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员角色刍议

时间:2019-05-12 01:0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员角色刍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员角色刍议》。

第一篇: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员角色刍议

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员角色刍议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侧重于认知因素,把学生的发展等同于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情绪、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心理教育相对滞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频频发生。由于很多学校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就无疑落在了班主任的肩上。努力成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是新时期对班主任角色的期待,更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呼唤。

一、班主任向心理辅导员角色转变的趋势

1.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呼唤班主任的心理辅导

对于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生理发展迅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他们对周围世界有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自我意识增强,但同时缺乏对周围环境的了解,缺乏自立能力,思想情感常处于一种冲突和混乱之中,极易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正在成长中的儿童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普遍冲突,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基本矛盾或危机,只有正确处理好每一阶段的矛盾,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就会得到发展,否则就会出现不良品质。埃里克森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危机理论为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启发。成长中的正在进行社会性发展的儿童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内在的心理冲突,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施加外在的不良刺激,容易导致儿童心理危机得不到解决,心理发展受到阻滞,产生不良心理品质。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最需要心理教育的时期。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因而在心理辅导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班主任工作性质要求融入心理辅导员角色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组织、领导和控制学生成为符合学校规范、满足社会要求的人。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工作往往具体地表现为一种制度化的管理,如各种纪律规章制度、规范要求等,均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这种制度化管理作为一种影响力,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约束力,而学生由于受叛逆心理、从众心理、不良行为的惰性等因素影响会自然抵触。因此,仅仅依靠制度化管理使学生接受和内化某种价值观形成道德自律是困难的。班主任应在制度化刚性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教育的柔性管理,洞察学生的心理,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对不良品行进行心理引导,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辅导员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认同和内化道德规范。

二、班主任心理辅导员的特点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融入心理辅导员角色,是现代学校德育的最佳模式,是对传统德育模式下班主任工作的一种提升。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心理辅导活动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关注学生在道德学习和自我完善中的主体地位

作为影响个体道德成长的班主任,这种角色的更新和转变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在道德学习和自我完善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班主任心理辅导员以个体的发展为取向,鼓励学生积极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掘自身潜力。“对于处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冲突恰恰是他们发展必要的环节和正常的含义,而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问题’。因为青少年可以通过这样的各种冲突,反思自身,认识自我,并不断成熟起来。”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应努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探索、自我调节,使他们获得经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成长。同时考虑到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有限,思想易偏激,班主任不能过多依赖学生自身力量,放任自流,还应及时进行适当的必要引导。

2.关注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助自立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尊自信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基本需要,若是这种需要得到了充分满足,那么人也就会健康地发展,否则就会产生心理发展障碍。传统德育更多追求的是合格公民的培养,强调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而心理辅导关注个体平和快乐的心态,强调与他人的宽容与善处,强调对社会的良好适应,即强调个性的健全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良好品德的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人都是自尊自信、自助自立的人。作为对学生道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班主任,能给予学生重要的东西就是使学生获得尊重和信任,获得自尊和自信,帮助学生成为卡尔?罗杰斯所说的“成为那个自己真正所属的自我”,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强调师生双方的心理互动

传统的德育工作是以一种规范和纪律的制度化形式对学生实行控制和管理,学生一旦偏离了学校预先设定的轨道,班主任就会用制度权威以强制力量使其步入正轨,往往效果微弱或适得其反。而班主任心理辅导员会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分析他们的心理需求,通过班主任的情感权威和人格权威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和心理支持,帮助学生自我反省,主动内化外在的道德规范,真正促进学生自主性道德水平的提高。

4.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认为,体验是内化的必要环节,内化必须经过反复的体验和实践。从体验中获得个体的心理意义和价值,就是感悟。传统的德育模式侧重于说教和灌输,以强制手段推行某些道德规范,缺乏深层的反思和感悟,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强调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情境,帮助学生在全身心的参与中获得深刻体验和感悟,进行心理建构和重塑,在这种隐性教育中获得道德规范的内化和道德水平的提升。

三、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辅导员角色,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提高认知法

美国道德认知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把道德讨论策略引进学校道德教育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道德两难问题,引起学生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以促进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班主任在心理辅导中可以通过讲授、讨论、阅读、参观访问等活动使学生端正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认识,正确对待社会化过程中的矛盾和危机。主题班会是常采用的形式,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困惑举行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组辩论,交流心得,在言语的交锋和思维的碰撞中达成共识、获得体验,促进道德要求和学生已有信念的融合,获得有效的教育效果。

2.心理训练法

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锻炼、实践等活动,包括角色扮演、排演心理剧和情境剧、行为训练、心理游戏辅导等,提高学生心理活动能力。如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创设一定的情境,身临其境地扮演他人的角色,学会换位思考,获得个体体验和感悟,从而反思深层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境,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3.榜样示范法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榜样对儿童心理行为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选择和树立良好的榜样,能对儿童产生不可低估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学生同伴资源,促进学生同伴群体间的人际互助,相互观察与学习良好的行为。

4.情境陶冶法

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需要,设定具体情境,消除儿童心理发展的不良刺激,优化教育环境,创造良好心理氛围,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陶冶儿童优良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漫画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橱窗、黑板报和墙报等形式,帮助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了解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如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情绪,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布置一个情绪表达区,让每个人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表现形式多样化,可以用温度计的度数来形容自己情绪的高低,也可以一张笑脸或哭脸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5.自我心理修养法

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握和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自我心理教育,实现心理自我调试和自我完善。包括自我接受法、自我控制法、自我宣泄法等。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或周记,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也可以传授一些心理调节方法等。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如何使班主任工作与时俱进并取得实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站在促进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的育人高度,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呵护者。班主任向心理辅导员角色的转变是当前德育工作的一个趋势,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心理辅导专业技能和素质,应是今后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 刘艳茹.关于心理辅导式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国教师,2007(11).(责任编辑杨 子)

第二篇:班主任如何扮演好“心理辅导员”的角色

班主任如何扮演好“心理辅导员”的角色

现代班主任理论赋予班主任多种“角色”,例如: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班集体的建设者,是学生生活的指导者等,“心理辅导员”是班主任众多角色中的一种。如果语数外等主科是为了把学生送进大学的话,那么心理教育则是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一个基本事实是当我们走向社会时,中小学里学的知识基本都用不到,而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性格、意志态度、观念、自信等心理要素则显得越发重要,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和所能取得的成就。所以班主任要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需要扮演好心理辅导员角色。那么班主任应该如何扮演好“心理辅导员”这一角色呢?

一、创造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

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指能满足学生各种合理需要,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环境,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是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安全感、自尊感、自信心、成就感、价值感、归属感,学生心情愉快、性格开朗、积极上进、团结合作,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心理问题大大减少。反过来,如果一个班集体不能让学生产生安全、自尊、成就、归属等心理体验,那么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大量增加,甚至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故。2004年,江苏盐城市亭湖区一位17岁的初三少女,因为父亲是残疾人,母亲是贩卖熏烧制品的小商贩,爷爷曾是劳改释放人员,同学经常以其父母的身份嘲笑她,终于有一天晚上,她不堪忍受,在向父母诉苦又遭到母亲指责的情况下,喝农药自杀。少女的死不仅是因为自身心理素质不够高,还因为她的同学不断刺激、伤害她的心灵,这种刺激、伤害成了悲剧的直接诱因。如果这个班集体温暖和谐,同学之间能互相尊重,大家都能小心呵护这个女孩脆弱而自卑的心灵,不对她进行“心灵的体罚”,这样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1.教师应尽可能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家庭,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坚决不能打击、挖苦、讽刺,也不要不理不睬。

2.教育学生互相尊重。许多心理问题来自于学生之间不良的人际关系,比如:一些学生喜欢指责打击别人,说话做事只顾自己不顾同学的感受,瞧不起别的同学的家庭、相貌、成绩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带坏班风,还可能导致学生自卑、烦躁等心理问题,对心理承受力差的同学甚至蕴藏更大的危险。

3.建设良好的班风。班风就是班级风气,从学生心理健康角度来说,良好的班风应该是积极上进而不是消极落后的;活泼开朗而不是压抑沉闷的;竞争合作而不是各自为政的;理解体谅而不是斤斤计较的;认同接受而不是排斥打击的。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会感到心情愉快,他们的安全感、自尊感、价值感、归属感都能得到满足,心理压力会大大减小。

4.管理上要宽严有度、因人而异。宽严有度指管理上要灵活一些,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和个性空间,班主任不妨允许学生看点闲书、听听音乐,不妨少扣点分,多谈点心,因人而异指针对每个同学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灵活地教育管理。比如:有的学生需要严,有的学生需要狠,有的学生需要激将法,有的学生需要哄,有的学生需要鼓励等。班主任应该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最适合的管理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二、注重教育艺术

教育艺术外延很广,包括教育机智、个别教育艺术、集体教育艺术、表扬和批评艺术、赏识和期望艺术等,这里选择其中两种从心理健康角度略做说明:

1.语言艺术。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对人的心理感受影响是非常大的。笔者曾接待过这样一位学生:小学成绩一贯很好,但初一一次数学没考好问班主任能不能报名参加奥数班,这位老师说:“就你这成绩也想参加奥数班?”从此,这位女生再也没有好好学过数学,慢慢地,其他学科成绩也下降了,逐渐成了一位具有严重叛逆心理的学生。

总的说来,教育学生时,班主任的语言要亲切、平和、委婉,尽量使用感悟性的、协商性的、启发性的、鼓励性的语言,少用直接的、武断的、粗暴的、激将性的语言,可以大大减少对学生的负性刺激。

2.注意使用合理的非口语行为。也就是利用目光、表情、动作、姿势、书面语言等手段教育学生,把你的教育意图通过暗示的、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一次以“老师的目光”为题让学生写篇短文,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朗读比赛正在进行,前面的同学表演得那么出色,我紧张地浑身出汗,轮到我了,茫然地走上台去,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我的脑子一片空白,突然,我接触到了老师的目光,她笑眯眯地看着我,目光中分明在说:“别怕,你一定能行。”很快,我进入了状态,掌声四起,我偷偷地看了一下老师,从她的目光中,我知道我是最棒的。

可见,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运用得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不引起学生的反感,避免师生之间的正面冲突。教师灵活运用赞许、鼓励、严厉的目光,拥抱、抚摸的动作,都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三、学会做基本的心理辅导工作

作为非专业人员,班主任虽然很难对学生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心理辅导,但对个别学生进行简单的心理辅导,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比如: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判断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方法等,这是做心理辅导的基础。

2.建立辅导关系。任何心理辅导都是首先建立在良好辅导关系基础上的,只有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学生才能打消疑虑、畅所欲言,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可靠感。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转换角色,不能以班主任的面目出现,应该与学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绝对平等,注重心理沟通;其次和学生双向交流,不能只顾自己讲;最后保持最大的客观性,不能武断地判断、推测和下结论。

3.倾听。不仅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信息、搞清问题,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心理辅导手段。倾听要注意:认真听――态度诚恳,感情真挚;耐心听――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有反馈――不断通过口头答应或表情动作表示接纳、理解和同情;保持中立――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不直接进行是非判断或批评,对求助的问题不直接提建议或指示。

4.同感。也叫同理心、移情等,指班主任要设身处地地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体验他的内心感受,对他的情感做出反应。同理心的关键是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和处境感受对方的情感,使用尝试性或探索性语气表达,避免做出简单的判断和评价,或自以为是的说教和劝诫。

5.面质。指出学生在认识与情感、行为与心理方面的矛盾之处,使学生正视现实,消除心理防御机制,协助学生自我认识。面质一定要有事实根据,要建立在良好辅导关系基础上,避免发泄教师的个人情绪。

第三篇:辅导员角色

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 2009年5月27日,教育部思政司思政处处长徐艳国,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秘书长、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宏建做客新华网,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指引大学生美好人生。在访谈中两位嘉宾说,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学生工作系统可以解决社会化过程,而社会化过程这个问题将会对学生将来一生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

主持人:对于大学辅导员,有一些人的观念可能还不太准确,有些人认为辅导员就是管理学生的,类似小学、中学班主任,非常简单,上上周我们新华访谈邀请了三位辅导员访谈的时候,发现辅导员的工作其实非常繁杂,做好也不容易。您二位是如何定义辅导员身份以及他们的工作的?

徐艳国:因为教育部的24号令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身份,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从这两个身份来讲,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我们平常所了解的教师都是在课堂上、讲堂上传授专业知识,辅导员更多的是在第一课堂之外,在第二课堂上发挥他的辅导作用,发挥他的特殊的教师身份的作用。作为管理干部也是一样,我们辅导员虽然在高校里面是各个管理环节中最基础的一环,但是他管理着几百个大学生,应该说都是一个优秀的管理干部。

从他具体的岗位角色来讲也不是简单的事务性工作、日常简单的服务性工作。现在我们给他们日常工作明确规定:一是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管理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他要对日常管理教育起到指挥员的作用,他甚至要组织协调班主任、组织员和学生骨干共同做好学习思想教育工作;

二、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这就进一步定位了辅导员的特殊角色,最终落脚点是人生导师,通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辅导的作用。主持人:那方书记的理解呢?

方宏建:我觉得徐处长的定位非常准确,大学生在校期间有两个重要的过程:一个是知识化、专业化的过程、就是他通过学习掌握一些专业的东西,这是一个过程;再一个就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过程就是通过学习、实践来学习社会主导的行为规范、思想理念、道德规范等等。相比起来第二过程比第一过程在某种方面更具重要性。如果要从工作的角度来看,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学系统在培养人方面,课堂讲专业知识;再一个就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学生工作系统,主要是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这个角度讲,专业知识学习体系主要是解决知识化、专业化过程;学生工作系统可以解决社会化过程,而社会化过程这个问题将会对学生将来一生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并不为过。

第四篇:班主任民主管理刍议

陶行知曾提出:“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德育注重自治。”的教育思想。他把民主自治看成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在班集体建设中,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是德育自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利于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展活动的能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行自我教育。笔者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班级民主化管理模式作了如下一些尝试与探索。

一、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做民主型班主任。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是实现班级民主化管理的关键所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在于班主任教育观念的转变,在于班主任是否具有与学生讲民主、讲平等,把学生当作朋友的意识。陶行知提出教师要放下“好为人师”的架子、“待学生如亲子弟”,同时也强调“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是共甘苦。共甘苦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因此班主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惟我独尊、颐指气使。须知强迫命令并不能使学生真正诚服,反而会造成班级人际关系的紧张,严重压抑学生的个性。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班主任应尊重学生,学会欣赏学生,以平等、友善、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是一种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而非教师滥施淫威的工具。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对于学生的意见、感受、情感,班主任要认真倾听、真实感受、真心接纳、平等交流。

民主型的班主任与学生应该是一种伙伴关系、合作者关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民主的班级氛围中,师生之间会产生一种心心相契、情情相融的良好效果。

民主的班级气氛能使人形成自信、友爱、信任、自豪的积极情绪体验,使学生有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这又构成一种心理上的内在奖励,并驱使他们为班级积极服务,珍惜班级荣誉,重视集体价值。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单纯依靠班主任个人的经验和才能是不可能管理好班级的,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全班同学建设班级,才能创建良好班风学风,形成积极的奋发向上的氛围。

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搭建民主管理平台

学生对班级情况最清楚、最有发言权。班级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使学生由被动的客体变为能动的主体,真正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必须建立一支有独立工作能力、责任明确、协调统一、具有高度凝聚力、乐于奉献的班干部队伍。邓小平指出:事情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发现人才、提拔人才。学生管理班级最直接的形式体现在选拔学生干部上,在选拔学生干部时,我们应改变传统的班主任权威指定的做法,提倡竞选应聘、民主评议的方法,把优秀人才选拔到班干部队伍中来。这样选出的班干部必然会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拥护和支持。对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我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八步推进法”:即自愿报名——竞选演说——才能展示——民主评议——聘任使用——民主监督——目标达成考核——轮岗、续聘或重聘新人。对选拔出来的班干部要注重培养,予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一是放心放权,让他们有职有权,在实践中锻炼班干部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独立工作;二是定期召开班委会,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工作方法,总结工作得失,调整目标任务;三是公开述职,开展民主评议活动,集众人智慧对班干部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促其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对班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大大增强了班干部的光荣感、危机感、责任心和主动性。同时也广泛调动了其他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凸现了学生主人翁意识,班级管理变得更加开放,为民主化管理班级搭建了立体式操作平台。

三、建立班级规章制度,用“法治”代替“人治”

陶行知提出:“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管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制度是一个人行为的准绳,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有利于班级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学生主人翁精神的形成及民主意识的培养。传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更多的是强调班主任个人的权威,不可否认有它的合理性及积极作用,但这样一来却阻碍和削弱了学生创造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陶行知提出:“创造要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民主的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形态和归宿。”离开了自我教育,真正的集体很难形成。因此,班集体管理过程中要变班主任的主管为师生共管、学生自管。我本人认为民主化管理班级,教师个人的权威与学生的自我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两者应统一于一个有机整体——《班规》。通过《班规》,教师的个性就转化为集体的意志,学生的自我教育就转化为参与班级管理的义务和权利。我在每接手一个新班时,都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一段时间后,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先是由学生根据班主任所提基本要求拟草稿(设有学习纪律、清洁卫生、体育活动、文明礼仪、值日生、班干部、班主任、奖励惩罚的措施等方面内容)再是交由全班同学

一齐讨论,由班干部整理加工形成初稿,最后交全班同学反复讨论、修改形成条文进行贯彻落实。要注意的是在制定和实施《班规》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立法者”。从《班规》制定之初,就要让学生进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角色。

(二)可行性原则。提的要求规定要细化,要符合实际,便于监督检查。不能提一些虽合理但难以做到的要求。

(三)强制性原则。《班规》不应仅是道德提倡、纪律要求,而应是行为强制。应具有法律般的约束力,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但必须以尊重学生作为前提。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

(四)广泛性原则。《班规》要尽可能覆盖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环节,同时要对每个人包括班主任都具有约束力。

(五)长期性原则。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注重落实。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

班级的“法治”管理,能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人心,使学生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班级的“法治”管理正是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实现班级民主化管理。

四、努力创造民主管理活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陶行知提出:“道德教育也要有物理、化学、生物那样的实验或实习,而练习道德的行为就是自治。”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曾指出:“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的理论。不管是把“把班级还给学生”还是“学生自治”,关键在于班主任在渗透民主意识的同时,力争让每位学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平等、民主、亲密、和谐、富有情趣的活动中认识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发展自己。

在班级管理中,除了常设机构——班委之外,我还特别注意建立对班级整体负责的角色网络。提供更多的让集体成员平等参与班级决策管理的机会。如:打破传统的班级卫生值日、值周制,把班级卫生分配到人,建立岗位责任制,增强学生责任意识;轮流出刊黑板报,发挥学生创造力;实行一日代理班长制,增强服务意识;人手一本班级日志记载本,对班级一日动态、班集体建设发表看法、提出建议,培养主人翁意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发挥全体同学的聪明才智;在座位安排、“一帮一”互动结对安排上学习魏书生“自愿组合”的市场运作方式,充分体现民主精神;定期召开座谈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这一系列民主管理活动的开展,让每位学生在集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民主管理落到了实处,提高了学生的自治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民主是相对于集中而言的,是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民主化管理决不意味着学生的放任自流,它是在班主任有效指导和培育下实现的。风筝的线要始终牵在班主任手中,坚持班主任的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它同时

也应该是儒家与法家精神的有机结合,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主思想真正深入学生心中,切实提高班级民主化管理的实效。

第五篇:论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与作用

论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与作用

论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与作用

内容摘要: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和作用在理论上与实际工作中有着较大的落差,因此重新认识与调整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助人一自助一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责与其实际工作情况之间存在着高要求与低水平、高理论与低实践、高期望与低实现的落差,导致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子身压力较大、与班级成员存在隔阂的原因在于角色定位与实际工作水平的高落差。因此,面对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职责与现实工作能力的脱节,要对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再思考,既不能低估也不要夸大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

一、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1、班级心理健康动态的信息员——重在观察与报告

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加强与其他班干部尤其是信息员、寝室舍长的联系,及时发现并上报班级同学的异常心理问题。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做有心人,平时多现察、了解班级同学的情绪和行为表现,了解同学的心理动态,发现异常情况,特别是一些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容易引发严重心理问题的情况,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向辅导员和心理健康老师汇报,帮助并劝说或转介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朋辈心理辅导员尤其要关注特殊时期和特殊人群的心理状况。在新生入学、开学初期、评优提拔、考试前夕、重大社会事件发生前后等特殊时期,同学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发生心理问题。贫困生、特优生、纪律观念淡薄的学生、学习困难生、失恋者等,他们因承受心理压力较大,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此,朋辈心理辅导员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在遇到危急情况时,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及时报告,不是直接给予心理干预。危急事态,需要专业人员来处理。朋辈心理辅导员如果莽撞地干预,不仅可能救不了别人,反而会伤害自己。当然,在报告的同时,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好相关同学的保护工作。

2、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宣传员——重在亲近与自然

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是搞好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基本职责。通过宣传,让同学们更多了解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心理保健的意识与能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要贴近同学们的实际,形式多样。根据不同阶段同学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内容,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利用同学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板报、博客、微博、主题班会、户外活动、知识竞赛等进行宣传。

3、心理健康普及活动的策划员——重在组织与策划

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意识,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心理氛围,提高广大同学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动员和组织班级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另―方面,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行开展和组织符合班级同学需要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如举办讲座、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征文大赛、请学长作经验交流、创建班级心理博客等。

4、朋辈心理健康的辅导员——重在倾听与推荐

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是学生的同行人,专注的倾听、真诚的安慰、理智的分析、合理的劝导,很多时候能够帮助身陷困境的同伴认清自己的问题,恢复正确的思考和判断力,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做出合理的应对。这一帮助同伴认清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同伴共同学习、领悟、体验、分享和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助人自助、共同成长的过程。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帮助同学消除心理困扰、克服不良情绪。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心理困扰,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及时给予关心、情感支持和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倾听和交流,帮助同学调节情绪、恢复心理平衡。但如果同学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没有能力帮助解决,就要劝导或建议他们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专业的帮助。此外,对于正在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的同学,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和安排做好协助工作。

5、心理健康典范的展示员——重在自学与自用 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是展示者,经过选拔培训担任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同学往往都是心理健康、乐于助人、责任心强、人际交往熊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他们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善于与人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班级中起到榜样和行为示范作用。

二、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

1、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是学生的好朋友

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未成年人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心理世界复杂多变。他们对父母、老师的信任度逐渐下降,而对同伴的信任度明显上升。他们渴望友谊,很在乎同伴的评价意见。由于年龄相近、经历相同,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说悄悄话的时空。与教师的教导相比,同伴的建议往往更能让其接受。心理问题本就是极具个性化的现象,没有充分的信任,很难使当事人敞开心扉,而心理辅导教师由于角色、地位、年龄、经历、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存在差异,很难保证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世界。况且,心理辅导教师大多兼职,工作强度较大,缺乏与学生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某些问题上,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比心理教师更有优势,更容易被学生接纳。

2、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是班主任工作的好帮手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学习、情感、性格、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自我意识、性心理等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有了问题也往往不知道主动寻求帮助。这时候,同伴的功能就容易凸现:他们生活在一起,彼此比较熟悉,很多问题上容易产生“同病相怜”;他们有较多的接触时间,容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每一次考试过后,几乎每个班级都会出现情绪低落、心情压抑的同学。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地适时介入,及时给予开导,改变了学生原有认知,缓解了同学的心理压力。实践证明,同伴的安慰、鼓励、劝说、建议,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既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所以,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成为班主任的好帮手。

3、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是基层心理援助与危机的干预力量

在各班级中设立“朋辈心理辅导员”,作为班团干部之一,一般在学生志愿、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产生,心理辅导老师给予必要的、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当前,培训和设立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建立基层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力量,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完善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已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学校可在各班设立“朋辈心理辅导员”,并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配合学校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①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②向同学们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援助设施;③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④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老师,或转介该学生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⑤配合学校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4、班级朋辈辅导员是专业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补充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多方面负担过重,造成部分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而舒缓学生在情感、就业、学习、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仅靠上几节课和心理老师的一两次辅导是远远不够的。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学习了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巧后,学以致用,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心理问题。朋辈心理咨询能提高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对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香港学校心理学博士崔日雄所说“一个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不亚于一个心理学专家!”朋辈心理咨询是对于专业心理咨询不可或缺的补充。

美国一些专家预言,21世纪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将兴起“自力更生”的热潮,即自我改善、自助、互助等模式将受到更多关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朋辈心理辅导等就是很好的例证。作为一名学生,校园中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和同学。而同学彼此之间接触频繁,其影响更为直接、具体。同辈之间容易沟通、防御性较低、共同性大、互助性高,利用这些优势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更为容易。那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明确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助人一自助一互助”的功能和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重要补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为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和“健康校园”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小四号黑体): [l] 吴发科编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作与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2] 王冰蔚主编,《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3] 李惠文著,《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29期

下载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员角色刍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员角色刍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辅导员工作计划[定稿]

    心理辅导员工作计划 城郊中学 现在开学有一段时间了,在担任心理辅导员的这段时间里,我和身边的同学一起成长,一起学习,这丰富了我们的 生活.更处进了心理辅导员的自我成长......

    心理辅导员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作为一名新生心理辅导员,我们的工作很重要而艰巨。面对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地域的新生,怎样引导他们去适应大学新的生活,怎样去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让整个班级和谐融洽,怎......

    临时心理辅导员

    男:同学们,今年的9月10日是我国第21个教师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你一定给你所爱戴的老师送去了一份诚心的祝福,那可能是一件小礼物、一张小贺卡,也可能就是你心里默默地一......

    心理辅导员论文大全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考核认证 心理辅导员论文(初级) 论文题目: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学 号: 培训中心:新疆泰能培训学校 考试日期:2011......

    心理辅导员论文

    初级心理辅导员个人分析报告 ———肥西县王集学校:江春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心理健康”的术语和内容......

    心理辅导员(合集5篇)

    具体职责: 对问题学生进行咨询与指导,改变他们的行为、情绪、认知;⑧对学生的生活指导(例如抽烟、交通安全、性教育、娱乐、异性关系、信息的接收等),关心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

    心理辅导员工作计划

    心理辅导员工作计划城郊中学现在开学有一段时间了,在担任心理辅导员的这段时间里,我和身边的同学一起成长,一起学习,这丰富了我们的 生活.更处进了心理辅导员的自我成长和工......

    职高新班主任角色转换心理分析及对策

    职高新班主任角色转换心理分析及对策 吴江市第二职业中学 吴江市中等专业学校 唐经华 胡育培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职业中学经过一个低谷之后,克服种种困难,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