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实施
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实施
[摘要]通过界定体验式教学的涵义,结合“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实践和具体课例,探讨了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三种实施方式:案例分析、视频播放和、管理游戏、角色扮演和心理和行为测试,并对提升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实施效果的思考:创设促进体验的教学情境;体验活动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精选教学资源;重视体验内化应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7-0041-03[ZW(N]
[作者简介]言姝媛(1976―),女,湖南湘潭人,硕士,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教师教育。
大学课堂长期给人一种刻板印象,即教师讲,学生听,沿用已久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被动接受、缺乏体验、忽视内化、知行脱节等问题。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各门各类学科教学都非常注重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何能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投入,关注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是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考的问题。
“组织行为学”是伴随着现代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起来的学科,作为管理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研究组织环境中人和群体的心理、行为规律,其学习目标是要求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即不仅要求学生识记课程相关概念和理论,而且能够实践相关理论知识,解决组织管理中的真实问题。为实现课程目标,近年来,笔者尝试在本课程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从学生的知识心智设计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参与感悟与思考,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结合。本文旨在探讨笔者的实践心得,以期抛砖引玉。
一、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汉语中“体验”一词的语义出自《淮南子??锫垩怠罚骸肮适ト艘陨硖逯?。”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英语单词是“experience”,名词可译作“经验、体验、经历、阅历”等;动词可译作“亲身参与,亲身经历,感受,发现”等。以上解释可见,“体验”是一种“先行而后知”的认知方式,强调的是亲身参与。
美国的体验学习专家大卫?库伯(David AKolb)认为,学习首先应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师的主要精力应集中于让学生参与到过程之中,而不应过分强调其学习结果,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他看来,没有内容的领悟必将是空洞的,而没有观念指导下的感知也必将是盲目的。因此,只有在感知与领悟之间达到统一,学习者才可以获得事实的意义。感知与领悟之间的统一需要学习者通过体验的转换才可完成。库伯一直试图通过体验的转换来达到经验与理性的统一。
由此我们可将体验式教学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活动或任务中亲身经历,参与实践,从而领悟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就本科生的心智年龄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理解能力,但由于学习经历的局限,学生对“组织”的认识和理解很有限,缺乏对学校、家庭之外的社会组织的认识,因而对“组织行为学”当中的很多知识点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单纯的理论讲授的效果仅仅达到“知识”的低级思维能力层次,不能实现更高级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引入体验式教学的方法,通过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记忆与理解,增强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向运用、分析、综合这些高级思维能力发展,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如下体验式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
案例就是实际情景的描述,根据“组织行为学”课程内容将组织管理过程的真实情景引入课堂,使学生置身在真实的管理问题情境中,学生对案例中出现的组织问题、问题的原因、管理手段的运用等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解决方案。通过教师精选的案例与恰当的引导,可以促进学生对管理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第一次课进行课程介绍引入《西游记》中“取经小组”的成长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相关概念,初步了解“组织行为学”关于角色、动机、激励、领导等的学习内容,这个案例贯穿整个课程,在后续课程学习中被多次回顾、探讨。这个故事学生耳熟能详,教师引导学生从管理的视角重新解读这个故事,学生探讨的兴趣极高,奠定了本课程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和学习基调。
(二)视频播放
有相当多优秀的电影、电视作品蕴含了管理思想和实践智慧,这些视频片段本质上也属于案例的一种,但是它又比一般文字性案例更形象生动,将这些视频片段引入课堂能营造一个真实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同身受,开阔思维,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以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为原型的电影《首席执行官》,几乎涵盖了组织行为学中的全部问题,这部电影内容成为贯穿整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素材,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紧扣课程内容设置讨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然后开展讨论。在看完电影后,学生不仅更直观地体会了”组织行为学”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注意了许多管理细节,学习了管理技能,这些都成为后续学习中多次讨论的资源。
(三)管理游戏
这是“组织行为学”课程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管理游戏更为灵活生动,充满趣味,且体验性更凸显。管理游戏教学思路是通过游戏,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问题情境,学生运用有关的“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游戏中的状况,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三至五分钟的课堂小游戏可以灵活穿插在课堂,既能创造轻松趣味的课堂氛围又能让学生从中感悟一些管理道理,做到“寓教于乐”。例如,讨论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的差异时,可以设计“救生艇逃生”游戏,救生艇载重有限,只能在提供的24样物品中带走8样物品,先由个人做决定,再做集体决定,通过两者比较,学生很快领悟了两者的优缺点。
(四)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社会心理技术,根据“组织行为学”课程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扮演特定角色,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并讨论角色的行为表现,使学生能够增进对社会角色的理解,进而学习实践自己的角色。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成为情境的一部分,他们既是情境的体验者,又是情境的创造者,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接受情境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实践道理,使教学过程富有实效性,提升教学效果。例如,组织模拟面试,学生分角色扮演招聘专家、面试人员,其他学生充当观察员,通过模拟面试,能够引导学生体验面试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首因效应、刻板效应等社会知觉偏差,同时学习面试的技巧。
(五)心理和行为测试
课堂上开展一些心理和行为测试,也很受学生欢迎。“组织行为学”中相当多的内容涉及一些心理和行为测试,如MBTI个性特质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沟通能力测量等,教师结合课程知识点,借助一些工具开展心理测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又有助于学生学会应用这些测量工具。除了问卷测试外,还有一种比较有趣的行为测试的方法是“情景模拟测量”,该方法被大量实际应用于企业管理人才的发掘与评价。例如,假想一个管理问题,学生4~6人为一小组,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由旁观的考评员根据参与者在模拟工作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按某些与管理效通有关的个性特征(如主动性、果断性、领导力等)进行测评,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融入课程知识点。
三、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实施课例
以“组织行为学”中“团队建设”教学内容为例,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设计和组织教学。
(一)教学目标
体验团队形成的过程,理解团队的构成特征,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培养团队精神。
(二)活动设计
以管理游戏为体验形式开展教学。
名称:建塔。
分组:6~8人为一组。
材料:每组旧报纸若干、剪刀一把、透明胶两卷。
任务:用所给材料搭建一座塔,取好塔名。
时间:15分钟。
要求:积极沟通,群策群力,大胆表现,越高越好。
(三)教学过程
1.活动体验: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自由发挥搭建纸塔并命名,这个时间内教师下到各小组中观察小组合作情况。
2.小组分享:各小组展示作品,教师检验塔的稳固、创意等。小组代表阐述在建设过程的表现与得失。对建塔成功的小组重在引导阐述合作的过程与细节;对建塔不成功的小组重在引导阐述失利的原因。
3.讨论反思:围绕“团队建设”设计一系列讨论,引导学生将刚才的体验转化为理解课程知识点。问题的讨论不需面面俱到,重点从活动过程中教师观察到的现象中生成,使学生表现成为案例的一部分,会更吸引学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更大。小组将讨论结果书写在大白纸上,张贴在教室四周,供全班共同分享。可供讨论的问题设计如下:
(1)小组接受一项任务时,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是什么?
(2)小组的塔的创意是怎样得来的?
(3)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对于建塔贡献有多大?
(4)小组成员的哪些行为对完成任务很有价值?又有哪些行为起了阻碍作用?具体列举出来。
(5)小组形成规范了吗?你以怎样的心理面对规范?模仿?顺从?还是挑战?冲突?
(6)小组中有没有出现在一位领导者?如果有,如何产生的?如果没有,为什么?有无领导者对小组活动有影响吗?
(7)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参与到任务中了吗?你关注到小组有可能出现的边缘人吗?当别人参与程度不够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8)当一项任务不能有效完成的时候,是一个人的责任还是一群人的责任?为什么?
(9)绩效良好的小组有什么特点?
(10)绩效欠佳的小组如何改善他们的行为?
4.总结提升:围绕体验与讨论,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再次梳理,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同时强调综合应用,尊重学生在体验中形成的关于团队建设的个人见解,教师在完善学生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
(四)教学效果
通过活动体验过程起到如下的作用:第一,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能积极投入课堂,体验促进了知识固化;第二,调动学生的手口脑全面参与解决问题,体验锻炼了经验能力;第三,活动情景和课程内容的一致性高,体验优化了学习价值。
四、提升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实施效果的思考
(一)创设促进体验的教学情境
适宜的教学情境是体验性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里所指的教学情境除了和谐的物质环境,最重要的是积极的心理环境。体验式教学应在学生愉快的活动中开展,在积极的体验中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教学的效果也才会好。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重在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体验活动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开展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前的准备阶段,要基于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从学生心智和认知规律出发,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体验活动。体验式教学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但是,体验活动一定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忽视教学内容本身的体验活动,必是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注意教学学时数总量的控制,不能因活动体验而无法完成理论教学,造成本末倒置。
(三)精选教学资源
丰富的教学资源能更有效促进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和理解知识,需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资源,如故事寓言、人物传记、管理游戏、视频片段、情境案例等;同时辅以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方式,能够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更容易唤起学生内心真实的感觉,增强体验的效果。
(四)重视体验内化应用
体验式教学不是为体验而体验,重点在体验之后的内化与提升,因此,体验活动之后,教师要有意创设讨论的氛围,鼓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悟出道理,生成观点,教师要注意总结提炼学生的论点,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印证自己的体验结果,将所学所悟付诸应用。可延伸课堂教学空间,课后布置学生一些相关任务,让学生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学习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学生可以在“体验―应用”循环中获得进步。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开展“组织行为学”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更高,教师要具备流畅的表达能力,积淀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能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驾驭教学过程,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还要善于总结学生观点,生成教学观点。这些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不断丰富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能力。
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实施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内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它是一种方法的探索,实践中仍有一些有待探讨的地方,需要我们更用心的探索实践,争取完善这一方法,服务于高校教学。
参考文献:
[1]石雷山,王灿明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2]仇新忠“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09(1)
[3]何会涛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2)
[4]段万春,傅红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0(35)
第二篇:在德育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作文课中的品德渗透
梁山镇中心小学 张慧诚
关键词:体验、感受、调动、升华
一、体验式教学是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德育工作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其实这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等都是德育的终极目标,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至处于首要地位。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德育课程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重“明理”,轻“导行”;重“灌输”,轻“感悟”;重“接受”,轻“体验”;重“书本”,轻“生活”。可称之为“说教式教学”。它以教师为主角进行单一的说教和训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是消极接受道德说教的“录音机”和没有独立自主思想的教育对象,因而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在教学中,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关注学生个性体验”的课题研究,试图从“快乐生活”和“个性体验”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恰当的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我的具体做法是:(1)享受学校生活
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沉积学生的爱国情操;竞争激烈的校园春秋季运动会,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团结的激情;精彩纷呈的艺术节,展示孩子们优美的舞姿和高亢的童声,感受生活美好;趣味浓郁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汲取知识的养分,让自信、能力在这里养成。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快乐作文提供最原始的积累。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坚持每周一检查、一交流、一评比,让同学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拓展知识面,获得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朗诵比赛、成语比赛等等,寓作文教学于游戏之中,不断激发他们的灵感,感悟人生。(2)感受家庭生活
家是一个人的情感归宿,家庭亲情是永不褪色的话题,家庭生活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交流,参与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体验,并主动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就能把“包粽子”、“吃月饼”等写得细腻而富有童趣,习作就会充满生活的气息,流露孩子率真的心灵,从而养成关爱他人,感恩父母的品质。(3)关注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注社会现象,体验社会发展,激发写作欲望。例如,我动员学生给汶川灾区献爱心,并且给灾区的孩子写一封信,唤起他们对灾区人们的关爱之情;我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汶川大地震》,组织学生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捐助活动,让学生
体验人间真情和大爱无疆的场景;我让孩子们观察城市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等这些,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思想感情,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进入体验状态,在体验中形成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从而达到净化自我心灵。(4)引进自然生活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它不仅属于画家,更属于小学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我与小树一起成长”、“我给小鸟做个窝”等活动,使学生细致观察自然美景,细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景诱情发,情由景生,学生带着“出笼小鸟”般的愉悦,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便跃然纸上。
二、在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更是发展的主体、体验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当代作家刘心武说过:所谓独特,就是基于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我越从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感受出发,我的作品就越不会与别人雷同,越可能具备特点。由此可见,体验和感受是个性作文不可或缺的催化剂。那么习作教学中,如何从体验入手,张扬学生的习作个性呢?
(一)注重生活实践,增强个性体验。“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德育课程要从脱离儿童生活的状况中转变过来,成为面向儿童生活的课程,德育课程要从过去的理想化、政治化、模式化的框架中走向生活化,让儿童在生活中深刻认识社会和自我,从切身的体验中学会识别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并在生活交往中学会做人。徳育要大胆让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元道德价值观念,不回避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种种矛盾,放手让学生在多变的社会生活中,灵活运用道德知识去通过分析、比较做出正确而合理的选择,我从习作体现个性化入手,让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比如母亲节这天,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母亲的辛苦,我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写下来。因为是亲身的经历,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感受。在事后的习作中,有的写道:“在我的记忆中,妈妈的头发乌黑发亮,可当我给她梳头时,却意外地发现竟然添了白发。想起自己平时总是不听妈妈的话,惹她生气,心中充满深深的歉意”。有的写道:“我把妈妈的脚放在一盆温水里,仔细地洗了起来。可是脚掌上全是小口子,不忍目睹。每当口子裂开的时候,妈妈就会感到钻心的疼。这时,许多往事便涌上心头。这些小口子,都是妈妈为我操劳的见证啊!我心一酸,泪就落了下来”。还有的写道:“我帮妈妈拖地,拖了一遍又一遍,好不容易才拖干净,直累得腰酸腿疼。不由得想起妈妈平日的辛劳”。那一次的习作是前所未有的真情流露、生动感人。
(二)自主选择,调动写作积极性。
研究表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每个学生就能写出天真而又有个性的习作。
在教学实践中,一次我要求学生以“保护环境”为题写一篇作文,让他们自由发挥,不加以干涉。结果,有的学生把看到的美景写成一篇优美的抒情文,从而激起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有的学生则以“鱼儿与小鸟的对话”为题,阐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甚至有的学生还以寓言或者编故事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想。写得七彩纷呈、入情入理、生动感人。学生在写作中放飞思绪,享受快乐。
(三)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独特感受。
生活是儿童作文的源泉,每个儿童都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思想。而他们在作文中表达出来的又是那么的天真,这是儿童生命季节中最宝贵的。我曾经要学生在习作中谈谈“我的理想”。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的理想是当大款,住豪华别墅,神气活现。有的说:我要当一个武功高强的大侠,行侠仗义。还有的写当大官、当警察、教师、农民,等等等等。我对孩子们的这些说真话、写所感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但同时又对他们这些稚嫩的认识给予正确的引导。
通过充分倡导个性化写作,使学生在写作中放松自我,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乐于用作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三、创设轻松氛围,感受写作的快乐
要让学生快乐写作,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比如,一次,我在班上开展“找朋友”的游戏,将孩子们分成A、B两组,要求同学们面对面地给对方画像,然后将画像打乱发给同学们,对着画像找朋友,并进行相互采访。拿到画像后,同学们就像清晨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有的说:“这个帅哥是王进吧?好像又不是,鼻子大了点”,有的说:“这个像是谁画的呀,太可笑啦,头那么大,眼睛又那么小”,……。在同学们的交流中,我听到了他们稚嫩的情感交流的话语,感受到了友情互助的愿望和童心焕发的真诚。“你平时喜欢玩什么?”“玩电脑,你呢?”“我喜欢打篮球”。“我觉得你数学很好,下次一定要帮助我哟”。“我家里养了一个小狗,好可爱的,下次来我家里玩好吗”……。教室里洋溢着阵阵欢快的童音和笑声。此时,我突然发现一个叫王烨的小女孩正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注视着我,我走过去问:“你没找到朋友吗?”她怯生生地低下头,小声说道:“老师,我想和你做朋友好吗?”我心里咯噔一下,说:“好啊”,她走向我说:“那我可以亲一下你吗?”,我蹲下身子说:“老师很愿意”,于是她紧紧地搂着我的脖子,用稚嫩的嘴唇亲在我的脸上。顿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涌上心头,我不知道这是作为小学教师的那份责任?骄傲?还是自豪。最后,我问大家,你们愿意把这节课的快乐写一写,与其他人分享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愿意!”。第二天,《有趣的作文课》《我的新朋友》《我的画像》等一篇篇充满个性的文章放在了我的桌上。轻
松的氛围让学生不再害怕作文。
为了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写作,我创设班级作文选刊,让学生将自己快乐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的事,写到班级作文选刊上,其余的学生看后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小小的改变让我惊喜不已:我看到了科学课上实验成功带给学生的自豪感;我看到了美术课上一张普通的画也是学生独有的快乐;我看到了老师的一个个表扬竟然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
徳育教育,只有融入快乐的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体验中良好的品质逐渐形成,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也能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十二册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范文
巧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学习
苍溪县彭店小学
余华琼
在新修订的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体验是学生感知知识、获取知识、验证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在体验中能够轻松的学习,更好的复习、温习知识。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展现教材丰富的过程,想方设法地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设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让学生在多向交流、合作、探索中学会学习。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课堂中,使他们的内心产生情感和需求,从而获取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还原成学生熟悉的、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会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一点儿也不神秘。
比如我在教 “比例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 PPT出示五星红旗。
师: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小朋友们在那些地方看到我国的国旗呢?
学生:电视节目里、学校操场上……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做一面小国旗,并标出它的长和宽的数据。
(学生动手操作,开始做小国旗),过一会儿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有的学生作品的长宽的比例与真正的国旗相比,太不协调,引发其他学生的捧腹大笑。
生1:他的国旗太长了!(其他小朋友异口同声喊到)生2:他的国旗太宽了……(同上)
师: 如何使我们的小国旗与真正的国旗很像呢?学生自然想出了长与宽的比要和真正国旗的长宽之比相同,即要遵循比的基本性质。
在这一课堂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学做小国旗”这一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活动情境。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觉运用了比的知识,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觅出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意义随着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进行呼之欲出,学生对比例的意义的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
二、巧设情境,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知识的习惯。
学习数学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它并不是简单的记忆,模仿。《标准》创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 2 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活动,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教《用字母表示数》时,为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简洁性,我设计了如下教学。
师:小朋友们,摆一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子呢? 生: 3根
师:那摆两个三角形呢? 生: 6根
师:这能用乘法来算嘛?若能,怎么表示呢? 生:2×3或3×2。
师:大家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摆3个三角形所需要的小棒的根数吗?4个呢?依次往下推,你还能继续说下去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比比谁说的乘法算式多。
学生同桌津津有味地说着。说着说着学生就停下了。师:大家为什么不说了呀? 生:无穷无尽,说不完呀。
师:那么大家想想能否只用一个算式就将这许许多多的算式都表示出来呢?小组内先商量一下,看哪组能用一个很有创意的算式来表 3 示摆三角形所需小棒的数目。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
生1:可用3a表示。
师: a指代什么? 3又指是什么? 这儿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呢?哪个小朋友能举个一些例子试试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这里的a可以是100吗,可以是1000吗?甚至是更大更大的数吗?可以是1吗?当a是1时表示什么?a可以是0吗?若可以,这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与刚才那些数字算式相比,你觉得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优点?
生:用字母来表示数简洁明了,省事多了。
在以上片断中,用摆三角形的个数的增多所需棒子的根数来激发学生思考,进而提出如何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不同个数的三角形所需要的小棒的根数?学生在思考中逐渐从许许多多的式子中找出共同点——算式中每个三角形所需棒子的根数都是3,这是变的,变得只是三角形个数,从而概括出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三角形个数。这样一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法都得以提升,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的思维品质,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
三、巧设情境,让学生在交流、自主探索中体验到成功。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 4 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逆境中探究。那么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的丰富情感体验。
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课前我以争当“小博士”为活动情境,请学生调查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让他们先去生活中获取新知识的素材。教学时我请学生介绍自己对人民币的认识,因为学生们课前做了精心准备,课上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我先让每个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说,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上台说,介绍时他们兴致勃勃,有的从颜色、图案、大小等特点上介绍人民币,有的介绍有关识别假币的知识,还有的说起外国货币的名称和钱币发行的历史。听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介绍,我都给予肯定的评价,其他学生也发出了赞叹的声音,学生在这样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知识,更积极的意义在于,通过参与开放式的学习活动,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种情感进而转化为更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第四篇:《组织行为学》教学经验总结
《组织行为学》教学经验总结
通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刁振嘉
我院开设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以来,学院对包括本人在内的教师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以期能在开放教育试点工作方面至少跟上中央电大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力求做得更为出色。
本人承担工商管理专业的《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已经三年多了,因中期评估的需要,现对各方面情况作一经验总结。
1、教学观念转变方面。开放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开放教育意味着“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学习”。因此,对于承担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讲,转变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就成了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为此,本人也作了些努力与思考。既然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意味着从教师以前的“满堂灌”转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与支持者,在面授教学中,主要就本章本节的重点、难点与疑点进行讲解,而不是全面式的“扫荡”;在课堂之外,主要提供一些网上材料,让学生随时根据需要与教学过程进行巩固知识式的学习,同时提供一些信息,指点学生如何充分应用中央电大所提供的各种资料。总之,努力摆脱传统的教师角色,向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方向转变。
2、关于教学进度表的设计。教学进度表主要提供一个教学进度安排的情况说明。按照学校的要求,组织课堂面授的时间每学期为7—9次(包括复习课,不包括小组讨论),同时也针对学生的平时作业与小组讨论也作了些说明与要求。总之,应尽量体现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为辅的特色。
3、关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主旨。尽管在面授辅导时,可能会由老师基本主导教学节奏,但其中所讲的内容是每一章节的重点、疑点与难点;上课基本上采用了Authorwar的形式,将每一章节的重点作一一列举并讲解,同时,也请学生对某一些问题发表见解,以尽量活跃课堂气氛,并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同时提醒学生中央电大提供的媒体资源的应用,关注中央电大网站上提供的各种学习信息。
关于小组讨论,基本上针对平时练习题与教材中每一章后面及第八章中的代表性案例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讨论前先形成自己的思路与看法,然后在讨论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本人作一些启发性发言,启发学生思路,列举学生们的各种意见,最后作总结发言。在这样的讨论中,也告诉学生该如何就案例进行分析的方法。
4、采用游戏训练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管理游戏如果选择合适,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要注意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管理游戏,必须注意游戏道具不能太复杂,应选择简单、有形的游戏形式。
我的体会是:游戏训练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管理游戏具有生动具体的特点。在《组织行为学》的游戏中,学生往往在决策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矛盾,决策有可能成功或者失败,需要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运用有关的组织行为学理论,积极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争取游戏的胜利。
在管理游戏中,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结合个性发展、环境影响等各个方面综合思考问题,联系个体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群体的具体特征来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最后以团队表现作为评分依据,通过团队式小组游戏体验组织行为,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掌握理论,学会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活动组织能力,学习效果显著。
事实证明,游戏训练教学法是《组织行为学》课程中应用效果明显的一种方式,特别是二三分钟就可完成的课堂小游戏,可以在课堂中及时穿插,既能创造一种轻松的情感氛围,又能让学生悟出道理。比如在讨论沟通效果的影响因素时,让学生玩不通过口头语言,只能依靠肢体语言传递信息的游戏等。
5、关于实践环节。本课程主要要求在掌握关于人的各种理论的基础上,能灵活地加以运用。因此,实践环节较多地体现在各种案例的分析中。在分析中掌握理论,以求能具体灵活地运用。
第五篇:组织行为学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基本说明
“组织行为学”是广播电视大学管理类学科中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统设必修专业课程,行政管理专业的统设必修专业课程和其他专业的统设选修专业课程,组织行为学教学实施方案。本课程4学分,72学时。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统设必修课,它从个体、群体、组织和领导等方面,重点系统地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对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它具有两重性、实用性等特点。学好这门课程,就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在学习中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理解与记忆、原则与方法的关系。在学习与理解过程中,还要注意本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地掌握现代管理中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构架,并能把它们运用于实践当中。
与组织行为学教学相衔接的课程可分为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有:“管理学基础”、“行政管理学”;后续课程有“领导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等。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由于组织行为学理论方面的学派较多,观点也比较复杂,我们只能从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比较成熟的理论学派来进行介绍。同时为了避免与管理学基础等课程相关内容的重复,故对一些章节进行了调整,并打破了以往按篇章划分的方式,尽量突出其使用性。因此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个体行为、激励、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组织发展与变革等几个方面。
组织行为学各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一般了解、了解、掌握、重点掌握等四个层次要求。属一般了解层次的,不作考试要求;属于了解层次的,考试时所占份量较轻;属于掌握和重点掌握层次的,是我们考试的重点,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重点掌握。
三、教学媒体
我们根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要求,设计了四种学习媒体供学员自主学习之用:第一种是文字教材,约36万多字;第二种是录像教材共13学时;第三种是直播课堂2次;第四种是网上Ip课件9学时;第五种是网上视频或文本答疑辅导2次。
1、文字教材:主教材是《新编组织行为学》(孙成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录像教材:配合学员学习,录制了7节讲座课,由东北财经大学孙成志教授任主讲,内容是按文字教材章节顺序对重、难点问题的讲解和对某些学习方法的提示;还录制了6节案例课,内容是列举一些教学案例结合社会实践中的例子,帮助学员消化重要的组织行为学理论。
3、直播课堂:本学期安排2次直播课堂节目,就学习方法和教学内容做适时指导。
4、网上教学:在网上(www.xiexiebang.com。
7.短信提醒: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发布教学信息,可以及时提醒学生按时提交平时作业等。学生也可以通过短信回复教师。
四、教学过程的组织、监督与管理
1.本课程教学完全基于网络进行,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使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学生自学主教材,同时网上跟随学习进度发布阶段性导学材料和周学习指导,重点及难点内容教师隔周进行远程授课辅导(共9次)。网上教学媒体以文本类辅导材料为主要媒体形式,采用Ip课件9讲、作业与自测、网上讨论和网上答疑为辅助形式。各种媒体之间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加强对学习全过程的监控,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了课程学习测量与评价方式,增大了平时成绩及形成性考核的成绩比例。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随课程考试改革一并进,规划方案《组织行为学教学实施方案》。形成性考核(四次大作业外加一次命题文献调研和社会调查)主要采用形考平台随教学进度实施,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为30%;终结性考核采用无纸化网考进行,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70%。
平时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网上资源、按时参加远程授课、按时参加其他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按时完成平时作业等。具体要求如下:
■学生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并观看音像教材,并在BBS讨论区中就难点、疑点问题发贴子进行交流讨论。
■积极参加教学小组活动并勇于发言讨论。
■积极参加远程辅导活动。
■积极参加作业讲评实时视频教学活动。
3.为尽量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课程主持教师随时在网上进行答疑活动。实时答疑的将陆续采取文本、单向视频、双向视频等多种形式。
实时文本答疑可以进行在线预约,预约采用相对固定时间段及个性化需求预约两种方式相结合。学生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答疑时间段在网上进行预约,也可根据自身情况与教师预约答疑时间。预约答疑时要将预约时间及预约内容填写清楚。双向视频同时进行网上直播时,直播的内容将做成Ip课件供学生点播。
五、教学安排建议
教学进度表 时间 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 远程授课 导学平时作业 形考(利用形考平台)答疑活动 实
践
活
动 辅
导
文
本 Ip
课
件 非
实
时 实
时
文
本 实
时
视
频 第一周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自学主教材、看录像第一讲 第一讲 √ 第二周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自学主教材、看录像第一讲 第一次讲座 布置第一次作业 √ √ 链接OpEN平台第一次实时答疑 第三周 第二章 个体行为 自学主教材、看录像第二讲 第二讲 √ √ 第四周 第二章 个体行为 自学主教材、看录像第二讲 第二次讲座 √ √ 第五周 第二章 个体行为 自学主教材、看录像第三讲 第三讲 √ √ 文献调研: 第六周 第三章 激励 自学主教材、看录像第三讲 第三次讲座 布置第二次作业 √ √ 第七周 第三章 激励 自学主教材、看录像第三讲 提交第一次作业 √ √ 文献调研: 第八周 第四章 群体行为 自学主教材、看录像第四讲 第四次讲座 第四讲 布置第三次作业 √ √ 链接OpEN平台第二次实时答疑 第九周 第四章 群体行为 自学主教材、看录像第四讲 √ √ 人际沟通技巧训练 第十周 第五章 领导行为 自学主教材、看录像第五讲 第五次讲座 提交第二次作业 √ √ 第十一周 第五章 领导行为 自学主教材、看录像第五讲 第五讲 √ √ 链接OpEN平台第三次实时答疑 社会调查: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 第十二周 第六章 组织行为 自学主教材、看录像第五讲 第六次讲座 布置第四次作业 √ √ 第十三周 第六章 组织行为 自学主教材、看录像第六讲 第六讲 √ √ 第十四周 第六章 组织行为 自学主教材及网上辅导材料 第七次讲座 提交第三次作业 √ √ 第一次作业讲评 第十五周 第六章 组织行为 自学主教材及网上辅导材料 √ √ 第二次作业讲评 设计和评价有效的组织结构 第十六周 期末复习自学主教材、看录像第七讲 第八次讲座 第七讲 布置第五次作业 √ √ 第三次作业讲评 第十七周 综合训练 自学主教材、看录像第七讲 第八讲 √ 第四次作业讲评 第十八周 总复习第九次讲座 第九讲 提交第四、五次作业 √ 第五次作业讲评 第十九周 考试 教学进度表说明:
1.自学(主教材和光盘)进度可以按教师安排进行,也可以自行安排集中一段时间学习。
2.远程授课利用远程双向视频隔周进行一次,同时网上直播,直播后做Ip课件供学生进行点播。
3.导学内容主要是解析各章重点、难点及研究问题的思路。
4.实时视频或文本答疑安排2次
5.非实时的讨论和答疑从开学至考试都有,对网上的每一个问题都尽快给予答复。
6.实时讨论结束后整理记录文本,于次周发布,供没有参加网上讨论的学生查阅。
7.进度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反映可随时调整,增减有关内容,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8.实时教学活动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有关方面将及时通知。
六、教学及实践环节
1、自学。即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教材和收看电视课来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强调
自主化学习是开放教育的基本特点。
2、组织学习小组并经常进行学习讨论。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
要注意激发学生在一起学习时相互鼓励、互相启发的作用。应组建大小不等的学习小组,结合我国企业组织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
3、网上讨论:网上讨论是在在线学习的平台中的课程讨论区中进行的。主要采用“实时讨论”和“非实时讨论”两种形式进行。实时讨论:学生和老师在规定的同一时间通过在线学习的平台中的“课程讨论区”进行实时讨论。任课教师可就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发布讨论题目,主持讨论;学生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疑问,参加讨论。本课程安排2次(6学时)的实时讨论,学生应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实时讨论。非实时讨论:此种讨论形式主要是主要以学生在在线学习的平台中的课程讨论区的实时讨论以外的版面以留言的方式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以发表话题为主的讨论方式。根据课程的特点,本门课程要求辅导教师在辅导该课程时,结合教材与实际的内容,发表相关的讨论话题,引导学员思考并要求学员发表自己对辅导教师讨论话题的看法。
4、辅导。即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由教师进行适当的面授辅导,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这部分辅导一般以占总学时数的1/3为宜,但鉴于“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特点,各试点电大应根据学习者的基础、理解能力、学科背景的差异安排不同课时的面授辅导。其他辅导形式如电话答疑、网上教学、直播课堂等,则偏重于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和学习时如何把握重点等进行辅导。
5、作业。本学期安排5次作业,其中由中央电大集中布置3次,其余由试点电大教师安排。学生必须认真独立地完成,辅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并据以评定成绩。
6、教学研讨。由中央电大组织试点电大的有关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既要讨论教学问题,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反馈
责任教师: 江治平
通讯地址:杭州市振华路6号
邮政编码:310012
值班电话:0571-89983090
电子信箱:jiangzp@zjtv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