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修感想
共修感想
今天有幸参加了一次喇嘛教共修,看了索吉达在视频的一些开示,感觉很多地方说的似是而非。故,结合自己学佛经历和体会写下这篇共修感想。
什么是佛?佛乃觉也!就是对整个宇宙人生、因缘果报,都得到完全正确了解的觉者,智者。所谓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观音经》中佛说:“净於三毒根,成佛道无疑。”佛又说:“转三毒(贪嗔痴)成戒定慧者,名为智者,智者即是如来。” 3000年前印度那位觉悟圆满的智者,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彻悟以前也是一位太子,因为太子看到人有生老病死、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阴炽盛苦,为彻底离苦得乐,而出家修行,最终大彻大悟,被后人尊称为“佛”。至此因知,“佛”代表一种德行,是人们对智者的一种称谓。又《华严经》中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故,佛与众生,心性一般,只因修与不修,信与不信,所以有成佛着,有众生也。
那又什么是法?法乃径也!法门=方法=途径,法是欲达到觉悟(又叫成佛)的方便途径。为什么叫方便途径呢?在《无量义经》佛就这个问题回答了大庄严菩萨:“善男子,自我道场菩提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者何?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所以,《金刚经》中,佛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佛就是害怕众生执着,贪着佛法,也叫着相。着语言相,文字相,我相,人相(所谓的大师、高僧),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佛在《金刚经》中废除有为法,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什么是有为法?达摩祖师说:“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这里的念佛诵经,持斋持戒都是有为法,因为佛法是心法,无为法,未曾有法,智慧法。真能以智慧(也叫法力)去饶益众生的法师,必须真了四相,必须通达无我之法,必须深解透悟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所传摩诃迦叶菩萨的“正眼法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甚深甚深真实甚深的妙义。如此的法师才能正确的启发出修行人心中的觉悟,才能使他们在与一切人和事的互动中,呈现出具有转恶为善的真实力量,才能使他们於心行的实践中体现出佛说:“烦恼即菩提”的真实甚深义。
所以学佛人只有心不外求,不为色身(舍宅)攀求,则无挂碍,无挂碍才能疾至常乐我净的彼岸(涅磐妙心),而佛菩萨时刻护念着众生,深怕他们以颠倒的众生心去执迷文字相,芥子一样渺小的劣心,自捆自缚之下根本不可能将其消化,为自修行,只能将其文字挂压在心中,即如同吃毒药一样,执相心着魔,也就离不开造业受报,执相求理终不成就!此举乃是和佛所说的“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对着干!只有离相才得自在故!能离文了义,方得真宝。
别忘了《楞严经》中佛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何以故?教人着相的是魔,教人离相的是佛,所以《金刚经》中,佛说:“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再谈谈前人对“功德”和“皈依”的开示!
《坛经》中,韦刺史问六祖慧能大师:“我闻达摩初化梁武帝,武帝问达摩:‘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说:‘实无功德。’弟子未明此理,愿师开示。”六祖说:“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当做功德。功德只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六祖慧能大师又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如,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於礼是德;自性开启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并依此作是真功德。真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若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心虚妄分别不实,即自无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有别,武帝不识真理,非祖师之过。”
别忘了佛说“求不得苦有二种:一者所希望处,求不能得到;二者多用功力,不得果报”的所指。何以故?只图自了的人,不知《金刚经》中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实指,也不解达摩祖师告诫我们“唯知事相为功,总处有相执境,广费财宝为名、禄、寿,损己迷他,未解惭愧真实义,怎觉知见有为,处处爱著,说到实相无相之微妙,则如迷不解,贪现世之小利,不觉当来之大苦,如此修学,徒劳往返,背正归邪”。
今天大家都谈了上庙总遇见想尽办法从施主那里赚钱的和尚,有见解签的,化缘的,等等手段。这正应了达摩祖师说的广费财宝为名、禄、寿,损己迷他,处处爱著,徒劳往返,背正归邪。为什么?首先想想自己为什么给钱?是真心想供养吗?如果是,好,请看《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中,佛为我们开示什么是真正的供养:“所谓发菩提心,即为大善巧方便广供养一切诸佛;救护众生,即为大善巧方便广供养一切诸佛;住持正法,即为大善巧方便广供养一切诸佛。”如果不是,那就是和佛菩萨做交易,不过是求福、求财、求命罢了。别忘了,身财命正是我们苦的根源之一,佛教诲我们“四大皆空”,《圆觉经》中佛说:“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所以这样迷信佛法的人,他们到处去找可以消灾、免罪、发财的方法,于是寺院中的所谓“出家人”(佛说[“心出家才是正理”],否则,只能是[“为不正因而只是身出家的秃人辈”])为了因应市场的需求,就大卖法门,犹为一些所谓的“高僧大德”们说法时可以滔滔不绝,但就是没注意到立场问题,便将佛法说的变味了。比如:什么美化人生啦,有求必应啦。这算什么立场?颠倒的众生心岂是能美化的?有求的众生希求攀缘之心,岂能必应?别忘了,佛在《华严经》中告诫的:[“修行人当熄灭一切世间的希求之心”]和众所周知的佛理就是[“有求则苦,有念皆非,无求方乐”],可惜末世众生依然邪知邪见深重,[“凡所作业,皆颠倒相应。”]所以在《般舟三昧经》中,佛要求他的弟子们当持五戒自归于三。何等为三?自归于佛,归命于法,归命于比丘僧。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示吉良日,不得调戏,不得慢恣,不得有贪心。
所谓“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也就是自心皈依自性,乃真皈依。明见佛性就可以降服自己的一切心,这个时候你不再做心的奴才(奴才必然被财色名利所动,所逼迫),而是做心的主人(真正的看破放下,真正的自在)。所以六祖才说“功德(见性)永随身,福报不长久”,见性之后即是了脱生死,不生不灭。
至此可知,离开觉悟,一丝一毫的功德都没有!学佛就是学觉悟,觉悟苦从何来?乐从何得?所以观察一个上师是否具有功德,就看他是教人离相,还是着相,教人灭除贪嗔痴,还是助长贪嗔痴?除了以上所讲标准(离相?着相?),还可以怎么观察上师呢?又《大乘金刚经论》中,佛说:善知识者,心性柔和,戒行精专,心无贪妒,物无爱恋,心行平等,意无憎爱,有大方便,自度度人,量根施道,具大总持,好心与人,不求果报,行门清净,无诸过失,说法论议,皆合经意,具足此行,名善知识。
索吉达在视频中反复强调有些上师不如法,作为弟子也应该反省自己过失,就好像买东西一样。对于这番话,我实在不敢苟同,这番话有为邪师开脱罪过的嫌疑。为什么?因为正是因为凡夫没有慧眼,无法分辨正法邪法,才会不幸师从邪师。没有一个人打一开始就想追随邪师的吧!故《圆觉经》中,佛说:“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这堂课的另外一个主题:到底应不应该视师如佛?这个命题实在是伪命题。切看《金刚经》中,佛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又说:“菩萨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从来没有一个自称为佛、菩萨的人。佛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无我者,并不是我不存在了,而是人我不二。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从自己的苦相中看到自己恶相,才能生出忏愧心;一个人只有在接触众生的恶相中,能看到众生的苦相,才会生出慈悲心(但除恶法,不憎恶人);一个人只有从对方的苦相恶相中,觉察出自己的苦相恶相,才会生出感激心。有了这三种心,才能把对方当做善知识(好老师),才能熄灭自己的三毒之心(贪嗔痴),把与一切人事物的恶性互动——个业和共业的互相拉扯纠缠不清,转化为良性互动的自觉觉人、自度度人。故,才能真实理解《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佛说:“视一切人犹如佛想,于诸众生如父母想”的甚深真实义,就能和众生相容与共、同体不二。故,众生都是自己的善知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写于2014年2月16日
第二篇:思修感想
思修感想
摘要:进入大学,我们应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同时提高自我的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还要主动积极的关注我国的时政热点,做一个具有先锋性的爱国大学生。
关键词: 价值观、爱情观、道德修养、法律
告别了高中时代,进入大学快一年了,真的感觉人生已经变得不一样了。接触了更多的人,更多的事…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大学初期,接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洗礼显得尤为必要,因为思修课能引导我们形成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由衷的说,在这门课上确实学到了许多思想上的东西,从而使我的某些观念发生了变化。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大多数都问过这个问题。大多都没有的到答案。在大学,我们就一定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在大学期间我们会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来解决我们为什么而活着。为此我们要制定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一个高尚的人生目标,确定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从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但这一切取决于我们人生价值的标准和评价。
首先,关于爱情。大学生接触爱情的几率很大,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由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过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人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欢愉。我认为,爱情,无论在人看 来是悲是喜都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而恋爱中的那个人可能就是你相伴一生的人。思修课上,刘希岩老师说过:女生应该多谈几次恋爱,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婚姻的形成与持续不是简单的互相喜欢,更是需要这两个人有共同的人生追求,拥有相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这样的人不是很容易遇到的,所以就需要我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很有意思的是刘希岩老师分析的当今大量女博士沦落为“大龄剩女”的现状。通常男性都喜欢找比自己学习、工作能力低一等级的女性,而女博士已成为当今学历最高的女性,在其之上已无人超越了,自然而然的选择女博士的男性就少了,女博们便在她们不擅长的区域内成为了“剩斗士”。虽然如此,我还是支持女性应该强起来,因为两千多年的封建束缚,男尊女卑,妇女受“三从四德”的规范,给人们下意识的认为女性应该比男性弱势,如今社会发展了,我们应逐渐改变这种观点,而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所以“剩斗士”只是一时的现象,是人们在思想发生转变的过程中的牺牲品,我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样的现象将会消失,女博士也不会被看做除男人和女人之外的第三种人类了。
接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优劣也可能影响人生曲线的发展。陈博雷老师:失去了哭也回不来。
陈老师自述了这样一件真实的事,自己一辆价值15万的汽车一夜之间没了,按理说多数人会发疯一般责骂小偷并久久不能平静,但是老师发现车被偷后没有伤心欲绝、没有手忙脚乱,而是继续照常工作。这时周围人如妻子,同事„„都不能理解,但老师只是淡定地说失去了哭也回不来啊,索性不要哭泣伤身。能在生活中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实
在是稀少,老师拥有一种极乐观的心态,值得我们学习。
更重要的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道德修养体现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体现在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上,体现在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上。好的修养被人们尊敬及赞扬,相反的道德素质低的人便会被人鄙弃和看不起。***老师举了一个自己亲眼所见的例子,一位女生外表光鲜亮丽,却被自己的一个小举动“出卖”了,在练完瑜伽后大家本应该将瑜伽垫轻轻的放回原位,尽量不让灰尘沾在上边,以便后来的人使用,而在她练完瑜伽后却将垫子远远抛出,顿时灰尘四起。这个女生完全没有为别人考虑,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了。
在有了良好的道德习惯后,社会公德,公共秩序都不需要在强调了。社会公德只是个人道德扩大,大家都做一样的事情了,都认可了一种标准,那么公德就形成了,就是无形的约束力了。社会公德不像法律无法制定,只是人们的约定俗成。现在出现了一些准道德的现象,比如说老人跌倒了,半晌没有人扶,在老人喊过“是我自己跌倒不是你们撞的,扶我起来吧”之后,才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但这只是一种游走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行为,是不道德的,然而人们出于一定原因可以接受,这就说明了道德规范在不断的改变,不断的更新。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行动作为道德规范的宣传,从而为社会的道德,社会的秩序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再者,*老师提到了法律制度的完善。法律的制定与执行是维持社会安定的硬性措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任何公民,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社会地位、居住期限等有任何差别,都要给予平等对待,从而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随着交通法的健全,一些不公平执法现象已得到改善,如:在公民违反交通法后,交警开的罚单,已经不能由自己私人意愿决定了,取而代之的是具体而严格的法律条款,几乎每一个违法行为都对应相应的惩罚,法律渐渐实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在今年的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提出:修改婚姻法,只要双方父母同意,已满十八岁的男女可以登记结婚,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安定,原因是之前的年龄限定导致“剩男剩女”、高龄产妇、未婚同居等诸多问题。消息一传出,便引来各方人员的讨论,多数人表示难以接受,觉得这样的改变跨度太大了,刚满十八的男孩女孩心智和身体都未成熟,难以担负家庭的责任,审议自然没有通过。
关注时事新闻也是学生的一项重要使命,有利于了解我国国情,将来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这里我要说到,关于我国最近发生的一件重大事件——韩国海警抓扣中国渔民被刺死,此事让全国国民都将目光转向了那片蓝色的区域。我们暂且不去追究杀人事件的原因,那么到韩国海域捕鱼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不在自己的海洋里收获呢?
原来是由于今年来我国近年来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近海无鱼的现象。我国大陆海岸线绵延18000公里,《洪湖水浪打浪》中的歌词“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曾被认为生动描述了中国老一辈渔民的生活景象。然而如今,从辽宁到山东,再到两广,沿海各地却纷纷出现“近海无鱼可打”的尴尬。海洋开发的步伐无法因当地对就业与税收的需求而减弱,渔民——成为人为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后的直接牺牲品。而渔民多是缺乏考虑和远见的,这时自然就需要法律的约束,令人失望的是,国家当时并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限制,而是允许无节制、掠夺式的开发,以至于如今偌大的中国竟出现无鱼可打的惨状,这可持续发展又怎么能实现呢?
最后,上思修给人很不一样的感觉,它让我知道了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历史重任,我们要适应时代要求,树立崭新的形象,理想是每个有抱负的大学生必要的前提,并要为之而奋斗,不能是三分钟热度。我们要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知行统一,脚踏实地.我们都知道,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的道德人格必然会不断完善。也是因为经常会换老师,上课时给我们以新鲜感,同时可以领略不同老师的风采,获取老师们丰富的人生经验,为我们的未来奠定更坚实的思想基础!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能使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第三篇:大学思修感想
思修评价
一个学期的思修课结束了,通过半年的学习,我收获颇丰,思想和认识有了很大进步。
首先我从书中认识了大学生活的特点,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在我们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时,思修课给我指明方向,给我们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我们提高学习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确定远大志向,珍惜大学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为祖国繁荣富强做贡献。思修学习加深了我的爱国情结,我们要继承祖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其次我懂得了做人应该有信仰,应该有信心。信仰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航灯,自信是达到人生顶峰的动力。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自信,不达目的不罢休,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跨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极的,退就显得更加无能。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男儿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败,不言放弃。
然后思修课也引导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的人生要认真,务实,乐观,进取。我认为人的价值在于让自己幸福生活,让他人快乐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充实自己,服务他人,与此同时面对社会现状,正确对待学业负担,就业压力。对生活上遇到的挫折,积极乐观面对,始终有一颗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同时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是每个公民的责任。通过学习我知道现在就要为工作做好规划,努力掌握各项技能,也懂得职业道德要求我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同时我也懂得了家庭——社会分子的重要意义,更深刻懂得了爱情,责任,婚姻的重要作用。
现在是法治社会,要求我们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几乎都有法可依,法律保证了社会秩序的井然,人民生活的安定。通过学习我对法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责任和义务关系,了解了程序法律制度,不仅懂得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还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融入社会打下法律基础。
通过思修学习,我对思想道德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来会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此感谢思修老师的教诲!
第四篇:思修活动感想
思修活动感想
罗慧玲202008010432
我们这次的活动主题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史以及嫦娥五号采样实验成功,在这次的活动中,每个人都分配到了不一样的任务,各自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我在这次的活动中是准备演讲稿的,刚开始准备的时候半天确定不了主题,后来想起前几天看过一篇嫦娥五号采样成功的报道,便将主题定位在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在准备讲稿的过程中,我查阅了许多的资料,对我们这次的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体会到了我国航天人的伟大,而且,在此次活动准备过程中我也学会了积极和团队一起协作办事,这样子的办事效率才会高,办出来的事情也足够好,总之,在这次的活动筹备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
张超202008010433
在经历了一个多星期的努力下,我们组成功地完成了思修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组的成员明确分工,相互协助,使得同学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仅个人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是在了解到中国航天史的历程之后,明白了航天人的伟大,以及为他们感到骄傲,为祖国感到自豪。也是在这次活动中我知道了中国航天精神,默默付出,成就一番伟业,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总之此次活动令我感触良多,收获不少。
黎梦婷202008010434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悟很多:每个人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都有潜在的能力未曾发挥出来,只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我逐渐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含义,了解到团队合作具有锻炼意志、完善自我的内涵,意在锻炼我们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造性的发展个人潜力。这次我们通过有效的分工合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效率完成这次思修作业,与每个人的认真对待都分不开。
刘成就202008010435
经过本次与组员一起合作完成PPT制作与视频的拍摄,我学到了不仅仅只是学习方面的知识,它还教会了我如何制作PPT与视频拍摄个剪辑,与此同时还加强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与默契。别看只是PPT制作与视频拍摄两大部分,它们包涵的内容可不是仅仅只有几个字而已那么简单,这其中的细节可是有很多很多,绝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但是如果我们决心去做,一起想办法,一起分工合作,那这些问题也将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了,一切将会在我们愉快的合作中完成,快乐并富有成就感。
第五篇:思修-世博会感想
感想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世博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不仅能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也能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2010年世博会对于上海都市旅游业是一个极为珍贵的机遇,一个成功的世博会可以扩大举办国的影响,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举办城市的开发再建,对上海都市旅游文化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定位,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等一系列利益。当然,在提供机遇的同时它也给上海都市旅游业、上海会展业、甚至上海这座都市提出了挑战。我们一定要正确面对上海都市旅游业现状与问题,重服务,贯穿“以人为本”;重管理,进行科学管理;改善上海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开发有中国、上海特色的世博会都市旅游品牌,抓住世博会的机遇,大力发展上海都市旅游业。
世博会所带来的巨大客源市场的构成是复杂的,上海将世博会的各项活动与传统旅游项目巧妙结合,将原有旅游资源与世博会留下的旅游资源巧妙整合搭配,上海永久保留下来的世博会设施和世博景观等将成为新一轮上海游的重要景点。综上所述,我认为2010世博会对上海的旅游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12计商A1班袁健
学号:20124831291
世博会筹办期间的动拆迁、工程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计入举办世博会的投入,则世博会举办的经济效益将会降低,出现亏损。然后本文深入分 析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分为正面
影响
与负面影响两个方面。正面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层次。直接正面影响主要有对上 海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促进就业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政府管治能力的提高、城市文化的弘扬、城市形象的提升、更加开放性环境的营造;间接影响主要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力资本的提升。负面影响包括世博会的“挤出效应”、助推房地产 泡沫的形成、非受益群体利益受损以及设施的闲置与过剩。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