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典诵读
诵读经典诗文,润泽学生心灵
——《经典诵读与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随县殷店镇中心小学坚持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谋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道路,校领导非常重视以课题研究来引领学校工作,积极创建书香氛围,让经典滋润孩子们的童年,让阅读伴随师生成长,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经典诵读与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是我校2011年4月申报的省级实验课题,现在正处于实施阶段。通过两年多的实验,我校从环境的营造、教学时间的保障、课程内容的设定、实践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儿童的记忆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的基础。可见,加强古诗文的背诵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的研究,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因为语言的学习越早越好,文化的熏陶也愈早愈有其潜移默化之功。所以及早让儿童接触涵义丰富的经典之作,对其一生文学素养的酝酿及人格智能的陶育,是具备重大而深远意义的。依据发展心理学的原理,人的记忆力与理解力,是各有其成熟的时机,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幼童时的心智特色,是善于直觉、记忆,而不善于思辨、理解,故此时应让他多记诵有深度的文化素材,酝酿日久,待其长大,人生经验逐渐丰富,理解力自然成熟时,即可触类旁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儿童本是乐于念诵于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朗诵,抑扬顿挫,琅琅书声,与儿歌无异,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而反复多次即能背诵,会背诵时,更是乐此不彼。若常加复习,至于终生不忘,将成为一生的文化资产。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概念的界定 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旨在倡导利用13岁以前的人生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基础,健全儿童的人格、道德和智慧,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南怀瑾先生也曾引用宋儒张横渠的四句话作为儿童读经的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谓儿童诵读经典活动,即指在0—12岁这一人生中记忆最好的年龄段里,通过诵读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儿童研究专家指出,13岁以前是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此阶段儿童的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差。工程倡导的儿童诵读经典活动即是抓住这一特点,在此时期内对其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以不求甚解、轻松愉快的教育方式使儿童的脑力得以舒解,在加强记忆力、集中注意力的同时,使其身心平衡发展,自制力和自觉性得以提升。儿童语言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语觉(语义知觉)关键期,即“语音辨析”和“语义辨识”这两方面的能力是天生的、可通过遗传因素获得,而且这两种能力的发展成熟均有其关键期。这一关键期(即语觉敏感期)大致是在2至12岁之间,而其中最敏感的年龄段则在8岁以前。在关键期内语义知觉要求提供语言环境和语觉经验(即相关环境中的练习),否则,即使大脑中枢有相关的潜在功能,也不可能实际发生。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为他们打下做人的底子,使其终生受益。也希望能透过对人性的整体了解与照顾,找到简单易行而成效深远的教育方法,多方面的提升学生的人格素质。所以,本课题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在一代一代人身上传颂,通过反复诵读,提升儿童的专注力,反复熟读,提升儿童的记忆力,反复背诵,开启孩子的心智,增强识字、背诵、表达、交际的能力,端正学习的态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让家长省心,老师放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语文教师从《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孟子》、《老子》及现代诗歌、散文等书籍中抽其精华编撰而成的校本课程。
一年级: 校本教材优秀古诗文24首, 《三字经》等 二年级: 校本教材优秀古诗文48首, 《百家姓》等 三年级: 校本教材优秀古诗文72首, 《弟子规》等
四年级: 校本教材优秀古诗文96首, 《千字文》、《增广贤文》等 五年级: 校本教材优秀古诗文120首,《论语》等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和方案,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确立课题小组,明确分工。为了确保《经典诵读与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课题实验的有效进行,我校建立了以马明刚校长为组长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全体语文教师认真、详细地制定《经典诵读与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到课堂第一线,通过随堂听课、交流研讨、不断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及时调整工作方法,确保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营造良好诵读氛围,打造精美文化环境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诵读氛围,学校精心布置了校园文化环境,在走廊和楼梯的墙壁上悬挂上了许多经典诵读的片段和名句,在教室文化布置中,许多班级自发地用古典贤文主题来美化教室,图文结合,精美优雅,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方便同学们随时随地记诵和理解。
(三)与教学教研相结合,提高学生修养
本课题由语文学科组统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而课题研究出发点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学教研质量的提高,不是孤立于教学教研之外的独行者,所以我们将“经典诵读”纳入常规教学中。每周各班一节“经典诵读”课,已经排进了课表中。每周三上午的第一节课定为全校性的“经典诵读”;每学期都组织开展了“诵读经典”专题教学研讨活动。
(四)精心编辑校本教材,科学安排诵读内容 我校组织教研组、语文骨干力量,汇编出版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旨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继承优良文化传统,开启智慧。该套丛书汇编时按学段阅读目标选择汇编资料。既有古诗词,又有现代文,既有古代启蒙经典,也有按主题汇编的经典美文,还有绕口令等。丛书共3册,按相应年段,循环使用。
(五)、与家庭联系,发动、指导家庭、社区参与“诵读经典诗文”活动。
引导各个家庭制定“亲子共读”计划,每天抽出10至20分钟,每周双休日抽出一个小时集中家人在一起进行诵读活动,形成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的浓厚氛围。每年的六一活动都邀请家长参加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活动。我校被评为省级家长示范学校。
(六)开展诵读活动,保证诵读效果
1.每天早上学生来了进行30分钟“一日一诵”活动,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各班还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熟读成诵;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每个月组织一次主题诵读活动比赛,采用说、读、演、唱、画等个人或集体形式来进行表演比赛。
2.各班指导教师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评选班级、“诵读之星”,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开设诗园,提供舞台。为给学生提供用武之地,每个班级都开设“诗园”园地。其内容丰富多彩,不但有古诗文名篇摘录介绍,而且有关于古诗文的书画作品、活用古诗文的习作等。
4、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为学生提供版面设计、选材、绘画、书法、编写等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机会。
5、我们还将经典诵读于其他学科整合,同时让经典诗文融入到学生的规范写字活动中,不仅重视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字中感受经典语言的魅力,感受汉字独具的形体美和艺术美。
6、开展“读书日记”伴成长活动。“写”是读的强化、读的深化,我们一方面引导学生分门别类摘录诗文名篇,做诵读笔记,一方面还指导中高年级的学生学习模仿写诗、写读经典心得体会。学生人手一本的读书笔记。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还把自己的摘录本起上别致的书名,画上漂亮的插图,读书日记成了学生自动吸收和创造的天地,大大激发了学生读诗的积极性,同时也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各班级还经常开展“古诗文优秀摘抄”评比,“优秀日记”评选等。
7、开展评选“读书明星”、“书香班级”活动。为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通过班内推荐,评选出读书之星,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宣扬。
六、课题研究初步取得成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近两年来,我校通过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引领师生成长,取得了一点成效。
1、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举办大型的“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同学们将舞蹈、书法、绘画与经典精心融合,巧妙构思,很多作品创意独特,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展示了他们的才能,促使他们对“经典”的深入理解。“经典”节目有舞蹈、吟唱、诗词朗诵、课本剧改编、对韵、绕口令等,这些节目都是由老师们精心编排、组织排演,每个节目形式不一,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同时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活动,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学校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与“教育教学开放周”紧密结合,在这一个周,不仅将经典诵读活动成果向家长展示,而且所有课堂向家长开放,在开放周内,学校安排了“经典诵读”“新型课例”等开放课、主题班会、手工制作、书画比赛、体育项目比赛等活动。其中王英老师主讲的经典诵读展示课《诵读经典,感悟成长》获教育局领导好评。通过这些活动,取得各位家长的支持、配合与信任,让新课改、经典诵读更进一步深入到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中,并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形成家长关心支持课改,主动参与课改和课题研究的良好局面。真正达到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的大开放的教育新格局。
3、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多读、多背诵经典,培养了小学生的记忆力,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常常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我校的邹茜林、张静怡在去年随县组织的中小学生演讲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
4、课题实施以来,我校师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汪
三、江玲、汪侠的讲课和说课,分别获随县一、二等奖。孙勤、汪明写的教学案例获省一等奖,汪三的教学课件获省二等奖。王英、刘艳平、陈琰、江玲、张津津等他们的论文分别获省一、二、三等奖。还有我校老师自编的古诗舞蹈《春晓》、《江南》在随县首届炎帝文化艺术节上获一等奖。申可欣、刘润土、黄金灿、李默、邱伟、马辉、陈婷婷、夏秋雨、张自辉、李诗号等同学的书法和美术作品分别获省级金、银、铜奖。还有杜梦琪、程心草、张诗怡、刘赵琦、万翔宇、王依欣、马聪、王耀、姜雯、何静怡、叶美琪、童心
一、江耀等63名同学的作文在“三峡杯”习作大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5、校本教材获得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6、陶冶了学生的品质。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积极向上的人生哲理,学生们通过读经典,慢慢地领悟做人处世的道理,并且提升为内省的能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自强精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中华志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勤劳品质„„在孩子与诗文的对话中融入心灵深入,成为孩子们生命的一部分。孩子们学会了尊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自律、学会了奋斗„„
7、今年我校被县教育局表彰为经典诵读课题实验先进单位。
七、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和困惑
在这两年多的研究和活动开展中我们收获颇多,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对经典诵读课型的探究还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因此学校以后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丰厚教师的自身文化底蕴,努力探索多样的经典诵读课型。
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诵读的熏陶感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即时显奇效的。因此部分家长对经典诵读的活动支持的力度不够,部分教师对经典诵读实践的力度不大,主动性不够强。
八、对课题研究下阶段的思考
1.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
2.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开展课题进展研讨会。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
3、加大宣传的力度,发动家庭教育力量,赢得他们对我校经典诵读工作的支持、配合。
4、希望课题组今后更多地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方面的专题报告讲座和学习观摩活动,提升教师们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是我们又一次反思过去、着眼未来的机会,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向着挑战奋进!我们追求课题研究卓有成效,我们更渴求在研究的旅途中智慧地成长。总之,“诵读经典”活动的开展,只要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经历一番寒彻骨,方有梅花扑鼻香。诵读经典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我们相信,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与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课题实验,那些历经千年、万口传颂的名篇佳作,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我们殷店镇中心小学的文化底蕴也将更加丰厚、丰姿更加迷人!
第二篇:经典诵读
五年级(4)班经典诵读《大学》
男:诵读千古美文,营造书香校园 女:重温经典文学,传承国学文化
齐:请欣赏我们国旗下的经典晨诵《大学》
作为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为人处事。更要懂得做人要讲诚意,学会修身,做到进取和完善。
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领: 学校有大楼,教学有大师,学生有大志。
大楼示其气象,大师立其品格,大志明其境界。所以行大学之道,既要求知,更要养志。生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生2: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生3: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生4: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齐: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领:生1: 知止就是立志,立自强不息之志,养天地浩然之气。
生2:大学是大人之学,大人之学就是君子之学,生3:君子有切磋琢磨的修养,生4: 君子有不忧不惧的坦荡,生1:君子有忧乐天下的情怀,生2:
君子有任重道远的担当。
领齐:君子就是有责任心的人,凭良知,奉献自己的热情、智慧和力量。齐:君子之心,永远是强国兴邦的少年之心。
齐:古之欲 明明德 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领:大学的宗旨在于
齐: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生1:国学经典可以擦亮我们的眼睛,生2:国学经典可以点燃我们的智慧,生3:国学经典可以提高我们的素养,生4:国学经典可以启迪我们的人生。
男:让我们共读经典,在书海中徜徉。
女: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朝气,使我们的心灵沐浴书香。合:让我们——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
五(4)班晨诵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第三篇:经典诵读
前黑板展牌名称:读千古美文,做儒雅少年
◆展牌一(紧挨门口)
同学们,欢迎来到经典诵读活动室!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努力继承并弘扬我中华文明古国的传统道德和哲理智慧,吸收先人的思想精华以充实我们的头脑,提高我们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养,努力记住这些名言佳句并深刻思考挖掘其内含的人生哲理和经验,用以指导我们今天的言行,使我们逐渐成为品德高尚、聪明智慧、谈吐风雅的贤人、智人和哲人。
◆展牌二(挨展牌一,展牌一右方)
一、活动内容
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吟诵品析经典诗文,可以逐步丰厚校园中的人文底蕴色彩,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活动的基本原则:
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三、活动计划:
1、每日晨读10分钟诵读形成常规,每班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2、每周一节诵读活动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 “诵读能手”、“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或读书节。
7、学生建立建立经典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展牌三:(学生作品展示牌。题目是:我诵读,我快乐)
◆展牌四:走近先哲 感悟成长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河南巩县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现实主义大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
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展牌1——4在一面墙)
◆展牌五: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后面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菜根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展牌六七八(挨着窗户一面墙的三块)
1、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2、宋词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上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观、晏殊、晏几道、周邦彦、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欧阳修等。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等。
3、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第四篇:经典诵读
三、四年部经典诵读展示会方案
甲:中华文化、生生不息
博大精深、璀璨瑰丽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
乙:经典与我们同行,经典我们每天诵读
合:
三、四年部经典诵读展示活动现在开始!
古诗接龙:
乙:翩翩少年、谦谦君子。吟咏诵读,衔华佩实,金声玉振,字字珠玑。齐背《三字经》
甲:脍炙人口,泌人心脾,活泼天机
《弟子规》
乙:《对韵歌》我们大家都熟悉,听一听我们的诵读
(男女对背《笠翁对韵》)
甲:春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让我们把这绚美的秋收藏在记忆里吧!齐唱《咏鹅》
合:
三、四年部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经典诵读
永红九年一贯制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实施方案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这就要求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要将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机整合。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将活动的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娱乐性、创新性融为一体,让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浸润学生的心灵,不断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
一、目的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词汇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学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等丰富的知识,激发了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青少年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与圣人同行,与国学经典携手,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潜移默化地塑造了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格素养。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从而更好地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实施原则
一是潜移默化,扎实持久。要着眼于素质教育温润推进,重在潜移默化,贵在扎实持久,要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国学教育自身的规律,不急于求成,防止形式主义,这是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二是去粗取精,不断完善。要着眼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现代意识,去粗取精,确定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这是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
三是加强培训,适应教学。要抓住教师培训这个关键,尽快建立适应国学教育需要的优秀教师队伍,教师既要提高自身国学素养,也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这是开展好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关键。
四是把握规律,分段施教。要遵循教育规律,分阶段实施国学教育,特别注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让孩子们不但能诵读经典,而且能践行经典,在培养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行合一,这是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落脚点。
三、实施目标
(一)总目标
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一代新人。
2、以培养“知行合一、知书识礼、刚毅果敢、忠恕任事”的未来接班人为目标,铸造“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精神。通过在全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使青少年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在道德、文化的修养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培养爱祖国、爱家乡,面向未来的接班人。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渐渐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学生的一生提供营养。培养学生以宽广的胸怀和文化视野,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为和谐的人生奠定基础。
4、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小学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中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通过游戏化、故事化的诵读,习得道德修养与规范:习礼仪、重学习、勤劳动。
2、全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并过初A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1、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习得道德修养与规范:守诚信、睦乡邻、亲自然。
2、全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过中B级,并组织诵唱比赛。
第三学段(5—6年级)
1、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习得道德修养与规范: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
2、全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优秀古诗词30首,过中A级,并组织诵唱比赛和古典国学节律操比赛活动。
第四学段(7—9年级)
1、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习得道德修养与规范:惜生命、贵宽容、尚勇敢、别善恶。
2、全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大学》,优秀古诗词50首,过高A级。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可过特级。
四、活动内容
遵照学生“诵读经典诵读时间越早越好,文本推荐与自选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的内容。
包括《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大学》及优秀古诗词。五:活动实施
1、组织领导
组长:陈远武
副 组 长:杨洪成郭承强
组员:邓阳全 邓邦勤 全体语文、音乐、体育教师 各班班主任
常务组成员:全体领导邓阳全 邓邦勤
2、职责: 组长负责全校经典诵读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诵读活动的开展与日常管理、检查;组员负责协调经典诵读工作的开展和本班学生的诵读活动,以及活动安排与落实。
3、活动时间及方式(1)每周一周会教师指导集体诵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每周班会课作为国学经典阅读课时间,每天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语文老师到班辅导,班主任组织管理。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社会活动时间,每天坚持学习、诵读国学经典三十分钟。
(2)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对于一些典故的理解和字的读音,教师要做适当指导。
(3)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已经申报了《中小学生校本经典阅读实施途径与策略研究》子课题。因此,经典活动的开展要与课题的研究相结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材料。此外,充分利用儿童节、校园读书节、经典诵读比赛以及德育系列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4)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亲子诵读”,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4、活动展示
(1)大型集体诵读:以年级为单位整体展示,并辅以队形变换、伴奏、伴舞等艺术表现形式。
(2)小型集体诵读展演:以班级为单位整体展示,并辅以队形变换、伴奏、伴舞等艺术表现形式。
(3)小型诵读展演:以情景剧表演、经典朗诵会、亲子诵读活动、朗诵擂台赛等形式,展示教师、家长、学生在参与诵读经典上获得的喜悦与成绩。(4)读书笔记展示:主要以学生习作为载体,展示读书心得,彰显人文教育。
5、考评方式。
(1)学校组织考级活动,统一颁发考级证书,没拿到证书的孩子,背熟后,可以申请再次测试。考级设定如下:
初级B等: 《弟子规》初级A等:加《三字经》、中级B等:加《千字文》中级A等:加古诗词30首(课本外)高级B等: 加《笠翁对韵》高级A等:加《论语》
特级:加《大学》
(2)举行丰富多彩的诵读演出活动,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在过级时给予加分奖励。注:
(1)各班在90%的学生背熟后可向学校申请过级考核,学校组织考评组教师对该班进行过级考评。考评合格后发放等级证书。
(2)过级考评组成员:全体领导、邓阳全 邓邦勤 张柏林何长青 敬仕聪 张仕钊,幸斌君、张胜、杜文刚、蒲忠明、张敏
本学期、下学期具体实施办法:
诵读内容:通过熟读、诵读《弟子规》以及简单的讲解使学生达到熟能成诵的程度。《弟子规》文字浅显易懂,言简意赅,琅琅上口,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具体的行为规范,很适合小学生们学习。
具体要求:
一、二年级熟读成诵 ,三、四年级熟读成诵领会大致含义 ,五、六年级熟读成诵并能理解文意。期末组织考级活动,颁发等级证书,没拿到证书的孩子,背熟后,可以申请再次测试。
进度安排:《弟子规》全文约为1100字,分为七个部分,三字一句,四句为一个意思,根据时间安排,每天背诵四句即可,大致时间安排如下: 十六至十九周:(12.23—1.18)总叙入则孝
二至三周:(3.8 —3.25)出则悌
四至六周:(3.26 —4.8)谨
六至八周:(4.9 —4.22)信
九至十周:(4.23 —5.8)泛爱众
十一周至十四周:(5.10 —6.5)亲仁、余力学文
十五周:颁发考级证书
注意:
1.各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诵读计划,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每天注意复习前面内容.2.注意给学生明确的阶段目标,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如发特定的”小红花”、”奖券”等.3.鼓励学生快背、多背,提前考级,获取相应等级证书,并进入下一个等级的诵读。
附周会集体诵读安排表
周次指导教师内容
16—19 邓阳全总叙入则孝 2—3张仕钊出则悌4—6幸斌君谨6—8何长青信
9—10张敏泛爱众 11—14敬仕聪亲仁、余力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