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恩施市政府工作报告——正稿1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9日在市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秦 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并对《恩施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说明,请各位代表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一二三四五‛的总体思路和‚四三二‛工作重心,着力建设‚仙居恩施‛,抢抓机遇,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5 亿元(预计、下同),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1.2:37.7:41.1。实现财政总收入9.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亿元,分别增长25.6%、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00元,分别增长10%、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7亿元,增长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亿元,增长14.6%。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①
②
会第二届会员大会,硒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积极推进。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8家,各类专业合作社达到 176 家。农村流通网络不断健全,新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70家。
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步伐,恩施大峡谷旅游专用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干堰塘至大楼门扶手电梯安装结束,岩湾餐厅建成营业,马鞍龙生态停车场投入运营;梭布垭景区新大门投入使用,龙麟宫景区改造升级完成,枫香坡、莲花池、柳州城等城郊生态休闲旅游持续升温,重点景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加强旅游配套服务建设,启动了2家五星级酒店建设,全市新增床位3456 张、旅行社23 家、导游及讲解员480人。强化旅游宣传,举办了‚全国百强旅行社恩施行‛,邀请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团到我市参观见学,著名学者于丹到恩施作专题讲座、著名主持人吴小莉主持恩施女儿会,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2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3亿元。其中景区景点接待游客50.8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168万元。
财力保障和融资能力增强。狠抓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财政收入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全年向上级争取和实施各类项目82个,落实到位资金7.3亿元。加强融资工作,规范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机制,全年落实银行融资3.3亿元;采取BT、BOT、TOT等方式,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厂经营权转让、叶挺路后山湾段改造、安臵房建设等项目实现融
④
受到州内外广泛关注。按照‚三个原则‛和‚五个环节‛要求,规范农民建房管理,特色民居建设与改造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狠抓农村公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国省道大中修118公里,改建升级农村公路471公里,规范养护农村公路722公里,解决了7.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抓好扶贫开发,实施了104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落实106个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资金。突出乡镇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推进集镇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狠抓节能减排,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家园工程,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低产林改造、沼气池建设等生态保护工程,加强城镇空气质量污染源治理、噪声管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高。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和开发利用,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开发进一步规范,水电、风能、沼气池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取得较大进展。
(三)狠抓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实施了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以岗位设臵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以实施绩效工资为重点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正常运转。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受到国家和省充分肯定。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稳步实
⑨
⑧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教育事业,启动实施了龙凤高中、舞阳中学改扩建和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工程,狠抓农村教师周转房和安居工程建设,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着力建设高效课堂,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市中心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巩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恩施女儿会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系列商标;成功举办了‚2010年恩施女儿会‛,参加了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取得良好成绩。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普活动,被正式纳入省民族团结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13生育文明‚三级联创”○、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取得突出成效。认真
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完成年度任务。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受到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表彰。民兵预备役、统计调查、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外事侨务、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工商联、工会、档案、史志、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狠抓民主法治和政府自身建设,政府执行力不断提高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加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加强校园安全保卫、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等工作,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成果得到巩固提升。
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特色农业发展规模不大,精深加工不够;工业发展水平不高,要素支撑乏力;服务业发展、旅游配套建设滞后,接待能力不足;城镇建设资金困难,征地拆迁安臵滞后;社会事业发展‚欠帐‛较多,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一些社会矛盾仍很突出,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大;经济发展软环境欠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市委《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仙居恩施‛的决定》的第一年。建设‚仙居恩施‛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以州城发展为龙头,20以八大生态走廊○为骨架,突出特色产业、特色民居、生态道路和文明素质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发展力度,逐步实现农村居民生活城镇化,城市市民生活乡村化,让本地人生活得像神仙,让外来人体验恩施神仙般的生活。按照市委建设‚仙居恩施‛的总体部署,做好全年的各项工作,对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在‚十二五‛时期实现新的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
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形成包装储备一批、洽谈签约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大力推进投资过亿、产值过亿工程,实现工业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加快推进硒都茶城、中百仓储、清江创业园、建材城等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山寨皮革、宇宏木业、伟峰高岭土等项目建成投产,支持中百仓储农副产品精细加工、太极生化扩建生物复合肥及生物农药生产线、来发塑料万吨农膜生产线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大石煤综合利用、姚家坪电站、分水滩电站、铁矿开采等项目工作力度,力争开工建设。
实施企业成长工程。突出抓好现有企业的提档升级,全年实施技改项目40个,完成技改投资6亿元。新增年产品销售收入过500万元工业企业15家,其中过2000万元企业 8家,过亿元企业2家。紧紧围绕富硒绿色食品、水电能源、烟草、机械制造、矿产建材、医药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推进新型工业企业集群发展,培植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加强对企业的指导,为企业搭建融资、信息、维权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培育一批企业进入全省科技型企业成长路线图团队;引导企业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二)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壮大发展特色农业
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结合打造‚仙居恩施‛、建设八大生态走廊的要求,按照‚新建与管理并重、规模与质量并举‛的原则,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水
1好恩施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抓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不断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作,不断完善‚以钱养事‛
○23、‚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三)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强重点景区建设。围绕打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强力推进恩施大峡谷、清江画廊、梭布垭石林等重点景区建设。狠抓恩施大峡谷创4A级景区工作,加快景区旅游综合服务枢纽项目建设进度,启动云龙河地缝、大山顶景区开发工作;加快建设恩施大峡谷旅游专用公路,积极做好恩施大峡谷干堰塘至倒灌水段道路和沐抚集镇道路改造工作,努力改善旅游通行条件。启动清江画廊浑水河旅游港区建设,加快梭布垭景区提档升级工作。积极做好老城区和历史文化古迹、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工作,促进历史文化旅游发展。围绕建设八大生态走廊部署,推进枫香坡、莲花池、柳州城、望城坡、戽口、小溪、南里渡等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景点建设。
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充分发挥恩施资源优势,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星级宾馆建设,支持做好2家五星级酒店建设;引导发展星级农家乐,支持新发展农家乐100家。积极做好游客接待中心、恩施土家特色古镇、文化
3大道人行天桥、亲水走廊五期工程进度;启动实施金凤大道及许家坪隧道、施州大道北端改造、金桂大道至烂草湾连接线、红庙污水处理厂、垃圾综合处理厂、三水厂扩建等工程建设。做好恩施城区环型快速通道前期工作,启动州城电网提档升级工程,进一步抓好供水、排污、公厕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一批卫生、文化、体育、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配合做好州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恩施民族中学、恩施机场扩建、金山大道、金龙大道等项目建设。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围绕‚洁净、畅通、安宁、和谐‛的要求,深入推进“六城同创”,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开展文明卫生先进单位和文明小区创建工作,完善门前‚四24包‛责任制○。整合执法力量,实行综合执法,从严整治城区道路
25交通、环境卫生、市场经营秩序。大力倡导‚三不三尊重‛○,提升市民素质。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狠抓节能减排,提高环境质量。积极探索集镇、村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抓好乡镇建设的指导,推进集镇美化、亮化、净化、绿化。
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重点抓好八大生态走廊沿线的产业发展、民居改造和生态公路建设。按照‚青瓦白墙花格窗‛和突出吊脚楼元素等要求,完成民居建设与改造
5员的跟踪服务工作,支持做好融资、用工、市场开拓等工作,营造优惠宽松的创业环境,培育壮大一批新的市场主体。
(六)以财源建设为基础,切实提高财力保障水平
扎实做好财税工作。加强财源建设,夯实基础财源,巩固壮大骨干财源,培植后续财源。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为主要内容,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收入、支出、监督三大管理体系建设,提升财政保障服务水平。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的监控力度,坚持依法征税,确保税收平稳增长;严格非税收入管理,做到应收尽收。
加大融资力度。巩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创建成果,支持市农村信用社组建恩施农村商业银行,积极争取并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恩施设立分支机构,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做大做强恩施城投公司,提高融资能力。盘活国有资产,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和土地收益。采取多种方式融资,进一步争取银行支持,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努力缓解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资金压力。紧紧依托资源优势,精心策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资。进一步完善‚十二五‛规划项目工作,继续做好‚616‛对口支援工程项目和资金争取落实工作。
(七)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城乡
7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确保农民参合率92%以上。加快推进恩施文化广场建设,尽快启动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扎实开展民族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景区活动,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争创国家级民族团结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目标。做好档案、史志工作,编辑出版《恩施市志》。继续抓好民兵预备役、统计调查、民族宗教、住房公积金管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等工作,支持工商联、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工委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认真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抢抓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市机遇,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争创全国优秀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继续抓好‚两个教育‛活动,强化‚三堵三闹‛整治。加强信访工作,探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做好群体性事件和非正常死亡事件的预防处臵。狠抓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安全治理,强化对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民爆物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排查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防汛抗旱等工作,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和信息平台
26○
9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工业经济突破性发展。工业园区大力拓展,净增年产品销售收入过500万元工业企业57家,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加46亿元、20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245.2%、238.2%,年均增长28.1%、27.6%。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六大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培育了‚恩施玉露‛、‚湖北思乐‛、‚大山鼎‛、‚清江源‛四大农业品牌和一批龙头企业,全市州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恩施大峡谷驰名中外,枫香坡、莲花池、柳州城等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景点受到州内外的广泛关注。
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观。累计投资30多亿元,加快城区道路、桥梁、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凤凰大桥、凤凰山隧道、施州大桥、金桂大道、土桥广场、施州大道黑色化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骨架不断拓展,城镇化水平达30.4%,比‚十五‛期末提高了5.4个百分点。乡镇集镇条件改善,乡镇主要街道硬化率达100%,路灯覆盖率80%以上。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开通运营,城乡通行条件大为改观。农村公路、饮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十一五‛时期累计新建和改扩建等级以上农村公路1347公里,全市等级以上公路达3628公里,行政村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90%;累计解决了2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和城市电网二期改造工程。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一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稳步推进,特色民居改造成效显著,乡村面貌
27○
1较大进步。
总体来看,‚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全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城镇面貌明显变化、对外开放明显扩大、民主法制明显进步的五年。五年的发展,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幸福指数,提升了恩施的对外形象,提升了发展自信。全市干部群众扎实苦干,辛勤耕耘的工作实绩既让全市人民获得了实惠,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在前三年的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我市两次获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并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财政收入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财政收入质量处于全省前列。在全州年度考核中,连续三年名列前茅,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州的比重逐年提高,全州发展龙头地位正在形成。五年来,我市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全国(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省级园林城市‛、‚全省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平安创建、‚616‛对口支援工程、林权制度改革、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新农村建设、清洁家园工程等方面的经验和亮点,在全国、全省、全州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作推广。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五年的发展实
3重点突出、措施具体,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纲要(草案)》也客观分析了‚十二五‛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集中体现在市域经济总体实力仍然很弱,赶超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任务艰巨;社会事业发展‚欠账‛较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压力较大;特色产业优势尚未发挥,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进程较慢;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匹配。等等。
(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建设‚仙居恩施‛统领全局,进一步突出‚四大重点‛,全力打造‚三张名片‛,深入推进‚两大工程‛,着力改善民生,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恩施市建设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富裕、城乡统筹发展、社会文明和谐的‚仙居恩施‛。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一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1.8万元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二是促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力争到‚十二五‛末,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 14:38.5:47.5。同时,《纲要(草案)》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保障民生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目标。提
5抓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搞好城市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以八大生态走廊为重点,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五改三建两提高一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恩施模式‛,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强集镇、村庄和农民建房的规划与管理。扎实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完成60个村(居委会)的整村推进任务。进一步加强城乡交通、水利、农田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
第三,大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纲要(草案)》对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重点抓好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社区科普活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关心支持特殊教育,高度重视民办教育发展,努力实现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目标。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公立医院规划布局,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促进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抓好恩施文化广场、恩施女儿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精品文化品牌,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逐步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积极开展全民创业工作,稳定和扩大就业渠道。强化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应急救援
7要进一步做好项目的编制、论证、申报、争取和落实工作,力争‚十二五‛时期项目投资超过1000亿元。特别要注重抓好大项目的谋划和实施,重点抓好恩施城区环型快速通道、石煤综合利用、姚家坪水电站、农产品加工园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恩施土家特色古镇等重大项目建设。
各位代表!《恩施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经本次人代会审议通过后,将成为指导全市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对政府的执行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按照‚创学习型机关、当专家型领导、做思考型干部‛的要求,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科学决策能力,不断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使决策更加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市场规律。要坚持向群众学习,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切实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重视司法监督,强化监察、95、改造城区背街小巷6条;
6、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00户;
7、完成清洁能源入户工程8000户;
8、完成龙凤高中、舞阳中学、桂花园小学改扩建,实施恩施盲校建设;
9、解决14个农村乡镇(办)集镇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
10、建设20个社区规范化服务场所。
各位代表!恩施市当前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32○
1留后,原由乡统筹和村提留中开支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采取‚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
⑩财政四项改革:指以部门预算为基础,国库集中支付为核心,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财政制度改革。‚四个一‛负责制:是指市委、市政府、恩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为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的一项措施。具体内容是:一名市级领导牵头,带领一名局长(主任)、一名政法干警、一名纪检干部,协调帮助企业解决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12‚616‛对口支援工程: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为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力度而实施的一项工程。由一名省委省政府领导率领6个单位(4个省直厅局、一所高校或科研院所、一家大型企业参与)、对口支援1个县市、每年办6件实事。2007年8月全面启动。
13生育文明‚三级联创‛○: 是指省人口计生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开创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省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育文明建设先进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社区)‚三级联创‛活动。
14○‚两个教育‛:是指党员干部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教育和群众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教育。15‚三堵三闹‛○: 三堵是指堵门、堵路、堵工地;三闹是指闹访、闹丧、闹医。16‚四访促和谐‛○:2009年3月,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启动2009年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四访促和谐‛主题活动,通过开门接访察民情、主动约访排民忧、带案下访解民难、上门回访暖民心,巩固和扩大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成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四访促和谐‛活动规定,各级部门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职责和特点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带案下访活动。
17创先争优活动:为巩固、扩大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中共中央决○定从2010年4月开始,围绕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18‚1+4+x‛村(居)务公开:○‚1‛就是全市统一确定一个综合性村务公开日,‚4‛就
325‚三不三尊重‛○:2009年2月19日,市委书记谭文骄在州城建设管理大会上倡导‚三不三尊重‛。内容是:‚不违背交通法规,尊重交警;不违背文明守则,尊重城管;不违背保洁要求,尊重环卫‛。
26恩施文化广场:即原市文化馆片区改造工程,项目名称为‚文化摩尔城‛○。27五改三建两提高一公开:○‚五改‛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三建‛即建沼气池,建农家房舍,建致富园;‚两提高‛即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一公开‛即每个村每年必须进行4次村务公开。
28两圈一带:两圈是指: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一带是指:长江经济○带。
29五纵七横一环:十二五时期形成五纵七横一环的交通网络,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五纵:高旗大道,旗峰大道+土司路+航空大道,施州大道,金桂大道+土桥路,金龙大道(乱草湾——州级开发区——七里坪路);七横:站前大道,施州大道北线,火车站——州行政中心——向家村,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延伸线(金凤大道:209绕城线——红旗大桥——高速连接线,以隧道方式穿过许家坪机场与高速公路连接线连接,西与209国道外迁线连接),金山大道(高旗大道接点—黄泥坝—州级开发区),民族路延长线——209绕城线+民族大道+土桥大道,人民路延长线——209绕城线+中山路+人民路+黄石大桥下穿五峰山延长线——外环;一环:外迁的‚209‛绕城公路+吉星高速互通——向家村——七里坪——谭家坝
30‚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31‚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2清洁能源: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能源。可再生的、消耗○后可得到恢复,或非再生的(如风能、水能、天然气等)及经洁净技术处理过的能源。
第二篇: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正稿(定稿)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9日在松木坪镇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镇人民政府镇长 黄兴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受影响最大、遇到困难最多的一年。一年来,全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工业强镇、椪柑大镇、文明新镇”的战略目标,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点,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克难奋进,改革创新,较好地完成了镇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全镇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全年完成企业总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19.5%;财政收入完成4142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25万元,同比增长17.7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7亿元,同比增长99.1%;农民人平纯收入实现6715元,同比增长15%。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4亿元,同比增长28.8%;规模工业销售收入5.89亿元,同比增长96.6%;新增规模企业4家,净增规模企业3家,其中新增规模农产 1
品加工企业1家。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全镇私营企业总数达到82家,个体工商户达到780家。开展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大力营造信用环境,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信用乡镇。
──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2009年新签约项目6个,其中工业项目3个,分别是湖北红嘉高岭土项目、湖北鑫强节能建材项目、湖北天利达果蔬酵素项目,上述3个工业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商贸企业3个,分别是宜都市清江河工贸有限公司、湖北宜都银海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双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预计2010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产。竣工投产项目3个,分别是华新搅拌站项目和宜都清江河工贸有限公司、湖北宜都银海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两个商贸企业。3个投产项目当年实现税收146万元。在项目建设上,今年重点围绕华新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投产、鑫强建材磷石膏项目、红嘉无碱玻璃用高岭土项目、天利达果蔬酵素项目等三个项目开工建设及林森科技工艺革新、资源配置做了大量的协调服务工作,解决了相关矛盾和问题,为在建项目的投产及建成项目的达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展了以“访民营老板,问发展服务与需求”的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会后,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先后就有清江河工贸有限公司等6家商贸企业落户我镇,在学习活动中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立足资源优势加强招商引资,促使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红嘉高岭土、楚熊高岭土、豪迈高岭土的建成,使我们开发高岭土资源、走资源转化增值的思 2
路更加清晰。落户红花套清江绿色产业园的年产8000吨果蔬酵素系列产品项目为我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农副产品转化增值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安全教育,营造浓厚安全氛围;强化安全领导,落实安全生产硬责任;强化隐患整改督办检查,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强化责任追究,严肃查处事故手不软。立足安全监管机制创新,在高危行业推行“专家查隐患、政府督整改、企业抓落实”的安全管理机制。引导企业摆正角色定位,全镇在安全生产上强调两个主体一起上,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制。安委会管理层次进一步理顺,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责任进一步增强,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在整顿矿业秩序上努力工作,有效遏制了乱挖滥采蔓延的势头,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平稳。
──农民增收渠道逐步建立。高标准建设东七村万亩现代粮油示范区,以优质粮油生产带动农民增收。扶持发展规模养殖,培育年出栏千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大户,以发展养殖业带动农民增收。推行椪柑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开发优质产品,以椪柑产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不断完善项目建设与农民就业相对接的机制,建立招商引资企业用工和农民就业信息台帐,鼓励招商引资企业优先录用镇内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 3
就近转移,以增加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全面落实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家电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退耕还林补助、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惠农政策,以落实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社会和谐安定有序。全镇上下在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理念的指引下,严格执行《宜都市信访维稳工作分级负责、分别处置、分类问责实施办法》,制定了《中共松木坪镇委员会关于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的意见》,建立了镇、村、组、户四级信息网络,实现了信访维稳信息工作的全覆盖。每月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例会,及时准确掌握不稳定因素。按照分级负责、分别处置的原则及时对矛盾纠纷进行调处,做到纠纷不上交,矛盾不激化,影响不扩大,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加强对信访维稳工作的考核力度,对越级访、群体访、赴省进京访及群体性事件严格考核。切实加大对信访维稳工作的保障力度,全年信访维稳经费支出达120多万元。不断探索完善信访维稳长效机制,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得以有效化解,维护了全镇稳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文明示范户创建评比活动有效激发了全镇广大农民勤劳致富的热情,增进了家庭成员和邻里之间的团结和睦,增强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民生,积极推动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教学设施条 4
件逐步改善,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目标,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教育目标考核先进单位。教育与人文环境的联系日益紧密,炳炎红军小学挂牌仪式隆重举行,红军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承,特色教育内涵进一步拓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高,防范重大疫情蔓延的应急机制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提高,手段不断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深入人心,参合率达到99.4%。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扎实开展,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生育秩序明显好转,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民政工作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兑现及时,在扶贫济困、救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体育事业平衡发展,投资24.5万元改建了镇综合文化站,挖掘整理传承吹打乐特色文化,荣获了“湖北吹打乐之乡”称号;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市举办的“松宜煤业杯”篮球赛中获得好成绩。加强乡村环境整治,以茶元寺集镇、雅澧线、江茶路为重点,着力推进清洁乡村工程建设,乡村环境逐步美化、亮化。人事、统计、档案、老龄、民兵、武装、电力、电信、邮政、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功能不断完善。投资416万元建设东七村人口安全饮水入户管网工程项目,争取扩内需中央新增投资300万元建设松木坪集镇3个小区自来水项目,解决了全镇近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永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实施 5
堰塘整治120口。全面实施村级道路硬化工程,在市级计划27.6公里的基础上,镇级追加5.05公里,全年村级公路硬化里程达32.65公里。争取国债项目资金80多万元兴建镇卫生院综合影像楼,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投资10万元改造江家湾村委会,村级阵地不断完善。改善农村电力设施,对金岗岭等12个台区实施低压改造,对徐家湾等5个台区实施户表改造,农村用电保障进一步加强。以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水利设施水泥化。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的考验和挑战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和社会各届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各位代表及参与、关心、支持我镇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综合实力仍不够强。二是农民就业率不高,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是地质灾害治理难度大,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影响着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四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加以解决,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奋发有为地做好各项工作,6
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2010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10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收尾年,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基础年,也是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六届四次党代会、人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我市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强镇、现代农业重镇、生态文明新镇”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突出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农村经济总收入10亿元,增长40%;企业总产值39亿元,增长40%;规模企业产值8亿元,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增长50%;财政收入5380万元,增长30%;农民人平纯收入7722元,增长15%。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加强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工业强镇
坚持以提高工业化水平为目标,推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的转变。进一步完善项目策划、生成、储备、跟踪、落地机制,形成项目滚动发展工作格局。以培育主导产业为突破口,以资源加工带动资源开发。引进建设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资源转化增值、有助 7
产业链条延伸的资源深加工、精加工企业,促进全镇工业转型。以壮大规模为主积极打造亿元企业,以科技创新为主促进企业提档升级,以品牌创优为主提高市场竞争力。
按照“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产、达产项目抓效益”的思路,进一步落实项目专班推进机制,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不断提高项目建设工作水平。要按照盘活建成的、推进在建的、服务受益的定向服务要求,逐步达到项目盘活、盘大、盘强的目的。要按照跟踪盯紧的工作要求,促使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户。要牢牢把握政策导向,坚持高起点,精心谋划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大项目。要积极支持规模企业扩大投资新上项目,实现发展一个项目,联动一片产业、带动一方发展。
始终强化“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要发展靠招商”的理念,继续下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要进一步建立招商目标责任制,强化招商引资硬责任。要大员上阵,专班出击,搞好招商引资全程服务。要进一步创新机制,逐步推行社会化、信息化招商引资,形成全员招商、大招商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创优服务环境,确保资金、技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要进一步探索规律,围绕本地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以资源转化增值为取向,以新产品的开发带动全镇资源的开发,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2010年,全镇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要完成“543”目标:即新签约项目5个,建成投产项目4个,盘活项目3个。
全面落实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镇属企业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练好内功,保持生产经营稳定。加强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协调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分类指导,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抓好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完善“专家查隐患、政府督整改、企业抓落实”的安全监管机制,做到安全监管保平安,安全生产增效益。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维护正常开采秩序,保护好生态环境。切实抓好森林防火、电力安全、防汛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道路安全、消防安全、船舶安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安全工作。坚持依法治税,严格税收秩序,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0年要完成财政收入538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要完成2890万元。
二、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加快产业培植,促进生产发展。以种肥供应一体化、种植全程机械化、配套设施水泥化、病虫防控生态化、产品销售合作化为措施,发展万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粮油产业。采取订单式、合同制管理,今年力争发展优质香米1000亩,优质油500亩。推广“十个一”(配方施肥一张单、生物防治一袋虫、增糖控水一张模、农业投入一本帐、虫害诱杀一盏灯一张板、深槽栽培一株草、土壤改良一袋肥、延迟采收一个棚、冷藏保鲜一个库)的生产技术,发展种植大户,抓好精品园建设,9
提升椪柑品质;依托经纪人销售队伍,拓展销售渠道;扶持“今果果”合作社自主开发终、高端市场,打造精品名牌,培育椪柑产业,逐步实现“村村有基地、人平一亩柑、人均增收过千元”的目标。以发展有机茶为主攻方向,依托三山公司现有基地、品牌优势及市场效应,进一步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走引进联合开发之路,大力推广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深度开发系列有机茶,围绕提升茶叶品质、包装提档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争创国家级品牌。以畜禽养殖生态化为目标,大力发展养殖业。在区域环保可承受能力范围内,着力培育畜牧业养殖大户,以扶持年出栏千头生猪、百头菜牛、500只山羊养殖大户为重点,推动全镇养殖业快速发展。今年内力争培养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4个。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万亩现代粮油示范区建设为样板,统筹推进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路路相通、沟渠成网的要求,逐步实现水利设施水泥化。争取农电改造项目,实施11个台区电力改造,新增两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提升农村用电质量。继续实施村级公路硬化工程,全年完成10公里村级公路硬化任务。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全年整治堰塘不低于50口。
三、注重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统筹推进全镇社会事业发展。以提升为民办事服务水平为目标,规划建设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农村财务服务 10
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综治维稳服务中心,抓紧完成立项、规划设计、招投标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年内启动建设。规划建设镇村一体化电子政务平台,建立镇村电子政务办公网络系统,逐步实现电脑办公、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武装科技服务队伍,定期组织农民开展以柑粮油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为主的适用技术培训,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坚持教育优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行目标管理,促进教育优质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关注关爱留守子女成长教育。传承优秀民间文化,培养造就一批文艺骨干;挖掘、整理人文资源,启动炳炎故居建设,弘扬红军精神,进一步增强“湖北吹打乐之乡”后续效应;健全村级文化阵地,规范建设全镇村级图书室和农家书屋,武装一批农村文化中心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村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开展全民健身,举办一次农民趣味运动会。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医疗卫生环境;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提高合作医疗实施和管理水平。以稳定低生育水平和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重点,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严格落实各项优扶政策。大力宣传国家相关社会保障政策,逐步扩大城乡社会保障工作覆盖面,2010年全镇新农保参保率力争达70% 11
以上。启动民间资本,加快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力争2010年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500户。继续抓好以矿山地质灾害区域内受损房屋搬迁重建为主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四、加强环境整治,推进城乡统筹
科学编制镇村建设规划,与松宜管委会共同完成集镇总体规划,按照布局合理、发展联动、设施共享的思路搞好村庄规划,强化规划管理,农房建设要严格规划审批程序,确保镇村建设规划落实。加强乡村环境整治,以雅澧线、江茶路、五茶路、彭泉路、松王路为重点,整治“脏、乱、差”。抓好中心村垃圾处理场建设,全镇构建以集镇为中心,中心村为重点,居民点为支点的垃圾清运处理体系,实现垃圾专人清收、定时清运。抓好观音桥中心村整治,规划建设一处停车场,实施五茶路绿化。完善集镇相关配套设施,规划建设集镇垃圾处理场,实施集镇150米暗河整治。创新“以钱养事”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公益事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强化守土有责,促进稳定和谐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建设,完善物防技防设施,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矿山企业、危化品生产使用企业、道路交通、建筑安装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12
有效遏制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确保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资等质量安全。
高度重视信访维稳。认真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严格落实“三分”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强化镇村两级责任,进一步加强镇、村、组、户四级维稳网络建设,充分发挥镇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和村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的作用,进一步创新信访维稳领导机制、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稳定因素,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杜绝赴省进京访、集体访、缠访和恶性事件的发生。
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按照“五五”普法工作部署,全面加强全民法律知识的普及,增强全体公民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深入开展 “平安乡镇”、“平安乡村”、“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继续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2010年,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的发展任务,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要大力弘扬全员学习、终身学习,推 13
动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积极争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履职本领。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扎实抓好整改落实工作,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应对困难挑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创新,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谋大事、抓重点、解决突出问题上来。
更加注重工作落实。正确把握政府工作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找准角色定位。进一步转变作风,要坚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避免身在基层不了解基层,人在群众中不认识群众。在推进工作落实上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干”字上下功夫。要带头干,不当“甩手掌柜”;要领着干,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抓紧干,定下来的事,说干就干,绝不能慢慢腾腾、拖拖拉拉。要进一步加强督办检查,盯住“不落实的事”,问责“不抓落实的人”。
更加注重清正廉洁。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设廉政型政府。模范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管好团队,做令行禁止、廉洁从政的模范。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狠刹空谈、浮夸、吃喝、工作不落实等歪风,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增强廉洁从政意识。严肃财经纪律,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执行定期公开制度,做到工作公开 14
透明。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坚决制止奢侈浪费,坚持勤俭办事,以清正廉洁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同志们,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机遇前所未有,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蓬勃的朝气、更加踏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和依靠全镇人民,凝心聚力,奋勇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松木坪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2012王正伟政府工作报告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1日 王正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齐心协力,负重拼搏,取得了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盘点去年的主要成果和变化:一是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2060亿元,增长12%。实现财政总收入371.4亿元,增长29.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达220亿元,增长43.2%;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11.1亿元,增长27.9%,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固定资产投资1640亿元,增长30%。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特色农业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3%,“五优一新”工业占到工业增加值的72%,服务业占到经济总量的38.8%。黄河金岸效益凸显,中心城市快速成长,山城建设全面展开。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又有
新提高。十项民生计划30件为民实事全部超额完成。35万生态大移民全面启动。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和城市低保户廉租房等制度全覆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5380元,增长15%。四是长远发展赢得新机遇。银川作为中阿经贸论坛永久举办地,承担起国家向西开放的重任。沿黄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跻身18个重点开发区。宁东基地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成为宁蒙陕甘能源“金三角”重要支撑。六盘山地区被确定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我们届初提出的“五个翻番”目标有四个提前实现:全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分别是2007年的2.2倍、2.7倍、3.1倍和2.2倍;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510亿元、利润120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8.4倍和20倍。这些成就的取得,标志着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上迈出了更大更坚实的步伐,极大地增强了全区各族人民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信心和决心!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围绕提升经济竞争力,狠抓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打优势牌,走特色路,构建起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优三高”引领农业增效。“三大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粮食总产358.9万吨,实现8连增,再创历史新高。种植优质水稻70万亩、灌区冬麦56万亩、脱毒种薯16万亩。设施和覆膜保墒旱作农业提前两年完成目标。畜牧水产快速增长,占农业总产值的38%。120个示范基地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机械化水平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引进中粮、中石化、法国轩尼诗等知名企业参与产业化经营,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4.7%。宁夏大米等43个农产品跻身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加贝兰”等地产葡萄酒屡获国际大奖,“塞外香”等9个粮油品牌荣获国家金奖,特色农产品远销92个国家和地区。“三大千亿”计划助推工业升级。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工业园、灵武羊绒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园区。青铝30万吨电解铝、锦宁120万吨铝镁合金、宁夏石化500万吨炼油、水洞沟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火电装机368万千瓦,新型煤化工产能达270万吨,外送电突破260亿度。并网风电、光伏电站装机分别达150万千瓦、50万千瓦,居全国前列。23个新能源、新材料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实现工业增加值830亿元,增长17%。攻克超低灰纯净煤等一批关键技术,甲醇制丙烯催化剂填补国内空白,镁冶炼技术装备、智能模压淬火机床全国领先,高精度铍青铜材料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高纯射频超导铌腔产品打破发达国家垄断。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循环经济试点成效显著。“四大体系”带动服务业兴起。“三大口岸”全部投运,“六大物流园区”建成使用,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达126家。金融体系逐步完善,发行企业债券37亿元,上市再融资27.3亿元;新增小贷公司50家、村镇银行4家;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970亿元和2920亿元,增长15%
和20%。特色旅游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25%。名牌战略扎实推进,又有9个品牌荣获全国驰名商标。城乡市场日趋活跃,“万村千乡”“家电下乡”等流通工程全面实施,新建改造一批农家店、农贸市场和大型商场,城乡消费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7亿元,增长18.2%
(二)围绕提升区域竞争力,推进了“两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沿黄城市带和山区大县城建设为抓手,打开了山川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新局面,城镇化率达49.8%。沿黄城市带辐射力不断增强。编制实施沿黄经济区总体规划,中华黄河坛、地质博物馆、水利博览馆、青铜古镇、中华回族第一街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五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全部建成,以银川为核心的黄河金岸与西安—咸阳、兰州—天水、呼包鄂榆等经济区形成呼应之势。山区大县城建设初见成效。各级政府投入22亿元,撬动社会投资46亿元,实施一批市政、产业和扶贫开发等重点项目,掀起了中南部大建设、大发展热潮。固原区域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山区各县城特色日益彰显,重点中心镇面貌大为改观,人流、物流、资金流快速聚集。县域经济竞相发展。总量占到全区的53.9%,6个县市跻身西部百强县。与2007年相比,13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17个县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发展态势。
(三)围绕提升开放竞争力,拓宽了对外交流的新渠道。发挥人文、地缘和产业等优势,巩固扩大传统开放区域,重点推进向西开放,提升了整体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中阿合作再谱新篇。隆重举办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76个国家和地区、2300多个企业机构、8500余名国内外嘉宾云集盛会,签约项目164个,合同投资840亿元,规格、规模、成效、影响均创历史之最。启动建设了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和论坛永久会址,中阿合作交流的“宁夏平台”加快形成。内引外联不断拓展。成功举办香港周、文博会、园博会、房车节等“六大节会”,凝聚了商气和人气。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等6个市、州建立友城关系,与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建立合作新机制,与神华集团等15家央企签订战略投资协议2000亿元。多次组团赴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南亚、中东等地招商。全年招商到位资金超过1000亿元,增长40%。立体交通达海通边。启动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开通银川至迪拜国际航线,加密国内航线航班,民航旅客吞吐量350万人次。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西北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银川新站投入使用,铁路年发送旅客能力提高到500万人次。银川至巴彦浩特、同心至沿川子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新增公路1988公里,总里程达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0公里。对外经贸快速发展。设立境外销售中心7个,签订对外合作服务合同3172万美元,是上年的4倍。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增长30.4%。进出口总额22.6亿美元,增长15.1%。
(四)围绕提升环境竞争力,优化了跨越发展的支撑条件。积极打造西部服务优、审批少、效率高的省区。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在
全国率先完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区直管县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水务一体化管理、农垦等改革步伐加快。城乡一元化户籍改革稳步进行。医药卫生改革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取得实效。文化体制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宁夏演艺集团和储备粮公司挂牌成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成发挥作用,8项教育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启动政府部门履职评估机制,建成自治区政务网上办事大厅和110个规范化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实施行政许可“并联审批”,拓宽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加大审计监察力度,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三公”经费明显下降,政风行风持续好转,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6件、政协委员提案561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9件,制定政府规章14件。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见,强化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管理,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严打整治,重大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3%。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开展“千人万件”矛盾预防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得到解决。狠抓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加强国家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百井支农富民工程”深受群众欢迎,双拥共建成果丰硕。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实施
“六个百万亩”工程,加快构筑沿黄绿色景观、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和六盘山水源涵养四大绿色屏障,完成造林15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1.89%。连片集中整治农村环境,71个乡镇(农场)受益。深入推进引黄灌区节水改造、中北部土地整理、苦水河治理等项目,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成为首个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的省区。
(五)围绕提升形象竞争力,迈出了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的大步伐。高举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旗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宁夏在国内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改善民生让社会更温暖。实施中南部生态移民规划,投资26.7亿元开发整治土地8.9万亩,建成移民新村75个、住房2万套,3万移民入住新家。建设“黄河善谷”,立德、弘德、厚德慈善产业园落地项目12个,投资7.4亿元,破解贫困的经验引起国际关注。以创业带动就业,创造新岗位4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72万人次,新增就业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高龄津贴范围,城镇职工“五险”参保396.5万人次,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提高最低工资、城乡低保和医保补助标准,30.4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均增加200元,人均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商品房价格涨幅回落;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各类保障房17.5万套,40多万城乡群众喜迁新居。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
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亿元;构建中心城市蔬菜直销网络,适时调控食品市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7.7%降到3.6%。均衡服务让社会更公平。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提前实现。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113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幼儿园93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50.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教育强县(区)全部达标;安排5亿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40.2万人,营养早餐和午餐试点惠及37.8万学生,宁夏经验在全国推广。高校15亿元债务得以化解;宁夏大学新增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自治区新区医院、宁夏医科大学心血管医院等建成使用;中医药、回医药稳步发展;以县为单位消除了碘缺乏病;新招考乡镇医务人员1050人。“四免一救助”惠及26万妇女儿童。“少生快富”提标扩面,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首次控制在14‰和9‰以内。宁夏大剧院、贺兰山体育场主体完工;农家书屋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现代演艺、动漫创意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等重大赛事,田径项目实现全国赛事金牌“零”突破。民族团结让社会更稳定。认真开展“五个十”创建和宣传教育“六进”等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宗教场所,评选了一批“和谐寺观教堂”,回汉各族一家亲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各位代表,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在跌宕起伏的经济大潮中,在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有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全区各族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长远
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驻宁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夏发展的兄弟省市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辉煌的事业总是在攻坚克难中铸就。我们既要坚定前行,又要冷静清醒。在开拓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在新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保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的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二是缩小山川差距、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任重道远,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推进扶贫开发尤为繁重;三是破解增收瓶颈制约、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的压力很大;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社会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所有这些,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切实解决。
二、当前形势和2012年奋斗目标
今年是本届政府施政的第五年,更是冲刺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今年的形势十分复杂,困难挑战极为严峻。从国际看,欧债危机日
趋恶化,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金融市场动荡不定,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外部环境不利因素正在增多。从国内看,经济增速回落与物价高位运行交织,就业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出口增速明显下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宏观调控呈现更多“两难”选择。受国内外形势影响,我区发展正面临着经济增速下行、物价可能反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四大挑战。我们既要认清危机和挑战,更要善于危中见机、抢抓机遇。一是抢抓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二是抢抓国家扩大消费需求,促使经济由政策刺激向市场发力、自主增长转变的重大机遇。三是抢抓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确保在建续建重大项目建成、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四是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启动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拼搏奋斗,就一定能成功应对挑战,战胜各种困难,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自治区党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为目标,着力扩大经济总量和提升经济质量,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扩大消费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
全面实现今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保稳定”的基本要求,坚定不移地做到:
——遵循科学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加快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不断缩小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
——把住山川统筹不偏离。一手抓沿黄经济区建设,一手抓六盘山地区扶贫攻坚。充分发挥首府银川市对全区乃至周边省区的辐射带动
作用,大力提升固原市在宁南山区的战略地位,促进城乡互动,山川共进,区域协调,共同繁荣。
——坚持改革开放不懈怠。宁夏虽小不自小,小省区也能办大事。必须保持既有的胆识和担当,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与央企、与东中部地区的交流合作,扩大向世界各国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开放。
——抓紧生态建设不减速。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竞争力。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和防沙治沙示范省区建设,构筑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城,走出一条发展与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社会管理不停步。立足区情、民情,从基础抓起,从基层做起,研究新问题,破解新矛盾,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筑牢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的“防护罩”和“安全网”,努力让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稳定。
——推进惠民富民不放松。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和谐。要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亲人,认真执行民生计划,真心实意为基层广大群众解决更多的急事难事,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富文明、更有尊严!
三、进一步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在拉动经济稳步快速增长上务求更大实效
投资是我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力。越是出口低迷、消费不振,越要以投资保增长、促就业、调结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
突出抓好50个重大项目。一是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745亿元。开工建设神华宁煤煤炭间接液化、广银铝业20万吨铝板带箔、吴忠热电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国电英力特煤基化多联产、捷美丰友合成氨尿素、宁夏石化大化肥等项目。二是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和物流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全面开工兵沟黄河大桥及连接线、石嘴山黄河大桥改扩建等工程,加快实施银川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包兰铁路复线惠农至银川段、原州区至王洼铁路、青兰高速东山坡至毛家沟段、东线高速盐池至红井段、西线高速崇岗至平罗连接线等项目。三是实施一批重大农林水项目,完成投资78亿元。重点推进设施农业改造升级、农业综合开发、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沙坡头南北干渠及灌区节水改造、中小型病险水库治理、三北防护林续建等项目。四是实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105亿元。开工建设宁夏国际会议中心,加快建设自治区儿童医院、宁夏大剧院,全面建成宁夏艺校新校区,继续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生态移民工程。力争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段扩能、清水河治
理等20个重点预备项目全部开工。建立市、县(区)和部门重点项目督查考核制度,合同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投产,使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一个增长点。
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抓项目更要抓融资,要力促政府导向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广泛性投入大幅增长。全力争取国家投资。紧盯国家政策走向,围绕陕甘宁革命老区、能源化工“金三角”、沿黄经济区、六盘山地区扶贫攻坚等规划,精心谋划大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扎实做好大柳树水利枢纽、银川石油天然气化工园、石嘴山沙湖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努力扩大信贷投放。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加大对国家和自治区规划的重点项目、在建续建项目以及“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确保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增速均高于上年。大力激活民间投资。认真落实国务院“新36条”,实行“非禁即入”,制定公平准入、鼓励竞争的具体措施,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着力拓宽企业融资。吸引国有大型企业来宁实施战略重组,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房项目发行特殊债券,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发展壮大,确保项目有资金、投资有渠道、发展有后劲。
四、进一步加速新型工业化,在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上务求更大实效
我区工业正处于蓄势发力、转型突破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做大增量、调优存量,在发展中转型,在优化中升级。
实施“三大千亿”计划,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14%。做大煤电化主导产业规模。推进煤电一体化,加快石槽村煤矿、中卫热电等煤电项目建设,新增煤炭产能900万吨、火电装机150万千瓦;实施宁夏至浙江直流输电工程,打通第二条电力外送通道。推进煤电化一体加工,加快神华宁煤煤制烯烃一期二套、宝丰烯烃等项目建设,延伸煤炭液化、气化、焦化等产业链条,在深度开发中催生新产业,形成竞争力,实现高效益。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机。加快银星能源等风机制造和昂立光伏等硅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0万千瓦、风电装机100万千瓦,风能、太阳能装备本土化率达到90%。发挥中色东方钽铌铍技术优势和中电投青铝产能优势,拉长铍青铜、铝镁合金、铝板带箔等高端有色金属合金产业链条,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以天地奔牛大型矿山设备、小巨人数控机床、青年汽车等项目为龙头,提高大型装备制造的成套化、高新化水平。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投资220亿元,实施宁钢320万吨特钢、天元锰业30万吨电解锰、中银绒业特种纺纱等100个技改和新产品试产项目,推进冶金、建材、轻纺等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突出大中小配套,促进企业集约式发展。一手抓大企业提档升级,一手抓中小微企业培育成长。发挥大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大企业、大集团的引进合作,支持神华宁煤、宁夏石化、中电投青铝等旗舰企业扩张发展、做大做强,鼓励中色东方、国电英力特等骨干企业借力发展、裂变扩张,尽快实现培育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100亿元以上的5家、50亿元以上的20家的目标。壮大中小微企业的生力军力量,继续实施“百家培育千家成长”工程,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费,免收注册登记费,缓解融资困难,为中小微企业“定向松绑”,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围绕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打造“专、精、特、新”的企业集群,增强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能力。
强壮“五大十特”,促进园区组团式发展。进一步完善“五大十特”园区设施,梳理优惠政策,整合要素资源,在引进项目、聚集产业等方面当好先锋,在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上作出表率,确保资产投入和工业产值增幅均达到30%。支持宁东建设国家级煤制油和煤基烯烃生产基地,力争“十二五”末煤基烯烃产能超过500万吨。开工建设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使其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极。支持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用好灵武羊绒“国字号”品牌,提升“软黄金”的国际话语权。抓好淄山工业园等东西共建产业基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力争广申能源及化工项目全面开工,迈好“疆煤进宁”第一步。
狠抓节能减排,促进工业循环式发展。变节能减排压力为结构调整动力,进一步创新激励机制,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新标准,对腾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空间的地区、园区和企业,实施等量置换,优先安排项目。支持石嘴山市规范发展煤炭市场。严格执行新上项目环境和能耗评估制度,继续推进高耗能行业能耗限额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内、企业中和产业间循环,延长产业链,力促清洁生产、减量排放。严格执行“十大铁律”,办好环保实事,增加森林碳汇,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五、进一步壮大现代农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务求更大实效
农业是安天下、稳人心的战略性基础产业。继续以“三大示范区”为载体,以“一优三高”为引领,再夺农业好收成、再促农民收入快增长。
实施“三大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良种”工程。加大优质粮食高产种植示范力度,发展以“宁粳43号”为主的水稻65万亩、专用玉米150万亩、马铃薯种薯20万亩,稳步推进冬麦北移;引进改良高档畜禽品种,加速推广水产名特优品种,加快扩繁优质苗木,良种推广率超过90%,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确保总
产330万吨左右,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兴水”工程。抓住国家加快水利发展良机,突出抓好关系生存的水源工程、关系生活的饮水工程、关系生产的节水工程、关系生态的治理工程。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示范基地,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180万亩。实施“治土”工程。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全面实施生态移民土地整治、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等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治理沙漠化土地150万亩,力争“十二五”期间整治土地400万亩,增加耕地60万亩,全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启动“三大效益倍增计划”,培育现代农业增长极。把设施农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作为新的增长点,统一部署,同步推进。一是“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以调结构、提品质为重点,挖潜力、抓改造,确保每年新增10万亩、两年完成旧棚改造,实现效益翻番。二是“畜牧业效益倍增计划”。强化母畜、设施、饲草料三个基础,发展优质肉牛、高产奶牛、盐池滩羊等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巩固提升一批养殖示范村,尽快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倍增,把我区建成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现代畜牧业生产基地。三是“农产品加工效益倍增计划”。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汇源、雨润等领军企业的优势,催生特色产业产、加、销紧密联接的经营模式;大力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引进“国字号”大企业,建基地、搞直销、打品牌、联农户,形成链条完整、装备先进、分工合理的加工产业集群,使更多的农产品打响品牌、占领市场。
打造“一带一廊”,再创现代农业新优势。建设黄河金岸特色农业经济带。围绕沿黄经济区发展,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向黄河金岸集聚,加快壮大特色农业区域板块。拓展现代农业的文化传承、观光休闲、生态保护等功能,培植以银川市为核心、沿黄市县和农垦为多极的适水、林果、休闲“三大产业集群”,继续抓好枸杞、红枣、水产等产业,尽快分别达到100万亩规模,彰显“塞上江南”田园风光。建设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长廊。培育农垦和银川、石嘴山、青铜峡、红寺堡五大基地;举办国际葡萄酒博览会;依托宁夏大学创办葡萄研究院;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宁投资,建设一批高档酒庄和特色小镇,培育一批“宁夏酿造”的知名品牌,逐步形成十个特色小镇、百个特色酒庄、百万亩种植基地、千亿元综合产值的优质葡萄产业长廊,把我区建成全国最大、享誉世界的葡萄酒基地。
开展“农业科技年”活动,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新动力。推进“5183”农业科技工程,力争把120个示范基地建成先进技术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样板区;引进嫁接、集成示范一批最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高标准建设宁夏现代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科技园、银川农业科技园。健全完善农民欢迎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加快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力促农业与科技无缝对接,科技贡献率和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5%和60%。
六、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实现更大突破
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拉动发展、优化结构的关键,着力构建消费需求旺、经济带动强、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做优做精特色旅游。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完善腾格里沙漠湿地、黄河大峡谷、须弥山、苏峪口、六盘山等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建设一批星级酒店,进一步提升旅游功能。办好黄河金岸马拉松赛、国际汽车摩托车节、航空旅游节等活动,开发阳光沙疗、自驾车游、冬季冰雪游等新业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实施沙湖经阅海至金沙湾快速通道、滨河大道与贺兰山东麓连接线、须弥山至火石寨旅游专线等工程,形成横贯东西、连通南北的旅游路网。加大宣传营销,巩固扩大国内市场,大力开拓阿盟等海外市场。注重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支持主要景区办好一台特色文艺节目,打造以沙湖、沙坡头为龙头的沙漠生态游,以中华黄河坛为代表的黄河文化游,以西夏王陵为核心的历史探秘游,以中华回乡文化园为标志的回族风情游,以六盘山长征景区为主体的红色胜利游,叫响“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品牌。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使我区真正成为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
做大做强综合物流。完善“三大口岸”功能,争取设立银川开发区陆
路口岸出口加工区,开通至连云港集装箱班列;启动惠农陆路口岸与天津港铁水联运项目,建设“飞地保税区”和“飞地物流园”;支持银川航空口岸成立航空货运公司,开通国际货运航线,新增至哈尔滨、合肥等客运航班,健全立体化交通物流体系。建成完善“九大物流园区”,扩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工业品等大宗商品物流规模,增强物流辐射能力。加速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支持现有企业信息化改造,打造龙头物流企业群。全年完成物流总额3900亿元,增长15%以上,逐步把我区建成辐射周边、联结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向西开放的重要物流枢纽。
做新做特现代金融。做好宁夏银行上市准备,推进石嘴山银行与战略伙伴合作,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引进昆仑、进出口等银行开设分支机构,鼓励外资企业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村镇银行,培育更多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试点设立伊斯兰投资基金,争取引入10家私募股权基金。支持宝丰能源、上陵集团等企业发行债券,做好日晶电子、伊品生物、泰瑞制药等企业上市工作,实现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零突破。发展壮大担保公司,完善金融服务和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快速形成资金聚集“洼地”,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做活做旺城乡市场。吸引沃尔玛等国际知名零售企业进入宁夏市场,鼓励华润万家等国内大型商贸企业全区布局。继续实施“万村千
乡”和“新网”工程,新建改造一批集贸批发市场,进一步提高农家店集中配送率,营造便捷、廉价、安全的购物环境。积极开发休闲娱乐、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新型消费产品,引导发展连锁专卖、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模式,促进消费结构提档升级。
七、进一步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在带动山川统筹协调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保增长、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要统筹兼顾,整合要素,实现两大区域齐头并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加速推动沿黄城市带崛起。抓住沿黄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全面提高沿黄城市带的规划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引领全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体功能。拓展黄河金岸。启动建设银川园博园,加快实施华夏石刻艺术园、回族文化博览园、《上下五千年》雕塑馆、塞上江南博物馆、黄河古渡坊和沙漠博览园等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工程,保护性开发银川艾依河、石嘴山朔方湖、吴忠黄河外滩、中卫黄河公园等湖泊湿地,构筑精品景观和生态节点,绘就黄河玉带缀玉珠的金岸美景。推进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石嘴山环星海湖开发、吴忠青铜峡相向发展和中卫大枢纽建设,完善各市县公共交通、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抓好李俊、陶乐、迎水桥、青铜峡镇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形成优势互补、风格迥异的现代城镇体系。推进同城一体。开通银川至宁东、石嘴山、吴忠、中卫城
际大公交,建设无线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加速形成黄河金岸“一小时经济圈”“半小时通勤圈”。建立全区统一的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保障服务体系。放开农民进城落户条件,在保证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等权益的基础上,为自愿进城的农民办理城市户口。加大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的公租房供给,引导人口向沿黄城镇聚集,城镇化率达到51%。打造黄河善谷。高起点编制规划,举办慈善博览会、光彩事业宁夏行等活动,设立慈善投资基金,创办国家级慈善产业试验区;加快“三大慈善”产业园建设,新建2—3家慈善产业园,引进更多的慈善产业和投资企业,走出一条公益慈善与经济发展、扶贫济困与产业培育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重点突破中南部山城建设。要用战略眼光和现代化标准来规划建设山城,按照“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集中实施102个重点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拉开城市框架,突出地域特色,形成“1+9”的组团发展模式,再掀固原和山区大县城建设热潮。开工西兰银综合物流园,扩建固原扶贫发展试验区,提速盐化工、通用航空、西吉闽宁、泾源轻工业等园区建设。支持并推进中铝集团电解铝、国电英力特盐化工、中石化援建地膜、王洼煤矿等重大项目。发挥土地、冷凉等资源优势,提升肉牛、西芹、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和设施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固原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切实增强各县城自我发展力。
全面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高标准编制六盘山地区扶贫开发攻坚规划,充实项目库,争取大投资,从根本上解决中南部集中连片贫困问题。坚持教育、劳务和生态移民并重,实施扶贫开发“六大工程”,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完成第一批248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建设10个产业扶贫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扶持1万个示范户。在抓好35万生态大移民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有计划、分步骤,使留在中南部的66万群众就地脱贫致富,与全区人民一起奔向小康。
坚持不懈改善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和“四个总量”控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完善水资源市场调节机制,建设六盘山、南华山等水源涵养林基地,提高节水型社会示范效益。深入开展重点地区和行业“三废”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创建生态村镇、社区,建设清洁田园和美好家园。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禁牧封育,全面完成“六个百万亩”工程,新增造林150万亩,补播改良天然草原100万亩,在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上取得重大进展,让青山和绿水长在、生态与发展共赢。
八、进一步深化中阿合作交流,在内陆开放区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
经济全球化的深度推进,迫切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构筑内陆开放的贸易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合作大平台。
提升中阿经贸论坛品牌效益。一是办好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加快永久性会址建设,承办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重大活动,全面增强这一平台的要素聚集和配置能力。二是新设立3家海外销售窗口,支持在巴林建设中国商贸城,引进阿拉伯国家商会设立办事处,实现与主要伊斯兰市场点与点的对接。支持建工集团等企业走出去开展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探索与央企合作、参股开发中东石油资源新模式,支持发展易货贸易。开展清真食品、能源期货交易所的可行性研究和推进工作。三是推进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认证、设计、博览和质检中心建设,争取宁夏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推动与阿拉伯国家相互认证,搭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平台,加快宁夏清真产业的国际化步伐。四是加强教育、经贸、旅游等领域合作,实施援建毛里塔尼亚农业和巴林太阳能合作等项目,密切双方教育、治沙等专业技术人员往来,开展中阿文化交流,架起中阿文明对话的桥梁。
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争取国家尽快批准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综合保税区和临港经济区,加快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完善提升穆斯林商贸城功能,筹建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国际产业园,引进大企业大品牌,打造国家级清真产业开发区。办好“六大”节会,推进会展经济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运作,承办东北亚地方政府联合会第九次会议、清真美食节等活动,筹办2013年伊斯兰合作组织展览会,提升“10+3”经贸推介影响力,全年招商引资到位
资金突破1100亿元。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加快农村综合改革,规范土地有偿流转;支持平罗县农村改革试验示范项目。完善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增值税、资源税改革。稳妥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药物信息化监管平台;改革县级公立医院体制,探索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模式。深化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探索公共文化活动招标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系。
九、进一步推动文化大繁荣,在提升发展的软实力上迈出更大步伐
文化引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促进发展。推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与社会交相发展,让软实力成为硬支撑。
构筑精神高地,塑造文化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一定要渗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法律尊严和维护人民利益的旗帜,巩固强化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用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完善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扎实开展农村民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强化公共服务,夯实文化之“基”。开展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活动,支持银川市争创国家级示范区。推进宁夏美术馆、工人文化宫、回族博物馆、水上运动中心、体育运动学校迁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培养,深入开展送戏下乡、全民健身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面向农村基层,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城乡文化示范点等惠民工程,力争实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公共电子阅览室街道乡镇无空白、农村电影放映无盲点、公共文化场所全免费和文化信息资源全覆盖,更好地保障广大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大兴文化产业,强壮文化之“柱”。启动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文化创意、数字动漫等新兴业态,确保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打造国民经济新的特色支柱产业。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整合区内外文化资源,高起点规划自治区文化创业创意示范园,大力度推进华夏河图、银川动漫基地、星海湖文化产业园、华夏影视城、固原文化城等建设,壮大黄河出版、演艺等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企业。办好图书博览会、文化旅游博览会、西部民歌演唱会等大型文化节会。组建文化投融资公司,拓展投融资渠道。规范完善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艺术品
拍卖等中介服务,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唱响文化品牌,绽放文化之“葩”。推进黄河金岸主题艺术创作工程,创排话剧《大移民》、交响组曲《黄河金岸》等精品力作,弘扬黄河文化。推动回族歌舞、服饰、剪纸等民族文化艺术走向国际,唱响回族文化。积极推进西夏陵申遗和遗址公园、西夏博物馆建设,启动拜寺口双塔保护开发,复原西夏王宫,重现神秘历史,擦亮西夏文化。深入挖掘红军长征和西征时留下的丰富资源及宝贵遗产,组织创作《巍巍六盘》等影视力作,提升胜利之山的影响力,做优做美红色文化。倾力打造“黄河文化汇宁夏、回族文化聚宁夏、西夏文化在宁夏、走向胜利来宁夏”四大文化品牌,让民族特色文化绽放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十、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在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上迈出更大步伐
社会事业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要以大情怀、大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让自主创新支撑发展、引领跨越。实施“1255”科技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陕西等科技强省的合作,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国际交流,构建全面开放的科技创新平台。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0个;围绕“三大千亿”计划
和“五优一新”产业,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组织引导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基地、企业园区创新创业,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教育是第一公平,让每个孩子能够上好学、读好书。实施《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建幼儿园39所,切实缓解入园难问题。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69万平方米,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建立校园警务工作站500个,打造师生安全、家长放心的校园;深化“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巩固提高教育强县创建水平,在西部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改善37万山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加快国家和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继续支持宁夏大学“211工程”和宁夏医科大学博士点建设,努力形成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各类重点学科协调发展的体系。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健康是第一幸福,让城乡群众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推进城乡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开工建设自治区血液供应中心和22个市、县级卫生监督所,全面完成18个县级医院、19
个急救中心和53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033个行政村卫生室,定向培养1000名乡村全科医生,逐步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全科村医,方便人民群众就医。加强医院优势特色专科建设,积极支持发展中医药、回医药。将妇幼卫生扶助政策扩大为“六免一救助”,让城乡群众享受公平、普惠的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防病能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力争95%以上的疾控中心达到基本标准。深入实施“少生快富”工程,进一步提高奖励标准,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人才是第一资源,让各族优秀儿女在干事创业中脱颖而出、智慧迸发。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认真抓好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加强和完善人才储备制度,实施“塞上英才工程”“国内引才312计划”和“百人计划”,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和银川“人才特区”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形成海外引才、国内引才和用好用活本土人才“三驾马车”,着力解决好高端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不够用的问题。切实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十一、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上迈出更大步伐
改善民生是发展之本、和谐之基。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推动民生计划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迈进。
实施生态移民纾解民困。走出大山才能拔除穷根。坚持“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培育特色化、移民新村社区化”的发展模式,开工建设9万人移民项目区,配套完善水电路、学校、医务室、村级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搬迁定居7万人;因地制宜发展红枣、枸杞、葡萄等特色产业,新建日光温棚和养殖暖棚1.9万亩,安排务工就业2.2万人,确保每个家庭有一座设施温棚、一亩水浇地和一名稳定务工人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创业带动就业夯实民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带就业扶持政策,创办小微企业3000个,培养小老板6000名,创造新岗位3万个,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输出农村劳动力70万人次。实施“三支一扶”等措施,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继续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更多的失地农民、残疾人和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完善基层调解处置机制,加强劳动执法监察,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健全社保体系保障民安。以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健全覆盖全区的社保体系。全面推广社保一卡通,力争持卡人数突破400万。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标准,参保
率分别超过70%和90%。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高最低工资和农村低保标准,提高重度残疾人生活津贴,扩大老龄和孤儿津贴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中低收入者得到实惠。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袋”伴随着宁夏跨越的进程逐步鼓起来。
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乐。安居方能乐业。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措施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和市场健康发展;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8.87万套,逐步完善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塞上农民新居”和危窑危房改造,建设新村20个,整治旧村200个,改造危窑危房4万户。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实现46%的行政村有招呼站、97.5%通客车,解决30万群众的安全用水问题,让城乡居民出行更便捷、居住更舒适、环境更优美、生活更美好。
稳定物价水平解决民忧。物价牵动着百姓的心。严格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保障主要食品蔬菜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扩大城郊绿叶菜种植面积,提高自给能力。支持每个市县区建设一个国有控股农贸市场,新建社区蔬菜直销店200个,完善农超、产销对接机制,实行直供直销。合理保持粮、油、牛羊肉和应急蔬菜等动态储备数量,调整提升投放和轮换节奏。清理整顿教育、医疗、银行等领域不合理收费。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
钩的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创新社会管理维护民利。注重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畅通公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强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深化“平安宁夏”创建,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扎实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网络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机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开展公共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宗教人士培训,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共建和谐家园。
各位代表!承蒙中央关怀,承蒙人民厚爱,承蒙时代给予,几年来,我们始终恪守“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理念,尽心竭力,不敢懈怠,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办成了一些事关长远的大事,办好了一些关乎民生的实事,破解了一些影响和谐的难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新要求、新期盼,我们更要加强自身建设,把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履行得更好。
务必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积极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公正文明执法,做到依法治区、依法办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保证各项决策符合人民意愿,经得起实践检验。
务必坚持阳光执政。深入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持续推进效能建设这一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完善区市县乡四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推行重点项目行政审批代办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切实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均等、规范的公共服务。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务必坚持廉洁从政。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查违纪违法案件,深化对商业贿赂、“小金库”和工程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努力从源头预防腐败。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执行“三公”经费支出零增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务必保持清醒头脑,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恪尽为民之责,树立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务必坚持高效施政。始终保持锐意进取之风,以世界眼光谋划宁夏,以创新精神推动工作。始终保持执政为民之风,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始终保持狠抓落实之风,困难面前不退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矛盾面前不推诿,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风险面前不扯皮,敢作敢为、敢担责任,以坐不住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各位代表,宁夏这片热土,是全区各族人民耕耘生活、酿造幸福的美好家园,也是我们服务人民、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以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第四篇:恩施市导游词
恩施市是恩施自治州首府所在地,面积3967平方公里,人口78万。春秋属巴国,隋唐为庸州、施州,雍正七年(1729年)设恩施县。抗战时期曾作湖北省临时省会。域内各种寺庙、古城遗迹保存完整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恩施市拥有出露面积达850平方公里的硒矿床;硒矿储量形成富硒生物圈。粮食、油料、中草药、矿泉水中硒含量极为丰富;被誉为“世界硒都”。富硒绿色食品与药品的开发将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带来福音。
恩施市有着丰冒的动植物资源,香樟等省级以上保护动物40多种各种药用植物2000多种,享有“天然植物园”美称,板党、窑归、紫油厚朴誉满全球。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在63万千瓦以上,目前仅开发13%,开发潜力巨大。喀斯特地形地貌加上独特的民族文化使恩施旅游已成为环三峡、张家界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江闯滩”被誉为“神州第一漂”;“梭布垭石林”已成为省级重点旅游景点;土家“文儿会’被称为“东方情人节”;“撒尔嗬”“摊戏”等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建州以来,恩施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深化工商企业民营化改革,富硒产品、能源、医药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初步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市域经济。
恩施市区现有人20.13万,城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已建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23平方公里的省级开发区—一恩施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扩建之中;全市交通便利,318、209国道在境内交汇;城乡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200公是;扩建后的许家坪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客机;拟建的宜方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恩施段均经过本市,明天的恩施定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作2012政府工作报告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作2012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齐心协力,负重拼搏,取得了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盘点去年的主要成果和变化:一是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2060亿元,增长12%。实现财政总收入371.4亿元,增长29.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达220亿元,增长43.2%;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11.1亿元,增长27.9%,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固定资产投资1640亿元,增长30%。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特色农业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3%,“五优一新”工业占到工业增加值的72%,服务业占到经济总量的38.8%。黄河金岸效益凸显,中心城市快速成长,山城建设全面展开。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又有新提高。十项民生计划30件为民实事全部超额完成。35万生态大移民全面启动。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和城市低保户廉租房等制度全覆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5380元,增长15%。四是长远发展赢得新机遇。银川作为中阿经贸论坛永久举办地,承担起国家向西开放的重任。沿黄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跻身18个重点开发区。宁东基地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成为宁蒙陕甘能源“金三角”重要支撑。六盘山地区被确定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我们届初提出的“五个翻番”目标有四个提前实现:全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分别是2007年的2.2倍、2.7倍、3.1倍和2.2倍;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510亿元、利润120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8.4倍和20倍。这些成就的取得,标志着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上迈出了更大更坚实的步伐,极大地增强了全区各族人民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信心和决心!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围绕提升经济竞争力,狠抓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打优势牌,走特色路,构建起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优三高”引领农业增效。“三大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粮食总产358.9万吨,实现8连增,再创历史新高。种植优质水稻70万亩、灌区冬麦56万亩、脱毒种薯16万亩。设施和覆膜保墒旱作农业提前两年完成目标。畜牧水产快速增长,占农业总产值的38%。120个示范基地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机械化水平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引进中粮、中石化、法国轩尼诗等知名企业参与产业化经营,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4.7%。宁夏大米等43个农产品跻身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加贝兰”等地产葡萄酒屡获国际大奖,“塞外香”等9个粮油品牌荣获国家金奖,特色农产品远销92个国家和地区。“三大千亿”计划助推工业升级。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工业园、灵武羊绒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园区。青铝30万吨电解铝、锦宁120万吨铝镁合金、宁夏石化500万吨炼油、水洞沟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火电装机368万千瓦,新型煤化工产能达270万吨,外送电突破260亿度。并网风电、光伏电站装机分别达150万千瓦、50万千瓦,居全国前列。23个新能源、新材料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实现工业增加值830亿元,增长17%。攻克超低灰纯净煤等一批关键技术,甲醇制丙烯催化剂填补国内空白,镁冶炼技术装备、智能模压淬火机床全国领先,高精度铍青铜材料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高纯射频超导铌腔产品打破发达国家垄断。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循环经济试点成效显著。“四大体系”带动服务业兴起。“三大口岸”全部投运,“六大物流园区”建成使用,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达126家。金融体系逐步完善,发行企业债券37亿元,上市再融资27.3亿元;新增小贷公司50家、村镇银行4家;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970亿元和2920亿元,增长15%和20%。特色旅游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25%。名牌战略扎实推进,又有9个品牌荣获全国驰名商标。城乡市场日趋活跃,“万村千乡”“家电下乡”等流通工程全面实施,新建改造一批农家店、农贸市场和大型商场,城乡消费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7亿元,增长18.2%
(二)围绕提升区域竞争力,推进了“两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沿黄城市带和山区大县城建设为抓手,打开了山川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新局面,城镇化率达49.8%。沿黄城市带辐射力不断增强。编制实施沿黄经济区总体规划,中华黄河坛、地质博物馆、水利博览馆、青铜古镇、中华回族第一街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五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全部建成,以银川为核心的黄河金岸与西安—咸阳、兰州—天水、呼包鄂榆等经济区形成呼应之势。山区大县城建设初见成效。各级政府投入22亿元,撬动社会投资46亿元,实施一批市政、产业和扶贫开发等重点项目,掀起了中南部大建设、大发展热潮。固原区域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山区各县城特色日益彰显,重点中心镇面貌大为改观,人流、物流、资金流快速聚集。县域经济竞相发展。总量占到全区的53.9%,6个县市跻身西部百强县。与2007年相比,13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17个县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发展态势。
(三)围绕提升开放竞争力,拓宽了对外交流的新渠道。发挥人文、地缘和产业等优势,巩固扩大传统开放区域,重点推进向西开放,提升了整体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中阿合作再谱新篇。隆重举办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76个国家和地区、2300多个企业机构、8500余名国内外嘉宾云集盛会,签约项目164个,合同投资840亿元,规格、规模、成效、影响均创历史之最。启动建设了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和论坛永久会址,中阿合作交流的“宁夏平台”加快形成。内引外联不断拓展。成功举办香港周、文博会、园博会、房车节等“六大节会”,凝聚了商气和人气。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等6个市、州建立友城关系,与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建立合作新机制,与神华集团等15家央企签订战略投资协议2000亿元。多次组团赴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南亚、中东等地招商。全年招商到位资金超过1000亿元,增长40%。立体交通达海通边。启动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开通银川至迪拜国际航线,加密国内航线航班,民航旅客吞吐量350万人次。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西北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银川新站投入使用,铁路年发送旅客能力提高到500万人次。银川至巴彦浩特、同心至沿川子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新增公路1988公里,总里程达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0公里。对外经贸快速发展。设立境外销售中心7个,签订对外合作服务合同3172万美元,是上年的4倍。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增长30.4%。进出口总额22.6亿美元,增长15.1%。
(四)围绕提升环境竞争力,优化了跨越发展的支撑条件。积极打造西部服务优、审批少、效率高的省区。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在全国率先完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区直管县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水务一体化管理、农垦等改革步伐加快。城乡一元化户籍改革稳步进行。医药卫生改革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取得实效。文化体制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宁夏演艺集团和储备粮公司挂牌成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成发挥作用,8项教育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启动政府部门履职评估机制,建成自治区政务网上办事大厅和110个规范化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实施行政许可“并联审批”,拓宽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加大审计监察力度,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三公”经费明显下降,政风行风持续好转,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6件、政协委员提案561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9件,制定政府规章14件。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见,强化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管理,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严打整治,重大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3%。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开展“千人万件”矛盾预防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得到解决。狠抓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加强国家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百井支农富民工程”深受群众欢迎,双拥共建成果丰硕。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实施“六个百万亩”工程,加快构筑沿黄绿色景观、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和六盘山水源涵养四大绿色屏障,完成造林15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1.89%。连片集中整治农村环境,71个乡镇(农场)受益。深入推进引黄灌区节水改造、中北部土地整理、苦水河治理等项目,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成为首个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的省区。
(五)围绕提升形象竞争力,迈出了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的大步伐。高举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旗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宁夏在国内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改善民生让社会更温暖。实施中南部生态移民规划,投资26.7亿元开发整治土地8.9万亩,建成移民新村75个、住房2万套,3万移民入住新家。建设“黄河善谷”,立德、弘德、厚德慈善产业园落地项目12个,投资7.4亿元,破解贫困的经验引起国际关注。以创业带动就业,创造新岗位4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72万人次,新增就业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高龄津贴范围,城镇职工“五险”参保396.5万人次,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提高最低工资、城乡低保和医保补助标准,30.4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均增加200元,人均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商品房价格涨幅回落;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各类保障房17.5万套,40多万城乡群众喜迁新居。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亿元;构建中心城市蔬菜直销网络,适时调控食品市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7.7%降到3.6%。均衡服务让社会更公平。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提前实现。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113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幼儿园93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50.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教育强县(区)全部达标;安排5亿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40.2万人,营养早餐和午餐试点惠及37.8万学生,宁夏经验在全国推广。高校15亿元债务得以化解;宁夏大学新增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自治区新区医院、宁夏医科大学心血管医院等建成使用;中医药、回医药稳步发展;以县为单位消除了碘缺乏病;新招考乡镇医务人员1050人。“四免一救助”惠及26万妇女儿童。“少生快富”提标扩面,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首次控制在14‰和9‰以内。宁夏大剧院、贺兰山体育场主体完工;农家书屋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现代演艺、动漫创意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等重大赛事,田径项目实现全国赛事金牌“零”突破。民族团结让社会更稳定。认真开展“五个十”创建和宣传教育“六进”等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宗教场所,评选了一批“和谐寺观教堂”,回汉各族一家亲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各位代表,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在跌宕起伏的经济大潮中,在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有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全区各族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驻宁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夏发展的兄弟省市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辉煌的事业总是在攻坚克难中铸就。我们既要坚定前行,又要冷静清醒。在开拓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在新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保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的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二是缩小山川差距、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任重道远,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推进扶贫开发尤为繁重;三是破解增收瓶颈制约、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的压力很大;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社会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所有这些,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切实解决。
二、当前形势和2012年奋斗目标
今年是本届政府施政的第五年,更是冲刺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今年的形势十分复杂,困难挑战极为严峻。从国际看,欧债危机日趋恶化,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金融市场动荡不定,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外部环境不利因素正在增多。从国内看,经济增速回落与物价高位运行交织,就业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出口增速明显下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宏观调控呈现更多“两难”选择。受国内外形势影响,我区发展正面临着经济增速下行、物价可能反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四大挑战。我们既要认清危机和挑战,更要善于危中见机、抢抓机遇。一是抢抓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二是抢抓国家扩大消费需求,促使经济由政策刺激向市场发力、自主增长转变的重大机遇。三是抢抓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确保在建续建重大项目建成、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四是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启动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拼搏奋斗,就一定能成功应对挑战,战胜各种困难,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自治区党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为目标,着力扩大经济总量和提升经济质量,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扩大消费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
全面实现今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保稳定”的基本要求,坚定不移地做到:
——遵循科学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加快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不断缩小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
——把住山川统筹不偏离。一手抓沿黄经济区建设,一手抓六盘山地区扶贫攻坚。充分发挥首府银川市对全区乃至周边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提升固原市在宁南山区的战略地位,促进城乡互动,山川共进,区域协调,共同繁荣。
——坚持改革开放不懈怠。宁夏虽小不自小,小省区也能办大事。必须保持既有的胆识和担当,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与央企、与东中部地区的交流合作,扩大向世界各国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开放。
——抓紧生态建设不减速。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竞争力。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和防沙治沙示范省区建设,构筑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城,走出一条发展与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社会管理不停步。立足区情、民情,从基础抓起,从基层做起,研究新问题,破解新矛盾,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筑牢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的“防护罩”和“安全网”,努力让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稳定。
——推进惠民富民不放松。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和谐。要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亲人,认真执行民生计划,真心实意为基层广大群众解决更多的急事难事,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富文明、更有尊严!
三、进一步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在拉动经济稳步快速增长上务求更大实效
投资是我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力。越是出口低迷、消费不振,越要以投资保增长、促就业、调结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
突出抓好50个重大项目。一是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745亿元。开工建设神华宁煤煤炭间接液化、广银铝业20万吨铝板带箔、吴忠热电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国电英力特煤基化多联产、捷美丰友合成氨尿素、宁夏石化大化肥等项目。二是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和物流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全面开工兵沟黄河大桥及连接线、石嘴山黄河大桥改扩建等工程,加快实施银川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包兰铁路复线惠农至银川段、原州区至王洼铁路、青兰高速东山坡至毛家沟段、东线高速盐池至红井段、西线高速崇岗至平罗连接线等项目。三是实施一批重大农林水项目,完成投资78亿元。重点推进设施农业改造升级、农业综合开发、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沙坡头南北干渠及灌区节水改造、中小型病险水库治理、三北防护林续建等项目。四是实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105亿元。开工建设宁夏国际会议中心,加快建设自治区儿童医院、宁夏大剧院,全面建成宁夏艺校新校区,继续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生态移民工程。力争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段扩能、清水河治理等20个重点预备项目全部开工。建立市、县(区)和部门重点项目督查考核制度,合同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投产,使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一个增长点。
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抓项目更要抓融资,要力促政府导向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广泛性投入大幅增长。全力争取国家投资。紧盯国家政策走向,围绕陕甘宁革命老区、能源化工“金三角”、沿黄经济区、六盘山地区扶贫攻坚等规划,精心谋划大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扎实做好大柳树水利枢纽、银川石油天然气化工园、石嘴山沙湖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努力扩大信贷投放。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加大对国家和自治区规划的重点项目、在建续建项目以及“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确保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增速均高于上年。大力激活民间投资。认真落实国务院“新36条”,实行“非禁即入”,制定公平准入、鼓励竞争的具体措施,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着力拓宽企业融资。吸引国有大型企业来宁实施战略重组,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房项目发行特殊债券,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发展壮大,确保项目有资金、投资有渠道、发展有后劲。
四、进一步加速新型工业化,在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上务求更大实效
我区工业正处于蓄势发力、转型突破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做大增量、调优存量,在发展中转型,在优化中升级。
实施“三大千亿”计划,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14%。做大煤电化主导产业规模。推进煤电一体化,加快石槽村煤矿、中卫热电等煤电项目建设,新增煤炭产能900万吨、火电装机150万千瓦;实施宁夏至浙江直流输电工程,打通第二条电力外送通道。推进煤电化一体加工,加快神华宁煤煤制烯烃一期二套、宝丰烯烃等项目建设,延伸煤炭液化、气化、焦化等产业链条,在深度开发中催生新产业,形成竞争力,实现高效益。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机。加快银星能源等风机制造和昂立光伏等硅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0万千瓦、风电装机100万千瓦,风能、太阳能装备本土化率达到90%。发挥中色东方钽铌铍技术优势和中电投青铝产能优势,拉长铍青铜、铝镁合金、铝板带箔等高端有色金属合金产业链条,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以天地奔牛大型矿山设备、小巨人数控机床、青年汽车等项目为龙头,提高大型装备制造的成套化、高新化水平。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投资220亿元,实施宁钢320万吨特钢、天元锰业30万吨电解锰、中银绒业特种纺纱等100个技改和新产品试产项目,推进冶金、建材、轻纺等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突出大中小配套,促进企业集约式发展。一手抓大企业提档升级,一手抓中小微企业培育成长。发挥大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大企业、大集团的引进合作,支持神华宁煤、宁夏石化、中电投青铝等旗舰企业扩张发展、做大做强,鼓励中色东方、国电英力特等骨干企业借力发展、裂变扩张,尽快实现培育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100亿元以上的5家、50亿元以上的20家的目标。壮大中小微企业的生力军力量,继续实施“百家培育千家成长”工程,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费,免收注册登记费,缓解融资困难,为中小微企业“定向松绑”,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围绕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打造“专、精、特、新”的企业集群,增强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能力。
强壮“五大十特”,促进园区组团式发展。进一步完善“五大十特”园区设施,梳理优惠政策,整合要素资源,在引进项目、聚集产业等方面当好先锋,在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上作出表率,确保资产投入和工业产值增幅均达到30%。支持宁东建设国家级煤制油和煤基烯烃生产基地,力争“十二五”末煤基烯烃产能超过500万吨。开工建设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使其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极。支持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用好灵武羊绒“国字号”品牌,提升“软黄金”的国际话语权。抓好淄山工业园等东西共建产业基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力争广申能源及化工项目全面开工,迈好“疆煤进宁”第一步。
狠抓节能减排,促进工业循环式发展。变节能减排压力为结构调整动力,进一步创新激励机制,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新标准,对腾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空间的地区、园区和企业,实施等量置换,优先安排项目。支持石嘴山市规范发展煤炭市场。严格执行新上项目环境和能耗评估制度,继续推进高耗能行业能耗限额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内、企业中和产业间循环,延长产业链,力促清洁生产、减量排放。严格执行“十大铁律”,办好环保实事,增加森林碳汇,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五、进一步壮大现代农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务求更大实效
农业是安天下、稳人心的战略性基础产业。继续以“三大示范区”为载体,以“一优三高”为引领,再夺农业好收成、再促农民收入快增长。
实施“三大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良种”工程。加大优质粮食高产种植示范力度,发展以“宁粳43号”为主的水稻65万亩、专用玉米150万亩、马铃薯种薯20万亩,稳步推进冬麦北移;引进改良高档畜禽品种,加速推广水产名特优品种,加快扩繁优质苗木,良种推广率超过90%,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确保总产330万吨左右,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兴水”工程。抓住国家加快水利发展良机,突出抓好关系生存的水源工程、关系生活的饮水工程、关系生产的节水工程、关系生态的治理工程。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示范基地,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180万亩。实施“治土”工程。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全面实施生态移民土地整治、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等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治理沙漠化土地150万亩,力争“十二五”期间整治土地400万亩,增加耕地60万亩,全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启动“三大效益倍增计划”,培育现代农业增长极。把设施农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作为新的增长点,统一部署,同步推进。一是“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以调结构、提品质为重点,挖潜力、抓改造,确保每年新增10万亩、两年完成旧棚改造,实现效益翻番。二是“畜牧业效益倍增计划”。强化母畜、设施、饲草料三个基础,发展优质肉牛、高产奶牛、盐池滩羊等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巩固提升一批养殖示范村,尽快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倍增,把我区建成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现代畜牧业生产基地。三是“农产品加工效益倍增计划”。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汇源、雨润等领军企业的优势,催生特色产业产、加、销紧密联接的经营模式;大力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引进“国字号”大企业,建基地、搞直销、打品牌、联农户,形成链条完整、装备先进、分工合理的加工产业集群,使更多的农产品打响品牌、占领市场。
打造“一带一廊”,再创现代农业新优势。建设黄河金岸特色农业经济带。围绕沿黄经济区发展,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向黄河金岸集聚,加快壮大特色农业区域板块。拓展现代农业的文化传承、观光休闲、生态保护等功能,培植以银川市为核心、沿黄市县和农垦为多极的适水、林果、休闲“三大产业集群”,继续抓好枸杞、红枣、水产等产业,尽快分别达到100万亩规模,彰显“塞上江南”田园风光。建设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长廊。培育农垦和银川、石嘴山、青铜峡、红寺堡五大基地;举办国际葡萄酒博览会;依托宁夏大学创办葡萄研究院;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宁投资,建设一批高档酒庄和特色小镇,培育一批“宁夏酿造”的知名品牌,逐步形成十个特色小镇、百个特色酒庄、百万亩种植基地、千亿元综合产值的优质葡萄产业长廊,把我区建成全国最大、享誉世界的葡萄酒基地。
开展“农业科技年”活动,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新动力。推进“5183”农业科技工程,力争把120个示范基地建成先进技术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样板区;引进嫁接、集成示范一批最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高标准建设宁夏现代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科技园、银川农业科技园。健全完善农民欢迎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加快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力促农业与科技无缝对接,科技贡献率和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5%和60%。
六、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实现更大突破
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拉动发展、优化结构的关键,着力构建消费需求旺、经济带动强、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做优做精特色旅游。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完善腾格里沙漠湿地、黄河大峡谷、须弥山、苏峪口、六盘山等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建设一批星级酒店,进一步提升旅游功能。办好黄河金岸马拉松赛、国际汽车摩托车节、航空旅游节等活动,开发阳光沙疗、自驾车游、冬季冰雪游等新业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实施沙湖经阅海至金沙湾快速通道、滨河大道与贺兰山东麓连接线、须弥山至火石寨旅游专线等工程,形成横贯东西、连通南北的旅游路网。加大宣传营销,巩固扩大国内市场,大力开拓阿盟等海外市场。注重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支持主要景区办好一台特色文艺节目,打造以沙湖、沙坡头为龙头的沙漠生态游,以中华黄河坛为代表的黄河文化游,以西夏王陵为核心的历史探秘游,以中华回乡文化园为标志的回族风情游,以六盘山长征景区为主体的红色胜利游,叫响“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品牌。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使我区真正成为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
做大做强综合物流。完善“三大口岸”功能,争取设立银川开发区陆路口岸出口加工区,开通至连云港集装箱班列;启动惠农陆路口岸与天津港铁水联运项目,建设“飞地保税区”和“飞地物流园”;支持银川航空口岸成立航空货运公司,开通国际货运航线,新增至哈尔滨、合肥等客运航班,健全立体化交通物流体系。建成完善“九大物流园区”,扩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工业品等大宗商品物流规模,增强物流辐射能力。加速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支持现有企业信息化改造,打造龙头物流企业群。全年完成物流总额3900亿元,增长15%以上,逐步把我区建成辐射周边、联结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向西开放的重要物流枢纽。
做新做特现代金融。做好宁夏银行上市准备,推进石嘴山银行与战略伙伴合作,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引进昆仑、进出口等银行开设分支机构,鼓励外资企业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村镇银行,培育更多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试点设立伊斯兰投资基金,争取引入10家私募股权基金。支持宝丰能源、上陵集团等企业发行债券,做好日晶电子、伊品生物、泰瑞制药等企业上市工作,实现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零突破。发展壮大担保公司,完善金融服务和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快速形成资金聚集“洼地”,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做活做旺城乡市场。吸引沃尔玛等国际知名零售企业进入宁夏市场,鼓励华润万家等国内大型商贸企业全区布局。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新网”工程,新建改造一批集贸批发市场,进一步提高农家店集中配送率,营造便捷、廉价、安全的购物环境。积极开发休闲娱乐、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新型消费产品,引导发展连锁专卖、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模式,促进消费结构提档升级。
七、进一步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在带动山川统筹协调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保增长、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要统筹兼顾,整合要素,实现两大区域齐头并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加速推动沿黄城市带崛起。抓住沿黄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全面提高沿黄城市带的规划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引领全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体功能。拓展黄河金岸。启动建设银川园博园,加快实施华夏石刻艺术园、回族文化博览园、《上下五千年》雕塑馆、塞上江南博物馆、黄河古渡坊和沙漠博览园等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工程,保护性开发银川艾依河、石嘴山朔方湖、吴忠黄河外滩、中卫黄河公园等湖泊湿地,构筑精品景观和生态节点,绘就黄河玉带缀玉珠的金岸美景。推进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石嘴山环星海湖开发、吴忠青铜峡相向发展和中卫大枢纽建设,完善各市县公共交通、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抓好李俊、陶乐、迎水桥、青铜峡镇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形成优势互补、风格迥异的现代城镇体系。推进同城一体。开通银川至宁东、石嘴山、吴忠、中卫城际大公交,建设无线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加速形成黄河金岸“一小时经济圈”“半小时通勤圈”。建立全区统一的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保障服务体系。放开农民进城落户条件,在保证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等权益的基础上,为自愿进城的农民办理城市户口。加大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的公租房供给,引导人口向沿黄城镇聚集,城镇化率达到51%。打造黄河善谷。高起点编制规划,举办慈善博览会、光彩事业宁夏行等活动,设立慈善投资基金,创办国家级慈善产业试验区;加快“三大慈善”产业园建设,新建2—3家慈善产业园,引进更多的慈善产业和投资企业,走出一条公益慈善与经济发展、扶贫济困与产业培育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重点突破中南部山城建设。要用战略眼光和现代化标准来规划建设山城,按照“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集中实施102个重点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拉开城市框架,突出地域特色,形成“1+9”的组团发展模式,再掀固原和山区大县城建设热潮。开工西兰银综合物流园,扩建固原扶贫发展试验区,提速盐化工、通用航空、西吉闽宁、泾源轻工业等园区建设。支持并推进中铝集团电解铝、国电英力特盐化工、中石化援建地膜、王洼煤矿等重大项目。发挥土地、冷凉等资源优势,提升肉牛、西芹、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和设施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固原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切实增强各县城自我发展力。
全面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高标准编制六盘山地区扶贫开发攻坚规划,充实项目库,争取大投资,从根本上解决中南部集中连片贫困问题。坚持教育、劳务和生态移民并重,实施扶贫开发“六大工程”,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完成第一批248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建设10个产业扶贫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扶持1万个示范户。在抓好35万生态大移民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有计划、分步骤,使留在中南部的66万群众就地脱贫致富,与全区人民一起奔向小康。
坚持不懈改善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和“四个总量”控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完善水资源市场调节机制,建设六盘山、南华山等水源涵养林基地,提高节水型社会示范效益。深入开展重点地区和行业“三废”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创建生态村镇、社区,建设清洁田园和美好家园。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禁牧封育,全面完成“六个百万亩”工程,新增造林150万亩,补播改良天然草原100万亩,在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上取得重大进展,让青山和绿水长在、生态与发展共赢。
八、进一步深化中阿合作交流,在内陆开放区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
经济全球化的深度推进,迫切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构筑内陆开放的贸易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合作大平台。
提升中阿经贸论坛品牌效益。一是办好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加快永久性会址建设,承办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重大活动,全面增强这一平台的要素聚集和配置能力。二是新设立3家海外销售窗口,支持在巴林建设中国商贸城,引进阿拉伯国家商会设立办事处,实现与主要伊斯兰市场点与点的对接。支持建工集团等企业走出去开展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探索与央企合作、参股开发中东石油资源新模式,支持发展易货贸易。开展清真食品、能源期货交易所的可行性研究和推进工作。三是推进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认证、设计、博览和质检中心建设,争取宁夏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推动与阿拉伯国家相互认证,搭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平台,加快宁夏清真产业的国际化步伐。四是加强教育、经贸、旅游等领域合作,实施援建毛里塔尼亚农业和巴林太阳能合作等项目,密切双方教育、治沙等专业技术人员往来,开展中阿文化交流,架起中阿文明对话的桥梁。
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争取国家尽快批准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综合保税区和临港经济区,加快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完善提升穆斯林商贸城功能,筹建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国际产业园,引进大企业大品牌,打造国家级清真产业开发区。办好“六大”节会,推进会展经济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运作,承办东北亚地方政府联合会第九次会议、清真美食节等活动,筹办2013年伊斯兰合作组织展览会,提升“10+3”经贸推介影响力,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100亿元。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加快农村综合改革,规范土地有偿流转;支持平罗县农村改革试验示范项目。完善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增值税、资源税改革。稳妥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药物信息化监管平台;改革县级公立医院体制,探索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模式。深化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探索公共文化活动招标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系。
九、进一步推动文化大繁荣,在提升发展的软实力上迈出更大步伐
文化引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促进发展。推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与社会交相发展,让软实力成为硬支撑。
构筑精神高地,塑造文化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一定要渗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法律尊严和维护人民利益的旗帜,巩固强化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用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完善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扎实开展农村民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强化公共服务,夯实文化之“基”。开展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活动,支持银川市争创国家级示范区。推进宁夏美术馆、工人文化宫、回族博物馆、水上运动中心、体育运动学校迁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培养,深入开展送戏下乡、全民健身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面向农村基层,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城乡文化示范点等惠民工程,力争实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公共电子阅览室街道乡镇无空白、农村电影放映无盲点、公共文化场所全免费和文化信息资源全覆盖,更好地保障广大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大兴文化产业,强壮文化之“柱”。启动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文化创意、数字动漫等新兴业态,确保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打造国民经济新的特色支柱产业。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整合区内外文化资源,高起点规划自治区文化创业创意示范园,大力度推进华夏河图、银川动漫基地、星海湖文化产业园、华夏影视城、固原文化城等建设,壮大黄河出版、演艺等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企业。办好图书博览会、文化旅游博览会、西部民歌演唱会等大型文化节会。组建文化投融资公司,拓展投融资渠道。规范完善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艺术品拍卖等中介服务,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唱响文化品牌,绽放文化之“葩”。推进黄河金岸主题艺术创作工程,创排话剧《大移民》、交响组曲《黄河金岸》等精品力作,弘扬黄河文化。推动回族歌舞、服饰、剪纸等民族文化艺术走向国际,唱响回族文化。积极推进西夏陵申遗和遗址公园、西夏博物馆建设,启动拜寺口双塔保护开发,复原西夏王宫,重现神秘历史,擦亮西夏文化。深入挖掘红军长征和西征时留下的丰富资源及宝贵遗产,组织创作《巍巍六盘》等影视力作,提升胜利之山的影响力,做优做美红色文化。倾力打造“黄河文化汇宁夏、回族文化聚宁夏、西夏文化在宁夏、走向胜利来宁夏”四大文化品牌,让民族特色文化绽放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十、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在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上迈出更大步伐
社会事业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要以大情怀、大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让自主创新支撑发展、引领跨越。实施“1255”科技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陕西等科技强省的合作,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国际交流,构建全面开放的科技创新平台。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0个;围绕“三大千亿”计划和“五优一新”产业,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组织引导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基地、企业园区创新创业,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教育是第一公平,让每个孩子能够上好学、读好书。实施《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建幼儿园39所,切实缓解入园难问题。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69万平方米,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建立校园警务工作站500个,打造师生安全、家长放心的校园;深化“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巩固提高教育强县创建水平,在西部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改善37万山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加快国家和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继续支持宁夏大学“211工程”和宁夏医科大学博士点建设,努力形成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各类重点学科协调发展的体系。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健康是第一幸福,让城乡群众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推进城乡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开工建设自治区血液供应中心和22个市、县级卫生监督所,全面完成18个县级医院、19个急救中心和53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033个行政村卫生室,定向培养1000名乡村全科医生,逐步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全科村医,方便人民群众就医。加强医院优势特色专科建设,积极支持发展中医药、回医药。将妇幼卫生扶助政策扩大为“六免一救助”,让城乡群众享受公平、普惠的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防病能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力争95%以上的疾控中心达到基本标准。深入实施“少生快富”工程,进一步提高奖励标准,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人才是第一资源,让各族优秀儿女在干事创业中脱颖而出、智慧迸发。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认真抓好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加强和完善人才储备制度,实施“塞上英才工程”“国内引才312计划”和“百人计划”,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和银川“人才特区”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形成海外引才、国内引才和用好用活本土人才“三驾马车”,着力解决好高端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不够用的问题。切实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十一、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上迈出更大步伐
改善民生是发展之本、和谐之基。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推动民生计划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迈进。
实施生态移民纾解民困。走出大山才能拔除穷根。坚持“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培育特色化、移民新村社区化”的发展模式,开工建设9万人移民项目区,配套完善水电路、学校、医务室、村级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搬迁定居7万人;因地制宜发展红枣、枸杞、葡萄等特色产业,新建日光温棚和养殖暖棚1.9万亩,安排务工就业2.2万人,确保每个家庭有一座设施温棚、一亩水浇地和一名稳定务工人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创业带动就业夯实民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带就业扶持政策,创办小微企业3000个,培养小老板6000名,创造新岗位3万个,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输出农村劳动力70万人次。实施“三支一扶”等措施,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继续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更多的失地农民、残疾人和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完善基层调解处置机制,加强劳动执法监察,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健全社保体系保障民安。以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健全覆盖全区的社保体系。全面推广社保一卡通,力争持卡人数突破400万。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标准,参保率分别超过70%和90%。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高最低工资和农村低保标准,提高重度残疾人生活津贴,扩大老龄和孤儿津贴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中低收入者得到实惠。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袋”伴随着宁夏跨越的进程逐步鼓起来。
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乐。安居方能乐业。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措施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和市场健康发展;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8.87万套,逐步完善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塞上农民新居”和危窑危房改造,建设新村20个,整治旧村200个,改造危窑危房4万户。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实现46%的行政村有招呼站、97.5%通客车,解决30万群众的安全用水问题,让城乡居民出行更便捷、居住更舒适、环境更优美、生活更美好。
稳定物价水平解决民忧。物价牵动着百姓的心。严格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保障主要食品蔬菜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扩大城郊绿叶菜种植面积,提高自给能力。支持每个市县区建设一个国有控股农贸市场,新建社区蔬菜直销店200个,完善农超、产销对接机制,实行直供直销。合理保持粮、油、牛羊肉和应急蔬菜等动态储备数量,调整提升投放和轮换节奏。清理整顿教育、医疗、银行等领域不合理收费。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创新社会管理维护民利。注重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畅通公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强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深化“平安宁夏”创建,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扎实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网络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机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开展公共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宗教人士培训,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共建和谐家园。
各位代表!承蒙中央关怀,承蒙人民厚爱,承蒙时代给予,几年来,我们始终恪守“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理念,尽心竭力,不敢懈怠,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办成了一些事关长远的大事,办好了一些关乎民生的实事,破解了一些影响和谐的难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新要求、新期盼,我们更要加强自身建设,把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履行得更好。
务必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积极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公正文明执法,做到依法治区、依法办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保证各项决策符合人民意愿,经得起实践检验。
务必坚持阳光执政。深入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持续推进效能建设这一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完善区市县乡四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推行重点项目行政审批代办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切实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均等、规范的公共服务。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务必坚持廉洁从政。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查违纪违法案件,深化对商业贿赂、“小金库”和工程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努力从源头预防腐败。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执行“三公”经费支出零增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务必保持清醒头脑,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恪尽为民之责,树立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务必坚持高效施政。始终保持锐意进取之风,以世界眼光谋划宁夏,以创新精神推动工作。始终保持执政为民之风,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始终保持狠抓落实之风,困难面前不退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矛盾面前不推诿,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风险面前不扯皮,敢作敢为、敢担责任,以坐不住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各位代表,宁夏这片热土,是全区各族人民耕耘生活、酿造幸福的美好家园,也是我们服务人民、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以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