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研讨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4:3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研讨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研讨心得体会》。

第一篇:中考研讨心得体会

2018年思想品德中考培训心得

李桂荣 3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思想品德中考培训会。会上张增建老师分析了2017年思品中考试题,传达了2018年山西中考改革方向,给思品复习提供了方向。通过学习,我对今年的命题趋势和后阶段的中考复习备考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规划。

一、命题趋势、山西中考命题依据就是课标,同时继续加大对“六个维度”的落实力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变化: 1.继续加大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同时减少知识性、技巧性试题。

2.继续加大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注重考查核心素养中的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

3.将“跨学科整合”“不确定性结构”“真实任务情境”“批判质疑与实践创新”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四大手段,并刻意放大。2017年中考题:“小秦去省城求职过程中的四个情景”中,列出16个图标,信息量非常大,对“真实任务情景”进行了考查,这就是将现实生活如实微缩到试题中,让学生直接与鲜活的时代、社会、自然、生活无缝对接。

4.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着力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体现学生学以致用的基本理念。6.突出“活动建议”试题题比例,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

7.着重强调是“用教材考,而不是考教材”。

二、2018年中考稳重求变,改变近30%,基于此,我重新调整了复习策略。

1.紧抓课标,并将课标要求转换为具体的每一个知识点,列出应知应会的知识点,督促学生识记。因为思品中考题往往一道题涉及到10个以上知识点,如果不记住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很难答全一道题,甚至做选择题都困难。更何况考场时间紧张,盲目翻书去查,学生难免会手忙脚乱。

2.用教材考,而不是考教材,所以在复习中,要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忽略“活动建议”中涉及到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3.注重培养学生的答题思维。山西中考改革将思维能力的考查列为重点,并具体化为“五大思维模式”:并列思维、因果思维、辩证思维、层进思维、混合思维。这五大思维主要体现在非选择题,特别是分析说明题中。2016年中考题中“工人讨薪应不应该跪”,便是对学生答题思维的考查,思辨性和说理性极强。

4,进行热点分析,强化模拟训练。以热点时事为对象,归相关知识,形成热点知识专题知识。今年主要抓2018两会、党的十九大、习近平考查山西,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特朗普访华、重大国际会议活动等热点,并引导学生结合学科知识,多角度的对热点进行分析。

5.学料整合知识,对教材中的古诗文、中外名人、少数民族概况、天下名胜、山西文化、生活常识等进有行专题复习,以适应思品考试

啥都考的现状

总之,实实在在引导学生复习,相信学生生们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第二篇:中考研讨心得体会

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

2011年昌吉州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受学校委派,我有幸参加了3月31日在昌吉市四中召开的“2011年昌吉州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研讨会”。会议主要安排四项议程:

1、数学科中考备考、复习经验介绍;由各县、昌吉市和昌吉州上选派优秀教师献课。

2、新课程标准、教材修订及复习的相关问题; 3、2009年、2010年中考分析及2011年中考展望;

4、如何全面实施数学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参加中考数学研讨会后,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我对中考备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吃透课标,狠抓双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现将会议精神归纳如下:

一、制定具体而有效的复习计划,认真研讨《课标》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中考说明》,确立复习重点。中考数学学科考试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不仅要考查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还要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水平,并设计有结合现实情景的问题和开放探索性问题。不出人为编造的、繁难的计算题和证明题。这就告诉同学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复习,检查自己是否在某些方面存在漏洞,看自己对教材上的重要概念、公式、定理等是否理解了;看自己在运算的准确性是否过了关,能否一次算对;结合典型例题,看自己对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化归、配方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思想方法是否领会了使用的要点;通过测试与自己做题,发现不足,及时补漏,总结反思,培养能力;同时,也不必在过繁、过难的试题上纠缠,否则劳而无功。

二、把握好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对于需要了解的内容,在概念上不必深究,也不宜作过多的涉及,因为它或出现在小题中,或虽在大题中出现但是起较弱的作用。对于需要理解的内容,如“把未知化为已知、复杂化为简单”的思想方法,不等式的性质,函数的概念,全等相似的概念,圆的对称性等,它往往是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或某些重要内容,因而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考试内容的重点。理解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是掌握与灵活运用的基础,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复习时应当适当打破章节的局限性,从多角度、多方位加深对已学内容的理解。对于需要掌握的内容,如整式、分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时,它是整个考试内容的主要部分,约占40%以上,它一方面表现为正确、准确地完成某些数学技能的操作,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另一方面表现为数学上的重要能力,如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与用统计方面的推断能力。它多成为大题所涉及的基本对象,因而对所有需要掌握的内容都不能有任何缺漏。对于需要灵活运用的内容;代数中有三条:用运算律简化运算;用三个乘法公式进行运算;简单方程与方程组的解法,几何中有两条:运用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三角形相似的判断定理,前者更多需要的是对算理的理解,需要快速正确地完成任务,后者更多需要的是一种能力,条数虽然不多,但都是初中数学的最要紧的内容,也是考查的重点所在与中难题出入的地方,当引起重视。计算器,按照有关文件的精神,今年允许带进考场使用,因此,在考试中要看清要求。

三、今年数学中考试卷形式和结构。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所占分值比例约为45%、40%、15%,并将“课题学习”渗透到有关内容之中,容易题、中档题、与较难题的比例约为5:3.5:1.5(与去年比较难度增大了)。这说明试卷的主体部分(主要体现在容易题与中档题中)是双基,因此,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双基是复习工作的重心所在,对于中等偏上一点的学生,应鼓励并指导他们在解决综合性问题、创新性问题上稍多花些功夫。另一需了解的是,今年的试卷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选择题在前8道共24分,填空题在后8道共24分,总题数仍是25道题。这对复习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只要把基础打扎实就可以了。还要注重样卷的作用。

四、中招考试总体上以立足双基、强调能力、注意方法、追求创新为主线,试题的编制根据《课标》中的内容标准确定,本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及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创新发展,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为目的,同时有利于评价与选拔。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并对教学有导向功能。并且把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均列入试题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第一是认真研读《课标》,明确《课标》对数学科学习目标和要求,落实《课标》的“三维目标”教学;第二是大胆开发课堂教学资源,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第三是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综上所述,教学、备考、复习和考试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通过吃透课标,狠抓双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扎实开展基本功的训练,才能适应新的考试,才能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教师平时要敢于让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探究,去了解知识结构。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顺利的通过考查和选拔。

2010年中考数学研讨学习心得

一、感受

对于初三教师,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参加中考研讨会议,因为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指导作用,怎样上好复习课,如何选题才有针对性,对于占分值比较大的函数部分内容如何复习更有成效都给我们进行了讲解。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好课应该让学生有一个归纳和概括的过程。课堂上,让学生按照经历、感受→思考→归纳、概括→演绎的过程去学习,让学生们也说学数学越来越有意思。

二、对中考信息认识的提高

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市的中考试题更突出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一是试题考查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二是以能力考查立意的题目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以探究式、开放性题目增多;三是题目内容的呈现形式灵活多样,不仅给学生理解和解答题目提供了方便,还给人以和谐美的享受和熏陶;四是偏、难、怪等题目,计算量大的题目基本消失,试卷的考查功能和考查目的得到了更好的实现。

近几年的中考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在做题中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做到举一反三,有些中考题就在书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基础知识就是初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中考涉及的动点问题,既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同时也常涉及到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等。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①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

第三轮,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十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最后,在中考的前一周,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按题型分块回味练习,扫清盲点,或者找出以前的试卷重点对以前做错和容易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清扫。同时,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要从讲课复习、做练习、改正试卷、小结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习效能。使学生学习得法,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做到事半功倍。

第三篇:2007年中考研讨心得体会

参加2007年化学中考研讨心得体会

漫湾中学

白珍

时值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一年一度的中考研讨会在生机盎然的春城-----昆明,如期召开。

这是奋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共同关注的、关心、期待的盛会,本着听取、交流、学习、借鉴的原则,肩负着一份责任与使命------

大会首先对过去一年的成绩的肯定、认可,再进行总结、分析、评价,领略、学习了一些教育骨干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感受其教学生涯中的经验之谈

化学集符号、文字、实验、运算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教与学的方式也富于了它的特殊性,初中化学更具基础性、实效性,而如今的科技信息时代更显其学科间的综合魅力。

本次出行,加强了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落实双基,培养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地中考化学都体现了共同的特征,即双基的考查与能力的考查紧密结合,特别强调对学生应用双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考查的是活的双基而不是死的双基,体现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要求。教师如不深刻的思考双基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探索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在教学中给予落实,而是简单的让学生大量背诵记忆相关知识以解决双基问题,通过大容量题海战术解决能力培养问题,是无法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和中考的要求的。通常以问题为载体,在知识点的挖掘、拓展中落实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中落实能力的培养;利用开放性问题,落实基础知识是培养思维 开

放性和创新性;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实验,落实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实验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 探究题已成为近年中命题的热点之一。由于这类试题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试题新颖灵活,题目的难度不同,题型各异,学生对解答这类题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对实验探究题的教学十分重要,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探究题的命题热点:主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围绕科学探究八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进行命题。具体为以一定的实验任务为载体,考查实验基本技能;针对题目情景或信息,提出问题或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对问题或猜想进行探究;对题给探究方案或猜想进行评价及改进;通过对现象、资料、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总结出一般规律或结论;从探究过程中得到有用的启示或将结论推广应用。实验探究题的特点,从试题结构看,试题主要由情景设置、探究过程和问题三部分组成。其中问题贯穿于探究过程的几个要素之中。给题方式主要有文字叙述、图表数据、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报告等形式;从情景内容看,主要取材于实验情景、生产、日常生活情景和社会问题情景等;从答题要求看,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即题目虽新颖,要求高,但解决问题用到的往往很基础。

三、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社会的发展主题主要从化学视角认识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了解日常

生活中熟知的合成材料及其应用;认识化学物质与人类健康、环境的关系等。内容综合性强,与生物、物理、地理等学科都有联系,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化学源于生活、生产,更要服务于生活、生产和社会。社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丰富的材料、良好的环境,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是学好化学的最终目标。后期的复习中将进行如下安排:梳理主干知识,明确知识的基本要求;适量、适度的题组训练,强化主干知识;利用以新情景为载体考查基础知识的问题,适时调整学生的应试心理。尽可能形成练习-----分析-----总结-----再强化练习的方式来把握、强化知识点。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复习,其最终目的熟记知识点并能加以灵活运用,而面对如今的开放性题、信息给予题、探究题的分值及题量都有所增加,不得不承认试题难度的增大,但把握基础才是关键的,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思维应变能力、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应用能力,这是为培养学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作的铺垫、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作好充分的思想及心理准备,这也是考查学生个人素质能力、思维拓展能力、语言表达、分析、逻辑能力,当然还需一定的运算能力。面对新形式下教育改革,从一份完整的化学答卷中可间接反应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

时间紧,任务重,摆在眼前的困难重重,面对教育革新浪潮的滚滚而来,有时感到措手不及,还望领导及王老师给予多多指导、帮助,我将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克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第四篇:中考研讨

泾阳县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一、中考语文试卷简介

(一)语文学业考试试卷的结构和分值

1、试卷结构

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四部分组成。合理分配主客观试题比例提高了考查效度和信度。2.分值比例(2008—2009年)

全卷共22小题,满分为120分。

(1)积累和运用部分共5小题,计15分。约占12.5%。

(2)综合性学习部分共1小题,4个子问题,计9分。约占7.5%。

(3)阅读部分共四大题,15小题,计46分。约占38.3%

(4)作文部分共1小题,计50分。约占41.7%。(2010—2011年)

全卷共23小题,满分为120分。

(1)积累和运用部分共6小题,计17分。约占14.2%。

(2)综合性学习部分共1小题,4个子问题,计7分。约占5.8%。

(3)阅读部分共四大题,15小题,计46分。约占38.3%

(4)作文部分共1小题,计50分。约占41.7%。

(二)语文学业考试试卷的题量和难度 1.题量控制

(1)阅读量。整卷总文字量为5200字左右,其中积累和运用900字左右、综合性学习500字左右、阅读3700字左右、写作100字左右。

(2)合理控制答题量。总答题量控制在1400字左右。2.难度预估

易、较易、较难、难四种难度试题的分值比约为3:3:3:1(2008—2009年),4:3:2:1(2010—2011年)。容易题分值有所增大,主要是照顾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二、关于阅读部分的考查

(一)阅读类型及分值 现代文阅读:

小阅读:12分 说明文、议论文 大阅读:18分 散文、小说 文言文阅读:

诗歌:4分 课外诗词

文言文:12分 课外、课内外对比

(二)呈现特点 主要特点一

规范科学:能力层级明确,题干表述准确 2008年诗歌鉴赏试题,如下:

(1)说说诗句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点评:能力层级明确(炼字赏析),题干简洁准确,难易适中。主要特点二

考点相对稳定 :突出信息搜集 ,突出筛选提取 ,突出语言品味

主要特点三

选材上凸显 :风土人情 ,地域文化特色 如《紫阳腰》、《古蜀栈道》等 主要特点四

与课本紧密衔接 ,引导日常课堂教学

(三)、专题探究及复习专题一:说明文

1、中考命题分析

命题点1:说明对象及其特点、作用。(重要)

命题点解读:近年来对说明对象及其特点、作用这三个考点总是合在一起考查,题目中给出了说明的对象,考查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考题分析:2009年《我国的太空植物》第八题,三分 2010年《秦岭》第八题,三分 应试方法: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命题点2: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核心)

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常见的十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 考题分析:2008年第九题,三分 2010年第九题,三分

应试方法:找出运用的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联系文章具体回答 命题点3: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三种说明顺序的掌握 考题分析:2009年第九题,3分

应试方法: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掌握准确的答题格式 命题点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一般让学生划分层次 考题分析:2008年第七题,2分 应试方法:熟悉说明文的三种结构形式

命题点5: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重要)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题第一小题,2分

应试方法:联系文章内容,了解所用词语的含义,再分析其作用 命题点6:语言特点(核心)

命题点解读:考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题的第二小题,2分

应试方法:能够客观的、准确的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主要抓住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命题点7:实践运用(重要)

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的特征、特点的把握,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考题分析:2008年第十题,4分 应试方法:了解并掌握说明对象的具体特点,联系实际并要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依据。命题点8:信息甄别(核心)

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阅读的细心与认真

考题分析:2008年第八题,3分 2009年第十题,3分 2010年第十一题,3分 应试方法: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特点,注意抓住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2、复习策略

(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 专题二:散文

1、中考命题分析

命题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核心)

命题点解读: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的内容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题分析:2008年第十一题,2分 第十二题,4分2009年第十一题,2分第十三题,3分

应试方法: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命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重要)

命题点解读: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应试方法,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命题点3:把握顺序

命题点解读:1 连接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 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放回原文中可选择的地方。

应试方法:1 注意审题,注意审题、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2 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 命题点4:结构和主题(重要)命题点解读:1 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好处,2 这句话(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 联系全文,指出某物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应试方法:1 分析散文的结构,要明确其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作用

概括主题要抓住体现作品主要事件、反映作者情感取向的关键句 命题点5:品味语言(核心)

命题点解读:包括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品评词语的妙用和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考题分析:2008年第十三题,4分 第十五题,4分2009年第12题,5分第十五题,4分

应试方法:对于词语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或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判断。

命题点6:表达方式

命题点解读:主要的3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应试方法:认真把握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及其不同的作用 命题点7:表现手法(核心)

命题点解读:考察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三年分析:2008年第十四题,4分 2009年第十四题,4分 应试方法: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命题点8:发展性考题(重要)

命题点解读:主要是仿写,续写或者对描写对象、人物感情、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应试方法:1 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明确的观点和态度 3 语言要流畅,不能有病句。

2、复习策略

(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 专题三:小说

1、中考命题分析

命题点1:把握文意。(重要)

命题点解读: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考题分析:2010年第12题,三分

应试方法:1 时间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2 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命题点2:品析语句(重要)

命题点解读:体味重要语句的语境意、特殊含义、言外之义及其传达的感情,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

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四题,4分。

应试方法:结合文意,合理作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命题点3:评价人物(核心)

命题点解读:品味、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三题,4分。

应试方法:1 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任务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命题点4:揣摩写法(重要)

命题点解读:对小说的写作技巧进行评价和赏析。考题分析:2010年第15题,4分。应试方法:应从结构内容等多个角度思考。命题点五:感悟体验(核心)

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进行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考题分析:2010年第16题,4分。

应试方法:准确把握文学作品内涵,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2、复习策略

(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 专题四:议论文

1、中考命题分析

命题点1:准确把握文段的观点。

命题点解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能正确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应试方法: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大多数为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式,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着作者完整的看法,在文章中表现为总结句、概括句等中心句形式。命题点2:确定论据,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核心)

命题点解读:能辨析为证明论点而使用的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能根据需要概括论据和为文章补写恰当的论据。

应试方法:论据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古今中外的所有事例都属于前者,所引用的名言、诗句、格言以及比喻、对比等阐述道理的句子,都属于后者。命题点3:分析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结构。(重要)能正确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各种论证方法、论证过程。应试方法:阅读时要找到文章中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看论据具体论证了哪些观点、是如何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捕捉到了论证的方法。命题点4:探究语言。(核心)

命题点解读:能结合文章整体,根据具体的词语或句子探究文章的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

应试方法:仔细体会论证语言在表述作者观点时的准确、严密。同时,联系语境,认真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用,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见解。命题点5:拓展感悟。(重要)

命题点解读:能从文章的观点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并联系实际进行拓展。

应试方法:有明确的观点,赞同什么、不赞同什么必须很清楚,能够联系自己积累的知识,用恰当的句式把自己的感受具体地表达清楚。

2、复习策略

(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

(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 专题五:文言文

1、中考命题分析

命题点1:朗读节奏划分。

命题点解读: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

应试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要考虑到上下句中字词的对仗,节奏的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

命题点2:实词。(核心)

命题点解读:理解常见文 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题分析:2008年第16题,3分;2009年第16题,4分;2010年第17题,4分。应试方法:了解常用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命题点3:虚词(核心)理解常见虚词词义及用法。

考题分析:2008年第17题,2分;2009年第17题,2分2010年第18题,3分。应试方法:识记重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命题点4:翻译句子(核心)

命题点解读: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考题分析:2008年第18题,4分。2009年第18题,4分; 2010年第19题,4分。应试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命题点5:整体感知,概括文意。(核心)命题点解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题分析:2008年第19题,3分。2009年第19题,2分。2010年第20题,3分.应试方法:在通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文章的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

2、复习策略

(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复习思路 专题六:古诗词鉴赏

1、中考命题分析

命题点1:炼字品析。(核心)

命题点解读:炼字品析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

考题分析:2008年第20题,2分。2009年第20题,2分。

应试方法: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的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命题点2:内容理解(重要)命题点理解: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

应试方法:只有先弄懂诗词所写的基本内容,才能进而想象其画面,体味其情感,感知其形象,领悟其主旨,才能进一步踏入审美的妙境。理解,是赏析的前提和基础。命题点3:描述画面。

命题点解读: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应试方法: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描绘。

命题点4:情感体味。(核心)

命题点解读: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情绪等。考题分析:2008年第21题,2分; 2009年第21题,2分; 2010年第22题,2分。

应试方法:明确诗歌的题材。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命题点5:主旨体会:(重要)

命题点解读: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应试方法: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解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命题点6:景物描写。

命题点解读:主要考察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或者要求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加以概括。应试方法:景要与情结合。命题点7:表达赏析(核心)

命题点解读:对古诗词表达方式、表达手法、修辞技巧以及语言表达的赏析。考题分析:2010年第21题,2分。应试方法:看清题目设问的角度。

2、复习策略

(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

1.诗歌鉴赏的复习不可盲目求全,应该选择重点。复习的重点应该是绝句、律诗和一些简短的现代诗歌。应该多读一些爱国诗篇、写景抒情的诗、送别诗等。对叙事诗、抒情诗的复习不可或缺,但尤以复习抒情诗为重点。

2.要分门类别地归纳总结古今诗歌的体裁特点及相关常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赏析。赏析时,要注意结合作者生平、作品时代背景,注重情感体会,注重对诗文中关键性词语的分析,前后联系,深入挖掘,避免对诗歌中的词句只作字面浅层理解。

3.进行长期的训练。也就是平时要多读多练,不能期望考试时的突击和临阵磨枪。“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在理解赏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对提高鉴赏能力也非常有帮助。

4.诗词鉴赏的考查题往往还会涉及一个人的阅历,阅历越丰富,就越能够较好地鉴赏诗词。所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也是答好诗词鉴赏考查题的知识储备之一。

5.理解和把握一些常用的诗歌意象内涵、赏析术语等,对精练、深刻地回答诗歌鉴赏题也非常重要和必要。

(1)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离别、游子; 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凄凉悲愁 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高洁隐逸 杜鹃、磁针——坚贞

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思乡 青鸟、鸿雁、雁足、尺素——音信、书信 白雪、玉壶、冰心——高洁(2)常见的人物意象特点: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爱恨情长的形象。

(3)诗歌风格术语主要有:

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豪放、苍凉、含蓄、婉约、沉郁、恬淡、清新、明丽、凄美、明快、秀美等。(4)语言特色术语主要有:

凝练、简洁、幽默、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富有音乐美、有感染力等。(5)反映诗人心情的术语主要有: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仰慕、惆怅、豪迈、恬淡等。(6)表达效果术语主要有:

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意境雄阔、意境清新、情景交融、耐人寻味等。

三、找准病症

1、提取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2、概括表述能力差

3、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艺术手法等概念模糊

4、文言文迁移能力差

5、就题答题,只有感性理解,没有理性分析。

6、点不清、不全。

四、总体复习思路

1、抓住文体,理清考点

2、逐项复习,归纳方法

3、选好例题,巩固训练

4、重视讲评,反思提升 扎扎实实教

认认真真练

反反复复思

灵灵活活答

祝大家教有所成!

谢谢!

第五篇:2013年中考研讨心得体会

2013年中考研讨心得体会

富县沙梁中学

王晓霞

今天,刘妮老师给我们物理互研组的全体成员传达了2013年中考物理研讨的信息:

首先,传达了宝鸡市教研室杨文睿老师做了《2012年陕西省中考物理阅卷分析及教学建议》的报告。报告中分析2012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的特点:总体来说是稳中求变,紧扣课标,落实课改,为突出了物理学的特点,在全面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对初中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查,试题难度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同时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及失分原因,给了我们一些教学启示:

1、注重基础,紧扣课标;

2、教材重视实验,突出过程方法;

3、关注能力,体现开放创新;

4、联系生活,强调知识应用。

接着,传达了陕师大附中陈著心老师做了《中考物理复习体会与经验介绍》的报告。报告中他强调了物理学科《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地位,谈到教师要以上述资料中的知识点为依据,在物理规定实验或生活小实验中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分析、拓展,使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知识、提升能力,并给出了教师自行命题的方法和依据共大家参考。

随后,传达了宝鸡市李波老师做了《从一堂课谈中考物理》的报告。报告中以一节物理课知识的呈现来体现在物理日常教学中渗透中考的考点和能力。

最后,传达了陕西省教科所梁放老师做了《培养物理思维能力,提高物理学习水平》的报告。报告中指出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是物理学习的灵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原始的物理问题引入教学,从中抽出问题的核心规律,并给出了各类方法的运用要领。

此次研讨会强调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全面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思想,充分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

报告中指出中考物理学科命题依据课标,立足教材,以生活、物理和科学技术发展为平台,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物理知识的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上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整卷重点、难点设置合理,试题所选取素材大部分源于日常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实际,并突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能量、环保、节能的意识,符合新课标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注重基础,紧扣课标,科学规范,突出考查物理能力;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强调知识应用;

3、加强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4、体现课改精神,注重思维,关注能力,稳中有新;

5、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报告中指出了学生失分的几个原因:

1、概念理解含糊,语言表达不准确,甚至书写错误,或二选一题都做;

2、作图不规范(例:电路图导线弯曲,正确-1);

3、学生参与基础实验的效果、认真程度不够高,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方法理解不到位;

4、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不熟悉,或是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

5、①对问题分析能力较差,体现在答题时思路不清;②单位换算出错率较高,③计算题书写不规范。有些学生在计算前,没有一些必

要的文字说明以及依据的物理原理,有些学生没有依据公式,直接是纯数字运算,有些学生结果没有单位。

物理教学中应做到“三必讲”、“三不讲”,同时还应逐步养成学生自我纠错习惯,才能达到有效甚至高效课堂。

“三必讲”: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之处必讲。“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

下载中考研讨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研讨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年中考物理研讨心得体会(定稿)

    2017年中考物理研讨心得体会 2016年12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安康市中考备考研讨会。研讨的内容包括:聆听了西安市第一中学赵睿老师对2016年中考评分标准的细则解读,历届中考题的......

    中考英语研讨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中考英语研讨心得体会 只要我们洞悉中考命题原则和考点,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深入研究复习策略,就一定能获得中考的最后胜利。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考英语研讨......

    中考研讨汇报材料(★)

    中考研讨汇报材料 高石崖初级中学 刘晓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参加这次中考研讨会,作为刚参加教学工作的我,很希望能从在座的各位政治专家身上学点经验。......

    徐中考研讨

    2015-----2016年度砀山县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刚才几位老师从各个方面谈了如何备考的问题,很全面也很详细,让人受益匪浅。我就从平时如何开展语文教......

    中考研讨发言稿

    立足课标,备战中考 通过石家庄和保定的两次中考研讨会,使我对今年中考的方向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现在也在用研讨会的精神来指导我们的英语复习。 我们在认真领会研讨会精神的基......

    体育中考研讨

    提高学生中考体育成绩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4年3月6日 主持人:时艳 参会人员:罗玉鹏、汤深彪、胡双凤 摄像:陈婷婷 一、主题发言:怎样提高学生中考体育成绩 1、如何使学生在体育项......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研讨心得体会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九年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扎实有效的复 习,通过这次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我豁然开朗。 首先,这次研讨会指明了中考复习的方向,理清......

    2013年中考语文研讨培训心得体会[模版]

    2013年中考语文研讨培训心得体会诸往初中初四语文组王小华2013年中考语文研讨培训心得体会 诸往初中初四语文组王小华 3月29号清晨,我和学校的其他两名名同事兴致勃勃地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