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5月7日耒阳市三都镇资斌煤矿瓦斯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耒阳市三都镇资斌煤矿瓦斯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作者:易安网 来源:易安网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2日 点击数:
【字体:小 大】 【打印文章】
一、事故概况
2008年5月7日16时10分,耒阳市三都镇资斌煤矿二水平(-158m水平)南一石门216上山右翼煤巷工作面发生瓦斯窒息事故,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
二、事故单位概况
㈠企业(煤矿)概况
三都镇资斌煤矿位于耒阳市三都镇双红村,北距耒阳城区25km。该矿为私营企业,2002年建井,2003年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企业法人代表资斌。
煤矿持有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等。
矿井现有作业人员约40人,分三班作业,每班8小时。
㈡矿井基本情况
1.矿井地质构造、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
本井田位于郴耒煤田白沙向的北部转折端地带,构造形态呈一单斜,地层走向为东西,倾向南,倾角25~60°,一般35。左右。矿井内无大褶皱,但小褶曲较发育,小断层较多,大断层有F12、F9通过本井田。构造属至中等类型。
龙潭组上段(P2L2)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一般含煤7余层,分别为1、2、3、4、5、6、7煤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5、6、7煤层。
5煤层,位于龙潭组地层之中部,上距3煤层平均厚度20m,煤厚0~7.45m,平均1.1m,可采含煤达82%。煤层结构较简单,局部地段有泥岩或砂质泥岩夹矸,煤层较稳定。
6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之中下部,顶板为疏松砂岩,层位稳定,对比可靠,煤层厚度0~3.80m,平均1.9m.为本矿主要可采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较稳定。可采率为88%。
7煤层:位于龙潭组地层上段之下部,煤厚0~1.71m,一般为1.25m,煤层结构较简单。
2.矿井瓦斯等级
该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3.29m⊃;/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8.8m⊃;/t,确定为低瓦斯矿井.3.矿井开拓情况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多水平提升,单钩串车提升。新井井口标高为+169.5m,井底标高为-148m,井筒倾角28°,暗斜井落底标高为-200m。风井井口标高为+169.7m,井底标高为-113.7m,井筒倾角为30°。
4.矿井通风情况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和抽出式通风。风井安装2台型号为YBK56—Ⅱ-4-№10弯掠组合正交型隔爆通风机,配套电机为YBF160L—4型,15kw、380v隔爆电机。主井、风井已形成通风系统。
5.矿井安全管理机制
该矿设有矿长(资斌)1人,负责煤矿的全面管理工作;设有安全副矿长(许青红)1人,兼生产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负责井下安全、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设有值班长3人,负责矿井各班现场安全管理兼瓦斯检查。
㈢事故地点概况
矿井一水平为-113m水平,已全部采完,目前主要生产水平为二水平,即-158m水平,暗斜井落底后,通过主石门揭穿煤层,然后在6、7煤之间的砂岩中,沿走向布置南、北集中运输大巷,事故发生在南大巷一石门煤巷掘进工作面,到发生事故时,一石门6煤巷已掘进70m,另向左翼掘煤巷21m共计91m煤巷,事故发生在右翼煤巷,自交岔点进入4m处。
三、事故发生及抢救经过
1.事故当班的作业情况
5月7日中班(12时-16时)全矿共25人下井,分五个工作面作业。其中值班长1人,二水平推车、摘挂钩、开绞车2人,一水平推车,摘挂钩、开绞车3人,二水平二石门7煤掘进4人,二水平三石门7煤掘进4人,二水平一石门6煤(事故工作面)掘进4人,二水平三石门6煤掘进4人,三水平大巷掘进3人。
12时30分由值班长资桂平组织召开班前会,交代各工作面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资桂平带领作业人员陆续下井,到达各自的作业地点。其中二水平(-158m)216上山煤巷掘进工作面4名作业人员(大工周威民和邓作内,小工刘小勇和周甲球)于13时到达井底车场,周威民和邓作内负责挖煤和支护;两名小工负责搬运材料和扒煤。
2.事故发生的经过
周威民于13时10分到达了作业地点—216上山左翼煤巷垱头,检查了档头面的情况后开始掘进。刘小勇于14时搬完材料,便来到大巷推车,叫邓作内上去砍支架和协助周威民架设支架。至16时,垱头已经架好三架棚子,值班长资桂平来到了垱头检查安全和质量。周威民打好一个木尖将棚子固定后对在场的其他作业人员说,自己下去到右翼煤巷垱头搬运溜槽,要邓作内和刘小勇继续架设最后一付棚子。然后从上山左翼煤巷下来,进入已停掘三天的上山右翼煤巷。
3.事故抢救情况
资桂平在该垱头呆了二十多分钟,见周威民搬溜槽还未回,觉得情况不对,便要周甲球跟他一起下去寻找。发现216上山右翼煤巷有灯光,大声呼喊,也不见有任何动静,近前察看,发现周威民倒在巷道中不醒人事,意识到发生了瓦斯窒息事故。考虑周威民已死亡,告诉当班作业人员会影响生产,同时死者是本地人,白天把死者运出井怕当地人闹事,资桂平和周甲球便隐瞒了周威民死亡的情况,离开事故地点到大巷中。
18时左右其他作业人员陆续出井。晚上20时左右资桂平声称周威民还没出班,安排十多人下井搜救。他们来到216上山右翼煤巷口后,见巷道内有灯光,就将216上山左翼煤巷的风筒拖过来,对右翼煤巷进行通风后进入巷道中,看到周威民倒在巷道中已死亡。
四、事故原因及性质
㈠事故直接原因
1.二水平(-158m)南大巷一石门216上山右翼煤巷工作面,至事故发生时已停掘停风三天,巷道内瓦斯积聚。
2.作业人员周威民违章进入停工停风的盲巷搬运溜槽引发事故。
㈡事故间接原因
1.煤矿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和配备不齐,下井带班制度落实不到位。
2.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没有认真落实事故隐患排查制度,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整改。
3.煤矿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不到位,没有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局部通风管理和盲巷管理措施落实不位。盲巷未及时打好栅栏和挂警示牌。
4.安全培训不到位。没有按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上岗培训,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保互保能力差。
㈢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本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五、防范措施和建议
1.煤矿要认真执行煤矿监察监管部门指令,严禁违法组织生产。凡重大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整改,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要求一律不得组织生产。
2.煤矿必须健全安全管理机制,落实“一通三防”管理制度。
3.要加强煤矿现场的安全管理,加强盲巷管理,落实三违处罚制度。
4.要加强对煤矿职工的安全培训。所有从业人员都要进行安全教育和上岗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保互保能力。
第二篇: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违章作业——中毒窒息案例分析
2008年9月10日15时,某市长山集团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缺氧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10万元。
一.单位概况
长山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24日,位于某市太平镇,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钢铁及金属磨料的生产和销售。集团公司下设6个分厂,总资产7.28亿元,职工1465人。2008年9月初,集团公司准备维修抽风机管道耐磨衬,9月7日与外来施工单位行泰工贸有限公司签订了维修承包合同。该施工单位注册资本60万元,经营范围为机械、铆焊加工、耐磨材料、抗蚀陶瓷片、耐火材料防腐材料销售等。维修工程于9月8日开始,次日上午完工。
二、事故经过
2008年9月10日10时30分左右,行泰工贸有限公司两员工到长山集团测量抽风机管道维修工程量,结算工程款。11时左右,两人与财务人员曹某等5人到烧结厂抽风机管道内测量工程量。至15时左右,烧结厂巡检人员发现抽风机管道检查口开着,里边躺着人,就立即通知厂值班人员将管道中的5人抬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原因
事故调查认为,该起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直接原因是验收工作量的人员违反《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进入现场前未按照通风、检测、监护的规定,违章进入缺氧危险作业场所。间接原因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应急救援措施不当等。
四、事故评析
一是验收人员违章作业。《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第5条规定:当从事具有缺氧危险的所有作业时,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开始前,必须准确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并记录下列各项:a.测定日期;b.测定时间;c.测定地点;d.测定方法和仪器;e.测定时的现场条件;f.测定次数;g.测定结果。h.测定人员和记录人员在准确测定含氧量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但验收人员进入现场前未进行通风、检测、监护,违章进入缺氧危险作业场所,导致事故发生。
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54号第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等事项。但长山集团有限公司没有全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更没有层层落实到各个环节,致使验收人员违章作业失去监督。
三是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太平镇政府作为企业属地管理的监管责任主体,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虽然成立了安监站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也与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但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落实等情况监督不力,督促落实缺乏力度。
五、事故总结 许多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往往继承大于创新性,规定动作多于自选动作,仍是采取几项安全制度、写上几条安全标语,开上几次安全会等,这些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只是短期效应,并没有在广大员工中形成一道坚固安全防御体系,有的员工对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漠视或抵制,这种潜意识必然会体现在他的不安全行为上,并可能“传染”给同事。但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是必然发生事故。在安全管理上,时时、事事、处处监督企业每一位员工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它是一种全面管理,以文化的无孔不入的方式弥补以往安全管理的不足,它注重的是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罚、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员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为,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它体现出现代的、科学管理的全部内涵。
2012年4月12日
第三篇:某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龙岩学院
资源工程学院 矿井瓦斯防治作业
姓 名:康奇珍 学 号:2010091525 班 级:采矿工程 年 级: 2010级
某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某年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需要总风量4700M2/min,总入风量5089M2/ min,总排风量5172M2/min。该矿2000年经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其中事故的原因是:
1、事故直接原因: 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实验放炮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2、事故间接原因(为什么会有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1)安全管理松散,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矿各级领导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巷道贯通和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实施现场指挥。风门没有专人管理,致使风门打开,风流短路,造成准备采煤工作面微风,导致瓦斯积聚。
(2)瓦斯检查制度不健全,瓦斯检测员漏岗、漏检。没有制定瓦斯检测员交接制度,没有按规定检查瓦斯、漏检、假检。在没有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查情况下,违章指挥工人进入工作面作业。
(3)违规作业。贯通后的通风系统构筑物未按设计规定材质要求安设木质调风门,而是设挡风帘,漏风严重,造成准备工作面风量不足。
(4)“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混乱。瓦斯检测员未经矿务局培训就上岗作业;瓦斯日报无人检查和查看,记录混乱;通风调度水平低下,不能协调指挥生产。
(5)技术管理不到位。巷道贯通和通风系统调整计划与安全措施等,矿总工程师未按规程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批,导致作业规程编制内容不全,无针对性安全措施和明确的责任制,无法指挥生产。
(6)安全投入不足。全矿共有9个作业地点,仅有14台便携式报警仪使用,全矿无瓦斯报警矿灯,二道防线不健全。
(7)采煤工作面接续紧张,导致只注意进尺,不注意安全,无规程作业,违章指挥现象经常发生。
问题:
1、请回答这次事故调查组如何组成和伤亡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 ? 答: 由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煤炭、公安、监察、工会及相关专家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1)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2)收集有关物证和事故材料;(3)对事故相关人员进行调查;(4)对现场进行必要拍摄或照相,绘制事故图;(5)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6)对事故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
(7)编写事故调查报告;
2、请阐述这次瓦斯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预防的主要技术方法? 答:
引起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一定浓度的瓦斯;
2、一定温度的引火源;
3、足够的氧。预防瓦斯爆炸的主要技术方法:
1、防止瓦斯积聚;
2、杜绝井下火源和危险性火花;
3、采取隔、抑爆技术措施。
3、请根据事故调查组分析的事故原因,为该矿拟订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 答: 事故整改:
该采区左翼工作面要立即停产整顿,对通风系统进行调整,待系统稳定后,组织测风员和瓦斯检测员进行风量测定和瓦斯浓度测定,风量和瓦斯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后,方可移交生产。预防措施:(1)加强瓦斯管理,健全瓦斯管理制度。(2)要加强重点瓦斯工作面管理工作。
(3)要加强对采掘工作面的瓦斯鉴定工作。
(4)要增加矿井安全投入,健全瓦斯检测的“二道防线”,确保安全生产。(5)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工作。(6)加强矿井通风技术力量。
(7)合理组织生产,杜绝违章指挥现象。
第四篇: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义煤集团千秋矿“6•5”冲击地压事故剖析
2008年6月5日8点班,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千秋煤矿先后安排14名和4名矿工,分别在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50-810米处、805米处从事扩修巷道和做防火工程等工作。6月5日15时55分许,综采二队潘续祖、郑联委两人走到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50米处时看到前方有人正在维修支护设施,没有发现工作环境有异常(稍后,两人听到“闷雷”似的响声,身体被弹起并昏迷)。6月5日15时57分,千秋煤矿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25-830米处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巷道围岩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致使105米长的巷道发生严重底鼓,断面由10平方米左右急剧缩小到1平方米左右,巷道内的皮带输送机架子和托辊被挤到巷道顶梁上。事故共造成造成13人死亡、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49.45万元。
事故原因和性质
1、直接原因
由于千秋煤矿开采深度大、煤层顶板坚硬,在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共同作用下巷道周围煤岩体弹性变形能聚积,扩修巷道支架、清落巷道底板诱发围岩聚积的能量在短时间内急剧释放,导致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25-830米处巷道严重底鼓,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千秋煤矿对矿井大采深坚硬顶板条件下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影响增大、诱发冲击地压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认识不足,未组织人员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八十一条规定编制开采冲击地压煤层专门设计;贯彻落实《义煤集团预防冲击地压暂行技术规定》不到位,未进行煤岩冲击地压倾向性指数测定,未制定冲击地压防治人员责任制、冲击地压分析排查制度和冲击地压资料收集汇报制度;对21201综放工作面贯彻落实防治冲击地压措施情况监督检查不够。同时,义煤集团公司督促检查千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到位。
3、事故性质
经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认定千秋煤矿“6•5”冲击地压事故是一起自然事故。
防范措施
1、义煤集团要提高对矿井大采深条件下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影响增大、诱发冲击地压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认识,深入开展矿压观测工作,探索和采用先进监测手段对防治冲击地压的有关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监测预报的能力,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2、千秋煤矿要建立健全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门机构,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干部职工防治冲击地压意识,提升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3、义煤集团要认真查找事故报告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进一步加强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健全事故报告制度,完善事故报告机制,严格事故报告责任,杜绝漏报事故遇难人数情况发生。
邵东县砂石镇丛山煤矿“6•19”顶板事故
一、事故概况
⒈事故发生单位:邵东县砂石镇丛山煤矿。
⒉事故发生时间:2007年6月19日11时。
⒊事故发生地点:+50m水平联络石门与Ⅱ煤层底板补充巷交叉处
⒋事故类别:顶板。
⒌事故伤亡情况:死亡1人。
⒍直接经济损失:60.6万元。
二、事故单位概况
㈠矿井概况
丛山煤矿位于邵东县砂石镇乌龙村境内,距邵东县城14km,距廉桥火车站9km,距320国道8km,有乡镇公路直达矿区,交通运输较为方便。
丛山煤矿始建于1983年,1985年投产,生产能力1万t/a,为村办集体企业。2002年由邵阳市煤矿设计室进行3万t/a的改扩建设计,工程于2002年9月动工,2003年10月投产,属“六证”齐全的合法煤矿。
矿井位于保和堂矿区西翼Ⅲ井田内,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三迭系、三迭系大隆组、龙潭组、当冲组、栖霞组。
二迭系龙潭组为矿区含煤地层。该含煤地层共含煤三层,从上而下依次命名为Ⅰ煤、Ⅱ煤、Ⅲ煤。Ⅱ、Ⅲ煤层为矿井主采煤层,全区较稳定,Ⅰ煤为局部可采。
Ⅰ煤层:煤厚0.6~0.9m,平均厚0.75m,结构复杂,分叉尖灭现象普遍,煤层常见夹矸1~2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Ⅱ煤层:煤厚1.2~1.45m,平均厚1.30m,结构简单,赋存稳定为矿井可采煤层。
Ⅲ煤层:煤厚0.7~0.9m,平均厚0.80m,赋存稳定,结构复杂,分叉尖灭现象普遍,煤层常见夹矸1层灰褐色粘土岩夹矸,为矿井可采煤层。
目前矿井主要开采Ⅱ、Ⅲ煤层。
Ⅱ煤层顶底板:直接顶为细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底板为浅灰白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
Ⅲ煤层顶底板:直接顶为灰黑色砂质泥岩,有时过渡为粉砂岩,质软,较破碎。底板为薄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矿井地层倒转,倾角45O~90O,走向南北,上部倒转向西倾斜,中、下部倒转向东倾斜。断层发育一般,其构造属中等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简单,其矿井充水来源有大气降水、老窑水及顶板砂岩裂隙水,其次为地表水。矿井最大涌水量15m3/h,正常涌水量8m3/h。
该矿2005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0.5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1.42 m3/t。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风井安装有二台4-72-12№10C型离心式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22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矿井总进风量为350 m3/min,总回风量为370m3/min。
该矿采用斜井开拓,暗斜井延深。主斜井井口标高+276m,井底标高+102m,井筒坡度30°,井筒净断面4.32m2。风井井口标高+250.4m,落底标高+204.87m,坡度45°,井筒净断面3.57m2。二水平暗主斜井井口标高+102m,井底标高±0m,井筒坡度30°,在+50m水平开有甩车道。
该矿设计为多水平生产,第一水平标高+102m,第二水平标高±0m。矿井一水平已开采完毕,现在二水平生产。
矿井采用“四六”工作制,二班生产(日班9:00~15:00, 中班15:00~21:00);两班维修和排水(晚班21:00~次日3:00,早班3:00~9:00)。
㈡事故地点概况
+50m联络石门设计长度33m,为矿井南翼探采Ⅱ煤层的运输、通风巷道,于2006年6月开始施工,7月份施工完毕。揭开Ⅱ煤层后,沿Ⅱ煤层掘进了两条上山,与+76mⅡ煤层贯通,构成了负压通风系统和探采工作面。
在探采Ⅱ煤层的过程中,联络石门往南23m处的Ⅱ煤层探煤巷受压垮塌,造成该区域通风、运输受阻。为此,矿井在Ⅱ煤层底板补掘了一条通风、运输巷,该巷于2006年9月开始施工,共掘了36m。
Ⅱ煤层底板补充巷在离Ⅱ煤层12m的联络石门中开门,采用梯形木支架支护,梁长1.6m,腿长1.8m,柱径ф140~160mm。该巷在开门处施工时,巷道空了顶,空顶长约1m,高0.5m。
三、事故发生及抢救经过
6月19日日班(9:00~15:00),+50m水平共安排了两个工作面采煤,即Ⅱ、Ⅲ煤层工作面各一个,其中Ⅱ煤层工作面共有作业人员5人,赵立红、李解放二人到工作面采煤,余建群、李益求负责推车,值班长李跃平。
9时,5名作业人员一起下井。值班长李跃平在+50m水平运输大巷中间(离Ⅱ煤8米处)检查发现断了一付支架,垮落矸石约1车。赵立红向李跃平讲:“这里由我来维修,30元就行了”。但李跃平不同意。赵立红、李解放二人就去Ⅱ煤采煤,李跃平也一同去Ⅱ煤采煤面检查瓦斯。检查后,李跃平又回到+50水平运输大巷,组织推车工余建群、李益求和值班长肖尚龙4人一起来到冒顶处进行维修。当支好一架棚梁后,李跃平想去看棚顶情况,肖尚龙当即进行劝阻,但李跃平说:“没事的。”于是踩在垮落的矸石上,将头伸过棚梁,突然顶板落下一块400~500kg的矸石,将李跃平的颈部压在棚梁上,此时为11时。
肖尚龙立即组织自救。11时30分,将李跃平从棚梁上抬下来,但已死亡,至此,事故抢救结束。
四、事故性质及原因
㈠直接原因
⒈Ⅱ煤层底板补充巷交叉处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强度低,易破碎;事故处巷道紧邻交叉点,在集中应力作用下,围岩破坏加剧;支架折断发生空顶后,冒落拱周边围岩不稳定,在应力变化过程中,极易发生再次垮落。
⒉值班长在修理巷道时没有敲帮问顶、及时处理松动浮矸,冒险进入棚梁上部空顶区,被突然冒落的大块矸石压住致死。
㈡ 间接原因
⒈巷道维修安全措施不到位。一是没有安排专门的维修人员进行修理,临时叫几个推车工维修,缺乏经验;二是临时性的维修,未落实维修措施,没有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松动浮矸,支架没有接顶。
⒉现场安全管理把关不严。对值班长冒险进入空顶区制止不力,对作业人员未处理顶板松动浮矸的行为未进行制止。
3.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职工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自主保安能力差,不听劝阻,冒险作业。
㈢事故性质
事故联合调查组经调查分析,认定本次事故为责任事故
五、责任认定及处理建议
㈠免于追究责任的人员
⒈李跃平,农民工,事故当班值班长。既不安排专业人员维修,又不督促作业人员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松动浮矸,甚至不听劝阻,冒险伸头进入空顶区,被矸石压埋致死。对事故负直接责任。鉴于其在事故中已死亡,不再追究其责任。
㈡建议给予行政处分的责任人员
⒉肖尚龙,值班长,对李跃平冒险伸头进入空顶区,虽然进行过制止,但未有效阻止其冒险作业,未督促作业人员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松动浮矸,及时架设牢固的支架,且接顶严实。对事故负有重要责任,建议给予撤职处分,并予辞退处理。
⒊肖志军,生产副矿长。对值班长要求不严,对临时性维修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顶板管理措施不到位;对职工培训教育不够。对事故负有重要责任。建议给予撤职处分。
⒋肖佑卿,矿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值班长要求不严,安全培训教育不落实,作业人员违章作业严重。对事故负重要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1条规定建议由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娄底监察分局另案给予经济处罚。
㈢建议给予单位和个人的行政处罚
鉴于丛山煤矿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于2006年12月到期,且隐患严重并发生了顶板事故,建议由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娄底监察分局依法作出停产整顿、暂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的行政处罚。
六、防范措施
⒈举一反三,汲取事故教训。要提高认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坚决控制顶板事故发生。
⒉切实加强巷道维修安全管理。巷道维修应安排专门队伍、专门人员进行维修;巷修必须编制安全措施,临时性的巷修要严格执行维修措施,要坚持敲帮问顶制度,要落实支架牢固、背帮背顶严实,严禁空帮空顶作业,同时,对支护材料等作出明确规定,严格落实。
⒊切实加强现场管理。要加强对值班长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其责任心,带头遵章守纪,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要严查作业人员违章行为,从严处理,对发现的隐患,要组织力量进行整改。
⒋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自保互保意识和技术素质。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21107下顺违章爆破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7年2月27日早班,某掘进队在21107下顺槽掘进施工。班长张某安排职工谢某、高某等四人去打眼,又安排蒋某、王某等四人去稳溜子。炮眼打好后,班长张某叫背药工杨某和爆破工魏某去装药,装好药后,班长张某清点人数撤人放炮,这时跟班队长陈某来到了工作面,让班长张某再去检查溜子和迎头有无空顶空帮情况,爆破工说:“没事,都检查好了”。爆破工魏某就由里向外放线到拐弯处(实际距离距迎头不到20米)。陈某一看不让放,就问爆破工魏某“放炮距离够吗?”爆破工魏某说:“没事,我经常这样放”,跟班队长陈某说:“你必须撤到风门外,不然你就别放了。”爆破工很不情愿地撤到风门外放了炮。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爆破工魏某安全意识淡薄,凭经验进行爆破操作,撤人距离不够,是此起未遂事故的直接原因。
2、班长张某和其他作业人员没有对爆破工魏某的违章行为进行劝说和制止,属互保联保不到位,是此起未遂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爆破工魏某安全意识差,不按规程规定距离进行爆破作业,对此起未遂事故负直接责任。
2、班长张某和背药工杨某等安全意识不强,互保联保意识差,对爆破工魏某的违章作业,应负主要责任。
3、某队技术副队长对作业规程和措施贯彻传达不到位,爆破工没有按照作业规程进行爆破作业,没有定期进行考核,负技术管理不到位责任。
4、某队队长书记对爆破工管理不严,教育不够,员工安全意识不强,违章作业现象存在,应负管理教育不到位的领导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决杜绝各种违章现象。
2、要加强技术培训和考核,做到熟知安全规程和措施的各种规定,坚持“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五、事故体会与感想
这次爆破事故是未遂事故,最终虽然没有造成任何伤亡和损失,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试想一下假如没有跟班队长陈某的及时赶到,及时发现并让爆破工魏某撤人至风门外进行爆破,结果又会是如何呢,我们不可想象,很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所以说,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认认真真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按规程和操作规程进行去做,不能有半点马虎和麻痹思想,这样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第五篇: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班级:13级采矿工程 姓名: 学号:
乌海能源公司利民煤矿“10.29”
运输事故案例分析
2014年10月29日19点10分左右,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利民煤矿发生一起运输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38.58万元。
一、矿井概况
乌海能源公司利民煤矿2006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事故点架线式电机车:型号ZK7-6/250,一次串拉16个1吨U型罐。巷道情况:平巷,断面6.2~8.4㎡,距离580m,北巷煤仓车场长100m,断面9.8㎡。轨道及道岔:大巷单股道,车场双股道,道轨及道岔均为24kg/m。北大巷煤仓:高度22m,直径4m,容积234m3松散煤重1.2~1.3t/m3。
二、事故经过
2014年10月29日9点大连高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刘东岩及施工人员王自胜、解坤、李文军四人入井,为利民煤矿安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斜井井筒底部布置监控电源线,调整基站和电源位置。
2014年10月29日15点利民煤矿准备队队长常学山组织召开班前会,安排4点班从主斜井底提升三辆杂物车升井,从地面下放两辆水管车。16点30分,开始从地面下放钩头车,16点40分绞车司机张秀莲、赵建霞通过摄像头发现斜井井筒有人行走,立即停止绞车运行,并通知调度室,调度员王亮电话通知斜井底把钩工宋立君斜井里有人员活动,要求立即将斜井内人员撤离,宋立君到斜井将大连高端科技公司施工人员刘东岩、王自胜、解坤带离至斜井井底车场后恢复运输,17点08分钩头车下放到井底车场。17点15分宋立君在第一钩重车提升后,到车场处推车,这期间王自胜带领解坤进入斜井867米处作业,王自胜在梯子上调整巷帮电源箱,解坤扶梯子。宋立君于18点45分回到斜井底信号硐室,18点50分发信号下放水管车。19点10分左右,斜井钩头车挂了一辆小板车和一辆装有水管的大平板车下放至867米处时,将解坤和梯子撞倒,解坤被装有水管的板车拖至900米处。宋立君听到王自胜呼救后,打停点信号,钩头车在917米处停止。19点55分解坤被救升井,20点25分经鄂托克旗第二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大连高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王自胜、解坤在矿方上午9点告知必须12点30分停止作业升井和16点20分下放钩头车时再次勒令其停止作业后,擅自进入斜井井筒作业,并且在听到斜井井筒绞车启动声光信号后,仍然未撤出作业地点。关于事故的详细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2.间接原因
(1)持证上岗,岗证匹配是安全作业的基本要求(2)安全意识差,不听指挥
图1安全事故示意图
四、技术点评
1、立即停产整顿,对煤矿各生产系统、运输系统、外委施工作业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对全矿运输把钩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严格考核。
2、组织相关人员,进一步剖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查找运输管理、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完善运输管理和外委施工管理制度。
3、进一步加强承包商管理,严格审批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外委施工监管责任。完善交叉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制定并落实交叉作业安全措施,确保危险源辨识全面、管控到位。
4、重新梳理公司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外委施工管理职责,加强业务保安职责的落实和考核,严格落实区队、矿领导带班职责,加大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三违行为。
5、对全体干部、员工进行安全再教育,重点加强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岗位危险源培训,进一步落实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6、针对本起事故原因,对全矿系统性危险源、岗位危险源重新进行再辨识,结合以往事故教训持续进行案例警示教育。
五、学习本门课程的心得体会及建议
矿作为一个高危行业,由于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条件多变性和不可知性,发生事故的机率较高,安全工作历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煤矿事故调查技术与案例分析》为我们介绍了相关案例,让我们明白煤矿灾害事故的消极影响远远超过了经济范畴,每发生一起事故,都会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使煤矿企业形象受到巨大损害,企业市场亲和力受到削弱,严重的影响了煤炭企业后续发展的动力。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问题还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严重的环境危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煤矿事故是我们毕业后从事的工作要面临的难题,所以我们更要严于律己,让自己对生活、对学习、对未来的工作做到更好。
最后建议,学习本门课程可以更多的采用视频教学,是我们更好的了解相关情况,提高安全意识,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