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感于朱可夫要冲锋枪
有感于朱可夫要冲锋枪
二战资料片《莫斯科保卫战》中有这样一段情节:1941年10月,几乎是苏军卫国战争中最困难的阶段,朱可夫任西方面军司令员,指挥部队抗击德国法西斯。10月14日,德军在西方面军司令部驻地空投了伞兵,参谋向正在地图前办公的朱可夫报告。朱可夫指示“通知他们,给我拿一支冲锋枪来。”接着补充“消灭掉伞兵以后,向我报告。” 枪送来了,朱可夫将其挪到伸手可及而又不妨碍工作处,继续伏案疾书。一阵激战,参谋报告:“敌人的伞兵已被全部消灭,抓到几名俘虏,您要审讯吗?”朱可夫头也不抬“没时间。”“要报告大本营吗?”听到这个问题,朱可夫停笔、抬头、深深看了对方一眼问“为什么?”简单的几句对白,几个动作,把一代名将朱可夫的沉着冷静、身先士卒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伞兵是军中精锐,通常在重要时机、重要方向执行重要任务。敌人在司令部驻地空投伞兵,可能就有“斩首”企图。危急关头,朱可夫临大事而不乱,镇定自若地继续办公,既是工作需要,又是对下属的激励鼓舞。作为一名方面军司令,这时提出要冲锋枪,显然是准备必要时像士兵一样投入战斗。提醒下属消灭敌人后向他报告,也是为了集中精力办公。歼敌后的处臵更令人钦佩,参谋提出要不要报告大本营,可能不是为了邀功,或许也想通过敌人的这次行动引起统帅部对本方向的重视,但在朱可夫看来,已经解决且无关大局的情况显然不值得干扰上级。
“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懂得用兵奥妙的将帅,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古今中外打胜仗的将军数不胜数,而真正称得上“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的“知兵之将”并不多。这样的指挥员身上,除了将道,无不同时具备一种使人由衷敬仰、无悔追随的人格魅力。决定战场胜负的诸多因素中,当然有不少需要仰仗指挥员的睿智与果断,需要指挥员高度敏感地创造和把握战机,然而其重中之重的“人的因素”,特别是“人和”的优势,却不可能战事临头召之即来。这需要指挥员身体力行,一以贯之地用人格力量去营造,用自身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去赢得。
有人说,共产党之所以能打败国民党,与二者大相径庭的战场动员不无关系。共产党的干部冲锋在前,喊的是“同志们,跟我来。”国民党的军官督战在后,叫的是“弟兄们,给我上。”很多底层士兵或许不解信仰为何物,他们直接仿效的,是向他们发号施令的指挥员。中央苏区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毛泽东亲自拿着地图、指北针走在最前面,带领部队从听得到敌人哨兵咳嗽的夹缝中穿出包围圈;长征翻越大雪山,没有留下姓氏的军需处长千方百计保障部队,自己却仅剩单衣冻饿而死,留下一座不朽的丰碑。上自最高统帅,下至无数基层指挥员的披肝沥胆、率先垂范,为人民军队提供了弥补物质条件菲薄、压倒一切敌人的精神力量。前段时间网上频频展示萨达姆的黄金AK-47和卡扎菲的黄金手枪,撇开外国干涉力量不论,这两位人物起家的艰辛、在位的声色犬马和最终的惨淡收场如此相似,令人不胜唏嘘。相比之下,朱可夫要冲锋枪的“战术动作”才是不断激励指挥员修德自励的人格力量
第二篇:朱可夫读后感
军事家卷——朱可夫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1918年参加红军,他仅用25年的时间就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名垂军史的伟大元帅。1943年1月18日,继斯大林之后,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他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深受苏联人民的拥戴和敬爱。
他从容不迫,力挽狂澜。1941年6月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闪击苏联,纳粹军队长驱直入,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苏军处于战略退却的不利形势之中。在这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最高统帅斯大林,召见身为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问他:“莫斯科能否保住?”朱可夫铿锵答到:“一定能保住”。苏联军队在统帅的英明领导下,终于顶住了希特勒的“闪击战”,由战略退却转入战略防御,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斯大林曾给予朱可夫这样的高度评价:“祖国和党永远不会忘记苏军指挥员在我们的民族保卫战中所起的作用。所有这些打了胜仗,拯救了祖国的将领们的名字,将被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流芳百世。这些战场之中,有一个战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就是苏联首都莫斯科会战的战场。而朱可夫同志的名字,作为胜利的象征,将永不分离地同这个战场联系在一起。” 朱可夫出生在一个贫困之家,成了一位鞋匠的儿子。艰辛的生活使朱可夫少年早成。8岁时,朱可夫进了一所免收学费的教会小学。他在班里衣着最差,但学习成绩却最优秀。他的老师名叫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雷米佐夫,他非常喜欢朱可夫,曾启发他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听、多想、多问。朱可夫除了上课听老师讲课,获取一些知识外,还通过“乡村政治家”的口中了解到一些国内外大事和时事。
作为沙俄士兵的朱可夫不断融入革命洪流,接受命运的挑战。在内战的洗礼下,他成长为军中新星。1939年秋季,朱可夫在苏蒙边界哈勒欣河大败日本关东军,后接任参谋总长。苏德战争中,他保卫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血战库尔斯克,最终攻克柏林。他走过了光辉的战斗生涯。后来,朱可夫元帅的军人生涯坠入低谷,经历了苍凉岁月。
作为对这位英雄的评价,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朱可夫元帅是苏军历史上,甚至是世界军史上荣获勋章、奖章和光荣称号最多的人。只要你看看他胸前佩戴的那一大片辉煌夺目的勋章和奖章,你便会意识到他一生中创造了多少奇迹。每个勋章上都记录着他的赫赫战功,都体现了他的文韬武略和聪明才智,都表达了他对祖国、对苏联人民和全人类的杰出贡献;都表达了人民对他的尊敬和爱戴。”
孙维韬 屈平 编著
第三篇:冲锋枪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冲锋枪》
通过今天开展的一堂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我认识到首先活动内容的选材一定要贴近幼儿生活,这样才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再一个就是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内容是要儿童所能接受的。在进行游戏活动时,只想到了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做游戏,并没有延伸到引导幼儿去认识这首歌曲,熟悉这首歌曲。在导入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我发现故事生动有趣,很好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在听音乐时,通过教师的提前讲好规则,幼儿们也能遵守规则,安静的倾听音乐,不过在请幼儿根据“枪声、瞄准、躲避”做动作时,有的幼儿非常积极,做出了各种动作、造型,而我也较多的关注到了这些幼儿,忽略了那些较内向的幼儿,没有更好的去关注他们。再一个就是在进行打枪游戏时,没有将“游戏”二字真正贯彻,我的活动里只是让幼儿坐到凳子上,听到枪声时再做出打枪的动作,这显得就有点死板了,老师提出就是在进行游戏时,可以让孩子们离开凳子,给他们适当的场地,让他们跟着音乐自由的发挥,让他们自己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真正解放孩子的天性。我觉得通过这堂活动,我还应该提升的就是如何应对在活动中的突发情况,在活动中,我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来玩打枪的游戏,但是有个幼儿没有跟着我们一起,在这遍音乐结束后我问他:你为什么没有跟着音乐一起来玩游戏呢?他的回答是:我没有枪。我记得当时我的回答是:小朋友们都没有枪,你可以伸出你的手当做有枪。现在想想,如果我换一种说法,可能会更好,比如,来,我们来变魔术,把我们的手变成手枪,大家一起念magic magic magic变变变,这样的话又有趣,又向幼儿交代清楚了我们是把自己的小手变成手枪来玩游戏。还有一个就是我提问时,有的幼儿的回答和我提问的并不在一条线,我在把这个话题扳回轨道上时有些生硬,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应该向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多加学习。我觉得在给孩子们上课时,老师不仅仅准备上课内容,还应该把延伸知识也一并学习了,要是遇到幼儿提问相关知识,老师不会时,那么长久下来老师的榜样作用肯定有受影响。其实老师不仅仅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幼儿知识和道理,教师的教育是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教师无时不刻都起着教育引导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去了解孩子,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相信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第四篇:教案:冲锋枪完整版
中班音乐游戏——快乐的冲锋枪
贾杉琪 活动目标:
1、体验感知音乐作品中的休止,能用动作来表现所感知音乐的乐句。
2、喜欢故事情节,感受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一、引发兴趣
(一)谈话导入:你们收到过礼物吗?什么时候收到过?最喜欢的礼物是什么?
(二)猜测玩具、今天来了个朋友,名叫贝贝。他有一样令人羡慕的玩具,会是什么? 我把这个玩具已经画了下来,看看贝贝的玩具是什么。猜到了就大声喊停哦。
二、欣赏故事:
1、贝贝有一把黑黑亮亮的冲锋枪。走到哪儿贝贝都带着它,可神气啦。
2、、明明在想什么?他会怎么说?
3、“贝贝把你的冲锋枪借给我玩玩吧?”
4、可贝贝还没来得及回答,明明就一把夺过了贝贝的冲锋枪,朝贝贝“乒——”一枪开了过去。这下可不得了了,贝贝听到枪声,就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了。明明这下可急坏啦,“哇——哇”大哭起来,“你怎么啦?”
5、孩子们,贝贝中枪了吗?真的被打中了吗?
6、于是两个好朋友玩起了冲锋枪的游戏。
三、共同游戏
1、玩冲锋枪游是要听音乐的。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段音乐,听到了什么?
小结:我们都听到了开枪的声音。每次乒的一声就是开枪的时候。
2、那你听到一共开了几枪? 小结:没错,瞄准了再开枪。
3、你们会玩吗?我们和明明一起听着音乐来玩玩,我们开枪,明明躲。小结:你们听着音乐,开枪开得很准。明明听着音乐,躲也躲得很快。
4、那这次明明打,你们来躲,行不行? 想想你们可以怎么躲?
小结:你们真厉害,又会开枪,又会躲。
5、听着音乐玩都没问题,可音乐是会变的,听听这个音乐哪里不同了?
6、音乐的速度快了,还能找准开枪的时间吗?还会很快躲好吗?
7、这段音乐又有什么变化?没有枪声还能玩吗?
第五篇:中班音乐《冲锋枪》
中班音乐《冲锋枪》
中班音乐《冲锋枪》
活动目标:
1、体验感知音乐作品中的休止,用动作表现来感知音乐的乐句。
2、喜欢故事情节,感受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图片、故事、音乐(打枪的不同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猜测玩具,引起兴趣。
二、欣赏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边讲边提问。(配音乐)
师:京京被打中了吗?死了吗?(假装的)从哪看出来?原来是在闹着玩。
三、玩打枪游戏。
(一)游戏一:打枪
1、倾听音乐。
教师提问: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打枪的声音)
2、第二次听音乐。
提问:打枪的声音是在每句音乐的前面还是后面?
3、游戏:练习打枪、瞄准。
(二)、游戏:“躲子弹”
1、第三次听音乐,找出“躲”的音乐。提问:什么时候躲?怎么躲?
2、师幼互动,玩游戏“躲子弹”。
(三)游戏:神枪手和安全卫士。
四、结束部分:教师小结:听得故事是《冲锋枪》,玩的游戏是打枪游戏。
活动反思:
《冲锋枪》短小简单的故事绘本。第一环节导入部分,先展开讨论,让幼儿自己说一说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再猜一猜玩具。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在欣赏故事环节,在教师的讲述过程中让幼儿体验明明为了冲锋枪从羡慕到恐慌再到和京京开心游戏的情感。这一环节孩子基本都能体验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充分达到了《指南》中语言领域目标的要求。
但是绘本《冲锋枪》中有一个京京和明明玩打枪的游戏情景,却让老师挖掘到更贴近幼儿的教育价值。即喜欢模仿游戏、喜欢打枪游戏。所以教师抓住绘本中这一教育元素,选取打枪这样一个具有娱乐性质的情景,将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效的运用到活动中来,自然引出“打枪”的音乐游戏,巧妙地将简单的故事内容和高深的世界名曲《嘉禾舞曲》相联接,体会音乐带来的快乐。使绘本起到了“移花接木”的作用。所以本节活动是在绘本中融合了音乐的元素。
这段世界名著对于中班幼儿而言,感受旋律、理解乐句是比较深奥的,但在活动中教师运用一个充满乐趣的“打枪”游戏将所有的一切融合在一起了,使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模仿的满足、快乐的体验,也潜移默化地自我“感悟”到了乐句的特点,提高了对旋律的敏感性。游戏的开展,教师注重层次性。此活动以有层次的游戏贯穿始终,使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试听——熟悉——尝试表现——灵活表现——掌握等阶段循序渐进地感受理解乐曲。充分体现了《指南》中对艺术领域的感受、体验、再到表现这一要求。在最后的分角色游戏中,无论是“开枪者”还是“躲避者” 都能基本根据乐句特点、伴随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开枪”和“躲避”动作,使音乐素养训练活动“有教无痕”。
在活动过程中游戏形式的多样化,虽然只是个“打枪”、“躲子弹”两个游戏动作,但为了能够让幼儿处于积极主动活动状态,教师有分角色玩、个别示范的玩、幼儿两两的玩、分组玩等多种游戏形式,是游戏变得丰富多彩,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本次活动中需改进的地方:
1、游戏“’躲子弹”,这一环节,幼儿在随音乐集体表现“躲子弹”时,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用同一动作,这样有利于老师观察了解幼儿对乐曲的节奏掌握情况,便于老师及时纠正错误的幼儿。
2、让幼儿感受乐曲加快的那一段音乐,乐曲速度偏快了些,和前一段音乐反差太大了,幼儿不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