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静脉穿刺感想
静脉穿刺感想
作为护理工作者,相信对静脉穿刺都不陌生,也相信大家对自己穿刺第一针时的情形记忆犹新。对于出学校不久刚进临床的我们,都以为穿刺技术好就很了不起了。其实不然,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待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穿刺只是临床护理的一部分,而它伴随的问题有时比穿刺成功更重要。下面就是我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所得的感想: 1,病情观察不仔细。如做皮试前未全面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及近期是否有饮酒;未评估穿刺皮肤,导致不利判断试验结果;输液过程中未加强巡视,导致患者漏针或未及时更换药瓶拔针等引起不良反应及患者的不良情绪。
2,沟通健教不到位。在穿刺前未询问患者需要,导致穿刺后患者不能方便的更衣或入厕;患者对所输药物的性质作用及注意事项不了解,导致患者和家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任意改变输液的滴数,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和效果。
3,治疗单上签名不清晰。为患者静脉穿刺或更换药瓶后,签名字迹不清晰或错签,有时也给工作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些临床科室用的双管输液器,对同时输液的两瓶药物未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及同时更换两瓶药液签字时间未做相应的统一。
4,抗生素未标皮试阴性符号。有些治疗单上未醒目标记皮试符号,缺少一次核对的凭据,存在一定的风险;还有的病例上缺少阿托品试验结果,碘过敏试验结果,需要看时发现没有注明,来回反复核对,降低工作效率;输血前未询问患者血型结果和第一次输血的患者未告知其血型。5,三查七对。三查七对是我们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有工作都遵循于它。所以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会减少不少医疗安全隐患。如加药时,穿刺时,换药时都认真核对。如遇比自己大的长辈,不好称呼其姓名,可以改变说话方式,询问他叫什么名字。
6,无菌技术。无菌物品未检查是否合格,操作者的手未清洁,加药前或穿刺前未消毒均有可能会引起药物制剂不纯,导致输液反应,静脉炎等。7,多人协作精神。由于小儿和狂躁患者不协作,为其进行静脉穿刺时,多人合作的话,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对血管不好穿刺的患者,多人合作可以一起讨论穿刺部位。
8,加强静脉留置针,CVC,PICC的日常维护。加强日常维护,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和延长置管的寿命。
护理工作在于用心细致全面周到和高度的责任感!我们都该加强学习勤锻炼勤思考,这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护理质量才会提高。
ICU:张彦
2013年2月23日
第二篇:静脉穿刺心得
在一年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疾病治疗抢救及手术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不断练习和提高自己静脉穿刺的技术
首先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是否牢固及实践经验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穿刺成功率,因此我要求自己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认识和自我素质,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把每一个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尽职尽责。
其次护士心理状态往往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心理失衡表现在静脉穿刺时就可能造成痛苦,甚至失去抢救生命的良机。因此要减少或者避免静脉穿刺的失败、减轻患者的痛苦及血管的损伤,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一针见血,是我们护理人员因具备的重要素质。
然而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我科室老年人相对较多,而老年人机体老化,静脉管壁增厚、变硬,血管弹性较差,脆性增加,官腔狭窄等特点,再加上经常树叶导致血管破坏,给静脉穿刺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通过对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和穿刺技术的研究,掌握了一些静脉穿刺的技巧,老年患者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末梢血管纤维化,缺乏弹性,静脉硬而脆,血管活动度较大,穿刺时易滑动,造成穿刺的困难。因此,穿刺前腰仔细了解老年患者血管的生理特点,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在选择穿刺部位时,按原则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寻找静脉。对较长期输液的患者,应从末梢血管开始的方法,以保护血管。同时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扎止血带前在选择穿刺的肢体上双手自上而下按摩,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便于穿刺。在冬季,周围温度低,静脉痉挛充盈不良,穿刺困难,可先给予局部热敷,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也可以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或上下扎两根止血,待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
我也非常关注各种护理杂志及相关护理网站,我认为作为当今的护理人员我们不应满足于书本的知识,而是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护理行业的研究及发展。关于静脉输液我了解到许多关于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方法,如某研究表明将静脉穿刺角度加大至35°-40°即大角度静脉穿刺术,可弥补常规静脉穿刺术的不足,因此自己也在临床中尝试应用,通过前后两种方法对比,我发现大角度静脉穿刺有利于减轻病人疼痛。
我认为我们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及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理沟通能力,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合理地使用血管,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和依赖,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自身修养,不仅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人才的成长及医院的全面建设。
第三篇:静脉穿刺操作规程
静脉穿刺操作规程
一.静脉输液的操作与注意事项
(一)操作步骤
1、认真核对药液(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检查药瓶有无破裂,动瓶后对光检查药物质量,有无絮状物、沉淀、混浊、变色)填写输液
2、将瓶上的铝盖中心部分启开,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必要时加药物,摇匀,并注意配伍禁忌,贴输液卡,套网套
3、再次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将输液管和通气管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4、携用至床旁,向病人解释静脉输液的必要性,解除其恐惧心理,以便合作。嘱病人排尿,让病人取舒适位。准备3-4条胶布,放于适当之处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5、挂输液瓶于架上,反通气管固定在网套上
6、查对输液卡,核对病人。
(二)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
2、挂输液卡或倒转输液瓶,直接在瓶签上写姓名,床号和加入的药
3、输液前,输液管内的空气要排尽,输液过程中要及时更换液体瓶,溶液滴尽前要及时拔针,严防空气进入静脉,造成空气栓塞。
4、长期输液者应注意保护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5、特殊药物及刺激性强的药物,例如甘露醇、山梨醇、去甲肾上腺素、锑剂、可引起组织坏死。应确定针头已刺入静脉内,才可加入或输入
6、根据病情需要,应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使尽快达到输液效果
7、需连续输液24h者,应每天更换输液管。
8、输液瓶内需加药物时,应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和药物在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浓度、时间等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9、对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的病人,局部肢体需用夹板固定,加强观察
10、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的病人,输液速度宜慢;输入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滴入速度宜慢。
11、一次性输液管不可重复使用。
12、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及病人主诉。观察针头及橡胶管有无漏水,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胶管有无扭曲、受压,溶液滴的快、慢及局部皮肤有无肿胀、疼痛等
13、排气方法:针头剌入瓶,挤管负压升,滴管呈水平,猛倒慢下松
14.静脉穿刺无痛拔针方法
针头纵轴需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用面球压住穿刺点,抬高患肢少许时间即可。称为“先慢后快”拔针法。用此法拔针完全无疼痛感觉,也无出血现象发生。当常规快速拔针时,即感到疼痛又有出血现象发生。当棉棒压针头的压力越大和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角度越大时,疼痛和出血的并发症就越严重。
原因分析:
一般情况下,针头在血管腔中成漂浮状态,与周围的血管壁并不相接触,若针尖与血管壁紧密接触时,输液时就会发生速度减慢或停止。当用常规快速拔针时,棉球压住针头,血管壁也被压瘪,针头如同小刀刃,当刀刃与血管垂直时,棉球继续向下加压,这时针尾再向上提,向外拔针时,针头的刀刃损伤血管壁而引起疼痛和出血。先慢后快拔针时,将漂浮状态的针头慢慢向外拔,血管壁不受损伤,这就是不引起疼痛和出血的原因,但强调针头与血管纵轴平行,切勿用棉棒压针头部,这一点也是此法的关键之一
手部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改进方法:让被穿刺者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右手食指与拇指前后平行,持头皮针柄使针头与皮肤成10度~25度角(静脉深浅与进针角度成正比),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15度向前送针
体会: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人痛苦大,而用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病人疼痛减轻。握拳时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见,穿刺成功率达99%以上,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运用。
二.产妇输液部位的选择技巧
现介绍如下: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取产妇前臂内侧,肘正中静脉与腕部之间的前臂内侧静脉,常规消毒、穿刺,成功后取三条胶布固定针头。
讨论:由于前臂内侧静脉血管弹性好,不易滑动,产妇用力时回血机率相对减少,此种方法避免了产妇分娩中顾虑针头回血或液体外渗,使产妇双手可以全力把握住产床,而用力分娩,减少因输液带来的麻烦。
三.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
在为小儿行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新静脉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采用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材料:取一条长约35~40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缝住成一圆圈。
方法:静脉头皮针穿刺成功后,常规用胶布固定,将头围圈套在头围处,压住针柄及针梗处,使针头牢牢固定于血管中。
此方法使用于:1.由于患儿烦躁哭闹、发热患儿退热期等出汗较多时,胶布粘贴不紧;2.有些小儿头发很长,为了美观,患儿家长要求给患儿头发剃少些,致使胶布粘贴不牢固;3.静脉穿刺成功后,患儿家长为了避免小儿哭闹,抱在怀里不外地摇晃,使针头滑出血管外。
四.肥胖婴儿示指根部静脉穿
在实践中我们选用了手腕桡侧、足部大隐静脉和示指根部细小静脉穿刺,提高了一针成功率。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示指根部穿刺法”和“手腕、足部大隐静脉穿刺法”
示指根部穿刺法:示指桡侧根部有一根表浅的细小静脉,明显可见且不易滚动,血管充盈度较好。选择4号输液针头,用12.5cm蚊式止血钳夹住针柄翼部,然后进行输液前的初步固定。用两条长约12cm的胶布,1条将患儿示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并齐缠在一起,另1条将大拇指紧贴掌心缠住,注意松紧适宜,可使示指根部血管暴露明显且不易随手的扭动而滚动。常规皮肤消毒,右手用止血钳持针,左手托住进针小手并稍向下压约10°,使皮肤及血管绷紧,沿血管缓慢进针,见回血后,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柄,右手松钳。用超过婴儿手指尖至手腕关节长度的自制夹板紧贴手掌,并用两条长胶布固定,1条在手指第2关节处缠绕;另1条在手掌大鱼际处缠绕。
手腕、足部大隐静脉穿刺法:手腕桡侧、足部大隐静脉血管管径粗大,充盈度好,但易滚动,深浅不易掌握。常规皮肤消毒后,左手托住手腕或足踝关节处,拇指向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右手用止血钳持针,以30°角在血管上进针,见回血后平行向前进针少许,右手松止血钳,用超过婴儿腕关节至虎口,或踝关节至脚心的自制夹板,紧贴手掌或脚背外侧用两条长胶布固定,1条缠绕在腕关节或踝关节以上部位;另1条在示指根部,或脚指根部缠绕。
五.老年静脉穿刺与输液的护理
1.老年患者血管特点 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衰老,其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浅易滚动,不易固定,容易刺破,回血缓慢,凝血较快。
2.血管的选择 一般应选择小静脉的远端,同时应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灵活掌握,选择较易固定且离开静脉瓣或静脉窦的部位,并使用指压揉捏、轻击穿刺局部或活动肢体、热敷穿刺部位、将肢体下垂等方法让血管充分充盈,为穿刺作好准备。
3.穿刺技巧针对老年人血管特点,采用左手拇指绷直血管下端,食指固定血管上端,在选择穿刺点下方l~2cm处进针,进入皮肤约l/3时再进入血管内,见回血后稍向前进针少许;使整个针尖都进入血管。进针时角度、力度相对要大,针头部位充分接触血管壁,使滚动的血管不易滑脱。对表浅脆性大或细小血管要保持低角度平行进针,见回血后不宜继续进针,以防穿破血管。不可用针头在血管内乱拔动,针头斜面忌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否则疼痛剧烈导致进针不顺利。
4.输液的护理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⒈严格执行无菌*作及查对制度,加强巡视,询问需要。老年人往往伴发其它疾病,容易出现尿频尿急现象,也容易发生尿失禁及尿潴留,应当及时处置。
⒉根据病情调节滴速,一般无心、肺、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滴数可控制在40—50滴/分左右。有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或其它心脏病患者应特别注意,滴数可控制在20-40滴/分左右,否则极易诱发或加重心衰。脱水严重而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适当加快滴速,但需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⒊输入的液体温度与室温接近,室温过低时,应给予热水袋热敷或用加热器,应用热水袋时要严防烫伤,热水袋外一定要用毛巾包好后再给病人使用
⒋严密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如有心悸畏寒等不适者应该立即停止输液,报告医生及时处置.总之,在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做到勤巡视,勤问有无不适及需要,勤查有无异常,以保证老年患者输液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小儿股静脉穿刺技术
小儿股静脉穿刺技术
(一)评估和观察要素:
1.评估患儿年龄、意识及配合程度。2.评估双侧股静脉搏动情况。3.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
(二)操作要素点
1.协助患儿大小便或更换尿布。2.暴露穿刺部位,用尿布遮盖会阴肛门。
3.患儿取仰卧位,用小枕垫高穿刺侧腹股沟,使穿刺侧髋部外展45°角,下肢弯曲90°角呈蛙状。
4.消毒穿刺处及皮肤操作者左手示指触摸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cm处垂直刺入,然后缓慢上提针头,边上提边回抽,见回血后固定针头,抽取血液。
5.抽血后拔出针头,将血液注入试管内,穿刺用敷贴压迫5分钟。
(三)指导要点:
1.告之家长穿刺部位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2.穿刺侧肢体勿剧烈活动,以免出血。(四)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技术,充分暴露穿刺部位,避免同侧反复多次穿刺,以免形成血肿。2.有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患儿禁用此法,以免引起内出血。
3.如抽出鲜红血液,提示刺入动脉,拔针后按压穿刺点10分钟以上,直至无出血。
4.固定患儿肢体时不可用力过大,以免造成损伤。
第五篇: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及相关知识
头皮静脉穿刺技术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步骤基本与浅静脉穿刺输液一致,但由于小儿头皮静脉分布广泛,表浅易见,支甚,行走迂曲,管径细小,吻合成网,便于固定,而使其成为婴幼儿最普遍、最常用的给药、输液途径,同时也为穿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面临的难题,我有以下体会: 1 穿刺成功的提—— 静脉暴露充分,选择合适针头 由于小儿头皮静脉管径细小,故其充盈度较周围静脉差。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先用剃毛刀剃净穿刺部位的毛发,使头皮静脉充分暴露,为选择好合适针头,做到心中有数。对发育良好,血管明显,充盈度好的患儿,可选用5~5针头;对营养不良或头皮静脉较细者,则选用4~4针头。同时应注意针尖斜面不宜过长,否则在穿刺过程中易刺破血管,导致穿刺失败。此外,还须注意穿刺部位的采光条件,对光线差或晚上操作时,可使用照明灯,弥补自然光的不足,避免盲目操作。穿刺成功的保障——稳定的心态,适合的体位,默契的配合 良好的心境是一无形的动力。在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来不得半点急躁之心,只有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使操作顺利进行。由于患儿在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哭闹无法配合,给操作者带来很困难。再者,患儿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无形中又给操作者施加了“一针见血”的压力。当选择好穿刺部位后,操作者可取坐位,因坐位可使操作者情绪稳定,心态平稳,动作稳妥。配合者面对患儿,两手分别置于患儿头部两侧,勿遮挡注射部位,两肘部分别放于患儿两肩处,力量适中固定。积极默契地配合,可增加操作者的信心。穿刺成功的关键——持针手法、进针角度、穿刺速度及深度
有学者把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比作“绣花”。在行穿刺时,持针的手法、进针的角度、皮下行走的速度及深浅掌握的如何,为能否一针见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 持针 有学者喜欢上下持针柄;也有学者喜欢前后持针柄;还有学者喜欢借助止血钳夹持针柄等。无论何种持针方法,均以掌握合适进针角度为宜。
3.2 绷皮 左手拇指和示指(或中指)分别置于穿刺静脉走行的上下,绷紧皮肤,阻断血流,使血管充盈。切勿污染穿刺部位。3.3 角度、速度及深度 因小儿头皮静脉表浅、迂曲,行穿刺时角度不宜过大,一般在5°~10°角为宜。角度过大易穿入血管下方,导致空刺失败。空穿刺时针尖斜面朝上,进针方向与血管走行一致,速度缓慢,见回血缓放调节器。若遇严重脱水、休克、重度营养不良等患儿,可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接头皮针,当手感觉已进入血管时,可抽吸有无回血,此做法效果尚好。穿刺成功不可忽视的环节——稳妥牢靠的固定
稳妥牢靠的固定为静脉治疗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固定方法同一般静脉输液法,但勿将胶布贴于头发上,以免拔针时出现“连毛拔”的现象,增加患儿的痛苦。另外,由于在注射时患儿哭闹厉害,头上汗液多,应擦干后再行固定。5 穿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5.1 局部严格消毒 由于颅顶皮肤厚而致密,并有大量汗腺和皮脂腺,此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消毒时还影响擦拭和药液浸入。由于头颈部静脉无瓣膜,颅顶软组织静脉又可通过板障静脉与颅内静脉窦相通。因此,若消毒不彻底,不仅会将细菌带入血液,还有可能引起颅内感染的危险。
5.2 鉴别头皮动脉 头皮静脉干都有动脉伴行。从理论上讲静脉内血液呈浅蓝色无搏动,血液为向心性流动,压力低、管壁薄,易被压瘪;而动脉则有搏动,血液为离心性流动,压力低、管壁厚,不易被压扁。但在严重脱水、休克或光线不足等情况下,上述特点不明显。可靠观察回血和试推药液来鉴别,若回血呈冲击状,推药时阻力大,局部皮肤出现树枝状白纹,患者表现痛苦或尖叫,则说明已误入动脉内,应立即停止推药,拔针后压迫穿刺点,以防出血形成血肿。
5.3 进针方向不拘泥 其他部位的静脉穿刺必须向心性进针,而头皮静脉无静脉瓣,吻合广泛,只要操作方便,易于固定,向心或离心方向进针,对注射或输液均无妨碍。
5.4 拔针后应压迫 头皮浅筋膜层由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纤维束把脂肪分隔成许多小格,静脉则穿行于小格内并与纤维束相附着,使血管不易滑动,便于穿刺,但注射时阻力较大,血管外伤后管壁也不能很好收缩自行止血,需要加压迫才能达到止血目的。所以止血后,注射、输液完毕或穿破血管改换部位时,一定要压迫。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6.1 穿刺前的准备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让患儿平卧,嘱咐家长摁住患儿膝关节,另一家长双手绷紧患儿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另备一条长能足够缠绕患儿头部一圈的胶布,为了防止粘患儿的头发两端留余10 cm将中间的大部分对折粘在一起即可。
6.2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 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又便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温,一般为首选;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浅、直,暴露明显、不滑动,因血管较细,穿刺技术难度大;耳后静脉稍粗,但皮下脂肪厚,不易掌握进针深浅度,且不好护理;颅骨缝间静脉较粗、直,但易滑动。
6.3 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尽量避开骨隆突处 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一般为5°~15°,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耳后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30°~60°。对不太清晰或者不清晰的血管,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滑动度,然后穿刺。要领是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向前向下由浅到深缓缓进针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护士要轻、稳、慢、准,选择自己认为有把握的血管。当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血管会有1次短暂充盈过程,这时应巧妙地抓住时机,顺利完成穿刺。
6.4 做好家长的工作 取得家长的配合,固定好患儿,不让其身体扭动。
6.5 根据静脉的深浅度采取适宜的力度 一般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较浅,而看不到、凭手感摸到的血管比较深。头皮静脉穿刺时,未用止血带,该静脉管壁两端无压力差,静脉回心血流无阻力。因此,头皮静脉穿刺回血较四肢静脉慢、少。所以当觉得针已进入血管,穿刺有空虚感,而不见回血时,不要急于拔出针头,应该停下等一等,或捏一下输液器下段的橡胶软管或者改变针头的位置、角度一般就可见回血。
6.6 固定针头要点 穿刺成功见回血,及时固定针头是非常重要的,穿刺成功后,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针柄,用3条~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后用1条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范围要适宜,过大容易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常规固定的时候一定注意双手的配合,右手拿胶布左手手指配合粘贴,而且尽量将胶布集中粘贴,固定好后再将长的胶布绕头固定,根据情况可直接固定或者交叉固定在针头上面的胶布上。
6.7 穿刺中还应注意的几点 将输液管调节器向上移至滴壶下,因调节器离滴壶越近,输液管内的压力越小,回血率越高;血管分叉处慎穿,可在离血管稍远处进针,进针后针头达血管分叉处停;用手指稍用力触摸血管,移开手指后血管看上去仍发青蓝且较直的可选用。如果用手指摸去,模糊不见了的血管不可用;横向的血管也可穿刺。传统的穿刺方向是向心方向穿刺。因为小儿头皮血管是呈网状分布,向左向右都能流通,所以在穿刺方向上向哪个方向穿都能顺利滴药,对已经穿刺过的血管,可在穿刺点前方进针,如果这条血管的后方或侧方有分叉血管且弹性好,可调转针头方向穿刺。液体不经过已穿刺针眼,不容易渗漏。
6.8 点滴不畅的原因 针尖在血管里,但滴数不畅时,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针尖紧贴血管壁,针柄下垫棉签固定即可;输液瓶内压力低,抬高输液架;保持患儿安静,不让其哭闹;不存在其他原因时,穿刺针头斜面朝下固定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