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关于落实中央纪委21号文件开展情况汇报
关于加强县乡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 的汇报提纲
省纪委督查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萝北县纪委监察局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下面,将我县加强县乡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黑纪发[2011]34号文件落实情况
关于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下发后,萝北县纪委监察局采取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落实台账,严格督导检查等措施,狠抓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1、乡镇纪委设立情况。全县8个乡镇全部设立了纪委,每个纪委设兼职纪委书记1人,专职纪委副书记1人,委员3人。8名乡镇纪委书记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 岁,其中女干部 人,占总人数的 %;8名纪委副书记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 岁,其中女干部 人,占总人数的 %;24名纪委委员学历也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 岁,女干部 人,占总人数的 %。(9月10日选举结束后,具体数字才能填报)
2、乡镇纪委书记的提名、任免情况。在本次乡镇纪委换届过程中,纪委书记、副书记和纪委委员候选人提名均提前报县纪委进 行审核,经与县组织部协商后,确定候选人资格。
3、乡镇纪委书记工作分工情况。我县8个乡镇纪委书记均为党委副书记兼任,分管纪检、党建和工会三项工作,能够保证纪检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纪委书记全部参与乡镇党委工作决策、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决策前的酝酿协商和党委会议。
4、乡镇纪委书记列席乡镇有关重要会议情况。乡镇纪委副书记列席乡镇党委工作决策、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要会议。
5、乡镇纪委书任职交流情况。本次换届选举的8名纪委书记,新任职的4名,均为异地任职,其他4名任职均未满10年。
6、参加任职培训情况。按相关要求,制定培训计划,组织新任职乡镇纪委书记参加上级纪委组织的任职培训、轮训和专题培训;县纪委将适时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重点对新任职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任职培训,确保培训面达100%。
7、行政村党支部设立纪检委员情况。我县63个行政村党支部,全部设立了纪检委员。纪检委员参与新农村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等有关会议及相关村务监督工作。
(二)乡镇纪委履行职责及开展工作情况。乡镇纪委在县纪委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决维护党的纪律,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党纪教育、廉洁自律、案件查处等工作,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1.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凝聚反腐倡廉合力。各乡镇纪委坚持“统一认识是基础,领导重视是关键,源头治理是根本,责任追究是重点”的指导思想,认真抓好乡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工作。每年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进行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站办所负责人和村三级责任制签约,保证了责任人与责任对象联系制度的落实。各乡镇纪委定期深入基层,通过听取基层站办所、驻在单位及村两委的工作汇报、查阅资料、看统计表、翻阅民主生活会记录和查阅群众信访记录等方式,及时掌握和了解各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提醒,督促整改,有力的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2.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各乡镇纪委坚持把服务全镇经济发展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惩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全面检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紧紧抓住“教育、自纠、规范、查处”四个环节,以检查农村土地政策和惠民政策落实情况为重点,扎实有效的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切实解决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3.积极参与“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促进公开工作取得实效。协助乡镇党委、政府调整了“三务公开”领导小组。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做到常抓不懈。按县委、县政府要求,制定了本乡镇“三务公开”标准化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三务公开”的 场所、内容和形式,有力地推进了“三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我县团结镇被中纪委确定为全国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试点,2010被中央党务公开领导小组评为全国15个党务公开先进单位之一。
4.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各乡镇纪委结合实际,通过学先进、树典型、宣传讨论等形式开展教育宣传活动,使廉洁意识深入人心。积极探索廉政文化与反腐倡廉教育的有效结合点,在扩大乡土内涵、创新活动载体、拓展工作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在乡村组建了村廉政文化轻骑兵演出队伍,举办了《倡清廉、知荣耻、树新风》文艺演唱会16场次,在乡村设立廉政读书角16个,创作廉政公益广告22件,增强了党风廉政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浓厚氛围。
5.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促进和谐稳定。各乡镇纪委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协助乡镇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三资”管理实施方案,制定了《村财务资产管理制度》,《村“三资”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办法》等制度,并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规定的违纪违法行为,使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轨道,有效地预防村干部腐败现象发生,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6.强化制约监督,转变工作作风。协助乡镇党委、政府制定了《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监督实施办法》、《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考评实施细则》等内部管理文件,加大对党员干部内部监督力度。在全县乡镇、村屯深入扎实的开展了“一查二评三述四公开”、群众最满意基层站所和“勤廉双述”评议活动,设立了村级纪检监督小组,为252名村干部建立了电子廉政档案;制定了《萝北县乡村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办法》,将重点工作进行了量化,明确了责任人,有效解决了乡村干部监督不到位,管理失控等问题。
7.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遏制腐败现象发生。各乡镇纪委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办案工作的新特点,加大查办案件工作的力度。同时,通过拓宽信访监督渠道,对群众上访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2010年以来,开展惠农政策落实、惠农补贴发放、“三资”管理、党务公开等检查110余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40余件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件,维护了农村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为乡镇纪委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情况。各乡镇立足实际,克服办公场所小,经费紧张等困难,全力支持和帮助乡镇纪委开展工作。我县8个乡镇均在办公场所大门前悬挂纪委牌子,纪委书记设有专门办公场所,副书记、纪委委员有办公室,配备了电脑、照相机、打印机等必备的办公办案设备。同时,各乡镇党委、政府为纪委开展工作及时提供车辆和经费保障,按规定落实乡镇办案人员补贴。
二、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按照中央和省市纪委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有关要求和规定,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全县纪检监察系统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得到全面加强。2009年,县纪委监察局被市纪委授予“双创一争”主题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10年被被省纪委授予“双创一争”主题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11年被中纪委、人力资源部、监察部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抓学习培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一是狠抓领导班子自身学习。县纪委领导班子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完善了《县纪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做到每月中心组成员集中开展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并坚持做到学习有计划、出席有考勤、个人有笔记、讨论有记录。同时,每年认真组织开好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主动与机关党员进行学习交流,谈感想、讲体会,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二是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全面创新式学习。在学习中努力做到“四化”。即,科学安排学习内容,做到内容系统化。坚持把政治学习放在首位,业务学习贯穿其中,系统安排,内容常新。创新学习形式,做到方式、方法多样化。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研讨相结合,电化教育和面授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地观摩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完善学习制度,做到管理规范化。坚持和完善党员培训制度、固定日学习制度、学习签到登记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等,做到培训有计划、学习有登记、授课有讲稿、自学有笔记、检查有测试、交流有体会。活化学习载体,做到交流经常化。充分运用集中学习、业务交流、心得体会、主题教育简报等载体广泛开展学习交流,及时向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反馈信息和理论学习文章,总结学习经验,努力实现成果转化。三年来,县纪委先后选派40余人(次)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活动,组织科室主任、基层纪检书记及相关人员100余人次外出学习考察,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创先争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二)抓选人用人,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认真抓好中纪委[2009]9号、10号文件落实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县纪委书记常委职务排序符合文件精神,参与县党委常委会讨论干部任免等有关重要事项之前的酝酿协商,担任县委反腐败协调小组组长;县纪委常委和纪委委员全部列席县委全会,县纪委书记和监察局长参加县委组织的干部民主推荐会议;县监察局长参加县长办公会议和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对县纪委班子成员的任免等工作全部呈报市纪委研究批复。二是充实了办案力量。按照县编委[2009]17号文件精神,给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增设案件监督管理室、案件检查二室、专项检查专项治理办公室和效能监察室四个室,通过增加乡镇纪工委编制的方式,为县纪委增加编制8名。目前,经县委组织人事部门和纪委联合考核从基层调入7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县纪检监察机关,委内提拔重用干部8人,委内交流3人,对外交流1人,使纪检监察队伍年龄、知识结构得到进 一步优化。三是落实了职级待遇。经县委组织部2010年9月1日下发的《关于县纪检监察机关非领导职数控制的函》,核定县纪委监察局科级领导职数控制在23名,正、副科级检查监察员职数12名,其中,正科级检查监察员职数4名。截止目前,已配备正科级检查监察员3人,副科级检查监察员2人。四是提高了经费保障。建立健全了县纪检监察机关经费保障制度,将县纪检监察机关人员公用经费和纪检监察业务费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办公经费预算标准由原来每人每年1105元提高到26000元。
(三)抓作风养成,强化队伍作风建设。一是扎实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根据干部的思想实际,相继开展了“双创一争”、“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委局机关开展了廉政格言进会场、廉政书画进走廊、廉政要求进科室的廉政文化“三进”活动,营造廉政做人、干净做事的良好氛围。二是注重团结协作。纪委班子每位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在实际开展工作时,事事做到协调沟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维护工作大局。坚持执行民主集中制,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重大事项均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工作合力。整个班子团结和谐,会上畅所欲言,会后高度统一,自觉维护班子威信,做到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配合默契,有效增强了领导班子合力。三是深入基层,扶贫济困。每年都制定调研计划,要求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解决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反腐倡廉 的新思路、新措施,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三年来,在省市纪检监察刊物刊发调研及理论文章22篇,在省市调研评比中获奖13篇。实行纪委常委廉政建设包片联系制,加强对各单位反腐倡廉工作的联系、指导和督办。三年来,纪委领导领导深入8个片区的25个联系点督导工作100余次;开展汶川、玉树地震捐款和“一帮一”扶贫解困活动,捐款捐物2万余元,帮助困难职工协调解决实际困难120多件,树立了纪检监察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四)抓监督制约,强化制度建设。一是建立权力运行的科学机制。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建立了常委会负总责,机关各室各具体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下评上”制度,向社会公布了监督电话和网络邮箱,同时聘请“两员”为纪检监察机关干部监督员。实行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案件管理等四项工作分别由不同副书记负责的分权制衡工作机制。二是建立规范权力使用的制度体系。先后制定了《机关工作人员若干纪律规定》《机关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机关行政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日常行为规范。坚持实行请销假制度、八小时以外监督制度等,对纪检监察干部生活圈、工作圈、社交圈进行全方位监督,努力规范干部行为。在机关日常工作中,严格办文、办事、办会等程序,实行层次管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办案工作程序的暂行规定》、《关于违纪案件涉案款物处理程序的暂行规定》等制度,编制了县纪委权力运行公开流程图,促进机关工作、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建立规范权力使用的监督制约机制。在民主评议、办案工作、工作检查等活动中,建立了一系列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的干部监督制度。制定出台了《萝北县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工作暂行办法》,成立了由县纪委书记担任主任的内部监督管理委员会,推行了《案件主办责任人制》、《关于外出办案的若干规定》、《执行办案纪律情况调查卡》和《办案人员行为规范提示卡》等制度,规范了办案人员行为。
(五)抓实践锻炼,强化能力建设。我们紧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根本要求,不断加强创优能力建设,推动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在创新工作方式上取得了新成效。总结推行了“86189”规范化工作模式,构筑了民主、开放的党务公开新机制。迎接了中纪委党务公开领导小组的调研检查,圆满完成全省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推进会在萝召开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中央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省市纪委及兄弟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党务公开工作成为具有我县特色在全省甚至在全国有了一定影响力的勤廉品牌。积极抓好县委权力公开运行试点,明确县党代会职权5项、全委会职权8项、常委会职权7项,创建萝北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打造县委权力公开互动平台。2011年,我县被中纪委确定为党的地方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试点单位,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单位。探索开发了“电子笔录软件”、“案件文书管理系统”和“案件全程监督管理平台”,对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自主研发了电子监察管理系统,该系统与县纪委效能办、驻乡镇纪工委、镇纪委联网,对中心所有办理情况和办理时间全程进行监察,填补了省内空白。二是在服务保障大局上取得了新成效。三年来,对90余个中央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跟踪监督,共下发检查建议书26份;提出整改建议60余条;查处土地违法案件60余起;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5起;每年完成效能监察审核立项50个以上。三是在加强教育管理监督上取得了新成效。在全县集中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实践活动和效能监察“五治”、“肃三风、扫三低”效能建设专项检查活动。深入开展了“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了集中清理,取消和停止收费项目8个,为全县群众、企业减轻收费负担419.8万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4起。查处公车私用、违纪违规车辆20余台(次);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全部进行了廉政承诺,73名领导干部对重大事项进行了申报,52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述职;为全县500多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对27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16人被追究领导责任;对新提拔、调整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教育。四是在查办违纪案件上取得了新成效。三年来,委局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63余件,立案49件,涉及党员干部57人;结案49件,其中大要案1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干部57人,其中:科级干部13人。通过查办案件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乡镇纪检组织力量 略显单薄。从我县乡镇纪委实际情况看,我县各乡镇乡镇纪委书记为兼职,配备的3名乡镇纪委委员大多数是站所负责人,工作任务繁杂,在遇到纪检工作与其他工作相冲突时,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工作上。二是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纪检监察工作业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我县今年乡镇纪委换届后,50%以上的乡镇纪检干部是从其他岗位交流过来,未从事过纪检监察工作,存在业务知识不足,办案能力较低等问题。三是经费物资保障不足。乡镇纪委工作经费按乡镇机关人均经费拨付,虽然纳入乡级年度财政预算,但没有单独列支,业务经费明显不足。从乡镇现实情况看,乡社会劳动保障所、农经站、畜牧站等部门都有省市上级对口部门的资金或是电脑、车辆等实物支持,而对于乡镇纪检监察机关来说省市没有下拨专门的经费或相关办案设施。同时,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享受办案人员补贴问题,经我们与人社部门沟通,我县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属于行政编制,未列入纪检监察编制,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沟通协调中。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在减负上下功夫。作为基层纪检组织,其本职工作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与各乡镇党委沟通和监督检查,确保乡镇纪委副书记专职专用,使纪检监察日常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在建立健全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完善乡镇纪检干部纪律约束、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增强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交流和选拔任用 机制,使纪检监察干部进的来,出得去,盘活人力资源,激发热情,推进工作。工作成绩突出,达到一定年限的,应优先考虑,交流到其他部门领导岗位,与县纪委机关规格相一致,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三是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一方面,根据工作需要,对新进入乡镇纪检组织的干部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对现有的纪检监察干部进行更新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培训投入,增加外出学习、培训、交流、观摩的机会。并通过以会代训、以案代训、挂职锻炼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乡镇纪委监察组织的办信办案能力。同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为乡镇纪检组织匹配一定的资金,解决乡镇财力有限导致纪检监察业务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在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与时代的步伐还有些差距。目前,纪检监察干部虽然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但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功底还不够深厚,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经济、金融、财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机关管理和机关作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几年来,我们在加强机关管理和机关作风方面作了更多工作,机关作风有了明显转变,但表现个别干部身上,但还存在严格按制度规定办事的意识不够强,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等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强化理论培训,注重加强队伍的素质建设。加强综合业务及相关知识培训,使纪检监察干部拓宽知识面,朝着“多能”的方 向发展。要充分发挥不同渠道在培训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效果。在抓好日常“四个一”学习培训的同时,积极采取 “送”出去的办法,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上级检察机关组织的各类培训;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奖励机制,鼓励全体干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学习纪检监察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党纪政纪条规;认真学习检察工作业务,熟悉检察工作业务,熟练掌握与检察业务相关的法律和程序,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二是转变机关作风和干部作风,全面加强队伍的作风建设。真正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联系群众,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求真务实,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三是探索干部监督方式,不断加强队伍的内部监督。进一步探索和改革纪检监察机关的内部监督问题,切实保障和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的监督制度,使纪检监察干部的行为纳入系统性、规范性的监督制度体系之中。同时要加强对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内部监督,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改进和强化对领导干部公务活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要求别人做到的,纪检监察机关首先要做到。注重对新调入干部的培训,所有新调入的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四是创新干部管理机制,保持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积极与县委沟通按要求抓好县纪委领导职数和非领导职数配臵工作。拓宽纪检监察干部的发现选拔渠道。通 过公务员公开招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从基层选拔有纪检监察工作经历、素质好的干部,充实到县纪委监察机关。加强系统内的上挂下派、多岗位锻炼等干部轮岗制度建设,推行干部输出机制,通过体内和体外循环增强自身队伍活力。加大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和定性综合考核的工作力度,做到奖勤罚懒,以进一步调动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主动性。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诚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二篇:中共中央纪委文件(精选)
中共中央纪委文件
中纪发〔2010〕19号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监察厅(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纪检组(纪委)、监察局,中央纪委各派驻纪检组,监察部各派驻监察局、监察专员办公室,中央直属机关纪工委,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军委纪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已经中央纪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长期任务,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监察部始终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为巩固和深化主题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指导思想,明确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围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以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持改革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目标要求。通过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改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自觉做到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坚决斗争、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关心爱护、对自己和亲属严格要求,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强、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三)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大力营造和形成崇尚学习、善于研究、学以致用的浓厚氛围,努力建设学习型纪检监察机关和学习型领导班子。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反腐倡廉建设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完善纪检监察机关集体学习制度,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务虚研究和主要领导同志定期讲党课制度。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中心组学习,每年至少召开1次务虚会,主要领导同志每年至少为机关干部讲1次党课。建立健全学习考核制度。
(四)提高党性修养。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表率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和宗旨意识。认真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支部工作,开展好党小组活动。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完善谈心谈话制度。注重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开展分析检查评议,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五)改进干部作风。纪检监察干部要带头贯彻执行关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各项制度和规定,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建立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完善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下访、接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建立领导干部领题调研制度,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每年至少组织1次领导班子调研成果交流。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征求和反馈机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作风整顿和效能建设,带头改进文风会风,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切实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结合纪检监察职业特点,明确纪检监察干部职业道德要求。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遵行职业操守,规范日常行为,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为正确履行职责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七)加强教育培训。按照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坚持分级分类和全员培训的原则,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贯彻落实《2009-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制定实施办法。建立健全组织调训制度,探索开展自主选学,对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进行重点培训,对新进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干部一年内必须进行培训。丰富教育培训的内容,突出政治理论、党性修养、业务素质和执纪能力培训,不断优化纪检监察干部知识结构,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教育培训,建立培训需求动态反馈机制和教育培训情况考核评估机制,重视培训结果的运用。以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建设为重点,加强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富有特色的纪检监察学科体系。
(八)强化实践锻炼。鼓励和支持纪检监察干部在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完善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坚持选派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到基层实践锻炼,继续选派中西部及民族地区干部到东部地区挂职锻炼,积极选派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重要岗位和上级机关培养锻炼,有计划地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到系统外挂职锻炼。建立和完善以老带新角度,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实际工作能力。
(九)提高履行职责能力。按照党章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着力提高服务、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要求,探索和拓宽促进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着力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做好与职责相关的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提高有效防治腐败的能力,不断提高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监督、依法依纪查办案件、发展党内民主和维护党员权利、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能力,既坚决惩治腐败,又有效预防腐败。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
(十)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党性好、作风正、能力强、威信高的干部进入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优化班子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增强
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重点选好配强纪检监察机关(机构)主要负责人,着力抓好县级纪委书记队伍建设。新进地方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的,原则上要能干满一届。加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力度,地方各级新任职的纪委书记一般应易地交流产生,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在同一班子任职满10年的,应当交流。地方县级纪委书记不得在本人成长地任职。建立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加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力度。
(十一)选准用好干部。严把入口,纪检监察机关新进主任科员以下干部,要实行凡进必考(考试、考核)。探索建立体现纪检监察职业特点的干部资格准入制度,注重选调熟悉经济、法律、金融、审计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有计划地遴选有基层实践经验的领导骨干和业务骨干,形成干部培养选拔链。畅通出口,积极推荐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到系统外任职。
(十二)创新干部工作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制定《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实施意见。扩大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民主,提高干部群众参与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实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探索差额票决,完善地方各级纪委常委会任用干部票决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办法。加大纪检监察机关内部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干部轮岗力度。
五、坚持从严要求,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
(十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纪检监察干部双重领导的职责和权限,加强纪检监察系统干部管理工作。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和完善体现纪检监察机关特点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平时考核和考核,重视考察考核结果的运用。完善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纠风、执法监察、巡视等工作规范,建立科学严密的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依法配置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职能和权限,明确业务分工,减少职责交叉,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推进金纪工程建设,提高管理科技含量。
(十四)加强干部监督。健全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水平。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同时自觉接受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派驻(派出)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对反映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突出问题,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调查处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谈话和诫勉、述职述廉等制度。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发挥好干部人事、机关党委(纪委)、案件监督管理等部门的监督作用,确保纪检监察权力的正确行使。专案组应设立临时党组织,加强对执纪办案人员的监督,切实做到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纪检监察干部要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主动接受党组织、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接受社会和新闻舆论的监督。
(十五)强化纪律约束。纪检监察干部要模范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有关规定,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约束自己。严守政治纪律,禁止发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定相违背的言论;严守工作纪律,禁止越权批办、催办或干预有关单位的案件处理、干部人事等事项;严守办案纪律,禁止以案谋私、违纪违法办案;严守保密纪律,禁止泄露信访举报内容、案件情况等秘密;严守廉政纪律,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根据情节轻重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十六)关心爱护干部。坚持以人为本,为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表彰奖励工作。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后勤保障水平,加强装备设施建设。建立干部困难帮扶机制,帮助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营造和谐工作氛围。维护纪检监察干部合法权益,切实保护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的干部,充分调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履行
职责的积极性。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十七)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切实解决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遇到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要把干部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总体部署,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结合考核、换届考察或开展专项检查,加强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对工作成效明显的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地方各级纪委常委会每年要向全委会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
(十八)不断提高队伍建设制度化水平。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转化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长效机制。按照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要求,把建章立制贯穿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注重制度创新,逐步形成干部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宣传教育,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提高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十九)积极推进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创新。适应反腐倡廉建设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巩固和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扩大组织覆盖,优化机构设置,整合工作力量,统筹推进地方和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地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派驻机构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研究制定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职能作用的指导意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纪检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等。
(二十)努力营造加强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突出宣传富有时代精神、具有重大影响的纪检监察集体和个人先进典型,形成先进典型群体。完善纪检监察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有关问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发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领导干部为一般干部作表率,上级机关为下级机关作表率,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为全系统作表率,切实把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二十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具体措施。
第三篇:2006[108]号文件 文档
国办发〔2006〕1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
国土资源部 发展改革委 公安部 监察部 财政部
商务部 工商总局 环保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集中解决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是从源头有效治理矿业秩序混乱的基础性工作,是调整矿业结构、促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大意义。各地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的要求,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同时,开展了以煤炭等重要矿种为重点的整合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做法不规范,只注重运用行政手段,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矿业权人合法权益;有的地区对整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
位,有畏难情绪,工作进展缓慢;有些违规矿山企业借整合之名拖延以至逃避关闭等。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整合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按照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矿山开发合理布局,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合,使矿山企业“多、小、散”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变,矿山开发布局趋于合理,矿山企业结构不断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和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一)矿山开发布局明显合理。按照矿产资源自然赋存状况、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规划,合理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重新划分矿区范围,确定开采规模,一个矿区只设置一个采矿权,彻底解决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通过整合,重点矿区和重要矿种的矿业权设置符合规划要求。
(二)矿山企业结构明显优化。以优并劣,扶优扶强,矿产资源向开采技术先进、开发利用水平高、安全生产装备条件好和矿区生态
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优势企业集聚。通过整合,使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矿山企业数量明显减少。
(三)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采用科学的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使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达到设计要求,共生、伴生矿产得到综合利用,废石、尾矿等矿业固体废物得到安全存放和二次开发。通过整合,使整合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明显提高。
(四)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强化安全监管监察,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通过整合,使因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引起的安全隐患基本消除。
(五)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通过整合,实施废弃物集中贮存、处置,污染物集中治理并达标排放,重点矿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得到预防与控制。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工作应按照矿产资源规划、国家对有关矿产资源总量控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定,有计划地分步实施。
(二)以大并小,以优并劣。整合工作应根据资源自然赋存状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结合企业重组、改制、改造,以规模大和技术、管理、装备水平高的矿山作为主体,整合其他矿山。
(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重点整合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小矿密集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要矿种和优势矿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矿种和矿山企业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做好整合工作。
(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资源为基础、矿业权为纽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推进整合工作。
(五)统筹兼顾,公开公正。兼顾各方利益,依法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公开整合过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四、整合范围
(一)重要矿种。煤、铁、锰、铜、铝、铅、锌、钼、金、钨、锡、锑、稀土、磷、钾盐等矿种,以及其他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矿种。
(二)重点矿区。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的矿区,小矿密集区,位于地质环境脆弱区范围内的矿区。
(三)其他矿山。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的矿山;生产规模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理水平低、存在安全隐患,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差的矿山。
五、工作安排
整合工作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元进行。各省(区、市)要在2007年3月底前,完成整合总体方案的编制、备案工作;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3个以上重要矿种和5个以上重点矿区的整合工作;在200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整合工作。整合工作分为编制总体方案、制订实施方案、方案实施和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一)编制总体方案。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市(地)、县级人民政府对矿产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查摸底,确定整合范围,明确工作任务,编制省级整合总体方案,并报国土资源部和发展改革委备案。省级整合总体方案应包括整合目标、进度安排、任务分工和责任落实等内容。整合区域跨省级行政区域的,由相关省份协商编制总体方案;协商不一致的,由国土资源部商发展改革委根据矿产资源自然赋存状况和地质条件协调确定。
(二)制订实施方案。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依据省级整合总体方案组织国土资源部门和市(地)、县级人民政府编制矿区整合实施方案。整合实施方案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整合实施方案应包括整合矿区矿产资源概况、已有矿业权设置情况、整合后拟设置矿业权方案、整合工作进度及保障措施等内容。
(三)方案实施。按照批准的矿区整合实施方案,确定整合后的主体,明确拟设置采矿权的矿区范围,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编制矿山整合技术改造设计方案,重新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资料,换发采矿许可证等相关证照(煤矿企业还应重新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实施矿山生产系统停产改造,经验收合格后,按整合后矿山生产技术
方案组织生产。生产技术方案要充分采用能够节约资源和清洁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
(四)检查验收。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整合工作进行自查,并向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部际联席会议提交自查报告。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全国的整合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向国务院作出报告。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实施。整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省级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能具体组织实施,同时加强通力协作,确保整合任务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审批整合后需重新办理的有关证照。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整合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整合区域内的资源和矿业权设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审查矿区整合实施方案,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参与审查煤炭矿区整合实施方案。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划定矿区范围,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工商部门负责对拟设矿山企业依法办理企业名称预核准和注册登记手续。环保部门负责对严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矿山企业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整合后矿山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
审批。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矿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对整合后矿山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核,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对整合改造后的煤矿依法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公安部门负责整合矿山爆炸物品管理工作,及时依法处置关闭矿山的爆炸物品,依法核定整合后矿山的爆炸物品用量。监察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整合工作中存在的滥用职权、失职渎职、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规范操作,依法推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整合工作,切实保护参与整合的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对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凡能够与大矿进行整合的,由大矿采取合理补偿、整体收购或联合经营等方式进行整合。国有矿山企业之间的整合可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管下,采用资产整体划拨的方式进行。整合矿山原则上不得扩大矿区范围,确需扩大的,必须列入省级整合总体方案,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整合前矿业权未进行有偿处置的矿山,整合时要按规定进行处置。整合后矿山的设计生产能力不得低于规定的开采规模要求。整合期间,整合区域及其毗邻地区暂停新设置探矿权、采矿权。按整合实施方案设置的采矿权审批工作要严格按规定的权限进行。按照实施方案被列为整合对象但不愿参加整合的矿山,其有关证照到期后,相关部门不再为其办理证照延续、变更手续,由当地政府依法收回纳入整合范围。已列入关闭名单的矿山企业以及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予以关闭的矿山企业,不参与整合,其资源
需要重新开发利用的,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根据矿产资源规划组织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和国土资源部备案后,按规定的权限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
(四)健全制度,加强督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推动整合工作扎实开展,严防整合矿山弄虚作假、超能力生产。凡不能按期完成整合任务的地区,暂停探矿权、采矿权等相关证照的审批。各地要加强政策研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市场准入、矿业权市场配置、矿业权价款收益分配、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等配套制度,切实加强对整合后矿山企业的监管,巩固整合成果,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四篇:落实省委一号文件汇报
保康县关于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的
情 况 汇 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水利事业的春天已经来临,未来10年是水利事业大投入、大发展、大跨越的黄金十年,“十二五” 更是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攻关时期、重要时期,抓住了“十二五”就抓住了保康水利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抓住了水利改革发展的大局。作为水利部门,我们深感机遇难得、使命之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上半年,我们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对中央一号文件、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对“十二五”全县水利改革发展的规划进行了系统的谋划。系统上下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号文件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机遇,紧紧抓住机遇,力争实现“十二五”的开门红。今年以来,主要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项目争取工作。在大好机遇面前,我局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重视支持山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优惠政策,抢抓国家重视水利建设的机遇,及时捕捉政策信息,把握政策走向,结合实际,以国家现有政策支持为依托,中小项目为主线,以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山洪沟治理为重点,抽调专人,组建得力专班,搞好了项目对接和申报工作,目前已争取到位资金3177万元。其中水田畈、云溪沟两座小(1)型水库到位资金900万元,茨沟、老贺沟、西峪3座小(2)型水库已列入全国重点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计划,已到位资金720万元;清溪河城关段中小河流治理续建项目460万元;南河流域水毁恢复项目300万元;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机制项目200万元;黄土岭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525万元;白峪沟小流域治理项目72万元。通过积极汇报争取,粉青河马桥段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即将下达建设计划,投资规模2862万元;黄堡河、陈家沟河两条重点山洪沟治理项目争取年内实施,投资规模2000万元。特别是加大小农水重点县申报争取力度,省水利厅同意我县申报全国第三批国家级小农水重点县,该项目一定三年,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国家扶持4800万元。报请县政府批准,确定黄堡、马良、歇马三个乡镇的水田坪、张公等28个村为项目区。局工程队已完成地形测量、现状调查和建设计划拟定等工作,委托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正在编写《保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计划7月份向省厅申报。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项目通过积极汇报争取,编制上报了《“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规划》,我县已被水利部正式批准为“十二五” 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县。
(二)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金盘洞水库工程按照计划进展顺利,完成工程总投资9700余万元。目前大坝主体工程完成至373.5高程,8.5公里输水管道建设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80米供水管隧洞的开挖,计划7月底完成建设任务,全线贯通。6月19日组织进行了导流洞封堵方案的评审工作,待市水利局下达封堵令后,组织对导流洞进行封堵,开始下闸蓄水。清溪河城关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目前共完成堤防7014米,完成总工程量34.23万方,完成投资2245.7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到位1860万元。目前整体工程形象进度已完成90%。西峪、茨沟、老贺沟3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初步设计、评审等前期工作全部结束,目前正在进行招标工作。南河流域水毁恢复项目涉及城关堤防段、过渡湾二堂堤防段、寺坪蒋口堤防段三处,总长12165米,概算总投资428万元(中央投资300万元)。目前初步设计、评审已完成,正在进行施工队伍招标工作。
(三)抓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工作。今年饮水安全又纳入了县政府重点督办的“10件实事”之一。计划解决70个村、2万人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目前通过积极争取,2011年项目实施方案已通过省、市组织的评审,近期下达资金计划后立即组织实施。争取国家投资1000万元。
(四)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去冬今春以来,抓住农闲有利时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全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动工修复各类水毁工程1200余处,完成清淤及末级渠道建设1万米,新修硬化渠道1.1公里;修复水毁河堤37处9230米;扩修堰塘30口;维修提水工程10处,装机10台352千瓦。上半年,省市水利规划计划部门组织对“十二五”规划进行了调整修编,基本口径是“全方位、全覆盖”。目前,我县申报的 “十二五”水利规划共涵盖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及水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利综合管理、南水北调补偿5大类、28大项、600多个工程项目,项目规划总投资达76亿。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中央和省市还将陆续出台大量的、具体的水利政策,我们将紧盯政策走向,抓紧前期工作,争取全县有更多更大的水利项目进入国家计划笼子。
(五)抓好防汛抗旱工作。上半年,在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灾害面前,全局上下充分发挥抗旱救灾的中坚力量,组成五个抗旱服务小分队,分赴受灾乡镇,深入田边地头,搭建抽水设施、维修抗旱设备,跟踪服务指导,捐款捐物帮助灾区群众抢收抢种、抗旱救灾。在抗旱工作中,把保人畜饮水、保种苗秧苗、保经济作物作为抗旱工作重点,购置抽水设施60台套,抗旱运水车11台,紧急发放到各个乡镇,优先解决好当前学校、医院、福利院等基本生活用水需求问题,以帮助度过难关。抗旱救灾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进入汛期,面对全县旱涝急转的严峻形势,在防汛备汛工作中我们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组织汛前大检查,先后两次组织对全县11个乡镇的重点堤防、水库、渠道及重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全面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下发情况通报,限期整改落实;二是召开全县防汛工作会议,与11个乡镇和重点水库管理单位签订了防汛责任状,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任务;三是做好防汛各项准备,落实防汛物资和抢险突击队,修订防汛预案。做到未雨绸缪,应对有策;四是加强水雨情观测预报,4月中旬开始实行防汛24小时值班,坚持领导带班,确保水雨工情上传下达畅通。
(六)抓好水利执法工作。以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为平台,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20周年为载体,通过请县领导发表电视讲话、答记者问、《今日保康》报印发水土保持法相关知识、在城区中心路段设立宣传站、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形式,共印制发放水法规宣传资料2000份,张贴宣传标语150份,深入开展水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半年来,以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333号令》为契机,以河道综合整治为突破口,认真研究,精心组织,进一步加大水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河道“四乱”和电、毒、炸鱼等违法行为。共组织5次大规模的执法检查活动,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17起,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11份,整改通知书5份,依法制止向河道管理范围倾倒垃圾事件12起,清除河道垃圾数千方,积极有效地打击了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水事违法活动,维护水事秩序和河势稳定。
(七)抓好水利普查工作。自2010年11月启动以来,组建了县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落实了机构、人员、经费,开展了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组建技术队伍,细化普查方案,组织普查培训,启动台账建设,强化检查督导,水利普查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上半年,完成了11个乡镇304人的“两员”选聘及水利普查第一阶段的综合培训和专业培训工作;印制发放清查资料、表格及填表说明5500份,建立台帐228个,已完成了2715个清查对象的数据录入、审核等环节,水利普查清查数据录入工作。第一阶段的工作于6月22日顺利通过市水利局审核验收。
二O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第五篇:清洁生产文件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二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七号)
《关于加快推进清洁生产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
【2003】100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3]100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发
【2008】60号 环境保护部)
《关于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若干意见》(环发【2003】60号)
《关于印发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的通知》(环发【2005】1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