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浅析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电影;电视剧;音乐
【论文摘要】:影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结合,“声音”的创作在现在愈加被艺术创作者们所重视。影视当中的“声音”成为与画面同等重要有时又更为突出的一个主要元素。而人们到底如何才能更好的理解剧中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以及音乐能给观众带来什么,便是以下要探讨的问题。
影视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通过声、光、电、磁和机械来完成的,并通过画面语言、文学语言、音乐音响语言来完成的。而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表达元素,在影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电影与音乐是骨肉相连的事物。人们的眼睛和耳朵在同一时间接受讯息,视听觉共同作用于我们的大脑,音乐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并且一直保持着和画面的节奏统一。
一、主题歌
主题歌是电视剧歌曲的一种,通常用以表现电视剧主题、塑造电视剧基本形象或情绪,是全部音乐的核心,是对整部剧的概括和浓缩。主题歌有歌词,使音乐有了具体的文学形象,而它所表达的情感容易撞击观众的心灵,因此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同时也比较容易传唱,在受众群中存在着广泛的影响。主题歌可以重复出现,也可根据剧中内容的需要,在音乐或歌词上作相应的变化处理。
例如大家都非常了解的台湾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成为如今子女对母亲表达爱意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可见,作为统领整部剧作的首领,主题音乐或主题歌作为一种标志常常最容易被人们记住;再如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电视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仅一百单八将中,就有三十多人具有鲜明性格,而林冲、李逞、鲁智深、宋江、武松等最为鲜明,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主题歌创作的极为成功,更加深对剧中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理解。而本剧的主题歌《好汉歌》,由易茗作词、赵季平作曲、刘欢演唱。歌曲的旋律粗犷、豪放、常出现七度、八度大音程的跳跃,歌词直接表现了梁山好汉的豪放不羁,把起义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英勇气节发挥发挥的淋漓尽致。每一句都有叹词或象声词、助词,很生活化。整首歌曲生动、有气势、很受欢迎。在当时红极一时,传唱于大江南北,可见一首好的主题歌对一部电视剧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一部片子的核心音乐,它紧紧围绕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和中心人物,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起深化主题的作用。一般在片中主要段落、主要人物或体现主题思想的时候出现。” 通常主题音乐是以器乐曲形式出现,也有采用人声哼唱形式出现的乐曲。音乐在剧中的其他时候可能会以主题音乐的变奏形式出现,起辅助作用。确切地说主题音乐是最能反映剧作主题的元素,深化主题故事及人物的思想,并且能起到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是一部剧组的灵魂和精华。
影片《菊豆》中,主题音乐《铃儿歌》在影片中出现十处之多,且形式多样,在配器、速度、节奏上配合影片进行变化,正符合剧中人物的微妙的、复杂的情感。剧中杨天青偷看菊豆洗澡那场戏,当菊豆脱下衣服,裸出满身伤痕,此时埙音乐响起,凸现一种悲凉的气氛,展露无遗的是菊豆的伤心无奈和天青的怯懦。片中挡棺拦路那场戏,按照祖宗的老规矩得挡七七四十九回,在挡第二回的时候,吹拉弹奏的一切客观音乐转瞬消失,伴随着二人挡棺的叫喊声逐渐淡出,乐器埙逐渐登场,悲凉的气氛立即升华,二人“挡棺”结束后,暂时的释放让二人瘫坐在地上,无奈的哭泣。杨金山的偶然死亡本预示二人灾难结束,以为可以过平静的日子,可这种悲凉的音乐仿佛也正是预示了今后日子的凄惨。
三、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指出现在影视剧中,伴随或穿插在其中的音乐,一般多为器乐,也称作配乐。背景音乐可以是专门创作的,也可以是剧中主题歌或者主题音乐的变化发展。它们可以是大段的使用,也可能根据剧情的需要零散的使用,可以在剧中出现一次,也可以出现多次。其作用是为了渲染气氛,增强故事或者景物的表现力,起到和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的作用。
影片《阿甘正传》开头,一片羽毛缓缓飘落,此时主题音乐响起,悠扬的旋律随画面中的羽毛一起起伏跌宕,声画结合的极为巧妙。在影片《燃情岁月》中,有着非常悠扬的一段背景音乐,旋律优美而动听,给影片增色不少。本片的音乐由詹姆斯霍纳作曲,他用深沉、忧郁、悲壮、平静的蓝色基调勾勒出一个发生在美国西部草原的传奇故事。钢琴声慢慢响起,宁静中引出大气,继而转向以小提琴声为主的交响乐,犹如史诗般恢宏。在影片优美的弦乐声中可以感受到人世沧桑,世事变迁,老去的房屋,荒芜的土地„„ 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影片当中,音乐的功劳是非常大的。
四、插曲
在影视剧中,通常有一种出现在一些重要的场景内,针对某一具体情节的内容而创作的,用以描述某种事物,抒发某种特定的感情和情绪,或表现人物的特定心理的歌曲,我们称之为插曲。
它与剧情发展紧密联系,主要发挥着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烘托气氛,推动剧情戏剧性地发展,以及担任某种转场、闪回的作用。在影视剧中插曲同样具有主题歌曲的远期和轰动效应。插曲的表现形式可以大致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类型。譬如,表现当时心情、画面中所显示的人物所唱歌曲,为客观。能够直抒胸臆,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而作为是局外人的一种评价时,为主观。以主观的声音出现方式的插曲,也能较直接抒发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比客观的演唱方式带有更浓的主观评论意识。例如我国经典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中人物众多且复杂。而插曲也是十分繁多,但是每段插曲都能很好的刻画出人物形象,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如《葬花吟》一曲,体现出林黛玉孤女无依、自己的情感世界也如败落的花朵一样无力,激起无数人的怜悯与感叹。又如《聪明累》一曲,用辛辣嘲讽的语气直接阐明了王熙凤的一生,从叱咤风云到草席裹尸,强烈的对比使观众容易体会到她的悲惨境地。
五、结语
可见,影视剧音乐的要求使得我们应该更重视“音乐”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拥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丰富了电影语言,而且强化了电影叙事功能,给观众带来新的视听体验。一部好的影视剧作离不开好的音乐,它在表现主题思想,展现情节,塑造人物,表达情感、情绪,营造氛围等方面更是具有独到的功效,受到导演和词曲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义成主编.《中国音乐与音响》中国广播出版社, 2001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 任金州, 钟大年, 主编.电视学系列教程《电视声音构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5月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3] 王红霞.刘立波主编.《影视声音基础》, 北京电影出版社, 2004年8月第一版北京第一次印刷.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不知何时起,电影和音乐结合在了一起,并从此密不可分。电影让音乐焕发新的光彩,庞大的音乐家族中又多了“电影音乐”这一分支,而音乐也给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成为完整的视听艺术,好的画面与配乐相得益彰,成为观众心中的永恒。
早期电影只有画面,影片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说白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间接表达。被称为无声电影或“默片”。这一时期,电影发展为纯视觉艺术,拍摄了《战舰波将金号》、《淘金记》等经典性影片,诞生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勒内·克莱尔、茂瑙等。
为弥补无声电影的缺陷人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刚开始,电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时候让配音演员站在幕后说话。这种方法采用了一段时间就被淘汰了。后来,有人又想出一个办法:在电影放映现场进行音乐伴奏。这个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电影,音乐开始参与其中,有了渲染气氛,交代情节等作用,这是电影音乐的雏形。
这些办法只是弥补了观众的听觉缺憾,从根本上不能解决观众对影片音色配合期望的问题。2 于是,有声电影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观众的需要应时而生了。
1910年,爱迪生发明了有声电影机。1927年10月华纳公司的《爵士歌王》打破了电影中无对白的寂静,1928年华纳公司“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纽约之光》彻底打开了有声电影的大门。起初,有声电影是通过同步播放唱片来实现的,存在制作麻烦,声音脱节等弊端,后来,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1932年,制片商和放映商联合建立了胶片上声音轨迹宽度的标准,从而创造了新的1.37:1比例。随着这一整个业界技术方针的确立,电影中的对白、歌舞急剧增加,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早期有声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幼稚,曾对默片蒙太奇艺术的精妙产生过不良作用,但随着在技术和艺术上不断发展、成熟,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成为电影发展的方向,现在,有声电影已日趋成熟,电影音乐对一部成功的影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世界著名电影理论家明斯特贝格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音乐,那么我们就能更了解电影艺术在美的世界中的真正地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E·吉甘也曾说过:“与画面动作配合得适当的音乐,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有高度感染力和深刻思想涵义的音乐视觉形象。”
音乐对电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渲染气氛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代表影片:《天国的邮递员》
宽广草原中孤零伫立着邮筒,那是座将信放入其中便能传达给天国爱人的传说的邮筒,在众多寄给无法忘怀的爱人充满爱意的信件当中,荷娜(韩孝珠饰)放进邮筒的是对死去的爱人充满的怨恨。一直怨恨死去恋人的荷娜在草原中遇见了在俊(金在中饰),在俊是服装界的佼佼者,在一次意外车祸中失去了生命,其实在俊是其他人所看不见的幽灵,因为意外而持续昏睡的在俊,上帝赐予他延长2个礼拜死亡,担任天国的邮递员,在现实和死去的世界往返。荷娜成为在俊的助手,希望带给丧失爱人而绝望的人们重生的希望,对爱人的痛苦回忆渐渐淡却的荷娜,喜欢上了在俊,两人在天国与现实的矛盾中徘徊„„而伴随着两人凄美的爱情,影片中恰到好处的配乐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场景一:两人初次见面,在俊邀请荷娜与自己一起进行邮递员的工作,以便于更好地帮助荷娜走出对死去恋人的恨,重新爱上这个世界。轻快悠扬的配乐与演员的表演相得益彰,渲染出自由轻松的气氛,将荷娜对于在俊及天国的好奇和其自身精灵、开朗的个性表露无疑,在这种气氛中,观众也将随着演员的表演进入影片,与荷娜一起开始对天国的探索。
与影片内容及环境相适应的配乐无疑会将观众带入一种意境中,展开一次观影之旅。场景二:荷娜发现在俊是幽灵的事实,无法接受,悲伤地呐喊希望摆脱残酷的现实,在俊也无能为力,只有看着爱人承受煎熬,此时,一曲悠扬而伤感的曲调响起,看似希望就在前方,可却那么的遥不可及,音乐的韵味无尽无穷„„
场景三:重回人间的在俊与荷娜重逢,经历风雨的两人在邮局中众人的瞩目下紧紧相拥,同样悠扬的曲调诠释的却不再是悲伤,而是失而复得的欢喜,以及抓住真爱的欣慰与感动。
不同的音乐,不同的场景,或让我们体会温馨,或让我们感受悲伤,随着音乐,我们一次次的走入电影的氛围中,感受着不同的人生,也经历着心灵的洗礼。
二、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一部电影,是画面与声音结合的产物。视觉与听觉同样重要,音乐自然就成为了电影的灵魂。其中,音乐对塑造人物形象功不可没,而这正是通过音乐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来实现的。
比如电影“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魔法石中,结尾处邓布利多为学院颁奖。随着他为格来芬多的勇敢一一加分,音乐也逐渐转入高亢。激昂的音乐烘托出哈利等人激动的喜悦,轻松的把气氛带入欢庆之中,令观众随之一同兴奋起来。而后,在踏上归途之前,哈利与海格道别,海格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哈利父母的相册送给了哈利。此时的哈利表情复杂,他翻开相册,看到了婴儿时代的自己与父母的合影。这时影片的精髓音乐伴之响起,每一个音符都慢慢的打在心 3 头,勾起一丝心酸。悠悠动听的旋律夹带一丝不露声色的伤感,却又充盈了温情与感动,把哈利对父母的爱与对海格的友情与感激演绎得淋漓尽致。每看至此,都会被深深打动。
第二部密室中,结尾处赫敏痊愈出院,来到礼堂与哈利和罗恩见面。随着他们再次相视,温馨的音乐响起,诉尽了彼此的关心与欣喜。当音乐到达最高点时,哈利与赫敏紧紧相拥,诚挚的友情得以升华。
第三部阿兹卡班的囚徒,当哈利与赫敏用时间器回到过去,看见过去的小天狼星和哈利被摄魂怪围攻时,紧张而富于节奏感的音乐声音渐大,揪着主人公和观众的心,哈利对小天狼星的特殊感情跃然于画面之上。当哈利施出守护神咒击退了100个摄魂怪、救下小天狼星时,音乐仿佛也随咒语般蔓延开来,延伸至每一个角落。这是哈利的自豪,是他解决危机后的轻松。
三、体现并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 塑造形象 实例分析:《海角七号》 中国 台湾 2008 生命,只有一回!梦想,不会只有一次!错过的爱情,只要肯回头,还是有找回心灵相印的一天„„。这是一个关于音乐、梦想、与爱情的故事。几个完全不搭边的人因为音乐而联系在一起,并由此发现一段凄美的爱情。
六十多年前,台湾光复,日本人撤离。一名日籍男老师只身搭上了离开台湾的船只,也离开了他在台湾的恋人:友子。无法当面说出对友子的感情,因此,他把怀念与爱恋化成字句,写在一张张信纸上。六十多年后,台湾的样貌早已完全改变,各个角落的人为生活而努力,几个活在不同角落的小人物各自怀抱音乐梦想。他们组成了一个乐团,他们需要训练,完成一个临时的演出任务。在此之间,主唱阿嘉和监督活动的日本小姐友子产生了一段情感。但其间也有一段波折。只会弹月琴的老邮差茂伯、在修车行当黑手的水蛙、唱诗班钢琴伴奏大大、小米酒制造商马拉桑、以及交通警察劳马父子,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心情,感受,都化做不同的歌曲,在情节之中展现在出来。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唱诗班弹钢琴的小女孩走进电梯时的背景音乐:《爱到不怕死》,交代了电影主线,即爱情至上的原则,也为后续做铺垫。
下一个镜头到了海上轮船,背景音乐《未寄出的信》,加上日语的旁白,交代了故事的一条线索:一对恋人的曲折爱情故事。
在众人准备演唱会阶段,阿嘉与朋友们弹奏许多曲子,此时隐约萌起对友子的爱恋。友子来阿嘉家找阿嘉,在门外哭泣,背景音乐《给女儿》逐渐放大盖过演员的声音,这首歌淡淡的忧伤却不失轻快,正象征着阿嘉与友子微妙不可言说的爱情。中孝介演唱会与阿嘉歌唱一首歌《野玫瑰》,简单的曲风与歌词,烘托出阿嘉对友子纯纯的爱意。
演唱会刚开始时阿嘉乐队激情演奏《无乐不作》,节奏欢快,把影片推向一个小高潮,表达阿嘉终于可以和友子在一起的激动欢喜的心情。《国境之南》将影片节奏放缓,气氛稍稍降温。
镜头切回海上轮船,伴随着《第七封信-情书》的背景音乐引出电影另一条线索:已年老的友子手捧着刚收到的七封信,脸上露出满足的幸福的笑容。
还有一个是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的那段比较有激情的音乐,两次都是男主人公在试图砸烂乐器后气愤地坐上摩托车离开时响起。它的出现不得不说更加体现出主人公心情之差以及他对理想破灭的厌恶之感。
那首在《各自远扬》中“我们踏上各自的各自抉择的道路,在未来的某日绽放笑容,直到重逢时。”在这时女主人公已经决定在演唱会结束后随乐团一起回日本,他们两个这的是要踏上各自抉择的道路,就像60年前那对恋人一样。《各自远扬》就像是在用这凄清低调的音乐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将要离别的感觉。把离别时会有的肝肠寸断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个歌曲以高度凝练的歌词语言概括全剧的思想主题,歌曲旋律根据当时的意境、情绪和人物内心的感情,把感动再次提高一档。把60年前的情形在60年后再次上演。
“风告知春天来访的脚步,纷纷绽放的花朵香气,令人想起远方的你。如春日阳光守护下绽放的花朵,未来希望之光也会照耀我们吧!我们踏上各自的各自抉择的道路,在未来的某日绽放笑容,直到重逢时。”
最后的一首《国境之南》,这时整个影片的高潮。这首歌极具唤起感情的力量,在人们的心 4 灵中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身这首歌就是比较抒情性质的,在加上在那个场合下更让观众深深被打动。在电影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和画面给人的冲击力,它更给观众以震撼。在这首歌的演出过程中,阿嘉一直注视着友子,是在表达他的爱情。音乐和主人公融为一体,也让观众体会到剧中人物的悲伤和落寞及不安,打打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电影音乐通过感情的渲染,使音乐和画面有机结合,形成单独播放任何一方时所不具备的震撼力和感染力,通过视听在观众心理上形成视觉形象。音乐在影片中的整合、连贯、调节、烘托无处不在。电影《海角七号》之所以能感动这么多的人和其电影音乐的配合是分不开的。它就是真情和艺术的融合体。片中音乐设计的起到好处,适合的地点适合的响起,感染着我们,打动着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情感一次次被拨起,展现一个个让人动容的场景。
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悠悠的音乐声响起,电影故事拉开了序幕。伴着宛转悠扬或是紧张刺激的音乐,电影故事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令观众身临其境如痴如醉。音乐不仅仅舒缓了人们绷紧的神经,更推动电影精彩的故事情节顺利向前发展。音乐由激烈到缓和,预示着情节渐渐平稳;音乐由欢快到悲伤,推动着情节由欢乐轻松一步步走向悲情凄凉„„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音乐,可以说将此作用体现到了极致,带给我们那不能忘怀的一幕幕。
忘不了那一幕,杰克拉着萝丝的手,在纷繁熙攘的人群中肆无忌惮地快速穿行。这时,欢快得如跳舞的黄鹂的音乐声明朗地响起,推动着情节越来越轻松自然。可能是在情殇中大伤元气,萝丝已经很久没有尝试过如此兴奋刺激了,她一时之间忘记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在杰克的拉动下享受着飞的感觉,在轻快的奔跑中放肆开怀地爽朗大笑。伴着开朗快节奏的音乐声,主人公的幸福快乐淋漓尽致的一步步展现。
忘不了那一幕,船体惨遭损坏,从人们恐慌不定不知所措的眼神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焦急无助和绝望。正在此时,出人意料地,《我心永恒》那浪漫悲情的音乐声渐渐响起,似乎预示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转折。果然,在慌乱的人群中,我们看到了两个寻寻觅觅却又坚定不移的眼神,眼神对视,仿佛是焦躁中的一泉清水,深情又浪漫。他们紧紧相拥,忘记了自己依旧身处险境,只盼对方平安。音乐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故事在紧张中趋于清新浪漫。紧接着,音乐变得快速紧张,好似一根绷紧的弦,一弹即断,推动着主人公踏上了绝望无助的逃离之路。
忘不了那一幕,挣扎中的杰克发现了漂浮的船板,俩个人无法同时上去,关键时刻,杰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心爱的姑娘,帮她托住船板,“答应我,活下去”,这是杰克留给罗丝的深切嘱托,看到这,观众没有不落泪的,在杰克最后时刻,双手紧紧托着船板,此刻影片中整个画面静静的,只有悲伤的音乐缓缓升起,仿佛整个世界只有他们两个人,悲伤而感人,杰克好像安静地睡着了,只有音乐回荡在大海之上,“爱沐浴着我们到永远,直到我们生命终止,有你让我无忧无惧,我知道我心将永恒。“这首经典的歌曲荡漾在大海之上,感动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优美而悲伤的旋律回荡在耳边,纯真的爱情震撼着心灵,在生与死的边缘,善与恶,高贵与卑劣展现在眼前,故事情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的音乐同样让我们难忘,整个音乐紧扣主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丝丝入扣,震撼人心。
五、强化影片结构
强化影片结构,即加强影片艺术结构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用它衔接前后两场或更多场戏,组接同一时间不同事件的若干组画面的交替或同一事件的若干个不同侧面的各组镜头的交替,电影时间空间的跳跃、交错等,以达到过渡流畅,情感衔接自然,场景变换得当的作用。
《音乐之声》,这一部老而不旧的美国好莱坞电影,融合了音乐与情感,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将一个奥地利的真实故事自然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在音乐里真情流露,将一切的情感因素像流水缓流般慢慢融进人们的思想里。影片中中,修女玛利亚的真诚语句、动人笑容与她的优美歌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脸与语句,上校的冷静与诚挚,还有他们以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的形式与纳粹分子进行斗争和周旋的爱国情感等等都让人深受感染,这一部音乐剧的成功在于它的情感流露并非夸张,而音乐对此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影片开始,玛利亚在山坡上唱歌,歌声美丽、自由,深深感染着观众。她听到修道院的钟声后狂奔回修道院,伴着紧张急促的音乐,观众不仅与她一同紧张,更对她奔向哪里感到好奇。5 此处音乐衔接前后两场戏十分有效,正如一位音乐评论家所说:“当语言不能到达时,音乐就出现了”。
影片末尾,纳粹党卫军发现他们,他们在慌乱中逃走,音乐骤然响起,急促而紧张。但当他们跨过了高山,走向了光明的国度时,音乐就快乐了,结构转换巧妙。音乐在情感的表达和推动剧情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对结构的重要作用也在此处体现得很明显。人物内心中的紧张急躁不可名状,用配乐来体现则精妙自然,电影中时间空间的跳跃、交错便易于接受。
过渡,是使影片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影片的各部分是靠过渡来连缀的。具体地说,过渡在结构上对上面的内容起概括的作用,同时对下面内容起提示的作用。用音乐作过渡使电影作为视听艺术更加丰满,提高了电影的艺术品位,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
音乐片
在音乐与电影的结合历程中,音乐片是不得不提的一笔。音乐片是以音乐及音乐生活为题材的一种影片。一般以音乐家、歌唱家和乐师的事迹为描写对象。最初是把百老汇的经典剧目搬上银幕,后来则发展为具有特殊形式的类型片,并在四、五十年代走向了“最受欢迎的顶峰年代”。音乐片中的音乐与一般故事影片中的电影音乐和插曲不同,音乐不是单纯作为外加手段为影片烘托气氛、抒情写意,而是剧作构思和剧情的主要部分。它相对歌剧不受舞台的限制,可以营造更好的视觉效果。利用音乐叙事则增强了影片艺术性。其中不乏优秀作品,如《歌剧魅影》
经济效益
音乐不仅在艺术上丰富电影,其经济效益也不可忽视。由于院线的发达,致使一部电影诞生之后,百姓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去电影院观赏,并且可以做到全球同时上映,这种娱乐性形式是其他任何一门类都无法企及的。一首优秀的电影音乐,可能会为影片增色不少,同时带来飙升的票房和可观的收益。除了票房收益外,电影副产业效益也很可观。影片中的人物版权、造型版权所带来得效益在后五十年之内依然具有价值,电影人物可以出现在书籍、服装、贴画、游戏、文具等一切小商品中。音乐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副产业,CD、光碟等周边产业的效益前景乐观。
浅析电影音乐的作用
摘要:电影是音画艺术,音乐与电影是骨肉相连的。音乐进入电影以后,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推动影片的剧情起着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电影
音乐
作用
电影音乐诞生在上个世纪即将转弯的时候。关于电影音乐的滥觞,最初有一派学者主张是为了掩盖放映影片时机器运转所产生的杂音,或是填补器材故障与换片的空档时间,因此以音乐来遮蔽噪音或把音乐当成串场的中介。但是,我们随即发现这种说法过于偏向功能主义,不是用来解释电影音乐起源的合理因素。
最早期的无声电影(默片)就伴有音乐,当时的影片由于没有音效声、环境声与对白声,音乐就成为弥补视、听不平衡的方法,最常用的作法就是以管弦乐的强音来表示打击声、摔门声、关窗户声,或打雷声等;至于人物对白的部分,多以乐器演奏的形式来配合呈现,例如男女主角互诉情衷时配上某段歌剧里的二重奏。这种以音乐来替代声音的情形,其实有更深层的心理意义,因为人类的感官需要接收上的平衡。德国电影音乐学家汉斯艾斯勒对此解释为:音乐正足以当作影像的解药,因为观者目睹近乎真实世界的一切活动时,却听不到一点相对应的真实声响,必然引发感官上的不适应,因此音乐不只用来填补影像所欠缺的真实生命感,更可以解除观众在看影片时所产生的不适应以及恐惧。
人类惯有的感官经验是视听同时进行,一旦只能看不能听或只能听不能看时,我们就会觉 6 得诡异而加以排斥,这是生理上很自然的现象。画面游走在自然与真实之间,如果听不到一点相应对的音响,必定使我们的感官会产生不适应与排拒感,因此,音乐的作用在消弭这些不适应与排拒感。例如,出现一个悲哀的画面,如果没有任何声响,观众在接受度上就没有那么敏锐与直接,相反地,可能造成观众的迟钝与错愕。音乐让画面变得更具说服力,使观众更容易有身历其境的感觉,因此默片时代就发展出以音乐来弥补完全静默所可能带来的压力。
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20世纪初,人们逐渐领悟到无声电影需要用音乐来渲染剧情,也可以以此掩盖放映机的噪音,于是就尝试在电影中加入音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技术的革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电影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使得它无可替代的成为了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音乐的作用:(1)表达主观态度,它概括影片的主题思想、表达作者对影片内容、人物、事件的主观态度;(2)抒发感情,用它抒发人物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3)渲染气氛,它能为影片创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用以深化视觉效果;(4)描绘景物,使用它描述画面中富于动作性的事物或情景;(5)剧作功能,它直接参与到影片的情节中去,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元素;(6)加强影片艺术结构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用它衔接前后两场或更多场戏,组接同一时间不同事件的若干组画面的交替、同一事件的若干个不同侧面的各组镜头的交替,电影时间空间的跳跃、交错等。而电影音乐在情感的表达和推动剧情发展上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语言不能到达时,音乐就出现了”。
在众多的音乐电影中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改写而成的《音乐之声》可谓颇具代表性。这部影片曾获得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音响等多项大奖。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而这个动人故事中又缺少不了很多动人的音乐。
《音乐之声》清新有致,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在各国的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而受欢迎的原因恐怕要归功于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被视做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松。《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虽然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丝毫无损主题和形式上的出类拔萃,幽默的对白和情节,更把观众逗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音乐之声》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艺术作品的范畴,从艺术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来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但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精彩的配乐。
影片的开始,玛利亚在山坡上唱歌,歌声美丽、自由,深深感染着观众。她听到修道院的钟声后狂奔回修道院,伴着紧张急促的音乐,观众不仅与她一同紧张。在修道院,院长与老修女讨论后认为玛利亚不适合当修女,让她前往冯•特普拉上校家当家庭教师,故事才真正开始。上校家的七个孩子自幼丧母,上校因为丧妻之痛和长期军舰生活变得严肃刻板,不太关心孩子,所以他们有一点淘气,甚至有一点叛逆,固执的拒绝别人的关爱,但实际上他们渴望有人好好的关爱。玛利亚试着让他们接受自己,而孩子们对他态度的转变,从那个吓人的夜开始,她的歌声抚慰了孩子们孤独恐惧的心灵,也渐渐温暖了上校冷漠坚忍的心。
影片中另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哆来咪》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玛利亚用窗帘布做了七套游戏服,带领他们徜徉于大自然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欢快的歌声让观众融入其中。一路欢歌,一程笑语。可是回到家里以后,情节开始有了波折,上校带回了他的未婚妻男爵夫人,孩子们面对将来的继母,有点胆怯。为了欢迎男爵夫人,上校举办了一场舞 7 会。偶然间,上校和玛利亚跳起了舞,彼此的爱慕也渐渐伴着悠扬的奥地利民族舞曲旋转、明显。但玛利亚认为自己不应该如此,连夜逃回了修道院。与此同时,在晚会上,七个孩子用特殊的方式向大家道晚安,一首《晚安,再见》优美恬静,似乎让观众也松了一口气。玛利亚在老修女的劝说下决定面对一切,终于和上校结成眷属。似是美满的结局。
但是,纳粹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幸福生活,奥地利被德国吞并,上校被迫到德营接受新的职务,但他不愿背离祖国,毅然选择了举家逃离。在临行前的表演会上,冯•特普拉全家人的歌声打动了在场所有人,包括银幕前的观众。那一曲深情的《雪绒花》更是点燃了在场者的爱国热情。后来,他们借机从会上溜走,躲进了修道院,这时音乐淡出,恐惧的等待,狂乱的心跳,一直持续,直到纳粹党卫军发现他们,他们在慌乱中逃走,音乐才骤然响起,急促而紧张。但当修女们向主忏悔他们对士兵的车所作的事情后,音乐就快乐了。最后的他们,跨过了高山,走向了光明的国度。
《音乐之声》是这样一部将剧情与音乐如此的完美的结合的电影。她的诞生,让我们看到了音乐对情感表现、剧情发展的帮助与作用。
电影音乐在电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现在的电影已离不开音乐。有些电影,离开了音乐,就会很难说清呈现了怎样的面貌。相反,只要有了音乐,不懂电影的人,也能从音乐中读到一些东西,这是电影中其它元素所无法取代的。一部好的电影,必然有深入人心的音乐,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音乐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在观赏电影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欣赏电影音乐,因为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论电影音乐的基本功能》 张建明
电影评介 2何晓兵 《契合:电视剧音乐的价值支点》(《中国音乐》2004.1.)3魏南江 《影视声音造型艺术论》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8年11月第1版 4陈斌 程晋 《影视音乐》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8
第二篇: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狮子王》音乐赏析作者:学号:
音乐作为影视艺术的一个要素,在和其他要素相结合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这时其不是作为独立的纯音乐艺术,而是作为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花卉这作用。在一部影视作品中,音乐有时只可能发挥着一种作用,但更多的时候,特别是在电影、电视剧中或专题节目等节目中发挥着数种作用,而且由于音乐与画面结合方式的不同,电视音乐还会产生新的意义。
动画片《狮子王》以绚丽的色彩、动人的音乐、夸张的形态、幽默机智的语言和人性化的动作,赢得了无数儿童的喜爱。而本片史诗般的宏大场面和意味深长的人性的演绎又引起成年人有关生死轮回、智慧传递等终极问题的哲理思考。同时电影的音乐也是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成为迪士尼动画的里程碑作品之一,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这部电影和它的音乐。
《狮子王》中的音乐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滑稽舞蹈等多个方面汲取养料,运用多元化表现形式创作出优美动听、便于流行、合乎大众情趣的作品。在本片中音乐与影片相结合,音乐对影片中的环境,语言等起到烘托的作用。背景音乐让观众在无形之中想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实现影片打动观众的目的。
故事发生在非洲的大草原上,影片开始一声极具非洲土著特色的男声高歌,震撼心灵,伴随着旭日升起,万物复苏,随即而来的缓和而又富有节奏感的旋律是动物们前进的步伐。这首《生生不息》,不仅仅只用管弦乐来当伴奏,而且还加入如踏脚、拍手、击鼓等配乐。将他们几种组合起来就形成了非洲草原上独有的地域音乐特色,同时又配合着原生态的人声合唱,表现了广袤无垠的非洲大草原的磅礴生机,昭示着生命轮回、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和生命意义,为影片奠定下史诗般大气雄浑的基调。让我们对非洲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并且在《狮子王》的最后一段配乐中,《生生不息》的旋律再度响起,不仅使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而且还升华了主题,让人觉得感动与震撼。
作为主题音乐的《荣耀大地》贯穿影片,在不同的段落采用不同的演奏方式来表达影片的内涵。先是一支长笛独奏,柔和的旋律配合着画面转到了雨季。这时,浓厚的合唱加入,乌云密布、大雨滂沱、电闪雷鸣。紧接着长笛独奏又一次出现,情绪转为活泼,把沙祖的开朗、幽默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整段音乐在女声独唱声中结束,暗示着辛巴走上国王之位的坎坷。而后出现在木法沙和辛巴的对话中,《荣耀大地》开始由弦乐在低音区出现,忧郁的情绪表示木法沙对儿子的关爱和担忧,同时也预示辛巴的前程将会遇到磨难。在木法沙跌落悬崖的一刹那,音乐骤停,在空旷死寂的山谷中,只剩下辛巴的呐喊,辛巴发现了父亲的尸体,由弦乐器和和合唱队演奏的主题音乐《荣耀大地》变成一首慢速的葬礼进行曲,音乐变得婉转凄凉,抒发了辛巴的无助、自责与痛苦之情。经过一系列的波折,辛巴在另一片土地上快乐的成长着,当娜娜和长老找到辛巴请求他回去时,辛巴犹豫不决,辛巴在星空中又听到了父亲的声音,父亲要他回去夺回国土。这时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旋律再次响起管弦乐队和合唱队一起鸣响,在这里主题音乐的情绪又变得充满激情和信心,音乐的突转显示了辛巴的心理的变化。影片的最后,当一切不平静都回归平静时,辛巴终于成为荣耀国的国王,《荣耀大地》的主题音乐再次想起,在弦乐器的演奏下,主题音乐对于情感揭示和渲染气氛都引起了共鸣。
《狮子王》以其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情节打动了无数人,在动画史上创造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整个影片通过巧妙的使用了音乐在影片中烘托环境和语言,深化主题,刻画人物内心活动,使观众产生心理影响,向人们展示了关于人性的深刻思考和生命的重大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部影片只有配上音乐、音效等声音效果之后,才会形成声画合一的艺术形象。
总的来说,电影的成功靠的是电影吸引人的情节、绚烂的特技、和动人的电影配乐,它们之间的完美契合才能打造出一场好的视觉加听觉的盛宴。音乐的抒情和影片情节的抒情交互感染形成审美主体。在我们观看影片理解剧中人物的感情时,音乐适时出现,可借由音乐来宣泄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反过来,音乐又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阐释了画面抒情的内容。画面和音乐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来增强影片的抒情效果,这也正是影视艺术中视听结合的魅力所在。
第三篇:浅析色彩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
浅析色彩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
摘 要:色彩是影视艺术的基本建构元素,在当代影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电影中担当着再现客观事物,交待环境;用色彩的视觉表达情感、渲染意境;用色彩的语言来表达内容的内涵,形式的美感;用色彩的象征,张扬个人的个性,引起观众的共鸣的作用。而色彩视觉效果的审美价值,正是由于融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感受、情感、意念,才使得画面色彩关系更为热烈,更加具有冲击力。
关键词:色彩;作用;叙事;象征
色彩随着彩色电影的出现在电影中运用却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虽然在电影中运用色彩的历史不长,而色彩已成为电影艺术的基本建构元素和造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电影艺术产生冲击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色彩在电影中仅仅发挥再现客观事物的写实功能。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色彩衍生出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成为电影艺术表情达意、参与剧作造型、传达象征意蕴的基本元素,不少导演甚至是独具匠心地夸张和造假,强化某种色彩。正因为有了色彩使得电影艺术以一种再现艺术的美学品貌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而独具魅力,丰富强化了电影的主题。
现将电影的色彩作用归纳如下:
一、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
这种色彩的运用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的,这里的色彩是构建影片的一个因素,它和影片中的形象等诸元素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影片的框架,影片中的一切情节和故事都是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的。比如一些怀旧的影片,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运用土黄色调来表现黄土高原的贫瘠,象征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人们是无法逃脱被大自然吞噬的命运的。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通篇采用红调,张艺谋向我们展示了东北人的血性,和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的英勇不屈。像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等等,就加上一层淡淡的黄色,制作出年代久远的感觉,与现在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电影《无极》中人物穿上色彩华丽、美纶美换的服装,而背景则沉沦在一片昏暗平淡的色彩中,反映出电影中人物外在的尊贵与内在的空虚委蛇的反差与对比。
二、、烘托影片氛围。表达人物感情,产生情感互动
影片《海底总动员》中尼姆和爸爸到海底学校的一组镜头,用各种绚丽的橘红色、粉紫色、大红色、草绿色等色彩来装点画面,营造出一种斑斓、和谐、活跃的气氛,而当尼姆不听从爸的劝告执意要离开大家去那艘大船边冒险的时候,画面一下子变成以深蓝色为主的大面积海水,这其中掩映着尼姆那娇小的朱红色身躯,形成冷色与暖色色性上与面积上的强烈对比,使观众的心为之收紧。那一片深蓝色的水域和远处灰黑色的模糊的大船底部预示了一
种莫名的危险。在这组镜头中色彩对剧情的推动与演进作用是显见的,从开始的兴奋、喜悦到后来的恐惧、紧张,除了故事本身的情节以外,色彩心理学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色彩还可用以确立和展现整部影片的总体悄绪和主题基调,表现影片的风格 《英雄》讲述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关于残剑和飞雪的故四个故事分别用情杀、假死、殉情和殉义描述了残剑和飞雪的最后结局。全片以黑衣无名自述十年练剑作为开端,同样一袭黑衣的皇帝不断引导出一段段色彩斑斓的猜想画面。整个画面以黑色为基本起调、肃穆庄严。色彩运用的形式终究是为内容服务的,在这部影片中色彩不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还与情节的结合恰如其分,兼具区分故事情节的功能。
四、色彩具有象征意义和表现性
自远古开始,在很多领域里,色彩被编码以后成为通讯工具,这是色彩象征意义的开始。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色彩习惯,会使得一些色彩感觉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永恒和象征。在电影中,往往会通过人们对色彩存在的一些固定联想而设计影片的色彩。影片《 辛德勒名单》在浓黑与惨白中的出现了两次红色形成的强烈对比,一次是身穿红色外衣的小女孩不屈地走向死亡,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的时候,她已经成了躺在运尸车上的尸体一次是烛火,给人温暖与希望,通往新生,同时又仿佛会刺痛你的双眼,憾动人心。张艺谋拍摄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幻笼在大面积阴暗、沉闷的压抑环境中出现已不是喜庆的象征,暗喻着封建女性生命中的渗淡、悲哀凄凉、苦闷等心理情绪。《英雄》色彩的运用中,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炽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回忆,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都体现了色彩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全片的总的倾向和风格。
五、在同一部影片中运用不同的色彩,可以生动地表现幻觉、回忆与现实之间的不同情调,转换不同时空内的情节,并创造特殊的审美趣味
影视作品中常常在全片中用色彩和黑白的变化进行表现戏剧内容,第一种表现情节的不同时空,或者用彩色片表现现在时,用黑白片表现过去时或者反过来。总之,运用它只是为使不同时空易于区别,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现实部分为黑白片,过去时用彩色片表现爱情之美好,第一种是表现与再现相区别的心理时空。第二种是表现与再现相区别的心理时空。《辛德勒名单》 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狄人人恐怖罪行的电影。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火绝犹太人的恐怖,当影片到末尾,犹太人走出集中营,获得自由的时候,影片由黑白骤然转向彩色,一时间大放光彩,由压抑阴沉的黑白两色到丰富的色彩,形象的展不了人们摆脱死二走向光明的心情。这样一部让世人震惊的影片与恰倒好处的色彩运用及处理密不司分的。
以上所述,可以得知影观作品中色彩的运用不应是客观世界的重复,不应该是色彩的堆砌,也小应该是色彩形式的游戏,而应该是有助于深刻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环境、交待细节、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
第四篇: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 _…__…__…__…__…___…__线__…__…__…号…考…__…__…__…__…__…__…__…__订__…名…姓…__…__…__…__…__…__…__…__…__…级…班… 装………………………………………《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研究者:王晨 研究背景 初一下半学期,学校给我们开展了研究性课程,这门课程的出现给我们沉重的学习增加了许多调味剂。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过动选课题那天,对电影音乐情有独衷的我怀着无限的憧憬选择了《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这门课程。研究过程 第二次活动分组派职责的时候,我和其他七位同学一起组成了第三研究小组,并担任了资料搜集的职责。经过精心的策划、激烈的讨论,我们选择《天下无贼》以及《无间道》作为我们的研究题材。选择它们,是因为其中的音乐让我们感受至深。就如《天下无贼》中“贼公”王薄为了保护农民傻根的六年辛苦的血汗钱不被贼头偷走而牺牲的一瞬间,音乐缓缓地响起,杨坤开始在轻轻地吟唱,在那时,我们似乎身在其中,眼泪夺眶而出。我们就可以说是演员的演技精湛,让我们那么感动,但不可否认,这环绕于情节周围的音乐才是不可或缺的,是音乐让高潮更加高潮。是音乐让我们感受至深。它让我们的情绪时起时落,并且让我们深深的沉醉其中。研究心得 我爱电影音乐,因为它象绿叶一样铺垫了整个故事情节,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电影的芬芳。我更爱学校为我们开设的这门研究性课程,它让我们的初三生活更加丰富精彩,并且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第一次感受到合作、研究的快乐。说明:本研究得到了李云、刘丽丽等同学的帮助,音乐老师陈华指我了很多指点,特此感谢。
第五篇:浅谈音乐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70年前,中国人民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之后,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军民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是取得这场胜利的重要保证。而在抗战期间涌现出来的音乐作品,无疑是夺取抗战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对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正是那一首首抗战歌曲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作品。它诞生于抗战时期,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如同一篇好的文学作品能振奋人心一样,《黄河大合唱》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唤醒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灵魂,它激励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消灭日本侵略者,重建美好家园。
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同时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它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唤醒了人民的灵魂,激起了人民的斗志。认真聆听《黄河大合唱》,你会不自觉中感受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更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
另一首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抗战时期诞生的音乐作品----《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的创作者是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1934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广大的国土上践踏,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然而,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力却沉溺于纸醉金迷中,尤其是名流云集的大上海。著名剧作家田汉有感于此,决心写一首鼓舞全国人民抗日斗志的好歌。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伴随着“一二·九”运动的**,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是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中国人民高唱着这首雄壮的乐曲,激昂的旋律动人心魄,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战士们高唱着它奔赴前线英勇作战,民众们高唱着它捐钱捐物慷慨支援,学生们高唱着它在街头游行宣传。
还有很多抗战时期的音乐作品,例如《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八路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太行山上》,等等。这些作品就像一声声号角,发出了向日本侵略者反击的动员令,使民众听之振奋,使敌人闻之丧胆。它们是一个民族在危亡之际所发出的呐喊,是民众的心声,是时代的最强音。
为什么音乐能够对战争进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源于它可以将政治信息以艺术化的形式简洁直观地表现出来。加之易于传唱,富有感染力,所以其对于动员人民、增强凝聚力、鼓舞士气的作用无可替代。毫无疑问,抗战时期的音乐作品对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