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

时间:2019-05-12 00:0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

第一篇:《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下篇 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

[

1的重大实践。

及格分数]:60分 考试说明]:、人才治理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儒家治国理念正确

2重要。

错误、为政之要,重在得人;得人才者得天下,如同得人心者得天下一样正确

错误

3、《三国演义》以大量生动形象的实例,集中呈现了中国古代民众对政治军事谋略和社会管理智慧的理解。

4两类:通才与专才。正确 错误、我国历史上经过科举制等途径,探索出了把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分为

5观园。

正确 错误、《三国演义》从其典型意义上看,可以说是一座“中国智慧”的大

正确

错误

6、谋略不是万能的,离开实力后盾,谋略无所施展。

正确

错误

7自《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正确 错误

8、“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出自《后出师表》。

9隐”。

正确 错误、诸葛亮出山前嘱弟诸葛均“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

正确

10的有机统一。

错误、对于传统文化的的评判,要有温情,要做到历史判断与价值判断正确

错误

11、战略和战术都可以称之为谋略。

正确

错误

12、大的谋略叫“战术”,小的谋略叫“战略”。

正确

错误

13、战略往往针对全局大计,而战术只针对局部问题。

正确

错误

14、在时间方面,战略主要针对长期问题,战术则针对短期问题。

正确

15具象。

错误、对于涉及的事体,战略通常针对根本和抽象,战术却更为具体和正确

错误

16、战略决策后,关键在策略与细节的落实;而没有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策略与细节就成为无所作

为、白费力气的泡影。

正确

错误

17、诸葛亮“隆中决策”,分析天下大势,提出据蜀、联吴、抗魏的大战略,奠定了西蜀崛起之基石,意义深远。

正确

错误

18、孙子讲的常和变的统一,与儒家讲的经和权的统一有相通的地方。

正确

错误

19、《始计》篇是《孙子兵法》全书的思想总纲。

正确

错误

20、刘备病故,依其遗嘱“安葬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果真做到言行一致。

正确

错误

21、“抽象继承法”是(胡适)提出的。

熊十力

冯友兰

钱钟书

22、“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向朱元璋提出的建议。

朱升

刘伯温

常遇春 陈友谅、“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出自(《论语》。

23)

《孟子》

《春秋》

《庄子》

24、《廿二史札记》的作者是(。)

赵翼

陈寿

罗贯中

毛宗岗

25葛亮的描写。、()曾以“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来评价《三国演义》中对于诸林语堂 周作人

鲁迅

胡适

26、()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桃园豪杰三结义

煮酒论英雄

隆中对

舌战群儒

27、()向刘备比较诸葛亮与其好友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四人时说:“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

司马徽

司马懿

孙权

刘备

28、()强调,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比如,中国历史上,很多人主张“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主张思想教育手段要和法制处治手段并用。

胡锦涛

李克强

温家宝

习近平

29、诸葛亮,字孔明,号(),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卧龙

玄德

孟德

云长

30、“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出自(《战争论》

。)

《五轮书》

《鬼谷子》

《孙子兵法》

31、《大战略》的作者是()。

约翰·柯林斯

亨廷顿

肯尼迪

32这句话出自(麦克纳马拉、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彭德怀

陈毅

周恩来

毛泽东

33、《孙子兵法·军争篇》:“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其中“委”字的意思是()。

委屈

委托

丢弃

萎靡

34、《孙子兵法·地形篇》:“故兵(“兵”指被打败的军队)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这里的“走者”的意思是()。

逃跑的 走路的 走路的兵士

离开的兵士

35、《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传奇故事,就是一个不得已而精心设计的“兵者诡道”的弄险壮举。

“火烧赤壁”

“借东风”

“草船借箭”

“空城计”

36、()曾说:甚矣,孔明之计之妙也。既借孙权之母、周瑜之丈人为玄德成婚之助,又借孙权之妹为玄德归荆州之助。

毛泽东

鲁迅

易中天

毛宗岗

37、“刀光如雪洞房秋,信有人间作婿愁。烛影摇红郎半醉,合欢床上梦荆州。”作者是()。

袁枚

袁绍

袁牧

38写()。

杜甫、《三国演义》从第四十二回到第五十回,用去全书十分之一篇幅来“空城计”

“借东风”

39下是()。“草船借箭” “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的前期阶段,对刘备集团来说,联吴抗曹争取三分天

战术目标

战略目标

前提

基础

40、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刘禅追谥其为()。

桓侯

益德公

忠武侯

美髯公

41、“七星坛祭风”里,写诸葛亮登坛作法、呼风唤雨等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这样的问题,还可

以在()中看到。

“巧布八阵图”

“班师祭泸水”

“五丈原禳星”

“定军山显圣”

42、赤壁之战后,刘备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零陵

桂阳

长沙

荆州

43、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等镇守荆州。

关羽

司马徽

第二篇:《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要点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下篇 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00 39 32

[考试说明]:

1、人才治理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儒家治国理念的重大实践。

正确

错误

2、为政之要,重在得人;得人才者得天下,如同得人心者得天下一样重要。

正确

错误

3、《三国演义》以大量生动形象的实例,集中呈现了中国古代民众对政治军事谋略和社会管理智慧的理解。

正确

错误

4、我国历史上经过科举制等途径,探索出了把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分为两类:通才与专才。

正确

错误

5、《三国演义》从其典型意义上看,可以说是一座“中国智慧”的大观园。

正确

错误

6、谋略不是万能的,离开实力后盾,谋略无所施展。

正确

错误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自《出师表》。

正确

错误

8、“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出自《后出师表》。

正确

错误

9、诸葛亮出山前嘱弟诸葛均“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正确

错误

10、对于传统文化的的评判,要有温情,要做到历史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

正确

错误

11、战略和战术都可以称之为谋略。

正确

错误

12、大的谋略叫“战术”,小的谋略叫“战略”。

正确

错误

13、战略往往针对全局大计,而战术只针对局部问题。

正确

错误

14、在时间方面,战略主要针对长期问题,战术则针对短期问题。

正确

错误

15、对于涉及的事体,战略通常针对根本和抽象,战术却更为具体和具象。

正确

错误

16、战略决策后,关键在策略与细节的落实;而没有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策略与细节就成为无所作

为、白费力气的泡影。

正确

错误

17、诸葛亮“隆中决策”,分析天下大势,提出据蜀、联吴、抗魏的大战略,奠定了西蜀崛起之基石,意义深远。

正确

错误

18、孙子讲的常和变的统一,与儒家讲的经和权的统一有相通的地方。

正确

错误

19、《始计》篇是《孙子兵法》全书的思想总纲。

正确

错误

20、刘备病故,依其遗嘱“安葬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果真做到言行一致。

正确

错误

21、“抽象继承法”是()提出的。

胡适

熊十力

冯友兰

钱钟书

22、“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向朱元璋提出的建议。

朱升

刘伯温

常遇春

陈友谅

23、“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出自()。

《论语》

《孟子》

《春秋》

《庄子》

24、《廿二史札记》的作者是()。

赵翼

陈寿

罗贯中

毛宗岗

25、()曾以“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来评价《三国演义》中对于诸葛亮的描写。

林语堂

周作人

鲁迅

胡适

26、()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桃园豪杰三结义

煮酒论英雄

隆中对

舌战群儒

27、()向刘备比较诸葛亮与其好友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四人时说:“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

司马徽

司马懿

孙权

刘备

28、()强调,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比如,中国历史上,很多人主张“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主张思想教育手段要和法制处治手段并用。

胡锦涛

李克强

温家宝

习近平

29、诸葛亮,字孔明,号(),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卧龙

玄德

孟德

云长

30、“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出自()。

《战争论》

《五轮书》

《鬼谷子》

《孙子兵法》

31、《大战略》的作者是()。

约翰·柯林斯

亨廷顿

肯尼迪

麦克纳马拉

32、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句话出自()。

彭德怀

陈毅

周恩来

毛泽东

33、《孙子兵法·军争篇》:“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其中“委”字的意思是()。

委屈

委托

丢弃

萎靡

34、《孙子兵法·地形篇》:“故兵(“兵”指被打败的军队)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这里的“走者”的意思是()。

逃跑的走路的走路的兵士

离开的兵士

35、《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传奇故事,就是一个不得已而精心设计的“兵者诡道”的弄险壮举。

“火烧赤壁”

“借东风”

“草船借箭”

“空城计”

36、()曾说:甚矣,孔明之计之妙也。既借孙权之母、周瑜之丈人为玄德成婚之助,又借孙权之妹为玄德归荆州之助。

毛泽东

鲁迅

易中天

毛宗岗

37、“刀光如雪洞房秋,信有人间作婿愁。烛影摇红郎半醉,合欢床上梦荆州。”作者是()。

袁枚

袁绍

袁牧

杜甫

38、《三国演义》从第四十二回到第五十回,用去全书十分之一篇幅来写()。

“空城计”

“借东风”

“草船借箭”

“赤壁之战”

39、在赤壁之战的前期阶段,对刘备集团来说,联吴抗曹争取三分天下是()。

战术目标

战略目标

前提

基础

40、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刘禅追谥其为()。

桓侯

益德公

忠武侯

美髯公

41、“七星坛祭风”里,写诸葛亮登坛作法、呼风唤雨等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这样的问题,还可

以在()中看到。

“巧布八阵图”

“班师祭泸水”

“五丈原禳星”

“定军山显圣”

42、赤壁之战后,刘备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零陵

桂阳

长沙

荆州

43、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等镇守荆州。

关羽

司马徽

张飞

赵云

44、诸葛亮忠于刘备,刘备死后,尽忠于刘禅,为报答()的知遇之恩,他以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顾草庐”

“优厚俸禄”

“临终托孤”

“独握军权”

45、陈寿曾说:“()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关羽

张飞

孙权

刘备

46、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刘备受刘璋之邀,入西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等共守荆州。

张飞

关羽

赵云

诸葛亮

47、通观《孙子兵法》,我们看到从很大程度上说,它主要讲了两个字(一个是“全”

一个是“破”

一个是“立”

一个是“战”

48、以下属于《诫子书》内容的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9、诸葛亮的优秀品德包括()。

为臣之忠

事必躬亲 勤政为国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清正廉洁,奉公自律 50、世界三大兵书是指()。

《孙子兵法》)。

《战争论》

《五轮书》

《孙膑兵法》

51、三国演义善于描写战争场面和政治斗争,书中叙事的特色包括()。

有声有色

尤其善于描述各大小战事

变化莫测

使人惊心动魄,有亲历其境之妙

52、出自《三国演义》里的成语包括()。

桃园结义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乐不思蜀

53、诸葛亮开始独掌蜀汉军政大权以后,则以法为根本,到后来在朝内(作八务

七戒

六恐

五惧

54、毛泽东喜欢用“三”,比如()。

三大法宝

三大作风

三大改造

三个世界划分

55、以下属于《三国演义》艺术成就的是()。)训诫各臣。

精于塑造人物形象,能通过叙述人物的行动和举止,来反映他们的独特个性

善于描写战争场面和政治斗争

结构宏伟紧密

语言方面夹用文言白话,明快生动

56、《孙子兵法·计篇》一文中,孙子认为在作战之前,必须有周密的计划,详细的准备,并以“五事”“七计”为总纲,下列属于“七计”的有()。

诡道孰多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赏罚孰明

57、三国赤壁之战,周瑜火烧曹营水寨,符合《孙子兵法·火攻篇》的是(以火佐攻者明

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58、留住人才的方法包括()。

事业

待遇

感情

以上选项均错误

59、人生三不朽是指()。

立言

立德

立功)。

立人

60、以下关于战略的著作,出自美国的有()。

《大战略》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

《历史的教训: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建言书》

第三篇:《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上) 课程的考试-满分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上)课程的考试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梅敬忠教授认为四大名著中,哪一部是智书?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中国古代最早一部长篇小说是下列哪项?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刘再复在《双典批判》中指出,四大名著中的哪两部书是中国人的“地狱之门”?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梅敬忠教授指出,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统治阶级思想向来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正确 错误

2.梅敬忠教授指出,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完整,也是最流行的《三国演义》文本是清朝初年由毛宗岗父子的版本,其对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重新加以修订,改变原来本子中很多松散拖沓之处,让全书更加紧促畅达,篇幅也增加到了上百万字。

正确 错误

第四篇: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读后感

“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这是易中天先生书中的一句话。没错,知识是普存的,但能否变成智慧,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可以学习知识,但并一定会转化为个人智慧,只有经过思索,提炼升华,真正与个人的思想融合的知识,它才会成为智慧。这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转折点,是“领悟”。如何领悟,可能我们需要他人的点拨,或者说是启迪。易先生的《中国智慧》正是这样一本启迪智慧的书,让我们从中国古代文化精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转化为自身的智慧。易先生的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他的书仿佛他就在你的面前讲述,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且观点鲜明。这本《中国智慧》也不例外。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没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那么,听易先生这样启发式的讲解便成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最好的办法。不求融会贯通,只要有所启发就好。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也是易先生六场讲座整理后的讲稿,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一、“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宝矣。故抗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这段话,加上解释和串联,翻译过来就是:用兵的人都说,我不敢主动进攻,只敢被动防守;不敢前进一寸,只敢后退一尺。因为真正懂得用兵的人,是以“慈爱、节制、不打第一枪”,为生死存亡之道、克敌制胜之宝的。于是,敌人打进来,想摆开阵势,却没有武器可握。或者说,摆开阵势,却等于没有阵势;举起胳膊,却等于没有胳膊;紧握武器,却等于没有武器。这就是“无人与之为敌”了。

二、所谓“魏晋风度”,看似荒诞或者匪夷所思,其实体现了一种价值观,一种崇尚和追求,那就是:真性情,高智商,美仪容。魏晋风度,其实还要包括风采和雅量。风采与仪容有关,雅量与性情有关。真性情而有雅量,美仪容而有风采,则是因为智慧。政治黑暗,美就只在自然。礼教虚伪,美就只在天际。前途无望,美就只在当下。人生无常,美就只在当世。

三、心心相印,叫做“道体心传”。

于是菩提达摩就在中土开创了禅宗,成为中土禅宗的初祖,鼻祖。中土禅宗的二祖是谁呢?慧可。中土禅宗的第三祖,叫僧璨。僧璨的法嗣(传人),也就是中土禅宗的第四祖,是道信。到七十多岁,道信圆寂了。衣钵传给谁?弘忍。祖是谁呢?惠能,也有书上写成慧能。*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北宗以神秀为代表,主张渐悟,就是一点一点地修,慢慢修成正果。南宗以惠能为代表,主张顿悟,说白了就是“立地成佛”,没有那么麻烦。

在《中国智慧》这本书中,易中天向读者们以最通俗的方法介绍了中国千年来所及的大家之智慧。在本人看来,《周易》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典籍。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我认为《周易》是既讲究自然事物发展的科学书,又是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的哲理书。《易经》告诉我们万物都有阴和阳的属性,而他本身是一个阴阳平衡的个体,正如男人属于阳而女人属于阴,但一个人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而“易”的思想还在于它认为事件的阴和阳都是等量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阴和阳会此消彼长,进而发展成一个周期,并且循环往复。我想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诗中所说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好比是我们物理上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理。用“变”的方法看世界,用变“的方法找规律,这种智慧一直延续到几千年之后,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探索未知。

《周易》的辩证思想最多的是体现在道家学派之中,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很赞同老子提出的“顺应天时,无为而治”的观点:大智若愚的处事,讲求众生平等,注重修养身息,让人们能够多元化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与众不同却又十分高尚的治理方法,似是无为更是有所为。这给我们无奈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启示。有人一生不停的追求完美,永远无法很缓慢脚步,有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获得的财富却遗失快乐,但是《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最平凡的东西也是最好的东西,就像是水一样,很常见却又是自然最不可缺少的一种

元素。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辉煌的荣誉,亦或是累累的财富,但是在追求的途中我们也可以知足常乐,获得乐趣,享受人生。并非什么也不干,而是去接受,去体会自己力所能达到的成就,便是一种逍遥,是人生的智慧,是“大无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自古代以来统治阶级所沿用的政治理念,他的“仁爱”思想是最为后人所用的。比如“创建能和谐社会”便是以仁爱为前提的。虽然我们还不能做到像礼记要求的一样像爱亲人一般爱别人但是我们可以去善待别人,虽然不能“外户而不闭“但是可以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符合国情的和谐社会。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这些灿烂的中国智慧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财富。

易中天说:“《周易》是巫术当中有哲学,至少有哲学精神。”我们常常会把《周易》与《易经》混淆,其实《周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易经》,另一部分是《易传》。《易经》就是原著,而《易传》是后人对《易经》的注释及理解。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没看过《周易》,可能就是因为著书的年代离我们太远,以至于有些内容晦涩难懂。

那么在它神秘的面纱下藏了些什么呢?首先“易经”这两个字就藏有玄机,“易,可以是简单、变化和不变。”前两个都好理解,那为什么易又可以是不变呢?易中天的解释我觉得理由不够充分,我觉得易的第三个解释可以说成是“转变”;其次“周”字也有三个意思:“周代、周遍、周转。”最后说“经”字,经,就是代表永恒的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由这些字的解释,我对《周易》的归纳是:在变与不变中不断转化,从而形成简约平易的真理。而且这些真理可以周而复始。(易中天的解释为:就是要最简单的符号和系统来认识、概括、掌握和阐释不断变化的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本质规律。而且,这种把握,还是周遍、周到、周全、周可 以周而复始的。)

每每看到中国外交官在外交辞令上的说辞,我们都不得不为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所折服,面对有些别有心机的外国记者的提问,我们的外交官总能以不失礼貌的有力反击。既维护中国尊严的同时,又能保持同外国的友好关系,想来除了有智慧的中国人,其他人难以做到。

那么中国智慧到底是什么呢?也许小时不知道,但渐进长大的我们,却总能够在社会中体会到一个字“和”。在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其实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都已经深深刻上了这种记号,我们深深受着父辈和周围亲戚的影响,或者说中国本就是一个人情的社会,谁与谁又不是亲戚呢?今天我们之所以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难道不是因为在原始社会时所有的华夏子孙其实都起源于炎帝或黄帝的一支吗?异地他乡,见到故知总难免不了一番彻夜长谈,遇到老乡,更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情感。君不见,那些“少小离家老大回”满头银发的归国华侨,纵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依然痴心不改的踏上故土,落叶归根,回到故土的一刹那,心里才终究是落下了安定与踏实。在我看来,就是一幅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为“和”。如人的思想,我们不可能只读一家之言,就形成了一个自己的思想,总是结合百家之长,最后再由自己融会贯通,才能够有自己的一个想法。我们吸收着孔子的“入世”原则,积极地工作,也采纳着老子的“出世”理由,崇尚道法自然,一句“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又道尽了多少人的心思。可见,中国人骨子里深受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也因为“和”,春秋时期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那时所有的思想都能提出,兼容并蓄,将“和”字发挥到了极致,那种“笑谈百家”的思想上的碰撞又是何等的痛快啊!可惜的是,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在思想上也进行了统一,唯一剩下也就是儒、法和道的思想了。

现在中国人崇尚佛教,基督教,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佛教是印度的,基督教是西方的,我们把释迦牟尼和耶稣放在了我们的心灵上,而却忘记了那位以“仁”治天下的孔子,也似乎忘却了那位骑青牛过函谷关的老子,还有那位喜欢一身逍遥的庄子,“子非鱼,安知鱼非乐焉”。我们的儒家、道家这些本土的地道的文化与信仰又该何去何从呢?等到几十年后甚者几百年后,还会有其这样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吗?

第五篇:学习《三国演义》中的职场智慧

学习《三国演义》中的职场智慧

发布日期:2013-05-1714:03来源:MBA中国网

人生有低谷自然有高潮,低谷时“演戏”是为了等待高潮的到来,为了更好的事业发展。你不觉得曹操是个优秀的“演员”吗?当然,曹操是位好“演员”,刘备更是如此。

《三国演义》一直被中国人视为政治学启蒙读物,其中权谋和韬略,更被很多人奉为行走职场的行动指南。那么,那些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的背后,到底藏着哪些职场智慧?

一、曹操:胆识过人的“外企CEO” 曹操本纪: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即便几百年解读不休,一直到现在,曹操仍然是难以形容的一个人物,曹操的扮演者陈建斌认为,对曹操最好的解读是他自己的文字。新《三国》中的三个领袖人物中,曹操属于魄力型领导,“高干子弟”,以大政治气魄称霸。之所以在三国中,他的地盘最大,最大的原因所在是他会用人,而且这所谓的用字,他处理得相当灵活。他曾下过“招贤令”,只要有一技之长,他就会用,不需要全才。在那个出门靠走的年代里,这个前卫的“招贤令”,跟外企刚打入中国时的招聘启事有何不同?一位在外企工作10年的HR经理LISIR,在看过新版《三国》后感触颇深,“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三国演义》,说实话对曹操没什么好印象,可是在外企磨练了这么久后,我觉得曹操身上有很多

外企CEO的特质。”

权谋一:集思广益 虽然《三国演义》给曹操打上了坏人的标签,但是他的过人之处在书中也有体现,他深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所以一遇到大事他就给谋士们开会,集思广益,进而找到问题最佳的解决办法。LISIR说:“在外企,大事小事都得开会,目的只有一个,集思广益,从这方面看,曹操算是外企CEO的祖师爷了。”权谋二:权谋分离 集思广益能为曹操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曹操采用了权谋分离的办法,即出主意的是一个人,办事的是另外一个人,有时他连自己的敌人都敢用。攻打徐州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表面上是在帮助刘备夺回徐州,实则刘备就是他铲除吕布的一个棋子,他的离间计用得十分巧妙。

LISIR说:“权谋分离,这在外企的管理中是很常见的,比如一个新店开业,我们要动用地产、公关、销售等多方关系,每件事都是有关联的,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儿都做完吧,这样做也能保证办事的成果,毕竟在外企是成绩论英雄的。”

权谋三:变无用为我用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曹操的流传千古之举,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当时刘备、孙权都觉得天子无用,而偏偏挟天子这招被曹操所用呢?今时今日,我们可以说曹操谋略过人,因为这一招为他统一天下找了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正所谓变无用为我用。

LISIR说:“如果放到现代,以曹操的谋略足以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他想的永远不是眼前,而是更远的将来,为了这个将来,他会使出很多手段,的确这样的领导者,不会像刘备那样被人爱戴,但他缔造的成绩,足以让人称道。”

二、刘备:“国企”的领袖 刘备给儿子刘禅的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英雄不问出处。历史上的许多英雄豪杰起家时,往往都依附于某一个军事集团或政治势力,大多数英雄都有过改换门庭的易主记录。那么,谁是史上易主最多的大英雄?在早前的易中天品三国中,易中天将这顶桂冠给了三国时期曾经十易其主的刘备,他是一位羽翼未丰时韬光养晦、一旦时机成熟便一飞冲天的绝世高手。现在商界盛行的什么“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等招数,都是当年刘备玩剩下的。然而他最高明之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的用人技巧,他不是靠意气或者权术,而是靠性情,他的真性情虽没让他成就霸业,却让他千古流芳。这几天,记者接到很多读者的电话,其中一位国企老板孙先生,就曾向记者感慨说:“如果国企老板能当成刘备这样,那企业定能长足发展了。”

权谋一:以德服人 《三国演义》记载,刘备经常痛哭,婆婆妈妈。事实上,刘备之所以能得民心,在于它能够体恤百姓疾苦。刘备在平原相上最有名的故事是,郡民刘平派刺客去刺杀他,结果刘备折服了刺客,刺客不忍心告诉他实情后离开,正所谓“其得人心如此。”孙经理说:“能让别人死心塌地为你干活,可不是件容易事儿,我就

常遇到手下表面上服从,背地里说坏话的情形,怎么办?我看过很多企业管理方面的书,都没有刘备给我的触动大,那就是用真性情服人。”权谋二:越挫越勇 历史记载,刘备命途多舛,在他47岁之前几乎品尝失败之果,算算他投奔过的人就有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妻室儿女被他人俘虏,就有4次之多,可以想象刘备的前半生流离失所不为过。然而直到他请出诸葛亮,并把之前人生的失败扭转为自己的能量之源后才成就一番事业,千古留名。

孙经理说:“男人的胸襟都是用委屈撑大的,人对于失败有与生俱来的恐惧,而作为一位国企领导者,对上对下都要负责,担子更重,不能遇见失败和错误就撒手不管,应该找到症结并努力解决才是好领导的素质。”

权谋三:破格提拔人才 定军山一战,黄忠临阵斩杀曹魏主将夏侯渊,当时刘备不顾诸葛亮劝阻,提拔黄忠为后将军,与关羽、张飞齐名。又如刘备在汉中正式称王后,准备回转成都,行前选镇守汉中的主将,大家都以为会用张飞,但结果刘备却将资历、军职都低于张飞的魏延提拔上来,让全军惊讶不已。

孙经理说:“在外界看来国企不如私企灵活,不看实力看关系,如果领导者能够学会破格提拔人才,才能让那些有才能的人觉得有奔头。就像刘备去请诸葛亮,前者47岁,后者不过27岁,前者是左将军官衔,后者一介平民,能够谦卑地去请贤一位晚辈,应学刘备。”

三、孙权:“私企富二代” 陈寿评价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

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

19岁孙权从哥哥孙策手中接管家族基业,成为江东之主,开始长达52年的政治生涯。不同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刘备的以皇族后裔自居,孙权的家族算是自力更生、自主创业。正因此,孙权更懂得从投资到回报的有效手段,一出手就直达目标,不受太多规矩和人情的羁绊。私企老板杜先生每天守着电视看新《三国》,对于炒得沸沸扬扬人物选得不好、历史不对等他并不关心,他看中的是里面的智谋,“孙权拿到今天就是成功的富二代,我的儿子现在就是富二代,如何能有胆识又有智慧地撑起家族企业,从孙权身上就能学到。”权谋一:少谋也深算 出名要趁早,孙权做到了,和他作对的曹操按资历是他父辈,小小年纪足智多谋,多次和曹操玩心眼:当关羽丢了荆州丢了性命时,孙权想把关羽头颅献给曹操,期待制造假象,把刘备复仇的矛头引向曹操,难怪曹操自叹,自己有25个儿子,若论诗词歌赋,都比孙权强(例如曹植、曹丕),但论忍辱负重、纵横捭阖,都难敌孙权。

杜先生说:“都说老谋深算,但少谋也可深算,现在社会发展快,年轻人比起年长者更容易适应快节奏,但要运用智慧,到关键时刻能想出办法,作为企业领导者更应如此,毕竟听完众多建议后,最后敲定的是你。”

权谋二:“面子”即利益 真正有自信的人对他人是宽容的,对于很多人在乎的面子问题,孙权却看得很淡,在攻击关羽时,为了探军情,他还打算自降级别,与关羽联姻。当他知道东吴与刘备将有大

战时,提前与曹操拉关系,不惜极尽阿谀写信,“上书称臣,称说天命。”他的大臣们都觉得自己的君王太没面子,但为了各方利益,孙权还要讲道理、做工作,安抚大臣们。杜先生说:“无奸不商,虽然有点讽刺的意味,但里面仍有为人处事的大智慧,经营私企可以为了利益把自己的个性抛到一边,更何况有些虚伪的面子问题。丢掉面子不仅是胸怀,更是一个人的强大气场。”

权谋三:人无完人用其长 孙权会拉拢人心,而且他也相信人无完人,他这个领导所做的就是把所有人的长处集合起来为他所用。他对有用的人才如周瑜、鲁肃等敬如兄长,又为了稳定自己的团队,将自己家族和部下结成蜘蛛网似的紧密关系。例如,周瑜是孙策的好朋友,鲁肃和周瑜是好朋友,吕蒙是孙策好友邓当的小舅子,陆逊是孙策的女婿。

让部下爱干活的领导是一等领导,让部下不爱干活的领导是某等领导,私企不同于国企的大锅饭,要让你的员工干活,就要建立自己与员工的关系,打造团队感,老板自己轻松,员工也觉得挣到钱自己有价值。当然这个前提是知道员工的长处,并怎样去发挥和利用。如果年轻人能从《三国》中学到智谋,为自己的事业服务,那么不知道中国会出现多少个世界500强企业。

下载《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 2013年12月16日阅读: 896 次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范文一 在《中国智慧》这本书中,易中天向读者们以最通俗的方法介绍了中国千年来所及的大家之智慧。 在本人......

    《中国智慧》读后感(汇编)

    《中国智慧》是既讲究自然事物发展的科学书,又是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的哲理书。下面给大家分享《中国智慧》读后感,欢迎借鉴!《中国智慧》读后感1《中国智慧》是厦门大学易......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1 这本《中国智慧》。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也是易先生六场讲座整理后的讲稿,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

    智慧中国心得体会

    听《智慧中国》——李强老师讲座有感近几周的每周一课我们学习的由著名演讲家李强主讲的《智慧中国》,听完李强老师的演讲后,使我平静已久的心再次涌动。 静下心来开始聆听,......

    《中国智慧》读后感

    ——易中天《中国智慧》读后感(原创)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我读我悦”读书活动了,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次我读的是易中天先生的《中国智慧》。说起易中天先生,想必大家对他......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 早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中酷品三国,妙语连珠地塑造出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的评说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精练生动,令人印象深刻。而易中天的新作《中......

    《中国哲学智慧》

    《中国哲学智慧》课程教学大纲 (2005年制定) 课程编号:310061 英文名:The Wisdom of Chinese Philosophy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 学分:2学分 课时:36课时 主讲教师:谢树放 选定......

    中国智慧读后感

    早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中酷品三国,妙语连珠地塑造出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的评说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精练生动,令人印象深刻。而易中天的新作《中国智慧》,文字轻松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