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课堂:犹太人的独特家庭教育观
夫妻之间总免不了要亲热,年幼的孩子有很多情况之下都跟父母们住在一个房间,如果有一次不慎被孩子遇到这尴尬的一幕,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解释这一幕呢?
不同年龄处理方法不同
1.三岁以下的孩子如何处理?
如果还只是三岁以下的孩子,他们对男女之间并没有大的区分,也不明白世事的情况之下,突然发现了父母之间的这一幕。父母最好是先想个办法撒个谎,骗孩子先睡下再说,并且在以后的每一次行动之中都要做好保密工作,绝对不能再让孩子有所影响。如果有条件的话,孩子到了三岁以上就要分房睡了,不能再和父母睡在一个房间,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夫妻之间的恩爱生活都会存在影响。
2.五岁左右的孩子如何处理?
对于已经有了五岁的孩子来说,上幼儿园的他们已经知道男生女生了,他们开始学着爱,开始有喜欢的感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看到父母有亲密行为,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大多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此时,父母应该思考之后告诉孩子一些两性之间的知识,告诉孩子他是怎么来的,这也是早期的性教育。在日本,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已经开始学习用动画手册宣传的相关知识,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3.十二岁左右孩子如何处理?
孩子到了十二岁左右,他们已经进近了青春期,知道一些敏感话题,也知道一些有关性方面和自己生理方面的知识,他们见到这一幕是非常尴尬的,如果父母不能及时疏导或是解释,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伤害。父母应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就此事主动和孩子聊天,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夫妻生活,给孩子正确疏导,而不应该一声不吭就不再提起此事。发生这样子的事情之后,父母一定要考虑不要和孩子同睡一个房间,就算条件再差,也要在房间用一面窗帘或是什么的屏风之类隔开孩子和自己的空间,给予孩子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
平时夫妻生活注意事项
无论是年幼不懂事的孩子,还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即便亲子之间关系再好,父母的一些亲密举动和行为最好避开孩子,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之下进行。当然一些礼貌性的动作不会造成影响。回房间要关门,平时教育孩子不要随便进父母的房间,不要穿过于暴露的衣服在孩子面前走动等等,这些小细节父母都要注意好。
第二篇:犹太人独特的教子方式
犹太人独特的教子方式
犹太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但犹太人民却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成为世界上赚钱最多的民族。无论在全球金融界、商界还是科学界,他们拥有的财富比重始终独占鳌头,这与犹太人独特的教子方式密切相关。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书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
传说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常常放有书本,他们相信死者在夜深人静时会走出来看书。尽管这种传说具有某些迷信意味,但其象征意义却对现实的人很有教育意义:即生命有结束的时刻,求知却永无止境。
犹太人从不焚烧书籍,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犹太人(以色列人)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堪为世界之最。犹太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说法,那就是书柜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进而遭到大众的唾弃。
每一个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猜开一个谜团:“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呢?”如果孩子回答说是钱或者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当孩子无法回答时,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会伴随你一生。”
父母感悟: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得(但丁语)。犹太人教育孩子重视对知识的追求,实际上是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身为父母应向犹太人学习,懂得用书本来武装自己孩子的头脑,给他们以丰富的智慧。通过人性与科学的结合,是孩子更能体会到智慧所体现的魅力所在,向犹太人那样,以独特的教育方式结合教育理念,使孩子透过现象更深一成地认识教育的本质。
知识源与书本,知识更适用于书本,教育子女更要从知识中演变成智慧,体现出智慧本身的重要性。
因此,家长们要从小培养孩子们读好书的习惯,使他们知道书中赋予他们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三篇:论家庭教育观
论家庭教育观
【摘要】家庭教育观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成败得关键所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存在,一方面可能是与家长的家庭教育经验不足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家长没有正确的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作为指导,身为父母,并不意味着就自动地会成为良好的家庭教育者。作为父母,唯有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才能更好地培养下一代,成为合格的现代父母。
【关键词】家庭教育观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我的家庭教育观未来的教育憧憬
【正文】一从理论上讲教育观的问题。
1孩子的教育方法固然重要,为什么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场报告,回去教育孩子成效并不显著,就是因为家庭教育,我们家长主要解决的是观念,解决的是理念,解决的是思想,也就是说我们家长用什么样的观念来教育孩子,我可以这样说,决定了你孩子的一生。中国的家长就是让孩子打高分,考重点,但是就是这种观念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的社会价值体现的很有限,因为他不可能具备具有社会功能的能力。2人格,健全人格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内容。第二个,每一个做父母的人,因为我们的下一代人需要我们的引领,往哪儿引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人生。每一个人都要思考一个问题,你给没给孩子完整的人生。这是我们当前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的一场重要的课题。
二我们重视过程还是重视结果。
1中国的家长重视结果。分打高了,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名牌大学,你要考研、考博才好的,要的就是这种。现在家长要这个果,不惜一切代价,经常我听到家长跟我说,李老师,我的孩子该好的不好,不该好的都好,什么好,对人有礼貌,爱劳动这些,家长认为都没有必要。什么没好,成绩没好。我们的孩子生下来,进幼儿园开始,外国人说,中国的孩子就是一种摧残。我的高中生活是在地狱般的日子里度过的,我们实行的无缝隙制的管理,不断的压榨我们的身心,也许我的成绩是很好,但是我没有真正的快乐,也许我符合了父母的期望,但是我没有完成自己的梦想,这也是传统教育观念坑害的。2我们中国的家长往往有中国封建意识,孔子那个思想,从子子辈辈,孙孙子子,等级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家长就是我是你爸我是你妈,我说了就算,这种家长的作风对中国孩子的培养,对他事业的开拓,心灵的成长有极大的危害。但是中国现在家庭教育管孩子,主要靠家长的严,比如大学生选专业你说不好使,我说了算,我来给你选专业。这些年还好一些。这些不平等的现象中国多一些。现在的孩子需要魅力的感染,每个家长都要树立强有力的魅力,不断的变化就有魅力,你成天就是一个形象,我是你妈我是你爸,永远没魅力,你就像个大明信片一样,天天挂在你家,一个形象,他看够了,家长要学会不断变化自己的角色。而孩子们最愿意接受的是家长的魅力。当然这种魅力也需要另外一种思想,也就是说你要和孩子同步成长。
三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1坚持一定的原则。
过早的让孩子学习识字现在家长每天在接小孩的时候往往会问小孩三个问题[1]宝宝今天在幼儿园吃的什么啊?吃饱了吗?[2]宝贝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同学欺负你啊?如果明天他再打你,你就打他.[3]乖乖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啊?上课要认真听啊!孩子在小的时候应该是没有任何负担的.应该多让她玩,也就是多和她做游戏.这样就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让学习成为游戏。
2给家长的三条建议。
(1)树立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现在的家长是想烦一时还是想烦一世呢?一时的烦心还是一辈子的烦恼呢?0-6岁是小孩的黄金教育期也是小孩对父母的最信任最崇拜的时期.而很多家长却在这个时期忙于工作奔波,没有时间陪孩子,或者在陪孩子的时候又没有足够的耐心.等以后你有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和时间后孩子的黄金教育期已经过了。
(2)适当的奖励孩子当然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再配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要坚持原则,就事论事只对孩子做对的某一件事一个方面来表扬她和赞美她.不要全盘表扬要始终给孩子一个上升的空间.小孩子是很喜欢大人赞美的.所以大人要学会给小孩惊喜感.有了惊喜小孩会记住,原来自己做的这件事情大人这么高兴.她就会经常做好事.就会有满足感。
(3)理智的惩罚孩子孩子做错了事情怎么办?首先要有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注意方法把握分寸.因为惩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法.不能过重也不能无作为.要让孩子知道
她做错了,错在那里,后果是什么.为什么要批评她.下面有三个小方法1不让孩子得到她最喜欢的东西2不让孩子做她最喜欢做的事3让孩子做她最不喜欢做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出现,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好办法好点子.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在很多方面我都不懂.希望有这么一个平台大家好交流!也希望大家能把自己的教育经验传授给我!
四对家庭教育的憧憬。
家庭是孩子的早期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应具备的理念:即为社会育人。家长应具备的素质:循循善诱,以身示范。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方面,重点培养孩子的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智育方面,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培养孩子的特殊兴趣爱好。体育方面: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
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1关心子女,不顺其自然;2诚恳严肃不过分溺爱;3体贴关怀不粗暴简单;4公平合理不歧视偏爱;5统一要求不各行其令;6端庄正派以身作则;7和谐相处不互相欺凌;8从小从严,防微杜渐;9家庭教育要规律化、制度化;10耐心说服启发诱导。
【参考文献】1]高玉祥.个性心理学,第317-318页[2]陈鹤琴.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3]李国霖.提升家校合作的主体性.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1月P37[4]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试行),2000年2月21日[5]李洪曾.关于家庭教
育指导的模.中国家庭教育,2003年4月P38[6]曹亚中.学习型家庭创建和推进.百家出版社,2003年出版[7]赵忠心.开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新局面.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1
第四篇:课堂教学改革教育观
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观
教育是一件良心活。要实现教学真正赋予孩子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就需要变“教中心”为“学中心”;变“师中心”为“生中心”;变管制、灌输、强迫为激励、点燃、唤醒,从而促使孩子茁壮成长。
教育即点燃,课堂即生命。教育就是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活学习欲望,进而通过课堂教学提供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如此课堂就能成为学习的乐园。
比传授知识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比学习能力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健全的人格。作为教师,应当竭尽所能地让孩子们在享受生活的快乐之余懂得学习,懂得做人,懂得生存。审视课堂,应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合作学习的伙伴,获得新知,获得能力,获得情感的升华。
“教”和“育”应该在人性中达到完美的结合,所有的“教”都应该是服务于“育”的,都应该最终落脚于“人”的成长。具体到学校教学中,学习最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所有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才是最好的教学。
好学校应是一片绿色的植物生态园。这里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同沐阳光,共吮雨露,都能蓬勃地自由生长。好教育应为孩子挖一方池塘。相信种子的力量,尊重生命的存在。
第五篇: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正确的家庭教育观(2013-05-21 22:18:15)
转载
转载 ▼ 标签:分类: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
原文地址: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作者:漫步人生
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
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二、孩子考试不及格。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三、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四、孩子作业写得潦草。
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的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看,你可以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充信信心。
五、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没礼貌。
错误做法:当众训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连问好都不会,我平时是咋教你的,没出息。”
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损伤,觉得无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确做法:给孩子台阶下:“我孩子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时也挺有礼貌的。”举个有礼貌的例子。
结果:孩子知道错了,心想:“这次没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让父母失望啊。”
六、孩子的袜子脏了。
错误做法:家长:“把袜子脱下来,我给你洗。”
结果: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心里认为父母就是为自己服务的,正常,反正他们也不累。
正确做法:和孩子商量:“孩子,你把自己的袜子洗了,好吗?妈妈今天很累啊,能不能把妈妈的袜子也洗了啊?谢谢孩子啊。”
结果:孩子受到尊重,洗袜子去了,心里想:“我以后要多关心一下爸爸妈妈啊,我也是家里的一员啊,他们越来越老了。”
七、孩子问了个问题,大人不会。
错误做法:不高兴:“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
点啥。”
结果:孩子心里想:“哎,没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从此,遇到难题一概略过,不求甚解。
正确做法:高兴:“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我不会,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吗?”
结果:孩子心里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八、孩子早上不起床。
错误做法:发火:“你怎么还不起?要迟到了!”顺手打两巴掌,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结果:下次依旧。
正确做法:平静地说:“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会迟到,会挨批,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处理好。”孩子没及时起床,没吃早饭,还迟到了。
结果:下次一叫就起床。
九、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不写作业。
错误做法: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
结果: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了,心里恨你,说你是 暴君。
正确做法:平静对孩子说:“孩子你该写作业了,如果写不完会挨批。你还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家长:“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双方各退一步。
结果: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睡觉或写作业。
十、孩子正在写作业。
错误做法: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家里学习气氛浓厚。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十一、大人做错事了。
错误做法:强词夺理或视而不见。
结果:孩子心里想:“凭啥你犯错误就不承认呢?嗯,当大人好,有错也不挨批。” 正确做法: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歉。
结果:孩子以后做错事了,主动道歉,觉得理所应当。
十二、家长会老师告状,家长挨老师批评了。
错误做法: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
结果:孩子没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说真话,怕挨打。
正确做法: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十三、孩子的日常生活。
错误做法: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见,孩子遵守就行了。
结果:孩子成了木偶,不用动脑,被动执行。胆子越来越小,越来越没自信,能力差,不会做家务。心离父母越来越远,自闭。
正确做法: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还鼓励孩子做家务。家里有事和孩子商量解决,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
结果:培养了孩子家庭责任感,知道心疼父母,喜欢和父母交流,性格开朗,有自信,遇事有自己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