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研讨 简 报

时间:2019-05-12 00:2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研讨 简 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研讨 简 报》。

第一篇:中考研讨 简 报

为了指导初三总复习,力求准确把握2015年中考方向,提高复习备考质量和效率,减轻教师及学生的负担,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沧州市教科所于2015年3月13~25日召开了初三年级各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政治、历史)教师复习指导培训会。

本次培训会会场分别设在沧州市十四中、八中、五中,各科参会老师共约1800人。本次会议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除了聘请省内著名学科专家进行深刻细致指导、讲座外,部分学科还安排了由省、市名师执教的复习课例观摩,授课教师教学功底深厚,驾驭课堂能力较强。课堂上关注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给与会教师就复习课如何上得扎实有效做了很好的示范,老师们很受启发。本次大会就提高复习效率,为初三教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同时对2015年中考相关信息有了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了解,并对新课程理念诸方面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得到老师们的普遍认可与赞扬。

沧州市教科所

2015.3.26

第二篇:中考研讨

泾阳县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一、中考语文试卷简介

(一)语文学业考试试卷的结构和分值

1、试卷结构

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四部分组成。合理分配主客观试题比例提高了考查效度和信度。2.分值比例(2008—2009年)

全卷共22小题,满分为120分。

(1)积累和运用部分共5小题,计15分。约占12.5%。

(2)综合性学习部分共1小题,4个子问题,计9分。约占7.5%。

(3)阅读部分共四大题,15小题,计46分。约占38.3%

(4)作文部分共1小题,计50分。约占41.7%。(2010—2011年)

全卷共23小题,满分为120分。

(1)积累和运用部分共6小题,计17分。约占14.2%。

(2)综合性学习部分共1小题,4个子问题,计7分。约占5.8%。

(3)阅读部分共四大题,15小题,计46分。约占38.3%

(4)作文部分共1小题,计50分。约占41.7%。

(二)语文学业考试试卷的题量和难度 1.题量控制

(1)阅读量。整卷总文字量为5200字左右,其中积累和运用900字左右、综合性学习500字左右、阅读3700字左右、写作100字左右。

(2)合理控制答题量。总答题量控制在1400字左右。2.难度预估

易、较易、较难、难四种难度试题的分值比约为3:3:3:1(2008—2009年),4:3:2:1(2010—2011年)。容易题分值有所增大,主要是照顾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二、关于阅读部分的考查

(一)阅读类型及分值 现代文阅读:

小阅读:12分 说明文、议论文 大阅读:18分 散文、小说 文言文阅读:

诗歌:4分 课外诗词

文言文:12分 课外、课内外对比

(二)呈现特点 主要特点一

规范科学:能力层级明确,题干表述准确 2008年诗歌鉴赏试题,如下:

(1)说说诗句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点评:能力层级明确(炼字赏析),题干简洁准确,难易适中。主要特点二

考点相对稳定 :突出信息搜集 ,突出筛选提取 ,突出语言品味

主要特点三

选材上凸显 :风土人情 ,地域文化特色 如《紫阳腰》、《古蜀栈道》等 主要特点四

与课本紧密衔接 ,引导日常课堂教学

(三)、专题探究及复习专题一:说明文

1、中考命题分析

命题点1:说明对象及其特点、作用。(重要)

命题点解读:近年来对说明对象及其特点、作用这三个考点总是合在一起考查,题目中给出了说明的对象,考查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考题分析:2009年《我国的太空植物》第八题,三分 2010年《秦岭》第八题,三分 应试方法: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命题点2: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核心)

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常见的十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 考题分析:2008年第九题,三分 2010年第九题,三分

应试方法:找出运用的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联系文章具体回答 命题点3: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三种说明顺序的掌握 考题分析:2009年第九题,3分

应试方法: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掌握准确的答题格式 命题点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一般让学生划分层次 考题分析:2008年第七题,2分 应试方法:熟悉说明文的三种结构形式

命题点5: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重要)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题第一小题,2分

应试方法:联系文章内容,了解所用词语的含义,再分析其作用 命题点6:语言特点(核心)

命题点解读:考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题的第二小题,2分

应试方法:能够客观的、准确的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主要抓住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命题点7:实践运用(重要)

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的特征、特点的把握,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考题分析:2008年第十题,4分 应试方法:了解并掌握说明对象的具体特点,联系实际并要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依据。命题点8:信息甄别(核心)

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阅读的细心与认真

考题分析:2008年第八题,3分 2009年第十题,3分 2010年第十一题,3分 应试方法: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特点,注意抓住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2、复习策略

(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 专题二:散文

1、中考命题分析

命题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核心)

命题点解读: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的内容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题分析:2008年第十一题,2分 第十二题,4分2009年第十一题,2分第十三题,3分

应试方法: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命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重要)

命题点解读: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应试方法,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命题点3:把握顺序

命题点解读:1 连接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 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放回原文中可选择的地方。

应试方法:1 注意审题,注意审题、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2 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 命题点4:结构和主题(重要)命题点解读:1 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好处,2 这句话(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 联系全文,指出某物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应试方法:1 分析散文的结构,要明确其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作用

概括主题要抓住体现作品主要事件、反映作者情感取向的关键句 命题点5:品味语言(核心)

命题点解读:包括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品评词语的妙用和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考题分析:2008年第十三题,4分 第十五题,4分2009年第12题,5分第十五题,4分

应试方法:对于词语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或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判断。

命题点6:表达方式

命题点解读:主要的3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应试方法:认真把握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及其不同的作用 命题点7:表现手法(核心)

命题点解读:考察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三年分析:2008年第十四题,4分 2009年第十四题,4分 应试方法: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命题点8:发展性考题(重要)

命题点解读:主要是仿写,续写或者对描写对象、人物感情、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应试方法:1 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明确的观点和态度 3 语言要流畅,不能有病句。

2、复习策略

(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 专题三:小说

1、中考命题分析

命题点1:把握文意。(重要)

命题点解读: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考题分析:2010年第12题,三分

应试方法:1 时间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2 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命题点2:品析语句(重要)

命题点解读:体味重要语句的语境意、特殊含义、言外之义及其传达的感情,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

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四题,4分。

应试方法:结合文意,合理作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命题点3:评价人物(核心)

命题点解读:品味、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三题,4分。

应试方法:1 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任务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命题点4:揣摩写法(重要)

命题点解读:对小说的写作技巧进行评价和赏析。考题分析:2010年第15题,4分。应试方法:应从结构内容等多个角度思考。命题点五:感悟体验(核心)

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进行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考题分析:2010年第16题,4分。

应试方法:准确把握文学作品内涵,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2、复习策略

(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 专题四:议论文

1、中考命题分析

命题点1:准确把握文段的观点。

命题点解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能正确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应试方法: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大多数为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式,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着作者完整的看法,在文章中表现为总结句、概括句等中心句形式。命题点2:确定论据,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核心)

命题点解读:能辨析为证明论点而使用的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能根据需要概括论据和为文章补写恰当的论据。

应试方法:论据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古今中外的所有事例都属于前者,所引用的名言、诗句、格言以及比喻、对比等阐述道理的句子,都属于后者。命题点3:分析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结构。(重要)能正确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各种论证方法、论证过程。应试方法:阅读时要找到文章中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看论据具体论证了哪些观点、是如何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捕捉到了论证的方法。命题点4:探究语言。(核心)

命题点解读:能结合文章整体,根据具体的词语或句子探究文章的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

应试方法:仔细体会论证语言在表述作者观点时的准确、严密。同时,联系语境,认真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用,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见解。命题点5:拓展感悟。(重要)

命题点解读:能从文章的观点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并联系实际进行拓展。

应试方法:有明确的观点,赞同什么、不赞同什么必须很清楚,能够联系自己积累的知识,用恰当的句式把自己的感受具体地表达清楚。

2、复习策略

(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

(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 专题五:文言文

1、中考命题分析

命题点1:朗读节奏划分。

命题点解读: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

应试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要考虑到上下句中字词的对仗,节奏的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

命题点2:实词。(核心)

命题点解读:理解常见文 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题分析:2008年第16题,3分;2009年第16题,4分;2010年第17题,4分。应试方法:了解常用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命题点3:虚词(核心)理解常见虚词词义及用法。

考题分析:2008年第17题,2分;2009年第17题,2分2010年第18题,3分。应试方法:识记重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命题点4:翻译句子(核心)

命题点解读: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考题分析:2008年第18题,4分。2009年第18题,4分; 2010年第19题,4分。应试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命题点5:整体感知,概括文意。(核心)命题点解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题分析:2008年第19题,3分。2009年第19题,2分。2010年第20题,3分.应试方法:在通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文章的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

2、复习策略

(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复习思路 专题六:古诗词鉴赏

1、中考命题分析

命题点1:炼字品析。(核心)

命题点解读:炼字品析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

考题分析:2008年第20题,2分。2009年第20题,2分。

应试方法: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的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命题点2:内容理解(重要)命题点理解: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

应试方法:只有先弄懂诗词所写的基本内容,才能进而想象其画面,体味其情感,感知其形象,领悟其主旨,才能进一步踏入审美的妙境。理解,是赏析的前提和基础。命题点3:描述画面。

命题点解读: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应试方法: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描绘。

命题点4:情感体味。(核心)

命题点解读: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情绪等。考题分析:2008年第21题,2分; 2009年第21题,2分; 2010年第22题,2分。

应试方法:明确诗歌的题材。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命题点5:主旨体会:(重要)

命题点解读: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应试方法: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解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命题点6:景物描写。

命题点解读:主要考察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或者要求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加以概括。应试方法:景要与情结合。命题点7:表达赏析(核心)

命题点解读:对古诗词表达方式、表达手法、修辞技巧以及语言表达的赏析。考题分析:2010年第21题,2分。应试方法:看清题目设问的角度。

2、复习策略

(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

1.诗歌鉴赏的复习不可盲目求全,应该选择重点。复习的重点应该是绝句、律诗和一些简短的现代诗歌。应该多读一些爱国诗篇、写景抒情的诗、送别诗等。对叙事诗、抒情诗的复习不可或缺,但尤以复习抒情诗为重点。

2.要分门类别地归纳总结古今诗歌的体裁特点及相关常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赏析。赏析时,要注意结合作者生平、作品时代背景,注重情感体会,注重对诗文中关键性词语的分析,前后联系,深入挖掘,避免对诗歌中的词句只作字面浅层理解。

3.进行长期的训练。也就是平时要多读多练,不能期望考试时的突击和临阵磨枪。“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在理解赏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对提高鉴赏能力也非常有帮助。

4.诗词鉴赏的考查题往往还会涉及一个人的阅历,阅历越丰富,就越能够较好地鉴赏诗词。所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也是答好诗词鉴赏考查题的知识储备之一。

5.理解和把握一些常用的诗歌意象内涵、赏析术语等,对精练、深刻地回答诗歌鉴赏题也非常重要和必要。

(1)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离别、游子; 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凄凉悲愁 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高洁隐逸 杜鹃、磁针——坚贞

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思乡 青鸟、鸿雁、雁足、尺素——音信、书信 白雪、玉壶、冰心——高洁(2)常见的人物意象特点: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爱恨情长的形象。

(3)诗歌风格术语主要有:

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豪放、苍凉、含蓄、婉约、沉郁、恬淡、清新、明丽、凄美、明快、秀美等。(4)语言特色术语主要有:

凝练、简洁、幽默、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富有音乐美、有感染力等。(5)反映诗人心情的术语主要有: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仰慕、惆怅、豪迈、恬淡等。(6)表达效果术语主要有:

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意境雄阔、意境清新、情景交融、耐人寻味等。

三、找准病症

1、提取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2、概括表述能力差

3、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艺术手法等概念模糊

4、文言文迁移能力差

5、就题答题,只有感性理解,没有理性分析。

6、点不清、不全。

四、总体复习思路

1、抓住文体,理清考点

2、逐项复习,归纳方法

3、选好例题,巩固训练

4、重视讲评,反思提升 扎扎实实教

认认真真练

反反复复思

灵灵活活答

祝大家教有所成!

谢谢!

第三篇:教学研讨简报

新和县青蓝工作室举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题教学研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师的新课程教材解读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新和县数学青蓝工作室于2015年5月27日下午,在塔木托格拉克乡中学举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题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讲老师都为工作室成员,他们是塔木乡中学买买提·卡哈尓老师,塔乡中学艾买尔·斯马义力老师,新和县第二中学吴浩老师。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风格,同台精彩演绎了《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买买提·卡哈尓老师在用双语授课

艾买尔·斯马义力老师在诠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吴浩老师的引导教学,俯下身来和学生交流

本次活动有塔木乡中学、塔乡中学、新和县第二中学、依乡中学共20余名教师参加了观摩活动。

全神贯注听课的老师们

最后,由丽水援疆教师周巧慧副校长做了精彩的点评。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上好初中数学课,提高课堂效率,让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更好的衔接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周巧慧副校长在做精彩的点评

通过此次活动,教师们都受益匪浅,对教学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大家希望能多组织这样的研讨活动,让老师获益更多,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第四篇:中考研讨汇报材料

中考研讨汇报材料

高石崖初级中学

刘晓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参加这次中考研讨会,作为刚参加教学工作的我,很希望能从在座的各位政治专家身上学点经验。在这里我也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具体来讲,试卷呈现以下特点:

1、紧扣考纲,联系热点,立足省情。

试卷考查内容都是近一年以来的重大国内外热点时事,立足国情、省情。有的对于人们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直接命题。如“十二五”规划、最高科技奖、粮食持续增产、利比亚撤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金砖五国”、重拳整治食品安全问题等时事热点内容,有纯粹的时事识记,有热点时事的理解与评价,有时事与教材知识的整合,着重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还有以时事为背景的知识透视等等;也考查了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不可分的知识考点,如调控情绪、学校保护、远离违法犯罪、尊敬老师内容。

2、呈现方式灵活,具有新颖性

题型设计更加新颖,在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题型基础上,设置情景体验、情景感触、实践活动、社会宣传、参加活动等、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等,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某一生活情景做出正确的分析和采取正确的行动,因而更具有开放性。一是取材范围更加开放。生活中的实例、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国内国际的热点、重点问题等,都用来作为命题的素材;二是设问更加开放。既有是什么、为什么;又有说感悟、谈启示、出主意、想办法;还有采取行动等。三是答案更加开放,试题的答案不惟一,学生答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鼓励学生创新,有独到见解的可适当加分。

3、贴近学生生活,凸显思想教育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首要特点,也是其灵魂所在。中考试题必然要体现本门课程的性质,通过一系列的试题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在考试中接受思想教育。中考试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针对初中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并采取正确的行动。中考试题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设计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重视价值导向,彰显人文精神。中考试题在引入时政热点活水命题的过程中,热点问题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考点是试题的着眼点,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不是仅仅要求学生简单再现,更多的是坚持能力立意,主要考查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及运用,要求学生能够调用、整合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时政热点背景中反映出的现实问题,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实际,通过解题的过程体验,进行价值判断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将一些基础知识内化为自身健康成长的素质构成,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试卷关注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正面引导,命题的选材充分利用考生身边事例,利用热点、焦点,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无论是试卷整体的立意,还是具体问题的设置,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均体现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查,发挥了思想品德的德育功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综述,2013年的中考试题呈现以下特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选择;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代特征更加凸显,试题更加注重时政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反映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地方特色更加突出,试题更加注意联系地方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地方发展;试题丰富多彩,考查方式更加灵活多变。

命题特性(一)科学性(基础性与应用性)

中考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手段,也是高中阶段招生的主要依据,承担着基础性和选拔性的双重功能。因此,思想品德试卷基本呈现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布局,设置适宜的梯度,适当体现区分度,符合不同层次的考生发展的需要,杜绝偏题、怪题、难题,以实现毕业与升学的统一。

实践反复证明:决定政治学科中考成绩优良与否的首要因素是看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如何,成绩优劣与基础知识掌握好差成正比。政治中考的种种能力都以相应的基础知识为载体,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获得理想成绩的前提。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千万不能忽视对主干知识的记忆,更要牢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思想性(教育性)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性质,也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灵魂。因此,试题在注重考查知识的同时,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试题不仅体现为对其基本道理的理解、认同,而且要把知识、道理自觉内化,追求行为方式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德育功效。试题注重正面教育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思想性,引导学生把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三)实践性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因为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的课程。试题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四)开放性

考试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单纯的背课本、抄资料事倍功半。中考试题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具体的材料为背景设计出形式多样的题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凸显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分析、判断、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而且使学生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这就要求学生切实转变学习观念,以培养能力,全面提升素质为目标。(五)人文性

试题力求控制文字阅读量,注重将课内课外、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几乎没有出现纯理论知识的考查,遵循考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考查的知识重点来看,突出了心理品质、公民道德、国情教育等知识重点。从试卷设计的有关内容来看,要求学生要明确当今国家与世界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增强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立志成为合格人才等。从试题的呈现形式来看,材料选择、情境创设、题目设问、语言表达更贴近学生年龄、心理、认知水平。试卷都选用了大量图片,可谓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六)地域性(乡土性)

试题凸显地域特色,通过本土化的事迹材料和创设本土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例,关心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引导学生知乡爱乡,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学生关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家乡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乡土性、时代性、教育性于一体,融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这既会给学生以亲切之感,又使试题地方特色鲜明。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积累本地的重大时政、方针政策,了解掌握本地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解读。(七)时代性(现实性)

思想品德课不仅仅局限于传授学科知识,而是有着更强的生活性、情境性和践行性,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学问。中考题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和教育的针对性,注重对时事热点的关注,注重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的关心。在选题上注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往往依托现实材料引出问题,以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为中心,突出当前的热点。时政热点引出考查内容,或与教材知识点融为一体,不仅考查学生对教材重点的理解,而且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使学生养成关心党和国家重大时事,关注社会、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处理社会问题的习惯,进行自我教育。

目前,我努力践行“四学一测”有效教学模式,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我主要按时完成规定课程,为复习留下充足时间。研究课标和教材,抓准重点和考点,多方面收集资料,整理思路,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我的具体复习计划如下:

1.第一轮复习,重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多角度思维。联系社会实际,扩大学生视野。同时运用《课标》对照教材,因为《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课程教学、评估、考核以及规范教材编写与审查的规章,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是教材的本源。弄清楚哪些是《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内容,不要以为它分别是七八九年级的内容,哪些内容一般在辨析题、材料题里不考的。这样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大致时间:第2周—3月中旬。2012年中考考试说明共81个考点,分14个专题,课时大致安排共30课时,每个专题2课时。

2.建立知识板块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所学板块的知识网格,解决知识的综合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复习板块中的重要细小知识拣出来附在知识体系上,解决基础知识、基本常识问题。同时,要精心设计练习题,把时政热点融入材料题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对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知识融会贯通。在热点专题,每一个时事热点,找出尽可能多的教材知识结合点,尝试自己去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缩小范围,精讲精练。(答题方法指导)3月中旬到5月底培养综合能力,训练答题技巧。如要做好政治主观性试题,特别是时政热点问题,必须做到“一扣三结合”: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必须结合教材,必须结合材料,必须结合时政。

3.抓中考信息,模拟真题。

同时与学生一起分析失分的原因,如:基础知识弱,浅而不广,把握无度 ;审题能力弱,理材不清,破题不全 ;解题技巧弱,应试无技,解题少法;知识迁移弱,取知不准,重组不会;文字表述弱,语组不畅,表述不规;人文知识弱,量少面窄,层次单一;读图识图弱,只知其表,不知其理;书写水平弱,模糊难认,一团乱麻。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大规范学生审题解题的步骤,在审题方面,要让学生阅读材料、阅读问题、提炼信息、揣摩意图、把握观点、了解要求。因为磨刀不费砍材工,读题不误做题工。在切题上要联系知识、选择内容、建构思路。答题的时候要描述知识、事理结合、导出观点。同时陶反思,结论必然、要点完整、看分答题。

这些就需要教师站在教材之上,跳出教材束缚,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讲教材。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的培养,帮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同时应理智面对开卷,处理好课标、教材与教辅的关系、“开卷”与“背书”的关系、教材知识与时政教育的关系、开放性与规范性的关系。注意将“交往的品德”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考查,“自尊自强”与“民族精神”结合起来、“承担社会责任”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将道德与法律结合起来、将自尊自强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将交往的品德与承担责任结合起来。

第五篇:徐中考研讨

2015-----2016砀山县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刚才几位老师从各个方面谈了如何备考的问题,很全面也很详细,让人受益匪浅。我就从平时如何开展语文教学说起吧,这也许算是一种长远备考。我从语文教学学习的几个板块给大家做个汇报交流。

一、字词积累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把课后的生字词写几遍就可以了,而我却不是这样做的,学生初读课文是,有个硬性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把生字词、易错字、多音字用红笔勾画或做上记号,课文读过后,准备几分钟的时间就到黑板上默写,同桌互相批改,黑板上的大家共同纠正,有错字错音的自己分析原因,并把错词用红笔做好标记。另外,我还有个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在初一时就把整个初中三年的重点词语让学生在积累本抄写下来,每次做上本作业时,一次写五个词语,音与形各两遍,一遍抄写,一遍默写。这样一年的时间就把三年的词语分解掌握住。据听说,2016年的中考有不让学生带字典进考场的可能,如果这样做了,小语段阅读里的基础知识的考查就能从容应对了,效果肯定比在初三专项时训练的效果好。初二的时间积累成语、名言、谚语、警句、古诗名句等,把初三的学习任务分解到初

一、初二,润物细无声中,学生掌握了这些琐碎的知识点,更有用的是在写作文上,学生有素材可用,更能使文章增色添彩。

二、阅读方面

“以课本为本,走进课本是为了走出课本”,我一直把这两句话作为阅读教学的宗旨。特别是文体比较鲜明的文章,一定要抓到实处。根据表达方式分出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强化教学,根据文学体裁分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重点是如何欣赏。其中托物寓意的散文是难点,但是中考考的可能性又很大,我们应作为工作的重难点。

阅读方面的中考复习要注意以下几个硬伤:

1、审题不准,看见题目就答,又不够全面。平时训练时应要求学生读第一遍后看题目要求,回头再去读第二遍,读的过程中划出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中心句或重点句,开头结尾中的重点词句也能帮助你进一步理解作者思路,结尾的段落更要认真去读,往往在结尾有画龙点睛的主旨句出现。读懂读透文章内容,这时再答题目准确度就会提高,根据分数分点回答会更好。

2、不能运用恰切的语言答题,也就是说,表述不够准确。举个例子,“比喻“在记叙文中是一种修辞,说明文中是一种说明方法,就得说成打比方或者“打比喻”,在议论文中是一种论证方法,说法是“比喻论证”。但是学生容易混淆,分不清楚,一定要强调。还有答记叙文题目时用“记叙了”或者“描述了”,说明文用“介绍了”或者“说明了”,议论文用“论述了”,“阐述了”或者“论证了”这样的字眼。

3、书写及卷面。我是整个初一抓练字教学,一天一张,不合格的重练。如果一年练下来都没有练出一手好字,那就降低要求:字体要工整,卷面要干净。初二和初三的作业就是练字,功到自然成,三年的坚持会有很大的收获。当然,阅读教学中还要细化的东西有很多,如修辞的妙用,表达方式的运用,词语的锤炼等,它们的出镜率也是相当高的。

总之,要做好阅读题,必须作到以下几点:即整体感知,把握内涵;重点(句)突破,领会主题;审查题干,筛选信息;规范表达,突出重点。而在整个答题过程中必须做到以文章为中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筛选信息,从文中找答案。

三、写作方面

这套教材的作文安排非常合理,由浅入深,一次一个专题,针对性强,教师有教学的依据,较以前的教材操作起来更容易,但我认为,作文是读出来的。读什么,怎么读。我是这样做的。初一时重点读记叙文,一周读三次,时间定在语文课前,让同学从任一角度说出文章的亮点,或者提问你记住了几个好词,几个成语,几句名句和诗句做你的写作素材。或者概括文章的主题,或者选一种修辞说出妙用的好处。后来我又选《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智慧》等优秀杂志上的文章读,学生更喜欢。初二就开始读中考作文,学生特别喜欢读议论文,也许是议论文观点明确,读起来铿锵有力,引用的名人、名言、名事让学生积累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其中发现了有趣的事:居里夫人、爱迪生、司马迁的运用频率是最高的,恒心的能用上,挫折的能用上,惜时的能用上,磨难的也能用上。当然,有的一个题目都会选几篇,一天读一篇,让学生知道同题异构,假如让你取材,你会选哪个角度取材立意。写的方面,两周一次大作文自然必不可少,批改的方式很多,老师批,自己批,同桌互批,小组批,各种方式都用过。日记,初一一周写三篇,要求一定要有题目,内容一定要有意义,记流水账的抄写500字的作文。初二时一周写两篇,初三时一周写一篇,只写学习上的收获、失败等思想方面的内容,借日记减压或自我激励,日记也不再上交,我也不看。

四、文言文

初一初二初三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时一定要抓到实处,特别是一些重点实词与虚词,以线下注释为准。背课文更要背诵译文,译文的背诵有助于理解和拓展课文内容。但我觉的借助课外文言文更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能力,基础训练上的文言文,我就让学生先译,哪怕是猜着去译,实在不行,两人结组,最后由我译出来,让他们对照自我,无形中提高了兴趣也提升了能力。

五、名著阅读

初一时,要求每位同学要有一整套的名著必读,一周拿出一节来读,开始同学轮读,过一遍后,只选用朗读能力好的学生,但《朝花夕拾》的10篇中,我范读了三篇比较难的,因为半文半白,有时候还得停下了解释。不论如何,一定要在初三之前把要求读的读完,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中考试卷上细化的3至5分的题目。

我一直认为,语文教学功夫在平时:注重积累,重视读与写,既夯实了基础,又提高了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工作中做法及浅薄的认识,也许有不科学及不当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不吝赐教,以期再有提高。谢谢各位!

下载中考研讨  简 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研讨 简 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研讨发言稿

    立足课标,备战中考 通过石家庄和保定的两次中考研讨会,使我对今年中考的方向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现在也在用研讨会的精神来指导我们的英语复习。 我们在认真领会研讨会精神的基......

    中考研讨心得体会

    2018年思想品德中考培训心得 李桂荣 3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思想品德中考培训会。会上张增建老师分析了2017年思品中考试题,传达了2018年山西中考改革方向,给......

    中考研讨心得体会

    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 2011年昌吉州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受学校委派,我有幸参加了3月31日在昌吉市四中召开的“2011年昌吉州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研讨会”。 会议......

    体育中考研讨

    提高学生中考体育成绩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4年3月6日 主持人:时艳 参会人员:罗玉鹏、汤深彪、胡双凤 摄像:陈婷婷 一、主题发言:怎样提高学生中考体育成绩 1、如何使学生在体育项......

    中考模拟考试简报

    简报 第三期 城关民族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务处2012年3月24日 积极备战,以考促学 ——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 中考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拔。为了让九年级学生尽早......

    中考成绩简报

    简 报 广平三中2016年中考取得历史性突破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教育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广平三中全体师生秉承“勤奋求实、团结进取、奋力拼搏、永争第一”的三中......

    中考研讨会简报

    聚焦语文中考 共话复习策略 ——我校2013届语文中考复习策略研讨 活动如期举行为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我校中考语文的备考策略,全面理解和把握2013年中考语文的发展趋势,我校语文......

    2014中考历史复习研讨

    海童中心校2014中考历史复习研讨时间: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地点:海孜实验中学发言:葛思利(海孜实验中学) 一、2013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分析2、从历史分期上看3、从考纲样卷分析辨析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