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
让语文教学行之有表
----在比较与梳理中解读课标
2017年11月12日,在滨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培训会上,我有幸聆听了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牛玉玺老师的精彩报告。牛老师先从新旧比较中解读课标,重点比较解读课标前言及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这几个教学要素的变化。又从纵向梳理中解读课标,将每个教学要素在课标中具体的教学目标分学段呈现,让老师清楚的地知道每一学段应该达成的目标。基于课标,鼓励教师尝试建立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的学科体系,更好的指向语文课堂教学。
一、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姿势正确,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做到天天练字,养成书写好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对于低年级写字的要求也不能过分拔高,重在写字行为的指导,而不是写字知识的传授。
识字写字要关注到字的音、形、义、书,落实到用。不要脱离语境,孤立的讲解汉字的音形义,化消极的积累为积极的应用,在语言运用中活化多音字、形近字等。识字评价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再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检查字词的能力。写字的评价,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基于此,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二、阅读的适当“转身”
阅读要从繁琐分析中转身,防止逐字逐句过度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阅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提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但是学生的阅读实践最终不应当被教师的分析所替代,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也不能被模式化的解读所替代。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一定要让个人与文本做深入的对话。此外课外阅读要创设一种自由、惬意的读书情境,提高阅读品味,提供多种媒介阅读,加强教师的指导,鼓励学生跨界阅读,重点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聚焦“语言文字运用”,解读语文教材,组织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补充一些资料,但不能舍本逐末,资料无限制引入,如此的“海量阅读”不提倡,坚持用好例子,适度补充。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避免系统讲解操练,更不能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纠偏有感情朗读。朗读提倡自然,摒弃矫揉造作,反对为追求表现效果,要求学生夸张地运用语气语调。教师更应该区分“朗读”和“诵读”的区别,诵读要求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要素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而朗读不然。
三、习作,综合能力的体现
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因而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产生写作兴趣,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习作教学要开放,学习习作要个性化,减少对习作内容和形式的束缚。处理习作,要妥善处理读与写、说与写、书与写之间的关系。写作基于阅读,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关注书写,习作是写字的实践运用。利用网络优势丰富写作形式。鼓励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丰富作文语言,利用网络建立随时可用、人人可用的素材库。创建作业群,利用网络直观反馈,分享习作,修改习作,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样的教学策略,随文学习必要的教学策略,重点引领学生体会文章的写法特点及表达效果。以管建刚老师的《水》为例,让学生体会管老师在写作时详略的选择,特写的智慧——将简单镜头放慢、拉长、变大。
行之有表,谓之标准也。总之,对课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比较,让我们理解了新课标全新的精神内涵,有力指明了小学语文教师今后的教学方向,为教学的规范化和创造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研究比较。
第二篇:学习2011版语文课标心得[定稿]
2011版语文课标学习心得
语文课程非常重要,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观念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所以说,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既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又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根据以上特点,我对此课标的学习深有体会:
一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二,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功能
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语文学科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第三,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第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学中,应继承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一点,语文教学还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展富有学校特色的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2016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2016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前两天,我参加了学校的语文课标心得体会,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受益非浅。下面就是我本次的一点感受: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
“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以前,我的头脑中存在着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通过教师讲解,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境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其次,调整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
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语文教师要具备与科学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还需要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语文教师还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
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
一些教师反映,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困难。很显然,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制约教师驾驭新课程的瓶颈。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洗
脑”,还要“充电”校本培训利用教学资源,以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对全县语文教师开展学科的专业培训。开展了学科交流,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观点的交锋,强调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再次通过活动的开展树立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 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然后促进了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审视与思考。反思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孔夫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思考,那他就会陷入迷惘困惑。孟子亦云:“思则得也”。新课改要求教师经常思考和反思。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复制粘贴一下就OK了,而要做出科学分析,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 况及自身优势,为我所用,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教师需要在反思中成长。[课件]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不少的困惑和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平时许多教师只有期末或年终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时,才会系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而校本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扭转这种现象。说课、上课、评课活动的开展能促进教师把反思当成常规工作。与同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活动中细心体会,积极思考,用心揣摩,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闪烁。通过追踪说课、上课的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总结教学得失,从中会产 生许多感悟。
总之校本培训为教师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努力营造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投身教学、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为优秀教师的脱颖也创造了条件,搭建舞台。但是,教师的自身条件不同,特点不同,教师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后续发展的目标也应该不同。因此,在推进教师培训工程建设过程中,倡导更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个性发展目标,努力激发教师追求发展的内驱力;培训形式多样性和开展活动的有效性,是以后教师培训首要考虑的问 题。7
第四篇:2014年小学语文课标试题
2014年丛台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教研室文科组
一、填空。
1、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2、语文的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也应是语文实践。
5、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课程,学习资源和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6、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 和。
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充分激发他们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的确定,的选择,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8、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注重、和,注重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9、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的学习和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提高,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10、语文课程应该是而的。
11、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重视,在实践中和。
12、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3、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和,掌握最基本的。
14、、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15、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话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6、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20、写作是进行的重要方式,是、、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
21、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
22、阅读是学生的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代替学生的;要善于通过 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也要防止来代替个人阅读。
23、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概念、定义。
24、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多读书,读好书。
25、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不说假话、、,并且。
26、写作教学应抓住、、、、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和、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7、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和 的能力,使学生具有。
28、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与课程的沟通、与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贴近。
29、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作用。30、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和 的能力。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
3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和,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学写,学写。”
3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是第学段的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
3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和;准确拼读;正确书写、和;认识;熟记《 》。
34、结合和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借助读物中的阅读。
35、阅读浅近的、、,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和,对感兴趣的和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6、诵读、和浅近的,展开,获得初步的,感受。
37、第一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字。
38、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写,写。
39、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和中学到的词语。40、学说,逐步养成的习惯。
4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
42、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和。
43、能较完整地讲述,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
44、与别人交谈,态度。
45、有表达的。积极,敢于。
46、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改善。
47、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和,全面落实。
48、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和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9、语文课程评价要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写作、口语交际和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方面进行评价。
50、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和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的情况。
51、第一、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识字的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识字的能力。
52、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基本和基本,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书写。
53、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和,要关注其、,也要关注其和,以及 的能力。重视对学生、阅读的评价。
54、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55、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为基础,要防止。
56、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发展,加深体验和领悟。
57、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和 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58、精读的评价,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
和文中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和基本的了解领悟。
59、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60、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和,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品位、和。
61、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和,鼓励表达,鼓励的表达,引导学生。
62、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6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和。
6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能力、与。
65.课标对于学生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的习惯。
66.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二学段有初步的能力。会运用 和查字典、词典。
67.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二学段能使用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用毛笔临摹。68.课标对于学生第二学段读书的要求是:用普通话、、地朗读课文。
69.课标对于学生第二学段默读的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70.第二学段,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体会。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71.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展开想象,领悟。72.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精彩句段,以及在 和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篇(段)。
73.课标对于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能用交谈。学会,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与人商讨。
74.在第二学段,听人说话能把握,并能。(主要内容、简要转述)
75.在第二学段,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表达的要求是: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说出。讲述故事力求。
76.第二学段,对于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在学习语文,学会。
77.第二学段,对于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共同讨论。
三、选择题
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A.奠基作用
B.交流作用
C.工具作用
D.核心作用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是对第()学段的要求。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A.潜移默化
B.训练
C.熏陶
D.积累 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A.贴近生活
B.贴近教材
C.有语文特色
D.有文化内涵 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A.定量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定性评 D.表现性评价
7.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A.教学材料
B.学习工具
C.课程资源
D.教学内容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A.诵读
B.分角色读
C.表演读
D.默读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A.评价的能力
B.创作的能力
C.仿写的能力
D.体验的能力 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汉字。
A.3500
B.2500
C.1600
D.800 11.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1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13、课标关于书写的要求:“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这分别指的是哪个学段的:()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14、下面阅读教学目标是第三学段的要求是()
A、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B、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C、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D、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15、在第一、二、三学段,每天语文课中要安排()分钟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
A、5 B、10 C、15
16、在口语交际的目标上,第三学段的学生要能做到()A、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B、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C、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D、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17、在习作教学目标上,第三学段的学生要能做到()
A、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B、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C、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18、在综合性学习目标上,第三学段的学生要能做到()
A、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B、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C、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19、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0、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①朗读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A、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D、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2、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
A 2500 1600
B 3000 2500
C 1600 800
D 1800 1000
23、掌握汉字的和常用的,能按用硬笔写字,注意。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偏旁部首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笔顺规则 B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笔顺规则间架结构 C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笔顺规则 D偏旁部首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
24、是第一学段对朗读的要求。
A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B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C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D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5、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
26、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
27、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A略读
B诵读
C默读
D浏览
27、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第一学段侧重考察。
A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B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
C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
D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29、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
A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
B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
C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D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0、口语交际的评价,第一学段主要评价。A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B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 C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D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31.课标要求小学生在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A、2500、1600
B、2000、3000
C、2500、2000
D、1500、1200 32.课标对学生第二学段写字的要求是()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A、书写内容
B、写字姿势 C、写字态度
D、执笔方法
33.课标对于学生第二学段略读的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A、文章内容
B、文章大意 C、写字方法
D、文章结构
34.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A、40
B、50
C、30
D、60 35.在第二学段,关于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解决简单问题。
A、自己的智慧
B、同伴合作
C、语文知识和能力 D、语文素养 36.课标要求在第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A、写日记
B、书面或口头C、记录D、汇报
四、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3、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4、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5、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6、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7、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8、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9、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恰当运用语文课程的多种评价方式?
10、举例说说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哪些?学校和教师怎样进行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
11、以一节课为例,谈谈你是如何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
14、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15、各学段的写字教学目标是什么?
16、《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17、各学段默读教学目标是什么?
18、简述各学段的词句教学目标。
19、各学段标点符号教学目标是什么?
20、简述各学段关于积累、背诵和课外阅读总量的教学目标。
21、各学段综合性学习教学目标是什么?
22、“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大量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3、第一学段的写话教学与第二三学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24、你在写话教学中采用了哪些方法和策略?
25、请你向低、中、高年级学生各推荐三本课外书,并说明推荐理由。26.第二、三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27.在第二学段,对于学生理解词句课标提出了哪些要求? 28.对于叙事性作品,课标在第二学段对学生提出哪些要求? 29.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课标有哪些具体建议? 30.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案例分析题。
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2.请你结合自己任教的学段,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断。
3、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思路: 第一步: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送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送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送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读两首送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4、有位同学发言精彩,齐声表扬“棒,棒,你真棒!”你认为这样的表扬方式值得提倡吗?为什么?
五、论述题。
1、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2、联系你的教学,谈谈教学中如何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只有时时加强学习才能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列举一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专家的姓名及其在语文教学某一方面的主张,并谈谈其对你在教学方面的启发或影响。
4、“‘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5、《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6、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7、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各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又要有所侧重:
8、《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定义为“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呢?
9.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是如何开展评价的?
10.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
11.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你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做法。
12.怎样才能让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更有效?请结合自己设计的一个教学片段进行说明。(注:片段设计应结合以下观点,方法得当,目的性强,突出学生主体。)
13.请从你所教的教材中选一篇课文,结合你的学生情况,谈谈你准备选定哪些教学内容,确定哪些教学目标?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并说明你这样做的依据或意图是什么?
14.新一轮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应该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个话题已经不新鲜了,但真正做到做好的却并不多。公开课后,我们常听老师抱怨:学生不配合或学生没配合好。请结合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谈谈如何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心得体会1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心得体会2开学初,我反复研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颇有感想,收获颇多。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教学的标杆。以下我就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和感受:
一、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
课标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课标21页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对写字也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其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写一手漂亮、规范的汉字,在板书给学生时,做到一笔一画,特别是低年级写字时,每一个字要分析字形、结构、占格,在每次教学时,要尽量留15分钟进行识字写字,只有保证充足的识字写字时间,抓好课上有效的时间,认好字、练好字、学好字。
二、阅读教学重在平时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侨情做作的腔调。
在教学一二年级,学生们爱唱读,把音拖得长长的。我想,根据课标的教学目标,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多的是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而不是学生拖腔怪调的吼声。
课标23页还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语文教学并不是只把课本的课文会读会背,还要培养学生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所以,在低年级,语文老师就该与家长相互配合,在校内、家中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习作教学强调儿童生活实际的连接。
《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乐于写作和自信,注重发展个性,注重打好基础,从而降低了写作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会“写话”,中年级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仅仅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和“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这些都比过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质在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心得体会3我们学校组织开展了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活动,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当学生的良师更要当好学生的益友,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让学生轻松学语文。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的新型人才。下面我就谈下我的感受:
一、转变角色,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以往传统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学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理解翠鸟捉鱼的高超技巧。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教师都是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直接告诉学生,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从哪个角度感悟到翠鸟捉鱼的高超技术?”这个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分析翠鸟捉鱼的高超技能,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这样既帮助学生寻找到了思考的角度,避免了盲目思考,又给了学生一个自己思考寻找正确答案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能自然而然地发挥想象。因此,采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还能增加课堂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在教育相对发达的今天,这一思想仍然是一条不可置疑的真理。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不足,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第二是学会倾听,给学生表达自己的空间,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三、鼓励质疑,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和质疑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例如,在讲解《诚实的孩子》一文时,有个学生突然发问:“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教师可以做个试验,拿着撕破的本问一个同学:“是你撕破的?”学会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此刻,学生明白了课文中的感叹号的特殊作用,就是为了加重语气以表示意思的肯定,而列宁的回答后面用的是句号,说明了列宁的话是谎言。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感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于是就会积极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所以说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适时激励,树立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年纪虽小,但是同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小心翼翼维护自己的骄傲。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会让他们放弃一种兴趣,也会激发他们一种潜能,改变他们的性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语言的运用。曾经有位教师让学生用“因为”和“所以”造句,有个小男孩积极地举起小手,回答道:“因为妈妈让我放学后写作业不让我出去玩,所以我很不高兴。”从句子上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学生的认识有些偏差,所以老师不高兴地批评了他,然后很不客气地让那个孩子坐下。从这以后,这个孩子不仅再也没有自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再也不喜欢主动参加任何活动,性格都变内向了,因为他的积极主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并且自尊收到了伤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应有的鼓励,在学生出现偏差的地方给予耐心的引导,使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孩子应有的活力。
五、设置情境,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这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对于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让他们的情绪跟着文章作者的感情起伏,才会使他们的精力完全投入到课堂中去,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这就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中让学生画出文中景象和让学生表演出文中故事情节都是非常不错的方法,学生在积极将准备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会增加对课文的精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学生们能够在色彩或表演中收获意外的快乐,使语文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充实,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开开心心收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上的一场春风,它必将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契机与希望。相信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努力,语文教学必将欣欣向荣,展示新的活力,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心得体会4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好,就要学习、反思、和总结。要想在教学上能进步,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的教学。因此我参加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
(1)我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时代的需要。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搜集和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的要求。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学习。
(2)我真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
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应倡导、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的认识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修养。
(3)教学中,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学生学习的者。
教师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语言交流,也可以表情、动作来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了综合性学习的。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自主性地要注重和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也有很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并在课堂上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看完新课程标准,阅读和写作的体会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的途径。读或读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心得体会5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使我终身受益。体会到了身为教师,要与时俱进,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和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使我更明确了做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责任,不断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坚定地朝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我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而在当今形势下,自己可以做的就是先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然后才能发挥引领作用,影响、带动周边的同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心得体会6《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虽然是又一次的学习,但还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让我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心得体会7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第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心得体会85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洛阳市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活动。上午听了张琳老师老师做的报告《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下午听了两节课《蚂蚁的救助》、《小熊和小鹿》,收获最大的是张琳老师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精彩解说,让我对小学语文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并充满了兴趣。
对于新课标,自己学习的时候总觉得新课标的内容枯燥、泛味,许多概念在脑海中十分混乱。但在张琳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我突然发觉新课标上的内容变得生动了,并且十分有道理。小学语文新课标确实值得我们去探究。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这个问题我想用张琳老师问我们年轻教师的话来回答。她是这样说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你是否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你是否经常阅读课外书籍?你是否坚持写教学日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有一手好字,无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师习惯了用多媒休上课、打印教案,板书也随之减少,字就不那么注重了。许多年轻老师的字与老一辈的老师相比,真是有着天壤之别。一手好字是对一名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
其次,语文老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现在的年轻老师大多历经寒窗苦读,有着较高的学历。个人素养方面不用怀疑,但是知识储备方面呢?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代,我们老师的知识是否能跟上时代的节拍呢?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一下。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看课外书的同时,是否自己也坚持每天学习呢?现在,我们接触的越来越多的是电子书籍,读书也不像以前那样细细咀嚼了,更多的是囫囵吞枣式的读。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快餐文化”。当然也有的老师沉醉在其他活动当中,早将阅读抛之脑后了,只靠着肚子里仅剩的那一点点墨水去浇灌祖国未来的花朵。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坚持每天阅读,每天写点教学日记。我们要为学生树立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语文老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漫长、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再次,更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针对学习写字能力普遍下降的现象,修订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量。虽然会写字量减少了,但“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一至二年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规范、端正、整洁。三至四年级就要求学生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并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级,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并有一定速度,同时能用毛笔写正楷字。为了能让各个学段的学生达到书写的要求,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
最后,关于阅读教学,更加突出地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此次修订的语文“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学习语文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关于阅读教学,更加突出地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教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虽然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和探究却是无限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并将新课标的理念运用在日常教学当中。多学习、多思考,多请教,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在具体教育教学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心得体会9八月x日我参加了小学语文新课培训。程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语文教学方法上要求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新课标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强化语言实践便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的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我会努力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