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床《局部解剖学》题库第04章-腹部
局部解剖学-第四章-腹部
一、单选题:
1、肾
A:两肾的肾门相对,上极相距稍远 B:左肾上部前方邻近肝左叶 C:肾动脉于肾静脉下方横行入肾 D:每个肾小盏相对的区域称为肾段 E:后面第12肋以上部分借膈与胞膜相邻 答案:E
2、关于肾上腺的描述,错误的是 A:左肾上腺为半月形,右肾上腺为三角形 B:紧贴肾的上端,平第12胸椎体高度 C:与肾共同包在肾筋膜内 D:右肾上腺内侧缘紧邻下腔静脉 E:肾上腺动脉有3支,静脉通常为1支 答案:B
3、由腹腔干直接发出的是 A:胃网膜左动脉 B:胃网膜右动脉 C:胃右动脉 D:胃左动脉 E:胃短动脉 答案:D
4、腹股沟管浅环 A: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 B:腹内斜肌腱膜形成 C:是腹股沟管内口,呈卵圆形 D:正对腹股沟外侧窝 E:位于腹外斜肌腱膜浅面 答案:A
5、关于胰头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第2腰椎的右侧 B:被十二指肠包绕 C:前面有横结肠系膜根越过
D:向右突出而绕至肠系膜上动、静脉前方的部分称钩突 E:后面有下腔静脉、右肾静脉及胆总管 答案:D
6、腹股沟内侧窝
A:在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下方 B:前方对向股环 C:在腹股沟三角内,前方对着皮下环 D:疝囊由此突出形成腹股沟斜疝 E:无上述情况 答案:C
7、腹壁下动脉起自 A:髂总动脉 B:髂内动脉 C:髂外动脉 D:肠系膜下动脉 E:腹腔干 答案:C
8、大网膜连于 A:肝与肾 B:胃与空肠 C:回肠与结肠 D:胃与横结肠 E:肝与横结肠 答案:D
9、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处相交于 A:第4肋 B:第5肋 C:第4肋间隙 D:第5肋间隙 E:第6肋 答案:B
10、十二指肠位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内的部分是 A:上部 B:降部 C:水平部 D:升部 E:下曲 答案:C
11、不经过肝门的结构是 A:肝固有动脉 B:肝静脉 C:肝门静脉 D:左、右肝管 E:肝丛 答案:B
12、胰 A:位于脐区
B:除胰尾外均属腹膜外位 C:横过第3腰椎前方
D:分为头、颈、体、尾4部分,有明显的界限 E:左侧端较低,靠近左肾门 答案:B
13、关于横结肠的描述,错误的是 A:呈下垂的弓形横过腹腔中部 B:为腹膜内位器官 C:左曲较右曲为低
D:系膜根附着于十二指肠降部、胰和左肾的前面 E:上方与肝、胃相邻 答案:C
14、腹外斜肌腱膜不参与构成 A:腹股沟韧带 B:腔隙韧带 C:腹白线 D:腹直肌前鞘 E:腹直肌后鞘 答案:E
15、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应切断 A:胃壁分支 B:胃前支 C:鸦爪形分支 D:腹腔支 E:肝支 答案:A
16、关于胰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A:起自胰尾,居胰实质内
B:至胰头右缘与胆总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 C:多开口于十二指肠纵壁下端 D:偶尔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腔
E:末端发生梗阻时,胰液可经副胰管进入十二指肠腔 答案:C
17、胃的血液供应来自 A:脾动脉、胃左动脉、肝固有动脉 B:脾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 C:脾动脉、胃短动脉、肝固有动脉 D:脾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 E:脾动脉、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 答案:B
18、网膜孔的前界是 A:下腔静脉 B:肝尾状叶 C:肝十二指肠韧带 D:胰头 E:十二指肠上部 答案:C
19、对肝体表投影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肝上界在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 B:肝下界在成人不超过右肋弓 C:肝下界在成人剑突下不超过2~3cm D:肝下界在婴幼儿右肋弓不超过2cm E:肝下界在婴幼儿剑突下不超过5cm 答案:A
20、胃在中度充盈时 A:大部在腹上区,小部在左季肋区 B:大部在左季肋区,小部在腹上区 C:贲门平第10胸椎高度 D:幽门平第12胸椎高度 E:前壁全被肝掩盖 答案:B
21、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 A:十二指肠上部 B:十二指肠升部 C:十二指肠降部 D:十二指肠水平部 E:胆总管末端 答案:C
22、十二指肠上部为网膜孔的 A:前界 B:后界 C:上界 D:下界 E:内侧界 答案:D
23、关于网膜囊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个密闭的腔隙 B:位于胃的后面和胰的前面
C:左侧为胃脾韧带、脾肾韧带及脾门所封闭 D:上可达膈的下面和肝的后面 E:下界为胃结肠韧带 答案:A
24、关于肝门静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常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而成 B:其后方与下腔静脉相邻 C:经由胰颈后方上行 D:在肝门内分为左、右支 E:其内血液占入肝血流量的40% 答案:E
25、盲肠
A:居右髂窝,直立时可垂入盆腔 B:小儿盲肠位置较低
C:左侧接回肠末端,右侧有阑尾附着 D:通常为腹膜间位 E:管径与回肠相当 答案:A
26、肝蒂内结构在肝门处的前后排列关系是 A:肝左、右管在前方 B:肝固有动脉在前方 C:肝门静脉在前方 D:肝门静脉在中间 E:肝左、右管在后方 答案:A
27、胃短动脉位于 A:胃脾韧带内 B:肝胃韧带内 C: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D:胃膈韧带内 E:胃结肠韧带内 答案:A
28、对十二指肠降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为腹膜间位器官 B:前方有横结肠 C:后方为右肾内侧份 D:后内侧壁有肝胰壶腹的开口 E:内侧有胰头 答案:A
29、关于腹股沟韧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由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增厚形成 B:张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C:内侧半上方有腹股沟管 D:中点深面有腹股沟管深环 E:不与提睾肌相续 答案:D
30、腹股沟管深环 A:又称皮下环 B:其前方有联合腱 C:位于耻骨结节稍上方 D:其内侧有腹壁下动脉 E:由腹膜壁层向外突出而成 答案:D
31、关于十二指肠上部的毗邻,错误的是 A:上方为肝尾状叶和肝十二指肠韧带 B:下方为胰头 C:前方有胆囊 D:后方有肝总动脉 E:后方有胆总管 答案:D
32、胃后动脉
A:起自脾动脉,经胃膈韧带入胃底后壁 B:起自脾动脉,经胃脾韧带分布于胃体后壁 C:起自腹腔干,沿胃小弯向右行 D: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沿胃大弯向左行 E:只有少部分人存在 答案:A
33、关于阑尾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般位于右髂窝内
B: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3条结肠带的会合点
C:其体表投影在脐至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Lanz点 D:属腹膜内位器官.E:最常见的位置为回肠前位 答案:C
34、脾
A:位于左季肋区的肋弓深处 B:后上端平左第10肋的上缘 C:长轴与左第11肋平行
D:有4条韧带固定,故其位置不随呼吸而变化 E:脏面与肝相贴 答案:A
35、关于腹主动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第12胸椎下缘穿膈主动脉裂孔 B:在第4腰椎下缘水平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C:下端在腹前壁的体表投影为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 D:在第2腰椎水平发出肠系膜下动脉 E:在膈主动脉裂孔处发出膈下动脉 答案:D
36、肝左纵沟的后半部有 A:胆囊 B:静脉韧带 C:下腔静脉 D:肝圆韧带 E:肝镰状韧带 答案:B
37、输尿管腹部
A:于腰大肌前面向下外侧斜行
B:在骨盆上口时,跨越髂总动脉前方进入盆腔 C:其静脉与动脉不伴行
D:在腰部的体表投影约在腰椎横突尖端的连线上 E:各条输尿管动脉于输尿管内缘2~3mm处垂直穿入管壁 答案:D
38、关于胆囊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为底、体、颈、管4部分
B: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的交点处 C:胆囊管起始部膨大,形成Hartmann囊 D:胆囊居肝脏面的胆囊窝内,其下面覆以腹膜 E:胆囊与肝之间有数条小静脉相通 答案:C
39、关于肾筋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为前、后两层
B:两层筋膜从前、后方包绕肾和肾上腺 C:在肾的下方,前后两层筋膜相互愈着 D:在肾的外侧缘,与腹横筋膜相连接
E:发出结缔组织纤维束,穿过脂肪囊与纤维囊相连 答案:C
40、腰交感干
A:由5个神经节和节间支构成 B:位于脊柱前方
C:左腰交感干位于腹主动脉右缘处 D:内侧有生殖股神经并行
E:第3腰神经节多位于第2~3腰椎间盘平面 答案:E
41、肝右叶下面的毗邻结构是 A:食管腹段 B:胃小弯 C:胃体 D:十二指肠上部 E:无上述结构 答案:D
42、关于空、回肠的神经支配,错误的是 A: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B:来自腹腔丛和肠系膜上丛 C: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肠的蠕动和分泌 D:内脏感觉纤维传入脊髓9~12胸节和延髓 E:痛觉冲动主要经交感神经传入脊髓 答案:C
43、参与构成腹白线的结构是 A:腹壁的浅筋膜 B:腹壁的深筋膜 C:腹横筋膜
D:两侧联合腱在正中线愈合而成 E:两侧腹直肌鞘在正中线愈合而成 答案:E
44、胆总管
A:由肝左、右管汇合而成 B:下行于肝门静脉的左前方。
C:斜穿十二指肠降部中份的后外侧壁,与胰管汇合成肝胰壶腹 D:管壁不易扩张
E:下行于胰头后份的胆总管沟内 答案:E
45、关于Treitz韧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骨骼肌、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共同构成 B:上端起自右膈脚 C:下端附着于十二指肠空肠曲 D:有固定十二指肠水平部的作用 E:为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答案:D
46、关于肠系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肠系膜根从第3腰椎右侧斜行 B:由两层腹膜组成 C:将空、回肠悬附于腹后壁 D:整体呈扇状,并随肠袢形成许多折叠 E:含有分布到肠袢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答案:A
47、第二肝门位于 A:肝左纵沟后部 B:肝右纵沟前部
C:肝管、门静脉和肝动脉出入肝处 D: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处 E:下腔静脉沟下端 答案:D
48、在肝蒂中的结构,其分叉点或汇合点从高到低的排列是 A:肝门静脉、肝管、肝固有动脉 B:肝管、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C: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管 D: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 E: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 答案:B
49、胃后静脉汇入 A:肝门静脉 B:胃短静脉 C:脾静脉 D:肠系膜上静脉 E:胃右静脉 答案:C
50、形成腹股沟韧带的结构是 A:腹横筋膜 B:阔筋膜 C:腹外斜肌腱膜 D:腹内斜肌腱膜 E:腹横肌腱膜 答案:C
51、十二指肠
A:位于第1~3腰椎左前方 B:分上、下曲两段 C:上、下曲之间为水平部 D:属于系膜小肠 E:包绕胰头 答案:E
52、胆囊动脉发自 A:胃右动脉 B:胃左动脉 C:肝总动脉 D:肝固有动脉左支 E:肝固有动脉右支 答案:E
53、关于胆囊三角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手术时于此三角内寻找胆囊动脉 B:内有肝右动脉 C:肝门静脉不经过此三角 D:由肝左、右管和肝下面组成 E:内有胆囊淋巴结 答案:D
54、不与肝右叶毗邻的结构是 A:胃小弯 B:十二指肠上部 C:胆囊 D:结肠右曲 E:右肾 答案:A
55、参与构成腹股沟镰的腱膜是 A:腹直肌鞘 B:腹外斜肌 C:腹内斜肌 D:腹直肌 E:腰大肌 答案:C
56、不属于腹膜外位器官的是 A:胰 B:肾 C:输尿管 D:脾
E: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 答案:D
57、腹前壁脐平面以下的皮肤和外阴部的淋巴注入 A:髂外淋巴结 B:髂总淋巴结 C:腹股沟浅淋巴结 D:腹股沟深淋巴结 E:以上都不对 答案:C
58、腹股沟外侧窝 A: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
B: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前方对着腹环 C: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前方对着皮下环 D:疝囊由此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E:输精管由此穿出进入阴囊 答案:B
59、通过腹股沟管的神经是 A:生殖股神经 B:髂腹下神经 C:股神经 D:闭孔神经 E:髂腹股沟神经 答案:E
60、腹壁上动脉是以下哪条动脉的终支 A:椎动脉 B:肋间后动脉 C:胸廓内动脉 D:锁骨下动脉 E:食管动脉 答案:C
61、在弓状线以下,腹直肌后面紧贴 A:腹膜下筋膜 B:壁腹膜 C:腹横肌 D:腹股沟镰 E:腹横筋膜 答案:E
62、分布于脐平面的神经是 A:第4肋间神经 B:第6肋间神经 C:第8肋间神经 D:第10肋间神经 E:肋下神经 答案:D
63、胃后壁穿孔时,胃内容物首先流入 A:左肝下前间隙 B:左肝下后间隙 C:右肝下间隙 D:膈下腹膜外间隙 E:腹膜后间隙 答案:B
64、肠系膜上动脉.A:多在第2腰椎水平起于腹主动脉前壁 B:向前下由胰颈下缘左侧穿出
C:跨十二指肠水平部前方,入肠系膜走向左下 D:向左发出空、回肠动脉各1条 E:向右发出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答案:B
二、配伍题: 65、发自脾动脉的是 A:腹壁下动脉 B:腹壁浅动脉 C:胃左动脉 D:胃网膜左动脉 E:肝固有动脉 答案:D
66、发自腹腔干的是 A:腹壁下动脉 B:腹壁浅动脉 C:胃左动脉 D:胃网膜左动脉 E:肝固有动脉 答案:C
67、起点平第2腰椎的是 A:肠系膜上动脉 B:肾动脉 C:肠系膜下动脉 D:肾上腺上动脉 E:骶正中动脉 答案:B
68、起点平第3腰椎的是 A:肠系膜上动脉 B:肾动脉 C:肠系膜下动脉 D:肾上腺上动脉 E:骶正中动脉 答案:C
69、钩突属于 A:胰头 B:胰颈 C:胰体 D:胰尾 E:胰管 答案:A
70、位于脾肾韧带内的是 A:胰头 B:胰颈 C:胰体 D:胰尾 E:胰管 答案:D
71、属于腹膜间位的器官是 A:肝 B:脾 C:肾 D:胰 E:十二指肠降部 答案:A
72、位于左季肋区的器官是 A:肝 B:脾 C:肾 D:胰 E:十二指肠降部 答案:B
73、两侧腹直肌鞘的纤维交织形成 A:弓状线 B:腹白线 C:半月线 D:齿状线 E:界线 答案:B
74、腹直肌外侧缘形成 A:弓状线 B:腹白线 C:半月线 D:齿状线 E:界线 答案:C
75、经过腹股沟管的神经是 A:髂腹下神经 B:髂腹股沟神经 C:生殖股神经的股支 D:股神经 E:左侧迷走神经 答案:B
76、分布于阴囊或大阴唇的神经是 A:髂腹下神经 B:髂腹股沟神经 C:生殖股神经的股支 D:股神经 E:左侧迷走神经 答案:B
77、国人阑尾最多见的位置是 A:回肠前位 B:盆位 C:盲肠壁浆膜下 D:盲肠后位 E:回肠后位 答案:A
78、国人阑尾最少见的位置是 A:回肠前位 B:盆位 C:盲肠壁浆膜下 D:盲肠后位 E:回肠后位 答案:C
79、内含脾血管的是 A:肝胃韧带 B:胃脾韧带 C:脾肾韧带 D:膈脾韧带 E:脾结肠韧带 答案:C
80、固定结肠左曲并承托脾的是 A:肝胃韧带 B:胃脾韧带 C:脾肾韧带 D:膈脾韧带 E:脾结肠韧带 答案:E
81、中结肠动脉左支受损时,肠坏死易发生于 A:盲肠 B:升结肠 C:横结肠 D:降结肠 E:乙状结肠 答案:C
82、最易发生扭转的是 A:盲肠 B:升结肠 C:横结肠 D:降结肠 E:乙状结肠 答案:E
83、穿经肝十二指肠韧带的结构是 A:肝左管 B:肝右管 C:胆囊管 D:肝总管 E:胆总管 答案:E
84、参与合成肝胰壶腹的是 A:肝左管 B:肝右管 C:胆囊管 D:肝总管 E:胆总管 答案:E
85、位于胰头后面胆总管沟中的是 A:肝总管 B:胆总管第一段 C:胆总管第二段 D:胆总管第三段 E:胆总管第四段 答案:D
86、与胰管合成肝胰壶腹的是 A:肝总管 B:胆总管第一段 C:胆总管第二段 D:胆总管第三段 E:胆总管第四段 答案:E
87、Heister瓣位于 A:胆囊底 B:胆囊体 C:胆囊颈 D:胆囊管 E:肝总管 答案:D
88、Hartmann囊位于 A:胆囊底 B:胆囊体 C:胆囊颈 D:胆囊管 E:肝总管 答案:C
三、多选题:
1、胃脾韧带内有 A:脾动脉 B:胰尾 C:胃短动脉 D:胃左动脉 E:胃网膜左动、静脉 答案:CE
2、阑尾
A:根部附着于盲肠前壁
B:国人阑尾的最常见位置为回肠前位 C:中年后阑尾腔往往闭合消失 D:小儿阑尾壁厚,炎症时不易穿孔 E:化脓性阑尾炎可引发肝脓肿 答案:BCE
3、肾动脉
A:起点多平第3腰椎间盘 B:右肾动脉较左肾动脉长 C:前干在入肾门之前分为肾段动脉
D:不经肾门而在肾上端入肾的上段动脉称为上极动脉 E:下极动脉较上极动脉多见 答案:BD
4、位于胆囊三角内的结构 A:胆囊淋巴结 B:胆囊动脉 C:肝固有动脉右支 D:胃十二指肠动脉 E:迷走神经 答案:ABC
5、胰
A:横过第1、2腰椎前方 B:除胰尾外属腹膜内位 C:胰头后面有胆总管下行 D:胰体后面有肝门静脉 E:胰管起自胰尾,横贯胰腺全长 答案:ACE
6、切开哪些结构后可进入网膜囊 A:胃结肠韧带 B:肝十二指肠韧带 C:胃脾韧带 D:横结肠系膜 E:肝胃韧带 答案:ABCDE
7、边缘动脉
A:由肠系膜上、下动脉的结肠支在结肠内缘相互吻合而成 B:发出许多直动脉穿入肠壁 C:切除肠脂垂不慎,可能引起肠壁坏死
D:在横结肠左侧部和乙状结肠下部,边缘动脉吻合较差 E:结肠动脉的长、短支在穿入肠壁前吻合丰富 答案:ABCD
8、参与围成胆囊三角的是 A:肝左管 B:肝右管 C:胆囊管 D:肝总管 E:肝下面 答案:CDE
9、下列描述对的是
A: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B:贲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 C:幽门位于第1腰椎右侧
D:幽门部分为左侧的幽门管和右侧的幽门窦 E:胃前壁与膈、肝、腹前壁相邻 答案:ABCE
10、参与构成网膜囊前壁的结构 A:胃结肠韧带 B:小网膜 C:横结肠 D:胃后壁
E:覆盖在胰表面的腹膜 答案:ABD
11、脾动脉的分支 A:胃右动脉 B:胃网膜左动脉 C:胃短动脉 D:胰支 E:胆囊动脉 答案:BCD
12、空肠
A:管径较粗,管壁较厚 B:颜色较白 C:系膜血管弓较多 D:粘膜环状皱襞多而密 E:脂肪较少 答案:ADE
13、胃的迷走神经
A:胃前支和胃后支均沿胃小弯由左向右走行 B:胃前支和胃后支的终末支均呈“鸦爪”形分布 C:胃前支主要来自右侧的迷走神经 D:胃后支和腹腔支来自迷走神经后干 E:高位迷走神经切断时应保留“鸦爪”形分支 答案:ABDE
14、升结肠 A:一般为腹膜间位 B:病变可累及腹膜后隙 C:内侧为右肠系膜窦及回肠袢 D:前上方毗邻肝右叶和胆囊 E:其后内侧壁上有阑尾附着 答案:ABCD
15、肾门
A:有肾血管、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 B:其边缘称为肾唇
C:在腹前壁的体表投影位于第9肋前端
D:在腹后壁的体表投影位于第11肋与竖脊肌外缘的交角处 E:平第12胸椎水平答案:ABC
16、肠系膜
A:肠系膜根止于右骶髂关节前方 B:肠缘与空、回肠全长相等
C:其两层腹膜与系膜缘处的肠壁围成系膜三角 D:内含分布至肠袢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E:肠系膜根起于第2腰椎右侧 答案:ABCD
17、肝门静脉的属支 A:膈下静脉 B:肠系膜下静脉 C:附脐静脉 D:胃右静脉 E:睾丸静脉 答案:BCD
18、十二指肠上部后方的毗邻结构 A:肝十二指肠韧带 B:胆总管 C:胃十二指肠动脉 D:肝门静脉 E:下腔静脉 答案:BCDE
19、进出肝门的结构 A:肝固有动脉的左、右支 B:肝静脉 C:肝门静脉左、右支 D:肝左、右管 E:神经和淋巴管 答案:ACDE
20、肝胰壶腹
A:由胆总管与胰管汇合而成 B:使十二指肠粘膜隆起形成十二指肠大乳头 C:借乳头小孔开口于十二指肠腔
D:多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中、下1/3交界处附近的后内侧壁 E:在少数人缺如 答案:ABCDE
21、腹主动脉 A:左侧有下腔静脉
B:周围有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和神经丛等 C:在第12胸椎高度发出肠系膜上动脉 D:平第4腰椎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E:从前壁两侧发出4对腰动脉 答案:BD
22、腰交感干
A:由3或4个神经节和节间支构成 B:位于脊柱与腰大肌之间 C:表面被椎前筋膜覆盖
D:左腰交感干与腹主动脉左缘相距1cm左右 E:下段分别位于左、右髂总静脉的后方 答案:ABCDE
23、脾
A:其长轴与左第10肋平行 B:位置随呼吸和体位的不同而有变化 C:下方有膈结肠韧带承托 D:脾门邻近胰尾 E:脾动脉发自腹主动脉 答案:ABCD
24、胃
A:贲门位于第11胸椎右侧 B:幽门位于第1腰椎左侧 C:幽门部可分为幽门管和幽门窦 D:胃溃疡和胃癌多见于幽门窦近胃小弯处
E:幽门和十二指肠交界处表面有浅沟,称角切迹,有幽门前静脉通过 答案:CD
25、结肠旁沟
A:右结肠旁沟位于升结肠外侧与腹壁之间 B:右结肠旁沟上通肝肾隐窝
C:左结肠旁沟向上不通,受阻于左膈结肠韧带 D:右结肠旁沟较封闭,其内积液不能流入盆腔 E:左结肠旁沟的积液可流入盆腔 答案:ABCE
26、胃后壁
A:主要由左迷走神经支配 B:邻接左半肝 C:参与构成网膜囊前壁 D:与胰相邻 E:位于右肾前面 答案:CD
27、参与构成胃床的器官和结构 A:脾 B:肝左叶 C:胰
D:横结肠及其系膜 E:左肾和左肾上腺 答案:ACDE
28、腹膜形成的结构 A:韧带 B:系膜 C:网膜 D:网膜囊 E:直肠膀胱陷凹 答案:ABCDE
29、肠系膜窦 A:位于升、降结肠两侧 B:左肠系膜窦向下开口并延入盆腔 C:右肠系膜窦向上与肝肾隐窝相交通 D:右肠系膜窦呈三角形 E:左肠系膜窦呈斜方形 答案:BDE
30、胃前壁
A:主要由右迷走神经支配 B:主要由左迷走神经支配 C:右侧部分被肝覆盖 D:左侧部分被膈覆盖 E:中间部分与腹前壁相贴 答案:BCDE
31、肾的被膜
A:肾前、后筋膜在肾下方互不融合 B:肾后筋膜在内侧附着于椎体和椎间盘 C:肾筋膜与纤维囊不相连 D:脂肪囊在肾的前面较发达 E:纤维囊易从肾表面剥离 答案:ABE
32、参与构成腹股沟镰的结构 A:腹直肌鞘 B:腹外斜肌腱膜 C:腹内斜肌腱膜 D:腹横肌腱膜 E:腰大肌 答案:CD
33、腹腔干营养的器官 A:肝和胆 B:胰和脾 C:胃 D:空肠 E:十二指肠 答案:ABCE
34、十二指肠水平部后方的毗邻结构 A:肠系膜上动脉、静脉 B:右输尿管 C:下腔静脉 D:胰 E:腹主动脉 答案:BCE
35、肾静脉
A:肾内静脉有广泛吻合,无节段性 B:行于肾动脉的前方 C:右肾静脉通常无肾外属支
D:左肾静脉收纳左肾上腺静脉和左睾丸静脉 E:右肾静脉比左肾静脉长 答案:ABCD
36、盲肠
A:小儿盲肠位置较成人高 B:右侧为右结肠旁沟 C:偶尔有系膜,称移动性盲肠 D:与回肠通连处有回盲瓣 E:是肠套叠的易发部位 答案:ABCDE
37、腹横筋膜 A:构成精索内筋膜 B:构成腹股沟管深环 C: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 D:构成腹股沟管后壁 E:部分紧贴腹直肌 答案:ABCDE
38、脐区有 A:胃大弯 B:十二指肠小部分 C:胰 D:横结肠 E:肾 答案:ABD
39、不属于腹膜内位器官的是 A:十二指肠球部 B:胃 C:胰 D:脾 E:肝 答案:CE 40、肝
A: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B:完全被腹膜覆盖 C:有分泌胆汁的功能
D:除接受肝动脉外,还接受肝门静脉的血液 E:上面借冠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 答案:ACD
41、腹股沟斜疝突出的途径 A:股管 B:皮下环 C:腹股沟三角 D:膀胱上窝 E:腹股沟管 答案:BE
42、膈下间隙 A:位于膈与肝之间 B:位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 C:右肝上间隙脓肿属于膈下脓肿 D:右肝下间隙即肝肾隐窝 E:左肝下后间隙即网膜囊 答案:BCDE
43、Treitz韧带 A:由肌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 B:有悬吊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 C:可作为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D:起自左膈脚,附于十二指肠空肠曲 E:起自右膈脚,附于十二指肠空肠曲 答案:ABCE
44、肝的毗邻
A:肝上面隔膈与右肋膈隐窝、右肺底和心相邻 B:肝膈面在两侧肋弓间的部分与腹前壁相贴
C:肝下面与右肾、右肾上腺、十二指肠上部和结肠右曲等相邻 D:肝下面的前方有胆囊和下腔静脉 E:肝下面的后方有肝圆韧带和静脉韧带 答案:ABC
45、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结构 A:腹股沟韧带 B:腹股沟镰 C:腔隙韧带 D:腹股沟管皮下环 E:弓状线 答案:ACD
46、右髂区内有 A:膀胱 B:盲肠 C:右肾下部 D:阑尾 E:回肠末端 答案:BDE
47、输尿管腹部
A:上端起于肾盂,下端止于跨越髂外血管处 B:紧贴腰大肌前面向下外侧斜行
C:在腰大肌中点的稍下方有睾丸血管斜过其前方 D:回肠后位阑尾炎常可刺激右输尿管 E:各条输尿管动脉均分为升、降两支 答案:ACDE
48、肾上腺
A:位于脊柱两侧,平第11胸椎高度 B:左肾上腺上部与胰尾、脾血管相邻 C:右肾上腺上部紧贴肝裸区
D:肾上腺动脉在肾上腺被膜内形成丰富的吻合 E:右肾上腺静脉汇入右肾静脉 答案:ACD
49、腹股沟外侧窝 A: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 B:位于脐外侧襞的外侧 C:腹股沟斜疝由此突出 D:其深面为腹股沟三角 E:正对腹股沟管浅环 答案:BC
50、腹股沟内侧窝 A: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 B:位于脐内侧襞的外侧 C:正对腹股沟管浅环
第二篇:临床《局部解剖学》题库第01章-头部
局部解剖学-第一章-头部
一、单选题:
1、翼静脉丛
A:位于翼内、外肌与咬肌之间 B:经内眦静脉与面静脉交通
C:经卵圆孔静脉丛和破裂孔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D:注入颞浅静脉 E:经小静脉与乙状窦交通 答案:C
2、通过枕骨大孔的结构,错误的是 A:椎动脉 B:脊髓前、后动脉 C:舌下神经 D:脊髓 E:副神经的脊髓根 答案:C
3、表情肌 A:包括面肌与咀嚼肌 B:受下颌神经支配 C:由面神经传导感觉 D:位于浅筋膜深面 E:起自颅骨或筋膜,止于皮肤 答案:E
4、经海绵窦和眶上裂,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是 A:第Ⅲ、Ⅳ、Ⅴ对脑神经 B:第Ⅲ、Ⅳ、Ⅵ对脑神经 C:第Ⅲ、Ⅴ、Ⅵ对脑神经 D:第Ⅳ、Ⅴ、Ⅵ对脑神经 E:第Ⅲ、Ⅳ、Ⅴ、Ⅵ对脑神经 答案:B
5、有关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又称腱膜下间隙
B: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 C:颅顶的血管和神经主要位于该层内 D:有导静脉穿经 E:血肿可蔓延至全颅顶 答案:C
6、从后向前横穿腮腺的是 A:舌咽神经 B:舌下神经 C:耳颞神经 D:舌神经 E:面神经 答案:E
7、翼下颌间隙 A:前界为咬肌 B:后界为腮腺 C:外侧为翼内肌
D:内有面神经和舌神经通过 E:与咬肌间隙不相通 答案:B
8、垂体窝 A:后方是鞍结节 B:两侧为海绵窦 C:底与筛窦相邻 D:前方为岩上窦 E:顶为小脑幕 答案:B
9、面静脉 A:起始于面深静脉 B:位于深筋膜深面 C:注入甲状腺静脉 D:与面动脉紧密伴行 E:通过面深静脉与翼丛交通 答案:E
10、不穿经腮腺的结构 A:耳大神经 B:面神经 C:下颌后静脉 D:颈外动脉 E:颞浅动脉 答案:A
11、头皮 A:由4层组织构成 B:由皮肤和浅筋膜构成
C:由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构成 D:头皮为头部皮肤 E:是颅顶软组织的总称 答案:C
12、腮腺管
A:在颧弓上一横指处向前横行 B: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行 C:在腮腺前缘穿出位置不恒定 D:开口于上颌第1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 E:开口于下颌第2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 答案:B
13、颞区软组织的层次依次为 A:皮肤和浅筋膜 B:皮肤、颞浅筋膜和颞筋膜 C:皮肤、颞浅筋膜、帽状腱膜和颞肌 D:皮肤、颞浅筋膜、颞筋膜和颞肌 E:皮肤、颞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 答案:E
14、不参与构成“腮腺床”的结构 A:颈内动、静脉 B:茎突诸肌 C:舌神经 D:副神经
E: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答案:C
15、翼点
A:在顶、枕、颞、蝶骨连接处 B:在顶、枕、颞、筛骨连接处 C:在额、顶、颞、蝶骨连接处 D:在额、顶、枕、蝶骨连接处 E:骨质较厚 答案:C
16、不是头部与颈部分界线上的结构 A:下颌骨下缘 B:下颌角 C:乳突尖 D:外耳门下缘 E:枕外隆凸 答案:D
17、面侧区间隙
A: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 B:咬肌间隙前方紧邻第1磨牙 C: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外肌与下颌支之间 D:咬肌间隙内有舌下神经和下牙槽神经通过 E:咬肌间隙与翼下颌间隙不相通 答案:A
18、脑膜中动脉 A:为上颌动脉第三段的分支 B:经卵圆孔入颅腔 C:分布于颞顶区内面的硬脑膜 D:经耳颞神经内侧上行 E:后支经过翼点内面 答案:C
19、腮腺鞘 A:薄而疏松
B:由气管前筋膜延续而成 C:浅层薄弱,深层致密 D:与腮腺结合疏松 E:由颈深筋膜浅层延续而成 答案:E
20、额顶枕区浅筋膜的特点是 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B:血管和神经丰富 C:感染时炎症渗出物容易扩散 D:创伤后血管断端易回缩闭合 E:主要血管是颞浅动脉 答案:B
二、配伍题:
21、将上颌动脉分为3段的标志 A:咬肌间隙 B:翼下颌间隙 C:翼外肌 D:翼内肌 E:颞下窝 答案:C
22、舌神经通过 A:咬肌间隙 B:翼下颌间隙 C:翼外肌 D:翼内肌 E:颞下窝 答案:B
23、横行穿经腮腺 A:面神经分支 B:上颌动脉 C:颈外动脉 D:腮腺管 E:面横动脉 答案:A
24、位于腮腺管上方 A:面神经分支 B:上颌动脉 C:颈外动脉 D:腮腺管 E:面横动脉 答案:E
25、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外侧最上方的结构 A:展神经 B:上颌神经 C:动眼神经 D:滑车神经 E:眼神经 答案:C
26、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外侧最下方的结构 A:展神经 B:上颌神经 C:动眼神经 D:滑车神经 E:眼神经 答案:B
27、为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分布于额、颞、顶部软组织 A:颞浅动脉 B:脑膜中动脉 C:面动脉 D:舌动脉 E:上颌动脉 答案:A
28、穿经下颌下三角,沿咬肌止点前缘上行 A:颞浅动脉 B:脑膜中动脉 C:面动脉 D:舌动脉 E:上颌动脉 答案:C
三、多选题:
29、面部“危险三角”的感染可经下列静脉向颅内扩散 A:颈外静脉 B:眼上静脉 C:眼下静脉 D:颞浅静脉 E:颈内静脉 答案:BC
30、面部表情肌
A:包括眼裂、口裂和鼻孔周围肌 B: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为面横动脉 C:受面神经支配 D:静脉回流入颈外静脉 E:受下颌神经支配 答案:AC
31、额顶枕区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是 A:滑车上血管、神经 B:眶上血管、神经 C:颞浅血管、耳颞神经 D:耳后血管、枕小神经 E:枕血管、枕大神经 答案:ABE
32、由腮腺前缘穿出的结构不包括 A:面神经颧支 B:耳颞神经 C:面横动脉 D:舌神经 E:腮腺管 答案:BD
33、纵行穿过腮腺的结构是 A:颈外动脉和颈外静脉 B:颞浅动脉和耳颞神经 C:颈内动脉和迷走神经 D:面神经和颈外动脉 E:下颌后静脉和颈外动脉 答案:BE
34、眶上裂处的肿瘤可压迫损伤下列神经 A:滑车神经 B:动眼神经 C:嗅神经 D:展神经 E:上颌神经 答案:ABD
35、参与构成“腮腺床”的结构是 A:颈内动脉 B:迷走神经 C:颈内静脉 D:副神经 E:舌下神经 答案:ABCDE
36、耳颞神经 A:是下颌神经的分支 B:两根环绕脑膜中动脉 C:常与颞浅动脉伴行 D:经下颌颈外侧穿入腮腺鞘 E:分布于颞区的皮肤 答案:ABCE
37、小脑幕切迹上方紧邻的结构是 A:视交叉 B:滑车神经 C:大脑枕叶 D:海马旁回 E:海马旁回钩 答案:DE
38、横行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是 A:上颌动脉 B:耳颞神经 C:上颌静脉 D:面横动、静脉 E:面神经颞支 答案:ACDE
39、通过颈静脉孔的结构有 A:舌咽神经 B:颈内动脉 C:迷走神经 D:颈内静脉 E:舌下神经 答案:ACD
40、帽状腱膜 A:前连枕额肌额腹 B:后连枕额肌枕腹 C:参与构成头皮
D:横向断裂时,伤口裂开较大 E:与骨缝愈合,不易活动 答案:ABCD
41、颞区软组织的层次有 A:皮肤、浅筋膜 B:帽状腱膜 C:颞筋膜浅、深层 D:颞肌 E:颅骨外膜 答案:ACDE
42、头面部的孔或裂中通过的结构 A:眶上孔通过滑车神经 B:茎乳孔通过面神经 C:颏孔内通过颏神经
D:下颌孔通过下牙槽神经和下牙槽动脉 E:经眶下孔的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分支 答案:BCDE
43、腮腺
A:以下颌骨后缘分为浅、深两部 B:有腮腺鞘包被 C: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 D:下缘平下颌角 E:深部突向咽侧壁 答案:ABCDE
44、属于腮腺咬肌区的结构是 A:面神经及其分支 B:腮腺和咬肌 C:面动脉和面静脉 D:下颌后静脉 E:颈外动脉 答案:ABDE
45、通过翼下颌间隙的结构是 A:舌神经 B:舌动脉 C:颊神经 D:舌静脉 E:下牙槽神经 答案:AE
四、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如果错误,写出正确说法)
46、翼下颌间隙内有下牙槽神经和舌下神经通过。答案:错误,,“舌下神经”应改为“舌神经”。
47、颅前窝骨折伤及筛板时,常伴有脑膜和鼻腔顶部粘膜撕裂以及嗅神经损伤,引起鼻衄和脑脊液外漏,并导致嗅觉障碍。答案:正确。
48、脑膜中动脉穿耳颞神经两根之间垂直上行,经卵圆孔入颅中窝。答案:错误,,“经卵圆孔入颅中窝”应改为“经棘孔入颅中窝”。
49、枕骨大孔有副神经的脊髓根、椎动脉和脊髓动脉等通过。答案:正确。
50、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外动脉、颈内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共同构成“腮腺床”。答案:错误,,“颈外动脉”应改为“颈内动脉”。
51、腮腺咬肌区内主要结构有腮腺、咬肌以及有关的血管和神经等。答案:正确。
52、头部借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颈部分界。答案:正确。
53、头皮指头部的皮肤,分布于头皮的血管和神经主要位于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内。答案:错误,,“头皮指头部的皮肤”应改为“头皮由皮肤、浅筋膜以及帽状腱膜与枕额肌构成”,“血管和神经主要位于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内”应该为“血管和神经主要位于浅筋膜内”。
54、下颌后静脉在下颌后窝内由颞浅静脉和面静脉汇合而成。
答案:错误,,“在下颌后窝内由颞浅静脉和面静脉汇合而成”应改为“在腮腺内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汇合而成”。
55、颞区软组织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答案:正确。
56、腮腺管由腮腺浅部前缘发出,紧贴颧弓下缘前行,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呈直角转向内,穿过颊脂体和颊肌,开口于与上颌第一前磨牙相对处的腮腺管 乳头。
答案:错误,,“紧贴颧弓下缘前行”应改为在颧弓下1.5cm处前行”,“开口于与上颌第一前磨牙相对处的腮腺管乳头”应改为“开口于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处的腮腺管乳头”。
57、咬肌间隙为位于咬肌与下颌骨之间的狭隙。
答案:错误,,“位于咬肌与下颌骨之间”应改为”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
58、穿经腮腺的纵行结构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及耳颞神经。
答案:错误,,颈内动脉不穿经腮腺。
59、在腮腺内,面神经分为两干,由神经发出分支,再由分支交织形成神经丛。答案:正确。
60、面部浅筋膜内有表情肌和咀嚼肌,并有神经、血管和腮腺管等穿行。答案:错误,,面部浅筋膜内无咀嚼肌。
61、颈静脉孔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和颈内静脉通过。答案:错误,,舌下神经不通过颈静脉孔。
62、眉弓为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状隆起,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筛窦。
答案:错误,,“其内侧份的深面有筛窦”应改为“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
63、海绵窦外侧壁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答案:错误,,“展神经”应改为“眼神经”。
64、颅顶外伤后骨膜下出血时,血液可向整个颅顶扩散。
答案:错误,,“血液可向整个颅顶扩散”应改为“血液常局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
65、枕骨大孔前上方有小脑扁桃体,颅内压增高时可引起枕骨大孔疝。答案:错误,,“前上方”应改为“后上方”。
五、填空题:
66、蝶鞍区指颅中窝中央部的__________及其周围的区域,该区主要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两侧的__________等。答案:蝶鞍 垂体 垂体窝 海绵窦
67、额顶枕区的软组织分为5层,由浅入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前3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合称为__________。答案:皮肤 浅筋膜 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颅骨外膜 头皮
68、面静脉可经__________与海绵窦交通,也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与海绵窦交通。
答案:眼静脉 面深静脉 翼静脉丛
69、穿经腮腺的纵行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答案:颈外动脉 下颌后静脉 颞浅动脉 颞浅静脉 耳颞神经 70、颞区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皮肤 浅筋膜 颞筋膜 颞肌 颅骨外膜
71、腮腺咬肌区内主要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有关的血管、神经等。答案:腮腺 咬肌
72、穿经腮腺的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答案:面神经分支 下颌后静脉 颈外动脉 耳颞神经
73、头皮血管神经分为前、后两组,前组分布于额、顶区软组织,其中距正中线约2cm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距正中线约2.5cm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后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分布于枕区。答案:滑车上动脉 滑车上静脉 滑车上神经 眶上动脉 眶上静脉 眶上神经 枕动脉 枕静脉 枕大神经
74、穿经腮腺的横行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上颌动脉 上颌静脉 面横动脉 面横静脉 面神经的分支
75、面侧深区位于__________前部深面,其顶为__________,底平__________,前壁为__________,后壁为__________,外侧壁为__________,内侧壁为__________。此区内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及出入颅底的血管和神经。
答案:腮腺咬肌区 蝶骨大翼的颞下面 下颌骨下缘 上颌骨体的后面 腮腺深部 下颌支 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 翼内肌 翼外肌
六、名词解释: 76、面侧深区
答案:位于腮腺咬肌区前部深面,口腔及咽的外侧,属颞下窝的范围。面侧深区由一顶、一底和四壁围成,顶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底平下颌骨下缘,前壁为上颌骨体,后壁为腮腺深部,外侧壁为下颌支,内侧壁为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此区内有翼内、外肌及出入颅底的血管和神经。
77、翼下颌间隙
答案:位于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与咬肌间隙以下颌支相隔,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前邻颊肌,后为腮腺。此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下牙槽动、静脉通过。
78、头皮
答案:由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构成。头皮裂伤如有帽状腱膜横向断裂 时,由于枕额肌的收缩,则伤口裂开较大。缝合头皮时,应将帽状腱膜仔细缝合,以利于止血和创口愈合。
79、舌下间隙
答案:位于下颌体的内侧,上界为口底粘膜,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前外侧界为下颌舌骨线以上的下颌体内侧面,后界至舌根。间隙内有舌下腺、下颌下腺的深部及腺管、下颌下神经节、舌神经、舌下神经和舌下血管等。
80、“腮腺床”
答案:由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以及第 Ⅸ~Ⅻ对脑神经共同形成。
81、腮腺咬肌区 答案:指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颌支外侧区域和下颌后窝,其上界为颧弓与外耳道,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平面,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腮腺咬肌区内主要结构有腮腺、咬肌以及有关的血管和神经等。
82、危险三角
答案: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静脉瓣。当面部因细菌感染致疖、痈时,感染可经面静脉、眼静脉扩散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临床上将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
83、咬肌间隙
答案: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咬肌的血管、神经经下颌切迹进入此隙,从深面进入咬肌。咬肌间隙下部前方有下颌第三磨牙,后方有腮腺。
84、翼点
答案: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两横指处,额、顶、颞、蝶骨在此相接,多呈“H”形的缝。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脑膜中动脉的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85、蝶鞍区
答案:指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的区域,该区内主要结构有垂体、垂体窝和两侧的海绵窦等。
七、问答题:
86、何谓“腮腺床”?穿经腮腺的结构有哪些? 答案: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共同构成“腮腺床”。
在腮腺内有血管、神经纵横穿行,纵行结构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和耳颞神经;横行结构有上颌动脉、上颌静脉、面横动脉、面横静脉和面神经的分支。
上述血管神经由浅入深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87、试述面神经的颅外分段及各段特点。
答案:面神经在颅外的行程中因穿经腮腺而分为3段。
(1)第一段为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的切迹内。
(2)第二段为腮腺内段。面神经从腮腺后内侧面进入腮腺。在腮腺内,面神经位于下颌后静脉和颈外动脉的浅面,分为颞面干和颈面干,自干再发出9~12条分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发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5组分支。
(3)第三段为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的部分。面神经的5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相应区域,支配面肌。
88、颞区软组织的层次特点是什么? 答案:颞区软组织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1)皮肤:前部较薄,移动性较大。后部较厚。
(2)浅筋膜:含脂肪组织较少,下方与其深面的颞筋膜的浅层汇合附着于颧弓外缘。其内的血管和神经可分为耳前和耳后两组,耳前组包括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耳后组包括耳后动、静脉和枕小神经。
(3)颞筋膜:较致密,上方附着于颞上线,向下分为浅、深两层,浅层附着于颧弓上缘的外面,深层附着于颧弓上缘的内面,浅、深两层之间有脂肪组织和颞中血管。(4)颞肌:呈扇形,起自颞窝和颞筋膜深面,肌束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经颞区开颅术切除部分颞骨鳞部后,颞肌和其深面的颞筋膜足以保护脑膜和脑,故颞区为开颅术常采用的入颅部位。颞肌深面有颞深血管、神经上行进入该肌。
(5)骨膜:较薄,紧贴于颞骨表面。骨膜与颞肌之间,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称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向下经颧弓深面与颞下间隙相通,向前与面部的颊脂体相续。因此,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出血或炎症时,可向下蔓延至面部,形成面深部的血肿或脓肿,而面部炎症,如牙源性感染也可蔓延到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89、试述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结构和特点。答案:额顶枕区的软组织可分为5层,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其中,前3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故常合称为“头皮”。(1)皮肤:厚而致密,含有大量的毛囊、汗腺、皮脂腺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为疖肿和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此区也是一个良好的供皮区,临床上可在此处多次切取表皮片覆盖创面,而不影响头发的生长。如外伤易致出血,但创口愈合较快。
(2)浅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致密结缔组织形成许多纵向行走的纤维隔,使皮肤和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将脂肪分隔成无数小格,内有血管和神经穿行。此层感染时,炎症渗出物不易扩散,早期即可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痛。小格内的血管壁多被周围结缔组织紧密固定,创伤后血管断端不易回缩闭合,故出血较多,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头皮的血管、神经主要位于此层内,且多呈辐辏状伴行。
(3)帽状腱膜:位于此区中部,坚韧致密,前连枕额肌的额腹,后连该肌枕腹,两侧至颞区逐渐变薄,与颞筋膜浅层相续。头皮裂伤如伴有帽状腱膜横向断裂时,由于枕额肌的收缩。则伤口裂开较大,缝合头皮时应将腱膜仔细缝合,以减少皮肤张力,有利于止血和创口的愈合。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是一层疏松结缔组织,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头皮撕脱伤多自此层分离。此隙范围较广,移动性较大,开颅时可经此间隙将皮瓣游离后翻起。若此层内积血或积脓时,可蔓延至全颅顶。此间隙内有导静脉穿过,若发生感染,可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和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的交通,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内感染,故临床上常称此层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借少量疏松结缔组织与颅骨表面相连,容易剥离,但在骨缝处结合紧密,不易分开。骨膜下感染或血肿,常局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
90、简述海绵窦的位置、交通和穿经结构。
答案:海绵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海绵窦的上壁向内侧与鞍膈相移行,下壁借薄的骨壁与蝶窦相邻。海绵窦向前经眼静脉与面静脉和翼静脉丛相交通,向下经破裂孔和卵圆孔的导血管与翼静脉丛相交通,向两侧经岩上窦与横窦、经岩下窦与颈内静脉相通,向后经基底静脉丛与椎内静脉丛相交通。
海绵窦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及其外侧的展神经通过。
91、试述面部浅层的静脉及其特点。答案:面部浅层的静脉血液注入面静脉。面静脉始于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的后方,向外下越下颌体下缘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穿颈深筋膜浅层,于舌骨大角高度注入颈内静脉。面静脉可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也可通过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等与海绵窦交通。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静脉瓣,当面部因细菌感染致疖、痈时,可循上述交通途径延及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临床上将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
92、简述垂体的位置、毗邻及患肿瘤时可能出现的压迫症状。
答案:垂体位于蝶鞍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垂体柄穿鞍膈中央的隔孔与下丘脑的漏斗相连。垂体窝的前方为鞍结节,前外侧界为视神经管,后方为鞍背,垂体窝的两侧为海绵窦,顶为硬脑膜形成的鞍膈,鞍膈的前上方有视交叉和视神经,底隔一薄层骨壁与蝶窦相邻。垂体前叶的肿瘤可将鞍膈的前部推向上方,压迫视交叉,引起视野缺损。肿瘤向上突入第三脑室时,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压增高。向下生长可使垂体窝的深度增加。甚至侵及蝶窦。若向两侧扩展可压迫海绵窦,发生海绵窦瘀血及脑神经受损的症状。
93、简述颈静脉孔区的结构配布。
答案:颈静脉孔位于枕骨大孔的前外侧,多有骨桥将孔分为两部分,前内侧部有岩下窦、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通过,后外侧部有颈内静脉通过。
第三篇:局部解剖学_王怀经_第四章腹部
局部解剖学教案(中文版)
第四章 腹 部
学习目标
一、了解腹部的境界.二、掌握腹部体表标志、腹部分区及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
三、掌握腹部表面标志。
四、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基本层次安排,及其上下份不同的特征(三层扁肌配布特点、腹直肌鞘的组成)。
五、掌握腹外侧壁血管和神经的分布。
六、掌握腹股沟管的解剖特点。
七、掌握腹部脏器及腹膜的基本安排。
八、掌握胃的毗邻和血管供应。
九、了解胃的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十、掌握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胆管、动脉、静脉的安排。
十一、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和胆囊动脉的行径。
十二、了解脾的韧带及其所包含的动脉。
十三、掌握大肠的形态特征、位置及血供。
十四、掌握阑尾的形态、血供。
十五、掌握小肠的分部和空、回肠的血供特点。
十六、掌握十二指肠的位置和毗邻。
十七、掌握肾的被膜、位置和血供。
十八、了解输尿管的行径和毗邻。
十九、掌握腹后壁的主要血管。
二十、了解腹后壁的淋巴结和植物性神经丛。
二十一、掌握腰区到达肾脏的层次结构。
第一节 腹 壁
(一)境界 腹壁上界为胸骨的剑突、肋弓,下界依次为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和髂嵴,两侧界为腋中线。
(二)、体表标志 在腹壁上、下界可以摸到的骨性标志主要有剑突、肋弓、髂嵴、髂前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在腹前正中线的深部有白线。白线的中部有脐。脐的位置相当于第3~4腰椎之间的高度。白线两侧为腹直肌。腹肌发达者,当腹肌收缩时,在脐上方可见到由腹直肌腱划形成的横行浅沟。
(三)、层次结构特点 腹壁由浅入深可分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固有筋膜浅层、肌肉血管神经干层、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膜下筋膜)和腹膜壁层等7层。
1.皮肤 除脐及腹股沟区外,腹部的皮肤均较薄,而且富有弹性,移动性大。2.浅筋膜(皮下组织)腹壁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构成。其厚薄不一,个体差异较大。内有腹壁浅动、静脉、浅淋巴管和皮神经。腹前外侧壁上部的皮下动脉细小,来自肌膈动脉和肋间动脉的分支。腹前外侧壁下部有两条较大的皮下动脉,它们是起自股动脉的腹壁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前者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行向脐部;后者越过腹股沟韧带行向髂嵴。
腹前外侧壁浅静脉较丰富,在脐部吻合成网。脐以上的浅静脉经胸腹壁静脉注入腋静脉;脐以下的浅静脉经腹壁浅静脉和旋髂浅静脉注入大隐静脉,从而构成上、下腔静脉系统间的联系。当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的附脐静脉通过脐周静脉网,经腹壁的浅、深静脉向上、向下回流至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为门静脉侧支循环路之一。
腹前外侧壁的浅淋巴回流,脐以上者注入腋淋巴结;脐以下者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腹前外侧壁皮肤的感觉神经有明显的节段性,第6肋间神经分布于剑突平面,第10肋间神经分布于脐平面,第1腰神经的分支分布于腹股沟的上方,当脊髓胸段发生病变时,可从腹壁感觉障碍的平面来判断病变的部位。在做腰麻时,可依腹壁感觉神经的分布节段,定出麻醉平面的高度。
在下腹部,浅筋膜的脂肪层较发达,故可明显地分为两层。浅部脂肪层称Camper(康氏)筋膜,深部纤维层称Scarpa(施氏)筋膜。施氏筋膜在腹正中线处附着于白线;在腹股沟处向下附着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的大腿阔筋膜;在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彰,施氏筋膜向下与阴囊肉膜、浅会阴筋膜(colles筋膜)相延续。因此,当尿道球部损伤引起尿外渗时,尿液可向上扩散至同侧的腹壁,但不能蔓延到对侧腹壁和股部。
3.固有筋膜浅层 腹壁固有筋膜浅层与一般固有筋膜浅层相似,较薄,紧贴于腹外斜肌肌质和腱膜的表面,向下附着于腹股沟韧带。施氏筋膜和固有筋膜浅层对腹股沟疝和股疝的移位具有一定的阻止作用。
4.肌肉、血管、神经干层 根据腹壁肌层不同,可将腹壁分为腹直肌鞘部和侧腹壁二部。
(1)腹直肌鞘部可分为3层:浅层为腹直肌鞘前叶;中层为纵行的腹直肌,腹直肌的腱划与前叶紧密连结;深层为腹直肌鞘后叶,后叶在脐下4~5cm处以下缺如,其下缘形成弓状线。在腹直肌和腹直肌鞘后叶之间,有上、下纵行的腹壁上动、静脉和腹壁下动、静脉。它们在脐部相吻合。腹壁上动脉为胸廓内动脉的终支之一。腹壁下动脉起自髂外动脉,于腹股沟管深环内侧斜向上内,行于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的腹膜外脂肪中,而后穿腹横筋膜进入腹直肌鞘后叶与腹直肌之间。此外,还有从外侧斜穿腹直肌鞘后叶的第7~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它们进入腹直肌鞘后,支配腹直肌。其前皮支穿出腹直肌鞘前叶至皮下。(2)侧腹壁主要由3层肌纤维走向不同的阔肌组成。近腹直肌外侧缘处,3层阔肌的腱膜形成腹直肌鞘,并在腹部正中线处交织成白线。
浅层为腹外斜肌,起自下位8肋,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在脐至髂前上棘连线以下,肌质通常消失,形成腹外斜肌腱膜。此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近乎三角形的裂隙,为腹股沟管浅环或皮下环。浅环上界称内侧脚,止于耻骨联合;下界为外侧脚,止于耻骨结节;浅环外上方,腱膜表面的横行纤维为脚间。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张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并向后上方卷曲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此韧带的内侧端分出一小部分纤维向下后方,止于耻骨梳,称为腔隙韧带或陷窝韧带。
中层为腹内斜肌,起自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的外侧2/3。肌束呈扇形,大部分肌束在腹直肌外侧形成腱膜。
深层为腹横肌,起自下6肋的内面、胸腰筋膜、髂嵴、腹沟沟韧带的外侧1/3,肌束呈横行向内侧,延为腱膜。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部肌束呈弓状,跨过精索上方,行向内侧,延为腱膜,形成腹股沟镰(或联合腱,止于耻骨梳。在腹壁肌收缩时,弓状下缘向腹股沟韧带靠近,似有封闭腹股沟管的作用。两肌最下部少量纤维伴精索下行,称为提睾肌。
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有肋间血管和神经、旋髂深血管、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等,并有结缔组织将两肌紧密相连。在髂前上棘附近,来自腰丛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穿腹内斜肌,行于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之间,其中髂腹下神经的终支在腹股沟管浅环上方穿腹外斜肌腱膜至皮下,分布于耻骨联合上方的皮肤;髂腹股沟神经走在精索表面,伴精索出浅环至阴囊,分布到阴囊前部的皮肤。
5.腹横筋膜 腹横筋膜位于腹横肌和腹直肌鞘的深面。上与膈下筋膜相连,下与髂筋膜及盆筋膜相接。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腹横筋膜呈漏斗状突出,形成腹股沟管深环或称腹环,并向下包绕精索移行为精索内筋膜。
6.腹膜外脂肪 腹膜外脂肪位于腹横筋模和腹膜壁层之间。腹下部比腹上部厚,近腹股沟处尤为发达。由于该层的存在,某些脏器(如膀胱和子宫)的手术可于腹膜外进行。
(四)肌间结构
1.白线 白线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连于剑突和耻骨联合之间。脐以上白线宽1.5~2cm,脐以下白线变窄但较厚。白线处血管、神经较少,且无肌层,故常为腹腔手术入路。
2.脐 脐约位于腹部正中线中点,由致密的结缔组织、脐筋膜和腹膜所构成,亦为腹壁的薄弱部之一。
3.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为腹前壁近腹股沟韧带处的一个肌间裂隙,长4~5cm。腹股沟管的构造有4个壁及2个口。腹股沟管的4壁组成分别为:前壁主要由腹外斜肌腱膜构成,但外1/3处尚有腹内斜肌起始部参加;上壁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后壁成自腹横筋膜,在内侧1/3处有联合腱。腹股沟管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定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约一横指)。此处也是男性输精管和精索的血管会聚之处。其内侧为腹壁下血管。腹股沟管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通常可容纳一个示指尖端。男性腹股沟管内有精索通过;女性腹股沟管较窄,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腹股沟管是腹壁下部的一个重要肌间结构。腹股沟管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与下壁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裂隙,由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附着于腹股沟韧带的范围有个体差异,故腹股沟管上、下壁之间的裂隙形状、大小不同。通常该裂隙的高度变动在1~3cm之间。而裂隙处只有构成腹股沟管前壁的腹外斜肌腱膜和后壁的腹横筋膜,缺少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加强,并且腹外斜肌腱膜上有三角形的浅环,以及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形成的潜在性裂隙。所以,该区域是腹壁的薄弱区之一,为疝的好发部位。若腹腔内容物(如小肠)自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处向外突出,经过腹股沟管至浅环,这种疝斜行通过腹股沟管全长,故称为腹股沟斜疝。严重者可向下突至阴囊(大阴唇)内。
4.腹股沟三角 腹股沟三角,又称Hesselbach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区。此三角浅层为腹外肌腱膜,深层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缺乏肌层,是腹前壁薄弱区之一。
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三角区只有腹股沟管的后壁和前壁,若腹腔某些结构从此处突出,经腹股沟管后壁,而又不经过腹股沟管全长,直接向前突至浅环,这种疝称为腹股沟直疝。腹壁下动脉通常作为区别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标志之一。
第二节 腹 腔
1.境界 腹腔的界限与腹壁的体表境界不一致,其顶是膈,呈穹窿形,突人胸腔;下界为骨盆界线,与盆腔相通;四周由腹壁围成。
2.分区 为了描述和确定腹腔脏器的位置,通常用两条水平线及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个区。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结节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通过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垂直线。由此分腹上区和左、右季肋区,脐区和左、右外侧区(腰区),腹下区和左、右髂区(腹股沟区)。腹腔可由腹膜分为腹膜腔和腹膜后隙。
(二)腹膜腔
1.腹膜腔分区及其间隙 腹膜分为脏、壁两层。脏腹膜覆盖在腹腔脏器的表面,壁腹膜衬贴于腹壁、盆腔壁和膈的下面。两者在一定部位相互延续。脏、壁两层腹膜间所围成的腔隙,称腹膜腔。其以横结肠及其系膜分为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位于结肠上区的器官有肝、胆囊、脾、胃和十二指上半部;位于结肠下区的器官有十二指肠下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和结肠等。上下两区借大网膜前面与腹前壁之间的狭隙相通连。炎症时,大网膜可与腹前壁腹膜粘连,致两区隔离,使两区腹膜腔内的炎症局限。
(1)结肠上区 位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亦称膈下间隙,为脓肿的易发部位。膈下间隙以肝为界,分为肝上和肝下间隙。
1)肝上间隙:介于肝的上面与膈的下面,被纵行的镰状韧带分为右肝上间隙和左肝上间隙。左肝上间隙又被左三角韧带分为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膈的下方与冠状韧带两层间为肝裸区,亦称膈下腹膜外间隙。肝脓肿可经此侵蚀膈而波及胸腔。
2)肝下间隙:介于肝的下面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被肝圆韧带分为右肝下间隙和左肝下间隙。右肝下间隙的深处,是位于肝右叶下面与右肾上端之间的肝肾隐窝,为平卧位时腹膜腔最低的部位。左肝下间隙以小网膜和胃为界分为左肝下前间隙和左肝下后间隙。后者即网膜囊。
网膜囊的围成:上壁为肝尾状叶和膈下面的腹膜;下壁为大网膜二三层的愈着部;前壁由上而下依次为小网膜、胃后壁腹膜和大网膜前两层;后壁由下而上依次是大网膜后两层、横结肠及其系膜和覆盖胰、左肾、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左侧界为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右方借网膜孔与右肝下间隙相通。成人网膜孔可容纳1~2指,其上界为肝尾状叶;下界是十二指肠的上部;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是覆盖于下腔静脉前面的腹膜。网膜囊位置较深,右胃后壁穿孔,胃内容物可局限于囊内,给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
(2)结肠下区 是指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下腹膜腔。肠系膜根及升、降结肠将结肠下区分为左、右结肠旁沟和左、右肠系膜窦4个间隙。右结肠旁沟和左、右肠系膜窦4个间隙。右结肠旁沟位于升结肠外侧。化脓性阑尾炎穿孔时,脓液可沿此沟向上流入肝肾隐窝或右肝上间隙,亦可向下至盆腔。左结肠旁沟又称降结肠腰间隙,位于降结肠外侧。由于其上端有膈结肠韧带横跨,当此沟内积脓时,脓液只能向下流窜至盆腔。因此,左侧膈下感染的机会较右侧为少。右肠系膜窦又称升结肠系膜间隙,位于升结肠与肠系膜根右侧之间,几乎呈封闭状态。左肠系膜窦位于降结肠与肠系膜根左侧之间,亦称降结肠肠系膜间隙,向下通入盆腔。故左肠系膜窦积液时,可直接流至盆腔。
2.腹膜腔内脏器(1)肝
1)位置、毗邻和投影: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左、右肋弓之间的部分与腹前壁相贴。肝的上面借膈与右肋膈隐窝,右肺底和心脏的下面相邻,肝的脏面与右肾上腺、右肾、十二指肠上部、结肠右曲和胃小弯相邻。
肝脏的体表投影:上界:右侧腋中线起自第7肋,继斜向左上方至右锁骨中线处于第5肋,向左经胸剑联合至左锁骨中线相当于第5肋间隙。下界:右侧腋中线处起自第10肋,继续沿右侧肋弓下缘向左,至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向左上,经胸剑联合与脐连线的上、中1/3交界处,再至左上抵达上界止点。成人肝脏下界在右锁骨中线不超过肋弓下缘,在剑突下2~3cm处与腹前壁相接触。小儿肝脏相对较大,下界在右锁骨中线可低于肋弓,但一般不超过2cm。
2)肝门与肝蒂:肝的脏面左、右纵沟之间的横沟,称肝门或第一肝门,有肝左、右管、门静脉左、右支和肝固有动脉的左、右支、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上述结构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上份内总称肝蒂。在肝门处肝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三者是依次前、中、后排列,其中左、右肝管的汇合点最高,门静脉次之,肝固有动脉分叉点最低,约相当于胆囊管汇入肝总管的水平。
3)肝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动脉:主要为肝固有动脉在肝门附近分两支入肝。
静脉:门静脉,亦称肝门静脉为肝脏的机能血管,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行于胆总管和肝固有动脉的后方,分左、右支入肝。肝静脉有左、中、右三支。它们在腔静脉沟上部穿出肝实质,汇入下腔静脉,该处亦称第二肝门。
神经;来自腹腔丛和迷走神经前干,其纤维围绕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形成肝丛,经肝门入肝。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也分布至肝。
淋巴:肝的淋巴管主要注入肝门处沿肝固有动脉排列的肝淋巴结,然后汇入腹腔淋巴结。
(2)胆囊和胆总管)位置、毗邻和投影:
胆囊位于肝脏的胆囊窝内,其上方借疏松结缔组织与肝相连,可与肝随呼吸上下移动。胆囊的下面有腹膜覆盖。胆囊的下后方为十二指肠上部及横结肠,左邻胃幽门部,右为结肠右曲,胆囊底朝前贴腹前壁。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锁骨中线或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的交点处。
胆总管长约7~8cm,直径约法三章0.6~0.8cm。依其行程可分为4段,各段的毗邻如下:
十二指肠上段: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其左侧为肝固有动脉,左后方是门静脉,后有网膜孔。
十二指肠后段:位于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向下方行于下腔静脉的前方及门静脉的右侧 胰腺段: 此段多由胰头后方经过,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与胰头之间的胆总管沟内,被一薄层胰腺组织所覆盖。
十二指肠壁内段:此段长约1.5~2.0cm,斜穿十二指肠降部中段后内侧壁,未端与胰管汇合后形成较大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肝胰壶腹,胆总管和胰管的末端有增厚的环形平滑肌,即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
2)胆囊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动脉:胆囊动脉常于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胆囊三角内起自肝右动脉(约70%~80%)。
静脉:胆囊静脉1~2支与同名动脉伴行,汇入门静脉或门静脉右支。胆囊的淋巴管注入肝淋巴结。胆囊的神经伴动脉行走,主要来自肝丛。(3)脾
1)位置与毗邻:脾位于左季肋区深部,胃底与膈之间。其上缘相当于第9肋高度,下缘相当于第11肋高度,长轴与第10肋方向一致。正常情况下,在肋弓下不能触及,但脾肿大时,可在肋弓下摸及,巨脾可在脐下。脾的外侧面与膈接触,内侧面凹陷,有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的脾门,此处与胰尾邻接。脾的前上方邻接胃,后下方与左肾上腺及左肾相邻,下方尚与结肠左曲相接。
2)脾的韧带连于脾门与胃底及胃大弯上部,其内含胃短动、静脉和胃网膜左动、静脉。脾肾韧带是脾门的腹膜向内连至左肾前面所形成的,其内有脾动、静脉、淋巴管、神经和胰尾等。
膈脾韧带为脾的后端连至膈的腹膜皱襞。脾结肠韧带位于脾前端与结肠左曲之间。3)脾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动脉;脾动脉是腹腔干的最大分支,行于脾肾韧带两层之间,达脾门时分为若干支,由脾门入脾。
静脉:由脾门出数条静脉,汇合成一条大的脾静脉。其管径较脾动脉为粗。神经:脾的神要主要为伴随脾动脉走行的脾丛。淋巴:脾的淋巴管注入脾淋巴结,再至腹腔淋巴结。(4)胃)胃的位置、毗邻及投影:
胃在中等充盈时,大部分在左季肋区,小部分在腹上区。胃的前壁前方左侧为膈,右侧邻接肝左叶的下面,其余部分与腹前壁相接触。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横结肠及其系膜等相邻,这些器官合称胃床。因胰与胃后壁关系密切,故胃后壁溃疡易与胰粘连,有时可穿入胰腺中,成为穿通性溃疡。
胃的贲门和幽门位置较固定,贲门在第11胸椎左侧水平,幽门在第1腰椎右侧,距中线2cm处,幽门有时可降至第3腰椎水平。幽门与十二指肠相接处的表面,有一环形沟,有幽门前静脉(mayo静脉),是手术时鉴别胃与十二指肠的标志。
2)胃的韧带:胃与周围器官借腹膜形成的韧带相互连结。主要有: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与肝门之间的肝胃韧带及肝十二指肠韧带;胃大弯上部与脾门之间的胃脾韧带;胃大弯与横结肠之间的胃结肠韧带。此韧带的后方与横结肠系膜相邻,在幽门部附近二者有时相互贴连,在此处切开胃结肠韧带时,应注意勿损伤横结肠系膜中的中结肠动脉。胃膈韧带是连于胃贲门部与膈之间的腹膜皱襞,全胃切除术须切断此韧带,方能游离贲门部及食管。
3)胃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动脉:胃的动脉来自腹腔干及其分支,沿胃大、小弯形成两个动脉弓。由弓发出许多小支至胃前、后壁,并在胃壁内互相吻合,形成丰富的血管网,故结扎任何一个胃的主要血管,都不会引起胃壁的缺血、坏死。胃左、右动脉行于小网膜两层之间,相互吻合成胃小弯的动脉弓。胃左动脉向胃壁发出的小支约5~6条,第1、2分支间常作为胃大部切除在小弯侧切断胃壁的标志。胃网膜左、右动脉行于大网膜两层之间,血管弓距胃大弯约1~2cm处发出网膜支和胃支。胃网膜左动脉起点距脾门约2~3.5cm,经过胃脾韧带下行。其第1条胃支的部位,常作为胃大部切除在大弯侧切断胃壁的标志。胃短动脉约3~4支,自脾动脉发出后,行于胃脾韧带内,分布于胃底的前、后壁。胃后动脉:约60%~80%的人可见胃后动脉。该动脉起自脾动脉起始部,经网膜囊后壁的腹膜深面上行,沿胃膈韧带至胃后壁上部。
静脉:胃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主要汇入门静脉系。胃左静脉又称胃冠状静脉,由食管下端处转弯向右汇入门静脉。其食管支与奇静脉的属支食管静脉吻合,形成门—腔静脉吻合。胃右静脉亦汇入门静脉,胃网膜右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胃网膜左静脉、胃短静脉和胃后静脉分别汇入脾静脉。
淋巴;从胃壁发出的淋巴管大部分沿胃的血管走行,其淋巴回流大致为:胃贲门和胃小弯大部分的淋巴回流至胃左、胃右淋巴结。胃大弯右侧大部分区域,其淋巴回流到胃网膜右淋巴结和幽门下淋巴结。胃大弯左侧一部分区域,包括胃底和胃体上部,其淋巴回流到胃网膜右淋巴结和幽门下淋巴结。胃大弯左侧一部分区域,包括胃底和胃体上部,其淋巴回流至胃网膜左淋巴结和脾淋巴结。胃幽门部上半侧的一小区域,淋巴回流至幽门上淋巴结和肝淋巴结。
上述淋巴结的输出管注入腹腔淋巴结,再由其输出管参与构成肠干,注入乳糜池。胃癌经淋巴管转移最先扩散到胃周围淋巴结,继之侵入腹腔淋巴结与胃周围的器官,晚期可通过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
神经:胃的交感神经来自第6~8胸节,经内脏大神经,在腹腔神经节内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加入腹腔丛,随腹腔干分支分布到胃,抑制胃的运动,减少胃液的分泌。胃的副交感神经来自迷走神经,有促进胃的运动、增加胃液分泌的作用。迷走神经以前、后干经食管裂孔入腹腔,前干在贲门附近分为肝支和胃前支。肝支入肝。胃前支沿胃小弯右行,发出4~6个小支分布到胃前壁,经终支以“鸦爪”形的分支分布于幽门部的前壁。迷走神经后干分为腹腔支和胃后支。前者沿胃左动脉右行,参与腹腔丛;胃后支沿胃小弯深部走行,发出分支分布至胃后壁。最后也以“鸦爪”形分支布至幽门的后壁。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是切断胃前、后支的所有胃壁的分支,以去除壁细胞的分泌神经,而保留胃前、后支的“鸦爪”形分支及肝支、腹腔支,这样不仅可促进溃疡愈合,也保存了胃的排空功能和腹腔其它脏器的功能。(5)十二指肠
1)十二指肠的位置和毗邻:十二指肠上部平第1腰椎高度。其上方为网膜孔和肝十二指肠韧带,下方为胰头;前方为肝方叶和胆囊,后方紧贴门静脉、胆总管和胃十二指肠动脉。
十二指肠降部位于第1~3腰椎右侧的腹膜后,属腹膜外位。其前方有横结肠及其系膜跨过,后方有右肾及右输尿管上端,外侧邻升结肠,内侧紧贴胰头右缘,后内侧有胆总管的胰腺段下行。
十二指肠水平部约平第3腰椎向左行,属腹膜外位,后邻右输尿管、下腔静脉、脊柱和腹主动脉,前方有横结肠和肠系膜上血管,上缘紧贴胰头和胰颈,下方有空肠袢和肠系膜。
十二指肠升部由第3腰椎左侧上升至第2腰椎左侧,急转弯向左前下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左缘与横结肠系膜根下方的腹膜皱襞,称十二指肠空肠襞,临床称Treitz韧带,是手术时确认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2)十二指肠的血管、神经及淋巴
动脉:血供来自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前后两支,分别沿十二指肠与胰头之间的前、后下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亦分前后两支,分别沿十二指肠与胰头之间的前、后上行,并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的前、后支吻合成弓,由弓发小支,分布于十二指肠和胰头。
静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主要汇入肠系膜上静脉。神经:来源于腹腔丛和肠系膜上丛。
淋巴:淋巴回流至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与胰头之间的胰十二指肠上、下淋巴结,其输出管分别注入胃网膜右淋巴结和肠系膜上淋巴结。(6)空肠及回肠
1)空肠和回肠的位置及毗邻:空肠和回肠占据结肠下区的大部分。二者之间无明显界限,通常近侧的2/5为空肠,远侧的3/5为回肠。空肠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小部位于左髂窝。回肠大部位于脐区和腹腔的右下部,小部位于盆腔。空、回肠前邻大网膜,后邻后腹壁(包括腹膜后腔的众多结构)。
2)肠系膜:肠系膜由两层腹膜组成,其中含有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等结构。肠系膜根附着于腹后壁,长约15cm,自第2腰椎左侧斜行向右下方,止于右骶髂关节前方。小肠缘长约5~6m,因此在呈扇形的系膜内,血管越近根部损伤,累及肠管的范围亦越大。
3)空肠和回肠的血管、神经及淋巴
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左侧发出的约12~18条空、回肠动脉,其分支彼此吻合成弓。一般近侧1/4段有4级血管弓,由最后一级动脉弓发出直动脉分布至相应的肠段。空肠的直动脉较回肠的长。
静脉:与动脉伴行,注入肠系膜上静脉。
淋巴:在肠系膜两层之间,沿动脉排列的肠系膜淋巴结约有100~200个。其输出管注入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的肠系膜上淋巴结。
神经:交感神经纤维来自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上神经节;副交感神经纤维来自迷走神经,共同组成肠系膜上丛,由丛发出分支伴随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分布于肠壁上。(7)盲肠和阑尾)位置与毗邻:
盲肠一般在右髂窝。小儿盲肠的位置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盲肠后隔壁腹膜与髂腰肌相邻,外侧为右结肠旁沟,内侧连于回肠末端及其系膜,前面常被大网膜覆盖,并与右髂区的腹壁相对应。
阑尾的根部附于盲肠下端的后内侧壁。阑尾的位置可因盲肠的位置而异,但盲肠壁上的三条结肠带在阑尾根部汇聚,是阑尾手术时寻找阑尾的重要标志。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为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Mcburney点,即麦氏点),炎症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与反跳痛。由于位置的变化,有时压痛点也可出现在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界处(lanz点)。阑尾未端位置不恒定,常见的有:a.回肠前位;b.盆位c.盲肠后位:阑尾位于腹后壁腹膜后方。d.回肠后位 e.盲肠下位
2)血管、神经和淋巴
动脉:盲肠的动脉通常有两支,即盲肠前动脉和盲肠后动脉,均来自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多为一支,亦可2支或2支以上。阑尾动脉也可发自回结肠动脉,在回肠未端后方进入三角形的阑尾系膜,继沿系膜游离缘行向阑尾尖,途中发细支供应阑尾。
静脉:盲肠与阑尾的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并注入回结肠静脉,再经肠系膜上静脉入门静脉。在化脓性阑尾炎时,细菌栓子可随静脉血进入门静脉和肝内,引起门静脉炎或肝脓肿。
神经:盲肠与阑尾的神经来自系膜上从的交感和迷走(副交感)神经纤维。淋巴:盲肠和阑尾的淋巴引流至肠膜上淋巴结。
(8)结肠 结肠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1)位置及毗邻:升结肠长12~20cm,其后面邻腰大肌和右肾,上升至肝右叶下方,向右弯成结肠右曲,移行为横结肠。结肠右曲位于右肾与肝之间,其内上方有十二指肠降部和胆囊底。横结肠在结肠右曲和左曲之间,长40~50cm。其后方以横结肠系膜附着于右肾、十二指肠及胰腺的前面,上方有胃,下方续连大网膜。降结肠自结肠左曲向下至左髂嵴水平续乙状结肠,长约25~30cm,其后方毗邻与升结肠相似。乙状结肠自左髂嵴处沿左髂窝呈“乙”字形弯曲,跨过左髂外血管、睾丸(卵巢)血管和及左输尿管后降入盆腔,至第3骶椎高度续于直肠。乙状结肠借系膜固定于盆后壁。其系膜较长,活动性较大,可降至盆腔,也可移至右下腹。
2)血管、神经和淋巴
动脉:结肠的血液来自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其中升结肠的动脉来自右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横结肠大部由中结肠动脉供应;降结肠由左结肠动脉供给,乙状结肠则由乙状结肠动脉发出分支供应。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各结肠支在近结肠缘相吻合,形成从回盲部至乙状结肠末端的完整的动脉弓,称为结肠边缘动脉。再由边缘动脉发出长支和短支,与肠管垂直方向进入肠管。
静脉:与动脉伴行,分别回流至肠系膜上、下静脉,最后汇入门静脉。
神经:升、横结肠的神经来自肠系膜上丛的交感和迷走(副交感)神经纤维,结肠左曲、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神经来自肠系膜下丛的交感和盆内脏神经纤维。
淋巴:升结肠及横结肠右侧大部分淋巴汇集于肠系膜上淋巴结,横结肠左侧小部分、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的淋巴回流入肠系膜下淋巴结。
第三节 腹膜后间隙
(一)境界
腹膜后隙 位于腹后壁的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上界为膈,并经腰肋三角与后纵隔相通,下界至骶骨岬续于盆腹膜后腔(隙),两侧向外连于腹腔前部的腹膜外蜂窝组织(腹膜外脂肪)。
(二)结构特点
腹膜后腔内含有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外,尚有十二指肠、胰、肾、肾上腺,输尿管、大血管、神经、淋巴等结构。这些结构由浅至深大致可分为3层。
1、第1层是以胰和十二指肠为主。胰和十二指肠占据了腹膜后腔的中部,相当于第1腰椎到第3腰椎的前方,在胰中部上缘腹腔干及其分支向前行走,并有静脉、神经丛和淋巴管等伴行。在胰下缘与十二指肠之间,有肠系膜上动、静脉、神经丛和淋巴组织等。在十二指肠水平部之下有肠系膜下动、静脉、神经丛和淋巴组织等。
2、第2层可分为正中部及两侧部。正中部为十字形血管架,其纵行部为左侧的腹主动脉(主动脉腹部)和右侧的下腔静脉。横行是肾动脉和位于其前的肾静脉,还有斜向外下方走行的睾丸动、静脉(卵巢动、静脉)。在肾动脉上方及腹腔干根部的两旁有腹腔神经节和腹腔丛。在腹主动脉与肾动脉上方尚有主动脉肾节。在肾动脉下方有围绕腹主动脉的腹主动脉丛。在肠系膜上、下动脉根部有肠系膜上、下丛。在腹主动脉下端以上有腹上丛,在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有腰淋巴结和腰干。
两侧部主要为脏器,在腰脊柱两侧有左右肾、左右肾上腺和左右输尿管等。肾及肾上腺表面有脂肪囊和肾筋膜。
3、第3层的结构位置较深,在腰椎的前面有胸导管下端及其起始部和乳糜池和腰干。腰椎两侧有左、右腰升静脉、左、右内脏大、小神经、腰交感干和交感神经节等。
(三)主要脏器
1、十二指肠的降部和水平部位于腹膜后腔内,见上述。
2、胰
(1)位置与毗邻:胰位于网膜囊的后方,横过第1、2腰椎前方,其在腹前壁的体表投影:上缘约平脐上10cm,下缘约平脐上5cm。
胰头的上、右、下三面被十二指肠环抱,前面被横结肠系膜根分为上、下两部,后面有胆总管,并借疏松结缔组织与下腔静腔、右肾静脉等相邻。胰颈位于幽门部的后下方,其上方有胆总管,后面有肠系膜上静脉通过,并在此处与脾静脉汇合为门静脉的起始部。胰体横于第1腰椎体前方,其前面隔网膜囊与胃相邻。胰体后方有腹主动脉、脾静脉、左肾、左肾蒂等,上缘与腹腔干和腹腔丛相邻,脾动脉亦沿其上缘向左走行,下缘与十二指肠空肠曲和空肠相邻。胰尾下方与结肠左曲相邻,后面有左肾上腺、左肾、脾动、静脉自胰体上缘和后面转至其前面,并与胰尾并行至脾门。
(2)血管、神经和淋巴
动脉:胰头的血液主要来自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由脾动脉发出的胰背动脉、胰大动脉、胰尾动脉等分布到胰颈、体和胰尾。
静脉:胰头和胰颈的静脉汇入胰十二指肠上、下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而胰体、胰尾的静脉汇入脾静脉。
神经:胰头的淋巴汇入幽门下淋巴结,其余部分的淋巴管沿脾动脉排列,注入胰淋巴结和脾淋巴结。上述淋巴结的输出管入腹腔淋巴结。
3、肾
(1)位置及毗邻:肾位于脊柱两侧,在腹膜后紧贴于腹后壁,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下缘;右肾略低于左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下端平第3腰椎。
两肾上端均接肾上腺,共同由肾筋膜包绕,但二者之间隔以疏松结缔组织,当肾下垂时,肾上腺并不随其下降。肾前方的毗邻左、右不同。左肾上端邻胃后壁,前下部有结肠左曲,中部有胰横过肾门前方;右肾前上部为肝右叶,前下部为结肠右曲,内侧为十二指肠降部。两肾后面均有第12肋经过,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两肾后面的上部,借膈与胸膜腔的肋膈隐窝相邻。在两肾后面的中、下部,自内向外有腰大肌、腰方肌和腹横肌。
两肾门的投影对着第12肋的下缘和竖脊肌外侧缘的夹角处,此角称脊肋角或肾角。(2)血管、神经和淋巴
肾动脉和肾段:肾动脉平对第2腰椎高度起自腹主动脉,右肾动脉较左肾动脉略长,向右经下腔静脉后方入肾。肾动脉在进入肾门之前分为前、后两干,干又分出段动脉。前干走行在肾盂的前方,分出上段动脉、上前段动脉、下前段动脉。后干较细,行于肾盂的后方,延续为后段动脉。每一段动脉分布的肾实质区称为肾段。各肾段动脉之间彼此没有吻合,若某一段动脉发生阻塞,由它供血的肾实质将发生缺血坏死。
肾静脉:左、右肾静脉出肾门后行于肾动脉的前方,以直角汇入下腔静脉。左肾静脉较长,经肠系膜上动脉起端稍下方向右横过腹主动脉。左肾静脉收纳左肾上腺静脉和左睾丸(卵巢)静脉。
淋巴:肾的淋巴管分浅、深二组。浅组位于肾纤维膜深面,引流肾被膜的淋巴;深组位于肾内血管的周围,引流肾实质的淋巴。两组均汇入肾盂后方的肾门淋巴结,其输出管注入腰淋巴结。
神经:肾的神经支配来自肾丛和迷走神经。
肾的外面自内向外依次有肾纤维囊)、肾脂肪囊和肾筋膜。自腰区到达肾各层次结构为皮肤、皮下组织、固有筋膜、背阔肌或腹外斜肌、下后锯肌或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腰方肌、腹内筋膜、腹膜后组织、肾筋膜后层及肾脂肪囊。
4、肾上腺
(1)位置与毗邻:肾上腺为成对的内分泌器官,位于壁腹膜的后方,附着于两肾上端。肾上腺的毗邻左右不同,左肾上腺前面有胃、胰及脾动、静脉,前内侧为腹主动脉,后面为膈;右肾上腺前面有肝,前内侧为下腔静腔,后面也邻膈。
(2)血管、神经及淋巴
动脉:肾上腺的体积虽小但血供极为丰富。肾上腺上动脉来自膈下动脉;肾上腺中动脉 由腹主动脉直接发出;肾上腺下动脉则发自肾动脉。这些动脉在肾上腺被膜内形成丰富的吻合,其分支入肾上腺皮质和髓质。
静脉:肾上腺的静脉通常左、右各一,左肾上腺静脉注入左肾静脉,右肾上腺静直接注入下腔静脉的右后壁。
神经:内脏大、小神经的节前纤维经腹腔丛至肾上腺,大部终于髓质。淋巴:肾上腺的淋巴注入腰淋巴结。
5、输尿管腹段
(1)位置与毗邻:输尿管腹段位于腹膜后间隙、腰部脊柱的两侧,其在腹前壁的投影,在平脐的高度适对腹直肌外侧缘。输尿管上端与肾盂相接,在肾筋膜内于腰大肌表面下行,在腰大肌中点处与睾丸动脉(卵巢动脉)交叉,位于动脉的后方,下至小骨盆缘跨髂血管处与输尿管盆部相续。右侧输尿管腹段的前方有十二指肠降部、升结肠血管、肠系膜根及回肠末端。在右髂窝的外侧与回盲部及阑尾相邻,左侧输尿管的前方有十二指肠空肠曲和降结肠血管,至左髂窝处有乙状结肠及其系膜跨过。
(2)血管及淋巴
动脉:输尿管的血供比较丰富。腹段的动脉来自肾动脉、睾丸(卵巢)动脉、腹主动脉和髂总动脉。分布到输尿管的动脉多在内侧进入输尿管,相邻分支相互吻合,故手术或外伤时,如损伤某一分支,不致影响血液的供给。但少数输尿管的吻合支细小,因此手术时不宜过多地游离输尿管,以免影响血供。
静脉:输尿管腹段的静脉与相应的动脉支伴行。
淋巴:输尿管腹段的淋巴管注入腰淋巴结和沿髂总动脉排列的髂总淋巴结。思考题
1.经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膜腔,需经过哪些层次? 2.阑尾切除术可选择什么切口?经过哪些层次到达阑尾?
3.腹腔穿刺时常在何处进行?在行阑尾切除术时,如需向外侧延伸切口,应注意勿伤何结构?
4.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疝囊各通过哪些途径到达阴囊或大阴唇皮下? 5.试述腹股沟管的位置、内容和组成 6.左、右结肠旁沟内积液可能流向何处?
7.何谓腹膜后间隙?主要有哪些器官位于腹膜后间隙?腹膜后间隙的感染向上、向下经过何结构蔓延到何处?
8. 试述肾的位置和肾前面的毗邻,肾蒂内包括哪些结构?肾窦内有哪些结构? 9.阑尾炎患者,需作阑尾切除术,请回答:
(1)如何确定阑尾的体表投影?阑尾的常见位置有哪几种?
(2)如何确定手术切口?依次切开哪些结构?(3)如何寻找阑尾?若在右髂窝未发现阑尾,应注意在哪些位置寻找?(4)在何处寻找结扎阑尾动脉?
(5)阑尾穿孔,因体位不当,脓液可能流到哪些地方?
第四篇:局部解剖学总结
犬肩带肌有几块,与牛有何不同:①斜方肌:分为颈斜方肌和胸斜方肌。犬C3-T9,颈胸部间有腱带。牛C2-T12,颈胸两部无明显界限。②肩胛横突肌:不如牛发达;③臂头肌:分为锁头肌(颈锁肌、锁乳突肌)和锁臂肌,牛分为上部的锁枕肌和下部的锁乳突肌;④背阔肌:呈三角形,宽广,与牛相似;⑥菱形肌:分头、颈、胸三部分,而牛的仅分颈、胸两部分;⑦腹侧锯肌:分为颈胸两部分,不如牛明显;⑧胸肌:胸浅肌薄,分为胸降肌、胸横肌,胸深肌(胸升肌)发达,缺锁骨下肌,牛有。
犬臂部肌、前臂肌和前脚部肌与牛有何不同:犬臂部肌与牛相似,包括前方的臂二头肌和臂肌,后方的臂三头肌,前臂筋膜张肌和肘肌。①臂三头肌:除长头、外侧头、内侧头外,还有一副头,位于内侧头与外侧头之间。②腕桡侧伸肌:有两个肌腹,分别为腕桡侧长、短伸肌。③指总伸肌:犬的位于腕桡侧伸肌后方,而牛的位于指内、外侧头之间;犬的有4个头(牛只有2个头),分别止于2、3、4、5趾远指节骨。④趾外侧伸肌:位于指总伸肌与腕尺侧伸肌之间,牛的位于指总伸肌后方。⑤拇长展肌:犬的起始于尺骨体的外侧缘和削面及前臂骨间膜,止于第1掌骨近端,牛的起始于桡骨中部外侧,止于第3掌骨近端。⑥指浅屈肌:位于腕桡侧屈肌与腕尺侧屈肌之间,前臂后内侧浅层;牛为前臂后,为腕关节屈肌所包围。⑦腕尺侧屈肌:分尺骨头和肱骨头两部分,牛的未分;位于指浅屈肌深层,牛位于皮下。⑧腕尺侧伸肌:犬的位于背外侧,牛的位于掌内侧。犬小腿和后脚部肌与牛有何不同:犬由浅到深: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腓骨长肌,趾外侧伸肌,腓骨短肌,拇长展肌。牛由浅到深:腓骨第三肌,趾长伸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趾外侧伸肌。①犬比牛多腓骨短肌,缺第3腓骨肌、比目鱼肌;②犬的胫骨前肌位于小腿背外侧浅层,止于第1、2跖骨,牛的位于腓骨第3肌的深面,止于第2-3跗骨和大跖骨近端内侧;③犬的趾长伸肌止腱分4支,牛的分2支;④犬的趾深屈肌的胫骨后肌独立,不参与形成趾深屈肌腱,牛的参与,且犬的趾深屈肌仅有2头,而牛有3头;⑤犬的趾外侧伸肌被腓骨长肌和拇长屈肌覆盖,止于第5趾,而牛的位于腓骨长肌后方。
犬的缝匠肌、股二头肌、臀肌与牛有何不同:①犬的缝匠肌分为前后两个头,位于股前面和前内侧面;牛未分,位于股部内侧。②犬的股二头肌位于臀股外侧部,大而长起于荐结节韧带和坐骨结节,前部止于膝盖骨、膝直韧带和胫骨前缘,后部止于跟结节;牛的称臀股二头肌,位于臀中肌后方,臀股部外侧,起点分两头:椎骨头起于荐骨和荐结节阔韧带,坐骨头起于坐骨结节,两头于坐骨结节下方合并后下行变宽,于股后部分为前后两部。③犬的臀肌分为臀浅、臀中、臀深肌,牛无臀浅肌,臀中肌无臀副肌。臀深肌:犬的起于坐骨棘,牛起于髂骨翼外侧,坐骨棘和荐结节阔韧带。梨状肌:犬有,牛无。内收肌:犬有两块,即长收肌、大和短收肌,牛分为长、短、大收肌三块。
卸前肢:自肩胛冈分离切断斜方肌,自肩胛骨和肩胛软骨分离切断菱形肌,自肩胛冈和肩臂筋膜分离切断肩胛横突肌,自锁腱划处切断臂头肌(这4块肌肉已在前面解剖过程中切断),将前肢远端向中线推压,自肩胛骨内侧的锯肌面分离切断腹侧锯肌,在臂三头肌后缘分离切断背阔肌,在腹正中线旁分离切断胸肌,靠近躯干切断臂神经丛和腋动脉、静脉。
卸后肢:①自近端分离切断股二头肌,并向下翻开;观察臀肌;②分离除去臀浅肌;自起始部分离切断小腿后展肌、阔筋膜张肌、臀中肌、梨状肌、臀深肌,观察臀后动脉和静脉、坐骨神经、臀前神经、臀后神经等;③除去股外侧肌、半腱肌,暴露股直肌、半膜肌等;④除去股直肌、缝匠肌、半膜肌,观察股内侧肌、髂腰肌、股神经、旋股外侧动脉和静脉、旋髂浅动脉和静脉;⑤除去股内侧肌,暴露髂腰肌和耻骨肌、股动脉和静脉、隐神经等;⑥除去闭孔内肌腱,观察股方肌、闭孔外肌、内收肌、股薄肌、球海绵体肌(公犬);⑦除去切断耻骨肌、髂腰肌,分离切断内收肌、股薄肌、股方肌、闭孔外肌,切断髋关节囊和股骨头韧带,切断股动脉和静脉、隐神经等,除去后肢;观察骨盆壁、正中联合腱、闭孔内结构(闭孔内肌、闭孔神经、闭孔动脉和静脉)、腹股沟浅淋巴结、阴部外动脉和静脉。
营养物质从口摄入运送至前后肢爪部、胃、肝、空肠、上唇、肾、子宫的通路:通过消化器官壁进入血管和淋巴。胃十二指肠v、脾v、肠系膜前后v—肝门v—肝v—后腔v回—右心房—右心室—肺a(进入肺循环变为a血)—肺v—左心房—左心室—a脉。前爪:主a弓—左锁骨下a—腋a—臂a—正中a—掌浅弓。后爪:主a降部—腹主a—髂外a—股深a—旋髂内侧a—股a—腘a。胃肝:主a降部—腹主a—腹腔a—胃左a、肝a。空肠:主a降部—腹主a—肠系膜前a。肾:主a降部—腹主a—肾a。子宫:腹主a—卵巢a,髂内a分脐a和阴道a,与卵巢a一起入子宫。上唇:主a弓—左锁骨下a—颈总a—颈外a—面a—上唇a。
胃、直肠、心的血管神经支配:胃:腹腔a分出胃左a至胃;迷走N腹侧干分布至肝、胃壁面和幽门。直肠:肠系膜后a分出直肠前a分支到直肠前部及降结肠末端;腰部交感N干分出的肠系膜后N节节后纤维形成肠系膜后N丛分布至直肠。心:a为冠状a(左右冠状a),静脉属心v系(冠状窦:心大v,心中v,心右v,心最小v);心脏N起于心丛,受迷走N分出的心支支配,由迷走N心支和交感N的颈心N和胸心N组成。心支和心N均含有传出纤维和传入纤维。犬的舌a、面a、肩胛上a、臂浅a、左锁骨下a、臂头a、旋髂深a与牛的同名a有何不同:(1)舌、面a:犬的起于颈外a,牛的起于颈外a的分支舌面干。(2)肩胛上a:犬的由颈浅a分出(主a弓—臂头干—左锁骨下a—腋a—肩胛上a),牛的起于腋a(主a弓—左锁骨下a—颈浅a—肩胛上a)。(3)臂浅a:犬的以前称桡侧近副a,约在肘关节近侧1/3处起自臂a前面,分布于前爪的背部;牛的称桡侧副a(肘横a),在肘关节内侧前上方由臂a分出,分不到前臂背侧肌肉和皮肤。(4)左锁骨下a:犬的直接起于主a弓,牛的起于臂头干。犬的分支为肋颈干、颈浅a和胸廓内a,其主干延续为腋a,而颈深a、椎a起于肋颈干;牛的分支为肋颈干、颈深a、椎a、颈浅a和胸廓内a,其主干延续为腋a。(5)臂头a:犬没有臂头a,犬的主a弓上分出左锁骨下a和臂头干,臂头干先分出左颈总a,然后分为右颈总a和右锁骨下a;牛的来自臂头干,主a弓上分出臂头干,臂头干上分出左锁骨下a和臂头a,臂头a又分出右锁骨下a和双颈干。(6)旋髂深a:犬的起于腹主a(腹主a—旋髂深a),牛的起于髂外a(腹主a—髂外a—旋髂深a)。
如何观察正中神经和动脉:位于前臂部内侧,翻起旋前圆肌、腕尺侧伸肌可见。神经:正中N前端与尺N合并,后分开,与臂a伴行,在肘关节处接受肌皮N的交通支。在前臂部与正中a伴行,分布于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腕桡侧屈肌、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动脉:为臂a的延续,在前臂部分除前臂深a、桡a和掌浅弓。如何观察桡神经分支:翻起臂三头肌的外侧头可见。桡N是肘、腕和指伸肌的运动N,起始于第7、8颈N和第1-2胸N,在大圆机的远端进入臂三头肌。在臂部分布于臂三头肌、前臂筋膜张肌和肘肌。从臂肌的后面绕至臂肌的外侧面,在臂远侧1/3的外侧分为深支和浅支。深支与臂肌一起经腕桡侧伸肌的内侧面进入前臂,分布于腕桡侧伸肌、指总伸肌、旋后肌、指外侧伸肌、拇长外展肌和尺骨外侧肌。浅支分出前臂外侧皮神经和内外侧支。内侧支在头v的内侧与前臂前浅a的内侧支伴行;外侧支沿头v的外侧与前臂前浅a伴行。至爪部,这两支分别位于副头v的两侧。
如何观察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除去趾长伸肌。胫前a:在胫骨与腓骨之间行向远侧,分支分布于腓骨长肌、趾长伸肌和胫骨前肌。切断腓骨长肌,分离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观察胫前a。胫前a还分出浅支,与腓浅N伴行,在跖近端与隐a前支吻合,构成趾背侧总a。腓深N:伴胫前a走向远侧,在跗关节近侧半,位于趾长伸肌腱与胫骨前肌之间的沟中;在跗关节远侧半,分出跖背侧(Ⅱ、Ⅲ、Ⅳ)神经分布于爪。桡神经麻痹症状:主要支配伸肌,臂三头肌的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伸肘关节,屈肘肌);前臂筋膜张肌(屈肩关节);肘肌。部分麻痹站立无异常,但常以指尖负重,运动时腕、指关节伸展困难,以指尖触底。完全麻痹时,肘关节伸展困难,肩关节过度伸展,肘关节下沉,以指尖或指背侧着地,运动时患肢不能充分提起,前伸困难,指尖拽地而行,对疼痛刺激反应减弱或消失。
臂神经丛的组成及主要分支:由第5-8对颈N和第1-2胸N腹侧支组成,从斜角肌间穿出,主要分布于前肢肌肉和皮肤的神经丛。肩胛上、肩胛下、肌皮(前臂内侧皮)、腋(皮支—臂前外侧皮、前臂前皮)、胸肌(胸前、胸后、胸长、胸背、胸外侧)、桡、尺、正中、指掌侧总(正中+尺)。
腰荐神经丛的组成及主要分支:由第1-7腰N和第1-3荐N腹侧支组成。腰:髂腹下前,髂腹下后,髂腹股沟,生殖股,股外侧皮,股,闭孔;荐:臀前,臀后,阴部,直肠后,坐骨,股后皮N。
犬有无气管支气管,犬肺位置、形态和结构:无。位置:位于胸腔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右肺通常比左肺大。肺底缘:从第7肋软骨间隙下部经第8肋肋软骨关节上方、第9肋下1/
4、第10肋中点至第12肋间隙上部。形态:肺有三面三缘,肋面(凸)具有肋压迹;膈面(凹)、内侧面(较平,与纵隔接触,肺门、肺根、心压迹、主动脉压迹、食管压迹)分为椎部和纵隔部;背侧缘(钝)、底缘(薄锐,有心切迹)、腹侧缘(肋骨与膈之间)。分叶:左肺分为2叶,前叶(前部后部)和后叶;右肺分为4叶,前叶、中叶、后叶和副叶。水平裂位于前叶和中叶之间,斜裂位于中叶和后叶之间。结构:肺由被膜和实质构成。被膜为肺表面的一层浆膜,称肺胸膜,其结缔组织伸入肺的实质内,将肺分为一些肺段和许多肺小叶。肺小叶呈多边锥体形,锥底朝向肺表面,锥顶对象肺门。肺的实质由导管部和呼吸部组成。导管部为支气管进入肺后的树枝状反复分支,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统称为支气管树。导管部为气体在肺内流通的管道。呼吸部由终末细支气管的逐级分支组成,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其作用是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如何打开心腔观察其内部结构:自前腔v入口至后腔v入口切开腔v窦,并从此切线中点向前切开至右心耳尖,暴露右心房;自冠状窦下方、沿窦旁室间沟前方向下切开右心室壁,在此切线上端、沿冠状沟下方向前向左向后切开右心室壁至锥旁室间沟前方,并于锥旁室间沟前方向下切开右心室壁,最后向上切开肺干起始部,暴露右心室。以同法打开左心房和左心室,找到一支肺v入口向前切开至左心耳尖,暴露左心房;在冠状窦下方、沿窦下室间沟后方向下切开左心室壁,在此切线上端、冠状沟下方向后向左再向前至锥旁室间沟切开左心室壁,最后沿锥旁室间沟后方向下切开左心室壁,暴露左心室。犬肝位置形态和结构:位置:位于膈后方。壁面与膈接触;脏面左侧与胃(脾)相邻,右侧与胰、右肾和十二指肠相邻,腹侧为大网膜。肝的后端可达第13胸椎横切面。正常情况下肝不突出于肋弓之后。形态:肝分背、腹、右外和左外侧缘。肝分为左(左外左内)、方、尾(乳头突和尾状突)和右叶。外侧缘左外叶与方叶之间的叶间裂为圆韧带切迹。肝右内叶脏面有胆囊窝,内有胆囊。尾状突上有深的肾压迹。壁面(膈面)凸脏面凹,脏面有胃压迹、十二指肠压迹、肾压迹,肝动脉、神经、肝管、胆管、淋巴管、门静脉出入处为肝门。结构:肝由被膜和实质构成。膜表层为浆膜,深层为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形成支架,把实质分成许多小叶。肝实质由许多肝小叶组成。肝小叶中央为中央静脉,肝板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索之间的腔隙为窦状隙(肝窦),是毛细血管的膨大部。
犬胃位置形态和结构,犬胃粘膜特点与猪马有何不同:位置形态:为单室胃,较大,呈弯曲梨形。胃空虚时呈C形,凸面朝左后腹侧。胃位于腹前部,大部分在左侧,充盈时向后可达脐部。脏面凹,朝右后腹侧,与肠胰和左肾相邻。壁面朝左前腹侧,与肝膈和腹壁接触。胃大弯长小弯短,形成50-70°角切迹。结构:犬胃分区与猪和马的相同,贲门周围为贲门部,贲门以上为胃底,角切迹与贲门之间为胃体,角切迹至幽门之间为幽门部,后者又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犬胃属腺型(或肠型)胃,胃粘膜全部含有腺体,分为三个腺区:贲门处狭窄的灰白色区域为贲门腺区(贲门腺还散布于胃小弯);胃底腺区很大,粘膜厚,棕红色;幽门腺区位于幽门部,粘膜较薄,灰白色。肌膜中纵行肌分布于胃大弯、小弯及幽门部;环形肌分布于除胃底以外的全部胃区,并构成幽门括约肌;斜行肌纤维分两层,分布于胃底、胃体,并构成贲门括约肌。犬无无腺部。猪马为单室混合型胃。猪有无腺部,面积小,为贲门周围的四边形区域。贲门腺区最大呈淡红色或淡黄色,胃底腺较小呈棕红色,幽门腺最小呈灰红色至黄色,马有无腺部,面积较大,粘膜厚而苍白,无消化腺分布,贲门区狭小,有腺部分三个界限不清的腺区:灰黄色的贲门腺区,棕红色的胃底腺区,灰黄或灰红色的幽门腺区。
犬结肠位置形态和结构,与牛有何不同:位于腹腔背侧,呈U形。分为升、横、降结肠。升结肠很短,沿十二指肠降部和胰右叶的内侧面向前至胃幽门部,然后向左,并越过正中矢面,为横结肠。降结肠沿左肾内侧缘(或腹侧面)向后行,然后斜向正中矢面,并延续为直肠。犬结肠肠壁分为四层:黏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主要区别在升结肠,牛升结肠特别长,又分为结肠近袢(S)、结肠旋袢(分向心回、中央曲和离心回)、结肠远袢(U)。横结肠很短。降结肠后部有S形弯曲称乙状弯曲。
犬盲肠特点:弯曲呈螺旋状,分为盲肠尖和盲肠体,呈S形,位于正中矢状面与腹腔右侧壁间的中间区域,回肠与结肠连接处,其背侧为右肾后端,腹侧为小肠,外侧为十二指肠降部,借盲结口与升结肠相通。
犬子宫的形态结构:呈Y形,由子宫角、体和颈组成,前接输卵管后接阴道。子宫角有1对,呈圆筒状,在骨盆联合前方4-5cm处,子宫角以锐角连接子宫体。子宫体位于腹腔和盆腔,大部分在腹腔内,在多产母犬其整个子宫体位于骨盆边缘前方,有内隔突入子宫体分隔子宫角,可据此特征引起分娩时左右子宫角的交替。子宫颈斜向位于子宫阴道结合部,子宫颈管从子宫至阴道指向后腹侧,子宫内口几乎直接朝向背侧,子宫外口朝向阴道底,子宫颈后部可能突入阴道。子宫系膜为子宫阔韧带后部,将子宫附着于荐盆壁和腰下部侧壁。犬卵巢特点:较小,呈扁平的卵圆形,无明显卵巢门。卵巢表面性成熟后因多个卵泡突起而隆凸不平。由皮质和髓质组成,位于肾后附近,右卵巢比左卵巢位置靠前,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背侧,左卵巢位于降结肠与腹壁之间。卵巢成对,呈卵圆形,分两极(前后极)、两缘(内外侧缘)和两面(背腹侧面)。卵巢借卵巢系膜附着于体壁和输卵管系膜,借卵巢悬韧带附着于最后1-2肋的中下1/3,借卵巢固有韧带附着于子宫角前端。卵巢被卵巢囊包被,卵巢囊大,包裹整个卵巢,腹侧有2cm裂口,由卵巢系膜和输卵管系膜构成,内侧有口通腹膜腔。公犬生殖系统特点:(1)睾丸较小,附睾较大。(2)输精管和精索:输精管壶腹不明显,末端不形成射精管;精索较长。鞘膜管上端有时闭锁,故无鞘膜环。(3)雄性尿道和副性腺:雄性尿道盆部长,起始部被前列腺包裹,末端形成发达的尿道球;副性腺只有前列腺,前列腺十分发达,无精囊腺和尿道球腺。(4)阴茎:阴茎前部有阴茎骨,前端变细,形成纤维软骨突,前端有阴茎头球。①阴茎:由阴茎海绵体和尿道阴茎部组成,分根、体和头。根由左右两阴茎脚构成;脚由阴茎海绵体构成;球为尿道海绵体背侧的膨大,在两阴茎脚之间,分左右两叶。体位于脚和头之间,在根部由两脚汇聚而成。头包括阴茎头球和阴茎头长部。骨为一块腹侧有沟的长形骨,分为底、体和尖部,后端为截顶的圆锥状。骨的前端逐渐变尖细,末端为尖的纤维软骨。②坐骨海绵体肌③阴茎退缩肌④包皮:为包裹阴茎头部的皮肤褶,由腹壁腹侧的皮肤延续而成。⑤阴囊:阴囊壁包括皮肤、肉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和鞘膜壁层。左侧的睾丸通常比右侧的靠后。⑥睾丸:呈卵圆形,位于阴囊内。⑦附睾:位于睾丸背外侧面,分为附睾头、体和尾。⑧精索
犬的副性腺与牛的不同,简述前列腺的形态结构:犬的副性腺只有前列腺,位于盆腔入口处,包围膀胱颈和尿道起始部,呈球形,其背侧扁平,腹侧和两侧圆隆,外被厚的包囊。有纵膈从背囊腹侧部深达尿道,将腹侧面分为左右两叶。牛的副性腺包括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输精管壶腹壁内的腺体亦属副性腺。剖腹产手术:可有5个部位。最常用腹底壁中线切口,从脐部向后延伸,根据胎儿大小确定切口长度;腹中线与左右乳静脉间,或左右乳静脉向外一掌宽,从乳房基部前缘开始,向前做一纵行切口,切透皮肤腹横肌筋膜和腹内斜肌及腹外斜肌肌腱、腹直肌、腹横肌肌腱和腹膜,将大网膜前推可见子宫内角大弯。
气管手术:菱形区(指颈前部腹侧面由左右两侧的胸头肌和胸骨甲状舌骨肌所形成的一个菱形小区),于颈腹侧中线上1/3和中1/3纵行切开皮肤5-7cm,锐性和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胸骨舌骨肌,暴露气管,在3-5气管环纵行切开气管。
如何进行膀胱穿刺:耻骨前缘3-5cm处腹白线一侧腹底壁上。
如何进行心包穿刺和胸腔穿刺:心包:左侧胸壁下1/3与中1/3交界处的水平线与第4肋间隙交点处。胸腔:肩端水平线与第4-7肋间隙交界处,若积液穿刺点在第4-7肋间隙下1/3处,若气胸穿刺点在上1/3。
脾摘除手术:沿剑状软骨向后在正中线切开皮肤8-10cm,分离皮下组织即可见腹白线,切开一小口进腹腔。脾位于胃底左后方,大网膜的浅层内。自膈左脚、胃左侧面及左肾分离腹膜和结缔组织,在脏面脾门所在处切断血管与神经,取出脾。卵巢摘除手术:术部常在腹中线,在腹中线脐后方开始向后切开腹壁6-12cm,打开腹腔。分离卵巢囊暴露卵巢,切断卵巢背侧系膜缘系膜及血管、淋巴和神经。
胃切开手术:腹底壁剑状软骨后方至脐部间腹中线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暴露腹白线,切开腹白线和腹膜,打开腹腔。
犬的项韧带与牛有何不同:犬起自枢椎棘突,无板状部,只有索状部;牛起自枕骨,特别强大,分为左右两半,每半又分为索状部和板状部。
犬的荐结节韧带与牛的荐结节阔韧带有何不同:牛的荐结节阔韧带呈四边形板状,形成骨盆的侧壁起始于荐骨侧缘及第1-2尾椎横突,止于坐骨棘及坐骨结节,韧带缘与坐骨小切迹形成坐骨小孔,前缘凹,与坐骨大切迹形成坐骨大孔。犬的从荐骨尖的后外侧和第一尾椎的横突伸至坐骨结节的外侧角。不形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犬膝关节韧带特点:由股骨远端、膝盖骨、胫骨近端组成,分成股膝关节和股胫关节,股膝关节由膝盖骨和股骨滑车组成,前方有膝关节,两侧有内外侧股膝韧带;股胫关节由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组成,两骨间有内外侧半月板,使关节面吻合;主要的韧带有前、后十字韧带、内、外侧侧副韧带、半月板韧带。
咽结构: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鼻咽部位于软腭背侧,向前经2个鼻后孔与鼻腔相通,向后与喉咽部相通,其侧壁上有咽鼓管的咽口。口咽部位于软腭腹侧,向前通口腔,向后连接喉咽部,外侧壁上有扁桃体窝,内有腭扁桃体。喉咽部为咽的后部,位于喉的后部,位于喉的背侧,向后通食管和喉。犬喉的结构与牛有何不同:(1)犬喉腔在声门裂以前的部位称喉前庭,其两侧凹陷为喉侧室,反刍兽无喉前庭。(2)喉软骨:犬、牛
会厌:呈铲状,下部狭窄;位于最前面,较短,呈卵圆形,表面覆盖有粘膜合称会厌。甲状:呈U形,开口朝向背侧,甲状软骨板短而高,喉结发达;最大,呈弯曲板状,分为一甲状软骨体和两侧甲状软骨板,体构成喉腔底壁,板构成喉腔侧壁。勺状:小,形状不规则,左右软骨间有小的勺间软骨;呈角锥形。环状:呈环形,分为背侧的板和腹侧的弓,板的前缘有小面与勺状软骨成关节;由环状软骨板和弓组成,板较宽呈四边形,形成喉腔的背侧壁,弓较窄呈弓形,构成喉腔的腹侧和外侧壁。
犬的腮腺管径路与牛有何不同:犬的开口于相对第3上颊齿的颊粘膜,有时可见小的副腮腺;牛的伴随颌外静脉延咬肌腹侧缘及前缘延伸,开口于第5上臼齿相对的颊粘膜上。
犬恒齿:2×(3·1·4·2/3·1·4·3)=42 乳齿:2×(3·1·3/3·1·3)=28 牛恒齿:2×(0·0·3·3/4·0·3·3)=32 乳齿:2×(0·0·3·0/4·0·3·0)=20 犬肾横切面结构:光滑单乳头,最外层有脂肪囊包裹,外层包裹一层薄层纤维膜。由皮质和髓质组成,外周为皮质中央为髓质,新鲜肾的皮质上可观察到点状的肾小球,髓质呈放射状汇于中央的空腔,突入肾盂的纵嵴称肾嵴,朝向肾门,肾盂突入肾椎体之间的部分称肾盂隐窝,肾乳头连成嵴状,肾门处肾表面向内的凹陷称肾窦。犬的二腹肌特点:发达,起于枕骨的髁旁突,止于下颌骨体,分为前腹和后腹,但两肌腹没有明显界限,接合于一起,无中间腱,仅有一个肌腹,前腹由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后腹由面神经支配。前后肢通常经什么静脉输液:前肢:头静脉,副头静脉。后肢:外侧隐静脉,足背静脉。在犬后肢可通过什么动脉探取脉搏:股三角内的股动脉
犬骨质的眼眶与牛有何不同:额骨的颧突与颧骨的额突没有连接在一起,颧弓没有闭合形成眼眶。
血管神经我自己都没搞懂,就不给你瞎划了。。
第五篇: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2008级12班 编纂
股三角:在大腿前上部,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内侧缘和缝匠肌内侧缘围成。前为阔筋膜、底为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和淋巴结。
腹股沟三角:又称海氏三角,由腹壁下动脉,股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腹股沟直疝由此突出。 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胆囊三角:胆总管、胆囊管与肝脏面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胆囊动脉多经该三角达胆囊,是胆囊手术时寻找和结扎此动脉的标志。 尿生殖三角:会阴前半的三角区,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耻骨下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后方为连接两坐骨结节间连线。此三角内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阴道和尿道通过。
肛门三角:会阴后半的三角区。后方为尾骨尖,两侧为臀大肌下缘,前方为两坐骨结节连线。此三角内有肛门通过。
腕管: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围成,管内有指浅屈肌腱(4条)、指深屈肌腱(4条)、拇长屈肌腱(1条)和正中神经通过。
踝管:由内踝、跟骨内侧面和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共同围成。管内有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神经和拇长屈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肌腱通过。
股管:位于股鞘内侧,长1.5cm左右,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和阔筋膜,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及耻骨肌筋膜,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为股静脉,上口为股环,如腹腔内脏器(如小肠)由此突出,即为股疝。
收肌管:位于大腿中部,又称股腘管,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前壁有一腱板架在股内侧肌和大收肌之间,管上口为股三角尖,下口为收肌腱裂孔,股动静脉可经过此管通往腘窝。 阴部管:位于坐骨肛门窝外侧壁为闭孔筋膜与会阴浅筋膜围成的管状裂隙,阴部内静脉、动脉和阴部神经通过。
闭膜管:闭孔膜上部与闭孔沟与闭孔内肌围成的管道,有闭孔动静脉和闭孔神经通过。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以肌间裂隙,由外上斜向内下方,长约4.5cm,有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通过。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梨状肌上孔:位于臀大肌深面,梨状肌上缘与坐骨大孔之间,有臀上动静脉、神经通过。
梨状肌下孔:位于臀大肌深面,梨状肌下缘与坐骨大孔之间,有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动静脉、臀下神经及阴部神经和阴部内动静脉等通过。
三边孔:由肩胛下肌、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所围成的三角形间隙,有旋肩胛动静脉通过。《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四边孔: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颈部骨折所围成的四边形间隙,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静脉通过。
腱膜下隙:是位于颅顶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会阴浅隙:在会阴尿生殖三角内会阴浅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间隙内有会阴浅层肌、阴部神经、阴部内血管分支。此外,男性尚有尿道球、阴茎脚,女性有尿道、阴道、阴蒂脚、前庭球以及前庭大腺等。
会阴深隙: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此间隙封闭,其内有会阴深层肌、阴部神经、阴部动静脉及其分支,此外男性尚有尿道膜部及尿道球腺,女性尚有尿道及阴道下部。
腋窝:位于臂上部与胸外侧壁之间一椎形间隙,向上与颈根部相通,容纳腋动静脉、臂丛神经、腋淋巴结及大量脂肪组织。 肘窝:为肘前区一三角形凹陷,由肱桡肌和旋前圆肌构成,底由肱骨内外上髁连线构成,窝内有血管神经通过。
腘窝:在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窝上外界为股二头肌,上内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外和下内界分别是腓肠肌的外侧头和内侧头。内有腘血管、神经、淋巴结和脂肪等。 髂窝:髂骨翼内面的浅窝。有髂肌肉附着。
坐骨直肠窝(坐骨肛门窝):位于肛管两侧,略呈尖向上、底向下的椎体腔隙。除血管神经、淋巴结外还有大量脂肪组织。 腹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的腹直肌鞘纤维彼此编织而成,上起剑突,下至耻骨联合。 弓状线:脐下4-5cm以下,腹直肌鞘后层完全转至腹直肌前面构成鞘的前层。所以自此以下,鞘前层由三个阔肌腱膜愈合而成,而鞘后层没有腱膜,只有腹横筋膜,这样一个变薄的下缘称为弓状线。
掌浅弓:由尺动脉末端和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掌腱膜深面,弓的凸缘约平掌中部。
掌深弓: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肌肌腱深面,弓凸缘约平腕掌关节高度。
H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