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测图技术总结
数字测图技术总结
一、测图时间:
二、实习地点:
三、实习目的:
1、巩固和加深所学《地形测量》、《数字化测量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
论联系实际、实际动手能力;
2、掌握全站仪的操作,学会全站仪测图的外业过程;
3、掌握数字化测图外业测量、内业成图的基本操作技能;
4、学会常见问题的处理;
5、锻炼每个同学独立操作的基本技能,锻炼每个同学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四、实习要求:
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图比例尺为1:500,图幅规格为50*50正方形分幅。测图方法中简码测图、草图法各占一半。测区为整个雁山校园。
五、实习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平均每个人完成150亩的数字测图,包括草图和内业cass成图。本小组5个人一共需要完成750亩的数字成图。
六、测区概况:
测区房子比较稀疏,地势比较平坦,交通便利,绿化地和在建工地较多,树木一般比较低,通视较好。
七、测图的仪器设备:
我们小组有一台南方NTS-362R全站仪,棱镜1个,脚架1个,钢卷尺1把。
八、图根点直接用RTK布设,单点测量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2.5cm,高程误差不大于5cm。测量时杆高不小于测量人员身高并尽可能不大于2m,以减小测杆倾斜误差的影响。采用测量控制点模式测量,要求两次初始化测量,每次初始化得到固定接时开始记录测量结果,平滑采集120s,两次初始化测量结果的较差要求平面坐标<=3cm,高程<=5cm,超限重测。仪器设置HRMS小于3cm,VRMS小于5cm。
九、数字采集的要求: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房屋应逐栋表示,并按建筑材料和 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表示;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他要素的位置关系;公路与其他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公路应在图上每隔15-20c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土路等,应分别以砼、砾、沥、石、砖、土等注记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地类界线分开。
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或相交时,只表示主要的,但应交接清楚。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各种电杆均要连线;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表示,并注记传输物质的名称。
地物、地貌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执行。
十、测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外业部分:在使用全站仪之前,要先检验仪器,本次实习不用我们自己检验。每次测图前,要先检查和设置全站仪的参数,包括温度、气压、棱镜常数,还有棱镜模式,比例因子设为1。全站仪数据采集的过程:首先将仪器对中整平,然后设置参数,在设站,对后视定向,定向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方可进行数据采集。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立棱镜的同学要
注意跑点的顺序,不能随便乱跑,立棱镜的时候要尽量立直,测线状地物的时候要棱镜要立在同一侧,测房角和电杆的时候要用角度偏心观测。测不依比例的独立地物的时候,棱镜要立在独立地物的符号中心。不重要的地物不必每个点都测,比如小的矩形花圃或草地可以只测三个角,矩形阳台或门顶等测外边的两个点,直接画图的时候垂直于墙壁边。边界是弧线的地物弧段部分测三个点,直段部分短边测首尾两个点,长边每隔30米测一个点。有时候有些线状地物的碎部点不通视,可以在距目标点尽可能远的地方测其中间的某个点作为延伸点间接测出其位置。无法间接测量时,需要支点到适当的位置。在每个测站,绘草图者要先众观全局,看看哪些碎部点无法观测(间接测量也无法测量),考虑需要支点的位置,并选好支点位置,测支点应在每个测站开始观测的时候测量,这样可以减小仪器观测时间过久后精平的误差,测支点的时候棱镜一定要立竖直,如果可能则将棱镜倒立,直接放在支点上,或棱镜正立,先 瞄准棱镜杆下面尖端部位,然后将仪器的水平制动拧紧,再将仪器的望远镜慢慢移动直到瞄准棱镜中间,这样可以减小棱镜不竖直带来的误差影响。在观测近距离的房角碎部点时,最好用无棱镜模式观测,但是一定要注意瞄准的位置和方向,如果碎部点没有方便反射的面容易造成飞点,这种情况不便使用无棱镜模式。如果用棱镜模式测房角或电杆一定要用角度偏心观测。测坎或台阶一定要分别测一个上面和下面的高程,不需要高程的碎部点或无棱镜模式测的碎部点可以在观测时将目标高设成较大值如500,便于内业处理高程时直接过滤。
在用编码法测图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跑尺的顺序,同一个地物本测站的点测完后再测下一个地物的碎部点。画草图的时候首先要把握好方向和比例尺,点号要对应。
内业成图:每个地物要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属性要正确。绘花圃或草地等面状地物时,先画闭合的边界自动填充符号;画坎、围墙、栏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向;房子不可重叠;修高程时:图面上高程点密度要合适,各个碎部点的高程点取舍要恰当,坎和台阶的上下都要注记高程点,每栋房子注记一两个高程点。等高线一般相似,不可相交,等高线不可穿越建筑物、坎、水池等,等高线碰到坎要错开,每条首曲线要注记至少一个高程,计曲线不必注记高程。相接的地物线条不可有间隔。最终的成果图要过滤无属性的线条和符号,要检查属性和图层的正确性,有些线条需要延伸和修剪,最后加上地形图图框。
十一、心得体会
通过为期4周的实习,我们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在这次实习期间,大家工作的激情很高,而且大家都很主动,彼此都很关心体贴。这次的实习我们都合作的比较愉快,经过这次的实习,我们相互学习了很多,也增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尽管这次的实习很辛苦,太阳很火辣,有时又有暴雨,而且我们测区的环境很恶劣,但我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这次的实习不但让我们收获了专业知识和快乐,更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有更坚强的意志和更大的勇气去面对以后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另外,团队的团结合作也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大家要时刻记住自己在一个团队中的角色和地位,不要把成功归功于自己,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当出现错误时要积极勇敢地承担。只有每个人都团结协作,才能顺利愉快地完成任务!
总之,这次实习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巩固了理论知识;促进了我们队友之间的交流,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也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更好地合作。感谢学校为我们安排的这次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愉快地度过了实习的一个月!
第二篇:数字测图实习总结
数字测图实习总结
实习总结
1.实习经验总结
(1)关于草图绘制
每张草图纸应含日期、测站、后视、测量员、绘图员信息,迁站时尽量换张草图纸,如果不方便也要记录下哪些点隶属于哪些测站。我觉得我们这次实习过程中草图的质量不够高,主要是草图画得太小,室内成图时不方便阅读,有些地方只有画图本人才辨得清楚是怎么连接的。我觉得好的草图不仅要画图本人清楚,更重要的是其他人看了草图也能很快在室内连线成图。因此,高质量的草图也是提高室内成图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后视点计算坐标与已知坐标的核对
如果两者相差较大,则说明测站后视数据有误或者是测站后视点点位有错误。因此对于后视点 的核对也是很重要的一步,以免定向错误造成不必要的返工。
(3)关于核对点名
观测员与绘图员之间要不时的检查核对点号,点号不对应时就可以有效的将错误控制在最近时 间间隔内,以便及时更正,方便室内成图。
(4)关于盘左盘右的问题
盘左定向后,碎部点的测量依然要由盘左来完成,不能转到盘右来观测.(5)关于跑尺
跑尺员应当熟悉<<城市测量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正确的取舍测量内容。比如,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临时性房屋可以舍去,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以用直线连接,校园内道路应将车行道、人行道按实际位置测绘,电线杆位置应实测,地下管线检修井、消防栓均应测绘表示等等.(6)皮尺的利用
对于不能通过全站仪直接测量坐标的某些特征点(通常是房角凹进去的点以及被遮挡住的点),可以灵活的运用皮尺,延长量边,垂直量边,距离交会,记录下丈量的距离,室内成图时照样可以通过软件的一些绘图功能比如说延伸拉长、量算端点支距点、垂足点、直角转折点、三点房、两点房、距离交会点等把这些点展绘上去。
(7)内业处理
主要是图根控制点的平差处理(含三角高程计算、三维坐标最后平差),个人觉得Excel拥有比较强大的计算功能,可以插入许多现成的公式,也可以自己编写公式,而且Excel还有一个特别方便的“拖拉”功能,可以将公式进行复制,这样定义好一个后,其他的一下便可以自动生成出来。因此,我觉得用Excel足够应付我们的内业计算了,不仅方便,而且高效。
(8)绘图软件的利用
我觉得要用好绘图软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除了一些基本的绘图功能,如画线、画圆、圆弧、矩形,基本的操作像延伸、修剪、镜像、阵列等,我们还应该灵活的运用软件“工程”里面的计算功能,像距离、方位角、端点支距点、三点房、距离交会点等等,以及面积计算、土方计算,还有纵横断面图的生成,这些都是应该掌握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对图层的灵活运用与管理,像GIS里面的数字地形图都是分层管理的。不同属性的物体可以在不同的图层里面进行操作,像图廓层、点号层、高程注记层、文字注记层等等,这样我们便能更加方便的操作,关闭适当的图层,更便于我们以后对数字地形图的查阅与管理。
2.对这次实习的几点思考
(1)贯穿这次实习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软件成的图一部分与实地图的相对位置不一致,多半是要旋转180度才与实地图恰好吻合,与其他组交流时也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最初的解释是盘左定向之后可能转到了盘右去观测,如果仅是一次两次出现这样的问题盘左盘右的解释还过得去,但是有好几个组都出现了这个问题那就不是盘左盘右的问题了,而且个人觉得用盘左调焦很方便为什么会突然转到盘右去操作呢。所以只可能是其他的原因。我们组有过返工的经历,而且两次都是我操作的。我试图从测量的数据中找出原因,但无功而返。最后基本上找出了原因:是后视定向的问题。一开始我们组定向的时候并没有对后视点的坐标进行核对,因此定向的时候观测的模式是角度,这样当然检查不出出错的原因在哪里了。返工的时候,我特意关注了一下后视定向。调用后视点坐标后,观测时采用的是坐标模式,结果测得的坐标与已知坐标相差好几十米,但我又确实瞄准了后视棱镜的中心。于是又重复了一次操作,从测站点输入到后视点输入,再进行坐标观测,奇迹般地发现坐标与已知值相差甚少。我都不太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同样地操作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我想:只有一个可能的解释,那就是全站仪里面的程序可能存在一些Bug,就像我们编的某些程序一样,虽然可以通畅的编译通过,但最后返回的值却有点莫名其妙,有时甚至差了很远很远。就像某些二级考试评分系统一样,改错后正确答案是“AA”,评分系统可能就要判你错了。一样的道理,有时虽然是正确的操作,但可能是顺序的问题,也会激发全站仪里面程序的Bug,导致产生错误的值来。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猜想而已,因为我再找不出其他的原因来。当然,经常进行后视点的核对就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后视点的核对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须的。
(2)本人还找到一个间接检查后视定向的方法
开测之前,找一固定目标(如楼角),记下水平角读数,分若干时间段重新瞄准该目标,核对水平角值与记录值的差是否可以忽略,相差太远则说明前段数据有误,应当记录下来,必要时要重测,之后需重新定向后才可继续观测。对于在某测站观测大量碎部点时,此方法来的比较实际,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大片返工。
(3)大地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
在龙泉山的实习,因为我们是三个组同时观测三个相同的棱镜,所以我觉得用大地坐标系比独立坐标系来的好。一方面这样可以相互检核,另一方面,即使有两组观测数据与实际地形不符,也可以避免返工。因为是大地坐标系,所以三组的数据除了控制点外可以共用,而且龙泉山上本来就提供了控制点数据给我们,况且三组同时出错的可能性也很小。我们三个小组就是用的独立坐标系,结果第一天有一组观测有问题,第二天在不影响大组进度的前提下,趁午间休息返了工,第二天又有一组要返工。试想,如果大家都使用大地坐标系的话,那么就不需要返工了。
(4)关于一步测量法
其实对于数字测图,一步测量法是比较适用的。即埋石设标后,在已知控制点上设站,先观测下一站图根点的坐标,然后再施测本测站碎部点的坐标。这样对图根控制测量少设一次站,少定一回向,少跑一遍路,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待导线测到最后一站如P点,可得P点坐标,与已知点坐标会有一个闭合差,若没超限,可平差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可根据平差后的坐
标值重新计算各碎部点的坐标;若闭合差超限,返工重测也仅限于图根点的返工,而碎部点原始测量数据仍可用,闭合后,重算碎部点即可。
(5)关于地形图方位的问题
事实上,我们实习当中对起始方位角的假定普遍都存在不正确的想法。随便假定一条起始边的方位角,由假定起始点坐标依次算得各图根点坐标,并进行平差处理,由此观测的碎部点在软件中展点成的图往往会与实际位置差一定的角度。这正是我们胡乱假定起始边方位角才出现的问题。实际上,在CAD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就要求我们最后的地形图要与实地图方位一致。而正确的起始边方位角的计算应该是这样的:架设全站仪,以实际地区正北方向为零度角方向,观测一个连接角,这样算出的起始边方位角才合理,因此是不能随便假定起始边方位角的。当然,在软件中有个旋转功能,能帮我们纠正方位不对的地形图,但是我们更应该一开始便采取正确的观测方法。
(6)关于金球软件有待升级的问题
装上金球及2002版的CAD,当然能够满足我们绝大部分的操作需求,但本人认为,有些功能还是有待加强。比如说,上面提到的一步测量法里面的碎部点坐标重算,金球就没有这个功能,我觉得这个功能是必须的,其次,由金球生成的图幅表不够完善,比如说如果采用西南角坐标编号,对应图幅的四个角上的数字根本没有对应相应的坐标,只能够由我们手动一个一个的修改了,这显然有点不方便,再者,像等高线处理里面,等高线图层的颜色好像就改不了,好像也由三维坐标生成不了三维曲面图。总而言之,随着全站仪、PDA掌上电脑、GPS接受机等先进硬件系统进入我们测绘这一领域,并不断普及,软件的升级与更新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三篇:数字测图软件总结
数字测图:将图形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然后由电子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电子计算机的图形输出设备恢复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图图形。
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全站性电子速测仪、GPS、数字摄影测量仪、数字化仪等为数据采集工具,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的数字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数字测图的基本成图过程:
1、采集有关地物、地貌的各种信息并及时记录在数据终端;
2、在室内通过数据接口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电子计算机;
3、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而形成绘图数据文件;
4、由计算机控制绘图仪自动绘制所需的地形图;
5、由磁盘、磁带等贮存介质保存电子地图。
数字化测图的优点:
1.数字化测图使大比例尺测图走向自动化(自动化效率高,劳动强度小,错误率小,地形图精确、美观、规范)
2.数字化测图使大比例尺测图走向数字化(数字信息可供传输、处理、共享;自动提取面积、方位、坐标、距离;为CAD、GIS提供基础空间信息;进行分层、放大、裁剪等处理;局部更新速度快)
3.数字化测图使大比例尺测图实现了高精度(无精度损失;无变形误差)
4.数字化测图使大比例尺测图进入新时期(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的一步法;分图幅作业到地物整体测量,计算机自动分幅)
常用测量坐标系:
一、大地坐标系(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以起始子午面和赤道面为参考面)
二、空间直角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o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赤道面上与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2三、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当测区范围较小时(小于 100km),常把球面看作平面,这样地
面点在投影面上的位置就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确定)
四、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1.高斯投影为正形投影,即等角投影;2.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3.中央子午线投影后长度不变)
五、绝对高程
数字测图的作业过程:
1、明确任务,调查测区;
2、编写技术设计书;
3、地形控制测量;
4、地形测图;
5、地形图的编辑、整饰与输出;
6、质量检查与验收;
7、编写技术总结,提交有关资料;
8、组织、管理、人员、业务技术。
数据编码的概念:表示地物的属性(地物类别等)和连接关系等信息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符号串来,称为数据编码
辐射法:在某一通视良好的等级控制上,用坐标法测量方法,按全圆方向观测方式一次测定几个图根点.这种方法无须平差计算,直接测出坐标.为了保证图根点精度,一般要进行两次观测。
一步测量法:将图根导线与碎部测量同时作业,即在一个测站上,先测导线的数据,接着就测碎部点.这是一种少安置一轮仪器、少跑一轮路,大大提高外业工作效率的测量方法。草图法作业流程:
1、组织人员(观测员、领图员、跑尺员、绘图员);
2、数据采集及领图员绘制草图记录点号;
3、野外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并保存;
4、将数据保存为CASS格式的坐标文件;
5、展碎步点(定显示区,展野外测点点号,展高程点);
6、根据草图绘制地物。测后从以下几方面查找原因:
1、已知点、定向点的点号是否输错;
2、坐标是否输错;
3、所调用于检查的已知点的点号、坐标是否有误;4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有故障等。CASS软件3大功能模块:地形制图、地籍管理、工程应用
等高线绘制流程:
1、展高程点(绘图处理-展高程点);
2、建立DTM模型;
3、三角网修改结果存盘;
4、绘制等高线;
5、保存三角网;
6、删除三角网;
7、等高线注记;
8、修剪等高线。
华测RTK操作流程:
1、基准站设置(新建工作文件、蓝牙连接GPS接收机);
2、移动站设置(设置网络连接服务器);
3、开始作业(建立项目、点校正、碎步测量坐标导出)
第四篇:数字测图重点总结
1.数字测图的概念:广义的概念,数字测图就是制作以数字形式表示的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全野外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摄影测量和遥感数字测图。狭义的概念,数字测图指全野外数字测图。
2.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将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转换成数字量,然后由计算机对其进
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图形输出设备输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
3.数字测图技术的特点:1,精度高。2,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3,更新方便快捷。
4,便于保存和管理。5,便于应用。6,易已与发布和实现远程传输。
4.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1,内外业作业独立阶段。2,内外业一体化阶段。
5.数字测图的发展趋势:1,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2,GPS测量模式3,野外数字摄
影测量模式。
6.数字测图系统的硬件组成:测绘类硬件(主要指用于外业数据采集的各种测绘仪器)、计算机类硬件(用于内业处理的计算机及其标准外设)。计算机、全站仪、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GPS接收机、电子手簿。
7.数字测图系统的软件组成: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如windows)、支撑软件(如计算机
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专用软件(实现数字化成图功能的应用软件)
8.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1,数字测记模式(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数据成图)2,电子平板
测绘模式(全站仪+便携机+相应测图软件实施的外业测图模式)3,地图数字化模式(用数字化仪或扫描仪在测区原有纸质地形图基础上进行数据采集的模式)。
9.测量坐标系:坐标参考系统分为天球坐标系(用于研究天体和人造卫星的定位和运动)
和地球坐标系(或称地固坐标系,用于研究地球上物体的定位于运动)
10.地固坐标系分为地心坐标系(原点和地球质心重合)和参心坐标系(原点和参考椭球中
心重合)。
11.无论地心坐标系还是参心坐标系都可分为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
12.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特点:1,属参心大地坐标系2,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的两个几
何参数3,大地原点在原苏联的普尔科沃4,采用多点定位法进行定位5,高程基准为1956年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均海水面6,高程异常以原苏联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结果为起算数据,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而得。
13.1980西安大地坐标系大地原点在我国中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2,是参心坐标系Y轴
与X、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3,椭球参数采用IUG1975年大会推荐的参数4,多点定位5,高程基准为1956年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均海水面。
14.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地心地固坐标系,原点位于地球的质心,Y轴与X、Z轴构
成右手坐标系。
15.CGCS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1,全球地心坐标系,原点在地球的质心,Y轴与X、Z轴
构成右手坐标系。
16.CGCS2000的三个层次:1,CGCS2000的维持,主要靠GPS持续运行的参考站,他们
是CGCS2000的骨架,其坐标精度为mm级2,CGCS2000的框架由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的2600余点组成,点位精度为3cm。3,CGCS2000加密由全国天文大地网与2000国家GPS大地网联合平差后的网点组成,约5万个点,点位精度为3m.17.七参数:3个坐标原点平移参数,3坐标轴个旋转参数,1个尺度变换参数。
18.地形图分层的原因:在应用数字测图系统显示地形图和对图形进行编辑时,经常需要区
别不同类型的地物,并分别显示在屏幕上。将显示的图形分成包含不同内容的若干层次,这种处理方式便于更清楚的观察地貌和地物之间、不同类型地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需要生成相关的图形输出。
19.分层的方法:按专题分层和按地物实体类别分层。
20.地形图符号的类型:点状符号(分为几何符号、文字符号、象形符号)、线状符号(实
线、虚线、点线、点画线)、面状符号(通常表示与空间分布范围有关的地理特征)。
21.图式符号设计的原则:对表示对象进行抽象、概括和简化,使其生动形象、易于定位,在表现地图要素存在及分布特征的同时,还能反映表示对象的轮廓和数量特征。
22.符号的三个基本要素:形状、尺寸和颜色。图元是构成符号的基本图形元素。
23.数据编码:用来表示地物属性和连接关系等信息的按一定的规则构成的符号串
24.数据编码的主要内容:地物要素编码、连接关系码、面状地物填充码。
25.野外数据采集编码的总形式为:地形码(表示地形图要素的代码)+信息码。
26.1:500,1:1000,1:2000的代码位数的规定是6位十进制数字码X(大类)X(中类)XX
(小类)XX(子类)
27.编码的方法:全要素编码方案和简编码方案,其他编码方案(块结构编码、二二维编码)。
28.全要素编码方案:通常有若干个十进制数组成、一般其中三位表示地物编码。五位数编
码规定,前三位为整数(地物编码,且自定义类别),后两位为小数(进一步说明地物的方向或流向、楼层等);CASS数字测图系统中规定为六位数字,规则是:1(或2或
3)+图式序号+顺序号+次类号。该编码方法有点:个编码具有唯一性,计算机易识别和处理,但外业直接编码输入较困难。
29.简编码是在野外作业是仅输入简单的提示性编码,经内业简码识别后,自动转化为程序
内部码CASS系统的野外操作码可分为:类别码,关系码和独立符号码。该编码方法的优点是:形式简单、规律性强、易记忆,并能同时采集测点的地物要素和拓扑关系,能适应多人跑尺,交叉观测不同地物等复杂情况。
30.外业测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协调、收集资料、实地踏勘、制定技术方案、技术培训、仪器校验。
31.组织协调工作:工作协调+组织队伍工作(成立技术指导与跟踪检查组、成立数字测图
作业组、对于房地产地籍调查测绘还应成立调查组)。收集资料: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及用地批准文件+收集相关的图件资料(航片、地形图、影像平面图、其他图件)+收集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其他资料(气象地质资料等)。测区踏勘:了解测区位置、行政区划,了解测区人文风俗,了解测区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气象条件查看已有测量控制点的分布情况,初步考虑图根控制网的布设方案,了解测区特殊地物及其表示方法,了解地形困难类别。全站仪日常检校的内容:1,照准部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2,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3,十字丝位置的检验与校正4,视准轴的检验与校正5,光学对点器的检验与校正6,测距轴与视准轴同轴的检查7,距离加常数的确定。控制测量方案。测区划分:平板测图就是把测区按标准图幅划分成若干图幅,一幅一幅的进行测绘。数字测图人员组织及安排:测记法(观测员1名+绘草图领镜1名+立镜员1~2名)和电子平板法(观测员1名+电子平板操作人员1名+跑尺员1~2名)
32.碎步点测量的方法:极坐标法、延长量边法、距离交会法、单交会法、计算法、平行曲
线法、直线相交法、平行线交会法、对称点法、图形平移法、作图法。
33.测记法:用全站仪或PTK GPS(静态测量法)在野外测量地形特征点的点位,用一起
内存储器记录测点的定位信息,用草图、笔记或简码记录其他绘图信息,到室内将测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经人机交互编辑成图。测记法外业操作方便,外业作业时间短,是测绘人员常用的作业方法。
34.测记法按使用仪器的不同可分为:全站仪法数据采集,PTK法数据采集。它们都有无
码作业(用全站仪测定碎布点的定位信息,并自动记录于电子手簿和内存储器,手工记录碎布点的属性信息和连接信息)和简码作业(在测定碎布点的定位信息的同时输入简编码)之分。
35.全站仪的数据通讯:全站仪与计算机或PDA之间经通信线路而进行的数据交换。
36.GPS的数据通信:指GPS接收机与计算机之间经通讯线路而进行的数据交换。
37.数据格式转换:把数据记录设备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格式传输到计算机中,形成一个文件
供内业处理时使用。
38.文件成为坐标数据文件,是CASS最基础的数据文件,扩展名为*.dat。格式为N点点
名,N点编码,N点Y坐标,N点X坐标,N点高程。
39.CASS和GIS接口方案包括底层接口和高层接口。
40.地物的绘制方法(7种):简编码自动成图、编码引导自动成图、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测
点坐标定位成图、电子手簿测图、电子平板测图、数字化成图。
41.地图数字化(纸质地形图数字化)指通过手扶跟踪数字化(已经不使用)或扫描屏幕数
字化等方法,将纸质地形图转换成计算机能存储、编辑、处理和输出的数字地形图的过程。
42.地图数字化主要内容包括地图定向(图像纠正)和图形数字化(图像矢量化)
43.地图定向变换参数的方法:赫尔默特变换、放射变换、双线性变换、二次变换。
44.放射变换顾及了地图或图像在X和Y方向上伸缩变形不一致的因素,至少需要三个定
向点,实际作业中,一般选择地形图的四个图廓点作为放射变换的定向点,放射变换在进行坐标转换的同时,分别纠正地图图纸在X和Y方向上的均匀变形,且允许X和一Y方向的伸缩系数不一样。
45.二次变换是比较常用的处理非线性变形的变换模型,至少需要六个定向点,一般选取4
个图廓点和若干个方格网线交叉点。当选取的定向点多于6个时,按间接平差原理结算12个变换参数。
46.栅格数据是以像素灰度值组成矩阵形式的数据。
47.数字图像矢量化的基本方法:线划跟踪。是一种根据组成线划的各个像元之间固有的连
续关系依序提取线划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二值图像上进行的。
48.栅格数据计算的内容:1,灰度值变换2,栅格图像的平移3,两个栅格图像的算数组合和逻辑组合4,加粗和减
49.线状栅格数据细化的方法:最大数值计算法、边缘跟踪剥皮法。
50.地图扫描屏幕矢量化:先将图纸通过扫描仪录入计算机,生成按一定分辨率并按行和列
规则划分的栅格数据,其栅格数据的文件格式有JPEG、TIF、BMP、PCX、GIF、TGA等,然后用扫描矢量化软件,采用人机交互与自动化跟踪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地形图的矢量化,其工作都是在屏幕上完成的。这种方法纸张的变形程度,清晰程度的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是地形图数字化发展的方向。
51.矢量化的方法:1,用鼠标对栅格图像逐一描绘得到一个以*.dwg为后缀的图像文件2,专用的矢量化软件结合人工干预对栅格图像进行矢量化。
52.栅格图像和矢量图形的区别。153页
53.地形图矢量化的工作步骤:1,原始栅格文件的预处理2,正式栅格文件的细化处理(细
化的结果应为原样条的中心线)3,地图矢量化(人机交互与自动化跟踪相结合的方法),矢量化后,咬碎找原图进行注记符号的输入和适当的检查与编辑工作,以保证数字化地形图的质量,使能顺利输出或转入到应用软件中进行工程应用。
54.衡量细化的指标:细化处理所需内存容量、处理精度、细化畸变、处理速度。
55.数字测图质量控制指测绘单位从承接测图任务、组织准备、技术设计、生产作业直至产
品交付使用全过程实施的质量管理。
56.数字测图的质量控制的原因:数字测图产品质量是测图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它不仅关
系到测绘企业的生存和社会信誉,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因此,为保
思想观念。
57.全野外采集数字化成图的误差来源:数据采集阶段(控制点的点位误差、仪器本身的误
差、仪器及棱镜的架设、量高和照准误差。棱镜支放误差),数据处理阶段(数据处理不当、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
58.地图扫描矢量化中的误差:原图固有误差(数字化采集误差、制图过程的误差、图纸复
制过程的误差、图纸本身伸缩变形产生的误差)和扫描矢量化产生的方法(图纸扫描误差、图幅定向误差、图像细化误差、矢量化误差
59.数字测图质量控制的方法1,准备阶段:包括组织结构准备和业务技术准备(搜集资料、野外准备、仪器设备准备、技术设计)2,野外测量控制3,内业成图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图形处理、成果输出)
60.与传统测图相比,数字测图的内业控制的特点:
第五篇:数字测图毕业设计
平阳县带溪小流域腾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平阳县带溪小流域腾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来自于平阳县腾蛟镇人民政府,是我新年后的第一个任务,本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地形图。
本工程任务内容为五等GPS平面控制测量;五等水准测量;1:1000地形图。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以小流域为单位,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方式治理水土流失。通过坡改梯、水土保持林、经果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措施综合治理。
本次施测项目位于带溪小流域中上游的丘陵山区,三小块经果林地形,测量面积为1.8平方公里。结合当地温暖湿润气候及山区地形,预计工程工期在35天左右。
02月07日我们测量队伍进场,队长李子坡,队员有陈铿伟、王鑫琦、陈振鹤。项目经理(检查员)俞永军,来工地安排、落实包括吃住等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进场后由于天气的原因,本周我们仅完成现场踏勘、五等GPS控制的选埋、五等静态GPS的观测和一半的“代五等”高程测量。
“代五等”是我新接触到的一种高程测量方法。主要原理是利用全站仪的三角高程法传递高程。本工程中由于已知点不仅离测区比较远,高差较大,且中间隔着几座高山,所以不提倡用水准测量的方法,采用“代五等”高程测量。从已知高程控制点“Ⅱ樟立10”出发,经过E1、E2……E8后闭合到“Ⅱ樟立10”。使用DJ2全站仪,边长、角度测回数为4测回,采用三联脚架法作业。根据规范,边长测定一测回间较差10mm,测回间较差为15mm;天顶距观测指标差较差为10’’,测回间较差为10’’;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为正负15mm,路线中各边的天顶距不宜小于75°和大于105°。
在“代五等”高程测量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该地区地处山区,雾气非常重,早晚都会起雾,加上每测站的距离较远,指标差有时会超限。正午时分太阳直射,地面上会产生“热浪”,影响边长读数。傍晚就起大雾,无法进行“代五等”外业作业,大大缩短了我们的外业作业时间。我主要负责记录,由于不熟悉“代五等”作业流程,且队长李子坡技术娴熟,读数较快,我在记录中出现了一些小错误,在李队的指导下得到了改正。
在我们测量队里队员关系融洽,每当我遇到问题,都能及时的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