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学概论第六版整本书超强大内容复习总结知识点
旅游学概论第六版整本书超强大内容复习总结知识点
1、旅游学研究对象:主体-旅游者;媒介-旅游业;客体-旅游资源
2、早期的旅游学研究;集中在意大利、德国、英国和美国,主要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旅游问题
最早从学术角度研究旅游现象的文献:1899年,波迪奥(意大利),《关于意大利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
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进行系统剖析论证
1927年,马里奥蒂(意大利),《旅游经济学讲义》
3、旅游活动: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其它目的,暂时离开自己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前往外地他乡的旅行以及在该地的逗留活动。
4、旅游活动的构成条件:
1、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
2、异地性: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
3、暂时性:不超过一年
4、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
旅游活动的根本性质: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政治和经济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5、古代旅行活动的特点:
1、旅游活动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
2、商务旅行始终占居主导地位
3、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6、产业革命对现代旅游的影响:加速城市化发展;改变工作性质;阶级关系新变化;技术的进步
7、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需求方面: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供给方面: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目的地旅游景点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
8、大众旅游:大众化旅游;旅游活动的参加者范围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大众型旅游;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旅游模式。大众性旅游的功过:功:帮助人们解决旅游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帮助人们克服心理安全感障碍;节省开支
过:给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9、季节性产生的原因:旅游目的地自身方面—气候条件;客源地方面—出游目的,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我国旅游活动季节性波动不大的原因:疆域辽阔,各地的气候环境不一;吸引外国旅游者的大部分是历史人文资源。
10、旅游活动的类型: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居民到大陆地区旅游,成为海外游客)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包括并不属于所在国居民的长驻外国人,在所在国境内进行的旅游活动。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的差别:(1)消费程度(2)逗留时间(3)便利程度(4)经济作用(5)是否跨越国界(根本原因)。
11、旅游者的界定:罗马会议定义: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我国的统计口径: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统称为——海外游客(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12、国内游客的分类:国内旅游者:离开长住地,在其他地方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长住地10公里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
13、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客观因素:
(一)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
(三)其他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积极的:探新求异的需要,或者说好奇心和探索的需要;消极的:逃避紧张的需要
14、旅游动机的类型:
1、身体方面的动机
2、文化方面的动机
3、人际(社会交往)方 1 面的动机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5、经济方面的动机(要会举例!)
15、旅游者的类型及其需求特点: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1、在全部外出旅游者中所占比例最大
2、季节性强
3、对旅游目的地、旅行方式、出发时间的选择自由度大
4、在目的地停留时间较长
5、对价格较为敏感
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1、人数较少,但出行次数较为频繁
2、不受季节的影响
3、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度较小
4、在旅游服务方面强调舒适和方便,消费水平较高
5、在价格方面不大敏感
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在需求方面不同于前两类,但又同时兼有前两类旅游者的特点
1、季节性较差,类似于差旅型旅游者
2、对价格敏感,类似于消遣型旅游者
3、对目的地的选择,与差旅型旅游者相同
16、旅游资源的概念: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
17、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实用价值和基础性——对游客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判断依据:旅游吸引力
3、包括已被开发利用的,也包括未被开发利用的内容
4、旅游资源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5、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
18、旅游资源的特征:空间特征;
1、区域性(存在的根本原因:不同旅游资源有其存在的特殊条件和相应的地理环境。主要表现:旅游资源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上)
2、组合性
3、地域固定性
4、相似性
5、不可替代性。时间特征:
1、季节变化性
2、时代性和变异性。文化特征;
1、内涵丰富性
2、历史社会性
3、民族文化性
4、感知决定性。经济特征:
1、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2、价值的不确定性
3、吸引力的定向性
4、易损性
5、可创新性
19、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20、旅游资源的保护:被破坏的原因:
1、自然作用:a、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
B、风化作用c、动物破坏,如白蚁、鸟类等
2、人为作用:a、旅游者行为不当 b、当地居民或旅游企业破坏
21、旅游资源保护的措施:自然作用带来的灾害: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旅游者方面的原因带来的灾害:加强本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其他人为原因的破坏:a、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b、制定必要的法律或法规加以约束
22、旅游业的定义: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3、旅游业的性质:旅游业 ≠ 旅游事业;根本目的:通过对旅游活动的推动、促进和提供便利服务来从中获取收入;从根本上说是一项经济性产业。
旅游业的基本特点:综合性产业;劳动密集型服务性的产业;政策性较强的产业;脆弱性的产业。
旅游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垄断性、易损性、可创新性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规模发展的持续性、空间分布上的地理集中性以及时间分布上的季节性。
24、旅游业的构成:三大支柱:旅行社、饭店业、交通运输业。五大部门:住宿接待部门、游览场所经营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旅行业务组织部门、东道地旅游组织。
25、政府干预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a、协调旅游业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吧b、建设和确立国家(地区)旅游形象c、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不公平竞争d、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产品的建设e、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安定f、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6、政府干预旅游业发展的手段:需求管理手段:目的地的宣传与促销;为游客提供信息服务;控制价格;控制游客进入量。供给管理手段:控制土地用途;对建筑物行使管制;市场管制;实行特别征税;投资鼓励政策
27、近代旅游业的开端:伟大的创举:组织者:托马斯·库克;时间:1841年7月5日;地点:莱斯特——洛赫伯勒(往返24英里);参与人数:570人;旅行方式:包租火车;目的:参加“禁酒大会”
28、近代旅游业之父——托马斯·库克:a、组织首次大规模集体旅行b、开创商业性旅游经营c、首次组织出国包价旅游(1855年,前往法国)d、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行团(1872年)e、成立第一家旅行公司(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f、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全陪导游g、最早使用地方导游h、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i、创办第一份旅游报纸《旅游者与展览广告商》j、发行了代金券,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29、近代旅游向现代旅游的过渡:开始过渡的标志:内燃机的出现(汽车、飞机的发明)
过渡完成的标志:喷气推进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
30、中国旅游业的发展: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陈光甫);1927年6月,更名“中国旅行社”;1949年11月福建厦门,华侨服务社,第一家国营旅行社;1973年,中国华侨旅行社总社恢复成立;1974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1954年4月15日,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
31、旅游业的组成部分:旅行社: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旅游业务: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
32、旅行社的分类:外国:旅游批发商、旅游经营商、旅游零售商。中国: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
33、旅行社的经营方式:包价旅游(一次性付费):综合包价旅游/全包价旅游;小包价旅游。散客旅游(根据人数定):选择旅游;委托代办业务。
34、小包价旅游包括:包括:(1)从国内出发地到目的地的交通(2)在目的地的住宿(3)在目的地期间的早餐
35、旅游饭店:饭店:依托服务设施向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和娱乐等项服务的企业。旅游饭店:由国家旅游局授权挂牌的星级饭店。饭店等级评定工作的原则:参加等级评定的饭店必须有一年以上营业历史;饭店的等级应通过多次调查后才能评定;饭店等级的高低通常不受规模大小的限制;评定后的等级并非永久不变
36、旅游交通:旅游者利用某种手段和途径,实现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的空间转移过程。旅游交通的构成:1.旅游交通线路2.旅游交通运载工具3.旅游交通站点及辅助设施4.旅游交通管理系统。
旅游交通的任务:解决旅游者在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往返、从一个旅游目的地前往另一个旅游目的地,以及在一个旅游目的地内的不同区域之间便利往来的问题。汽车旅行:自驾车、搭乘公车、包乘旅行大客车 航空客运业务的经营分定期航班服务+包价服务
水路业务分远程定期班轮服务、海上短程渡轮服务、游船服务和内河客运服务。
37、选择旅行方式的影响因素:1.旅行目的2.运输价格3.旅行距离4.旅行偏好和经验
38、旅游景区的界定:
1、某一组织或企业对其行驶管理;
2、有明确的界线同外界阻隔
3、有固定的出入口对旅游者出入行使有效控制
39、旅游景区的特点:专用性、长久性、可控性。
40、旅游购物品的类型:
1、旅游日用消耗品
2、土特产品
3、旅游纪念品
41、旅游产品的特点:
1、综合性
2、不可转移性
3、不可储存性
4、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
42、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的影响:
经济影响:积极方面: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有助于货币回笼;增加政府税收,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增加就业机会。消极方面: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社会文化影响:积极方面: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有助于促进环境的改善。消极方面:不良的“示范效应”;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环境影响:积极方面: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使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使旅游接待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消极方面:加剧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及破坏;使人口密度增大,交通堵塞,造成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破坏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威胁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存在寿命;致使水体和空气质量的下降以及噪声增加。
44、旅游产品:整体旅游产品——以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期间的访问活动为核心,构成一次完整旅游经历的各种有形因素的集成的总和。
单项旅游产品——旅游企业面向旅游消费者市场提供的设施或服务。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为了保护的开发;为了开发的保护;保护与开发相互促进 旅游资源: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够吸引旅游者来访的各种客观事物。分类:按内容分:自然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
按资源本身再生性分:可再生性、不可再生性
按存在状态分:现实、潜在
按品位或级别分: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资源 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衡量旅游资源价值的客观标准:该项旅游资源所能吸引来访游客的数量
一项旅游资源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其自身品质以及其坐落点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情况。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1解决和改善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3建设和完善旅游上层设施
4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
5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的旅游服务工作人员
开发工作的基本原则:突出独特性的原则;力求经济;注重环境保护 致使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自然——重大天灾、风化作用
人为——旅游者,当地居民和旅游业的不当行为)
44、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45、旅行社的基本业务:外联及采购业务;组合和设计旅游产品;营销宣传和信息服务;代办旅行手续;提供接待业务
46、旅游业的基本特点:综合性产业;脆弱性产业;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涉外较强的产业 旅游业构成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对象、提供各种服务帮助完成旅游经历的旅游业
第二篇: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
(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
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
10、奖励旅游: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
11、季节性:一年中各月份会呈现某些月份的接待量较大,某些月份较小这样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格局。人们外出旅游活动的时间分布上的这种不平衡。
12、社会旅游:对于工作收入较低的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家庭户主所隶属的其他组织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办法,以帮助他们能够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
13、地理集中性: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的这一不均衡的特点。
二、旅游活动类型划分的标准
1、地理范围(国际旅游、国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
2、旅行距离(远程旅游《1000公里以外》、进程旅游《240公里以内》
3、组织形式(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4、旅游目的(消遣性[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特殊兴趣旅游]、事务性旅游[公务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
三、旅游活动的性质
(1)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2)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社会文化性
四、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综合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五、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旅行与逗留、2异地性、3暂时性、4非就业或移民性
六、旅游活动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体(旅游业)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
一、名词解释
1.惯常环境:属于一个人基本日常性事物经常前往且距其居住地点距离在160公里内的周边环境。
2.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3.可自由支配收入:亦称为可随意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4.闲暇时间:指扣除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须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和必须的社会劳动时间之后的剩余部分,表现为个人随意支配的时间。
5.旅游动机: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心理动因。
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l
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
l
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和受保护
l
爱的需要(社会需要):群体归属感、感情联系
l
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
l
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潜能
二、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
l
个人心理类型(自我中心型、进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多中心型),一个人的心理类型距离中心型越近,外出旅游的可能性越大。
l
其他因素: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支付能力
四、实现个人旅游的客观条件
l
足够的支付能力(决定能否外出旅游、旅游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支付能力)
l
足够的闲暇时间
l
其他影响因素:身体状况、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或家庭拖累情况
五、旅游者的类型
l
以出游的目的来分类:消遣型旅游者、差旅型旅游者、家庭和个人事务型旅行者
l
以地理范围来分:国内、国外
l
组织:团队、散客和自由行
l
等等
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2.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损耗过大或遭受毁坏的情况,可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人工再造的旅游资源。
3.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指那些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保留至今并用作旅游资源的自然遗存和文化遗存。这类旅游资源一旦遭受破坏,其损失将无法挽回。
4.可进入性: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5.旅游基础设施:指那些其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来访的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
6.旅游上层设施:指那些虽然也供当地居民使用,但其建造目的主要是供外来游客使用的接待服务设施。
7.旅游点的生命周期:一个旅游点从无到有、逐渐兴盛,然后逐渐衰落直至很少有人问津的过程。引起旅游资源生命周期的演进的根本原因是该旅游点的吸引能力的变化。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气候条件、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动植物资源、天然疗养条件)、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物古迹、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大型体育和文化盛事、主题公园)、社会旅游资源(经济建设成就、科技发展成就、社会发展成就)
2.其他分类(可再生不可再生、现实旅游资源与潜在旅游资源等)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不可移动性、易损性、可创新性
四、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因素:固有质量、坐落地点
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1.对于潜在的旅游资源只有开发方能造就对于旅游者的吸引力环境
2.对于现实的旅游资源需要进行再生性的开发,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六、旅游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
1.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
2.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3.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
七、开发工作的原则:
1.独特性(保持原始风貌、挖掘特有的旅游资源、努力反映当地文化文化特点)
2.讲求经济(服从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有计划开发、尽可能的使用当地的人工和技术力量)
3.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第五章•旅游业
一、名词解释
1.旅游业: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直接旅游企业:有赖于旅游者的存在而生存的企业。
3.间接旅游企业:那些即使没有旅游者也将继续生存,但营业量会有所下降的企业
4.三支柱
旅行社:凡是经营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办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的营利性企业。
5.交通客运
6.住宿
7.五部门
住宿接待
浏览场所经营
交通运输
旅行业务组织
目的地旅游组织
8.旅游批发经营商: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
9.旅游零售商:泛指所有主要经营零售业务的旅行社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旅游零售代理机构。
10.包价旅游:一种由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活动项目,向旅游大众推出包揽一切有关服务工作的旅游形式。
11.旅游产品:目的地旅游业以及其中的各旅游企业也都有自己的产品。
12.旅游景点:任何一个可供旅游者或来访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休闲活动的场所。
二、旅游业的性质:旅游业从根本上说是一项经济性的产业
三、旅游业的基本特点:综合性产业、劳动密集的服务性产业、涉外政策性较强的产业、脆弱性产业
四、包价旅游迅速普及的原因:安全、物美价廉
五、影响人们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运输价格、旅行距离、旅行目的、个人偏好于经验
六、旅游景点的特点:专用性、长久性、可控性、七、旅游产品的特点:无形性、不可转移性、不可储存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综合性
八、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
(1)
服务质量的两个方面:技术质量、功能质量
(2)
服务质量的决定因素: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
(3)
服务质量的体现:礼仪、殷勤程度、速度与效率
第六章•旅游组织
一、名词解释
1.国家旅游组织:为便利国家对旅游业的干预和有效地组织国家旅游政策的实施而设立的全国性的旅游组织。
2.国际旅游组织:狭义的含义指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性的国际旅游组织。
二、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国家旅游局与其他非政府旅游组织
三、主要的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WTO、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TAA、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世界旅行协会WATA、国际旅馆协会IH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民航组织ICAO
第七章•旅游市场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市场: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指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2.市场细分: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分解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所划分出来的每一个消费者群也就是一个市场部分,通常称之为细分市场。
3.市场细分标准
l
地理因素
l
旅游消费的某些特点
第八章.旅游影响
l
经济影响
l
积极方面
1)
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
有助于货币回笼
3)
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
4)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
增加政府税收
6)
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7)
增加就业机会
l
消极方面
1)
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2)
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合理的变化
3)
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季节性、旅游需求取决于客源地居民、来访游客的不确定性)
2、社会文化
l
积极方面
1)
提高国民素质
2)
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3)
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
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
5)
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l
消极方面
1)
不良的示范效应
2)
干扰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3)
当地文化被不正当的商品化
3、环境影响
l
积极影响
1)
目的地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古迹得到保护
2)
户外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3)
使当地道路以及其他的交通设施的数量得以改观
4)
使旅游接待地区的坏境保护以及绿化等环境容貌改进工作得以重视和维持
l
消极方面
1)
环境污染
2)
人口密度增大
3)
历史遗迹遭受破坏
4)
生态环境破坏
5)
旅游设施建设缺乏规划,自然景观遭受破坏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核心:旅游承载力
第三篇:旅游学概论复习范围
旅游学概论复习范围
1.我国大陆旅游业的主要海外客源市场可以划分为近程市场和远程市场。其中远程市场包括(北美市场)和西欧市场。
2.饭店集团分为两类,一类是饭店连锁集团,另一类是(饭店合作集团)
3.根据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综合。4.美国旅游学教授麦金托什认为,旅游动机包括(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5.现代旅游活动具有四个主要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及中性)和(季节性)。
6.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活动的中介体)。
7.基于内容属性的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
8.现代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在于它的(大众性)。
9.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直接目标是在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指导下,实现维护(旅游环境质量)与保证(游客质量)之间的均衡。
10.旅游业在我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23年(上海商业储存银行旅行部)的设立。11.基于访问目的的旅游者可分为消遣型旅游者、(差旅型旅游者)和(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12.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包括:(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旅游者停留天数)。
13.在我国,人们通常将(旅游饭店)、(旅行社)和交通运输业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14.“观国之光”一语出自《易经》,这便是“观光”一词的由来。15.现代旅游活动具有四个主要特点:(普及性)、规模发展的持续性、空间分布上的(地理集中性)和时间分布上的(季节性)。
16.旅游景点的条件或特点包括:(专用性)、长久性和(可控性)
17.我国于(1983)年加入世界旅游组织,成为该组织的第(106)个正式成员。选择题
1.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业的出现标志了(B)旅游业的诞生。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封建时代
2.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于(B)年成立,任务在于搞好政治接待。A.1949
B.1954 C.1975 D.1984 3.旅游活动的开展在时间上往往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这成为旅游活动的(D)。A.综合性
B.普及性
C.群众性
D.季节性 4.(C)具有运载能力大,票价低廉,在乘客心目中安全性强的特点。A.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5.乔治•史蒂文森曾被称为(C)。
A.旅游之父
B.飞机之父
C.铁路之父
D.轮船之父 6.下列不属于直接旅游企业的是(D)。
A.旅行社
B.航空公司
C.饭店企业
D.娱乐企业
7.思想上谨小慎微,行动上表现为喜安逸、好轻松,喜欢在熟悉氛围中活动的旅游者属于旅客心理类型中的(A)。
A.自我中心型
B.近自我中心型
C.多中心型
D.近多中心型
8.旅游资源的特点不包括(D)
A.多样性
B.易损性
C.可创新性
D.廉价性 9.CNTA是(A)的简称。
A.中国旅游协会
B.中国国家旅游局
C.中国航空运输协会
D.中国饭店协会
10.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旅游业的三大支柱(B)。A.旅游饭店
B.旅游景点
C.旅行社
D.旅游交通
11.现代旅游不是纯粹的游山玩水,而被用来作为教育、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形式和手段,这表明了现代旅游的(D)。
A.综合性
B.普及性
C.群众性
D.社会性
12.潜在旅游需求向现实旅游需求转化的基本条件是(A)
A.旅游动机的产生 B.外部环境的刺激
C.文化教育的普及 D.个人收入的增多 13.到一个国家作短暂访问,逗留不足24小时的游客,成为(C)。A.国际旅游者
B.国内旅游者
C.游客 D.短程旅游者 14.中国最早的一家旅行社是(A)。
A.华侨服务社
B.中国旅行社
C.现代旅行社
D.青年旅行社 15.任何旅游地都会经历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旅游专用概念称其为旅游地的(B)A.生命周期
B.发展周期 C.历史周期 D.循环周期 16.(C)决定着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规模极限。
A.旅游人数
B.旅游资源
C.旅游承载力
D.旅游环境 17.旅游产品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群体产品,其核心内容是(A)。A.服务
B.食宿
C.交通
D.景点
18.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人员构成不包括(D)。
A.外籍华人在内的外国人
B.旅居海外的华侨
C.港澳台同胞
D.移居国外的中国人 19.PATA是(B)的简称。
A.世界旅游组织
B.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
C.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D.国际旅馆协会 名词解释
1.旅游活动
旅游者往返于常住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或空间转移)活动和在目的地停留期间的访问活动
2.可支配收入
是指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中扣除全部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3.市场划分
也称旅游市场细分化,是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分解或化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
4.国家旅游组织 是指一个国家中为国家政治所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行政事务的组织 5.国内旅游
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6.旅游动机
是人们对认识到的旅游需要的表现形式
7.国际旅游组织 是指其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性旅游组织 8.旅游资源
凡是能够早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9.综合包旅价游
指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旅游活动项目,向旅游大众推出的包揽一切有关服务工作的旅游形式。
简答:
1.简述饭店等级评定的主要考核内容。答:1)设施和设备 2)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 3)餐饮产品质量 4)客人的满意程度 5)外界的印象
2.简述旅游产品的特点。答:1)无形性 2)不可转移性 3)不可储存性
4)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5)综合性
3.简述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答: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短程旅游所占比重大
3)旅游活动的开展形式以散客为主
4)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快,但消费水平仍显较低 4.简述饭店合作集团的类型。答:1)市场营销合作集团 2)物资采购合作集团 3)人员培训合作集团 4)预订系统合作组织
5.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3)建设旅游上层设施
4)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
5)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 6.简述旅游业的基本特点。答:1)综合性产业
2)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 3)涉外政策较强的产业 4)脆弱性产业
7.简述旅游资源的特点。答:1)多样性 2)吸引力的定性性 3)垄断性 4)易损性 5)可创新性 论述
1.作为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你认为应如何去管理和控制本企业的产品质量?
答:1)要使员工有做好工作的愿望。
旅游企业不仅要在招收新员工使注意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事业心,同时要不断加注对老员工的思想培训工作,培养和激发他们做好工作的愿望
2)要使员工有做好工作的本领。
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对于一线工作的服务人员来说,光有服务愿望和工作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服务的本领,既熟悉服务知识和熟练掌握服务技能
3)有做好服务工作的条件。
旅游服务时有关借助必要的设施和来提供的
4)要有严格的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规定健全的服务规范和动作章程,检查及奖惩制度等等
2.试析不同类型旅游者群体的需求特点。答:1)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a.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b.消遣型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
c.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出发时间的选择方面,应有较大的程度的选择自由 d.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一般较长
e.由于资费的缘故,消遣型旅游者大都对价格较为敏感 2)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a.他们在人数上相对较少,但是在出行次数上却较为频繁
b.由于他们出行是出于工作或业务的需要因而不受季节的影响或者说其出行没有季节性 c.他们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度较小,甚至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d.在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他们较强调舒适和方便,因而消费水平较高 e.在价格方面不大敏感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
他们在需要方面不同于前两个旅游者但同时又兼有前两类旅游者的某些特点。所以对这类旅游者的情况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难以一概而论 3.试析中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问题。
答:1)我国地处东亚,距欧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旅游客源产生地较远 a.从欧美地区前来我国旅游的交通运输费用昂贵
b.距离主要客源国较远的旅游目的地最容易遭受经济危机和世界油价上涨的打击 2)我国旅游业面临着不少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激烈竞争
a.我国旅游业所处的区域性国际环境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这一区域内各旅游接待过所面对的国际客源市场有着惊人的共同性
b.这些竞争对手旅游业比我国旅游业起步早,在设施条件、服务质量、交通运输和产品价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面临着强有力的竞争 3)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质量尚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为:a.旅游设施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的不足或不便 b.清洁卫生条件差
c.旅行日程和交通安排变故多 d.接待散客旅游的条件不足
4)市场沟通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最突出的问题包括:a.营销经费不足 b.营销和促销技术尚需改进和提高
4.请分析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答: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具有影响作用主要是因为:
1)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以及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群之间的接触和交往为特征的访问活动
2)现代旅游活动发展的规模之大已其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
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接触和文化交流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 1)积极方面
a.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b.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c.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d.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e.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
2)消极方面
a.不良的“示范效应” b.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 c.当地文化被不正当的商品化
第四篇:旅游学概论复习要点
1.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在具备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前提下,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前往异地,利用旅游资源与设施,以满足精神与物质需求的活动。
2.旅游活动产生的背景因素
旅游产生的因素有:经济因素(社会分工的产生、商品交换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及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公众高层次生活需求的出现)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的稳定、地区差异性的存在、生活方式、观念的变化)其他因素(政治、宗教、地理交通)
3.旅游者的特点
旅游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群体和经济活动群体,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异地性、消费性、休闲性、体验性
4.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客观条件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观条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概括为以下几类:(1)接触自然的动机
(2)追求身心健康的动机(3)猎奇求知的动机
(4)维系和扩展社会关系的动机(5)宗教归属的动机
(6)完成公务商务工作任务的动机 5.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依托知名景区、中心城市开发、便利交通、名胜古迹、文化习俗、旅游资源集群效应开发
6.旅游资源的特点
满足心理需要性、区域差异性、多样性与综合性、永续性与稀缺性、时间动态性、文化依附性
7.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
可开发性原则、突出特色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形象塑造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8.旅游资源保护的途径
(1)实施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2)运用科技保护旅游资源
(3)协调好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4)加强管理,发挥政府在旅游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9.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1)旅游资源开发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性基础
(2)是维护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内容
(3)旅游资源破坏现象严重的现实要求重视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自然衰败、人为破坏)
10.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
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可行性分析、市场定位、开发模式选择、制定开发计划、实施开发方案、实施效果论证和优化方案
11.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旅游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业,经济性是其根本性质。作为一项产业,其在推动和促进旅游经济法杖、增加国民收入以及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是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旅游业的特点1.综合性与关联带动性 2.服务性3.劳动密集性4.敏感性与脆弱性 12.旅游交通与设施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1.旅游交通与设施决定旅游业发展水平2.交通促成旅游景点的兴起与发展 3.交通是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形式4.交通在旅游业收入中占有重要位置5.交通本身影响客源数量13.旅游饭店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饭店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是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其建设状况如总数量、床位数、硬件、软件水平等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接待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1.饭店是向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基地2.饭店是创造旅游收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3.饭店是创造就业的重要途径4.旅游饭店水平影响当地旅游景区整体形象14.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交通方式的主要因素
1.旅行目的2.价格因素 3.距离因素
4.旅行者的偏好和经验15.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1.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是由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的众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中旅游景区(点)是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导致游客产生旅游动机并做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2.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创收的重要来源3.旅游景区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旅游效果。旅游景区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动机,优秀旅游景区以及较好的配套基础设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若景区质量差,旅游的旅游感受和体验效果就差。16.影响旅游供给的主要因素。A、旅游生产要素的价格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旅游环境容量
D、科学技术发展水平E、旅游经济方针和政策 17.旅游产品的特点
1.综合性。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2.无形性。旅游产品的价值不是凝结在具体的实物上,而是凝结在无形的旅游服务之中。3.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就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过程,二者在时空上不可分离。4.不可储存性与不可转移性。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使它无法像其它商品那样储存起来。18.旅游市场营销与一般市场营销相比较的特点
1.旅游市场上提供的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
2.旅游者参与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 3.旅游产品质量难以控制 4.分销渠道不同于有形产品 5.更加依赖多部门的协作
19.旅游产品策略的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策略是根据旅游产品本身的特点和性质所制定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包括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策略、旅游新产品开发策略和旅游产品组合策略。20.旅游价格策略的主要内容
企业常用的旅游产品定价策略包括旅游新产品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和折扣定价策略等。
1.旅游新产品定价策略
旅游企业需要根据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制定不同的价格,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产品开发初期通常可以采取渗透定价策略(低价策略)、撇脂策略(高价策略)和满意价格策略(折中定价策略)。2.心理定价策略
心理定价策略是为了刺激和迎合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心理动机的一种定价策略。旅游者,尤其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旅游者,在制定购买决策时,往往主要考虑的是价格因素,因此,企业要根据人们行为的心理过程模式:需求——动机——行为——满足,围绕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心理反应而进行有效的定价,来刺激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常见的心理定价策略有:尾数定价策略、整数定价策略、习惯定价策略、声望定价策略、分级定价策略和招徕定价策略等。
3.折扣定价策略
折扣定价是指对旅游产品的基本价格做出一定的让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价格,以争取顾客,扩大销量。折扣的形式有数量折扣、现金折扣、功能折扣和季节折扣等。
21.旅游渠道策略的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分销渠道是指旅游产品的使用权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途径,也就是由旅游产品从旅游生产企业向旅游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而形成的通道。一般而言,旅游分销渠道策略包括旅游产品分销渠道决策和旅游产品分销渠道的管理策略两部分内容。
22.旅游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旅游的发展要以良好的环境为前提,一定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旅游流量也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旅游的发展又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那些未被开垦的自然风光、沙滩绿地对游客都是颇具吸引力的。为此,旅游企业将这些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这种开发过程既可能是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过程,同时也可能是破坏环境、干扰生态系统平衡的过程。一旦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超出了环境的承载力,其损失是相当严重而且无法弥补的,会导致资源的容纳量下降、恢复速度放慢,留给旅游者的空间越来越少,进而旅游资源的价值就会逐步下降。因此,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国际性组织和都提出和制定了环境保护政策、法律
和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生态系统和优质环境的恢复,也为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23.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24.旅游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回笼货币,平衡国内供求
3、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各经济部门和行业的发展
4、增加就业机会
5、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6、推动口岸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国际化发展,创造经济新增长点
25.旅游规划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
1、旅游规划的对象是旅游系统
2、旅游规划是面向未来的筹划和安排
3、旅游规划是一种寻求最佳决策的经济技术行为
旅游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前瞻性、系统性、层次性
26.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一)任务确定阶段
1.委托方确定编制单位
2.制订项目计划书并签订旅游规划编制合同
(二)前期准备阶段 1.政策法规研究 2.旅游资源调查3.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4.旅游业发展竞争性分析
(三)规划编制阶段
(四)征求意见阶段
27.旅游规划的实施与控制。
评审、报批、贯彻落实、日常管理、修编
28.旅行社的职能:
旅行社是连接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组织完成旅游活动的中间机构,在旅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职能:生产职能、销售职能、组织协调职能、分配职能、提供信息的职能
29.旅游行政组织的模式与职能 旅游行政组织的模式主要有:旅游委员会、旅游部、混合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下设旅游局、旅游局、非中央机构 旅游行政组织的职能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及旅游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编制中短期发展计划,监督和协调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综合平衡和宏观调控。
2、制定与组织实施旅游业行政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并,拟定发展旅游业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和关系。
3、促进和引导旅游行业的投入。
4、进行国际市场的促销与开拓。
5、负责国内旅游市场的宏观管理。
6、制定与管理出入境旅游政策和事务。
7、管理与指导旅游教育培训与就业。
8、承办国家的其他相关事项。
30.旅游产业政策的类型
(一)基本政策
(二)特殊政策
(三)保障政策
31.世界旅游业发展基本模式
(一)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所推行的旅游业模式,该类国家经济发达,旅游业也发达(1.旅游发展路线是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旅游,国内旅游是国家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2.实行地方政府主导型旅游管理体制。)
(二)西班牙模式
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高。西班牙等国的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大多数国家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旅游创汇能力强,国际旅游收支呈顺差。
2.注重旅游产品多样化及旅游服务质量。
(三)以色列、土耳其模式
以色列、土耳其两国旅游业发达,是实行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进而推动旅游业走上发达之路的典型代表。
(四)印度模式
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主要地位,工业化水平低,第三产业处于欠发展程度。
(五)资源型国家旅游模式
32.我国的旅游产业政策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里,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跨越,旅游业全面发展起来。当前,又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思想,结合本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确定了未来20年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转变。为此,我国制定了适度超前、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其他一些小型发展战略,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综合开发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旅游业发展战略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基本要求、指导原则以及发展方向。
33.在职人员余暇时间的含义与类型 除去为维持个人或家庭生存而或非的工作时间以及为满足生理需要日常琐事而花费的生活时间,拥有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即余暇时间。余暇时间可分为: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34.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旅游业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未来旅游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方向与任务。一方面迎合国际环境保护精神,合理开发我国的旅游资源,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迎合旅游者的“绿色”需求,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如绿色饭店、生态旅游等,使得我国旅游产品具有长久吸引力。“非典”的爆发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自然,优良的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活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这进一步促使旅游业朝着保护资源环境的方向发展,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限度内,平衡好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间的关系。
第五篇:旅游学概论总结
判断
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这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
纵观世界旅游史,可划分三个阶段它们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古代旅游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战近代旅行和旅游二战以后的现代旅游。
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的旅游开创了___.国际报价旅游______。
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旅游公司成立;发行代金券,这种代金券被认为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实际上可以说是最早的旅行支票。
1872 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游,托马斯•库克组织旅游活动的开展,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单选
1、世界旅游组织 WTO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PATA2、世界上最早使用“航空包价旅游”概念的旅游公司是(A)
A.地平线假日旅游公司B.麦克·唐纳旅游公司
C.劳动者旅行协会D.喷气旅行俱乐部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申请评星的饭店必须要有(A)的营业历史。
A.一年以上B.二年以上C.三年以上D.四年以上
4、我国的旅游出口市场中,旅游者的流动与旅游收入的流动是同方向流出中国?B.同方向流入中国C.反方向?D.不确定
5、如果旅游接待国在经济上自给能力越强,则其旅游乘数就 C
A.越低B.不变C.越高D.不确定
6、九十年代以来,国家旅游局确立了我国每年的国家旅游活动主题,其中(B)的主题是生态环境游。
A.1992年B.1999年C.1995年D.1996年
7、我国于1983年加入世界旅游组织,并成为该组织的第106个
A.正式成员B.附属成员 C.联系会员 D.团体成员
8、“Employment multiplier”指的是___B_____。
收入乘数 B.就业乘数 C.产生乘数 D.营业收入乘数
9、马里奥蒂(A.Mariotti)认为,旅游活动是属于_____C _____性质的社会现象。
A.文化 B.综合 C.经济 D.社会
10、在旅游学的重要分支中,应当以____B______为研究对象。
A.旅游的经济外壳 B.旅游的现象整体 C.旅游的文化内涵 D.旅游业
11客人抵达目的地后有关预订房间,租雇车辆,提供翻译导游等服务项目的委托,被称为_____D____。
联程委托 B.单项委托 C.代办业务 D.当地委托
多选
1、根据人的外出旅游的目的,旅游者的类型可分为 C D E
A.观光型 B.消遣型 C.商务型 D.家庭及各人型 E.差旅型
2、旅游学的重要分支包括 A C D
A.旅游经济学 B.吸引物开发与评价 C.旅游地理学 D.旅游人类学 E.旅行社经营管理
3、造成旅游资源遭到损害的人为因素有:A B C D E
A.旅游者的破坏 B.旅游地超负荷接待 C.旅游地当地居民的破坏 D.旅游企业的破坏 E.工业污染
4、目前我国的国际旅游客源主要由___A B C D____构成A.华侨 B.外国人 C.港澳同胞 D.台胞
5、综合中外封建社会旅行发展,可以有以下一些优点 A B C
A.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B.经济目的的商务旅行仍占主导地位。
C.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人们主观上缺乏对旅游和度假的要求。
D.非经济目的的消遣旅游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6、下列国际收支中,属于无形贸易外汇收入的是 B C D
A.茶叶出口收入B.国际间运输收入 C.旅游收入 D.国际间居民汇款
7、旅行代理商的具体零售业务包括_______A B D F_____。
A.提供咨询服务 B.售发交通票据 C.生产旅游产品 D.陈列散发旅游宣传品 E.代客预订
论述
1、述斯坦利·帕洛格(Stanly Plog)提出的心理类型理论的要点并分析其认识意义。帕洛格将人们划分为五种不同的心理类型,自我中心型、多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近多中心型和中间型。(2分)
参见下图(1分)。
其中处在两个极端的心理类型分别是自我中心型和多中心型。(2分)自我中心型的人,其特点是思想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愿冒险。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类型的人喜安逸、好轻松,不主动与陌生人交往,喜欢熟悉的氛围和活动。(2分)多中心型的人的特点是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富有胆量。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类型的人求新奇、喜刺激、好冒险、善主动,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接触。(2分)中间型;(1分)近自我中心型;(1分)近多中心型。
近多中心型中心近自我 自我中心型中间型
中心型
2、些经济学家认为旅游业并非是一真正的产业。对此你有何评论?
(1)(2分)产业的概念:指其主要业务和产品大致相同的企业类别的总称。
(2)(4分)经济学家尤其是宏观经济学家,从来都不承认旅游业是一个产业;从产业管理来看,标准产业划分中不存在这个产业。
原因分析:
传统的产业划分标准是:产品或基本业务大致相同或相似。
作为旅游业主要构成部分的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各有其完全不同的产品和业务,不符合产业划分标准,这是根本原因。
作为标准产业,要有明确的投入和产出,能清晰的界定。
旅游业的投入难以界定,作为旅游基础设施的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和作为旅游上层设施的交通都难以界定多少投入旅游多少投入其它;产出亦如此,绝对数额无法界定,尤其是散客的购物、娱乐、饮食等开支。故旅游业没有明确的投入和产出。
客观上,二战以后,各个国家又支持和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国际入境旅游,旅游业又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产业。
(3)(2分)旅游业在何种程度上被接受为一项产业
对旅游业的界定标准不是根据产品或基本业务相同或相似来界定,而是根据其服务对
象相同,都是旅游者来进行界定的。由此也导致了旅游业的特点如边缘性综合性等。我国从七五计划期间开始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4)(2分)旅游业的定义
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知道
比较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国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其中又分为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1分)
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活动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是否跨越国境(1分)。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分):
(1)从活动开展的地理范围上看
(2)从便利程度上看
(3)从直接的经济影响方便看
简述经常用到的旅游者类型划分方法。
旅游者的类型划分不存在绝对不变的统一标准。事实上,人们可以根据研究目的或经营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划分标准。
常用的旅游者类型划分标准:
(1)按照地理范围划分,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
(2)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旅游者和散客旅游者;
(3)按旅行距离划分,远程旅游者和中短程旅游者;
(4)消费方式划分,自费旅游者和奖励旅游者;
(5)旅行方式划分,游船旅游者和自驾车旅游者;
(6)活动内容划分,观光旅游者和度假旅游者;
(7)出游目的划分,消遣旅游者和商务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