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HR年终总结与来年规划

时间:2019-05-12 00:1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写好HR年终总结与来年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写好HR年终总结与来年规划》。

第一篇:如何写好HR年终总结与来年规划

如何写好HR年终总结与来年规划

来源:CFW中国服装人才网 发布时间:2013-12-13 点击率:348

分享到新浪微博

年终总结与规划对很多人力资源经理来说并非易事:写得太简单,显示不出一年的辛苦和业绩;写成长篇大论,老板也未必有时间细看,枉费了心血与时间。到底该怎样写才能引起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并能更好地指导来年的工作呢?

李忠是广州某纺织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该公司成立才两年,由于业务发展迅速,员工数量从2012年的300多人扩展到现在的500多人。最近公司领导要他写一份2013年工作总结与2014年公司人力资源供给需求规划。李忠一下子紧张起来,去年就是因为年终总结写得太简单,结果被领导认为一年啥都没做,年终奖比别的部门经理少了一大截,还险些让老板动了让他走人的心。其实李忠去年写总结的时候,虽然知道自己部门一年下来很辛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不好意思写进总结里去,所以就写得比较简单。鉴于去年的前车之鉴,他决心一定要把今年的年终总结好好写一写,但由于自己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也没几年,对如何制定人力资源需求规划以前并没接触过,不知如何下手才好,担心自己花了心血写出来的东西空泛而不切实际,老板会不满意。他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其实,李忠遇到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每到岁末年初,如果问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最苦恼的是什么,十个有八个会诉苦说不知道如何写好年终总结和规划。写得太简单,老板那里交代不了,也突出不了自己一年下来的辛苦和成绩;但有时候花了很多心血熬了几个通宵写出来了,老板要不就是一顿狠批,要不就是根本不重视,枉费一番工夫,还把手头的其他工作也耽误了。

年终总结与规划到底如何写才能引起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并能更好地指导来年的工作呢?

“三心一意”写好年终总结

自信心:当仁不让展现业绩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许多人把低调和谦虚奉为圭臬。的确,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想品质。自古我们就有“满招损,谦受益”之说,因此,“低调为人”是不少人力资源经理常见的一种职业心态。但是很多人往往陷入到教条主义当中,用低调来对待工作中的一切事务,即使在写年终总结的时候,也时刻谨遵教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人力资源经理的年度总结中充斥着诸如“在某某董事长的英明领导下”、“在公司各位领导的栽培下”之类的言词,让一篇总结工作得失的文字变成了歌功颂德和感恩的套话,读来味同嚼蜡。还有的人力资源经理对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性自身都没有认识,在年度总结中自我弱化人力资源部的作用和地位,为了表现自己谦虚甚至谦卑的作风,在总结中不厌其烦地罗列工作中微不足道的失误,但却避而不谈存在的真正问题。其实这种有选择地“表现谦虚”的做法,非但不会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加分,反而会让明智的领导怀疑你的能力和为人。

我们常说在职场上除了低调为人外,更重要的是高调做事,如果只是一味地奉行低调的教条主义,而忘了工作的目标,往往会适得其反。所谓高调做事,就是在工作中要满怀自信,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如实地向领导和同事展现自己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随着管理层级和幅度的增加,高层领导并不能充分了解每个部门和下属的工作情况。因此,很多时候下属需要主动抓住每个机会和上级领导进行沟通,而年度总结就提供了一次与高层领导进行沟通,展现自己和部门过去一年取得成绩的良好机会。当然,展现成绩并不是要自吹自擂、夸大其词,而是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把一年中取得的具有突出重要性的成绩向上级领导汇报。

在上文的案例中,正是因为李忠缺乏自信心,没有写好去年的年终总结,导致自己陷于被动。如果他今年能够充满自信地写出一份如实反映自己工作业绩的年度总结,应该会赢得公司高层领导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责任心:实事求是反映问题

在写年度总结时,很多人力资源经理总是踌躇不定要不要写工作中的失误和存在的问题。写了,怕被领导认为自己无能,工作做得这么差;不写,好像又过不了关。于是往往就轻描淡写地写上几笔,不痛不痒,皆大欢喜。

其实,这种作风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在年度总结中,除了要如实展现自己过去一年中的成绩,也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内省意识,如实、全面地反映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如前所述,年度总结是和上级领导沟通的良机,其中沟通就包括取得上级领导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和对存在问题的理解与建议。如果避而不谈问题,既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也会为今后的工作埋下隐患。因为很多关键问题都是在取得上级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并提供相关资源支持的前提下得以解决的;如果上级领导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又何谈解决。

当然,在年终总结中谈问题并非自我批判,具体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关键问题,不要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放进来,否则非但不能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反而会被认为能力不足。其次,在问题提出的同时,应该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否则问题就会变成自己真正的“问题”或“毛病”。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束手无策。在解决方案中可以向上级领导明确提出需要的支持和资源。相信只要我们在年度总结中是凭着责任心如实地反映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明确的解决对策,明智的领导会因此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到自己下属的能力和工作态度。

细致心:日积月累全面细致

临近年底通常是人力资源部最忙的时候,年终考核、年终奖金、应届生招聘,诸多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可年终总结这时还要来“凑热闹”,既要忙业务又要写总结,怎能会不出现临阵磨枪、草草了事的情况?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年终总结要写好,没有翔实的材料和精心的准备是无法做到的,而这一点就要看我们平时的工作是否细致到位了。因此,一份好的年终总结不是临阵磨枪、拍拍脑袋就能成就的,它需要日常的积累和阶段性的总结。只有把平时的总结做好了,才能“多快好省”地写出一份到位的年终总结。

我们来看看表1和表2,同样是描述一年的工作成绩,表1的数据翔实、清晰,非常具有说服力,而表2则简单粗略,无法达到有效展现人力资源部工作业绩的目的。用数据对工作进行汇总,既简单明了,又能清楚地说明总结者的工作能力。但要想临时搜集、汇总、使用数据是很难的,这需要平时就对工作进行认真记录,因为这些数据来自于每季度、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工作记录和汇总。

做总结和做实务其实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对于案例中的李忠来说,作为人力资源经理,如果注意不断总结和积累,在日常工作中就能不断地改善部门工作状况,那么年终总结中也就能有更丰富的内容。

总之,总结中所写的是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成绩与问题,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不断地化解和解决。而总结的意义也在于通过不断地总结与反思,使个人、部门和企业规避错误,取得更好的成绩。

形意相通:内容明确,形式生动

年终总结的写作在形式上常常能体现出写作者的思维逻辑习惯。比如,有些理工科出身的人力资源经理,往往习惯于用数字说话,工作总结通常都是数字和图表,表达意思清晰明确,可以客观、量化地反映工作情况,但在文字上似乎总缺少一些感情表达。而一些学文科出身的人力资源经理,平日里往往激情四射,比较喜欢展示自己。所以,他们的年终总结,也会像他们本人一样,扬扬洒洒、激情飞扬;然而,似乎又缺少了客观的总结和系统性的思考。

因此,年终总结既不能只有客观数据、理性分析的“一目了然”,也不能像纪实文学般的长篇报道,而应该是一个有系统性的报告,是一个能把形式和意图结合得很好的总结。如果做到文、数、表、图综合运用,甚至是多媒体的演示,将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准确、清晰、生动地呈现出来,会更能得到领导认可。当然,考虑到不同领导的风格偏好,也可以在形式与内容方面有不同侧重。当然,所有的形式都要为内容服务,要想全面系统地做好年终总结,一般说来,可按照下面几个方面来组织内容。

第一,工作业绩,包括人力资源各个职能所取得的成绩。

第二,部门和团队建设,包括人力资源部的制度建设,部门工作能力的提高、工作士气的提高、团队协作的改善等。

第三,跨部门合作,要把人力资源部和公司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合作情况反映出来。第四,希望解决的问题。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实在是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必须明确提出解决问题需要的资源和支持。

第五,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要点。

“三三两两”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相对于年终总结来说,做好下一年度的人力资源规划更为重要、更具挑战性,而且是上级领导更为关注的内容。因为总结是无法改变的过去时,而规划则是充满期待的将来时,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更关注将来。

从范围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部分。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则囊括和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职能模块;而狭义的年度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要解决企业在变化环境中的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状况,制定政策措施以保证企业中长期发展的用人需求。简而言之,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指进行人力资源供求预测,以满足企业业务发展并做到平衡。

在案例中,由于李忠所在的公司处于战略上升期,业务发展迅速,领导对人力资源战略的重点便放在了企业人员需求和供给上,即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李忠若要做好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预测规划,需要关注以下“三三两两”这四个方面。

三个因素

在确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时候,要看三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战略目标决定企业长期所需要的人员数量和结构,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企业中短期人力资源需求数量和结构。一般来说,创业期的人力资源需求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比稳定发展期要更高。

其次是企业经营计划和预算目标。企业经营必须考虑成本预算,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计划和预算目标决定自身的人力资源规模和人工成本的投入。这就会直接影响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需求规划时对人员数量的考虑。再次是企业岗位编制和现有岗位空缺状况。这个因素是个动态的过程,既要考虑公司所采取的人员流动政策(如主动淘汰、内部轮岗等),也需要考虑行业平均离职率或整体经济形势。

三个来源

在考虑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需求因素后,也要对人力资源的供给来源进行认真考虑。首先是全面掌握企业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的结构分布,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可调剂的状况。对企业来说,发掘和使用内部人员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他们对企业文化了解和认同,熟悉企业内部运营规律和状况,能够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其次是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和流动趋势,特别是要关心行业内的人力资源状况和人员流动情况。

再次是企业人才培养状况。除了内部调剂和市场供给以外,企业人力资源供给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对于行业领先企业和处于稳定发展期的企业,建立企业人才培养机制,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人力资源供给。比如知名企业吉利集团

就是依靠企业建立的吉利大学等职业教育机构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两种手段

在进行人力资源需求数量预测的时候,一般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手段。在这两种手段下一般还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技术:

一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判断法。即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自下而上确定未来所需人员情况。

二是企业历史经验法。这种方法也叫做比率分析,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

三是德尔菲法(又称专家预测法)。是一种组织企业内外部专家就企业将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包括数量和质量结构)达成一致意见的结构化方法。

四是趋势数据预测法。这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确定企业中与人力资源数量最相关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数学工具分析出该因素和员工数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据此计算出将来的人力资源需求数量。

两种渠道

从人才来源的渠道上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可以分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渠道预测和外部市场人力资源供给渠道预测。根据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状况预测可供的人力资源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人员核查法。即对现有企业内人力资源质量、数量、结构和在各职位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核查,以确切掌握人力资源拥有量。

第二,管理人员接替模型。即对管理人员的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后,列出未来可能的管理人员人选,又称管理者继任计划。

第三,马尔柯夫分析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找出过去员工数量变动的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员工数量变动趋势。

而根据外部市场人力资源供给渠道预测,主要包括了解区域劳动力市场、行业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供给状况,以及人才结构分布和储备情况。

没有深刻的总结和思考就很难进步,尽管岁末年初的日常工作非常繁重,但正如那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还是要挤出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地回顾过去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与规划更好的未来。

第二篇:企业HR如何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一个好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使执行者事半功倍,难题在于人们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我服务过的公司中,总能听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们抱怨时间不够用,为单位人事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还经常得不到理解甚至背黑锅。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陷入“计划赶不上变化”,而且通常会导致这些局面:

岗位职责界定不清,人员冗余;

人员没有合理配置,人才浪费;

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后备人才不足;

人员素质不高,缺少发展动力。

这种困惑的表面问题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而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规划缺乏可行性,制定过程缺乏对公司业务和人才结构的深入了解和科学预测。想清楚到底要什么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使企业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量的人力,以实现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

在做人力资源规划前,人事经理们必须思考3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层次: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人力资源如何进行代谢和替换?组织结构如何变化?

第二层次: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如何?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如何?如果存在用人差距,如何补足?

第三层次: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员工?公司是否合理利用了现有的员工?公司是否需要开发现有的员工技能?

这里建议人事经理们建立公司人力资源报表,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岗位信息、定编定员、人才结构进行详细的统计、记录和定期的更新。然后,就要开始做具体的规划工作,主要有岗位职务规划、人员补充规划、教育培训规划、人力分配规划等。

人力资源规划编制步骤

制定职务编写计划。编写计划陈述公司的组织结构、职务设置、职位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等内容。制定职务编写计划是描述公司未来的组织职能规模和模式。

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结合公司人力资源盘点报告制定人员盘点计划。目的在于描述公司未来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构成。

预测人员需求。根据职务编制计划和人员配置计划,使用预测方法来预测人员需求。最好形成一个标明有员工数量、招聘成本、技能要求、工作类别,及为完成组织目标所需的管理人员数量和层次的分列表。

确定员工供给计划。通过分析劳动力过去的人数、组织结构和构成以及人员流动、年龄变化和录用等资料,就可以预测出未来某个特定时刻的供给情况。

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政策、需求、内容、形式、考核等内容。

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计划中明确计划内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原因、调整步骤和调整范围等。

编写人力资源部费用预算。其中主要包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福利费用等的预算。关键任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每个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都可能遇到风险,如招聘失败、新政策引起员工不满等等,这些事件很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对公司造成致命的打击。风险分析就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关键在于需求预见力

职工需求预测是公司编制人力规划的核心和前提条件。其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经验估计法。经验估计法就是利用现有的情报和资料,根据有关人员的经验,结合本公司的特点,对公司职工需求加以预测。经验估计法可以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自下而上”是由直线部门的经理向自己的上级主管提出用人要求和建议,得上级主管的同意;“自上而下”的预测方式就是由公司经理先拟定出公司总体的用人目标和建议,然后由各级部门自行确定用人计划。这种方式较为实用、简单,缺点是不太精确;适于中小型企事业熟悉本单位情况的人事经理操作。统计预测法。是运用数理统计形式,依据公司目前和预测期的经济指标及若干相关因素,作数学计算,得出职工需求量。这类方法中采用最普遍的是比例趋势法,回归分析和经济计量模型比较复杂,用得不多。

比例趋势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研究历史统计资料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如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的比例关系,考虑未来情况的变动,估计预测期内的比例关系,从而预测未来各类职工的需要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就在于历史资料的准确性和对未来情况变动的估计。经济计量模型法。这种方法是先将公司的职工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的形式表示出来,依此模型及主要因素变量,来预测公司的职工需求。这种方法比较复杂,一般只在管理基础比较好的大公司里才采用。

保持人才供求平衡

职工供给预测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分析公司目前的职工状况,如公司职工的部门分布、技术知识水平、工种、年龄构成等,了解公司职工的现状。

分析目前公司职工流动的情况及其原因,预测将来职工流动的态势,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流动,或及时给予替补。

掌握公司职工提拔和内部调动的情况,保证工作和职务的连续性。

分析工作条件(如作息制度、轮班制度等)的改变和出勤率的变动对职工供给的影响。掌握公司职工的供给来源和渠道。职工可以来源于公司内部,也可来自于公司外部。对公司职工供给进行预测,还必须把握影响职工供给的主要因素,从而了解公司职工供给的基本状况。

公司职工的供求平衡是编制公司人力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司职工的供求平衡不仅有职工需求与供给总量上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要有职工素质、类别等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第三篇:hr规划

难以赢取战略伙伴关系,除了CEO不赏识之外,HR经理自身的不足也使其被排除在高层决策之外。不得不承认,由于行业的非凡性,各家公司的运作模式和方法不尽相同,假如不在某一行业里摸爬滚打几年,而单纯依靠HR的理论、知识、经验是很难深刻理解公司的业务运作流程的。在这一点上,大部分业内人士持有类似观点。

目前,很多企业的战略目标已很清楚,然而执行力却相当弱。稍作分析不难发现,由于不同部门职员的思维方式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从而导致部门之间协作乏力,使人们难以朝共同的目标前进。科班出身的HR很轻易大谈理论,虽然听起来头头是道,然而却很难与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实现对接,给人一种虚张声势的感觉。也许很多人都曾目睹过HR与业务经理探讨绩效考核或员工培训之类的问题时,被某些业务经理有意讥讽、碰一鼻子灰的尴尬情形。很多业务出身的老总和高管也对HR经理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HR经理不过是些热衷作秀、喜好“忽悠”的文人墨客。此话虽有些偏激,但不无道理。众所周知,企业存在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盈利。试想,假如HR谈论的东西离企业经营的现实很远,纯属理论说教,或者只是机械地移植其他企业的所谓经验,高层经营者岂能接受?业务经理怎能不嗤之以鼻?难怪业务部门有的人会埋怨:“人力资源部的那些家伙到底是干什么的,简直一帮大仙啊!”

诚然,公司的制度规范确实要形成文字,需要HR来舞文弄墨,这也是规范化治理不可或缺的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员工真正了解并接受各种治理文件所传递的信息和规则意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提升绩效,修正不足,而不是被华丽的辞藻和高深的理论搞得晕头转向。

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潮流中,HR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出来,而HR要想真正在这种角色转变中脱颖而出的话,没有真才实学显然是不行的。有专家建议,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要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必须切实提升自身的高度,不仅要培养HR专业技能,还要加强对企业业务流程与战略的深刻理解。“假如在企业里有轮岗的机会,我是非常主张HR主动提出轮岗申请的。”一位HR从业者如是说。我们姑且不去计较在现实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是否扮演了公司的战略伙伴、文化代言人和咨询顾问等角色,起码在理论上应当如此。那么,HR要成功履行自己所承担的神圣使命,首先必须深入全面地了解企业内部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以避免出现“向和尚推销梳子”的尴尬局面。正如邓康明所说的那样,“通过岗位互换,HR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分析问题,才能真正地培养出系统思维的能力。”假如HR自命不凡,单纯从人力资源的理论和思维定势出发,企图用时尚治理理念包裹的措施和方案来自欺欺人的话,那么疲于奔命的业务经理岂能不义愤填膺:让HR轮岗去!

轮岗玄机:HR轮岗之药到病除与HR轮岗之走马观花

在HR该不该轮岗这个问题上,人力资源治理顾问石明泉先生持肯定的态度,“轮岗不仅应该,而且应该轮得彻底。理由有三:其一,HR要成为企业的策略性伙伴,必须具备全面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其二,HR本身的工作是变动的,应该时常寻找机会更新自己的观念和知识;其三,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HR专

才应该具备基本的HR所有功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轮岗,只要是自主性的,在有机会的前提下,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

HR该不该轮岗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企业实行HR轮岗的动机与策略才是评价HR轮岗功过的要害因素。阿里巴巴一直认为,“轮岗能为高潜质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挥创造力的舞台,协助员工完成职业转型及职业生涯的飞跃式发展,同时也对现有人才产生极大的激励,让组织布满活力,留住企业要害、核心人才。”另一方面,轮岗也有变相淘汰之神奇功效。对此,《中外治理》杂志社的晓庄撰文指出,“对于那些能力不足,但是与企业文化比较融合的人,不如给他一次轮岗的机会。一方面可以给他一个找到挖掘潜能的机会,同时假如他真的不适应企业要求,也可以让他就此退出。”

然而,HR轮岗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在谈到HR轮岗的风险时,一位资深治理顾问指出,“HR轮岗比较适合于处于稳定期的企业,而且在轮岗前应对当事人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若仅为轮岗而轮岗,其风险难以估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谨慎从之。”某房地产公司的HR经理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虽然我们有HR轮岗的传统,但企业对此却没有系统的规划与相应的政策支持,其实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效果,谁能说得清?”“看着人力资源部的人天天在那里高谈阔论就不舒适,真应该让他们去轮岗做市场尝尝苦头;但真的让那帮只会动口不会动手的家伙来做,又怕他们制造出来的不是市场,而是混乱,还得让我们来为他们收拾残局。唉,真是鸡肋!”该房地产公司市场部的张经理如是说。好一个鸡肋,道出了HR轮岗面临的尴尬。

一言以蔽之,不论是为自身发展着想,还是为了避免遭受业务经理的白眼,HR都需要轮岗,其要害问题在于,HR轮岗的目的是为了让其切实执掌战略治理的权杖还是仅仅为了让其尝尝苦头?企业对轮岗有系统的规划与切实可行的方案吗?公司上下对轮岗已达成共识了吗?笔者以为,在没有想清楚这些问题之前,还是不要轻言轮岗的好。否则,HR轮岗不仅会白白浪费企业的稀缺资源,而且会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遗症,重则还可能会使原本运作正常的企业陷入瘫痪。也就是说,HR应该轮岗不等于说HR轮岗一定就能取得良好的成效。所以,当务之急还是应该想方设法统一我们的思想,戒除制造时髦的怪癖,切实将先进的人力资源理念贯彻到企业经营治理的实际运作流程之中,上下齐心,在规划、细节与执行上下苦功夫,还HR经理一个春天,也还企业一片安宁与光明!中国最优秀的人力资源总监大凡都不是专业的。” 一位较资深的人力资源治理培训师在接触了很多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总监/经理后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大量访谈事实证实:很多非常专业(具备现代人力资源治理理念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总监/经理在企业中往往做到一定程度都做不下去了。假如排除企业客观影响因素外,那么个中的缘由是什么呢?在中国本土企业,要想成功实施人力资源治理,并收到良好效果,人力资源总监/经理不仅要具有现代人力资源治理理念、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面对中国本土企业的风土人情,懂得实施中国式的人力资源治理,在治理中能表现出一

种“软力量”,即 “以中国治理哲学,来妥善运用现代治理科学”,妥善地、艺术地、系统地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治理问题。简言之,人力资源总监/经理须具有“硬功夫”与“软力量”(SOFT POWER)。

那么,什么是人力资源总监/经理的“硬功夫”与“软力量”(SOFT POWER)?

人力资源总监/经理的“硬功夫”

首先,把握现代化的人力资源治理理论,具有系统的现代化人力资源治理理念、知识和技能,这种“现代化”理念、知识和技能体现在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

其次,能将这些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创造性地相结合,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治理制度、体系、机制,能将制度、体系、机制在企业内“扎”下去,并能推行下去(而不是浮在水面上),最终收到良好效果。)G* R# J“ R!_+ F4I” * d4+ ?, b8 p1 j;

[7 X+ y3 x* c+ {

再次,根据人力资源治理制度、体系、机制具体运行情况,进行适时地调整修正,不断地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修正过程,从而使制度、体系和机制切实可行,最终能确保企业业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总监/经理的“软力量”(SOFT POWER)

要义:面对中国企业的风土人情,懂得在治理中,运用中国得天独厚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妥善地、艺术地、系统地处理人力资源治理问题,在科学治理的基础上体现治理的艺术性。这些文化资源是指中国的哲学思想,如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和而不同”、管子的“趋利避害”等等。这就要求人力资源总监/经理必须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素养,深刻领悟中国哲学的真谛,并结合实际经验,不断地修炼自己,得以在实施治理时,能将长期积淀的这种“软力量”释放出来,以此为手法,有效地、艺术地处理各种治理问题。)x: m: E8M;@6 a.Y$ * _!t: C2 S2 d3 ?人力资源总监/经理应具有的“软力量”

□人际技能(PEOPLE’SKILL)。具体指人际理解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人际理解力体现在能够敏感地倾听与理解员工的需求,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掌控所有要害岗位上人员的各种思想驿动倾向,因而在人力资源治理上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可控性;沟通协调能力体现在能成功地进行横向纵向的沟通协调,最终达成共识,使工作顺利地开展。

□ “软”专业技能。

1.“选人”象“大师”:在选人时,能熟练地运用如行为面试等各种测试技术外,还能准确地依靠自己的直觉进行准确判定,即对人很“敏感”。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能不断地对人进行归类,总结提炼各类人的素质(能力)要素,如优秀的人大凡具备何种素质,最终的直觉判定是以此为基础,并能达到与实际情况不会有太大偏差的程度。

2.“用人”的“高手”:能知人善任,把握要害岗位上人员的特质,了解他们的优势和不足,成为领导用人的参谋。3.“育人”是“老师”:具体体现在,能够制定并宣讲人力资源治理政策和制度;培训各级主管使其具有治理技能,帮助其解决人才激励问题;同时面向员工时,更是新知识、新理念、新思想的传授者,为员工答疑解惑。

4.“留人”似“家人”:在企业中倡导“亲情文化”,营造“家”一样温馨的氛围,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和谐共进的关系,每个员工在企业内都能找到“家”的感觉,是“家”的一分子。

□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能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即向上治理的能力,能与上级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与员工建立彼此信任并达成共识;同时,具有一定的专业权威性能影响与推动企业的变革,具有一定的推行力。□执行力。具体体现在与上级达成共识后,能果断地、不畏艰难地、彻底地将政策、制度、任务、计划等贯彻、执行下去,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承受力。当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矛盾时,比如面对员工各种不满、抱怨和抵触情绪等,能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很强的承受力、忍耐力,沉着冷静地、积极地对待四周的人和事。

可以说,HR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职业生涯的道路也是很宽的,做好了人的治理工作,还有什么治理做不好?这也许正是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这个职业的原因。

一般来讲,一个努力工作的HR治理者首先受益的是眼界的开阔,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最新最强的治理理念和治理知识,是治理知识的第一受益人。同时,HR工作对从业的治理者自身素质要求很高。HR人员的沟通范围,上至公司老总,下达普通员工,内与组织各个职能部门,外与治理咨询公司、培训机构等。其业务范围,除了自身的员工招聘、薪酬福利、绩效考核、职位设计、培训等职能外,还要求熟悉组织的企业文化、战略规划、业务流程和劳动法规等领域。因此,HR治理者的综合素质往往是比较高的,否则将很难胜任。

HR的发展前景虽好,但一定要考虑自身所处的层次和经验。要依据HR层次,寻找最佳位置。譬如,有的企业里,HR只负责基础人事工作;有的公司HR部门属于中高级治理,制定绩效考核等工作;有些大公司,HR就是高层治理,从事人力资源整合,参与企业决策等重大工作。

平时多看杂志

很多公司或者企业都会订阅一些杂志,这些杂志或者是和其所从事行业有关的或者是休闲类的,但都是员工提升自己的很好的资源。

杂志作为处于图书和报纸之间的传统媒介,既比图书更具实效性,又比报纸更具专业性;内容编排比图书更简洁,信息提供比报纸更丰富。一本好的杂志,能做到全面而不冗杂,精彩而不浮躁。明智的职场人士应该利用好这个资源优势,或者是在公司养成阅读杂志的习惯,或者是自己家里订阅。工作休息时看看杂志,是给自己“充电”;在家里休息时看看杂志,是给自己“减压”。因此,阅读杂志不只是智慧的消遣,也是累积智慧最轻松的方式。

可以选择几本你喜欢又觉得有用的杂志,每期连续看下去,积极地进行学习,敞开心扉随时接受新的知识、新的观念。一本为工作人量身定做的专业杂志,能有效帮助你提高职场管理能力,提高学习创新的战斗力!

读几本好书

以下是笔者极力推荐的几本书: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世集。此书博大精深,妙处难以言传,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毛泽东十分喜欢《菜根谭》,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日本企业家们从《菜根谭》的箴言警句中感悟到其中所特有的内涵,而且对现代企业管理也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论企业管理的书籍成千上万,从根本道理上而言,多数抵不上一部《菜根谭》。”多读《菜根谭》,读懂《菜根谭》,就能“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建议想要笑傲职场的员工都备一本薄薄的《菜根谭》,不时翻翻,定会有新的感受。《增广贤文》是清代周希陶所编著的一本旷世奇书。此书凝聚了前人的智慧,代表百家思想,是处世、经验、智慧、原则的总结,通俗易懂,流传至今。此书涉及的为人处世的谚语很有哲理性,耐人寻味,值得现代人借鉴。

《增广贤文》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增广贤文》是一本营造企业文化、加强自我培训的好书。其中的“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言行要留好样于儿孙”、“夫妇和而家道兴”等警句,可以使员工从中体会许多生活的真谛。《羊皮卷》是一本伟大的励志书,它所蕴藏的力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命运,其中就包括撰写出风靡世界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奥格·曼狄诺。

《羊皮卷》所辑录入的书的作者都是近200年来美国各个行业中的成功人士,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循循善诱地向世人告知成功的秘密,以及由之所带来的幸福生活的意义。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做人处事的原则却是亘古不变的。心灵的纯净会带来纯净的生活和纯净的身体;同样,肮脏的心灵会带来肮脏的生活和腐化的身体。太多的人都在忙于改善自己在物质社会中的地位,拼命地去占有一切,殊不知,生命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了一定的原则去生活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实现你的目标,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

利用好网络

在每天早上上班的前15分钟和中午休息的一个小时,你可以浏览一下新闻。最好是到新浪、网易、搜狐、雅虎等大型门户网站去看。它们更新比较及时,而且说法相对比较权威。当然,不管怎么样,有些新闻还是有虚假成分的,有些甚至是道听途说,这需要自己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一些比较好的论坛也可以去逛逛,看别人的想法和经验教训,或许别人说的就是自己身上遇到的问题。一般楼主提

出疑问时,都会有很多人跟帖,谈自己的见解。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员工可以好好学习的。

第四篇:hr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案例.人力资源规划案例

案例1: 苏澳玻璃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

近年来苏澳公司常为人员空缺所困惑,特别是经理层次人员的空缺常使得公司陷入被动的局面。苏澳公司最近进行了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公司首先由四名人事部的管理人员负责收集和分析目前公司对生产部、市场与销售部、财务部、人事部四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需求情况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情况,并估计在预测,各职能部门内部可能出现的关键职位空缺数量。

上述结果用来作为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同时也作为直线管理人员制定行动方案的基础。但是在这四个职能部门里制定和实施行动方案的过程(如决定技术培训方案、实行工作轮换等)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一过程会涉及到不同的部门,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例如,生产部经理为制定将本部门A员工的工作轮换到市场与销售部的方案,则需要市场与销售部提供合适的职位,人事部作好相应的人事服务(如财务结算、资金调拨等)。职能部门制定和实施行动方案过程的复杂性给人事部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也增添了难度,这是因为,有些因素(如职能部门间的合作的可能性与程度)是不可预测的,它们将直接影响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苏澳公司的四名人事管理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对经理层的管理人员的职位空缺作出了较准确的预测,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规到,使得该层次上人员空缺减少了5O%,跨地区的人员调动也大大减少。另外,从内部选选拔工作任职者人选的时间也减少了50%,并且保证了人选的质量,合格人员的漏选率大大降低,使人员配备过程得到了改进。人力资源规划还使得公司的招聘、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计划与发展等各项业务得到改进,节约了人力成本。苏澳公司取得上述进步,不仅仅是得利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还得利于公司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与评价。在每个季度,高层管理人员会同人事咨询专家共同对上述四名人事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评价。这一过程按照标准方式进行,即这四名人事管理人员均要在以下14个方面作出书面报告:各职能部门现有人员;人员状况;主要职位空缺及候选人;其他职位空缺及候选人;多余人员的数量;自然减员;人员调入;人员调出;内部变动率;招聘人数;劳动力其他来源;工作中的问题与难点;组织问题及其他方面(如预算情况、职业生涯考察、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等)。同时、他们必须指出上述14个方面与预测(规划)的差距,并讨论可能的纠正措施。通过检查,一般能够对下季度在各职能部门应采取的措施达成一致意见。

在检查结束后,这四名人事管理人员则对他们分管的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在此过程中,直线经理重新检查重点工作,并根据需要与人事管理人员共同制定行动方案。当直线经理与人事管理人员发生意见分歧时,往往可通过协商解决。行动方案上报上级主管审批。

案例2:政府机关人力资源规划案例

一、项目背景

A委组建于2000年6月,是在多个职能部门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而成。随着某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A委职能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职能及处室设置的调整,A委对人力资源的配置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人随事走”,根据职能调整相应划出了部分人员;另一方面,新组建的处室需要按岗配备人员,目前人员尚未完全到位。A委人事处感到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面临着困惑:A委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获取这些人才?

二、项目需求分析

在项目洽谈中,双高中心项目组了解到,A委在本次咨询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A委目前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状况;

2.A委干部队伍中缺乏哪些方面的人才;

3.获取所需人才的途径和对策。

项目组建议从A委的职能出发,分析、预测A委人力资源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需要,制定符合A委工作实际,具有科学性、适用性的人力资源规划,使干部队伍建设与A委的工作开展相适应。

项目组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并与A委人事处沟通、协商,确定本次咨询项目为制定《A委机关20**年-20**年人力资源规划》。

三、项目分析

(一)项目需求的深层分析

项目组与A委人事处再次沟通,了解A委提出项目需求的始末。据人事处所述,近年来委里认为现有人员虽然学历较高,但从委领导到各处室的反映来看,人员队伍素质还存在着欠缺。去年增设的处室还未选出处长、副处长,由于委里缺乏人才储备,目前在处级领导职位有多个空缺,其中3个处长职位目前由委领导兼任。

对于委里目前的人员情况,A委人事处认为:近年来市里在机构设置上的调整,客观上对A委的人事工作造成了冲击。市里成立新的委办局后,从该委整建制划出相关人员,其中包括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对A委而言,“培养的人才流失”。A委职能范围、处室设置经过多次调整,另一方面A委正处在政府职能转变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时期,迫切需要重新审视人力资源需求,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系统、全面梳理,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面对千头万绪的人事工作,A委希望项目组能够提供具体、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建议。

(二)人力资源规划在政府机关的尝试

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方法与技术,首先为企业所采用,随后推广到公共部门。在国内,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还在探索的阶段。由于政府机关的职能是“三定”方案规定的,并配置相应的编制和领导职数,根据国家公务员法及相关法规进行人事管理,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的环境、关注的重点以及应用的方法手段都不同于企业。

具体而言,作为政府部门,一是A委的编制、职数已经相对固定,人力资源的补充空间有限,无法像企业根据产品和服务的发展目标去提出人力资源的数量需求。二是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无法体现能力、业绩上的区别,物质激励手段有限。三是当前公务员“出口”不畅,难以有效进行“优胜劣汰”,人力资源的更新速度迟缓。此外,政府部门所从事多为研究性、协调性、服务性工作,难以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以预测人力资源需求。以上制约因素的存在,是本项目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最大难点。

(三)项目的着眼点

项目组将严格“入口”管理、激发内部活力作为本项目的着眼点。按照《公务员法》、干部人事政策、法规和相关规定,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制度改革措施,并以A委的工作职能为出发点,结合当前具体工作实际,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在研究思路上,项目组以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为途径,力图通过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创新,统筹协调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增强各项机制的合力,充分发挥机制的规范化和引导性功能,逐步提升A委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四、项目实施方案

(一)职位说明书的修订和完善阶段

工作分析和职位说明书的编制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本阶段通过分析A委的职能定位,了解A当前及今后要开展或强化的职能,分析各职位的职责内容及任职资格条件,为下一步分析人力资源需求作准备。

本阶段工作由A委人事处组织进行,项目组提供技术辅导。

(二)评估现有人力资源状况

项目组通过问卷、访谈并采用双高研发的测评工具,从干部队伍结构方面、处级领导及一般干部能力素质方面以及考核、培训、轮岗交流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掌握A委所存在的具体问题,评估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A委的总体职能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三)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确定

项目组提出,A委20AA年-20BB年人力资源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到20BB年初步建成与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的干部管理模式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在优化内部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等机制,激发活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新局面。

(四)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措施建议

项目组重点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轮岗交流、考核、培训、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建设六个方面提出加强A委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措施建议。

五、项目经验共享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进行本项目研究的制度环境。人力资源规划报告的措施建议,必须符合干部人事政策、法规和相关规定,同时我国的干部人事改革和公务员管理改革仍在进行之中,配套的具体操作办法还有待于完善,需要在改革实践中探索。项目组注重把握改革方向,并吸收借鉴在其他委办局的经验办法,针对A委的实际问题提出咨询建议。

第五篇:2012HR规划

2012HR规划

报 告 人: Vivian日期: 2011年11月

2012人力资源规划

一.概述

(一)上海厂人力资源概况:

1.人员结构:(组织图如附件)

目前,公司拥有员工约125人。其中,办公室人员人,现场人员约人。

2.学历状况:(如下表所示)

3.现场人员居住地域分布情况:

现场人员人中约人为外地;人为上海本地。昆山市约80人,江苏省约16人,河南、四川、陕西、安徽约14人左右;办公室人员人当中约人为外地。

4.劳动关系:

所有员工全部由公司自行管理其劳动关系,办公室人,生产员工人均为正式员工。5.招聘途径:

办公室人员主要通过人才中心、员工介绍、网络、招聘会、大中专院校招聘;现场操作工人通过职业技术学校、劳动力市场、劳务市场、员工介绍。

(二)现场人数及各机台分布情况:

1、注塑部:课长、副课长、品管课长、仓库课长各1人

一班编制:54人两班编制共108人

2、模具部:部长、主管、工程课长各1人

模具编程员:2人工程设计:4人一班编制:39人两班编制共78人

(三)2011年薪资、保险情况:

1、薪资方面:2011年我司实际最低工资标准为1280元,(2010年上海市规定在岗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120元)。现场计时工工资为7.65元/时,受最低工资保障仍然得不到完善。社会保险:2010年我司基本上全员未参险,其中有约8个正式工参加社会五险;2012年可考虑参加农民工工伤及意外伤害险。

二、2012人力资源规划

(一)招工地域调整1、2012年现场操作工外地员工占约90%,本地工占10%。2、2012年逐渐调整现场用工比例,外地员工减少到70%。3、2011年与2012年规划比较表:

4、2011年预计薪资、社会保险、公积金依上海市标准调整说明:(1)薪资方面:

2011年上海市最低工资1280元。预计2012年上海市将公布最低工资标准约1580元。故预计我司最低工资由1280元调整到1580元。即现场计时工工资由原来的7.65元/时调整至9.44/时。(2)社会保险:

① 正式工:2011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调,下限为2338元,上限9876元(上海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历年年初均调整),依已缴交基数看来,我司尚有80人未达到最低缴费基数下限标准。根据年初预计,以正式工117人计算,2009年社会保险费用606900元,另加雇主责任险9945元,预计费用合计616845元。

② 非劳务派遣工:依2009年上海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规定,农民工要将工伤险与医疗险实行“小捆绑”,以劳务派遣90人计算,预计费用合计97200元。

(3)公积金:

现有缴纳公积金人员0人,缴费基数仍然根据2011年9月前所规定执行。根据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规定,自2009年6月1日起强制执行缴纳住房公积金,另7月份缴费比率及缴费基数将会有所调整(历年7月份均调整),以正式工0人计算,预计费用合计0元。(4)综上所述:①正式工2012年公司负担社会保险加公积金费用6460元/人/年;计时工(非

劳务派遣)公司负担社会保险费用1080元/人/年。

②比照2011年,预计2012年我司为正式工负担社会保险加公积金费用增加1418元/人/年;计时工公司负担社会保险费用增加480元/人/年。

(二)招工途径调整:

1、行政部、营业部及工程部设计人员,通过四郊五县劳动力市场、周边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员工介绍,以招募非本市人员为主。以技术员职称为基础叙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较稳定的劳动关系。

2、生产注塑部、生产模具部操作工、食堂后勤人员拟如下:

(1)仍以外地农民工为主招用计件制、计时制用工。在昆山省、山东省200公里以里范

围劳动力市场、劳务市场、农村招募。由公司与其签订六个月的劳动协议,按国家规定缴纳工伤、医疗保险。(2)食堂后勤可以考虑外包形式作业。

三、2012年人力资源管理拟建议如下:

(一)为减少用工调整后公司用人费用增加,同时提高员工的即得工资,建议调整现场用工保

险关系:

1、本地工招募优先的农业户口为主,将其转入劳务派遣;招募的城镇户口则缴纳五险一金。

2、外地工以招募农业户口为主,将其全部转入劳务派遣。

3、具体方法:将现有正式工中缴纳“五险一金”的外地工、本市农业户口员工转入劳务派遣,按国家规定为其缴纳工伤、医疗保险,并补给员工保险津贴。补给津贴算法如下(社会保险以2011年缴费基数下限2338元计算;公积金按技术员职等1800元计算)。①本市正式工:公司每月要负担865.06元/人的保险费、0元/人的公积金。②非本市正式工:公司每月要负担元/人。之前综合保险每月负担元/人。③由综合保险调整为新三险后,每月公司增加保险费用-=元/人。拟建议:①将保险费的50%补给员工元/月;②将全部保险费补给员工元/月。

2、加强教育训练,提供员工学习的机会,帮助员工建立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确保执行教育训练,现场技术工人增加注塑、模具专业培训,增加对注塑行业的兴趣和公司的忠诚度。

3、合理化建议反馈。建立“建议箱”,定期开启信箱,了解员工呼声,增加员工参与管理的机会,提出他们对公司发展的建议,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受到上级的器重公司的重视。

4、确保员工得到相应的工作条件,让员工感到安全。加强员工宿舍、食堂的管理,让员工吃好、住好,衣食住行都受到公司的照顾。

5、举办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设立员工图书室,定期举办一些康乐活动,让员工感觉到家的温暖。

下载如何写好HR年终总结与来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写好HR年终总结与来年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2021年总结与来年规划(推荐5篇)

    乡镇2021年总结与来年规划按照“五大行动攻坚会战月”安排部署,x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系,以“水润兴义·花开七子”为主题,以......

    工程部工作总结与来年规划

    工程部工作总结与来年规划 自2006年进入※※※物业公司工作以来,我们一直都是认真工作,努力学习,积极思考。伴随着※※※物业公司管理团队的不断壮大,做为我们个人也在不断成长......

    某总工会总结及来年规划

    某总工会总结及来年规划 今年以来,县总工会在县委、政府领导和上级工会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地委、县委扩大会议和区总十大会议精神,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

    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规划

    2015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规划 光阴荏苒,弹指之间,2015年已成为历史,2016的时间之门已经打开。在这个社会经济形式也在飞速发展与转变的新时代,不知不觉已成为三建人三年有余,与我......

    2012年度工作总结与来年规划(共五则)

    2012年度工作总结及2013工作规划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2012年已接近尾声,2013年即将到来,回想过去的一年担任制程QE工程师一职,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成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

    HR人员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HR人员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1# 发表于 2010-7-29 08:09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从目前情况来看,我总结了HR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3条大路,仅作参考。 道路一:一直在HR部门。......

    名正言顺:HR战略的规划与执行

    名正言顺:HR战略的规划与执行HRD既是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者,还要担当执行者角色,这种既当裁判又是运动员的游戏到底该怎么进行?万商集团是国内领先的B2B企业,CEO赵刚希望把公司打......

    总结与规划

    总结与规划 又一年过去了,时间总是在悄无声息中流逝。真的很感谢公司给我提供磨练自己的机会,更感谢公司长久以来对我的信任和栽培!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让我成为悠思的一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