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多彩生活_写出真实感受
走进多彩生活 写出真实感受 ——浅谈小学生的作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很显然,课标对于作文教学的实施建议是可操作性的,是有指导意义的,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作文仍然是一项难题,而作文教学无疑也是令小学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习作成了令很多师生都望而生畏拦路虎,往往是教师口若悬河,费尽心机的讲,学生抓耳挠腮,绞尽脑汁的写,最终还是无法见到成效。我认为,作文教学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并将这些探索和启发加以锤炼和总结,才能从中得出一些对学生有所裨益,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的心得、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只要我们教师指导得当、训练得当,作文一定会成文孩子们热衷的学点,成为师生乐于面对的话题。
一、引领孩子遨游自由广阔的空间 作文应该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的反映,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很多孩子的作文是脱离生活的,他们也曾见到过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游览过生活中的很多美丽的地方,经历过生活中的很多难忘的事情,但是,在写作中,他们却很难把自己的这些经验和经历与作文联系起来,因此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让孩子整整遨游于广阔的生活空间,是作文教学的迫切需要。
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套写、甚至背诵例文、范文的抄袭现象很普遍。从孩子们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经历和观察是有的但是认识的能力却是薄弱的,他们的作文,于生活是脱节的,没有生活气息,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现象描述出来。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在观察生活的同时去思考生活,在生活中去获取写作的素材,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是观察方法,如观察自己生活的城市、社区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每天接触到得人的工作表现、言语谈吐和人物身份;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在一天中的变化,一年中的变化;观察日月星辰在一个月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并有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对于这些变化你的体会和感受,从中提炼出去美好的、值得你记忆的人、物和事,然后将这些写进你的作文,你的随笔通过观察,激起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我还经常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积累一些典型的写作材料。这样无疑可以促成到作文教学的成功,同时也能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提高学生所写文章的思想内涵。如组织学生开展“夸夸我我的同学”“我的妈妈(爸爸)真了不起”“他(她)是我最喜欢的老师”等内容的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儿童节、教师节、母亲节、国庆节等)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季节和父母去郊游、到野外、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走一走看一看;到爸爸妈妈的单位、工厂去体验一下……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生活,也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的有益尝试。我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然后观察了解自己亲手种下的花草树木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记录自己和亲手饲养虫鱼鸟兽的小故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记录劳动的乐趣、辛苦和感受……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并把这些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在以后的作文中有意地去应用。
二、让孩子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可见,真正的作文教学应当是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积极的思考”十分重要,幻想靠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搞模仿来提高写作水平,无疑是纸上谈兵,是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新课改一直在强调提高学生的主题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作文教学怎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呢?教师只有开拓学生思路。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获取灵感,才能让学生做到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试想,如果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连看文章的能力都没有,何谈写文章的能力呢?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无点墨,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的阅读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甚至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学生。就小学低年级而言,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冰心的小散文都是孩子们阅读的首选材料。
当然,我们的语文课本的功效也不容忽视,选入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筛选之作,都是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优秀范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仿写,这里所说得仿写绝不是简单的模仿套用,而是仿其文、仿其格、仿其法、即:学习文中精美语言的运用;学习文章谋篇布局的思路;学习文章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法。学生经过这样的仿写练习,必然会掌握一定的写作基本方法,教师再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去训练自己。例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主题;篇章结构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以运用“顺序”、“插叙”、“倒叙”的方法去练习。总之,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坚持写日记是很多教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首选方法。的确,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取材广泛,大凡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写日记的素材,孩子们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通过日记表达出来。给他们一个广阔的写作实践的空间,让他们的笔自由驰骋,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当然这里教师的适时引导也是不能忽视的。比如:每组织学生参加完一场歌咏比赛,广播操汇演,搞完一次大扫除,开完一次主题班会,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题目自拟,体裁自定,内容自选,写出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的文章来。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表现生活的需要,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教会孩子改出好文章
优秀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对自己习作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因此教师应该及时的去批改、阅读孩子的文章,并给出中肯的评价,提出修改的意见。在孩子的作文中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所带班级的一个孩子,表达能力较差,但是在一次作文中,他准确地运用了刚刚学过的一个成语“五光十色”去形容城市的夜晚那多彩的街灯,于是用红笔在他的那句话下面画上了一排整齐的圈圈并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多留意生活中美丽的事物,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写得更精彩!希望你再修改文章是注意一下段落结构,不要一段到底,一个句号到底。这样先鼓励,后建议,学生很容易接受,自己修改起自己得文章来也得心应手,就像在给自己精心种植的小花剪枝捉虫,让她更加完美,有那个孩子会拒绝这样的美差呢。“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修改的过程中建议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多看几遍,有感情地读一读,看它是否顺口,是否通顺,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修改自己的文章是进步,修改别人的文章也是一种提高,教师还可以给孩子们轮流交换互阅的机会。
语文教师应该是个千面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这门艺术中的艺术,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领下徜徉在艺术的殿堂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更是作文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引领着一个个小主人去品味写作的奥妙,学习写作的方法,写出优秀的习作。
第二篇:走进食堂,感受生活
“走进食堂,体验生活”之感想录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邹仕昌
同学们,当你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时,你是否了解食堂的工作程序呢?当你在抱怨食堂的不好时,你又是否想到食堂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呢?
为了使同学们全面地了解校园食堂的一切,校学生会生活部于2010年12月8日开展了一年一度的“走进食堂,感受生活”的体验活动。在校生活部黄茜和我院生活部田兴虎的带领下,同学们第一次参观了学校的食堂,对食堂的消毒通道、库房、切配间、粗加工间、炒菜间、洗碗机区、消毒区等场所进行了充分地了解。清洁的地面、统一的着装是大家见到的第一幕。同时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最规范的食堂!
接下来,同学们被分配到各处展开实践活动。从洗菜到切菜,从食物上架到销售食物,食堂内部到处充满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洋溢着食堂阿姨和阿叔欣慰的笑容。同学们在边活动着边聊:在今天走进食堂的体验中,对食堂工作环境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消毒餐具方面。消毒餐具必须经过四五道工序,从清洗到消毒,完全自动化高速运转。它的完成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同学的饮食安全,还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形象。针对有的同学因不放心食堂碗筷是否清洁而自带饭盒的现象,带队人员说:“食堂餐具消毒的程序相当严格,同学们大可放心地吃!”
我们发现,各班组工作人员时刻准备着,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至食堂管理人员,下至普通员工,都将同学们的利益放在首位,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劳动,虽拿着微不足道的工资,却默默无闻地服务,即使他们的热情没有回报,也始终无怨无悔。当带队人员问起我们是否辛苦时,我们摇摇头:“食堂阿姨比我们更辛苦。他们凌晨四五点就必须投入工作,有的甚至更早!每天他们都重复着同一个繁琐的工作,却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时刻将工作放在首位,我们十分敬佩他们!”
没有张扬的宣示,没有空头的承诺,有的只是用心的服务。食堂的每一个员工都是用心为广大同学服务的,他们用细微、无言的行为感动着每一个同学。当问及他们觉得每天的工作辛苦不辛苦时,他们都笑了:“能为同学服务,给他们我们所能给予的,是一件最开心的事情。他们的笑容,是给予我们最好的回报!”
本次“走进食堂,体验生活”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使同学们了解到食堂的运行流程和管理体制,还让大家体会到食堂员工的辛苦,感受到劳动的快乐。食堂工作人员们无声无息地奉献,勤勤恳恳地付出,以饱满的精神面对日复一日同样的工作。返观自身,一些自恃为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浪费粮食,漠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果实,不回收餐桌上的垃圾等现象却屡见不鲜。如此对比,何尝不自惭形秽?其实,每一个感谢的微笑、每一个会意的眼神都是对他们辛勤劳动的最好报答。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珍惜他人的辛勤付出,怀着感恩的心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只在想象中而触不可及,其实生活就是这样简单。
2010年12月9日
第三篇:让地理教学走进真实生活
让地理教学走进真实生活
让地理教学走进真实生活
摘 要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让地理走进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面对实际问题,尝试迁移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挖掘课外教学资源,进行大胆尝试,关注生活实际,在地理教学中要突出“地理是源于真实生活的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019-02
中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他们有着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就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的地理知识,会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地理教学重要的教学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地理课程的时空,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理解和感悟。
有报道说,在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时,一位年仅十岁的英国女孩与家人在泰国普吉岛游玩时,突然看到海水翻起了很多的“泡泡”,随即告诉妈妈说,将会有海啸发生。正是由于她的警告,这个海滩上无一人伤亡。小女孩也因此被
媒体赞誉为“海滩天使”。“海滩天使”的这份“先见之明”,正是得益于她在学校地理课上学习到的有关海啸的知识。她说:“地理老师教给我们有关地震的知识,还告诉我们地震如何引发海啸。”十岁的小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知识避开百年不遇的灾难,而我们的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如何呢?好多大学生在地图册上找不到具体某一地方的地名,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却因为不会查看地图而找不到方向的也大有人在。面对这样的事实,作为一位地理教师,我感触很深,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何让地理课堂教学多一些“生活”的色彩,如何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教会他们处理和应对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这的确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因此我在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和尝试。
一、地理是源于真实生活的地理
1.地理知识源于真实生活
(1)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太阳、月亮、云、夜晚星空的变化,能学到很多地理知识。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太阳夏季时的运动轨迹和白昼时间长短的情况,并与冬季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原因。还可以让学生观测在晴天、多云、阴天等不同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云的形状分别有什么不同。
(2)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如果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他们就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饮食上:中国的“南米北面。南甜北咸”的生活习惯是受各地
气候和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服饰上:西藏牧民习惯穿可以露出一只胳膊的“不对称”的藏袍,这与当地的昼夜温差大有关系;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这样的穿着既能散热又可以抵御风沙。民居上:我国北方传统的民居特点是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这样会冬暖夏凉。南方地区由于夏季长而炎热,人们习惯睡木床或竹床。而黄土高原上的民居则由于气候干旱,所以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特征,挖掘出冬暖夏凉的窑洞居住。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谚语“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说的是云与降水的关系;成语“沧海桑田”则揭示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二、学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地理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许多生活事例可应用于教学上,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因此地理学习中学生不但要学习与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更要注重生活中的各种能力养成,要使地理教学从“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平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比如,在上工业区位选择时,我引用同安厦绒造纸厂建成后东溪水质严重恶化,究其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由于造纸厂是水源污染的企业,厦绒造纸厂位于同安城区东溪上游由于大量废水排入导致东溪水质严重恶化,作为决策者,如果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我想就不会将该企业布局于此以致导致严重后果。又如我讲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时,我引用如下问题:为什么我们当地人们喜欢坐北朝南的房子?为什么冬季要注意做好保湿工作等。以上这些均为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
问题,只要学生能充分运用地理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训练学生走向生活实践的能力
几乎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可从生活世界中引入,同样,几乎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可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就要求地理学习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用处,从而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例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特大地震,第二天全校师生议论纷纷,当天的地理课我因时利导的问,遇到地震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发生地震时若正好上课,高楼上的学生应立即躲在课桌下,在家里,躲在坚实的家具下面,若在商场,快速躲靠在大柱子旁边,等地震稍停,尽快组织人员有序离开建筑物,到空旷地。有的说地震时应尽快
关闭水电和煤气可防止因泄漏引发的间接灾害,如爆炸等。及时抢救伤员脱离险境,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是较好的逃生方法,但是千万不要打开电灯或用打火机,以避免触电和爆炸,可用手电筒照明。看着同学热烈地讨论着,我笑着说:“很高兴看到你们能活用地理知识,地理教学目的是让你们能学以致用,在遇到灾难时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采取合理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以摆脱险境,获得生存。”
第四篇:作文要写出真实
作文要写出真实(演讲稿)
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作文的架子放下来。让我们原来总是美声唱法,像曹丕所说的,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也。包括孔子也说了一个格言一字都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么降下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从美声唱法进入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样让孩子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只是当老师的不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生活放在第二位。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拿起笔来,在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写作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总是感到作文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而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所以老师们,我今天的发言,不想像专家一样,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专家,专家是围绕一个专题使劲的、一个劲地研究研究,研究到大家都听不懂了就是专家。我从实践中来,我是一线的老师,尽管我当了一年的业务校长,但是,我还依然给孩子们上课,研究教学。我是吃什么饭长大的,我知道我依靠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依然没有离开我的一线。那么,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谈几个东西,不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我想从几个案例谈起,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
我先讲几个妈妈的故事。我们走进这几个妈妈的故事,来反思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看这样一位妈妈。这个故事是九十年代初发生的。北师大一位研究生叫卢迪到山海关旅游,听到这样一段母子的对话。妈妈问儿子,那长城好不好看?儿子说,好看。妈妈又问,你看那长城像什么?妈妈循循善诱,孩子心不在焉。孩子想了半天,说,妈,你说啥呀?看不出来?妈妈说,儿子,你真笨啦!你看这长城多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多么雄伟,多有气势!卢迪听了心里直起鸡皮疙瘩。因为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怎么知道,什么叫蜿蜒,什么气势。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龙,还愣说是蜿蜒的巨龙。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妈妈就这样灌输着。卢迪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师不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吗。比如,写秋天的稻田,老师就在结尾加一句,充满丰收的喜悦。要写我武夷山的景象,结尾就加上,祖国大好河山,我爱你!如此,卢迪从小学到初中,作文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难怪他后来留学到了加拿大故宫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肚子里装的这些词、那些句没法形容眼前这大自然的造化。
接下来,卢迪就当了一名家教。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卢迪就问,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来的?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然后,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再转身发现他妈妈没在,他就说,你想听真的?卢迪说,对。他刚想说,妈妈端着水果进来了,他一伸舌头不说了。卢迪说,这样咱俩就用英语说吧。于是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出国留学,最后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写向上的。我们这样写,老师就给我们没影儿。卢迪心想,这可怎么办?说,孩子,你别怕,你就这样写,你要做个真实的人,不能虚伪。你怎么想,就怎么写,难道你写家乡不好就等于不爱家乡吗?不一定,说明你爱家乡,你有这样的感受,你一定会改变你的家乡。如果爱家乡就是说好好好,那家乡就不需要建设了。聊得忘了形,俩人用汉语开始说了,他妈妈早就在旁边听见了,便故意咳嗽了两声。孩子一听明白了,妈妈在旁边。于是卢迪就这样继续辅导孩子,完了,走到门口系鞋带的时候,就看见孩子的妈妈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说,孩子,你作文千万不能听刚才卢叔叔说的话,听见没有?他留学这么多年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不?儿子说,我明白了。卢迪没法再解释,只好走了,但他心里非常的痛苦。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上两位母亲不是典型的中国语文教师,但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老师。他们的引导与教诲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由此,我,大家在反思语文的教育体系,包括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心灵语言和灵魂的委缩,都表现在以下几点:我们国家使用统一的教材,虽然现在是一纲多本,但大多数教材还是统一的,几亿的孩子学的大体一样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但选来选去总停留在那有数的几篇上。我们的眼光完全一致,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框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精神视野扯住了我们本来应该放眼世界,纵横古今的目光。全国认同一种精神言语方式,用这统一的语言方式去统一我们不同的大脑,老师们,这是我们的妈妈的故事。下面,我再讲几个学生的故事。首先,看发生在江苏的一次作文大赛,作文题目叫《值得庆幸的一次失误》。评委们批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作者这样写道:自己参加学校八百米运动会的比赛,他知道共有七位选手参加,取前六名。这时他的朋友小兰告诉他一个招,只要你在比赛的时候,绊倒一个选手,你就能稳拿前六名。既能给班级加分,还能给奖品。于是作者我在比赛的时候奋力冲在最前面,他在事先打好埋伏的地方蹲了下来。于是开始反复的解鞋带系鞋带,系鞋带解鞋带。等到第一个跑过去,第二个跑过去……因为他算准了要绊倒第四个。第四个跑过来的时候,他伸出右腿就想给第四个一个腿弯儿。但他灵魂的左腿给了他一个大耳光,说,唉呀,你怎么这样没良心,这么不象话呀!于是灵魂深处的另一个我就开始折磨起自己,我这是干什么呢?高尚的我就否定了荒唐的、自私的我。最后,我就把我的脚收回了,继续向前跑,就这样,我成全了一次值得庆幸的美好时刻。
专家们看了这篇文章,哭笑不得。在硝烟弥漫、分秒必争的八百米长跑的竞赛场上,有谁跑着跑着蹲下去反复地解鞋带系鞋带,有谁又可能想那么多的想法。想我绊不绊,绊完了又不绊,还用手去打自己的耳光,最后又不绊,终于跑了上去,那是不可能的。老师们,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扭曲了,这可都是小学生,咱们孩子扭曲到什么程度。
大家都知道98年的高考题目叫做《战胜脆弱》。《南方周末》报道了安徽省高考作文事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栏目崔永元知道后想办一期节目,结果安徽怕在全国影响太大,多方周旋,才不了了之。《战胜脆弱》这篇作文在安徽省的考场上35%的考生都是写在高考前夕不是父母双亡,就是家里着了大火,不是家里着了大火,就是发生了洪灾。因为98年抗洪。当时,安徽省没那么严重,只是有些地方受了点小灾。可是一百个学生竟然有三十五个写成这样。写的真是惨不忍睹,评卷的老师都掉着眼泪评卷,太可怜了!判一个又太可怜了!但可惜的是判着判着发现不对。中午,评卷老师正好和安徽省招办主任一起吃饭。于是,就聊了起来。一位女老师说,唉呀!你们这,今年还有一个用脚答题的考生啊!没有手那孩子的作文写得真漂亮啊!这孩子真惨哪!招办主任当时脸就白了,没有啊,我们全安徽考生没有一个用脚答卷的呀!这个老师说,唉哟,我的天!这个孩子撒谎了,用手写的,他说自己没有手,战胜脆弱嘛,用脚写,我还给了他最高分。完了,大家都议论,你们这安徽呀,经济太落后了,生活怎么这么可怕呢?35%的孩子不是没爸就是没妈,不是家里着了火,就是发洪灾了。招办主任一脸茫然,没有啊!你说这怎么查?当然,给这个用脚答卷的孩子降了一等,这孩子倒霉了,其余的孩子怎么查?你得查报考时的档案,查他爸爸在不在,他妈妈在不在,因为那档案是五份月登的,父母怎么怎么的。可别人七月份考的,万一中间他爸爸妈妈死了呢?你也没法说,你说你怎么查?最后,这个事没办法,弄来弄去,只好顺水推舟了。但是从这件事引发了整个教育界、整个社会深刻的思考,教育都假了,你说还有什么好,所以打假要从教育开始。以上是我们学生的故事。
接下来,我再讲讲咱们老师的故事,咱们老师真的不容易,为什么?你们是武夷山的,别看你们是旅游区,也许工资不一定高到哪儿去?我原来老家在吉林,工资也很低,现在到北京了,还可以。我们真的不容易,现在啊,我们上级教育部门给我们压力,校长给你压力,主任给你压力,就是不给你魅力,所以你也很痛苦。工资不高的前提下,丈夫还要爱,孩子还要爱,今天校长瞪了你一眼,你一惊,怎么着?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但我们还得同新课程一同成长,不成长也得成长,要让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说我们很难。尤其是现在的作文教学,新课标要求我们降下来,习作不叫作文,低年段叫写话,高年级叫习作。这些我不想多多赘述,因为新课标大家都很熟了。新课程降下来了,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专家制订了那么多好的理念,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作文根本没降下来,我自依旧,我们仍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因为我们的脑子像酸菜缸都锈上了,怎么洗也洗不净。我们还是要求孩子的作文重心要突出。虽然叫写话了,我们作文教学还是要求孩子达到几百字,几百字。我们的专家光在理论的天空打雷,不在实践的土壤上下雨,因为高考的指挥棒没变。我理解老师们都很难,但是新课标下来了,我们就得改,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用白岩松的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轻轻松松的学作文,快快乐乐的学作文。
接着,我再给大家讲讲我女儿的故事。我女儿今年在清华附中读初一,她去年写了一篇文章叫《冷眼看作文》,给小学作文一顿批判,说六年来作文的训练,除了难忘的事就是有教训的事,有意义的事最后变成万能的事。要不半命题作文就是记一件××的事,还是那件事。总之,俗、俗、俗,苍白、苍白加苍白。我女儿很有主见,写作文总是写自己的感受。但六年来,一写作文她就偏题。六年级有道作文题叫《闲不住的××》,作文要求写人,我孩子写的是《闲不住的声音》,是一篇非常美的散文。但老师告诉她,你别这么写,跑题!我女儿给我谈了。我说,姑娘,坚持,没事!当然,也有我的原因,在纵容她,她爱写我也爱看。她有时也含沙射影的批评我。有一次,她评价这样一次作文,六年来没有谁不写的,叫《我的妈妈》。一般这样的作文,老师铁定的要求我们开头从妈妈的外貌入手,而妈妈的外貌描写大多聚焦于斑白的花发、眼角的鱼尾纹、布满皱纹的双手,弄不好就模仿《春蚕》里老舍妈妈一手的茧子。于是,一位上了年纪更年期的大妈却有着一位读着小学的孩子。可见我们国家的晚婚晚育工作做的是多么的充分和彻底。根据剧情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老师从来只让我们写正面的,不许写反面的。写妈妈怎么爱我、怎么爱工作、怎么省吃俭用,怎么辛苦不睡觉,就是不写妈妈脾气不好啊、不讲卫生啊。奇怪,中国孩子的妈妈都千篇一律。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写一位工作繁忙的敬业女性,日夜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拼命工作。这时候,老师又告诉我们,记事文章要有起因、经过、发展、高潮,一定要有高潮,还要有经过,经过要突出重点,结尾要扣住中心。在这样的要求下,主角先行定好,就是一名小学生,搞不好的话这个小学生的妈妈就是他的班主任。可他感觉妈妈对别人的孩子比对自己还要好,难免心理不平衡,气得内分泌失调,但也无可奈何。主角的妈妈工作繁重,经常给学生补课,难免有时晚回家。于是,主角对自己的妈妈就会生很大的埋怨。(这是老师要求写的,要形成强烈的对比)后面接着写妈妈我恨你,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接下来赶紧进入故事的高潮,那就是主角非得生病,不生病也得出事。这个时候,生病了之后,妈妈总是用那耶稣式的,用耶稣看世人充满怜悯的眼神居高临下地看了自己一眼就出门工作去了。然后,主角就很伤心似的林妹妹似的怜花爱玉一番不被重视的一颗破碎的冰冷的十岁儿童的心,昏昏沉沉地睡去了。这时候,就必须要让读者在这儿为老师捏一把鼻涕捏一把泪。最后妈妈深夜才回家,去叫主角,主角就是不理她。……
还有这样一篇看图写话,叫《雨中送伞》。此类作文老师非得告诉我们有以下步骤,开头必须是我的老师一头短发,精神抖擞、中等身材,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有时候像母夜叉),但是写作文必须要这样写。由于作文要过老师那一关,一般写我的老师要写语文老师,因为那是最理想的选择,说得她高兴,上天没有地下也没有,诺贝尔奖不给她简直是有眼无珠。案发现场就在学校门口,根据剧情需要,天气描写必须要写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主角没带雨具,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百鸟归巢各自飞,窗外雨哗哗,主角心慌慌,带着一颗不被同情的没有温暖的破碎的冰冷的心站在门口不知所措。这时,老师会像奥运使者那样举着神圣的火炬,举着一把从地摊上买来的十块钱一把的降价雨伞出现在主角前(当然,我要这么写,就不美了)我一定要这样描绘,这时远方出现了一个身影,举着一把好看的小雨伞,带着神奇而又可爱的笑容。啊,那不是我的语文老师吗?于是,一个崇高老师的形象就被我给勾勒出来了。根据剧情的安排,老师一定不会带两把雨伞,也不会拿三块钱让主角坐人力车回家,更不会给他钱让他打车回家,非得要拿一把伞护送主角回家,这样才能感人,老师的形象才会高大。一路上,师生二人相依为命,风雨同舟。在崇高老师的带领下,他为了不让主角淋湿,愣是把雨伞往主角这边靠,自己的半个身子露在风雨中。于是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头也湿了,裤子也湿了,多么感人的一幕啊!于是,我还得要这样描绘一笔,风依然地吹着,雨哗哗地下着,我不禁打了一个哆嗦,转身一看,呀,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多感人的一幕雨中情啊!到了主角家中,崇高老师顾不了一切,不喝一口水,也不进屋,肯定站在门口,用手擦擦脸上的雨水转身消失在风雨中,而且还非常酷的帅呆了的一甩头。这时,主角就目送老师离去。原来我写的是省略号。我们的语文老师把省略号给我加了一句,我的眼睛渐渐地湿润了。第二天,主角上课,发现老师的鼻子红得像克林顿,崇高老师昨天被雨淋了,得了感冒了。这时候,主角还要发一通感慨,哇,多好的老师啊!为了爱我,为我们付出了这样多,而且今天还坚持上课,我一定要报答老师的爱,长大了为祖国作贡献。这样才能把老师的爱和为祖国作贡献紧密地结合起来。
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一定在感慨万千,议论纷纷。我知道,我举的这些例子偏激了些。但是,存在就是真理。我们都得反思自己,我们的作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孩子就带着这样的体会和感受走向中学、走向高中,会怎么样?我们今天还要把技巧放在第一位去教学生写作文?我出了四本书,我都是情动辞发,都是自己感受的就拿起笔来表达它。我不会把技巧放在最前面。技巧重要,但不是学习作文的法宝。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体味生活,也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比如说,有两个人同时骑自行车下山,都不知道前面有个大坑。第一个骑下去倒了,站起来骂道,今天真倒霉!谁这么缺德?然后,拍拍腿走了。第二个人也倒了,但是他一边拍腿一边想,唉,为什么会有个坑呢,我怎么栽了呢?……这些经历写出来就是一篇作文。我们的孩子们应该有一双善于捕捉生活、高于生活的眼睛。再有,我们的饿写作技巧研究可以说是成绩卓著,上新华书店看看,什么快速什么法……但是,快速什么法你得肚子里有啊!有的前提下才能谈快速什么法。你没有怎么能像女人生出孩子呢?我们要讲技巧,但是,我们该怎么把技巧于无形中教给孩子。比如观察,作文的观察与生物、化学上的观察是不一样的,我们老师就该弄清楚。要说的太多太多。今天我就说下面的一段话。新课标就是让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的作文以平民的意识走进孩子。君不见,孩子们惟恐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登不上作文的大雅之堂,他们正以一只生花妙笔对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涂脂抹粉,非得把笔下的人物变成重工作、不重家庭的公众人物。因为不懂得作文的本质,在选材立意要精要新的劝导下,孩子们不再童言无忌。于是,他们的作文远离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思想、平凡的情感,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我们不少的乡村小学生,很少有人能写出散发泥土芬芳的作文。一群群质朴的乡下孩子,只会用陌生的语言描写那遥远的城市生活。我不明白,那孩子们为什么不看看那沉默的远山、沉寂的池塘、广袤的原野,为什么不写写屋前的那棵大樟树、路边的马尾巴花。一个乡下的孩子失去了乡里的童趣,这是不是城市文化颠覆的一种可悲呢?老师们,我们该怎么办?作文之所以失真关键在于他们在错误的作文观念下,心灵没有说话,思想没有说话。当他们想说时,真实的思想与心灵的感觉往往被公众的言辞所淹没。因此,我想对各位老师说,只要我们活着,只要我们站着,我们就要活得最美丽。只要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巴金说得多好啊,写作、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我们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孩子生活,也应该深情地,一直横亘到底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我们回首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我们有那么多的大师横空出世,他们的作文功底从哪里来?当然,书是他们的生活,那是间接的。读书也是学习作文的一个法宝,但是,生活更是学习作文的法宝。区别在于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间接的而已。说一千、道一万。我们今天突然明白,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她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天谈创新、谈新作文,其实没有新,只是让我们返朴归真。我们的创新作文不是游戏作文,创新作文正本清源,回归本质的话还是生活,还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在我们今天还不知道创新怎么办的情况下,在我这个年轻的中年妇女还在困惑的前提下,我想起了《红高粱》中的一句歌词: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千万别回头!深一脚、浅一脚,想尽办法别崴脚。我想用这样一句歌词来回答我们的作文究竟怎么走?就在这句歌词里: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
最后,我用一首歌唱出作文教学的落脚点,那就是《篱笆女人和狗》里的一段:星星啊还是那个星星,月亮啊还是那个月亮,山啊还是那座山哟,梁啊还是那道梁……
第五篇:作文写出真实感情
怎样写出真情实感
(2012-06-04 21:28:44)[编辑][删除]
标签:
分类: 语文课堂 作文
在大家动笔以前,我再一次强调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突然,一个同学举起右手,满脸疑惑又郑重严肃地问道:老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我一时语塞,是啊,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回答这个问题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教育需要契机,我清楚地意识到,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不可以搪塞而过,那叫失职。看着大家的眼神,我知道,对这个问题他们同样心存疑惑。解惑——此时正佳!
在大家的注视下,我翻开了一个同学的作文本,“请大家注意听这样几句话”:
“我想我应该可以活到80岁吧。如果真的可以把我的生命分出去一部分,我愿意将我生命中的40年给他们一人分20年。他们费了那么多心血抚育我长大,那把我的生命给他们又有何妨呢?有40年的光阴我已经足够了。”
这是小王同学在“其实,我不想让姥姥姥爷老去”题目下的一段文字。小王打小跟着姥姥姥爷长大,现在,它看到两位老人渐渐老了,他们的头上长出了花白的头发,皱纹多了,吃饭少了,走路也不像前些年那么利索。这一切小王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有了上面的这样的文字。试想,有谁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拿出一半来分给他人啊!值得我们拿生命相抵的一定是对我们付出过相当于生命的人,而我们也一定对他们怀有深刻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字就足以具有真情实感了。
要想写出真情实感,那我们必须对写作对象充满感情。
我注意到,连同举手的那个同学在内,大家都若有所思有所明白了。在大家动笔写作的时候,我又翻阅了其他同学的作文。
“由由是一条陪伴了我三年的小狗。还记得刚把它抱来的时候连眼还没有张开呢,走路时一摇一摆像要摔倒一样。后来稍大一点了,总是在我的身边跑来跑去。我看电视的时候,它就趴在我的脚上睡觉。它的胆子很小,连我当时养的一只小鸡都怕。我从不担心它会被由由吃掉,因为由由一见它就跑。早晨我去散步,它们一左一右地跟着,从不乱跑。我小跑起来,它们也一起跑;我突然停下来,由由也可以不慌不忙地停下,而小鸡达达总会因惯性而摔倒。这时候,达达会表现地像很生气的样子,我在一旁哈哈大笑,由由也吐出舌头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
这样的文字算不算具有真情实感呢?在我看来,算。在作者的笔下,由由和达达已经成了他的两个朋友,他们之间具有了感情,和谐、默契而富有生趣。有了这个基础,作者笔下的文字也就从心里流淌出来了。读这样的文字,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朴实而流畅,有如临其境之感。
我曾多次这样说,如果你写出来的文字可以用来拍电视剧,那就是好文字,因为它们活起来了。放心,凡是活起来了文字都具有真情实感。
请再看下面的文字: “小学就像春天,给让一种舒畅的感觉。可以在课间去踢球,休息的时候不由做那些令人苦恼的作业。那时候的我,像一只在蓝天自由飞翔的小鸟,像一条在海洋里无比快活的小鱼,像一匹在草原上自由奔驰的骏马。
“如果说小学好比春天,那么中学就一定是夏天喽。
“在夏天般的中学生活中,我好像变成了荒漠中的人,抬眼看不到绿色,生命的权利已不在自己手中。自由的小鸟变成了猎人手下的战利品,快活的小鱼变成了干枯在沙滩上的鱼片,奔驰的骏马成了人们的奴隶。夏天让我感受到的只有劳累。”
这是小毛同学在“我不想长大”中的一段文字。他刚刚上初一,小学的功课相对来说要轻松一些,进入初中,功课一下子增加到了7门,随之作业也增加许多。两相比较,自然有了切身的感受。将感受具体化,就有了春天、夏天等那些生动的比喻。这些文字当然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现在,我试着来回答刚才那位举手的同学提出的问题。
(一)所写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真、善、美的顺序不可颠倒,善和美是建筑在真的基础之上的,唯有真实,才会产生美感。虚假的东西只会让人心生厌恶。
那天,兴致勃勃跟老伴去逛花卉市场,各种叫得上叫不上名字的花卉扑面而来,浮躁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静了。我们逐个欣赏,老远就看到了一盆盆鲜艳美丽的花儿,绿绿的叶子红红的花朵,还有那可人的造型。我不由自主地被它们吸引停下脚步,凑近了细细观赏,发现是塑料做的,一下子兴致全无,再看,怎么也没有了刚才的感觉,仿佛是被欺骗了,赶紧离开。
赏花如此,作文亦如此。生编乱造,内容虚假的作文让人看了只会心生厌恶,何谈什么感染力和艺术性呢?
摄影作品有时候比文字更能吸引人,除了欣赏兴趣不同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真实地再现了事物的原貌。摄影者精心选择摄影角度,调整焦距,把拍摄对象的最精华的部分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同样,写文章也要真实地反映写作对象,真实地表达感情。为了达到引人瞩目,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这样的文字也就能像摄影作品那样让人赏心悦目了——它包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二)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钱理群先生说过:“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作文如做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难想象,一个对社会充满敌意对生活冷眼相向的人,能够写出感动人的作品。要想写出好作品,那就必须热爱生活,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一切,对事物和一切人都充满感情,从中发现契机触动灵感。诚如是,写出的东西自然就有了真情实感。
老舍有篇散文叫《养花》,写的就是自己在家里养花的事,内容具体,文风朴实,字里行间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老舍对生活的热爱。谁家也有几盆花,有的还很珍贵,但我们没有写出来,除去水平因素以外,是我们缺少老舍那样热爱生活的情怀。让我们欣赏其中两个片段: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三)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做到了以上两点,那你就会理解“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句话了。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懂得了描写真实的生活,那你就会发现身边的花草树木虫鸟飞禽都可以收入笔下。这时候,就有讲究取舍,选取那些最感动人的素材来写。一般说来,只有感动作者自己,才能感动读者。
又一次批阅作文,发现一个平时得分并不太高的女孩写得特别感人,具体内容记不得了,大致是写自己的姥爷在她小时候对她的关心,一个个具体的事例都浸透着老人对她的关爱。姥爷已经去世,她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把我感动了,于是,在课堂上我全文宣读了她的那篇作文。
她的名字叫程艾佳,现在该已经大学毕业了。当时我问过她这篇作文怎么写得这么好,她说:“老师,你没有发现吗?写作文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眼泪都把纸弄湿了。”你想,和着泪写出的文字能没有真情实感吗? 我写过纪念我的爷爷的一篇文章,给老伴读的时候泣不成声。在行文的过程中,爷爷的影子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文字也就自然流于笔端。以下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县城工作,责任田还没有收回,但因为工作回家不便,自然不能很好地照料,责任田间杂草丛生,庄稼成色也比两边的差了好多。休息时间一到,我就匆匆地往回赶。远远地看到我的责任田里有个人影在弯着腰移动,一时间,我疑是有人在偷玉米,不对,玉米还没长成呀。走近一看大吃一惊,是我那病重的爷爷在锄草,老人家并没有发现我的到来,仍在边干边自言自语:
“„草都这么多了,孩子也不回来,这会影响收成的。‟
那一刻,我内心百感交集,鼻子一酸,泪就不由得流了下来,不禁失声地叫了一声:
“„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