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可夫元帅回忆录心得

时间:2019-05-13 06:2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朱可夫元帅回忆录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朱可夫元帅回忆录心得》。

第一篇:读朱可夫元帅回忆录心得

读书心得

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正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当做故事来看,看完也就丢一边了,很少去回味其中的精华,也可能是书的内容不够精彩或者是没法对我产生太大的心里共鸣。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苏联朱可夫元帅的《朱可夫元帅回忆录》,这是一本著名的描述二战的书籍,它生动的描述了从一战以后到二战期间的苏联形式、国际状态和最重要的二战的过程,其中各个主要战役书中均有提及且数据清晰,展现出真实的二战苏联战场的过程。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元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红军的著名统帅,曾四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这本书是他写的战争回忆录,原名《回忆与思考》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担任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副最高统帅。他协助斯大林制定了最高统帅部的许多战略计划和一系列重大战役计划;并先后担任过预备队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西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指挥了一系列重大战役,为战胜德国法西斯作出了卓越贡献。1945年5月9日在苏联出版之前,当时的书刊检查机关删去了许多重要内容。这本书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头两版就在苏联印了360万册,并翻译成17种文字,在26个国家出版。1995年,为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法西斯50周年,莫斯科新闻出版社出版了由朱可夫的女儿玛丽亚根据朱可夫的原稿和档案材料修订的最忠实于作者原著的新版本。该版本恢复了原稿被删去的有关苏联卫国战争前武装力量建设进程及战争准备等情况和对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和许多事件的评价。书中肯定了斯大林领导苏联军民为战胜德国法西斯作出的巨大贡献。本书中文版是根据1995年俄文翻译出版,比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译本增加了许多重要内容,是最新,最忠实于原著的译本。作者简介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2日出身于莫斯科西南卡卢加省一鞋匠家庭,19岁时应征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作战有功,获乔治十字勋章两枚。十月革命爆发后的次年,朱可夫加入苏联红军,在与高尔察克白军的战斗中,从士兵升至连长。以后屡次深造,先是1920年毕业于骑兵训练班,后于1925年又毕业于骑兵指挥员进修班,1930年再毕生于高级首长班。之后,历任骑兵旅旅长、骑兵监察部助理、骑兵第4师师长、骑兵第3军和第6军军长、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苏联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西方方面军司令、莫斯科方面军司令、最高统帅部副最高统帅等职。

看完正本著作使我对战争年代的艰苦、战争的残酷、对人们心灵的创伤深有感触。从一个和平年代的我的角度来看朱可夫元帅是一个非常值得敬佩的人,他从一个贫穷农村成长到副最高统帅的高度绝对不是偶然。他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成功并且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他那无比坚定的信心,睿智的头脑和清醒的判断力造就了他成为二战期间最伟大的统帅之一。他的精神值得任何人深刻学习并成为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第二篇:读《聂帅元帅回忆录》有感

读《聂帅元帅回忆录》有感

九天 这里是九哥

从回忆录中看,早期的聂帅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似乎很害怕承担责任,广州起义前后,他先是对叶挺,后来对邓发,总想把别人推到前面,自己躲在后面发牢骚不出头。

聂帅在叙述广州起义经过时,对徐帅自始至终未予提及,徐当时任工人赤卫队联队长,级别虽不高,但后来大名鼎鼎。聂的做法有违常理,让人感觉聂和徐的关系比较疏远。

聂帅在总结漳州战役时,特别提到主席的指挥特点。从他总结的的这些特点和其它将帅的回忆录看,主席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和战役指挥家。

王明集团的错误主要是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教条主义是盲目信任和执行斯大林及共产国际的指示,不管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一切从苏联利益出发;宗派主义则是党同伐异,对与自己思想观念不同的同志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做法。不过,具体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则有一定偶然性。博古等人不懂军事,如果没有李德这个集教条主义与宗派主义之大成的灾星来苏区,博古在军事上就只能依靠周恩来、朱德、林彪和彭德怀这些人,五次反围剿未必会失败。虽然他们的极左路线还是会对中国革命产生各种破坏作用,但还不至于让中央苏区那么快的丧失掉,从这个角度看,李德对中国革命危害甚大。

王稼祥特别佩服主席,如果没有王,主席能否重新回到中央岗位还很难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王稼祥挽救了中国共产党。

突破乌江时,红军分两路强渡,聂帅和林总指挥杨得志团在大乌江渡口,陈光(红二师师长)指挥杨成武红四团在江界渡口。但聂对自己亲自指挥的杨得志团仅作简单介绍,而对另一路杨成武团渡江经过介绍得十分详细,谁亲谁疏一目了然。聂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及杨成武,他的亲信似乎就杨成武一个。其实杨成武跟林总关系似乎更好一些,只是现在被掩盖了。

看到山城堡战役前中革军委给三个方面军首长发布的命令,九哥觉得很好笑,因为几乎没什么内容,都是些套话大话口号,空洞得很。所以,延安整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很有必要。

平型关战斗后,主席给前方打电报,强调要坚持独立自主游击战。而坚持游击战就要分散兵力,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根据地,只有发动群众才能实现全民抗战。如果坚持集中打仗就不可能做群众工作。如果只是集中打仗,就只能和国军一样进行片面抗战了。国军的片面抗战是失败的,华北大片国土沦丧就是证明。共军兵力微少,如果坚持集中打仗,只会把有限的兵力很快拼光。即便不拼光,也得不到大发展,就没有力量建立根据地,华北就会成为日军稳固的后方。不管是从共产党的角度看,还是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看,主席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不管是对待国民党还是对待日本人,我军都是以弱抗强,而以弱抗强就需要建立根据地,而建立根据地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如果只和日本人硬碰硬的打运动战,和鬼子拼消耗,我军又不能像国民党中央军那样得到补充,结局只能是越打越少,最后被消耗完。抗战初期,这方面很多人都看不透,只有主席看透了,这就是主席眼光高于一般人的地方。当然,这不是说八路军就只能打游击,正如主席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所说,随着我军实力的逐渐增强,运动战的比例自然会相应增加,甚至适宜的攻坚战也可以打一下,但一定要量力而行。

关于我军抗战时期的编制问题,这部回忆录也很值得参考。吕正操是晋察冀军区下属的冀中军区司令,同时兼八路军三纵司令,这说明纵队就是旅级建制。为开辟冀东成立的,由宋时轮、邓华任司令政委的八路军四纵(华北)也是旅级建制。左权黄克诚指挥的八路军二纵、彭雪枫黄克诚指挥的八路军四纵(华中)、黄克诚指挥的八路军五纵同样是旅级建制。由此可见,彭德怀建立第一纵队,让徐帅指挥115师和山东纵队确实欠考虑。这样做相当于把115师降为团级,要不就是把一纵升为副集团军级,这么大的事不经过中革军委和主席同意,擅自做主,先斩后奏,属于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所以主席不高兴,罗荣桓在山东也拒绝接受徐帅指挥。

聂在回忆录中介绍说,1938年底之后,日军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作战,把大批军队向华北转移,华北日军增加到了11个师团,4个独立混成旅团,一个骑兵旅团。这充分说明,是共产党八路军在敌后的抗战,吸引了大批日军,从而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聂在苏联就开始学军事,回国后一直负责军事工作。但他和周恩来一样,一直浮在上面,没有直接带过兵。直到担任一军团政委才开始带兵打仗,但仍只是林总的辅佐。直到开辟晋察冀才算真正独立带兵。但抗战期间他很少打大兵团作战,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所以解放战争初期打得不好。不过,就红军西征时聂指挥攻打曲子镇一场战斗来看,聂的战术指挥水平还是不错的,全局观也可以。共产党的将领,即便是长期搞政工的,军事水平也不可小觑,绝大多数都是军政双优。

程子华的冀热察部队划给东野,不知是否聂筹划的,因为聂似乎对程子华不满,书中多次流露出来。聂在延安时,程子华曾在晋察冀主持开会批判过聂帅,这让聂耿耿于怀。程子华到到东北后,和林总的关系也不太好,55年授衔时因为身在地方而未获军衔,有点可惜。

聂帅命大:第一次:南昌起义失败后他乘一支小舢板去香港,在海上颠簸了两天一夜,如果有大风浪,他肯定就没命了。第二次,他在顺治省委时曾煤气中毒,差点死掉,侥幸才活过来。第三次,鬼子1941年秋季铁壁合围那次,几次突围才突出去。第四次,城南庄敌机轰炸。

中央苏区时,聂帅是罗荣桓上级,抗战中期,罗担任山东最高领导人,二人开始平级,解放战争初期聂帅战绩不佳导致地位下降,解放后彻底被罗荣桓超过。聂帅对罗荣桓很客气但关系并不密切。罗只效忠主席一个人,跟其他元帅和国家领导人都没有特别亲密的关系,也不拉帮结派,将领中也就谭政、肖华两个心腹。聂长期是罗的上级,看到罗后来超越自己,心里肯定不服气,但也无话可说,因为罗为人正派,处事公正,聂没什么可挑剔之处,所以只能保持彼此尊重的关系。

回忆录中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的内容,应该让那些污蔑抹黑主席时代的无耻之徒或无知之徒好好看看,多了解一些真实的历史,不要再胡说八道,造谣诽谤。

第三篇:读《艺伎回忆录》有感

读《艺伎回忆录》有感

前阵子在图书馆的小角落里翻到了这本书,名字虽早有耳闻,却一直缺少动力去把它找出来读一读。所幸,我在图书馆里遇到了它。一直都偏爱于读别人的故事,好奇别人的生活。所以,这本书十分合我的口味。

刚翻开书本,便迅速被故事内容所吸引。

《艺伎回忆录》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从渔家孤女千代到京都名艺伎的小百合的故事。她的命运,如同漂浮在潺潺流水上的片片落花,永远无法预知未来的方向。优雅而精致的艺馆是富人声色犬马的天堂,却也是小百合每天要直面风刀霜剑的地方。将军、男爵、会长、医生……男人们或贪婪或深邃的目光,织成了一张她赖以生存又难以挣脱的网:“妈妈”、初桃、豆叶、南瓜……女人们或落井下石或慨然相助的双手,撑起一方危机四伏的舞台,纵然如履薄冰,小百合也惟有满含微笑,盛装登场。生存在夹缝中,小百合的心里总还有个角落,藏好了一段或许永远无法兑现的爱情。当所有不可思议的故事次第上演,当智慧与耐心逐渐超越美貌而日益凸现,奇迹是否终将诞生?那个梦里呼唤过千次的身影,是否终将浮现在繁华落尽的地方?

众多细节使得《艺伎回忆录》内涵丰富,赋予小百合的故事以敏锐的视角和超凡脱俗的特质。小说自成一格,却又浸淫在文学前辈纤毫入微的阴翳中——类似于一次走钢丝表演。为了不让自己从钢丝上坠落下来,作者在自己的任务里融入了令人惊叹的翔实调查……以及对一个女性倾注的不可思议的深情,而这样的女人,通常在西方人看来,要么像一幅漫画,要么如同一件博物馆藏品……以如此浑然天成的自信再现一个如此封闭而又如此神秘的世界,实在难能可贵。

艺伎作为日本的一种传统文化,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的日本艺伎在西方人眼中一直充满神秘感,这也正是《艺伎回忆录》小说及同名电影风靡世界的原因。这本书通过叙述艺伎小百合的成长经历,让我对日本艺伎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艺伎是一种在日本从事表演艺术的女性。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很大一部分是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艺伎业是表演艺术,不是卖弄色情,更不卖身。行业规定,艺伎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伎 “纯洁”的形象。

除了小百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还有延,我一直被这个相貌丑陋,身有残疾,脾气古怪的人物深深吸引,在诋园这个风化场所是没有真情的,艺妓与旦那只是属于有钱人与宠物的关系,他们只是有钱人的玩物,随时都可以抛弃的玩物,艺妓同样把他们的旦那看作是可以遮风避雨的靠山,通过他们可以保证自己衣食无忧,书中多次提到他们这些艺妓都是不爱旦那的,在这些男人之中只有延的情感是真实的,我甚至觉得他在诋园这样子一个昏暗的地方是显得多么的格格不入。不止是我,我相信每一个读者都能够体会到他对小百合的爱是发自肺腑的,他看小百合时流露出的温柔的眼神,对小百合的很多友善的劝慰都无时无刻的不打动着人们的心,他对小百合的爱和螃蟹医生龌龊变态的行为,以及自以为是的伯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悲的是,小百合最终还是没能接受延的感情。小百合最终还是勇敢得追随自己内心的想法。

当我看到结局的时候,我心中感慨万分,小百合一直隐藏着的那一份感情终于被释放了出来,即使她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与她心爱的人在一起,但在我看来,小百合的这份痴情是值得我们赞赏的。

一口气把这本书都读完了,留给我只有无尽的遐想。

第四篇:读《尼克松回忆录》有感

读《尼克松回忆录》有感

在2019年,中央电视台热播了一部电视剧,名字叫《外交风云》,主要讲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前这个时间段,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中国外交事业上的故事。当时我那个儿子看我再看,也和我一起看,看完后出于对剧中一些故事的兴趣,特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一段尤其感兴趣,专门让我在网上给买了《尼克松回忆录》这一套书,并且很认真的看了一遍,我也是顺手对里面的有关章节看了看,目前还没有看完。就把尼克松访华这一段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也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事业发展中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进一步了解。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进入高峰时期,此时苏联国力很强处于攻势尤其在欧洲,而美国身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并且胜利无望,无力顾及战略重点欧洲。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当时处于较紧张的时期,在珍宝岛打了一仗后,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之多,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军事压力,基于这些,中国和美国就有了共同的敌人。尼克松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于是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共改善关系”的姿态,主动建立了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毛泽东从调整中、美、苏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争取打开中美关系僵持

局面的信息。在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就尼克松访华一事与中国达成了协议。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 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周恩来总理主动热情握手。尼克松在事后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周恩来总理对尼克松说道:“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25年没有交往了!”

中国方面对于如何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也是作了很细致的考虑和准备。因为这是一种毫无先例的事:两国过去多年敌对不和,又无外交关系,而尼克松又是一个大国的在职元首。考虑定下的接待方针是“以礼相待,不卑不亢,不冷不热,不强加于人”的原则。决定在机场悬挂两国国旗,在北京检阅三军仪仗队、军乐团,但不采用分列式,不鸣礼炮,不请外交使团,不搞群众欢迎,只由周总理等领导人前去迎送。为了不让美国人尴尬,周总理还特意安排刷掉了街上的反帝标语。

尼克松在北京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游览了长城和故宫。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两艘大船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各自转个180度大弯来之不易。此

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关系,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经济流通。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的意义重大,这使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当时,使中国不再处于同时应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不利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八十年代末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中国的影响。

在尼克松访华中,有一件事很是深刻。游览长城,对尼克松来说是梦寐已久的宿愿。他在访华前,曾经极其认真读过毛主席诗词,并且能够熟练背诵“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后来到了八达岭,他还用这句诗鼓励年轻的随行人员,爬到长城最高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天气从2月21日尼克松到达北京以后,突然转坏,连续下了几场大雪,从尼克松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到八达岭长城,沿途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美方人员担心这次尼克松能否实现游览长城的愿望。当时不具备其他条件,只能连夜动员群众扫雪。这件事报道周总理那里,周总理亲自打电话布置扫雪任务。在钓鱼台宾馆至八达岭八十多公里的路线上,近80万北京市群众连夜奋战,清扫积雪,保证了24日上午游览长城的活动。

当尼克松和夫人兴致勃勃地爬上长城时,尼克松感叹道,这是他一生中难忘的时刻,一夜之间动员几十万群众出来扫雪,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美方电视转播赞扬这是中国人民高度组织效能的集中体现。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美国人所羡慕的,更是敌视中国的人最害怕的,也是他们千方百计要动摇、瓦解我们的。反动派做梦都想中国共产党脱离群众,因为只要脱离群众,就会腐化堕落。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就在眼前。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我们都离不开群众路线。如果不是2020年疫情的凶猛到来,我们今天看这段历史,似乎也有点不可思议。

这场疫情,暴发于湖北武汉,扩散在人流规模最大的春节假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中央一声号召,14亿人民团结一心,从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到大批的“90后”“00后”,无畏无惧,齐心协力,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社区工作者奋战一线,亿万人民团结一心,一场力度空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医务工作者“不计报酬、不计生死”;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不惧风雨,坚守一线,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激励和14亿人民的凝聚力,我们必将战胜疫情,夺取全面胜利!

第五篇:读李银桥回忆录有感

周末利用一点时间把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的回忆录读完了,读后感触颇深,此书值得一读。

一,伟人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为人处事,公私分明。对待工作中的同事不搞远近亲疏,对待亲人严格要求,对待朋友感情至上。真正的大手笔,有高度,是领袖的作风。对同事不搞远近亲疏,可以把大家团结在一起,也不会得罪人,工作毕竟就是工作。对待亲人严格要求,外人就不会说闲话。对待朋友感情至上,这样也可以交到真心的朋友。当自己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不管出于感情或者人情,别人都会帮助自己。

二,伟人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平凡生活。比如喜欢吃辣

椒,坚持自己的观点,等等。

三,保持工作至上,矜矜业业。热爱学习

下载读朱可夫元帅回忆录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朱可夫元帅回忆录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王鼎钧回忆录》有感

    读《王鼎钧回忆录》有感裴裴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人,生于北伐之前,经历过抗战离乱,青年时代名震台湾文坛,人到中年又移居纽约,一路写到了今天。一......

    读《姆咪爸爸的回忆录》有感

    读《姆咪爸爸的回忆录》有感六(8)班 谢婉婷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姆咪爸爸的回忆录》。这本书主要是写姆咪爸爸回忆他年轻时代的一些事。书中的姆咪爸爸小时候是一个孤儿......

    毛概作业——读《中国回忆录》有感

    读《中国回忆录》有感关于近代中国的历史,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不管是经历过或是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总是能够说出其大概脉络,这毕竟是从小读书时就一直不断被灌输,学习这......

    听丘吉尔讲二战故事——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听丘吉尔讲二战故事——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也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

    读利物莫《股票作手回忆录》感想

    读利物莫《股票作手回忆录》感想 (2010-07-11 18:22:57) 转载 标签:分类: 股票德艺双修 杂谈利物莫开始金融投机做了40多年利物莫说:判断趋势是件不容易的事。往往判断出的趋......

    读《我父亲的梦想:奥巴马回忆录》有感

    读《我父亲的梦想:奥巴马回忆录》有感 当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的那天起,我就对他的经历充满了好奇,他是如何逆风飞扬,创造出美国的政坛奇迹?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

    读《舍得》心得

    前久,宽余之时,伏案阅读星云大师《舍得》一书,受益颇深。虽然读过些书卷,有过些思考,闻过些言语,明过些事理,走过些路桥,有过些得失,见过些世面,品过些人生,但咀嚼《舍得》,细细品下来,研......

    读毛泽东思想心得

    读毛泽东红色经典心得通过对毛泽东经典之 “论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对自由主义”“为人名服务”有关思想的学习,让我重新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魅力所在,在今后的工作作为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