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跟着赵延忱老师学习创业学的心得
学习“中国创业学”的体会
创业有规律?!
创业是一路情况,一路问题,一路困难,一路矛盾——因此需要一路抉择。“一个企业怎样从无到有?一个项目怎样才能折腾起来、站住脚活下来”。这其中是不是有些必然的规律?
在蒂蒙斯的《创业学》中有这样的表述:“创业的多样性对普遍规律提出了挑战”,“创业没有自己的规律,只能是多种学科的整合。” “整合多种学科”是美国学者在创业学的学科建设和教育实践中的基本做法,它与“创业无规律”的结论互为因果:因为创业无规律,所以整合多种学科。因为整合了多种学科却没有创业的内容,所以“发现”创业无规律。
赵延忱老师作为一名体制外的创业实践者,研究者和教育者,在为创业抉择而进行的艰苦思考中,获得了创建企业的零星感悟,这些感悟经过12年的累积突然爆发,于是有了《民富论》。
《民富论》的出现使得美国学者在不得不感叹“古老的东方智慧”的同时,开始承认创业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回顾过去西方学者创业无规律的理论误区,究其根源,是那些萌发创业学科意识的学者缺乏创业实践的历练。美国创业学起源于迈尔斯·梅斯教授,他在1947年哈弗商学院开设的《小企业管理》课程,被美国学界认为是开创了创业教育的先河。经过30余年的发展,百森商学院的罗杰·蒂蒙斯教授的《创业学》成为美国创业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影响了美国乃至全球的创业教育。“创业无规律”的结论影响着美国的创业研究与教育,迄今未能突破三个根本性局限。
1、从未提出和确定创业学独立的研究对象。规律存在于特定的领域,承认规律的存在与确定规律存在的领域——研究对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明确研究对象是探索规律的前提,要探索规律则必须明确研究对象。由于认定了“创业无规律”所以就没有研究对象,进而没有学科边界,进而无以规范学科内容,只有整合了已经存在的多种学科,反过来堵塞了探索规律的道路。
2、始终未能区别创造企业与管理企业的不同。创业学在美国,从学科产生到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以企业管理学为基础。用管理学的思维理解创业,从管理学的角度阐释创业]把创业作为管理学的一个种类或途径,混淆了创业与管理的界限。
3、是以融资为中心的创业猜想。“猜想”把创业的全部问题归结为能够买到“要素”的资金,为得到职业金融机构的青睐而撰写计划书——融资、商机、团队等,这些构成的“创业”内容,脱离了创业的本质和创业发生的普遍与真实,甚至得出了“创业就是融资”,“创业主体是职业金融机构”的结论。
这些说明,创业学在美国至今仍没有产生于“创造企业真实过程”的基础理论,而奠定学科基础理论的正是规律。正是这个没有基础理论,脱离创业实践,整合多种学科的“创业学”,以教育项目SYB,KAB(以下称“洋二B”)的名义至今影响着中国。
创业同任何事物一样,其规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独立存在,真真切切的特殊存在。这个存在是多样性的同一性,是变化无序中的稳定秩序,是纷繁杂乱中的简洁与清晰。揭示这个存在是学科成立的价值基础和使命,是解决实践问题的基础理论。《民富论》对规律的探索,证明了创业基本问题,基本过程和基本矛盾,为创业学奠定了原理基础。
1、创业基本问题:“魂”与“根”
它是对创业这个事物起主导作用的问题,是贯穿创业全过程的最稳定和最一贯的问题,是决定其他一切问题的问题,因而是创业基本问题。
“魂”是具有灵魂性质的一种资本形态,是的独立资本形态,它是区别于已知的多种软硬资本形态之外的独立存在;是特殊的资本形态,它以创业者为载体,以通晓创业规律的能力为存在形式的特殊资本;是真正的资本形态,它是超越、渗透并统领全部要素资本,对财富增加起决定作用的最具资本性质的真资本,故称灵魂资本。理论表述为“对创业特殊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表现在创造与整合资源,驾驭资本要素的能力;落实到对具体项目的理解、通透和把握”。通俗表示为创业者的“本事”。
“根”是项目的“生命基质”。它是项目构成要素的核心,是一切有形与无形要素的根本。首先是生命基因的有无决定着这个项目能否生存,其次是这个基因的质量决定它能长多大。它是创业项目生存的权利,活下去的条件、站住脚的基石,故称资本之根。理论表述为:有质量的生命基因,是可以吸引其他社会成员与之交换的资源;扎根于正当、潜在与恒久需求中的真实品质和效用。通俗表示为项目的“优势”。
“魂”是从创业的主体揭示创业的本质,“根”是从主体的对象揭示创业的本质。二者共同构成创业基本问题。
2、创业基本过程:项目—模拟—运转
过程是事物在时空延伸的变化中,所呈现的形态与特征的差别。创造企业是以项目选择为起点,以企业诞生即运转实现为终点的过程。创业过程是具有生物属性的自然生成过程,是先后承接,环环相扣的链条。这个过程呈现出的阶段,是由突出的特征而可以相互区别的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不是逻辑推导和主观设定,是创业真实进程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差异是由阶段的目标不同和要解决的问题的不同而相互区别。显现出顺序发生,不
可逾越,不能颠倒,无法缺省的阶段——不论你是否知道它。
知其先后谓之“道”,揭示这个存在的意义在创业自觉: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后干什么,要干的“什么”,就是由阶段目标规定的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是阶段目标的达成,“达成”是顺序进入下个阶段的决定性条件。规律存在于创业的全过程,标识阶段的意义还在于按照企业出生-发育-成活的进程,分阶段的用规律回答具体问题。
3,创业基本矛盾:能力与实践
基本问题告诉我们,创业靠本事,本事来自实践。而创业者总是在没有实践进而没有本事的条件下开始创业。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矛盾存在使得创业者处于两难境地:要干,没有实践历练的能力,不干,就永远没有这个能力。这个矛盾是贯穿创业全过程中的永恒主题。由基本矛盾的存在而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结论。
实践是解决矛盾的唯一选择。比如:“从小做起干起来是最重要的”。离开干说什么都没用,甚至不可能理解规律的存在;再比如:“选择项目是个实践过程”,是把拟定项目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再比如:确定项目后的“模拟”,是用最小规模,探索方式和虚拟办法,完成对项目要素综合而运动的理解、平衡与把握;再比如:模拟之后的“运转”,是创造运转实现的三个条件,而三个条件的创造是完全的实践。
基本矛盾决定了“两个没有”——创业者没有能力和资金。它解决实践中一切问题的前提,比如:“点规模渗透”的创业销售模式,建立在创业者不懂销售而又必须做销售的这个前提上;再比如:“好项目的12个来源”,是以创业者没有资金作为为谈论项目的前提。而“二B”的全部内容是建立在融资成功基础上的智力游戏。
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共同规定了创业的本质。本质是由事物基本方面的矛盾关系所规定的。创业这个事物的基本方面是创业者和项目,在它们的关系中创业者是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创业者的主导作用体现为实践历练而产生的能力。可见,创业者增长能力的实践就是创业的本质。实践的过程是:在从小做起的艰苦磨练中铸造灵魂资本的过程。所以,创业的本质是“创业者能力的自我再造。”
“自我再造”好比是跳进了“八卦炉”,炼上七七四十九天才有火眼金睛。好比是掉进了“球磨机”,经过了粉身碎骨的研磨后再重新成型。这时候的创业者:是懂得了新企业发生的真实,通透了项目运作的环节,知道了走向成活的步骤,学会了创造商业模式的——企业家。再听“不可语冰的夏虫”讲“冬天”的故事,会想起一句歌词:“不知你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
基本问题,基本过程和基本矛盾构成了创业的基本规律。
规律对实践问题的解释产生了观念性结论,多个结论构成的知识体系是解决实践问题的依据。这里,就规律对创业起步中几个问题的解释看规律的作用。
创业是“最伟大的国家资产”,青年是这个资产的承载者。相信在创业规律的指引下,未来的创业路会好走许多。
第二篇:赵延忱_中国创业学学习心得
理论新天地 ——“中国创业学”心得体会
创业在全世界都意味着热情、梦想以及金钱。无数年轻人,以及不那么年轻的人都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公司。然而同时,大部分人也都清楚,创业是艰辛的、困难的。西方创业史上星光璀璨,西方创业学却认为:“创业无规律。”赵延忱老师用三年闭关修炼的时光为我们总结了创业的基本规律,对年轻人来说这不是捷径,却是指路明灯。
价值所在创业难,考题是你对未来的眼光。90%以上的创业公司在头3年死掉。对互联网企业来说,这个数字更加惊人。你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花光投资人的钱,也可能短短两年之内变成市场的独裁者。赵老师的创业学,创业时期被定义为从企业诞生到实现盈利,正常运转的这段时间。简单的说,也就是一个公司的起步阶段。许多研究者将企业成熟之后的管理理论照搬到创业阶段,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因为这段时期企业缺少资源和经验,跟稳定的企业在运作上有很大不同。赵老师分享总结了他的创业经验,弥补了这个时期理论的空白,是社会的一笔财富。
创业误区
许多年轻的创业者怀抱许多想法和憧憬,心中蓝图已经一遍一遍地勾画,对未来唯一的忧虑就是缺钱。因而针对创业问题,整个理论体系都在教导创业者怎么寻找资金。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因为西方创业学认为“创业无规律”,所以唯一有迹可循的就是如何寻找风投、天使和基金了。然而,赵老师告诉我们,要创业,资金绝对不是第一步。
要创业,有魂、有根更重要。这“魂”,又叫灵魂资本,指的是一个团队的内在素质。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类似于一个人的内职业生涯。指的是一个人的能力、眼界、人脉等多方面的聚合体。之所以有人常常说,刚毕业的大学生不适合创业,有工作经验的人更容易成功,就是因为后者的“灵魂资本”更加富饶。而第二点所谓的“根”,就是指的创业的项目。所有的大企业都是从小项目发展而来的,项目是发展壮大的源泉,因而称为根。选择一个好项目不单单是靠运气,赵老师告诉我们是有方法的:“好项目的12个来源”给了许多人很大启发。但是同时,好项目也是需要坚持的。项目再好,也需要从小干起。所有创业者每天都需要都要面临很多问题“创业是一路情况,一路问题,一路困难,一路矛盾。”越是不被看好,越是更多机会,能够解决问题的团队才是好团队,能够坚持的项目才是好项目。
梦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赵老师的“东方智慧”开启了一片理论新天地。
第三篇:【教学视频】跟着赵春秋老师学画云
【教学视频】跟着赵春秋老师学画云
小编推荐树、石、云、水是山水画的主要表现内容,赵春秋老师的画云技法是非常独特的,画出来的效果也特别的好,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在这个视频中,赵春秋老师为我们做了详细的示范讲解。
这次我讲云的画法,好多朋友对我画的云特别感兴趣,但是,很多人模仿半天模仿不出来,说为什么我同样也是画,画不出来呢,我告诉你原因,因为我用的是雪地皴笔,古人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好用的家把式儿,手巧不如家什妙。
我现在给大家讲讲云的画法,大家都知道,我们有独特的画云方法,其实就是染云,怎么算是染云呢,通过一些技巧,用渲染的方法,把云的厚度画出来,就叫染云。中国人画云有好多方法,比如说留云,把云彩留出来;还有挤云,用两边把中间的云彩挤出来;还有呢,勾云,勾线,近代国画大师、山水画大师、书法家陆俨少先生,就是一个勾云的高手,他用线条来画云。染云呢,黄纯尧也是一代宗师,染云染得特别好。
我根据自己这些年的经验,在染云方面,也有一些体会,现在就分享给大家,其实云在一幅画里面,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要借助一引起东西才能存在,今天我们就画两块石头,周围全是云海。我刚才说了,画画其实很难的,难就难在四边四角要处理好,如果说整张纸全是云彩的话,就没办法处理它的四边四角,我呢,特意画两块石头,因为要染云,画的时候,就画得稍微厚重一些。下面就请看视频吧——教学范画展示
第四篇:学习卜延荣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卜延荣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新干县实验小学曾捌牙
今天,我学习了卜延荣老师的感人事迹,使我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我深深地被他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吸引着、感染着、震撼着,与卜老师相比,深感差距很大。教书几年来,我总在困惑这个职业,一方面我也在尽心地教书育人,可另一方面我总觉得有许多的事情对我们不公平,一些因素总在阻碍着自己向成功的方向努力,可是 从卜延荣老师身上,我重新领悟了“人民教师”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人民教师”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乐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如同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卜延荣老师,以扎实的师德表现为我们铸就了丰满的师德形象,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从他身上所散发出的撼人心魄的师德魅力,必将召唤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奋发进取,以忘我的精神献身教育。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努力做到: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无私的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 1
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培养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其次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我们应当学习卜延荣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小事做好。为学、为人、为师,都要高度集中;平凡、平淡、平常,都要务实创新。要
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找一个理由为他喝彩,在平常的日子里、在平凡的小事中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鼓励与温暖。及时送给他一缕“爱的阳光”,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赞扬中快乐的成长。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习卜延荣老师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我对一名优秀教师的理解,做像卜延荣老师那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考虑问题的特定视角和对自己的基本定位。卜延荣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他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向他学习,以热心对待事业,以爱心对待学生,以真心对待家长,以诚心对待同事,以虚心对待荣誉,做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教师。
第五篇:学习老师心得.DOC
学习心得
教师职业平凡而伟大,普通而又特殊。古往今来,教师肩负着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推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重任。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文化工作者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到的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就是一名文化工作者,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要在工作中锤炼作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党的组织工作战线的一员,尤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很快就会蒸发掉;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事业不会有成就、个人不会有发展。所以,在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在勇挑重担中增长才干。雷锋甘做“革命的傻子”,“雷锋传人”郭明义同样被人们亲切地称作“郭大傻”,他们“傻”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傻”得只做好事、不干坏事,他们的“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经受住群众的检验,他们“傻”得可爱,“傻”得可敬。在工作面前,挑肥拣瘦、避重就轻,扪心自问、岂能无愧?当然,也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但是,如果都让小算盘管住大道理,国家何能繁荣昌盛?事业何能兴旺发达?我们自己又何能有点滴的进步?沧海横流、人间沧桑——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不避危难、义无反顾,是英雄的潜质;敢挑担子、勇挑重担,有干事的雄心。也只有在攻坚克难中,才能历练非常之才、成就非常之举。也只有经过艰苦环境磨练、重大任务考验,才能在政治上更加坚定,在工作中取得实绩,在成长中突飞猛进。
以上是我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心得体会,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践行会议精神的。为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点滴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