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网上学习心得
中国近现代史网上学习心得
地科院2011级师范4班 阿卜杜克热木。麦麦提 学号:***
从小我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初中高中的时候历史课是我最爱啦!所以高中分科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文科;高考也是...不过,不幸的是我没有考到理想中的历史专业。当然不会因为一次失败我对历史的兴趣会结束的,我依然喜欢看一些关于的历史的书籍,纪录片啊,电影啊什么的!
我很高兴上大学还能学一门像近现代史一样的的课程,而网上学习更是一种现代又新鲜的学习方式。我个人觉得这个网络课程真的很棒,真让人感受到现代网络媒体学习的魅力。通过各种图片,媒体视频的方式加深了我们对课程的影响和兴趣。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课对象是各高校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构成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主要讲授我们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了综合性、整体性的要求,特点是有史、有论、有应用,有利于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应用的有机结合中,全面地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课程与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成为我们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我们作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即了解国史、国情;懂得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综上所说,通过这次网上学习收获挺大的。现在感觉老师讲课也讲得特别好,正如老师说的,以前我也想着老师讲关于抗战的历史就是为了让我们恨日本人,而不是记住历史的教训。我觉得不仅仅我们学生,很多老师也不太清楚这一点,历史课可不是培养民族仇恨课程。也希望今后的学习当中学到更多知识,学会怎么样看待历史,评价历史,形成一个科学,成熟的历史思维。
2012年5月21日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学习习近平现代史这门课将近一个学期了,对于从1840年到1949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
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奋斗史,对于这一段血泪史,我心中的感受只能用一个字来表达,那就是痛,锥心的痛。一个地大物博,物产丰盛的泱泱大国竟然有着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段惨痛的历史比起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朝代的屈辱史都犹有过之,这是一个民族、国家天大的耻辱。这是整个中华民族永远都抹不去的伤疤,这个伤疤也绝不能抹去,它应该让这个民族以及她的后人永生永刻牢记着。这个伤疤将成为这个民族永世的烙印,它将鞭笞着后人奋发图强,知耻而后勇,富民强国。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伟大而又古老的国度,她曾经有着璀璨无比文明,她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数千年而不倒,她是世界上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存在的古老的文明国度,她是东方的明珠,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中永不熄灭的明珠。她曾经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演绎了数不清、道不尽的辉煌。可是,在公元1840年后的一百多年中,这个古老的文明便遭受了自她诞生以来最大的灾难,这些接踵而来的灾难险些将这个古文明毁灭。从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甲午战争;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从戊戌变法到洋务运动等等。这一场场运动,这一场场战争,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流血,在狂风暴雨中挣扎,如履薄冰,在抗争中小心翼翼的摸索前进,无数的热血儿郎、英雄儿女为了自己的祖国的强大而抛头颅、洒热血。在无数的革命先驱、探索者的努力下,据全国之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拯救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延续了这个古老文明五千年屹立不倒的神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手握一卷古史,沏一壶香茗,细细品读、感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若此生可为,不枉也!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体会
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在得知要上这门课之前我还是非常期待的,因为对于历史事件我个人是非常感兴趣的,了解历史剖析历史才可能做好现在展望未来。作为一个南京人,提到中国近代史发生的大事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著名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百度给对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描述仅仅用了百来字但对于其本身对中国人民的心中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沈老师上课时也提到了南京大屠杀即日军侵华事件,可是并没有深入讲解,不过老师让我们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让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本书中选一个章节进行小组探讨继而做成PPT在课上演讲弥补了这一遗憾。
中国近代史起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为止,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清朝统治下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本书分为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为新中国而奋斗这七个章节,我们小组经过初步讨论和慎重考虑之后决定对第二章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进行细致的研究讨论。
首先是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
一、兴办近代企业,二、建立新式海陆军,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其次是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我觉得正是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当时中国才因此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政府才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与此同时还翻译了一批近代自然科学书记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而洋务运动的失败有三点,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正因为这三个原因,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我们在中学就学过唐太宗的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认为我们学习习近平现代史的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从前人的经历中汲取经验并不断完善自己。
最后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你是这门课的任课老师你会采用哪些方法授课”我的想法很简单就只有四个字“寓教于乐”。我们这门课的任课老师沈老师每堂课基本上都会给我们播放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讲解的视频,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是非常喜欢看这类的电视节目,比如北京卫视石凉主持的《档案》,内容细致讲解也非常精彩引人入胜,沈老师播放的视频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实际上认真观看的同学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呢?我想如果我是任课老师的话我就会把“寓教于乐”中的“乐”字着重化,我会在每次播放完视频之后精挑出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题目让同学回答和大家互动起来并且答对的同学有小奖品赠送,比如小书签小本子之类的,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调动起来还可以令同学们在播放视频时时刻集中注意力为了在之后的答题中答对获得小奖品。当然这只是我提出的小小建议,希望沈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考虑我的“寓教于乐”的方法。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
鲁星工管1211214022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
这学期,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当代大学生,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回顾近百年的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困惑与希望交织、污秽与崇高辉映、黑暗与光明搏击,构建了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正是大清帝国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逐渐发展壮大,而中国由于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已经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当我们都沉睡在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的时候,英国进行了他们的工业革命,为他们“日不落”的黑暗意图做足了充足的准备。随着野心和掠夺的需要,以不列颠为主的国家将他们罪恶的贸易伸向了古老的中国。虽然政府几次三番的颁布过禁烟令,可是在缺少科学和文化的中华土地上,鸦片贸易在清朝横行霸道,削弱了中国人的意志和文明,懒惰,好逸恶劳等等恶习出现在了一勤劳著称的中华领土上。
我们知道,英国鸦片贸易的意图令人心惊。当虎门销烟的硝烟还在空中盘旋,1884年,英国用炮火轰开了封闭的国门,洋人的热兵器在对抗清朝传统的冷兵器时就如同戳破一个纸娃娃一样的简单,最终的结果是以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由一个封建国家成为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腐朽的清政府使列强一次又一次的入侵,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中国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从此,这个历史上的天朝大国的天空变得黑暗,开始在风雨中飘摇零落。面对列强嚣张的气焰中华民族开始寻找出路,中国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开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时中华大地上出现了点点新光,那时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他带领革命党人成立了同盟会,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革命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成果。辛亥革命最终没能让中国脱离困境。
1921年,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五四运动的热情点燃了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人的诞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的提高,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国际地位得进一步的提高。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制度大幅度的提高了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国际地位蒸蒸日上,成为了今天举足轻重的强国。
对于过去,虽然历史已经尘封,但是它不应该被忘记,更不应该被忘却。经历了那段屈辱的历史,便知道了灾难的沉重。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走出了那片阴霾,我们再日益的强大,我们会尽力的丢掉过去,但是我们绝不应忘记那段历史;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们的人民,有着博大的胸怀,但是这也绝不代表我们会一味的容忍,俗话说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因为这段历史,我们紧密的团结,因为这段历史,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爱它的坚韧不屈、爱它的百折不挠。这也更确定了我们要为国家奉献的决心。
附,关于近现代史的几个问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近代农民起义者是历史的推动者还是阻碍者?
3.如何注意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
1840年,在英吉利坚船利炮的轰隆声中,一个古老民族开始了她一段血与火的近代旅程。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侵略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每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爆发原因不同,侵略国家也不尽相同,但是其最终的结果都是同样的,那就是政府屈膝求和,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些条约不仅仅是国家颜面上的损失,伴随着列强的侵入,灾难接踵而至,洋货充斥国内市场,洋人在中国的特权越来越多,租界和割让的领土越来越大。曾经傲然于世的天朝上国,在列强的炮火下痛苦呻吟。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探索史。压迫与反抗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面对民族危机,各阶层都试图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之道。农民阶层的代表人物洪秀全,借用西方的基督教理论,希望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无人不保暖,无处不平均的理想社会。然而,他的理想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存在着巨大的缺陷,注定无法实现。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进行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然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使得洋务派无法挣脱传统力量的束缚,虽亦步亦趋的尾随着西方的先进的技术,但终究无法将西方先进的技术嫁接到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上。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诚如李鸿章所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此段话虽为中堂大人的托辞,但也说明了清王朝确实已经千疮百孔、日暮西山,经不起任何的风吹浪打,同时却又积弊太多,不得不进行根本的变革的两难处境。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容不得间歇和停顿。资产阶级作为近代一种新生力量,在羽翼渐丰之时,开始谋求政治变革的努力。一百零一年前,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然而,历史没有给资产阶级以实施他们全部理想的机会,正当资产阶级雄心勃勃的规划着新国家蓝图之时,实力派袁世凯通过政治博弈获取了革命的果实,并将个人的命运置于国家前途之上,最终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革命。当资产阶级的革命陷入迷茫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的未来有了新的前途和方向。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用了仅仅28年的时间,完成了自1840年来得无数志士仁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和理想,一个独立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华大地上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尝试,在此期间,有过挫折和失败,有过曲折和弯路,但是,向前发展的趋势始终不变,历史的曲折性和进步性在此高度的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从本质上说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正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说:“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中国近现代史是思想文化繁荣,大师辈出的历史。江山不幸诗家幸,近代以来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学贯中西、享誉世界的大师。他们虽然在不同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将学术追求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地位。王国维的“不自由,毋宁死”;陈寅恪的“自由之学术,独立之思想”;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等等,这些品格和精神就是我们今天所热捧的“民国范儿”,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历经百年风雨沧桑,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的这一百多年,是风云变幻的和各种力量角逐的一百多年。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由她来带领中国走向富强、民主和文明。按照著名历史学者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我们放宽历史的视野,将这一选择置于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中进行考量,愈发体现了这一奋斗过程的艰辛和结果的来之不易,也愈发使得我们具有更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秉承先贤的遗志,我们当奋勇向前,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社会的和谐美好贡献我们的青春。
作者:大盗不止,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