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爱》和《傲慢与偏见》对比阅读
《简爱》与《傲慢与偏见》对比阅读
在图书馆,轻轻地合上这本《傲慢与偏见》,心里莫名地感到一空,总有一种感叹:“诶,终于完了。”
在这两个星期里,我也终于看完了这两本书。该怎么说呢,在一个时间段内同时看完两本同样以爱情为主题的书,在看的时候,我便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两本书进行对比了。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re ,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嗯,把这句英文原版中的第一段话放在这里只是想感叹一下,它说得太对了。而且,英文的原版读着比翻译的有味道得多。“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一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好吧,其实我想谈的和这一段话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单纯地感慨一下。
老实说,我在读着《傲慢与偏见》的前三分之一的时候,是没有太大的感觉的,或许是我没仔细阅读的缘故吧。它在开局的时候没有像《简爱》那样,一开始就给我们一个大的冲突。《简爱》的开头,简爱和她舅妈的冲突便初步突出了简爱的性格,便已经给了我一种震撼。但是《傲慢与偏见》没有,如同下棋,《傲慢与偏见》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只是布局,将一些人物慢慢的放在场上,将故事后期矛盾的线索拿一部分提前告诉读者,但是却没有开始进攻,在温和的节奏中已经开始隐藏杀招。
同样都是讲爱情,我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傲慢与偏见》的格局要比《简爱》大。这种大主要体现在它的人物多,人物之间的关系复杂,人物的性格多样,故事的矛盾点多。而《简爱》虽然也在描写简爱和罗切斯特之余,花了一定的笔墨描写如果舅妈、圣约翰、海伦、校长等人,但是《简爱》当中的这些描写只能说是为简爱这个人物的描写而服务,它并没有深入到简爱这个人的故事中,也没有成为简爱的故事中的矛盾的发起点。
《傲慢与偏见》不同,它描写了好几段婚姻,不同的婚姻当中有不同的主角,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而且不同的婚姻当中的故事也成为了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故事当中的一部分。故事中有这么几段婚姻,伊丽莎白的姐姐吉蒂和达西的朋友彬格莱;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和达西儿时的玩伴韦翰;伊丽莎白的表哥柯林斯和夏绿蒂。吉蒂和彬格莱在最初的舞会上相遇后,似乎就两两倾心,但是因为达西和彬格莱的妹妹的设计,使他们的爱情遇到了波折;韦翰最初的时候伪装地很好,一个劲地说达西的坏话,让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印象更差的同时也让伊丽莎白有点心动;柯林斯让我觉得很好笑,在他打算继承班纳特先生的财产的同时居然生出了要同时娶他的一个女儿,以此来给班纳特家一点补偿的奇妙的想法。而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故事便是在他们的故事的发展中而发展的。
初次相见,伊丽莎白和达西一个傲慢,一个对傲慢有偏见。然后因为韦翰的话,加上伊丽莎白本身的偏见,他对达西的印象便更差了。于是,在达西傲慢地想伊丽莎白求婚的时候,伊丽莎白断然拒绝。同时,她也得知,她姐姐的爱情的不幸遭遇竟是达西一手促成,原因只是因为达西觉得双方的阶级差异,门第观念。在这个时候,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恨达到了至高点。故事的转折在达西给伊丽莎白的信中,信一如既往的傲慢,但是却向伊丽莎白揭露了韦翰的伪装,从这时候开始,伊丽莎白对他的心便开始慢慢有点认同。当她从达西的佣人那里得知达西的优点后,她对他的好感进一步上升。故事的高潮在于韦翰和莉迪亚的私奔,是达西的默默付出,才将一场私奔闹剧转化为一场婚姻。这个时候,其实伊丽莎白只差一个达西的表白。从初次相见,到最后走到一起,两个以前相互瞧不上眼的人在一次次的矛盾中互相了解。伊丽莎白逐渐虽达西放心偏见,而达西最后也为了伊丽莎白慢慢的不再傲慢,故事走向圆满的结局。
和《简爱》一样,男主和女主都有着等级的差距,但是在《简爱》当中,等级其实并不是最主要的矛盾,简爱在自己的婚姻当中始终坚信她和罗切斯特是一样的,拥有一样的权利,而他们之间的障碍其实只是罗切斯特的那段婚姻和简爱的过度倔强。而当最后因为意外,罗切斯特的夫人不在以后,他们的婚姻的阻碍便自然而然地不在了。
但是在《傲慢与偏见》中,两个人的最大的障碍其实说到底还是和等级有关。因为处于社会的贵族阶层,达西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他要傲慢,他能傲慢,除了对待自己的家人外,其他的所有人都必须膜拜他。但是伊丽莎白的家庭,虽然不是社会的最底层,但是和达西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伊丽莎白的家人仍然只拥有者世俗的俗气,她的母亲现实,且有着一种不知礼节为何物的感觉,总会在不恰当的时候说一些不恰当的话。她的妹妹,由于母亲的溺爱,从小便放荡,因此才会做出那种私奔的让家庭的形象受到损失的事情。除了她姐姐温和、知礼外,她的家人总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对于家人的无奈,她在社会的顶级阶层那里总会感到一点的羞耻,说到底,这还是社会阶级的原因。当达西放下自己的傲慢之后一步步地用自己的行为靠拢时,她才能够坦然接受达西的爱。
下面呢我想说说两者的人物,两部作品中都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某种人,如同《简爱》中的校长、舅妈等,同时,圣约翰的那种属于牧师的婚姻观也让人无语。但是虽然都有讽刺,《傲慢与偏见》中的要讽刺的丑角却明显地比《简爱》多,达西的姨母和彬格莱小姐的在达西面前说伊丽莎白的坏话,结果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这让人有点哭笑不得;韦翰的那种恬不知耻的无赖让人印象深刻;伊丽莎白的表哥的那种见风使舵,看到好处便厚着脸皮凑上去,碰到有灾难的时候居然出言讽刺、落井下石让人不爽;夏绿蒂的那种对婚姻的那种谋划让人心寒;以及班纳特太太的势利„„这一个个人物的一个个特点比起《简爱》来说更加鲜活,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最后我就想再来谈谈女主的对比。
简爱是一个可怜的姑娘,她的童年遭遇十分凄惨,因此她从小便十分独立,同时,她也有着一个姑娘的善良、友爱。虽然处在社会的底层,但是,由于她内心的骄傲和独立,虽然她偶尔也会为此而饱受苦恼,但是更多的是她无时无刻不在做着自己。当她意识到自己爱上了罗切斯特的时候,虽然双方有着等级的差距,虽然她偶尔也会掩藏自己的内心,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她能大胆地向罗切斯特表达自己的关心,表达自己的爱。比如说在她误以为罗切斯特要迎娶别的女孩的时候,虽然不想看到那一幕,但是她还是选择了在罗切斯特结婚前去见他,去表达她的关心。再比如,当知道罗切斯特有在世的妻子的时候,她毫不讳言自己依然爱着他,但是她在说出那一番话之后还是选择了离开。而这些则表明,社会阶级的低下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简爱的对于爱情,对于自己的生活的独立性。
但是伊丽莎白不同,她比简爱过得幸福。她的家庭虽然算不上是社会的顶层,但是至少是衣食无忧的。她的家庭虽然有着母亲和妹妹的不争气,但是她的父亲是宠着她的,她的姐姐依然是知书达理的。所以伊丽莎白保留了一定的自己的性格的活泼,但同时相比简爱,她便没了那种独立。伊丽莎白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虽然知理,但是她更多的时候有点女孩子的小性子。比如,当她对达西的傲慢的印象不满时,她便对他展示了自己的偏见,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独立,但是这种独立也可以说成是赌气。再比如,当她在后面开始和达西和好的时候,她也对自己说,如果达西不再来看她,便说明达西已不再喜欢他,而她也没有必要再理他。这种有着小女生恋爱心态的感觉在简爱那儿是很难出现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暂时我也只能写上这么多了。而在这最后,我想谈一谈我看书的整体感受。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我更喜欢的是那种随着性子来,优哉游哉地读书方式,这两本书看得太急,以至于有的东西没有看细,我相信当我第二次回头重温的时候会有一些别的味道,别的感觉。
感觉!读书的感觉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我读书的享受吧,这种享受是由于将自己代人到书中的故事情节当中去,讨厌那些让人讨厌的人,感慨那些让人感慨的事,品味作者的语言,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并随着他一切喜怒哀乐。这或许就是我读书的一切。当我在读《傲慢与偏见》的时候,前半部分我真的感到乏味,而读到后面,当我看到作者用自己的文字,通过情节的发展,让之前使我乏味的内容成为矛盾的线索的时候,我是由衷的感到佩服的。同时,我能很清晰地记得,从伊丽莎白的妹妹开始私奔的那个情节起,我的情感就跟着伊丽莎白一起变化了。和她一起着急,看到表哥嘲讽的信的时候忍不住想打他,知道是达西的付出让妹妹能成功结婚时陪她一起感动。最后当伊丽莎白在达西面前耍着小性子,拿着达西以前的事情开涮的时候和她一样轻松。情感就在这一段时间内陪她起伏、波动,最后还有的是放下书时的那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以及一点点回味的不舍。这或许就是文学的魅力,没有啥鉴赏不鉴赏,当你的思维,你的情感跟着作者,跟着书中的人物走上那么一走,完成了一次书中的旅行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地便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感悟,属于你自己是收获。这便够了!
第二篇:剖读《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权主义对比
剖读《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权主义对比
【摘要】19世纪,英国文学界涌现出一批女作家,《简爱》和《傲慢与偏见》这两部在英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小说分别是由两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汀所写。这两部名著作为同一时代的产物,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本文就是通过对比这两个作品,来剖析二者的异同,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容。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简爱、伊丽莎白、个性、女权、经济独立、婚姻观。
一、作品简介及写作背景。
《简爱》出版于1847年,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小说描写孤女简爱幼时受到舅母的虐待,被送到寄宿学校。从严厉残暴的学校毕业后,她到桑菲尔德府当家庭教师,并与主人罗切斯特相爱。但在婚礼当天简爱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子,她不愿成为情妇,于是毅然离开了罗切斯特。故事的最后,罗切斯特因为一场大火导致残疾,简爱认为她和罗切斯特已经平等,于是缔结了幸福的婚姻。《傲慢与偏见》出版于1813年,其作者简·奥斯汀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杰出的女作家。这部小说讲述班纳特太太5个女儿出嫁的故事。文中中心主人公是中产阶级青年达西和伊丽莎白。达西傲慢,却向伊丽莎白求婚。伊丽莎白有偏见,认为达西破坏姐姐的婚姻,却爱着达西。最后男女主人公各自克服自己的傲慢与偏见,结合到一起。
两部著作的作者都是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里都反映了那个时期英国女性的生活状况。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深受男权社会的压抑,女性必须依附于男性,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在这种生存状况下的女子有许多无奈和不满,有不少女性不甘于过这种生活,奋起反抗,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这两个个性鲜明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这种反抗精神。
二、女权主义中相同的一面。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是班纳特家的二小姐,相比她的三个姐妹,她聪明独立,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判断力。在当时女权被碾压的男权主义社会中,伊丽莎白少了一些作为小姐的含蓄,相反,她在各种场合中都语言活泼,言谈机智幽默,正是因为伊丽莎白睿智的言谈,才使得傲慢的达西最后爱上了她。伊丽莎白鲜明的性格特点体现了女性追求平等的向往,昭示了不同与当时时代的女性意识和人性内涵,奥斯汀通过这一形象反映了女性应该具备自我认识的能力,追求知识的理想。伊丽莎白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的婚姻制度,但是她敢于挑战当时的传统,极其重视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不甘于做男人的附属品,认为婚姻双方当无门户之见,要平等相待。
《简爱》的主人公简爱寄居在舅母家时的悲惨童年让读者初步了解她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起点。与当时的女性不同,简爱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平等。作者笔下的简爱长相平庸,而且是当时社会上地位极其低下的家庭教师,但是简爱却没有因为这些原因而感到自卑,她始终坚信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当她发现自己爱上了主人罗切斯特时,她没有过多的退缩,反而是大胆地去爱,去追求一份精神上平等的爱情。
伊丽莎白和简爱都追求的是地位平等、独立自主,坚决不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勇于表达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地位,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追求自由的最高呼声。
三、女权主义中不同的一面。
《傲慢与偏见》的中心主题是爱情与婚姻。小说探讨了妇女的出路:缔结一门好婚姻来达到自己的理想追求。小说的婚姻观是,为了财产和地位的婚姻是错误的,结婚不考虑财产也是愚蠢的。什么事情都可以随便,没有爱情千万不要结婚。简·奥斯汀强调经济状况对妇女爱情和婚姻的制约,她认为婚姻和金钱相互关联、密不可分。伊丽莎白虽然向往婚姻以爱情为基础,但依然没有完全脱离父权思想下的恋爱模式。总之,《傲慢与偏见》中虽然表现了强烈的女权主义,但是女性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金钱的制约,女性并未能完完全全地成为独立的个体。
相反,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强调的是婚姻必须建立在精神、灵魂平等的基础上。夏洛蒂探讨了妇女的出路在于寻求工作以维持自己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简爱坚持要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妇女要求感情独立,即性独立。这在当时是一种革命要求。与《傲慢与偏见》相比,《简爱》不仅仅是追求个性的独立,还有的是经济独立,就是跳离了经济条件对女性的束缚,比《傲慢与偏见》更进了一步。
伊丽莎白表现为朦胧的无意识的反抗意识,但是简爱体现出有意识的反抗,追求平等自由的女权思想。
无论是《傲慢与偏见》还是《简爱》都折射出了不同的女性意识,给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进步的女权思想,也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鼓励。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我们更深入了解了小说中的深层含义,从而反思当代人的婚姻观。
第三篇:《傲慢与偏见》与《简爱》女主人公比较
文学院学期论文
《傲慢与偏见》与《简爱》女主人公比较
摘 要
《傲慢与偏见》与《简爱》都是享誉世界的名篇,两部作品各自的女主人公---简·爱和伊丽莎白·班纳特,对比中对立与相似的关系,有着很诱人的趣味。伊丽莎白和简爱她们都追求独立自主,地位平等,都向往有真情的婚姻,并且坚信女性与男性有着同样发达的智力与理性。
但是伊丽莎白和简爱又有自己不同的个性闪光点。在男女地位上伊丽莎白表现为要求受到男性尊重, 简爱则体现在大胆追求男女平等和女性的独立,在爱情方面, 伊丽莎白被动等待男性的求爱, 简爱则选择主动追求想要的爱情。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简爱》;
伊丽莎白; 简·爱
I
目 录
一、《傲慢与偏见》与《简爱》简介及女权主义
...........................................................................1
二、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的共同追求
...........................................................................2 三.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的性格以及她们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作一比较
...........................................................................3
四、个性异彩产生的原因
...........................................................................5
注 释....................................................................8 参考文献..................................................................8
II
高尔基说过:“一般来讲,文学的任务,艺术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把人身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用颜色、字句、声音、形式表现出来。”毫无疑问,这里的“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就是指人性中一切美好的品性。文学的存在必然要经过历史浪潮重重的淘洗,最后能稳固下来的,就一定是佳品,精品,尤其是一部小说,它是否能以一种力量的辉光,去唤起人们心底美好的情愫,也就是说,他塑造的人物是以人们希望或赞赏的生存方式存在于文学作品当中,那这些人物就能久久地停在读者、世人的心中,并产生有效的影响,那他们就是永恒的,换言之,一部作品就能够传承于世。
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1847年)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经久的魅力一个多世纪以来仍然不断发散着耀目的光辉。而差不多同个世纪另一位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同样的惹人关注。在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里,不难发现簇拥着一批性格与命运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的现象。两部作品各自的女主人公---简·爱和伊丽莎白·班纳特,对比个中对立相似关系,有着很诱人的趣味。
《傲慢与偏见》与《简爱》都是享誉世界的名篇, 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者是生活在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女性作家。她们在作品里都反映了那个时期的英国女性的生存状况: 女性深受男权社会的压抑, 男女根本不平等, 女性经济上不能自立。英国的法律规定, 只要家中有兄弟或堂兄弟, 女子就没有继承权;就算继承了财产, 一旦结婚, 她的所有财产的支配权就都要转交给她的丈夫, 自己没有独立的财产处置权。经济条件决定了她们的思想意识上对男性的依附, 婚姻上处于受支配的弱势地位。金钱在婚姻中的作用是很强大的, 没有足够的嫁妆就不能“ 找到一个体面的丈夫”。那时的女子要自立就只能出去当家庭教师, 而这是当时认为很低贱的事, 所以财产不多而有教养的女子都把嫁一个有钱的丈夫当作一生的事业来经营。这种生存状况下的女子有许多的无奈和不满, 有不少女子随波逐流, 在窄缝里求生存,《傲慢与偏见》中的夏绿蒂就为了有个体面的婚姻生活而主动示爱并嫁给了愚蠢滑稽自作聪明的柯林斯。但也不乏女性的叛逆和抗争,《傲慢与偏见》与《简爱》通过伊丽莎白和简爱这两个个性鲜明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这种反抗意识。伊丽莎白和简爱都是作家钟情的主人公, 两者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都不是特别美貌, 但都受过教育, 具有知识女性的聪明睿智和独到的思想见识, 都不满于女性所处的卑微地位, 有过不同程度的抗争。
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是班那特家的二小姐,她聪明独立,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判断力,伊丽莎白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独立爱情婚姻观。伊丽莎白是一个具有反
叛精神的女性。伊丽莎白背弃了小姐应该含蓄的原则,在各种场合下都语言活泼,言谈充满机智和幽默感,还爱嘲笑和愚弄别人。她和达西的每次辩论都以胜而结束,并通过伊丽莎白的痛斥改掉了达西身上与生俱来的傲气和偏见,并让达西为她的睿智和独到的见解而折服,这种建立在真才实学基础上的敏锐地观察和判断力才是达西爱上她的真正原因。
所以伊丽莎白这一灰姑娘已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灰姑娘,她更具有时代意义,形象更加丰满,不再是父权之下的灰姑娘。她身上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在她身体现了女性追求平等的向往,昭示了不同于当时时代的女性意识和人性内涵,奥斯丁通过这一形象反映了女性应该具备自我认识的能力,追求知识的理想。伊丽莎白敢于挑战当时的传统,对婚姻有着自己的爱情追求,并将其放在择偶的首要位置上,并且极其重视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认为婚姻双方当无门户之见,应该平等相见。同时伊丽莎白对于感情在婚姻的地位十分重视。
总之,伊丽莎白的两次拒婚可以说是对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的嘲讽和挑战,也是当时妇女要求自己的人格独立,争取平等权利的呼声,表达了对爱情婚姻的追求,和平等地位的向往。
《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她自尊自主、叛逆反抗。简爱,在寄居的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皇帝。” 他还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你以为你是好人,可是你坏,你狠心。”简爱的童年的生活让读者初步了解她的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起点。她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个穷教师斗胆爱上一个上流人物,在等级深严的社会观念看来,无异于乞丐万奢望国王,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偏见的大胆挑战。.她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简爱对罗彻斯特情感非常的追求非常的真诚和专一,这主要表现在对她对罗彻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上。她的爱情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她意志坚强,智慧过人。在盖茨海德府,简爱是童话里的“灰姑娘”、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是个“外来人”,是个“异种人”,是个“比不上佣人”的小姐。一切力量都压迫她,残害她的天性,扼杀她的成长,但简爱的心却并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所摧毁,她的精神却因粗砺的生活而
锤炼得顽强,她的意志被磨砺得坚决,非凡的处境培植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洞察力,十岁的孩子似乎具备了成人的智力,而这种超绝的智力促使她无所谓惧地去反抗压迫者。
伊丽莎白和简爱她们都追求独立自主,地位平等,都向往有真情的婚姻,并且坚信女性与男性有着同样发达的智力与理性。为此她们大胆反抗,表达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地位。也正是因为如此,伊丽莎白与简爱的形象具有了时代意义,折射出了当时女性运动的萌芽,反映了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地位平等的呼声。
但是伊丽莎白和简爱又有自己不同的个性闪光点。伊丽莎白·班纳特不再是传统的“天使”和“魔鬼”的形象,她有自己的个性和判断力。她不根据性别而是根据智慧来判断她周围的人。她认为女性不应该单纯为了金钱而结婚,而应该为爱和相互尊重和理解而结婚。而同时,她也无法摆脱父权制社会加在她身上的镣铐。她不得不在经济上依赖于男人,刚开始依赖于她的父亲,后来又依赖于未来的丈夫。简·爱是一位充满感情和激情的女性,在她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不合时宜的。她渴望得到自由和平等,同时她的反叛精神贯穿了整部小说。更为可贵的是,她不仅争取自己在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她还关注所有女性的命运。
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她们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有差异。
(一)在男女地位上伊丽莎白表现为要求受到男性尊重, 简爱则体现在大胆追求男女平等和女性的独立。《傲慢与偏见》表现了女性要求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作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家中的财产比不上贵族阶级, 因为没有兄弟, 父亲的财产眼看就要被远房的堂兄所继承。虽有美貌,却不足以打动别人的心。结识一个有钱人家的子弟并与他结婚是她人生的最好归宿, 为此她常常参加一些舞会以求结识有身份和地位的男子。当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时, 达西宁不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 认为她的相貌“仅仅过得去, 不过不漂亮到能够打动”他的地步而宁愿当一个旁观者, 这种傲慢极大地伤害了伊丽莎白的自尊心。在以后的交往中达西又表现了对她家庭成员的蔑视, 虽然她自己也并不认为她的家人值得尊重, 但这无疑火上浇油, 极大地触怒了伊丽莎白。所以伊丽莎白以各种方式取笑打击报复达西为乐。当达西慢慢被她吸引并最终向她求婚时, 满以为她一定会答应的, 却遭到了严辞拒绝。她肯定地说: 世界上最不可能嫁的就是你这种人———傲慢、自私、自负, 高高在上, 置别人的感情于不顾。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求婚是非常冒险的, 因为她除了选择做老处女和当家庭教师外, 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而达西的家境和自身条件在当时很多姑娘心中是理想夫君的不二人选。但伊丽莎白为了维护她的尊严毫不犹豫放弃了这门婚姻。伊丽莎白拒婚这件事鲜明地反映了处于男权社会中 的弱女子要求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 尽管这样做也许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简爱从小无父无母, 被舅父收养, 偏偏舅父早逝,舅母又凶残, 表兄歧视她, 女仆欺负她。在这个环境中, 她明白: 活着, 首先是要争取做人的权利, 至少要得到人们的平等相待。为了平等, 她敢于怒骂冷酷无情的舅母是“你坏, 你狠心”, 给了她表哥拳头的教训。在劳渥德, 当她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 她明白“应该狠狠地回击, 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 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在桑府, 她不能容忍罗彻斯特以救世主的态度对待自己, 说:“ 你以为我贫穷, 低下, 没有姿色,材矮小, 我就没有灵魂, 没有心肠吗? 你想错了我现在不是根据尘世和习俗的标准跟你说话, 而是我的人格跟你的人格在说话, 就好像我们站在上帝面前, 我们是平等的!”为了独立平等, 她选择做一名薪水少得可怜且毫无地位的家庭教师, 后来又独自出去闯荡陌生的世界, 登广告来寻求新生活。
男权文化总是习惯于以男性为中心, 站在男性的立场居高临下地审视女性, 而简爱却超越了这一传统, 她能够以“ 我”的标准来打量整个世界, 比如她认为梅森先生是一个“模样儿俊俏的男人”, 但他皮肤光滑的鹅蛋脸没有力量, 那鹰沟鼻和樱桃小嘴没有坚毅, 那低而平的额头没有思想, 这种评判体现了对男权的颠覆和批判, 也表明了她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见解的人,她没有像大多数的女子那样盲目遵从男人的思想, 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 与男性人格完全平等。
在书中简爱不是作为男权社会被拯救的弱者, 相反矮小娇弱的她却一次次帮助着不管是体力还是经济能力都远胜于她的男主人公。她扶起从马背上摔下来的罗彻斯特;叫醒被大火包围却还酣睡着的罗彻斯特;当她的爱人破产了, 眼睛瞎了, 手也断了时, 废墟中的简爱握住爱人的手说“我能帮助你吗? 先生, 我愿意拿我的生命为你效劳。”在某种程度上, 简爱精神强大到了超越男性的地步。
综上所述, 伊丽莎白表现为一种朦胧的无意识的反抗意识, 而简爱则体现出有意识地反抗压迫, 要求平等自由的女权思想。(二)在爱情方面, 伊丽莎白被动等待男性的求爱, 简爱则选择主动追求想要的爱情。伊丽莎白和简爱对待爱情的观点比较相似, 她们都拒绝没有爱情的婚姻, 拒绝只有金钱为基础的结合。她们都拒绝过牧师的求婚, 因为两个牧师都认为真正的爱情对于婚姻并不重要。虽然柯林斯先生可以成为伊丽莎白日后生活无忧无虑的保障, 但那种婚姻在她看来是不幸的。而简爱拒绝了圣约翰是因为她明白他爱的人不是自己, 这种没有心灵交流的结合是简爱所不能容忍的。尽管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两人有相似之处, 但在追求爱情的行动上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
伊丽莎白向往的婚姻固然以爱情为基础, 但她似乎缺乏追求真爱的勇气。她的婚
姻观仍然是父权思想下的恋爱婚配模式: 男追女等, 男才女貌。这种模式中的妇女扮演的是被征服的角色, 当然这不排除伊丽莎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比如她曾拒绝了“ 集傲慢与卑膝于一身, 自大与谦卑于一身的”柯林斯先生, 但在自己爱上了真正想要的爱人时, 她选择的是被动的等待。伊丽莎白在改变对达西的偏见, 真正了解他并被已经改变了自己的达西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时, 她在父亲面前承认自己爱上了达西, 但她没有大胆主动地表白自己的感情, 尽管她已被这爱情之火烧得痛苦不堪, 还是不动声色地等待他的下一次表白, 后来还是通过凯瑟林夫人的富有戏剧性的干预才捅破了窗户纸, 使得一对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而简爱作为贫穷卑微的家庭女教师, 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犯两性关系中禁止妇女在爱情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清规戒律, 与上流社会的贵族谈情说爱, 连罗切斯特也说“是你向我求婚的”。她这样做并非是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 而是基于她心灵合一的爱情观和她众生平等的世界观。后来当她意外获得了遗产, 而她的爱人却又穷有残的时候, 她还是回到他的身边, 全身心地充当她的另一半。因为她爱着罗切斯特, 这种爱是不会因为贫穷和疾病而改变的。这种爱与伊丽莎白追求的以经济基础作为首要条件的爱情是不一样的。
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之所以有着这么大的不同, 与作家的所处环境和个性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奥斯丁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已(一)在两性关系上,经确立, 工业革命使社会的物质极大丰富, 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冲击着当时人们的头脑, 但封建主义根深蒂固, 世袭贵族和中产阶级并存;男人完全占住了社会的主流, 女人则被排斥在社会之外, 大卫、莫那翰在《简奥斯丁与妇女地位问题》中说英国妇女“再没有比十八世纪那么不受尊重了”, 她们被认为天性智力低劣, 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就是家庭, 她们的主要责任是“把每一小时和每一天都贡献给丈夫、双亲、兄弟姐妹⋯⋯ 在家庭各种关系的交往中照顾他们的安逸和舒适”。绝大多数的妇女对自己的依附地位全无自觉意识, 女权运动和女权意识都处于萌芽状态。
奥斯丁出生在英国汉普郡一个牧师的家里, 生活比较宽裕。她深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激情对于她是完全陌生的, 她甚至拒绝与那些热闹的姐妹有泛泛之交, 敏锐的观察, 恰当的语言, 灵巧的动作, 这些都适宜她仔细的揣摩, 但暗中急剧猛烈的悸动, 血液的沸腾, 渺不可寻的生活目标和感觉到的死亡尽头———这些他置若罔闻。”(1850 年4 月12 日《书信》)作为一个没有融入社会的的女性作家, 男权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她的潜意识里, 以她的切身体会她认识到了男女的不平等并且在作品中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出来, 但她认为女性不是男性的陪衬和附庸, 她们在智力和精
神上不亚于任何一个男性。文中达西对于美貌并不特别出众的伊丽莎白的钟情就是对她独立人格的认同。然而她并不强调女性一定要取得和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 她不否定社会中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的区别。她重视女性自身的发展和自我完善, 认为这远比争取男女地位平等重要。她笔下的理想女主人公聪慧、理智, 拥有和男性一样发达的智力, 但作家显然只是把她的才智和个性安排做她求得理想归宿的筹码而已, 不会让她去争取和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伊丽莎白最终嫁入豪门, 诠释了奥斯丁标榜的女性自身意识完善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作家, 她的可贵之处是把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推上了前台, 把女性形象抬升为作品主角地位, 以女性的角度展开了故事叙述, 张扬了女性意识。
勃朗特与奥斯丁一样也是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但她幼年丧母, 家境较贫寒, 曾就读于一所为贫困儿童设立的寄宿学校, 在19 岁时当了这个学校的教师,后当过家庭教师。命运与奥斯丁及那时大多数的女子相差无几, 所幸的是晚出生近半个世纪的勃朗特所处的是英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宪章运动高涨的年代, 这次运动也正视了妇女的无权地位, 提出了争取妇女自由权利的口号, 女性的自主意识被极大地唤醒了。她们已经明白女性有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反对男性第一, 女性第二的观点, 认为男女平等, 女性有决定自己婚姻的自由。因其自身遭遇和切身体会,勃朗特受女权思想影响比较深刻, 简爱的形象可谓应时而生, 表达和彰显了女权思想。简爱的人格魅力正在于她的反抗性格, 她的那个有着决不向困难低头的傲气, 不顾一切的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的志气, 大胆追求所爱的勇气。她是反抗男权社会的女性代表,实际上是妇女觉醒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勃朗特继奥斯丁后把英国的女性意识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们的创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女性地位和女性意识。通过比较、分析她们的个性异彩,展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地位和女性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红楼梦》中贾宝玉说“女孩儿是水做的”,如果让我用水来形容伊丽莎白和简·爱,也许我会用咖啡和苏打水。伊丽莎白,一杯香浓有底蕴的咖啡,苦而不涩,甜而不腻;简·爱,碱性苏打水,入口时艰涩,回味时感慨良多。可以说,伊丽莎白是细腻的,是生活的,是现实主义的,是内外合一的形象。而简·爱,即使是今天看来都是幻想中的,是作者将绝大多数人包括作者本人无法实现的人生轨迹在文学作品中的折射,是内心情感倾向外化的形象产物。
从现实性的角度看,不论是伊丽莎白还是简·爱,她们的生命历程折射着不同的爱情观和女性意识,我认为这样两种不同的观念和意识都很值得我们现当代人去深入的剖
析。通过对它们的剖析进而思考我们自己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注 释
①性格解析:从出身看女主人公性格的形成
伊丽莎白:从小生活在较为安逸的环境中,是南方富庶之地的乡绅之女。1.自尊自爱,敢于拒绝2.追求爱情,情意含蓄。
简·爱:1.她自尊自主、叛逆反抗2.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3.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4.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参 考 文 献
[1]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泽.南京: 泽林出版社, 2000.[2]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祝庆英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3] 郭征难.奥斯丁和她笔下的女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1,(9).[4] 黄静.< 傲慢与偏见> 中女性意识的体现[J].兰州大学学报, 2002,(6).[5] 谭雪菲卢卡斯小姐和奥斯丁的女性意识[J].安康师专学报, 2004,(6).[6] 李迎新.从< 简爱> 看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J].理论观察, 2000,(6).[7] 马丽君, 经典爱情模式中的女性形象———< 简爱> 与< 傲慢与偏见> 之比较[J].沧桑,2006,(9).2009年8月16日
第四篇:简爱与现代爱情观对比
一、叛逆与追求 简·爱和孙柔嘉她们都以大胆叛逆精神勇敢地冲破封建禁锢,大胆地追求真爱,寻找自己的幸福。
1、简·爱勇敢地冲破封建(传统观念)的禁锢,大胆追求真爱。简·爱是一个敢于向男权社会传统观念挑战的女性,被女性主义者奉为反映被压迫处于社会边缘生存状态的女性反抗男权社会,追求婚姻自由、平等地位的经典人物。
二、自然层面,从女性自身特点研究女性自我;
三、以男性为参照,了解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独特处境。
2、孙柔嘉冲破世俗,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这种既柔又嘉、却暗自阴柔而且柔能克刚的人,就像一个甜蜜的圈套,却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也掌控着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运。
四、迥异的归宿 虽然简·爱与孙柔嘉都是勇敢地冲破封建禁锢,大胆地追求真爱,开始走的道路是相似的,但是她们寻求真爱的结局却是截然相反的:简·爱守住了爱情,最终得到了幸福,而孙柔嘉却是由幸福走进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2、简·爱和孙柔嘉的性格不同也造成了她们爱情结局的不同。简·爱是一个全方位寻求独立、平等、自尊的女性。
3、简·爱与孙柔嘉反封建的角度也是不同的。
简·爱主要是反对男权主义,孙柔嘉主要是反对封建家庭的束缚。简·爱与孙柔嘉反抗的本质也是不同的。简·爱是发自内心自觉的反抗,而孙柔嘉是被迫的反抗。简·爱的反抗心里是与生俱来的,年幼的简·爱就和她的表哥约翰发生了冲突,骄横残暴的约翰把表妹简· 简·爱独立自主的爱情观
简·爱的思想发展是这部小说的中心。从一开始,简就有一种很强的自我意识——追求价值和尊严,勇敢地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自主。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她的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所以罗切斯特为之震撼,把她看成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简的独立性在整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不断地得到了验证。
尽管罗切斯特的表白和求婚让简感到非常高兴,但也不免忧虑和担心。因为她一直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婚姻就意味着束缚和屈服,意味着她要对他负责、受他的控制。当罗切斯特挥金如土,为她添购丝绸、珠宝的时候,她变得更加敏 感,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被苏丹宠爱的奴隶。
离开桑菲尔德是简作出的最大的决定。从罗切斯特那里,她找到了渴望已久的爱情,桑菲尔德是她第一个真正的家,离开了它仿佛就是离开了自己。但是,作为罗切斯特的情妇跟他生活在一起,却又意味着自我妥协,那是她最不想要的。甚至在知道伯莎的存在以前,她就觉得嫁给罗切斯特是一种冒险,他们压根儿就不会平等,她害怕罗切斯特把她当玩物一样对待,更要命的是,嫁给一个地位比 她高的人,让她有负债感。
在桑菲尔德遭遇大火之后,简和罗切斯特重归于好,找到了幸福的归宿。离开了桑菲尔德以后,简在莫尔顿过着简朴的生活,给一群穷孩子们做老师。她在经济上是独立的,并且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二、罗切斯特感性至上的爱情观
罗切斯特出身于名门望族,因为不是长子,没有财产继承权。他的父亲“既想使自己的家产不至于分散,又想让他也有财产以保持家族的声望”,和他哥哥一起帮他找了个对象,也就是后来发了疯的伯莎·梅森,在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时就和她结婚了”。婚后短暂的婚姻生活让罗切斯特彻底看清了伯莎的性格品质,使他意识到“自己从来没爱过她,从来没敬重过她,甚至从来没有了解过她”。
三、圣约翰理性至上的爱情观
与罗切斯特的感性至上的爱情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圣约翰理性至上的爱情观。在圣约翰身上,理智战胜情感,为主工作的精神压制了人类的正常感情,甚至可以拿圣洁的爱情来为之殉道。第二个体现就是圣约翰对伴侣的选择。他承认自己“发疯似地爱着罗莎蒙德·奥利弗”,可是同时“却冷静而清醒地意识到,她不会成为他的好妻子,她不是那种适合于他的伴侣”。对他来说,结婚不过是手段,是实现自己传教理想的工具。在日常的相处中,圣约翰看到了简·爱身上的“温顺、勤奋、无私、忠实、坚贞、勇敢,非常文雅,又颇具英雄气概”等品质。夏洛蒂通过刻画这样一个独立自主的文学形象,并注入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宗教观念,既表达了她对男性压迫者的强烈抗议,又表达了她追求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女权主义思想。简·爱作为一个以“独立自主”而著称的文学形象,吸引并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去效仿.一)研究的现状综述 简·爱已成为唯美爱情的一个典型,是世界文学研究领域方面一个引人注目的方面。
(二)研究的理论价值 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表现女性追求独立、自由主题的人,她的作品被视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她的代表作《简·爱》塑造了一个出身寒微,长相平庸的、矮小的简爱,但她却是一个有着强烈自尊个性魅力的女性,她的魅力在于个性的力量,她善于思考,捍卫人格独立,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憎。简·爱用自尊、自爱与自强的内在美好人性唤醒了另一颗懂得珍惜女性的心灵,简·爱的出现标志着欧洲文学史上新女性的诞生。简·爱这一形象一直被人们视为不甘屈辱、追求平等、为维护女性的人格尊严而勇于抗争的精神典范,她虽然矮小,贫寒,长得又不美,但却直爽,单纯,倔强,自尊自立,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这种性格特征不知吸引了多少人,打动了了多少读者的心。许多女权主义者都以简爱为模范榜样。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而今社会中的“快餐爱情”,越来越让人们瞠目结舌。爱情在本质上没有贵贱之分,也没有贫富之差,更没有地域之别。可在现实生活中自古以来就存在着“门当户对”、“砖门对砖门、土门对土门”的不良习俗,爱情在金钱与权势面前出现的悲剧司空见惯。
(一)情感角度,比如许艺萍《简·爱和现代女性爱情观比较》、孙伟民《自卑情结造就了简爱鲜明的人格魅力——解析<简·爱>》等等,这些作品大体上是从爱情、亲情上分析的。
(二)人物形象角度,谭蒙革《简.爱女性形象分析》、胡晴《论<简爱>的女性意识》等等,主要是从简.爱和现代女性的角度来写的。
(三)生命意识形态角度,胡晴《论<简·爱>的女性意识》、李红萍《论简爱独立人格形象的塑造》等等,都是从简.爱坚强的生命意识方面的问题。
(四)创作意识角度,黄兴军《<简·爱>中的永恒魅力 ——解析小说<简·爱>中女性反抗性格的形成》,是从简·爱的思想意识方面写的。
三、我的研究角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角度:从爱情的角度,对简·爱与现代女性进行比较、归纳总结。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研究的是简·爱与现代女性的爱情,这里主要针对的是夏洛蒂《简·爱》中的唯美爱情的存在意义。论文要表现出的比较主要从这两大方面来进行描述:一方面是时代的对比,简.爱与现代女性她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另一方面是归纳她们各自对爱情的执着与自私。通过这两大方面整体架构这篇论文,使得全文条理清楚,目的明确,使自己加深对简.爱爱情精髓的理解,同时从深层次上感受唯美爱情的真谛,使自己浮躁的心灵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
(三)创新之处:打破对简.爱爱情原来的认识,以具体的作品为文本,在简.爱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爱情观等问题上以新的理论为依据,与当今社会中的“快餐爱情”进行比较,对简.爱的爱情进行新的认识。
第五篇:《呼啸山庄》与《简爱》简要对比赏析
不要把时间花在多愁善感上,更不要随波逐流的让自己的情绪被别人牵着走,沉下心来冷静思考。能不能把人际关系梳理好,能不能解决发生在你身边的人的问题也是你今年事业发展的关键之一,建议你平复下来,不要把时间花在多愁善感上,更不要随波逐流的让自己的情绪被别人牵着走,沉下心来冷静思考。
Wuthering Heights , It depicts an abnormal picture of social life for people and deeply outline the human nature which has been distorted by the unbalanced society.It also includes the hatred to betrary for love and
a series of terrifying events.The whole story contains four parts :The first section is to describe the happy childhood between Heathcliff and Catherine ,including their peculiar relationship in a condition out of the ordinary.And the second part emphasizes on Catherine who abandons their affections because of her vanity and ignorance.Finally ,she becomes the hostess of Thrush Heights.In the third section ,the author mainly and largely depicts Heathcliff who and how alerts his hatred to concrete stratagems and actions in deep despair.The last part ,it just refers to the death of Heathcliff ,but highlightly reveals the new change in his mind-----------the recovering human nature.It contributes to a delighting light in the love tragedy with the terrifying air.It also reflects the spirit of humanity of the author.On the other hand ,Wuthering Heights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peculiar novel ” in the literature history of British depends on that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contemporary works filled with the sentimental tone.On the contrary ,it depicts the strong love and violent hatred along with a series of ferocious revenges ,shocking the spirit of man.---Jane is ,,,`s maiden book which was written in her writing career in a period of the greatest prosperity.love story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novel which deeply depicts the firmness,courage and
persistence of the young woman whose name is Jane.Jane is a woman who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women in that times.she met many sufferings which included the death of her parents and uncle ,when she was a child.what`s worse ,she also had to confront the humiliation.she lived an painful childhood,including the abuse from her vicious aunt.But these bitter experiences didn`t intimidate the young woman.On the contrary , they not only strengthen her will ,but also improve her revolted spirit.In the whole novel ,her behaviors fully express her firm personality which is so strong.Heathcliff and Jane both tenaciously struggled with the unfair fate ,but they confronted it in two kinds of different ways.Heathcliff lived with the powerful hatredso that his purpose is to wipe out the humiliation.It is the time that he lost the back of spirit when he has achieved his aim.At that point ,it is no sense for him of living.But for the love story of this book called Jane , Jane profoundly understood the dignity which is not based on such revenges.she behaved freely and she is a woman with the honest,noble and pure mind.Even though facing the great love and a fine life ,she still insisted her fair dignity.At the same time ,she accepted her loved one who lost his wealth and still chose to marry with him when he went blind.In the end ,she luckily found out her true love.2009级英语师范系11班:袁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