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设计师——雅各布森的作品

时间:2019-05-12 00:3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受设计师——雅各布森的作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受设计师——雅各布森的作品》。

第一篇:感受设计师——雅各布森的作品

感悟设计师——雅各布森的作品

安恩·雅各布森(ArneJacobsen 1902--1971),20世纪丹麦著名建筑师、工业产品与室内家具设计大师。雅各布森是第一位将现代主义设计观念导入丹麦的设计师,他将丹麦的传统材料与国际风格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其设计作品散发着浓浓的北欧之情和自然主义,人们称他为“北欧的现代主义之父”。雅各布森在世时,他的作品就已经被尊为经典。差不多每个丹麦人都坐过他的椅子,用过他的餐具吃饭,路过由他设计的哥本哈根皇家大酒店,包括在时间和地域上都有很大跨度的我们,也很熟悉他作品。同时雅各布森的设计也是充满理性的智慧创造。他不仅考虑到了人们对产品舒适度的需要,也充分预料到了未来市场的发展,先见性和时代性并存的设计。常人看到的是产品呈现的状态,设计师看到的是产品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常人看到的是产品的某一个局部,设计师看到的是产品的整个系统;常人看到的是具体的设计,设计师看到的是整体的运作;常人看到的是具体产品,设计师看到的是整个市场。在雅各布森的设计中可以反映出20世纪40-60年代的设计潮流和风格,是具有工业时代代表性的设计,对未来几十年的的设计都具有领导启发的作用。

一、精炼雅致的简约设计

雅各布森在建筑设计的领域里卓有成就,从1930年到1971年,他在丹麦及世界各地设计了100多座建筑,其中包括哥本哈根皇家饭店和丹麦国家银行,牛津凯瑟林马顿学院和未来之屋。安恩·雅各布森 Arne Jacobsen是“丹麦功能主义”的倡导人,与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 Rohe 及阿斯普隆Gunnar Asplund 等其它欧洲设计巨擘共同主张“简约”设计风格。提倡虽然简单,仍然可以让你感受到它整体中每一细节设计的精致。它说明简单的形态并不意味着形式上的板结和视觉上的枯燥,简单的形态并不意味着对设计要求的忽视,所以雅各布森的建筑作品与当时其他的建筑作品相比,雅各布森的作品带有一种令人过目难忘的简约气质。比如,1934年完成的柏拉维斯塔公寓,白色的混凝土建筑,体现了当时政府乌托邦式的生活格调,体外形清清 爽爽,没有丝毫的杂琐,联结玻璃与钢骨的构造简洁质朴,体现出既理性又坚定的内涵,大面积外飘玻璃窗则给人漂浮在城市之巅的联想。

图1 Vista 住宅

同时安恩·雅各布森在实践中以材料性能和工业生产过程为设计主导,摒弃了那些不必要的繁琐装饰。将冰冷刻板的功能主义变成了精练而雅致的形式,是“新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也正是丹麦设计的一个特色。他的作品十分强调细节的推敲,以达到整体的完美。尤其是他把家具、陈设、地板、墙饰、灯具、门窗等细部看成和建筑总体及外观设计一样重要,使其与室内环境浑然一体。例如他的第一个非常著名的整体建筑作品是1958年至1960年为北欧航空公司(SASair)设计的哥本哈根皇家旅馆。雅各布森为这个建筑进行了从内到外的整体设计,包含了他大多数的设计作品,从家具、灯具、织物、酒杯、餐具、宴会器皿,甚至设计了门的把手,都是很实用的样式,也表现了功能主义和综合艺术的设计创意。

图2 哥本哈根皇家旅馆大堂

从1956年至1965年,他受聘任丹麦皇家学院建筑学教授。他晚期的建筑代表作品是丹麦哥本哈根的第一幢摩天大楼〔1959〕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圣凯瑟琳学院,与他的早期作品一样,他为这座学院建筑进行了总体设计,并设计了专门的家具,用单曲线层压板的系列高靠牛津椅具有麦金托什的设计风格,成为建筑空间中室内分隔艺术装置和雕塑作品。

二、雕塑形态和视觉同一性

安恩·雅各布森作为一个著名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工业设计师。雅各布森在50年代设计了三种经典的椅子,1952年为诺沃公司设计的“蚁”椅、1958年为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设计的“天鹅”椅和“蛋”椅,这三种椅子均是热压胶合板整体成型的,具有雕塑般的美感。

图3 安恩·雅各布森椅子设计

同时在雅格布森整体设计观的引领下,丹麦的家具和室内设计逐渐形成了一种鲜明的风格:将形式、用途、施工、材料以及色彩融合在一起,追求一种平衡的效果。它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便是视觉上的同一性,并以此来确保空间设计简洁、纯净的本质。

三、大自然即是灵感源泉

雅各布森的设计尤其是工业造型方面的灵感都源于大自然,才会产生如此多的今天称为仿生学设计,生物的形态和把生物学的原理应用在设计中,不仅具有 自然亲切的美感,而且感觉非常舒适,符合人体工学的原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设计巨擘的一些经典作品吧!

图4 蚁椅The Ant Chair 蚁椅(The Ant Chair),是雅各布森1952年为诺沃公司设计的。“蚁椅”的造型特点是根据蚂蚁的细腰原理。此种椅子的靠背是上宽下窄,根据人体的曲线,让椅子具有蚂蚁腰部一样柔软富有弹性的靠背。看那些五颜六色的蚂蚁椅,曲木胶合板被生动地裁剪成小蚂蚁的身体,在尾巴上一弯,便成了椅子的座面和靠背,三支纤细的钢管是蚂蚁腿,稳固地支撑起轻巧的身躯。远远看去,真像是一只只昂首前进的小蚂蚁。

图5 蛋椅 The Egg Chair 蛋椅(The Egg Chair)也被人叫做蛋形椅、蛋壳椅或鸡蛋椅。这件作品是1958年为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在哥本哈根皇家酒店的大堂设计,从表面的造型和材质上看,如同一个舒适的鸟巢,大方又不失可爱。据说蛋椅受到了Eero Saarine子宫椅Womb Chair的影响,但蛋椅的设计却成熟许多,它的扶手和椅背看起来就像抱着一颗隐形的蛋,给人十足的安全感。

图6 鹅椅 The Swan Chair 天鹅椅(The Swan Chair)因其外观宛如一个静态的天鹅而得名。它和蛋椅十分相似。在制造技术上十分创新,椅身由曲面构成,线条流畅而优美,完全看不到任何笔直的线条,椅身为合成材料,包裹海绵后在覆以布料或皮革,表现出雅各布森对材质应用的极致追求。

天鹅椅作为一款现代家具设计中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以其优雅的造型和简约的设计一直为追求时尚的人们所情有独钟。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北欧设计,也是世界艺术的珍品。

雅各布森的设计都是采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成形工艺。从设计造型的灵感来源上更贴近自然,给建筑和工业设计师的创造思路上打开了一片新的思维空间。同时雅各布森也凭借这些优秀的设计作品成为丹麦60年代工业设计的杰出代表。

第二篇:作品感受

现代文阅读考点突破——作品感受 一【考点解析】

作品感受主要涉及鉴赏评价和赏析能力。指的是在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知形象,领会感情,表达独到认识的能力。这一考点的考查强调的是 “个性化”和“创造性”。作品感受题目立足文外,线索全在文内,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内容有着生动积极的思考和感悟,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二【题型盘点】

新课标下的各类现代文阅读考查中,作品感受类试题已经屡见不鲜。这类题强调我们阅读中的审美体验,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从题型上看主要有以下五种: 1.探究评价类。如《遇见树》文中的“我”在成长过程中,从“无用而自由”到“有用却禁锢”你认为这中间的奋斗有价值吗?请阐述你的观点。

2.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类。《寒夜生花》通过对霜花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个态度有怎样的看法。

3.感想联想类。如2008年福建福州市中考试题(《父亲的秘密》)第23题:“父爱如山!大爱无声!读完这篇文章,文中‘父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请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把你的感悟联想表述出来。”

三【得分策略】

作品都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态度的。从不同的阅读角度往往能够发掘出作品的不同意蕴;从作品的不同价值角度,也可以分别挖掘其社会意义和文学艺术意义。作品感受能力主要考查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不仅要读懂而且还要读透,这是阅读能力中要求较高的一种题型,也是考查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由于人生经历、阅读能力、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审美趣味等的不同,每个人对具体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独特解读,不存在唯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答题方向。但开放性不等于天马行空没有限制,必须围绕题目要求,结合文本内容来组织答案。

探究评价类试题,是要求考生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无论从新课程理念看,还是从应试答题的角度看,整体把握、理解作品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探究评价的前提。反映在考试评价当中,就是在阅读中能用自己的观点去审视作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如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评价文中的人物,评价文中的观点,等等。我们在平时阅读中要提高自己对此类试题的主观审视能力,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如“一分为二法”“比较法”等等,从而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观点要鲜明,语言要概括凝练。答题重点应放在“说明理由”上,“理”要充分,要能说服人。联系生活实际类试题,一般都要求联系实际来解答,但观点和感悟不能脱离文章的主旨或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要联系的“实际”也是多种多样的,或学习实际,或个人实际,或社会实际,或生活实际„„无论是谈观点、谈体验,还是谈感受、谈启示,都要按照题目的要求,联系某方面的具体实际。总之,要应对联系生活实际类的试题,既要有概述个人生活实际的例子,又要观点明确、感受独特,这样才能答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感想联想类试题,要根据文本内容和具体要求展开联想,抒发感想。这类题目一定要在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情感倾向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细节、情景、场景,要想得合乎情理,合乎人物性格,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合乎作品意蕴,要有自己的感受。联想感想内容要丰富,描述要生动,概括要凝练,特点要鲜明,并能与文章浑然一体,使人受到教益。

四【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钢琴家的脚

陈 钢

①在我珍藏的波兰版的《肖邦全集》的扉页里,印着一双秀长纤细、令人动容的手——那是肖邦的手。就是这双手,流注出多少醉人的旋律,又演绎出多少变化万千的“音乐魔方”;手啊手——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

②不知从哪天起,我突然注意起钢琴家的脚来。因为在他们出台时,必先举足由幕后走到琴前;而这几步路,可真谓“寸步难行”啊!他们有的如万里长征,步履艰难;有的则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还有的活像是小脚女人赶集——急急匆匆,扭扭歪歪。但是,有一位钢琴家的路却走得潇洒自若,怡然大方,他——就是傅聪。而带他学会走路的,就是他的父亲傅雷。这条路的路标上有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是傅雷给孩子的临别赠言。

③为了让傅聪学会“做人”,这位精通洋学的大翻译家,既没有把儿子送到他早年留学的法国,也没有让他进音乐学堂;而是另辟蹊径,用近乎“私塾”的方式,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中自选教材,进行“道德规范”——“做人ABC”的教育。傅雷认为,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道德规范”是生活中惟一的“圭臬”。而当他将这个“圭臬”与古希腊罗马的崇尚自然,文艺复兴的崇尚人文,法国大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崇尚民主的精神相融合时,就构筑起一个“理想世界”的最高境界!傅聪以后在国外生活了那么多年,面对着光怪陆离的西方社会和纸醉金迷的金钱世界,始终“视富贵如浮云”,而不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些人物,正好把富贵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目标”,就是因为精神境界中有这个“圭臬”所维系。傅雷在家书中盛赞傅聪的前丈人梅纽因,说他在海牙为一个快要死的女孩子演奏巴哈的《恰空舞曲》和他1947年在柏林对犹太难民的讲话,是一种“符合我们威武不能屈的古训”的精神和气节;而傅聪也以孔夫子所称道的颜回为榜样,保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种“以清贫为自傲”的中国文人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真是:有“德”才有“品”,有“品”才有“境”,有“境”才能铸造高人!而傅雷,就是这样带着儿子走人生之路的。

④傅聪的艺术之路,是一条以民族文化根蒂来“开发”、引爆世界艺术顶尖的“通路”。

⑤陆游示儿:“功夫在诗外”。可傅聪的功夫倒是在“诗内”。他从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偷听爸爸同朋友谈话,谈论李白杜甫,他最喜欢的就是李后主的词。他对中国古诗词的通晓决不逊于托斯卡尼尼(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对莎士比亚的熟悉。

⑥傅聪在“肖邦”比赛前,他的演奏已被波兰教授认为““赋有肖邦的灵魂”,甚至说他是一个“中国籍的波兰人”。他荣获的“最是波兰魂”的玛祖卡奖,更被认为是桩“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这是由“一个中国人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意大利钢琴家阿高斯蒂教授对傅聪说:“只有古典的文明才能给你那么多难得的天赋,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的意境。”说得多好、多对啊!傅聪就是这样弹肖邦的。他弹肖邦,“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自己很自然地说自己的话”。而且,肖邦又有李白“非人世”的气息和李后主那种“垂死之痛,家国之恨”的愁绪。傅聪用李白来演绎,升华肖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得的是李白奖!

⑦傅聪的艺术之路还通向大自然。

⑧傅雷,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因为,大师的作品就是“从大自然,从人生各方面的材料中‘泡’出来的”,所以,“表达他们的作品,也得走同样的路”。更重要的是,大自然可使人“荡涤胸中尘俗”,“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从而获得一种“萧然意远,旷达怡静,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境界”,使演奏具有“生命的活力与搏击飞纵的气势”!

——选自散文集《三只耳朵听音乐》

[注]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

1、从傅聪身上,我们看到傅雷的教育有哪些成功之处(分条作答)?(6分)①傅聪能保持中国文人的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正是傅雷“道德规范”教育的成功。②傅聪能走向世界艺术顶尖,是因为他有很深的中国文化功底,这是傅雷艺术熏陶的成功。③傅聪的艺术之路通向了自然,提升了他的精神境界,激发了他的艺术活力,这正是傅雷“崇尚自然”教育的成功。(6分,每条2分,依从傅雷到傅聪的顺序作答亦可,意思答对即可。)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从大自然,从人生各方面的材料中‘泡’出来”的含义是什么?(4分)走近自然,感受生活,唤起艺术的创作的灵感。(或“很多大师的作品得到了大自然的启发,从生活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与源泉”)

3、手是“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文章却用“钢琴家的脚”为标题,这有什么妙处?(4分)(1)一反大家对钢琴家惯常的关注点——“手”,用“钢琴家的脚”为题,视角新颖(1分),能激发阅读兴趣(1分)(2)以“钢琴家的脚”为题,能引发对钢琴家艺术、人生之路的关注和探索(1分),从而突出“钢琴家只有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上才能站稳走好”这一中心主旨(1分)。所以这个标题是全篇的“文眼”。(4分,意思答对即可。)

4、一个弹琴者如何才能成长为顶级钢琴演奏家,作者有自己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一观点的?(6分)作者认为,要成长为一个顶级钢琴家,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外,还要学会做人;要接受文化的洗礼;要师法自然。(3分。作者观点的三个方面要概括完,每点1分)作者的观点是对的(1分),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需要的不仅是一些专业的技巧,还需要高尚的德操,深厚的文化功底,以及获取灵感的能力等。(2分)

废墟的辉煌 刘上洋

①真没有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

②到达意大利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这天天气特别好,秋阳灿灿,秋风习习,高速公路两旁的松树就像一把把张开的绿色巨伞,撑着蓝天白云,景象美丽极了。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威风凛凛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因此,在我的想象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

③我不禁有些失望,谁能料到举世闻名的罗马竟会是这般模样。就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汽车在一座残破却很雄伟的椭圆形建筑物前停了下来,我的眼睛顿然一亮,这不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吗?这座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起来的巨大建筑,虽然毁坏严重,残破不堪,但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的形状很像今天的体育场,近50米高的外围墙是用砖石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80个出入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5.5万名观众,其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科学,建造之精巧,不要说在两千年前,就是在现在,也令人惊叹不已。陪同的宋群先生告诉我们,从斗兽场建成的第一天起,里面就浸满了野蛮与血腥。达官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在这里上演了长达500多年的“人兽斗”。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奴隶、囚犯同老虎、狮子在进行血淋淋的搏杀,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最后,鲜血流尽了,兽性也满足了。望着这座体现了人类高度文明的建筑,我怎么也无法把它和野蛮、血腥联系在一起。在诅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地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象它的辉煌壮丽了。其实,岂止是阿房宫,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

④离斗兽场不远,便是罗马广场废墟。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华丽的埃米利亚殿堂,只剩下一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马森齐奥殿堂,只剩下几堵厚厚的破墙;高大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为气派的萨图尔诺农神庙,只剩下八根石柱支撑的大门;为了纪念贵族与平民之间修好的和平神庙,只剩下光秃秃的庙墩基座。还有那维纳斯女神庙、米利亚殿堂、罗莫洛神庙、凯撒神庙,也都化作一堆堆的碎石和乱砖。徜徉在这罗马广场的废墟之中,仿佛就像在古罗马的历史中漫步。我们不能亲见古老的历史,但废墟却可以告诉你昔日的辉煌。残破的废墟正是完整历史的映照,而完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残破的废墟才得以顽强地展示着自己。倘若没有废墟,人类的历史就会变得苍白单调,就会变得残缺不全。

⑤从罗马广场出来,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状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的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震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

⑥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

⑦他们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面对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和文明。这无异于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如此,罗马人才以巨大的勇气和胆识精心地保护着每一处废墟,罗马也因此成为全世界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旅游业成为罗马空前兴旺的朝阳产业。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以伦比的财富。

⑧罗马废墟,一个千古的绝响,一个永恒的魅力,一个不灭的辉煌。1.废墟有着永恒的魅力”,从上文看,这“魅力”表现在哪几方面?(6分)(1)废墟是历史的化石。

(2)废墟是文明的见证。

(3)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3分)

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状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的建筑。

运用排比(1分),突出罗马城“废墟的世界”的特征(1分),表达对罗马人原封不动保存废墟的惊叹与钦佩(1分)。

3.文章第三段中提到了中国的阿房宫等内容,联系全文看,这样写的好处和作用是什么?(6分)

(1)运用对比手法,庆幸罗马废墟的保存,也为中国这一文明古国废墟的被毁而痛惜。

(2)深化主题,引发人们对单纯追求现代辉煌而随意破坏废墟的思考。(3)引起下文,为下文议论罗马废墟保存的意义张本。(6分)

4、“面对罗马文明的废墟”,罗马人没有“推倒和铲平”,但为什么也没有“恢复和重现”呢?请根据文意,谈谈你的理解。(3分)

尊重废墟,就是尊重历史本身。尊重就不应该是复原,因为复原的是新的建筑而非历史本身。(3分)

第三篇:作品感受

现代文考点之作品感受

备课人:陈燕飞

学习目标:

1.梳理现代文考点的主要类型; 2.针对考点类型提出有效应考策略。考点分析: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学生感悟探究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他能否获得正确而独特的审美体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学生的感悟探究能力日益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命题形式越来越灵活,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分值也不断上升,已经成为拉开学生语文考分的重要题型。

《语文课程标准》在现代文阅读中,对感悟探究能力提出了这样的几点要求:一是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二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三是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教学过程:

一、知识预热。

(2011年佛山)纵观本文,作者在文中书写了什么情怀?又给你什么启示?(4分)解题思路:这道题目考查结文章主题的理解及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如何理解一篇的主题呢?一是读标题,“大自然之歌”用拟人手法写出对自然的热爱;二读议论抒情句,比如文章结尾的语句,来体验对自然的向往;三要读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至于从文本中的阅读体验或启示,需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来解读。

难点解析:阅卷场反馈来看,这道题目中对主题的解读,有些学生写得较为宽泛,比较模糊,感觉用在哪里均合适,而对启示的表达有些脱离文本的内容和主题,所以失分了。参考答案:作者试图用对森林的多种感受表达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在自然森林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循环回复、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

二、探究感受类题目特点

立足文本,联系生活,开放有度,答题符合普世价值,是这类题目共同特点。

三、中考题型扫描:

1.探究评价类。如2011年温州市中考试题(《做父亲》)第14题:“14.关于文章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读者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父亲应该说下去”,第二种看法是“父亲不应该说下去”,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简述理由。(4分)”

对策:探究评价类试题,是要求考生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无论从新课程理念看,还是从应试答题的角度看,整体把握、理解作品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探究评价的前提。反映在考试评价当中,就是在阅读中能用自己的观点去审视作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如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评价文中的人物,评价文中的观点,等等。我们在平时阅读中要提高自己对此类试题的主观审视能力,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如“一分为二法”“比较法”等等,从而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观点要鲜明,语言要概括凝练。答题重点应放在“说明理由”上,“理”要充分,要能说服人。

方法口诀:观点鲜明说理由,符合正确价值观。

2.感悟启示类。如2011年安徽省中考试题《生机勃勃的太阳花》“14.文中的太阳花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写出两点即可)”2011年眉山《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16.综合全文信息,结合你的思考,在下面横线上为选文补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作为文章的第⑤语段,要求先明确表述观点,然后进行简要阐述。(80字左右)。(3分)”2011年福州中考题目《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17.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划线句的感悟联想。(50字左右)(5分)”

对策:解答感悟启示类试题,同学们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这种阅读体验、感悟或启示,不能脱离作品,天马行空式地随意漫谈,必须结合作品内容、作品意蕴来展开。同学们应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学习生活,联系自我来谈阅读感受和阅读体验。这类题目要点要清晰、层次要分明,话不在多而在感悟启示到位。这类题目一般应着重从文章的内容、思想内涵给人的心灵启迪及精神影响方面来谈。

方法口诀:结合文本具体谈,文本中心与观点。

3.感想联想类。如2011年中考试题(《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第22题:“结合选文内容,为温丝莱特写一个简短的获奖感言。(3分)”2011年江西中考《方寸四园》第21题:“有首儿歌唱道“我的心中有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请结合原文,说说你将如何开辟并经营好自己的“田园”。

对策:感想联想类试题,要根据文本内容和具体要求展开联想,抒发感想。这类题目一定要在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情感倾向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细节、情景、场景,要想得合乎情理,合乎人物性格,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合乎作品意蕴,要有自己的感受。联想感想内容要丰富,描述要生动,概括要凝练,特点要鲜明,并能与文章浑然一体,使人受到教益。

方法口诀:合乎文本巧拓展,内容表达要精彩。

4.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类。如2011年贵州铜仁中考试题“选文第⑽段是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自己生活体验回答。(50字左右)(5分)”2011年山东东营《别惹乌鸦》“19.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3分)”2011年烟台《为你自己高兴》“ 18.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读了本文之后有怎样的感悟。(3分)”

对策:联系生活实际类试题,一般都要求联系实际来解答。要联系的“实际”也是多种多样的,或学习实际,或个人实际,或社会实际,或生活实际„„无论是谈观点、谈体验,还是谈感受、谈启示,都要按照题目的要求,联系某方面的具体实际。只要结合实际和生活感悟去解答,这样才是最真实、最独特的个人感想,而不会是一些言之无物的空洞的“感想”。总之,要应对联系生活实际类的试题,既要有生活积累,又要观点突出、感受独特、善于出新,这样才能答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方法口诀:联系现实谈体会,真实独特切忌空。

五、实战演练

青藏公路上的等待

葛 闪

⑴青藏公路,格尔木段。

⑵随着路况变得凶险起来,我们的货车和其他车辆一样,缓下速度直至停下,等待着前面的车如蜗牛般缓缓通过。

⑶那个叫做丹增的小女孩,依然坐在简易帐篷下,和她的母亲一起,为过往的司机提供茶水,且分文不收。我们常在这条路上来往,每当经过这里都会停下车,顺便喝杯热茶。和以前一样,丹增看到我们的车,立马从凳子上站了起来,飞快地跑到我们的车前,透过车窗打量着我们的面孔。

⑷前方堵塞了,看来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能通车。我们下了车,索性坐在丹增的帐篷下喝茶聊天。丹增的母亲很热情,给我们每人上了一杯热腾腾的酥油茶,还告诉我们,今天是她们最后一天在这里提供茶水,以后便再也不来了。

⑸我笑说,你们提供茶水却分文不取,肯定坚持不下去。

⑹丹增的母亲摇了摇头,低声说,不是钱的事,我们是在等一个司机,等了5个月,终于在今天早晨等到他了。

⑺原来,一年前,她得了场重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后,终于将从死神手中挣脱。医生嘱托,术后在家静养期间,要特别注重补充营养。而几年前就丧夫的她,家里已一贫如洗,哪有钱补身体?

⑻丹增心疼母亲,利用放学的时间,偷偷地去公路上捡报纸、饮料瓶、烟盒等,卖了钱给母亲补身体。一日下午,丹增在车流间来回穿梭,看得司机都有点胆战心惊,有的都骂出了口。只有一个货车司机下了车,立马将丹增拉到了路旁,并告诉她这样做的危险。丹增红着脸,流着泪将母亲的事告诉给了司机。司机好心肠,听了丹增的言语,顷刻间就落下了泪水,塞了五百元钱到了丹增的手里。五百元,在丹增的眼中,这是很大的一个数目。

⑼丹增母亲得知此事,身体恢复得差不多后,就和丹增一起,将免费茶水点开在了格尔木段:这里路况难行,交通极易堵塞,过往的车辆到这里都会慢下来。而且,很多司机都会顺道喝杯茶,她们也好顺便留意好心人。

⑽‚我们等了整整5个月,今天早上终于让我们给逮着了。‛丹增母亲说到这里,突然.变得兴奋以至于用词不当,‚我们就知道,跑货车的司机,一定还会经过这条线的。‛

⑾‚我们穷,没什么回报的。只是想当着面,给他戴个哈达,说声‘谢谢’。‛丹增母亲将丹增搂进怀里,‚得了人家的帮助,总得表个谢意吧。‛

⑿5个月的风餐露宿,5个月在路边的满面洗尘,就是为了找到那个司机,就是为了说声谢谢,任是我们再怎么想也想不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人与处世》2011年第13期,有删节)

1.请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中丹增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⑺⑻两段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文章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4.第⑽段中加点的“逮”字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5.请给这篇文章写一个揭示主题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烧的‛城市

文/李微

①2003年8月的一场热浪,造成巴黎近5000人死亡,这在当时引发了一场关于天气致死的课题研究。张平和他的同事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利用卫星数据,比较了全球几千个城市不同的热量生成特点后发现,最强大最密集的热岛,仍绝大多数集中在高度密集的发达城市。②在那些大城市里,臵身于高温的夜间,尤其是连续几个晚上,就会使那些身体原本就虚弱的人的死亡风险加倍,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如超过65岁的老人、婴幼儿或是有长期慢性病的人。

③造成热岛效应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在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道路、广场、建筑物等城市下垫面都是由砂石、沥青、钢筋混凝土、人为烧制的砖瓦和金属构件等组成。研究表明,城市下垫面反射率比郊区小10%~15%,而吸收率却较绿地和湿地大,这使得城市地表能够吸收较多的太阳短波辐射和红外长波辐射,表现出与岩石相类似的热特性,称为‚城市建筑物岩石裸露化‛现象。

④其次,城市大气污染一般要比周围郊区更重,市区内释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都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并以逆辐射的形式投向地表,使地表增温。城市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尤其是气溶胶也会产生类似的温室效应。此外,在中高纬度城市,冬季排放大量的人为热也是热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⑤研究者还发现,城市的建成率与建筑的几何形状,也会影响热岛效应的分布。城区中温度最高的区域往往与最深的城市街道相对应,即通常分布在市中心。如果街道走向设计或几何形状不合理,则密不通风,风速小,热量不易散发,温室气体也难于迅速扩散,导致局部气温过高。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的城市规划与交通布局,将对缓解热岛效应有重要意义。⑥此外,还有城市规模的影响。即使是1000人的小城镇,也能在长时间温度记录中观测到热岛效应的存在。可是,城市人口越多,规模越大,热岛效应越明显。据研究,1万人...口城市的热岛强度达到0.11℃,10万人口是0.32℃,100万人口的城市其热岛强度可达到0.91℃。(《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6月30日,因原文较长,有删节)1.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

2.从文章内容来看,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因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_________说明方法,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加点词语“据研究”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根据云南楚雄师院地理系林萍等人于2003年的一项研究,在1981~1990年间,兰州市的热岛强度为3.30℃,西宁市为3.43℃,而与之纬度相差不多的平原城市济南市为1.40℃,郑州市为1.95℃。这种现象其实类似于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例如: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贡嘎雪山,其西坡雪线在5100米左右,而靠近赤道的厄瓜多尔基多附近的高山雪线仅约4800米多一些。这不符合常理:由于赤道地区热量较高,高山雪线通常应该从赤道向两极递降,到极地附近降至海平面。

我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青藏公路上的等待》

1.点明了故事的主要情节,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学会知恩图报,同时也设下悬念,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朴实、热情、懂得感恩,会教育孩子的人。3.卡车司机帮助丹增母亲的故事 告诉我们丹增母亲摆摊寻亲的原由,突出作品的主题,也让情节更为完整。

4.示例:我日日等,月月等,五个月了,终于把恩人逮着了,让我们有了当面谢恩的机会,真是太高兴了。

5.示例:因为在她们平凡外表的里面有着不平凡的心:人性的质朴和纯良,以及闪动着善良光辉的感恩之心。

《发热的城市》

1.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

逻辑顺序

2.①城市下垫面呈现与岩石相类似的热特性;②二氧化碳和人为热的排放增加;③城市的建成率和建筑的几何形状会影响温度;④城市规模的影响。

3.作比较

透过比较突出强调了城市下垫面呈现与岩石相类似的热特性,直接影响到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

4.不能。“据统计”说明了这是科学研究的结果,体现来源的可靠性,也增加内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5.示例:高原城市的热岛强度要明显大于平原城市。

第四篇:现代园林设计师作品及介绍

现代园林设计师作品及介绍

西方古典园林的布局及特点

布局: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 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 伸出几条副轴, 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 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 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 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 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 草坪, 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 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 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 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 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 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 无一不讲究整一性, 一览而尽, 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 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 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 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 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特点:人工美: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 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 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人化自然: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 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 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曾专门论 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 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 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认得意志加以改 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形式美: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 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 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 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 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 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 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 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 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 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必然性: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 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尽管组合变化可以 多种多样前变万化,仍有规律可循。西方造园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违反形式美的法 则,因此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一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 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

明晰: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 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 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 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 美习惯和观念。

入世:在诸多西方园林著作中,经常提及上帝为亚当、夏娃建造的伊甸园。〈〈圣经〉〉中所描绘的伊 甸园和中国人所幻想的仙山琼阁异曲同工。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园林逐渐摆脱了幻想而一步一 步贴近了现实。法国的古典园林最为明显了。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 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丝毫见不到天国乐园的 超脱尘世的幻觉,一步一步走到世俗中来。

唯理: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公元前六 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 们提出的。这种美学思想一直顽强的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她强调整

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 的影响下形成的。

第五篇:摄影作品创作感受

摄影作品创作感受

班级:姓名:06教专班 卫 静

摄影作品创作感受

“摄影”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自1839年以来,它已有了160多年的历史。短短一个半世纪多,摄影作为现代文化的视觉媒介,已渗入到天文、气象、地质、探矿、医学、考古、新闻、教育等各个领域,并以其纪实功能,成像的快捷以及操作技术的简便易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尤其是各大学院校,他们已把“摄影”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来教学。

2007-2008学期,我们也学习了摄影。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对摄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摄影”,它是一门年轻的艺术,是二维空间的平面造型艺术。“摄影”一词的原意就是“光画”,最早的摄影派是“绘画派”,20世纪20年代摄影在中国则被称为|“美术照相”。今天,以“画意”为主体的创意摄影与纪实摄影仍为摄影艺术的两大支柱。纪实摄影体现着摄影的本性特性是摄影的主导。摄影爱好者从拍纪念照到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必须经过一个控制光影,把摇画面结构的学习过程。当然,学习过程中的习作难免会有不少模仿之作,但即便如此,也是无可后非的。有才能的摄影家正是在这模仿中掌握了摄影艺术创作的要领,才创作出了不少佳作,最终能够跳出“沙龙”,自成一家。下面我就自己拍摄的三张作品具体地谈一下“摄影心得” :

照片一:“环保”,本画面所呈现的内容十分简单:主体是一只手,手里拿着一张废纸;背景是一个垃圾桶。该相片采用了“顺光”→“侧拍” →“特写”的拍摄技巧,很自然地巧抓拍了一幅“往垃圾桶扔废纸” 的画面,它揭示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寓意。从侧面也可反映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明天!

照片二:“室中花”,本画面的主体是几盆“争艳”的花,采用了“侧面” → “俯拍”的拍摄技巧,勾勒出了一幅“室中的花儿在阳光的照射下竞相开放”的画面。它揭示了: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的耕耘,同样的收获。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为什么在我们学生中间有优生和差生之分呢?这值得我们反思„„

照片三:“阳光”,本画面采用了“正面” →“仰拍”的拍摄的技巧,形象地描述了一幅“透过树枝阳光普撒大地”的画面。该相片是早晨拍摄的,也许由于光线不强的原因吧,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模糊感,看起来有虚化的艺术效果,不过这也是我想要的。忽然间我明白了:原来大自然是那样的奇妙,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到处都存在着美„„

上述三张相片是我通过一学期的拍摄练习精选出来的,自我感觉还不错,望老师再为我指点一二,谢谢!

下载感受设计师——雅各布森的作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受设计师——雅各布森的作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老舍作品感受

    读老舍作品感受 我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并不多,以往读过他的《月芽儿》,《驼骆祥子》,这个还看了电影,还读过一些他很少的散文,如《济南的冬天》等,以及一些谈写作方面的文章,说明我和......

    学生作品: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堆积如山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还是放下手中的笔,出去透透新鲜的空气,寻找心中的绿色。我揉了一下惺忪的眼睛,打开房门,哎呀!一股寒气向我扑来,我不禁打了个冷颤,立即把身......

    浅谈对路遥作品的一些感受

    浅谈对路遥作品的一些感受 我接触路遥的作品并不早,是在高三的时候老师推荐了他的《平凡的世界》。老师当时的评价是:一部一拿起不看完就会觉得睡不着觉的作品。去图书馆借了......

    中外著名现代室内设计师作品赏析

    中外著名现代室内设计师作品赏析 (课程设计) 一、 安德莉·普特曼(Andree Putman) 她的名字是个奢侈的符号 安德莉·普特曼 国际顶尖设计大师。曾获美国室内设计师协会设计成......

    《中国设计师作品年鉴·2011》征稿通知(精选5篇)

    《中国设计师作品年鉴·2011》征稿通知 为展现中国创意设计的发展趋势,打造学术视点与创新意识的互动平台,由设计领域知名设计师、理论家、教育家联袂主持,中国设计师协会(CDA)......

    世界优秀设计作品与设计师——社会心理学分析

    世界优秀设计作品与设计师——社会心理学分析我想谈一下我所钟爱的世界优秀设计,包豪斯的新校舍,也就是新的德绍包豪斯大楼。它的设计师是沃尔特 格罗佩斯。作为建筑师、设计......

    国际顶级服装设计师作品欣赏[五篇范例]

    国际顶级服装设计师作品欣赏服装设计,是艺术留学中非常受欢迎的一个专业,最后,来欣赏国际顶级服装设计师、有着服装鬼才设计师之称的DIOR首席设计师John Galliano(加利亚诺)的......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的解读与启示_对等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的解读与启示_对等 1. 简介 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语言学家,布拉格学派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他1896生于莫斯科,先后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