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案

时间:2019-05-12 00:4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案》。

第一篇: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案

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案

点击新目标

1、记住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著名首领的名字及被唐朝册封的称号

2、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和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3、理解并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链接旧知识

1、背一背:唐太宗的主要治国措施

2、问一问:唐朝前期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3、填一填: 唐太宗实行 的民族政策,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他为.课前小热 身

1、通读全课,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勾划出来,并圈点出关键词语,并把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作个符号

2、完成预习练习。

(1)、吐蕃是今天 的祖先,生活在

唐与吐蕃(2)、7世纪初 统一吐蕃各部,唐太宗将 嫁给了他。

唐(3)、唐中宗时又将 嫁给了 ;后唐蕃正式结盟。

的(1)南诏是今天 和 族的祖先,生活在 一带。民 唐与南诏(2)8世纪初 统一各诏,建立以太和城 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族(3)唐 玄宗时册封 为。关

系(1)回纥是今天 族的祖先,生活在 一带;

唐与回纥(2)唐玄宗 时册封 为 ;(3)两次助兵:唐灭突厥时出兵助战,安史之乱时有帮助唐朝收复失地。

3、师生交流完成情况。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在历史上有一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的女孩,为了各民族的友好交往,主动愿嫁到偏僻的青藏高原,但又担心那里的人太粗俗,故出了三道难题让对方回答。若能答对,她就自愿嫁过去。第一,把一根 很细的丝线穿过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第二,把100匹小马和100匹母马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小马是哪匹母马所产?第三,从2500名美女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

新课解读

1、归纳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 史实:

2、分析文成公主入藏对汉、藏两族所产生的影响:

3、讨论并归纳出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几

4、你知道在唐朝时周边少数民族多主动与唐朝交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恩:(1)恩威并施

威:(2)

课堂小结 朗读知识建构 课堂大练兵

1、一首民歌的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连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你。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歌中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2、会盟碑屹立在今天中国某城市的大昭寺门前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了。它反映了和唐朝结盟的少数民族是

A吐番 B回纥 C靺鞨 D南诏

3、曾经出兵帮助唐朝打败东突,后来“安史之乱”中又帮助唐朝收复失地的少数民族是 A吐番 B 南诏 C 回纥 D靺鞨

4、下面少数民族的首领曾经受到唐玄宗册封的有

(1)回纥(2)吐番(3)突厥(4)南诏 A、(2)(4)B(1)(4)C(1)(3)D(1)(2)(3)(4)

5、“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唐朝与吐蕃的和亲政策 B松赞干布时就与唐朝结亲 C尺带珠丹感谢唐朝皇帝 D汉藏关系密切

6、列举(1)列举唐朝和吐番友好交往的三件史实

(2)列出本课的三位皇帝和四位少数民族首领

(3)列出唐朝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的方式

7、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贞观十五年,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 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之。。。及与公主归国,谓其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代。”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1)材料中所提到的“弄赞”和“公主”分别指谁?(2)“当为公主筑一城”指的是什么?该城在什么地方/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弄赞”和“公主”的结亲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后谈收获

1、我记住了

2、我懂得了

第二篇:第4课_唐朝的民族关系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唐朝疆域的四至;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唐太宗尊为“天可汗”;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①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②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 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②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 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天可汗”。

③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发展唐蕃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④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2、难点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藏族、维吾尔等族的形象图片,同时播放《爱我中华》歌曲。提问:图片中都有哪些少数民族?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反映了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出示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会聚于长安的图片。唐朝时,我国边疆地区有哪些重要民族呢?唐朝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新课教学

一、天可汗

1、唐朝的疆域

学生将唐朝疆域的四至用图示画出来

2、边疆各族的分布

出示《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帮助学生认识唐朝边疆各主要少数民族名称及分布。

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突厥人生活在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因金山的形状像古代勇士的头盔兜鍪,他们民族俗称兜鍪为“突厥”,于是他们便以“突厥”为族名。他们过着游牧生活,以放牧和狩猎为生。擅长骑射,以战死沙场为荣。6世纪中期,伊利可汗建立了突厥汗国,6世纪末分裂为东西突厥。以金山为界,以西为西突厥,以东为东突厥。唐初,东突厥的颉利可汗率兵多次袭扰中原,侵夺财物,626年亲率骑兵10万进扰武功,严重威胁长安的安全。因此解除突厥对北方边境的威胁、稳定北方,便成为唐太宗的一项紧迫任务。经过精心准备,唐太宗发动了对东突厥的战争。29年,突厥内部发生叛乱,相互攻战,势力急剧衰落。唐太宗趁此机会,派兵六路进攻东突厥,大败突厥。630年,唐军大获全胜,俘获颉利可汗,10万突厥人归降了唐朝,唐对东突厥的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6颉利可汗被俘后,在长安唐太宗历数了他的罪状后,放归了他们的家属,给予颉利可汗田地和住宅,对他做了妥善的安置。如何对待颉利可汗的10万归降旧部呢?唐太宗让大臣们讨论。出示材料

问题:材料上出现了几种观点呢?你支持谁的观点。你认为唐太宗会采纳谁的意见?

总结:多数大臣的观点是改变突厥人的生活方式,让其自然消失。魏征的观点带有明显的民族偏见。温彦博的观点是保全突厥人的部族,不改变他们的风俗习惯。

唐太宗最终采纳了温彦博保持突厥族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的建议。因为它尊重了突厥族的生活习惯,这有利于减少民族隔阂,促进民族间的交往,因而也赢得了突厥族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的拥护。

唐太宗名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是什么意思呢?体 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总结:唐太宗的这种态度,较好地处理了唐与边境民族的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多民族 国家进一步巩固,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渡 :对突厥族的妥善安置和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什么影响呢?

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唐太宗颇具胆识的民族政策,是以当时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做基础的。同时他的民族政策也赢得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拥护,北方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参天可汗道”、昭陵前的少数民族石像和长安的“胡化”、“胡风”盛行,都是唐与北方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真实写照。唐太宗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都能注意加强民族团结。现在,我们更应该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5.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为了加强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唐朝先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它们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军政合一的最高机关。回顾历史,公元前60年,西汉就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置,说明今天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也是对国际上“东突”分裂势力的有力回击。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保证了西域“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唐对西北部边境的统治。

唐朝时期,西南的吐蕃族的情况怎么样呢?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一)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二)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经鄯州、鄯城(今西宁)、莫离驿、那禄驿、柏海、众龙驿、过通天河藤桥,过唐古拉山,经那曲到拉萨,全程6240里。相传文成公主过了日月山后来到 了倒淌河,家乡日远,公主不禁失声恸哭,哭声感动了天地,使河水发生了“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倒流奇迹。文成公主等人长途跋涉,历时两年,才到达吐蕃。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公主到逻些时,吐蕃人民穿着节日盛装,热情迎接远道而来的文成公主。

由三位同学来讲一讲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故事。

第一:公主带着乳娘、宫女、乐队、工匠,加上江夏王率领的3000羽林军,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带着华贵而丰富的妆奁。其中有金银、珍宝、绸帛,显示了唐朝国力的充沛:有经史、诗文、佛经、佛像以及种树、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送去了中原文化的精英;他们还带着种子、工具等物,成为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 工业技术的队伍。

第二: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长 安,长安城的居民纷纷赶来送行。大路两旁有几十万人,排出二十里长的队伍。人们挥舞着香花和彩带,祝愿他们的“女儿”一路平安。先向西,后向南,穿过青海到达西藏。因为青海的吐谷浑首领早已接受了唐朝的册封,娶了唐朝的公主,所以热烈欢迎文成公主的到来。他们在事先建好的“行馆”里休息了三个月,以适应高原的气候和吐蕃的风俗习惯。继续行进中,公主看到青海的土地平坦,河流纵横,但是居民只会种植疏朗的青稞,于是让随行的工匠教他们种植大麦和燕麦,还为他们装上水磨。当地人为了纪念公主,在山上树立了一尊公主的石刻像。

第三:松赞干布听说公主快进入吐蕃了,便率领军队亲自赶来迎接。看到他娶的是一位仪态大方的美丽公主,并带着典雅华美的中原物品,鲜明的仪仗,十分高兴。他穿上汉族的服装,打扮成唐朝的驸马,以女婿的身份拜见了江夏王,举行了降重的婚礼。文成公主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时,吐蕃人民万人空巷喜迎这位汉妃。文成公主笃信佛教,由她 选址设计建成了大昭寺、小昭寺,至今我们都可以在大昭寺看到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像。松赞干布在创制藏文的同时,还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聘请汉族文人人蕃代典奏疏。公元648年,王玄策去西域,被天竺抢劫,于是向吐蕃军队求援;松赞干布当即出兵天竺,击败天竺为王玄策出气。公元649年,唐太宗卒,唐高宗即位,松赞干布特派专使吊祭。

问:文成公主入藏对吐蕃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呢?

(1)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量的佛经、医药、历法等书籍和佛像,促进了中原文化在吐蕃的传播。

(2)文成公主带去的大量工匠,成为传播中原先进农业、建筑、造纸、医药等科学技术的使者,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将近40年,至今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作为中原文化的传播者,作为汉藏友好的象征,千百年来,文成公主的故事在青藏高原代代相传。藏族人民歌颂文成公主的诗歌: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总结: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团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汉藏两族的发展,特别是有利地促进了吐蕃民族的进步。

(三)金城公主入藏

(四)唐蕃会盟

课堂小结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唐朝与边疆少 数民族之间联系进一步及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友 好互助是唐朝与边疆各族关系的主流,这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

第三篇:围棋课教学案

第一课 布局常识 三线和四线

一、教学目标

(一)围棋棋史方面: 围棋是围地的游戏(二)围棋礼仪方面: 学习学棋过程中的礼仪。

(三)围棋棋力方面:

1、学习地的概念,学习围地的口诀儿歌,2、熟练掌握地的概念,知道在棋战中怎样去围地。

3、通过口诀儿歌和知识点的进一步学习,巩固加强学生对学习围棋的信心和兴趣。

(四)棋道训练方面: 静坐训练。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熟练掌握和运用“地”的概念.(二)难点:一线死亡线,二线失败线,三线实地线,四线势力线.五

(一)围棋棋史方面:

声情并茂地范讲《尧造围棋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围棋的起源,并对聪明活泼的小丹朱产生认同感,从而为贴纸的使用打下基础。带领学生熟悉课本环节设置,并讲解围棋九品制,出示手上的黄色九品腕带、展示犀牛教官的帅印,鼓励学生争取拿到。

(二)围棋礼仪方面:

摆好棋具,实景学习并演练礼仪。

(三)围棋棋力方面: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点

(四)棋道训练方面:

朗读并示范课本上的棋礼部分,在此基础上讨论、请学生示范,师生共同演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围棋是“以礼始,以礼终”的游戏。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以围棋起源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围棋的兴趣。

(二)明确目标。

1、围棋起源于中国。

2、围棋礼仪学习。

3、围棋棋力知识学习。学习地的概念和应用。

4、棋道训练——静坐。

七、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背诵口诀儿歌,并且反复练习数气的方法。

八、总结

1、围棋起源。

2、围棋棋礼。

3、围棋棋力新知识——气。

4、棋道——静坐。

5、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鼓励学生每节课都提前预习,可以提前读故事、背儿歌等。

第二课 金角银边草肚皮

一、教学目标

(一)围棋棋史方面:

掌握《黑白兄弟与围棋的故事》的内容。

(二)围棋棋力方面:

1、学习角的概念,2、熟练掌握金角银边草肚皮的概念,知道在棋战中怎样去攻角破角,怎样去吃掉对手的棋。

3、通过口诀儿歌和知识点的进一步学习,巩固加强学生对学习围棋的信心和兴趣。

(三)棋道训练方面: 鞠躬训练。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掌握角边肚皮的概念。

(二)难点:分清角与边的概念。

(三)解决方法:给棋子设定角色,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吃子的快乐。

三、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一)围棋棋史方面:

快速阅读后通过提问讲解重点内容。

(二)围棋棋力方面:

讲解角边肚皮的概念,着重角上围空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新棋史故事阅读。

(二)明确目标。

1、围棋棋力知识学习。学习金角银边草肚皮的概念,并会应用。

八、总结

1、围棋棋史故事《黑白兄弟与围棋》。

2、围棋棋力新知识——小飞守角

3、棋道——鞠躬。

4、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对本课中做了预习的学生,不管效果如何,发贴纸奖励。引导全体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第三课逃(逃跑)

一、教学目标

(一)围棋棋史方面:

掌握《围棋鼻祖弈秋》的故事内容。

(二)围棋棋力方面:

1、学习逃跑的概念,学习逃跑的口诀儿歌,并且知道己方棋子只剩一口气的时候很危险。

2、熟练掌握逃跑的概念,知道在棋战中怎样逃跑。

3、通过口诀儿歌和知识点的进一步学习,巩固加强学生对学习围棋的信心和兴趣。

(三)棋道训练方面:

欠身礼训练。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掌握逃跑的概念。

(二)难点:看清全局局势逃跑。

(三)解决方法:将逃跑和吃子对比讲解。

三、教学准备

(一)教学用大棋具、课本、卡通棋具、丹朱贴纸、九品黄色手腕带一条、25级炫彩虎符一张。

四、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一)围棋棋史方面:

快速阅读后通过提问讲解重点内容。

(二)围棋棋力方面:

教授时先讲清楚需要逃跑的棋子的特点,再讲逃跑的方法。教授儿歌,并依据口诀儿歌做题。可借鉴“丹朱棋战队”软件里的故事带领学生反复练习。安排学生做简单对局练习,5—10分钟,注意进行棋具整理的训练和对局规范动作的提醒。

(三)棋道训练方面

阅读课本(也可请一名学生起来朗读或大家一起朗读),老师带领集体训练。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新棋史故事阅读。进行丹朱时间:复习上节课的打吃与吃子的口诀以及棋道知识,用丹朱贴纸及时奖励。讲一个简短的小动物遇到危险知道逃跑的故事,提出疑问:难道棋子被打吃的时候就只能等着别人吃自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目标。

1、知道围棋鼻祖弈秋,明白不认真对待,什么也学不到。

2、围棋棋力知识学习。学习逃跑的概念,并会应用。

3、棋道训练——欠身。

七、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背诵口诀儿歌,并且反复练习逃跑的方法,以进一步掌握新知识。

八、总结

1、围棋棋史故事《围棋的鼻祖弈秋》。

2、围棋棋力新知识——逃跑。

3、棋道——欠身。

4、展示炫彩虎符,布置学生回家复学前三节课的内容,备战下节课25级级位考试。

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对本课中做了预习的学生,不管效果如何,发贴纸奖励。引导全体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第四课互相打吃

一、教学目标

(一)围棋棋史方面:

掌握《围棋与兵法》的故事内容。

(二)围棋棋力方面:

1、学习互相打吃的概念,学习互相打吃的口诀儿歌,并且可以找出互相打吃的地方。

2、熟练掌握互相打吃的概念,知道在棋战中要尽早发现互相打吃。

3、通过口诀儿歌和知识点的进一步学习,巩固加强学生对学习围棋的信心和兴趣。

(三)棋道训练方面:

正确坐姿的训练。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掌握互相打吃的概念。

(二)难点:迅速发现互相打吃的地方并及时吃掉对方。

(三)解决方法分:分组做游戏,让学生亲身体会互相打吃的状态下吃子的快乐和被吃的难过。

三、教学准备

(一)教学用大棋具、课本、卡通棋具、丹朱贴纸、九品黄色手腕带一条、炫彩兵法虎符若干。

四、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一)围棋棋史方面:

快速阅读后通过提问讲解重点内容。

(二)围棋棋力方面:按照课本例题讲解本节知识点,可借鉴“丹朱棋战队”软件里的故事带领学生反复练习。教授儿歌并依据口诀儿歌做题。

(三)棋道训练方面:

阅读课本(也可请一名学生起来朗读或大家一起朗读),老师带领下集体训练。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新棋史故事提问。快速串讲前三节课的口诀以及棋道知识,提醒学生25级级位考试的事。引起学生这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目标。

1、知道张良所在朝代,明白老人去为什么送张良东西,知道围棋带给张良的好处。

2、围棋棋力知识学习。学习互相打吃的概念,并会应用。

3、棋道训练——正确的坐姿。

七、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背诵口诀儿歌,并且反复练习互相打吃的方法,以进一步巩固新知识的掌握。

八、总结

1、围棋棋史。

2、围棋棋力新知识——互相打吃。

3、棋道——正确的坐姿。

4、组织25级晋级考试并给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炫彩兵法虎符。

5、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

第五课连接

一、教学目标

(一)围棋棋史方面:

掌握《因围棋而封官》的故事内容。

(二)围棋棋力方面:

1、学习连接的概念,学习连接的口诀儿歌,并且知道连接要连接自己的棋子。

2、熟练掌握连接的概念,知道在棋战中怎样连接自己的棋子。

3、通过口诀儿歌和知识点的进一步学习,巩固加强学生对学习围棋的信心和兴趣。

(三)棋道训练方面:

入座。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掌握连接的概念。

(二)难点:连接自己的棋子,先连接危险的重要的子。

(三)解决方法:练习不同位置的连接。

三、教学准备

(一)教学用大棋具、课本、卡通棋具、丹朱贴纸、九品黄色手腕带一条。

四、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一)围棋棋史方面:

快速阅读后通过提问讲解重点内容。

(二)围棋棋力方面:讲解课本例题,可借鉴“丹朱棋战队”软件里小羊的故事带领学生反复练习。教授儿歌并依据口诀儿歌做题。

安排学生做简单对局练习,5—10分钟,注意进行棋具整理的训练和对局规范动作的提醒。

(三)棋道训练方面:

阅读课本(也可请一名学生起来朗读或大家一起朗读),老师带领下集体训练。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新棋史故事阅读。进行丹朱时间: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的互相打吃的口诀以及棋道知识,用丹朱贴纸及时奖励,可适当引导学生互相比较25级学习里谁“调兵遣将”的人数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目标。

1、知道陈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因围棋而封官的人。

2、围棋棋力知识学习。学习连接的概念,并会应用。

3、棋道训练——入座。

六、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背诵口诀儿歌,并且反复练习连接的方法,以进一步掌握新知识。

七、总结

1、围棋棋史。

2、围棋棋力新知识——连接。

3、棋道——入座。

4、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对本节课做了预习的学生给予贴纸奖励。

第六课切断

一、教学目标

(一)围棋棋史方面:

掌握《赌博与围棋》的故事内容。

(二)围棋棋力方面:

1、学习切断的概念,学习切断的口诀儿歌,并且知道切断要切断对方的棋子。

2、熟练掌握切断的概念,知道在棋战中怎样切断自己的棋子。

3、通过口诀儿歌和知识点的进一步学习,巩固加强学生对学习围棋的信心和兴趣。

(三)棋道训练方面:

优雅的落子。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掌握切断的概念。

(二)难点:切断是切断对方的子,找准对方的断点。

(三)解决方法:练习不同位置的切断。

三、教学准备

(一)教学用大棋具、课本、卡通棋具、丹朱贴纸、九品黄色手腕带一条。

四、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一)围棋棋史方面:

快速阅读后通过提问讲解重点内容。

(二)围棋棋力方面:讲解课本例题,可借鉴“丹朱棋战队”软件里猫咪的故事带领学生反复练习。教授儿歌并依据口诀儿歌做题。

安排学生做简单对局练习,5—10分钟,注意进行棋具整理的训练和对局规范动作的提醒。

(三)棋道训练方面:

阅读课本(也可请一名学生起来朗读或大家一起朗读),老师带领集体训练。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新棋史故事阅读。进行丹朱时间: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的连接的口诀以及棋道知识,及时发放丹朱贴纸奖励。然后提出疑问:我连接后对方力量大了,那我怎样防止对方连接起来力量变大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目标。

1、知道历史上的六博是一种赌博,赌博不对;知道班固,与他所写的《弈旨》一书。

2、围棋棋力知识学习。学习切断的概念,并会应用。

3、棋道优雅的落子的训练。

七、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背诵口诀儿歌,并且反复练习切断的方法,以进一步巩固新知识的掌握。

八、总结

1、围棋棋史。

2、围棋棋力新知识——切断。

3、棋道——优雅的落子。

4、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对本节课做了预习的学生给予丹朱贴纸奖励。

第四篇:《唐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白喜娟 第5课时

教师寄语: 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后那个正在成长。

学习目标:

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理解分析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原因和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3.感悟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认识唐朝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进而产生对先人业绩的自豪感。

学习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学习难点: 封建时代对外交往如此频繁的原因;理解它与当今的对外开放的区别。

课程导入:

在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大都有一条街叫做“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指的是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唐朝是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当时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僧侣不断来到中国,进行交流、访问、求学、贸易。唐朝赴外使节和僧侣也很多,极大地密切了唐朝和世界各国的联系。想一想,这些人为什么会不远万里来到异地他乡呢?当时有哪几条交通路线?途中又会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呢?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你喜欢看《西游记》吗?你一定知道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吧!其实,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只有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你知道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吗?《西游记》中关于唐僧的描述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又有哪些不同呢?

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朝、日遣唐使

1.在唐朝,与我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2.在来唐朝的留学生中,留学生的人数是最多的。

3.唐朝时,日本派出的 有十几次,还有、。

鉴真东渡

1.中日交往史上两个重要人物是、。2.鉴真东渡

(1)时间:。

(2)概况: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 次才成功。

(3)贡献(评价):鉴真东渡,是。

既,又,对。

玄奘取经

1.唐朝与天竺的文化交流主要是围绕 进行的。

2.概况:从 出发,途径今、,访问了 等南亚国家。3.贡献(1)在天竺的佛学中心 研习佛学。

(2)翻译佛经,写成《 》一书,为后世研究这些地区的、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王朝之一。2.唐朝的疆域:东北抵达,西北到,北界包括 和

一带,南至。

3.唐朝时,为了有效管理海外贸易,设立了。4.大食是中国史书对 的称呼。5.天竺是中国史书对 的称呼。

二、合作探究

1、请说出唐朝时期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个历史人物,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你比较欣赏哪一位?讲出欣赏的理由。

2、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1)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你能举出几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吗?

(2)唐朝高僧鉴真为传播大唐文化曾六次东渡日本,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那些精神?

三、拓展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图二

材料:“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请回答:

(1)与图一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请再举一例说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典型史实。

(2)唐朝对周边国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3)从材料三的描述和图一图二人物的事迹,你得到哪些启示?

四、达标测试

1.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2.今天 研究印度半岛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是()

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大藏经》

D、《徐霞客游记》 3.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4.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唐朝的()A.高僧玄奘 B.鉴真和尚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 5.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6.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古迹是()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敦煌莫高窟

D.麦加大清真寺

7.一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8.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9.阅读郭沫若的诗作: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请回答:(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郭沫若为什么说鉴真“一片精诚照太清”?

(3)“奈良城”属于哪一国家?哪一句诗体现了鉴真“传道义”的影响?

五、课后反思

第五篇:《论语》十则复习课教学案

[转载]《论语》十则复习课教学案(人教七上)(2012-04-26 15:55:54)转载▼标签: 转载原文地址:《论语》十则复习课教学案(人教七上)作者:园丁集

《论语》十则

课题:《论语》十则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李茹审核人:

复习目标:

1、积累孔子及《论语》的有关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复习过程:

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教师出示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回答,或齐答;或单人回答。以记忆为主。

三、教师课件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常识积累

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论()语不亦说乎()而不愠()传不习乎()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弘毅()曾()子

诲()女()知之乎不思则wǎng()不学则dài()

其shù乎()

答案:lún yuâ yùn chuán zhì hóng zēnghuì rǔ 罔 殆 恕

重点字词解释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

4、传不习乎()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择其善者而从之()

10、士不可以不弘毅()

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2、其恕乎()()

答案:

1、时常地复习

2、生气、发怒

3、人称代词,我;每天;泛指多次;反省

4、老师传

授的知识

5、真诚,诚实

6、旧的;可以把

7、迷惑,这里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

8、这

9、优点

10、刚强,勇毅

11、凋谢

12、大概,也许;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通假字

1、不亦说(yuâ)乎:通译为:

2、诲女(rǔ)知之乎:通译为:

3、是知(zhì)也:通译为:

答案:

1、“说”同“悦” 愉快

2、“女”同“汝” 你

3、“知”同“智” 聪明

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乎

2、可以为师矣

3、是知也

4、死而后已

5、然后知松柏

6、三人行

答案:

1、君子 :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2、可以: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3、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性动词

4、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5、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的连词

6、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见贤思齐焉()

答案:

1、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译为:按一定的时间。

2、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一词多义

1、而:①学而时习之()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任重而道远()④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答案:①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 ②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却

③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不译 ④表修饰关系的连词,不译

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是知(zhì)也。()

答案:①了解②领悟 ③明白 ④ 同“智”,聪明

3、已:①死而后已()

②自董卓已来()《陈涉世家》

答案:①停止 ②同“以”

4、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陈涉世家》

③谓为信然()《陈涉世家》

答案:①真诚,诚实 ②同“伸”伸张 ③ 确实

5、殆:①思而不学则殆()

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陈涉世家》

答案:①有害②大概

6、其: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②其恕乎()

③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答案:①:代词,他们 ②大概,也许 ③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本课的成语积累: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岁寒松柏:严冬之时,才知道松柏耐寒而不凋谢。比喻在艰苦的逆境中才能看出人的高贵品格。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2、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等于“可以(之)为师矣。”译为:可以把这样的人当老师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于“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译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3、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

名句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内容与写法的理解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思想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中考链接

(2007年)安徽省

《论语》四则

①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②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2)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4分)

答案:

1、(3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每小题1分)

2、(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

3、(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4、(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下载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案

    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成绩显著,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灌云县鲁河中学2010.11.18......

    教学案

    上饶县石狮小学教师备课单 (共案) 年级 学科 议课时间 课题 课型 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案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学习目标: 1、欣赏作品,体验歌曲在节奏、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2、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布吉-乌吉”、摇滚的不同风格。......

    教学案

    天上的街市 预习一看 1、作者简介及其文学成就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教学案

    1、导入:记得孔子有一次和子路、曾皙,冉有等几位学生一起谈论志向问题。当问到曾皙时,曾皙答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一)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一) 一、课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目标要求:(1)识记元谋人、北京人两个文化遗存;(2)识记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3)识记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细节描写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 细 节 描 写 ——让人物“活”起来 土门中学 张丽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共同探讨合作的能力。 2、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学会运用细节描......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 跌宕起伏,不失严谨 ——学习作文中一波三折的写法 训练目标: 让学生通过训练,学习作文中一波三折的写法。 训练重难点: 学生在作文中能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