的情况下, 用消费型增值税替代目前生产型增值税(即允许固定资产投资部分免交增值税)。这一改革的正面影响是: 微观上可以鼓励投资者的热情, 为企业扩大投资, 进行技术更新改造提供动力;宏观上可以促进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负面影响亦显而易见, 即地方政府收入将短期内大大减少, 特别是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地区。消费税改革。消费税是一个市场经济调节的工具, 本次改革主要是改变原有征税范围偏窄, 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消费税的调节作用;适应高档消费品大众化的趋势;逐步使应税品目的税率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相适应;促进节约资源、环保、引导理性消费。

燃油税。海南从1994年1月1日率先在全国开征“燃油附加费”, 但象现行政策却给海南交通厅带来巨额负债, 截至2004年海南政府仅此一项欠债200亿元。

出口退税税率结构性下调。2004年以前, 我国出口退税主要由中央财政支持, 但增值税收入却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成, 使收入和支出不配比, 中央财政承受了巨大退税压力, 中央财政直到2005 年才彻底偿还了2003年的2000多亿元欠账。

从上述几项税制改革的影响分析,税收收入不仅是政府收入的主要部分,更重要的也是政府政策出台的依据, 改革越来越凸现政府提供的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由此政府税收收入的会计处理的重要性也就可见一斑了。

一、政府收入的报告主体

通常, 收入被定义为使净资产增加的资金流入, 而政府活动不考虑盈利指标, 政府对财务资源的使用要受到有关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等来自外部的约束, 目的是确保政府财务资源的使用能有效地达到相应的公共目的, 构成了政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受托责任。为了有效地管理政府的各种财务资源, 使相应的财务资源切实按有关要求用于相应的目的, 政府会计通常设置相应的基金,并将各基金设置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财务会计主体, 用以分别核算不同用途的财务资源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从政府财务报告体系较完备的美国政府财务报告来看, 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1999 年6 月发布的第34 号公告《州和地方政府的基本财务报表和管理当局的讨论和分析》对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会计作了一些史无前例的改革。

GASB34 号准则公告改变了以往的报告结构, 由原先的金字塔模型(财务报告由多个层次构成, 基金联立报表汇总为按基金类别列示的联合财务报表)改变为双重视角报告模型, 即从政府整体视角和主要基金及其他基金双重视角进行报告。整个报告由两个层面组成: 政府层面将政府作为一个整体来列示有关的信息;基金层面对那些主要的基金单独编报基金财务报表, 非主要的基金则合并在一起编报基金财务报表。依据“ 基金理论”, 政府会计的主体是各类“基金”。按GASB的相关解释, 基金是指按照特定的法规、限制条件或期限, 为从事某种活动或达到某种目的而分离形成的, 依靠一套自身平衡的科目来记录现金及其他财务资源、相关负债和剩余权益(基金余额)及其变动情况的一个财务与会计主体。实践中, 政府会计设置的基金一般分为: 政务基金,用以核算政府从事的政务活动;权益基金, 用以核算政府从事的商业活动;受托基金, 用于核算政府以信托人或代理人身份代他人保管并按他人要求进行使用的财务资源。其中政务基金主要依靠的就是税收收入。

目前, 我国的预算会计主体是每一级预算单位。我国的财政部门在编制政府会计报表时是站在一级政府的立场上, 因而一级政府是政府会计主体;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 它是各级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由于这一模式将政府预算与具体使用资金的核算割裂开来, 使得预算对具体财务资源的使用缺乏控制。财政资金的统一向下拨付又助长了各单位争资金而轻效益的动机, 不利于提高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 在我国政府会计收入计量主体概念选取时,必须从有利于实现评价财务受托责任的报告目标和加强政府财务资源管理、规从税改透视我国政府会计收入改革范政府财务行为的双重角度出发。

二、政府会计的核算基础

政府收入的取得具有无偿性, 主要不是通过市场互惠交易取得, 而是根据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等通过税收、收费、接受补助或捐赠渠道取得的。其中根据收入的性质可将政务基金收入来源分为交换性交易和非交换性交易。根据GASB的收入核算要求, 政务基金收入应采用修正的应计制基础确认, 即考虑其来源的多样性。就是对于不同的政务基金的收入, 需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考虑应采用应计制基础确认还是现金制基础确认。还需考虑政务基金收入可以采用应计制基础确认的程度, 即需要考虑当期财务资源的概念, 当期确认的收入应该可以满足支付当期支出的需要。GASB特别规定了政务基金收入采用应计制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第一, 可以进行客观计量, 政府取得这种收入已经有了客观的计算依据, 而不是仅凭推测;第二, 可以取得并可以用来支付当期的支出。

税收收入作为政务基金中非交换性交易的一项主要收入来源, 它是为满足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开支的需要, 凭借国家权力强制无偿地向纳税人征收的收入。在美国, 税收根据管辖权不同分为联邦税、地方税, 且它们的税目也不同。其中州和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一般分为财产税、销售税、所得税、其他税收、拖欠税款、罚金、利息等。根据税收收入的确认方式又可分为: 自估税收收入、额定税收收入。自估税收收入是指由纳税人根据营业收入、经营所得和其他应税业务并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申报的税收收入, 如: 所得税收入、销售税收入等。它的特点是收入的取得取决于其他非政府主体所发生的交换行交易, 例如: 所得税收入的取得取决于盈利性企业或个人赚得的利益, 可见自估税收收入一般不是“可应计”的。因为它一般在盈利性企业或个人申报纳税之前, 政府无法知道该税收收入数额究竟是多少, GASB认为自估税收入核算一般采用现金制。额定税收收入是指根据预先确定的税基和税率向纳税人增收的税收收入, 它的特点是政府单位对非政府主体征收的税收, 取决于非政府单位是否存在某种纳税实施, 而不取决于非政府主体是否发生了交换交易。最常见的是财产税收入, 包括政府对应税动产、不动产等征税而形成的一种收入,对政府来说, 这部分税收可以预先知道比较确定的数额, 它是一种“ 可应计”的收入。

显然我国政府收入没有对税收收入一项进行如此细分, 仅从实践角度来看, 笔者认为我国的税收收入可以全部用应计制来核算, 也可以借鉴美国修正的应计制, 用现金制作适当调整。以所得税为例, 我国企业在申报本年度企业所得税时, 需要在当年盈利的基础上预交下一年度的所得税,计入企业“应交税金———预交所得税”, 待下一年实际缴纳时进行多退少补。作为一个稳定发展的企业, 其盈利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 政府其实可以预先比较确定地估计这部分收入的数额,因此采用应计制直接核算可以减少分别核算的繁琐。

三、透视我国政府会计收入的改革方向

从本文开头的税改实践中可以看出, 单纯的试点改革不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甚至会导致政府的沉重债务,关键是支付应有一套完整的财务报告体制。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借鉴分析, 笔者相应提出几点对我国政府收入报告主体和核算基础改革的不成熟建议。

(一)在确定收入报告主体时, 首先可以各类基金为主体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提高政府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政府基金会计模式。基金会计模式可以更好地贯彻专款专用原则, 使各种具有专门用途的预算资金的界限更加清晰, 便于加强政府财务资源管理。它可以更好地约束国家预算体系中的各个组织和单位严格执行国家预算, 保证各项资源用于其法定用途。另外, 基金会计可清晰地描述有关组织和单位对不同法定限制资金的使用状况, 增强政府会计的透明度, 为立法机关和公民监督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鉴于我国的实际, 政府会计可以根据复式预算的要求和政府承担的财务受托责任情况, 从加强财务资源管理和规范政府财务行为的需要出发, 建立政府公共基金会计、国有资产基金会计和社会保障基金会计。在每一个基金内部还可以设置若干个子基金, 并且每一个基金都有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和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

(二)要注意层次性, 把政府会计收入的报告主体分为基本政府和基本政府的组成单位(如行政单位)和主要基金,并将基本政府的相关单位(如国有独资企业)也纳入报告主体范围根据决策有用性的要求, 编制政府层面的财务报告时, 要将基金主体的数据汇总成政府层面会计报表中的数据。实行基金核算时, 需要在每一个基金内部按政府部门或行政单位设置明细账, 然后可以依次按行政单位、部门、整个政府进行逐步汇总、合并。编制一级政府会计报表的方法就像企业集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一样, 不是单纯对数据进行相加, 有些内部往来资金还要进行抵消。

(三)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 进行渐进式改革

在我国还未完全建立政府会计概念框架之前, 应渐进的引入权责发生制, 在报告政府收入时, 可以将政府会计收入与预算会计收入控制分别报告。政府会计一般以获取对未来的长期影响为目的, 采用权责发生制编制会计报表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报表的综合利用, 而对预算会计, 更强调对收入的现实控制。采用修正的应计制, 即用现金制对获取短期信息进行适当修正, 不失为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 1] 弗里曼·肖尔德斯著.赵建勇等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与实务》.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2004.[ 2] 尼尔·R·威尔逊等著.《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北京: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赵建勇著.《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4] 李建发.论改进我国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会计研究》.2001.6.[ 5] 陆建桥.关于加强我国政府会计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4.7

[ 6] 赵建勇.政府会计的显著特征.《会计研究》.2004.9.

第二篇:我国政府各类收入

我国政府各类收入的简要分析与建议

一、我国政府各类收入的构成及管理现状

1.有关概念界定

政府收入是政府凭借行政管理者和公共资产所有者身份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而取得的资金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包括各种税收、依法获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以及国有资产出租、出让或出售获得的资本性收入。

从收入形式来说,我国政府收入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来说,政府收入分为预算内收入(又分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从来源属性来说,政府收入又可分为公共权力收入、公共产权(资产、资源)收入、公共服务收入、接受捐赠收入等。政府各类收入的逻辑关系体现为如图1所示。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报告中公布的“财政收入”口径为财政预算收入,主要包括:各项税收和非税收入,非税收入的种类比较多。目前已经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大致包括6大类:第一类是专项收入,主要包括排污费收入、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国家留成油销售后上缴收入等等。第二类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第三类是罚没收入。第四类是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第五类是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第六类是其他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接受捐赠收入等。此外,我国还存在较多的非税收入没有纳入到预算体系,通过财政专户进行管理,或者在预算外专户进行管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政府财政收支统计体系是世界上运用最为广泛的政府收入统计体系,它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经常性收入、资本收入和赠与收入三大类。资本收入通常编制专门预算,经常性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但无论政府以哪种形式取得收入,都纳入预算管理,即政府收入就是财政收入。我国由于特殊的体制转轨国情,目前还存在较大规模的预算外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履行政府职能、弥补事业发展经费不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或提取,通过财政专户或预算外专户管理的财政性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罚没、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其他预算外收入等。这些收入与预算内非税收入性质相同,都是通过政府行为征收的,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等特征。199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明确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

社会保障基金是否属财政收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社会保障基金一般应通过征收社会保障税或建立个人账户式以社会保障基金方式筹集。前者采取的税收形式与其他预算内收入一样,属于政府财政收入。后者由个人和单位各自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并以个人账户方式保存,对其是否应纳入政府财政收入,国际上有不同处理办法。IMF认为凡是由政府部门征收和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应纳入政府财政收入,凡是由金融机构管理或代为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不应纳入政府财政收入。我国社保基金,是政府经办机构按国家政策规定征收并由政府部门进行管理的资金,按照IMF的划分方法应纳入政府财政收入范围。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个人账户部分按其所有权性质,不应纳入政府财政收入范围。

2.财政收入总量及增长变化

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5130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45613亿元,占88.9%,非税收入5691亿元,占11.1%。除上述纳入一般预算的财政收入外,我国还有其他政府性收入,主要包括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南水北调工程基金、铁路建设基金、养路费等政府性基金收入4200亿元(不包括中央财政外汇经营基金收入15500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6934.37亿元),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6630亿元,社会保障基金8147亿元(按2006年决算数6789亿元增长20%推算),土地出让净收益为4182亿元(土地出让总价款收入11948亿元扣除补偿农民部分)。

2003年~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连续突破2万亿元、2.5万亿元、3万亿元,2006年接近4万亿元,2007年突破5万亿。2003年~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超过17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10万亿元,年均增长22%。近些年来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总体上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累积成果的正常释放,是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内我国经济高位平稳运行、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反映。同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高于GDP增速)也是经济结构优化、企业效益提高、物价上升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促成的结果,并不是国家从制度上加重税负的结果。

3.目前政府各类收入的使用管理状况

在财政一般预算外,政府性基金收入已单列基金预算管理,收入按规定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道路养护等;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用于发放养老金等;土地出让金已纳入地方政府预算,主要用于土地复垦、农田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行政事业性收费在财政专户管理。税收是政府筹集财政收入最规范的形式,是可以统筹安排用于民生的主要资金来源;非税收入则大多专款专用,特别是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很难统筹安排用于改善民生。一些地方非税收入偏多,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0%左右,实际税负却较低,存在以费挤税的现象。

二、当前政府各类收入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收入结构尚不合理,税收之外的政府性收入较多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政府收入基本就相当于税收收入,税外收入很少。中国经济处于相对特殊的体制转轨进程中,政府预算外收入较为复杂,政府收入组成结构中税外收入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纳入财政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11.1%,还有更多在财政专户管理、预算外资金和预算外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收入。

尽管经过多次清理、取消、消减,目前各类收费项目仍然为数不少,中央各部分涉及的收费项目仍多达几百项,有的地方收费项目更有上千种之多。据财政部门统计,2003年—2006年期间清理各种乱收费共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300亿元左右,但总的收费规模仍在不断增长,根据财政统计,我国纳入预算和预算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从2004年的5000~6000亿元上升到目前1万亿左右的规模。尽管政府三令五申要清理、整顿各种乱收费和不规范收费,但是情况总是此消彼长,老项目消失了,新的项目又出现了,企业和居民总是感觉自己到处在交费。2007年,有全国人大代表调查发现,北京一些企业所承受的来自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的收费项目,仍然多达200多项。仅个体工商管理费一项,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年收入就超过200亿元。而根据有关调查,问题则更为严重,2004年,中国的工商、质监、城管、消防、交通等等政府部门年收费达9367.67亿元,加上检察院和法院所收的356亿元,共计高达9723.67亿元,这些收入绝大部分都没有进入财政预算,50%左右没有进入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我国政府性基金经过1997年(清理了217项),1998年(清理了147项)和2002年(清理了177项)三批大规模清理后,目前仍有26项,当前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

2.国家宏观税负不高,但企业实际综合负担并不轻

目前社会各界对财政增收十分关注,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关心国民财富的分配结构问题,担心国家集中过多,个人没有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从国际上看,2006年,瑞典、挪威等高福利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最高,超过50%;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比重较高,在40%以上;阿根廷、智利、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比重相对较低,在30%以下。

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20.8%,其中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8.5%,处于较低水平。如将一些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资金考虑在内,调整为与国际大致相同的口径,初步估算,2007年我国政府财政性收入占GDP的比重约为30%左右,比0ECD国家平均低8个多百分点,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

从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指标来看,我国企业的负担并不沉重。但从企业的实际支付的角度来看,其综合负担并不仅仅是税收,还有税外各种名目的收费、基金、附加,更有各种制度规范之外的集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税外收费项目虽有所减少,但目前很多地区仍然存变相收费的问题,一些无法统计的非税征收的存在,给企业增加了不少负担。由于我国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单纯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

由于各国国情不一,所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不同,政府的职责范围特别是公民福利保障范围和程度各异,政府(财政)收入在国民财富分配中保持什么样的份额和比例才算科学合理,并没有统一公认的量化指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总的来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步提升,既是我们多年努力的结果,是成绩、是好事,不必过分担心,财政收入能力增强为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持续改善民生,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办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能力去办的大事,全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财力基础。当然这一比重的变化趋势也要引起重视,需要结合新形势加强分析和研究,使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更加科学合理。

3.各类收入管理分割,统筹运用较差,综合预算管理不足

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来看,政府收入分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税收全部在预算内管理,通过改革,目前非税收入一部分也已经纳入预算管理,但仍有很大部分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预算内的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教育费附加收入、排污费和城市水资源费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专项收入和其他收入。从1996年起,国家将养路费、电力建设基金等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金和收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预算外的非税收入包括由国务院或财政部、原国家计委批准设立的没有纳入预算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由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财政、计划(物价)部门批准设立的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和基金;由主管部门集中的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如证监会和保监会收取的证券、保险行业的监管费);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国有资产、公共资源等租金性收入。此外,还有未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经政府或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由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凭借行政权力或垄断地位取得的制度外收入,比如制度外收费、制度外摊派、制度外罚没和单位“小金库”等。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各类政府收入管理分割,统筹运用较差,综合预算管理不足。从财政预算内来说,分为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基金预算是依照国家规定提取、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专款专用,在预算上单独编列,自求平衡,结余转下年继续使用,不能统筹运用;同时一般预算还有多项资金也设定了专门用途,如排污费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近年来各部门出于加强职能履行、事权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需要,纷纷提出设立各种专项资金的需求,应该说这种趋势将可能进一步加剧财政资金运行管理分割的问题。

从预算外来说,我国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实施多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受制于多方面的原因,自收自支、坐收坐支、超收奖励和罚款分成等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无疑是破坏了财政预算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致使综合预算并没有完全形成,从而不利于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的统筹管理使用和对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容易诱发各种违规和贪腐行为。

三、相关政策建议

1.加大力度,继续清理各类不合理收费

总体上应按照“强化税收、清理收费”的思路,逐步规范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建立起以“税收收入为主,少量必要规费为辅”的财政收入结构体系。本着“正税、清费、治乱”的基本原则,消减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基金,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特别是对于企业和个人反映强烈的乱收费,要下决心清理和整顿,并为完善税制创造条件。要着力建立约束非税收入过度扩张的有效控制机制。不经过相关法定程序,各级政府不得向非政府主体强制无偿征收任何费用和基金。对一些确实需要保留的收费和难以改税的政府性基金,经国务院批准后,在一定时期内可继续征收,但要改革征管办法,完善各单位的经费管理方式,割断行政管理权与收费权、收费权与资金支配权的密切关系。要将所有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管理,不允许政府部门和机构在财政预算之外保留任何自有收入和资金,未经财政预算安排,不得自行分配和使用财政性资金;积极创造条件,正税清费,逐步将一些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收费等,改为相应的税收,实行更规范的管理。

2.强化对各类收入规范的预算管理

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收入管理,各种非税收入全部上交财政(国库),其所需要的开支由财政预算安排,不得坐收坐支。我国各级政府、各级财政部门应结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调整与规范的客观要求,在近些年基本实现预算外资金规范性管理的基础上,将那些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逐步分期分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实行统一分级管理,加强对预算决策的集中控制能力,使原先分散在各个部门的预算决策权规范化并集中起来。要逐步将所有执收、执罚部门收取的非税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列为财政预算收入,执收、执罚部门履行职能所需支出通过编制部门预算由财政予以解决,切断执收、执罚部门组织收入与自身利益的关系,从体制上解决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3.优化税制,加强征管

在宏观税负稳定、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优化税制结构,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初次分配秩序,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主渠道和调节经济的作用。一是优化税制结构。与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时的条件相比,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财政收入形势较好,正是在宏观税负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和完善税收制度的有利时机,建议实施“一增一减”:一方面加快研究开征物业税、环保税等,推进资源税制改革,改从量计征为从价计征,实施新的耕地占用税条例,适当增加以生产要素和财产存量为征税对象的税收收入,同时,完善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并健全劳动者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使劳动力成本得到相应补偿;另一方面,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抓紧推开增值税转型改革,研究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调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减轻低收入者负担,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适当减少以流量为税基的税收收入,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减轻低收入者负担。通过统筹设计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安排,优化税制结构和国家与企业及个人间的分配关系,在保持宏观税负相对稳定中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二是加强税收征管。在税收征管上,要继续深入推进依法治税,全面加强税收征管,逐步规范内部管理,积极推进“金税工程”、“金关工程”等信息化建设,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提高税收征收率。

4.完善政府收入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政府收入机制既是一种财政资金筹资机制,同时也是一种调控机制,可以调节经济运行。完善收入机制就是要将政府收入置于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总体目标和发展大局的大背景之下,通过调整和优化收入结构,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篇:关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

自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全 面的改革,先后制定颁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 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 度》,基本满足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各级财政部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和会计核 算的需要。但在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预算会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与企业会计体系的 迅速建立和实施相比,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发展相对落后,不能有效提高政府财务信息的透明度、科学性和完整性, 也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加强对政府财政的监督和政府实 施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因此,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4.系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政 府会计体系,使政府会计更好地为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大 众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1.采用收付实现制弊端凸显 我国预算会计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特点在于会计核 算程序比较简便,便于安排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的进度, 如实反映预算收支结果。但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也存在明 显弊端:收付实现制不记录非现金交易事项对政府资产和 负债的影响,不区分资本性支出(如购建建筑物)和经常性支出(如人员工资、办公费用),所有非现金交易不作为收 入、支出核算,相应的债权与债务也不确认,导致资产负债 表和收支结余表不完整,难以揭示政府及所属单位财务状 况和绩效的全貌,使许多对决策有较大影响的信息无法提 供给信息使用者。现行预算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支出的核算,在真实性等、准确性等、全面性等和彻底 性等方面,与公众期望和经济发展需要有较大差距。如缺 少对政府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反映,总预算会计没有核算和 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预算会计主要侧重于财政资金的收 支核算,固定资产的建造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账簿中登 记和反映,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因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存 在登记不及时、甚至不人账等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只有 款项实际支付时才确认为支出,对于那些支出已经发生,但款项尚未支付的费用项目,则不能确认为当期支出,造 成单位的成本核算不完整,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各政府 部门和行政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与 效率水平,不能适应开展绩效预算管理的需要;不利于经 济分析与绩效分析。

2.缺乏规范、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我国现行政府会计的“制度规范”按照组织类别分别 制定与实施,划分为3个不同分支: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 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准则规范”模式不 同,3个分支的“制度规范”模式只是对于特定的组织类别 具有约束力,这与“准则规范”适应于所有会计主体这一国 际通行做&形成对照。在实践中,制度规范表现出一种明 显的不适应性,随着环境的变化制度规范”很难做出适 应性调整,因为制度规范模式本身存在一个固有的弱点,即所有的会计事项都需要在现行制度下做出规定,一旦某 个方面不再适用,只好整个制度推倒重来。这个弱点导致 制度规范天生缺乏灵活性。

3.财务报告系统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迄今还没有一份能够集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 政府财务受托责任的政府财务报告。在我国现行的政府财 务报告信息披露制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 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中均规 定了相应的一套会计报表,但各会计报表自成体系、分别 编报,没有一套能完整集中地反映各级政府的资产、负债 和净资产全貌的合并会计报表,使人民代表大会等政府财 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难以全面、系统地考核和评价政府财 务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不够完整,披露的信息过于简单。现行财务报告只能反映预算收支执 行情况,它只是政府会计的一个侧面,而不能充分反映整 个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一些资产产权(股权)、债权、债务的情况没有核算或者核算得比较粗略,即使是 收支情况也未能与预算项目协调配合,难以充分反映预算 收支的执行结果;会计报表项目列示不科学,影响会计信 息真实性。

二、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完善措施

1.重新界定预算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应当考虑借鉴国际做法,按单位或机构是否使用政府 财政资源、政府是否直接支配其运营和政府是否对其运营 结果直接负有财务责任的标准来界定政府会计的管理范 围。如果同时具备这3个条件,就可纳人政府会计的管理范围,受政府会计准则的约束。按照此标准界定,应将我国 预算会计体系准确界定为政府会计体系,将政府与非营利 组织会计准确界定为公共会计体系。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 况,建立起既符合本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具体包 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以及公立且纳人预算管 理的事业单位会计的政府会计体系。私立及不纳人预算管 理的事业单位会计则应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等共同构 成一个与企业会计、政府会计相并列的非营利组织会计体 系。这样既结合了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很好地解决了事业单位的归属问题。

2.逐步改革核算基础,实行权责发生制

根据我国国情,为了真实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受托 责任,加强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与国际公共会计准则 接轨,我国政府会计应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具体表现为运用权责发生制来进行资产、负债、净资产、收 人和支出的确认与核算及编制会计报告。这样有利于促进 财政管理改革,提高政府财政管理水平;全面地反映政府 的负债状况,有利于揭示和防范财政风险。

3.构建新型政府会计财务报告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应当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充分 考虑中国具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管理水平和人员技术 条件,按照政府财务报告目标要求,完善政府财务报告的 内容。政府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政府的财 务状况和财务活动结果,内容也应该从报告预算资金的收 支拓展到报告政府的所有财务收支活动;政府财务报告必 须把政府所有的收人和支出纳人报告的范围,使政府财务 报告能够真正反映政府所有的收人和支出的去向,并判断 这些收入和支出是否符合政府预算及相关财经法规。政府 财务报告应当提供财政收支执行情况与批准的预算之间 的比较信息,规范收入支出表,使政府财务报告提供的财 务收支信息更加全面、清晰、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的成本 费用。

三、结语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 公共财政体系,政府会计改革己经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通 过对我国政府会计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我国 政府会计改革的前景’以期加快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步伐。

第四篇:政府会计改革初探

政府会计改革初探

摘要:政府会计基础改革必然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势必同样需要对现有政府会计人员开展大量的培训工作,必须考虑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定期对政府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后续教育,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和水平,提高政府财务核算水平,以满足政府财务管理的要求。由于目前还不可能马上实行应计制,现金制和应计制的并存势必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以保证政府会计和政府财务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因此必须处理好两种核算基础的关系,不能相互排斥,而要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另外,政府会计基础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信息、数据的调整与转换,这就要求有一个完备的信息系统,对现行系统进行更新升级。要进行改革首先要完善现行的信息系统,将信息进行整合与沟通,必须与新系统兼容,为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大力发展科技,对现行管理方法、会计工具进行改进,提高信息化程度,改革过程中必然节约更多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改革的效率。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

挑战

成就

目前我国的会计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指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企业会计经一系列改革已经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相协调,而预算会计目前实行的是1998年实施的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预算会计制度。我国目前政府会计体系仍沿用原来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预算会计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而根本的变化,原有的预算会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建立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三足鼎立”的会计体系模式是现实的选择。我想就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问题和取得的成就进行简单的讨论和研究。

一、政府会计面临的挑战

(一)会计的体系不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尽管对预算会计管理体系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正式规范的标准体系,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等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统筹考虑,构建一体化政府会计。只有明确了预算会计的分类,才可以明确各个类别会计核算的目的,根据其活动目的考虑其会计核算的特点加以规范,以充分满足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二)核算的内容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政府职能的转换强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资金,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包括对国有资产管理、债务管理和财政资金的使用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而这些都离不开政府会计的改革和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科学、合理和完整的会计信息,而信息是由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所提供的完整准确的数据所支撑。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实质上只是财政收支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是财政收支活动,没有覆盖全部会计要素,特别是在诸如固定资产和长期负债核算和管理方面有明显不足。政府的固定资产只由行政单位会计记录,各级政府的财政总决算并不反映固定资产情况,对长期负债以及其他政府债务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和核算。所以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不能全面地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整个财务状况,越来越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三)核算的基础不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会计只确认实际收到现金或付出现金的交易事项,能如实反映预算收支结果。但是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的局限性逐渐凸现。如:

1.不能反映那些跨的大宗采购项目、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部分资金,从而会导致预算资金结余不实; 2.往往会混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使这些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失控; 3.不能揭示未来的承诺、担保和其他因素形成的或有负债,政府潜伏的隐性负债和财政危机也会被掩盖。

(四)会计财务报告不能满足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需要 政府财务报告应关注整个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营绩效,应完整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现金流量,有助于解脱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满足人民大众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要。政府财务报告与政府预算不同,政府预算反映当年预算收支的现金流量情况,政府财务报告不仅反映预算收支,还要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不仅反映当年预算政策的执行结果,还反映以往决策累计的财务效应,是政府决策和公众了解政府绩效的重要信息来源。我国目前政府会计财务报告过分强调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只侧重预算会计信息的披露而忽视了政府会计涉及的其他重要内容。如:政府的受托责任;长期资产和长期债务的计量等问题,因而远不能满足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需要。

同样在政府会计改革过程中同样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年5月24日,财政部国库司司长翟钢表示,目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进展顺利,在改革过程中注重借鉴国际经验,科学设计中国政府会计改革路径,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翟钢是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的中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战略框架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翟钢特别提到,社会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关注度逐年提高。近些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越来越关注政府财政财务管理问题,建议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更全面地披露政府财政财务信息。因此,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对于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透明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据了解,目前,我国政府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政府会计已经达成高度统一的认识,即不仅要核算预算收支,向公众报告预算执行情况,还要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政府财务会计制度,核算政府各组成部门及政府所有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并以此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全面反映政府受托责任和履行责任的能力。

厦门大学副校长李建发表示,国际上已经推行或正在推行政府会计改革国家的经验,对正在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我国显得尤为宝贵,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能够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起到有益的提示作用。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对受邀嘉宾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安卓斯·伯格曼以及南非会计准则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厄娜·斯沃特积极提问,这充分证明了注重借鉴国际经验已引起我国业内人士的重视。

厄娜·斯沃特详细介绍了南非在制定公认会计惯例准则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以及成功经验,并针对选择准则制定模式时应考虑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表示,可供选择的准则制定模式有很多:照搬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成立自己的准则制定部门,部分采用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并根据处理本国问题的需要,对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进行改编;完全依照国情制定自己的准则。中国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准则制定模式,同时也应将资源耗费的程度考虑进去。

在介绍全球政府会计准则使用情况时,安卓斯·伯格曼说,现在的情况已经证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是一套完整的便于各级政府使用的准则,不仅有助于提高政府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也有助于改善在经济增长关键领域的决策制定。实施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不只是一个会计方面的尝试,而且还是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变革,目前,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中国在进行政府会计改革时可以参考并采纳或部分采纳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目前的内容。

翟钢表示,对政府会计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我国已经形成了《向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转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科学规范和界定政府会计管理范围研究报告》、《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研究报告》、《建立政府会计制度体系研究报告》、《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研究报告》等一系列报告,对政府会计主体、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据悉,下一步我国将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进一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要求,在借鉴国际经验、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政府会计改革方案,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研究制定政府会计相关制度。此外,我国相关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交流与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积极促进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对一些重大的政府会计问题如公共部门会计概念框架、公共部门主体合并、服务特许权协议等,认真研究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陈穗红、石英华《美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特点与我国政府会计基础改革问题研究》2005年5月18日

[2] 赵建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0-50.[3] 王晨明.从政府会计环境看中国政府会计目标的定位[J].事业财会,2007(7):8-11.[4]胡志勇著.论中国政府会计改革.北京市: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08.

第五篇:试论当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难题及应对思路

试论当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难题及应对思路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我国政府职能和政府结构的转变,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改进以及政府监督的加强,虽然我国政府会计体制近年来不断地在改革,但我国政府会计体系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考,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路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会计问题;必要性;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F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0)04-0158-03

我国政府部门目前执行的是1998年开始实施的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几十年来,虽然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改革,但是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还存在缺陷,而且原因多样,对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政府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政府会计改革,使政府会计走向国际化。

一、现行政府会计存在的问题政府会计准则不够完善

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是预算会计,根据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政府会计,只是反映预算资金流转过程的预算执行会计,与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可以说,我国至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会计。预算会计拓展为政府会计不仅仅是改变名称,而更重要的是转变整个预算会计观念的问题。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

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记账基础不利于有效地防范财政风险和开展政府绩效评价,局限性日益显现,致使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无法正确地反映政府财政管理工作的全貌,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对于单位的收支和收支结余情况不能如实地反映;对于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反应不真实;对于政府预算管理业绩和政府工作效率反映不及时、不完整。核算范围过窄,财务报告有待改进

政府会计核算范围过窄,难以全面反映政府资金运作过程。现行的我国政府核算内容主要是财政收支活动,没有覆盖全都的会计要素。我国政府会计存在的问题是会计报表系统不能提供全面完整的政府会计信息,政府财务报表披露度不高,信息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形式上看,缺少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二是从内容上看,会计报告内容不完整,反映信息过于简单,导致了一些与预算收支没有直接关系的重要会计信息最终被忽视和遗漏;三是从会计报表格式上看,其格式不科学,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政府会计目标单一,重上轻下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的目标定位重上轻下,难以满足政府、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使得我国政府会计并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公共受托责任。会计模式与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现行政府会计采用的是一种预算会计模式,特点是以政府预算为基础,组成体系与国家管理体制相适应,每一个预算单位为一个会计主体和报告主体,将政府单位根据机构建制、经费领报关系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而这种政府会计模式是在以计划经济为前提的政府财务资源分配与管理方式下建立的。缺点表现在:其一是将政府预算与政府具体使用资金的核算割裂开来,预算不能控制具体的财务资源使用,达不到政府预算的目的;其二是由财政统一将资金下拨给各政府行政单位分户使用,助长了各行政单位争资金而不注重资金效益和忽略资金管理的现象,不能真正发挥政府财务资源的经济效益;其三是政府预算带来严重的主观性,预算不细,目的性不强。

二、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性有利于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

尽管预算会计管理体系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正式规范的标准体系。随着部门预算和国库单一账户等制度改革的深入,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统筹构建一体化的政府会计将成为形势所趋。

目前,除了事业单位和民间非盈利组织的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我国政府会计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但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逐渐凸现,导致预算资金混淆,经常性支出和资金结余不实,最后使这些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失控,政府潜伏的隐性负债和财政危机也将会被掩盖。顺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

政府职能的转变强调政府是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资金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比如,包括对国有资产管理、债务管理和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而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但是这些都离不开政府会计的改革和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其实只是财政收支会计,核算内容也仅仅局限在财政收支活动,并没有覆盖全部的会计要素,尤其是在国有资产和长期负债核算及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导致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可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对政府职能收入和支出的整个财务状况转变的不适应性日益显现。优化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需求

由于我国政府会计是受托责任的实体,政府财务报告应完整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以便有助于满足人民大众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要。政府财务报告不仅要反映预算收支,还要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反映当年预算政策的执行结果,还要反映以往决策产生的财务效应,这是公众了解政府绩效的重要信息来源。目前我国政府会计财务报告过分强调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只侧重预算会计信息的披露,忽视了政府会计涉及的政府债权、债务以及资产状况等其他重要的内容,不能满足进行政府绩效评价工作的需要。推进我国会计体系与国际接轨

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会计不断地进行改革,特别是随着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和部门编制制度的实施,政府会计基本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但与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相比,我国政府会计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实质上有利于我国会计体系与国际接轨。

三、厘定政府会计改革的方向及其路径制定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

随着我国政府会计的建立和完善,会计规范将从制度模式逐步向准则模式转变。明确政府会计体系并制定出一整套结构科学、内容完整、先后有序、观念统一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会计准则,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前提。建立政府会计准则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揭示准则的适用范围。它包括工作目标、会计对象、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等。并且,政府会计应该反映整个财政资金,会计对象则应扩展为政府负责管理的价值运动。其次,增加某些与政府会计特殊性相对应的假设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真实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及时性、谨慎性、明晰性、相关性、重要性、一致性以及历史成本原则等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准则。最后,实行以权责发生制为主,收付实现制度为辅的双体系会计报告准则,报告准则应该以提高财政透明度,按照国际化的趋势,以财政的资源为主线、分级管理的现状提出可行的政府财务报告方案。提倡采用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会计报告为社会公众充分提供了如实评价

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的信息,能够促进政府管理的有效性,优化政府的中长期决策,提高政府的竞争力。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应该采用“分活动、分项目、分步到位”的方式进行。在改革中,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切忌简单地以权责发生制取代收付实现制,应结合政府绩效评价的需求性和迫切程度,考虑计量的难易程度,以及成本效益原则,分项目、循序渐进地引人权责发生制。分步到位也就是说我国现阶段应该实行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这一过程的实施有利于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西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先进经验,现阶段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应采用修正的会计确认基础。其中,政府会计可以考虑借鉴德法模式,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基础,即原则上采用收付实现制,对某些特定业务则偏向采用权责发生制。改进财务报告体系内容

政府是一个社会管理机构,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实体。政府财务受托责任使得政府承担着公众交付的财务管理职责。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并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财务受托责任。因此,为了与政府会计改革相适应,在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通过财务报表附注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以便对政府绩效作出正确评价。总的说来改进政府会计报告是以现行的预算执行情况为基础,系统地、全面地改进政府会计报告。财务报告是报告主体对一定会计期间财务活动乃至整个主体各项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和报告,典型的财务报告为财务报告。这就有必要建立和健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使财务报告涵盖所有相关的政府财务活动内容。完善会计报告体系,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其一是增设现金流量表。其二是增加附加报表。其三是丰富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一些重要的、需要详细说明的项目内容,在报表中无法准确表示,其最好的解决办法则是在报表附注中进行反映。其四是建立政府财务报告的鉴证机制。明确我国政府会计的目标

我国政府会计的改革,首先应当构建政府会计的目标,只有明确了这一目标,预算会计的改革才能更加深入。政府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反映政府受托责任,受托责任的评价始终是放在首位的。通常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信息:一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二是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三是财务报告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近年来,我国的政府职能不断转变,相应地,政府会计制度的建设也应与政府改革相配套,首先应明确政府会计的目标。

具体在构建我国政府会计目标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扩展财务报告使用者。它应当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代表、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共部门、广大的社会公众及国外政府和国际组织、依法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

(2)明确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应考虑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可分以下几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委托政府行使职责;人民群众必然关心财政资金是否用于和人民利益、社会利益相关的方面;大量的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社会公众需要切实地了解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行情况;我国很大一部分非盈利组织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3)完善财务报告信息内容。强化财务管理和提高效率,严肃预算的执行,应当把提供满足政府公共部门所需财务信息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引入基金会计模式

引入基金会计模式时,应当分类管理,设置不同的基金记账主体,以便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动。不仅要反映预算资金的收支及其结余情况,还要把预算资金以外的政府其他资金的活动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按照政府管理职能的特点和法律法规的限定,可以将政府受托管理的资金划分为政务基金、权益基金和受托基金。政务基金是指用于政府职能方面开支的各项基金,包括日常经费的普通基金、专项拨款的特种基金、资本项目基金、偿债基金、政务基金。以政务基金为记账主体的记录和报告,必须反映当期可以支用的财务资源,并将当期不可支用的财务资源和当期不需要偿还的债务与当期可支用的财务资源和当期应偿还的债务区分开,将形成的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分别设置一个单独的账户群、普通固定资产账户群和普通长期负债账户群。权益类基金主要是指政府作为出资者或者投资者身份,为社会提供服务收取相应费用而设置的基金,包括政府出资购建医院、新闻媒体、公园等发展社会事业而设置的事业基金和政府作为投资者投资企业的企业基金,政府投资企业的股权可以在这类基金主体中得到反映。权益基金会计要求反映经营收益净资产的变动、成本的补偿等。受托基金是指政府接受个人机构、其他单位的委托保管和监管而设置的基金,如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障基金等。受托基金会计反映政府以托管人的身份持有和管理这些财务资源的情况,包括本金,收益及其使用等。

责任编辑:熊一坚

下载从税改透视我国政府会计收入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税改透视我国政府会计收入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摘 要:收入分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_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范文]

    摘 要:收入分配改革是 经济 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新 中国 成立后,我国不断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采取不断完善社......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国内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现行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改革的需要,现行的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远远滞后......

    当前我国会计改革日新月异

    倡 议 书 当前我国会计改革日新月异,会计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和进一步完善,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内部控制规范的发布,构筑起防范风险的安全体系;......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探析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探析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具有行政管理职能,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更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理论依据,针......

    从任建宇案透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

    安 琪 (华东政法大学 研究生教育院,上海 200042) 摘 要:我国劳教制度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政策定位的产物,在当下中国已备受责难,任建宇劳教案作为典型案件反映着我国劳动教养制度......

    浅谈我国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的改革

    浅谈我国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的改革 摘要:垄断行业是社会基础设施的提供部门,关系到国计民生。目前我国垄断行业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缺乏竞争机制、服务质量不高、投......

    从乡镇治理看政府改革

    从乡镇治理看政府改革 赵树凯 2005年,中国农业税全面取消,基层政府的活动内容和日常行为发生重要变化。但是,基层政府的制度环境没有改变,基层政府的行为逻辑也没有改变,政府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