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

时间:2019-05-12 00:0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

第一篇: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

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受不受《劳动法》的保护?

作者:林珺 来源:找法网 日期:2013年01月08日

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假期打工,这样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获取一部分收入,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那么,在校大学生这种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的打工行为,受不受劳动法律的保护呢?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规定:“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而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为用人单位打工,形成的只是暂时的劳务关系,实际并没有成为用人单位内部的人员,因而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是劳动关系。

此外,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针对这一情况,也有一个专门的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以上两条规定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是不受《劳动法》保护的。所以,当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的,不能到当地劳动仲裁部门要求解决,而只能依据《合同法》的规定来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各种违约责任。

第二篇:大学生在校打工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在校打工调查报告

随着大学的普及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加剧困难,现在的大学生们也逐渐觉察到了“危机”的存在,觉察到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是不够的。走出象牙塔,去接触社会,来增长社会经验也会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近期对大学生做的调查中显示超过60%的在校生有过打工的经历,这里面也不乏刚刚入学的新生。我们就大学生在校打工问题,随机对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打工方式

被调查者首选的打工方式:32%家教,23%服务员(餐厅酒吧,商店),10%促销,10%翻译,6%市场调查,另有16%选择打字、编程等。在有过打工经历的人群里有42%选择家教,21%选择市场调查,16%选择销售。在选择工种原因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32%的人看重的是工作的报酬,29%的人希望可以自由的选择打工时间,有23%的人看重的是工作寻找的方便。学生选择打工的方式时候更多的还是接近“学习”,尤其是有过打工经历的学生,在再次选择工种的时候是把家教作为首选的。现在中国学生人数显著增高,很多家庭需要选择一名有文化有经验的大学生来辅导孩子,尤其在上毕业班之前。作为大学生方面,经历过高考的复习考试,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可以说是对大学前的基础知识是非常的 1

熟悉,所以做起家教来可以得心应手。另外家教的报酬相对较高,促销、发传单每天忙碌8小时,报酬为15.20元,而家教每小时报酬就有30-80元,艺术专业甚至高达200元每小时。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也备受学生的青睐,服务员,理货,酒吧招待。这些劳动不需要什么技术,很容易上手,相对赚钱也是比较容易的。一些脑力劳动的工作,例如翻译、编程、打字等等,学生选择的还是很少。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有学过相关课程,也有相关证书,但是很多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自信认为这些工作做不来,怯于尝试;而这些相关用工单位也不敢选择在读大学生为员工,认为他们缺少工作经验,或是对大学生的能力质疑,而且说兼职的人员不好管理。用工单位的谨慎削弱了大学生的自信,大学生不能在打工或实习的时候找到对口的工作,也就总是不能从自己相关专业或特长寻求职业,发挥不了特长,每每从一些劳力开始做起。

二、时间安排

35%的人愿意随机选择时间,29%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每周2-3天的打工时间。29%能接受每周3-4天。在有过打工经历的人群中大多数的大学生(55%)只有过一两次打工经历,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尝试了一下,并没有把打工作为一种主要经济来源。在外地上学的学生大多数(83%)都有在校期间打工的经历。当被问到打工时间如果和上课冲突的时候,只有13%的学生会坚持打工,大多数的学生都会

选择放弃打工,不耽误学业。被调查的人群里的暑假计划,选择补习的占48%,选择休息的占26%,选择出游的占21%,只有2%的被调查者选择在暑假打工。虽然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把打工当作很重要的事情,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是以学业为主,利用课余的时间才来做一些兼职。在假期里,学生们主要还是在学习、充电,准备考一些证书,或是为下学期做准备。学生没有那么多经济上的压力,而且又有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决定了将来的出路,学生还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结果中明显显示出了不同年级对于时间安排的不同。大一的新生,都是刚刚进入大学学习对于形势都没有太多的认识,没有感受太多对于学业和社会给予的压力,往往在假期还是选择休闲的占大多数。而对于大二而言,有迫于下一年的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假期的安排也是选择补习的比较多。大三的学生,有的忙于做考研的准备,有的忙于实习,他们是学校里最为现实的一个群体。从这里也可以显示出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他们暑期学习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年级,也是他们想通过更高的学习,或者是拥有一些有说服力的证书,来给自己以后的就业带来一些资本。

三、找工的渠道

朋友介绍占39%,亲戚介绍占23%,通过招聘广告占23%,通过学校占19%,中介占16%。中介的力量在逐渐减弱。由于中介公司在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报道中介公司的欺骗行

为的报道也随着打工学生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与日俱增,这些负面报道会影响学生的选择。为避免中介的烦恼,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招聘,学校方面也在做积极的工作,设立一些勤工助学机构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便利。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暑期打工不仅可以获得报酬,同时还可实践课堂知识,开拓视野。然而,在学生们打工热潮涌动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安的因素,很多学生虽想打工但苦于多方求职无门,学生们也希望能通过保障自己利益的方式找到工作。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外出打工都是自主行为,并不通过学校的相关机构。所以学校所能起到的管理协调作用十分有限。在调查中,我们还能可喜地看到,有一些人通过网络联系自己的工作单位,这种方式无疑扩充了学生的眼界,变被动为主动,能有选择性的打工。

四、打工的目的通过打工主要想锻炼自己的占52%。19%的调查者打工是为了助学。选择打工为了消磨时间的占13%。另有10%选择打工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社会,报酬无所谓。大学生兼职打工的目的很多,但期望在打工中成熟,获取宝贵的助学金则是他们最基本的想法。对于家境窘迫的学生而言,打工则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兼职打工还有一个好处:丰富个人经历。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求有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历,但若有“丰富”的打工兼职经历,在毕业求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

五、老师及家长对打工的态度

71%的家长支持孩子打工。在对家长能接受的兼职工种进行的调查显示:家教占58%,服务生占19%,销售占6%社会调查占1%。另外23%的学生接受过老师的帮助来找兼职。由此,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学生打工行为的。家长们希望的是孩子初入社会能不受骗,还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做一些体力活和一些简单劳动都持有一些意见,认为大学生应该做一些高级的工作,然而这与没有任何专业特长的大学生无疑是一种矛盾。

六、大学生维权意识

在调查的学生中,只有2%的人会在选择职业的时候看重自己的权益。而在打工中有63%的人都多多少少有自己权益受到伤害的经历(克扣工资,老板刁难等等)。这说明了学生的维权意识比较差。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在校学生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劳动部门在大学生打工方面仍然是“有心无力”。打工的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没有办法确定劳动关系,所以不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如果大学生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法》提起诉讼。但这样做,成本高、效益低、速度慢,对大学生来说非常不划算。用人单位不愿与在校大学生确定劳动关系,是因为一旦确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要为之开立社保账户。而大学

生既使整个假期都用来打工,时间最长也只有一两个月,而且大学生打工单位非常不固定。大学生们应该主动保护自己的权利,大学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利用法律武器,假使在短期的兼职工作,也应该对自己的权益做出应有的维护。

第三篇:关于在校大学生打工的调查报告

关于在校大学生打工的调查报告

引言: 随着大学的普及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加剧困难,现在的大学生们也逐渐觉察到了“危机”的存在,觉察到光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是不够的。走出象牙塔,去接触社会,来增长社会经验也会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近期对在校大学生做的调查中显示超过60%的在校生有过打工的经历,这里面也不乏刚刚入学的新生。打工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尤其是在学生生活相对独立的大学里面,打工之风悄然刮起。但是在打工也存在一些问题。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调查结果:

一、打工方式: 被调查者首选的打工方式:32%家教,22%服务员(餐厅酒吧,商店),20%促销,6%市场调查,1%翻译,另有16%选择打字、编程等。在有过打工经历的人群里有42%选择家教,21%选择市场调查,16%选择销售。在选择工种原因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32%的人看重的是工作的报酬,29%的人希望可以自由的选择打工时间,有23%的人看重的是工作寻找的方便。学生选择打工的方式时候更多的还是接近“学习”,尤其是有过打工经历的学生,在再次选择工种的时候是把家教作为首选的。

二、时间安排: 35%的人愿意随机选择时间,29%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每周2-3天的打工时间。29%能接受每周3-4天。在有过打工的经历的人群中大多数的大学生(55%)只有过一两次打工经历,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尝试了一下,并没有把打工作为一种主要经济来源。在外地上学的学生大多数(83%)都有在校期间打工的经历。当被问到上课时间如果和上课冲突的时候,只有13%的学生会坚持打工,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放弃打工,不耽误学业。被调查的人群里的暑假计划,选择补习的占48%(大三50%,大二38%),选择休息的占26%(大一40%,大二38%,大三2%),选择出游的占21%(大一14%,大二25%),只有2%的被调查者选择在暑假打工。调查显示:虽然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把打工当作很重要的事情,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是以学业为主,利用课余的时间来才来做一些兼职。在假期里,学生们主要还是在学习、充电,准备考一些证书,或是为下学期做准备。分析其原因,学生没有那么多经济上的压力,而且又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决定了将来的出路,学生还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而结果中明显显示出了不同年级对于时间安排的不同。大一的新生,都是刚刚进入大学学习对于形势都没有太多的认识,没有感受太多对于学业和社会给与的压力,往往在假期还是选择休闲的占大多数。而对于大二而言,有迫于下一年的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假期的安排也是选择补习的比较多。大三的学生,有的忙于做考研的准备,有的忙于实习,他们是学校里最为现实的一个群体。从这里也可以显示出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他们暑期学习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年级,也是他们想通过更高的学习,或者是拥有一些有说服力的证书,来给自己以后的就业带来一些资本。

三、找工的渠道: 朋友介绍占39%,亲戚介绍占23%,通过招聘广告占23%,通过学校占19%,中介占16%。中介的力量在逐渐减弱。由于中介公司在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报道中介公司的欺骗行为的报道也随着打工学生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与日俱增,这些负面报道会影响学生的选择。为避免中介的烦恼,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招聘,学校方面也在做积极的工作,设立一些勤工助学机构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便利。

四、打工的目的: 通过打工最主要想锻炼自己的占52%。19%的调查者打工是为了助学。选择打工为了消磨时间的占13%。另有10%选择打工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社会,报酬无所谓。大学生兼职打工的目的很多,但期望在打工中成熟,获取宝贵的助学金则是他们最基本的想法。对于家境窘迫的学生而言,打工则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兼职打工还有一个好处:丰富个人经历。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求有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历,但若有“丰富”的打工兼职经历,在毕业求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

五、老师及家长对打工的态度: 调查结果:71%的家长支持孩子打工 在对家长能接受的兼职工种进行的调查显示:家教占58%,服务生占19%,销售占6%社会调查占1%。另外23%的学生接受过老师的帮助来找兼职。这里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学生打工行为的。家长们希望的是孩子初入社会能不受骗,还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做一些一些体力活和一些简单劳动都持有一些意见,认为都是大学生了应该做一些高级的工作,然而这与没有任何专业特长的大学生无疑是一种矛盾。结束语,维权的提醒: 在调查的学生中,只有2%的人会在选择职业的时候看重自己的权益。而在打工中有63%的人都多多少少有自己权益受到伤害的经历(克扣工资,老板刁难等等)。

copyright dedecms

存在问题:

一:工作不对口

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自信认为这些工作做不来,怯于尝试;而这些相关用工单位也不敢选择在读大学生最为员工,认为他们缺少工作经验,或是对大学生的能力质疑,而且说兼职的人员不好管理。作者认为这样是种恶性循环,用工单位的谨慎削弱了大学生的自信,大学生不能在打工或实习的时候找到对口的工作,也就总是不能从自己相关专业或特长寻求职业,发挥不了特长,每每从一些劳力开始做起,这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

二:缺少门路

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暑期打工不仅可以获得报酬,同时还可实践课堂知识,开拓视野。然而,在学生们打工热潮涌动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安的因素,很多学生虽想打工但苦于多方求职无门,学生们也希望能通过保障自己利益的方式找到工作。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外出打工都是自主行为,并不通过学校的相关机构。所以学校所能起到的管理协调作用十分有限。在调查中,我们还能可喜地看到,有一些人通过网络联系自己的工作单位,这种方式无疑扩充了的学生的眼界,变被动为主动,能有选择性的打工。

三:学生的维权意识比较差

援引中国青年报报道: 维权率只有10%。打工的大学生被侵权后,大多只能有泪往肚里咽。李迎丰说,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在校学生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劳动部门在大学生打工方面仍然是“有心无力”。北京金研律师集团北京事务所劳动事务部主任、劳动法专业律师刘昊斌告诉记者,打工的在学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没办法确定劳动关系,所以不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如果大学生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法》提起诉讼。但这样做,成本高、效益低、速度慢,对大学生来说非常不划算。刘昊斌说,用人单位不愿与在学大学生确定劳动关系,是因为一旦确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要为之开立社保账户。而大学生既使整个假期都用来打工,时间最长也只有一两个月,而且大学生打工单位非常不固定。《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规定,《劳动法》对劳动者的适用范围包括3个方面: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邱宝昌律师认为,只要大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和体力提供了劳务,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应该同正式员工一样享受同等的作息时间、安全保障、工资待遇等。但大学生以教育实习名义到企业工作的情况除外。由此,大学生们应该主动保护自己的权利,大学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利用法律武器,假使在短期的兼职工作,也应该对自己的权益做出相应的保护。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解决方法:

用好大学这一笔智力资源

建议在每个假期来临之前,举行“高校假期勤工助学供需见面会”,为大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活动做好中介服务和跟踪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打工从“劳务型”向“智力型”转化,为我市一些企业和单位提供不小的助力。

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大学生假期打工一定要首先弄清求职单位的性质,比如他们是否有工商、税务营业执照,是否合法,是否有营业固定场所。“要记清营业单位的地址、法人代表姓名。”劳动部门明确规定招工不得收取押金,因此大学生们要慎重掏钱。建议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面对打工的诱惑,首先应当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不被那种“七八平米、一块招牌”的皮包公司所骗。其次要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在工作之前应签订明晰的合同。没有签合同,也要注意保留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的凭据。

为以后做好实践准备

一般来说,大学生寻找兼职工作,还要为走上社会或者是进一步深造做好实践准备。比如学习电脑技术的搞一些小编程,学习外语的做适当的翻译、导游工作。学以致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深造都有极大的益处。

另外,大学生在选择实习工作时,不要过分看重金钱,但要看重公司的名气,如果有进入大公司实习的可能,少挣些报酬都要做,毕竟打工容易,而获得大企业的工作经验就难得多了。

内容来自dedecms

高校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应提早建立“勤工助学档案”。

加强与人才市场、大型用人单位、企业家协会等部门联系,构筑供需信息网络。政府有关部门也需要与学校通力合作,建立大学生短期打工的专门服务机构。这个机构不能只从事一些一般的中介服务,还要为之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法律帮助。

充分做好前期预防工作

(一)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二)对准备去应聘打工的单位一定要做好前期了解工作。如作为经销商,是否有生产厂家的授权书;营销的商品是否有注册商标;如果到中介找工作,一定要看该中介是否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然后到附近企业打探其信誉,确认其合法和信誉好的情况下,才可放心打工。

(三)签订权责明确的协议书,如没签协议,也要注意保留好一切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的凭证。我们建议大学生不论暑期打工还是平时打工,都应尽量与用人单位签订一份“劳务协议”。可以比照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约定,协议可包括以下内容:用工双方的名称;劳动期限;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工作班次;企业的规章制度;劳动安全保护条件;伤亡事故的处理办法等。有了这份协议,一旦发生与用人单位的纠纷,大学生们可以作为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内容来自dedecms

(四)树立维权意识,注意自我保护。学生外出家教时必须持有家教协议。对于提出聘请家教要求的家庭,学生应要求家长出示身份证外,还要提供真实住址、联系方式,否则不予签约。通过正当渠道寻找打工信息,不要轻信社会上的“黑中介”,以免上当受骗;如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对于协议的内容一定要“咬文嚼字”,慎重签约;不要被招工信息中诱人的虚假条件所蒙蔽,不要从事触犯法律规定的活动。

(五)选取最能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权方式。如果大学生在打工中发现被骗,要立即向学校学生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公安机关反映,并注意保留用工单位出具的凭据。这样,才能使损失减少到最小。

总结:在校大学生,肩负着专业学习的重要任务,打工要注意“三思而后行”。大学

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必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然而又得提防沾染社会的不良风气,防止走入打工误区,因而,对大学生打工者而言,打工者的三思是非常必要的。打工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也是勤工俭学的有效途径。找份兼职工作,利用课余时间打打工,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四篇:2011在校打工总结

从2011.8.22开始的两个月打工总结

关于总结,想说的很多很琐碎,虽说不是第一次打工,但是这两个月的打工给我带来不仅仅只有经济的增长,更多的是自我的修炼,自我的提升。因为我打了两个月的工,我攒下了一大笔钱。买了新MP3,新篮球鞋,新衣服,新手机。

索尼的MP3,阿迪达斯的篮球鞋,杰克琼斯的衣服,oppo find 智能机。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奢侈品,不过......这些也是自己给自己的答复,挥霍青春。

大一的时候也干过送餐,差不多有一个月。只是如今的感觉已经完全不一样,说到这,我和哥哥比起来很幸运。我没有因为学费,生活费而烦恼过,上大学来没有差过钱,(不包括有一段昏暗时期,其实那一段时间也是我自己的原因)家里很会惯我,每个月给我1200,我想无论怎么讲,我的生活费都是相当的昂贵相当奢侈了。也许是家里人的一个讽刺的想法,因为哥哥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月只有600。那么我为什么要打工?

买手机?最初我想要的手机要有两千,最初我想干一个月完成2000的财富积累,后来钱不知不觉的够了。可后来我却买了一部将近3000的手机,我深深的感觉到自我的那总贪婪性。老板和老板娘都是大四毕业生,大我两届。送餐是一件很没有营养的工作,最初为了帮助他们把店撑起来我没有选择的干了起来。如今经过了这么长时间,我想我应该走了,无论怎么讲我都应该走了,就像我当初离开学生会一样。刚刚毕业的他们面对创业,有足够的淡定从容。在他们那里我也学到了很多毕业也许才能知道的事情,比如:你会相信一开会就正义凛然的“老师”们竟然会做黑帐吗?为了微不足道的钱......我每天都会留意周围发生的一切。有的时候身边的小事琐碎得不容易引起你的注意,但是如果你真的注意了,你会发现小事情,大学问。如何扮演好你自己的角色? 如何把握好你自己的尺度? 如何和周围人处理好关系? 如何保持一颗正常心工作?

这是我给自己提出的几个大问题,这两个月,我想我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这些,过于繁琐的事情在我看来有的已经想不起来,有的确实不值一提了。角色:自来都有这样一个惯例,给熟人干活,有一利有一弊。做什么都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即使你想它那么简单,你会吗?你懂得吗?如果我说每一天我会为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做很多努力,你会惊讶吗?为什么送个饭还要这样!? 理由同样简单,工作其实都一样,老板和员工永远有说不尽的话题。

尺度:我刚刚说过了,双刃剑的出现意味着要有两方面受到伤害,力度的把握可以让你自己受伤也可以让对方受伤,当让也可以大家都很好都不受伤,不是危言耸听,亲身的经历让你知道双刃剑有多让人难受。

关系:一介书生,怎奈无地自容?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今天你是一个送饭的,也许若干年以后你就是一个不再送饭的人。一心朴实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没问题,可是一板一眼如今已经无法让你自己满足了,学会为人处事才能让你自己如鱼得水,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很好的生活着,至少比你想象的人活得好,你必须承认。平常心:想过不干吗? 我想过,想过好几次,当然理由和这一次是不一样的,性质不一样的。

如何打消心里的消极思想,如何能在最关键的时刻不掉链子,这是一个挑战自我的事情。不断的肯定自我,相信自我,你会是一个很好的送饭帅哥,呵呵。说漫长夜漫长,说短暂也短暂,两个月的送餐生活在我看来比学院安排的无聊课程有用的多,不过讽刺的是,理论和实践哪个都不能少,哪个也不能多,呵呵,接下来我要多补充一些理论的知识了,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关键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只是就是力量的!

第五篇:大学生打工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任课教师:喻术红09级法五 李知菲 2009301610142

大学生课余打工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大学,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学府培养的并非是只能在象牙塔里做科研写报告的书呆子,更应是能适应多变、复杂社会,可以抓住机遇和面对挑战的综合素质人才,也就是英文中所说的兼具academic 和 practical双重特质的社会储备力量。与英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相比,我国学生进入社会获得工作经验的年龄相对较晚,但随着教育对于学生自立意识的重视不断增加,大学生打工已成为普遍社会现象,但打工往往会面临同工不同酬、被拖欠或克扣工资甚至发生工伤的遭遇。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挣取部分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利用假期或课余兼职本应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但是当这件好事因为得不到报酬甚至身体受到伤害而成无奈、痛苦时,对于完善、高效的法律体系和救济途径的诉求之声愈发声高。

一.问题背景

老师在课上也提起,法律的修订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迅速变迁,致使打工大学生成为没有法律保护的真空主体。事实上,数年前高校学生打工人数寥寥是有特定时代背景的:在当时学生工作由国家分配,学生缺少外出打工的动因,即使少量学生的外出打工也处于学校的严密控制下[1],因此这些学生的权利基本不会受到侵害,而如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在人才市场相对持续饱和的情形下,即将迈入社会的在校生为适应市场需求全面提高竞争力,而在课余时间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除却上文所提及的素质教育对于自立的重视成为大学生打工现象日益增加的重要原因,我国高校扩招和收费制度的改革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高校扩招,学生积数变大,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在校贫困生群体也越来越庞大。目前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为20%,特困生比例为8%[21]。

二.打工大学生法律地位不同观点阐述

2关于“打工大学生”的法律地位,我国现行劳动立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学界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打工大学生”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理由是:其一,大学生符合我国劳动立法关于劳动者劳动资格的规定;其二,把大学生纳入劳动法律关系的范畴可以弥补我国关于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盲区”,有助于保护大学生的劳动权益。另一种观点认为则不承认“打工大学生”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理由是:其一,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不能将社会学意义上的“劳动者”简单引入劳动法的范畴,否则会导致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无限扩大。大学生不能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主要因为大学生的身份是学生,其主业是学习,大学生外出打工不是一种就业行为,更不能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且大学生在校期间受校方各种管理制度的约束,其行为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并不完全符合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其二,我国现行劳动立法并未将“打工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范畴。

综上,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和核心问题是:大学生是否具有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身份,其劳动权益是否受劳动法保护。

三.大学生应纳入劳动法保护对象的几点理由

(一).劳动者定义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没有对“劳动者”的内涵和外延给出明确的界定,这导

3致了概念的模糊和保护的不周,在此,只能从法理上进行分析[3]。在宪法上,劳动者指一

切有劳动能力的人。(《宪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另外,《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这使得对大学生的劳动权的讨论不仅仅在理论上有很高的价值。但是,1 大学生打工维权之现状与对策 陈丹 镇江高专学报 2008(7)论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法律保护 石磊 中国校外教育 2011(4)论“兼职大学生”的法律身份 钱小敏 时代经贸 2008(4)

宪法保障的仅仅是公民的劳动权,是一种就业机会保障权,《民法通则》赋予公民的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地位,都不是具体的劳动权利义务保护。因此,对劳动者的保护必然要落实到具体的法律法规上,也就落到了劳动法上。在劳动法上,劳动者指的是具有劳动资格并且已经参加劳动关系的公民。劳动资格主要取决或者受制于下述因素:一是年龄,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二是健康,在劳动法中,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必需的健康条件。三是智力,从精神健全、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三个层面去考察,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要求。四是行为自由,公民必须能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自己的行为。综观上述因素,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可以满足这几个条件。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23周岁之间,智力正常,而且拥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大部分大学生都属于健康群体。因此,大学生应该可以参与具体的劳动关系,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

(二).大学生打工与兼职、勤工助学的不同区分

司法实践中,将打工大学生排出在《劳动法》保护范围之外,原因是我国1995年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根据该条规定,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但“勤工助学”与“大学生打工”

4并非同一个概念。

1.“兼职”:在本职之外兼任其他职务。“兼职”并非规范的法律用语,而是对一种工作状态的表述。它具体是指,一个人在已经拥有一份工作的前提下,又利用这份工作之外的时间从事第二份甚至是多份工作的状态[1]。然而,大学生打工并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兼职”的情形。因为大学生的身份是学生,是在以学业为主的前提下,只能利用课余的时间从事打工。在学业之外从事一份工作的情形,显然不属于一般意义的“兼职”。

2.“勤工助学”是指高等院校组织本校学生参加校内的助教、助研、助管、实验室、校内产业和后勤服务及各项公益劳动,学生从中取得相应的报酬的活动。这一名词是由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在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中,对“勤工助学”的认定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该办法第4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第6条规定:“勤工助学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同意,不得聘用在校学生打工。学生私自在校外打工的行为,不在本办法规定之列”。勤工助学必须是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而打工大学生大都未经学校的统一组织和管理,属于私自外出打工,不在勤工助学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勤工助学的资金来源是国家设立的“勤工助学基金”,其专门用于支付校内勤工助学活动中的劳动报酬,旨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因此,勤工助学是国家对贫困学生的一种优抚措施,而大学生私自外出打工则属个人行为,不在国家优抚支助政策范围内[2]5。因此,不能根据该规定就断然认定“打工大学生”不具有劳动者的法律身份,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和保护。

(三).从立法目的分析

如上所提及,司法实践中,处理“打工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纠纷时,往往把“打工大学生”排除在劳动法的保护范围之外,原因是我国1995年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那么这是否表明“打工大学生”的劳动权益不受劳动法的保护?我认为,仅依据这条规定就把“打工大学生”排除在劳动法保护范围之外是对该法条的误读。上文提及过的“勤工助学”与打工的辨析不再赘述,这里主要从立1

2“大学生打工”的劳动法保护之研究 木韩震,于玲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院报 2010(6)对“打工大学生”法律地位的思考李彦法制与社会 2010(4)

法目的的角度展开讨论。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这意味着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的社会性以及劳动合同的继续性这两个重要特征决定学校和学生订立劳动合同的不便捷与不现实性。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者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获得主要生活来源。劳动关系的强烈人身属性,决定了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弱者身份。因此国家动用公权力介入并干预预先属于私法自治范畴的劳动合同领域,以保护弱者权利。劳动合同中许多内容受到法律的限制。为了维护劳动者的生存权,国家通过发布实施劳动基准:最低劳动标准,对劳动合同的许多内容做出了限制,如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条款、工资条款,均必须遵守国家工作时间以及最低工资的规定。勤工助学的工作为政府支持下的优抚项目,不可能存在所谓的最低劳动保障,作为一种资助性质的行为,也没有必要规定和实施最低劳动基准。

劳动合同相对稳定,双方当时人所约定的权利义务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继续存在,不像一般的民事交易合同,通过当事人之间的一次或几次履行就导致合同关系的消灭,《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届满而终止,如果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不继订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在校大学生从事的大多为图书馆、教室、实验室等整理或助教工作,无法与校方约定确定的合同期限,而学校对于勤工助学的学生大多没有强制性的工作要求,基本按照学生的自主时间随时调整。

从以上两点看,《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这一规定的立法目的,即强调勤工助学的学生未成立劳动关系,不必要签订劳动合同这一规定,旨在便于更高效、便捷地开展助学优抚的项目,使得从事勤工助学的学生得到最大利益,学校同时方便管理,而并非排除学生受到劳动法的保护。

四.特别说明

上文关于打工大学生劳动者资格部分的论述的出结论大学生可以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根据大学生打工的具体工作类别和工作性质,又可以继续区分为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分别受《劳动法》和相关民法的调整。

1.雇佣关系

我国《劳动法》的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劳动合同法》虽然将用人单位扩大到“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家庭、自然人仍不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法主体,受雇于家庭、自然人的在校大学生仍被排除适用劳动法。雇佣关系主要受民法调整,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平等合同关系,几乎没有最低保障的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第12条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侵权造成劳动者身体损害.赔偿权利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由此可见,雇佣关系中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

2.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双方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二者之间是被管理与管理的关系。广义上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劳动者)一方将自己的劳动力有偿交

给另一方(用人单位)使用。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存在的前提,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而形成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必须在保障最低标准之上与劳动者协商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工作,属于《劳动合同法》中的非全日制工,是有劳动资格的主体,即《劳动法》、2007年出台的《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对象,受到两个法律的保护。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应适用工伤保险赔付。且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侵权的赔偿范围亦不相同.工伤保险责任仅对人身伤害限额赔偿,不涉及精神抚慰金等。

【结语】让打工大学生的权利保护不再空白,同时是使得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更加健康。大学生打工维权难的现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靠大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妥善解决。现在,大学生打工的合法权益有了更完善的法律保障,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做到有法必依,使得大学生打工维权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浅析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异同 房素素 学理论 2011(11)

2.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之法律考辨 白小平张玺 商业时代20008(36)

3.论“兼职大学生”的法律身份时代经贸,2008(4)

4.大学生打工维权之现状与对策 陈丹 镇江高专学报 2008(7)

5.劳动法上劳动者概念之研究候玲玲;王全兴 云南大学学报2006(01)

6.非全日制用工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以麦当劳低薪事件为例 王倩 2007(07)

7.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研究发展述评王庆高经济管理 2009(08)

下载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打工心得体会

    大学生打工心得体会 一个半月的暑期打工生活就结束了。感触很深,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得到了全身心的磨练。虽然这个暑假又苦又累,但是我认为未免是坏事,这乃我大学生......

    大学生打工心得体会

    大学生打工心得体会 一个半月的暑期打工生活就结束了。感触很深,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得到了全身心的磨练。虽然这个暑假又苦又累,但是我认为未免是坏事,这乃我大学生......

    大学生打工心得体会

    大学生打工心得体会 一个半月的暑期打工生活就结束了。感触很深,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得到了全身心的磨练。虽然这个暑假又苦又累,但是我认为未免是坏事,这乃我大学生......

    大学生打工问题(范文模版)

    大学生暑假打工做什么工作最有意义 家教既轻松又易挣钱,运用你的知识去帮助他人.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调......

    大学生打工利弊

    首先从物质角度1黑中介要收取中介费,商家不断找借口压低待遇,上岗要有试用期。大学生利益是完全无法保障的2国家,社会,学校都设有奖学金,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学生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

    大学生暑假打工

    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暑假,我选择了到江门市鹤山建豪灯饰企业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三十多天的假期打工生活。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生产圣诞灯饰和汽车灯泡产品为主的台资企业,产品主......

    大学生打工受挫

    在我看来,大学生打工受挫非但不是怪象,且是情理之中的事,不受挫才怪了。 打拼在这个社会,有几个人能够保证一帆风顺,别说是稚嫩的大学生,老于世俗的人也难免栽一两个跟头。没有刀......

    大学生打工日记

    我的第一天,行(打工日记一) 2011年7月10号星期天 今天,应学校暑期社会实践要求,我开始了第一天的社会实践工作。 早上6点我便早早地起床了,吃完早饭大概7点,乘车来到外公所在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