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时间:2019-05-15 10:5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第一篇: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一、影视资源的科学定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影视资源不仅能够有大概的认识,还能够熟练地运用。影视资源成为我们休闲娱乐,以及家庭聚会、约会等场合的必要工具。从广义上来讲,影视资源是电影和电视呈现的全部内容,包括文学、音乐、文字、舞蹈和戏剧等等多种表现形式,它是艺术形式的综合体现。但是从中学语文教学这个角度来看,则更加注重影视资源的审美性和内涵性的应用价值。

二、影视资源逐渐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历程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电影问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视诞生,人类的文化传播方式悄然发生变化,电视机、录像机、VCD等迅速普及,家庭影院进入寻常人家,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影视媒体,视觉文化已成为时代潮流。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向前发展,那么,怎样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国家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强,对新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注重学生写作、阅读、表达、口语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广度和深度,努力为学生创设有活力的课堂。现在,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整合不仅适用于中学阶段,而且在小学、中学,甚至在大学都已经成为教学必备工具。正因为影视资源的迅速普及,对它的运用还存在不少的缺陷。

三、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整合和运用的方法

(一)通过观看有原著材料的影视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理解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化的习惯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影视技术的革新和创新,为教育改革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这些高技术工具利用声、色,以及传神的动作和演员们入戏的表演,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中学生在接受一些复杂抽象的文化时,往往感觉难懂,但是如果借助影视资源这一得力的助手,会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猛然发现,原来这些文化也不是怎么枯燥。不仅娱乐了学生,达到了劳逸结合的效果,还使得学生对这种文化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利用一种学生熟悉并且容易接受的方式促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阅读方式由浅到深的转变。

(二)鼓励学生亲自制作课件,通过课下的准备工作和课上的讲评,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仅仅掌握书本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要迎合如今社会对信息技术要求,掌握信息技术。组织课件讲评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做好课下预习的准备工作,还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正确对待信息技术手段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四、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影视来源于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即使影视有所改动,它的基础也是原著的文学作品。影视具备特有的声音、颜色和形象优势,使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培养起对美的理解力。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根据有限的剧情设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或者是课本内容的理解。

(二)扩充学生学习知识的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

语文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一些根据中外名著改编的影视剧,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从而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目的,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

(三)潜移默化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在影视作品中,人物语言有着表现人物品质、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作品主旨的作用,有利于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打破传统的阅读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将影视资源引入语言文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影视资源为语文教学增加了充满活力的新因子,它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和运用是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篇: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江西省吉水中学易华明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由于民俗文化的集体性,说到底,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民俗文化是指由民间共同创造和享用的生活文化和世代传承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分为四大类:物质民俗,包括饮食起居、交通医保;社会民俗,包括社会组织(血缘、地缘、业缘组织等)、社会制度(人生礼仪,传统习惯等)、岁时节日以及民间娱乐习俗等;精神民俗,它包括古代民间习俗信仰。简要地说,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涵盖着现代民族风情习惯,比如说,过年要吃饺子,小孩子周岁的时候要抓周,见面打招呼的时候习惯性的问一句“吃了吗?”等等。

民俗文化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一个民族的民众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民俗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了解、吸纳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成为一代有文化有素养之人,成为一代心存文化之“根”的人。

首先,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少之时,他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都未真正定型,他们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都很强。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都或多或少的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许多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所侧重的加以点拨,在启发学生去思考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等方面,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中学生在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时侯,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新鲜感都很强,他们往往更喜欢学习趣味性的知识,更喜欢多姿多彩的课堂,对教师的照本宣科地讲解和枯燥无味的知识传授不感兴趣。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知识就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这些知识在课文教学中往往能满足学生的更多需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用一些有趣的谚语或一些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中学语文许多课文涉及了民俗文化和事项。如:

⑴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必修五《兰亭集序》)

⑵第二天天一亮,翠翠就同祖父起身了,用溪水洗了脸,把早上说梦的忌讳去掉了,翠翠赶忙同祖父去说昨晚上所梦的事情。

“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象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必修二《边城》)⑶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必修三《鸿门宴》)

由此可见,民俗描写已经成为文学作品有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材中有大量的人格榜样,在教学时发掘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而民俗文化的阐释与渗透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语文教学产生作用。

1、民俗文化有利于学生词汇的沉积与演变

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一种语言的结构方式、语义内容的揭示,了解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有的贮存在语言里,成为一种历史、或者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它的残迹和影子,有的一直传承下来,有的有了新的发展,形成新的民俗。纷繁的民俗事项,必然会促进汉语言词汇、词义的丰富与发展。

翻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尤其是在古代文学教材中,我们可以采撷到相当多的民俗词汇。这里,仅以“帽”来说明中国的服饰文化对服饰词汇词义的产生和演变带来的影响。

古代表示帽子的词有“冠”、“冕”、“巾”等。“冠”是我们平时在课文中最常见的服饰词之一,“冠”指的就是帽。

由“冠”衍生出来的词也为数不少,比如,我们都知道戴帽子要束带子,由此产生了“冠带”一词;古代贵族男子因为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节,结发加冠,以示成年,可以娶妻的习俗,于是产生了“冠礼”一词;如果与“童子”等表示年龄的词语相对时,“冠”的意思便偏重于成人,如《子路冉有曾皙侍坐》(《论语》)中有“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服饰装扮在古代象征着一种身份。《长江三峡》中有“屈大夫死日,有人在汨罗江畔看见他峨冠博带。” 《西湖七月半》(必修四读本)中有“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峨冠博带是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另外,“冠”字与其他字搭配,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服饰词汇。《释名·释首饰》说:“士冠,庶人巾。”可见,“冠”和“巾”原本是有等级差别的,士戴的是冠,贫民戴的是巾。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们可以从“朝服衣冠”一句判断出主人公在朝廷中的不俗地位。但是后来随着服饰的演变,冠与巾逐渐结合,“冠巾”一词也随之出现。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必修二)中周瑜“羽扇纶巾”中的“纶”即是“冠”的异体字,在这里表现了古代儒将闲雅的风度

繁复的服饰文化对词汇的丰富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正深刻地印证了这一论述。与此相同,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建筑、音乐、饮食等多种物质、精神在汉语言词汇中散发出来的语言魅力。比如:“五步一楼,十楼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的阿房宫(必修二《阿房宫赋》)揭露的是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墙壁上挂着“朱拓的大‘寿’字”,几案上堆着《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的房间摆设(必修二《祝福》)反衬的是主人家鲁四老爷的道貌岸然。又如,茫茫江水中悲切的“琵琶”流转(必修四《琵琶行》)唤起了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感;再如,精美的“樽”(必修二《念奴娇·赤壁怀古》)寄托的则是作者洒酒酬月,慨叹“人生如梦”的情怀。

2.民俗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民族情感和审美趣味。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许多经典古诗词的丰富内涵往往是通过具有民俗风情的事物来表达的,例如“月”“柳”“菊”“茱萸”“龙舟”等。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作者柳永飘泊江湖的感受。了解折柳送别这一习俗,那么学生就更加能体会到词人当时与恋人难分难舍的心境。在讲授这些经典诗歌时,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素材,可以加深学生对文

学作品内涵的理解。民俗经过历史的积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祭祖扫墓的清明节、包粽子祭屈原的端午节等,都表达出美好的民族情感。3.民俗文化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有关民俗内容,能够使中学生在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民俗与人民的生活相伴而生,反映人民的生活面貌,它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教给人们珍视友谊的挚情;“离乡背井时,怀揣乡井土”教给人们热爱家乡的真情;“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教给人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教给人们祈福的美好心愿„„这些都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的生活心态、美好理想,这些并非一时一地的风习,历经千年成为一种美的风范、善的追求、真的指归,这些对学生的熏陶和教育是不可低估的,它能把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髓传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如有涉及到相关的民俗知识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材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比如古代诗文中常常涉及到古代文人的“出世”、“入世”思想。作为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虽然在过去历代都有高人归隐乡里,如庄子、陶渊明等,但是,绝大多数的文人志士仍然是积极入世、爱国务实为国为民的。4.通过民俗文化尤其地域民俗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中学语文的广度。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学校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有关民俗内容的课外活动。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民俗专家或者有关老师给学生举行民俗讲座。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当地有民俗特色的节日庆典、植树活动、登高赏菊、龙舟竞赛等活动,从而使学生亲身感受民俗风情,受到积极的熏陶和感染。学生还可以开展有关民俗风情的研究性学习。参加有关民俗风情活动后,写出有关感受,写出调查报告。也可以结合乡土教材实地考察,开展有益的民俗活动,举行民俗知识大赛等。这样在课堂学习外,以多彩的生活激活学生的民俗知识兴趣,以健康朴素的民俗文化强化学生的知识人格,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对联是民俗文化中的精华,红白喜事,过年过节也都喜欢自己写对联,特别是过春节,在自家门口贴上自己书写的对联,表达出各种含义。这几年,不少地方中考也出现了对联题,因而可以结合语文学习中的对联知识,让学生收集身边或老家的对联,进行对联分析进而学习写简单的对联。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民俗教育可以更好地进行母语教育。从另一方面来看,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及生动多样的民俗教育形式,可以在改善中学知识结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中学生的心理追求和文化追求,有利于中华民俗文化的传播,从而为中学语文教学开辟出新的教学途径。

第三篇:网络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网络教学资源与语文学科开放性的特征一拍即合,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扩充了课堂容量,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学生感受,开阔了师生视野。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高中语文;作用;课堂容量;课堂气氛;感受;视野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与语文学科开放性的特征一拍即合,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教学资源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运用的便捷性,受到了越来越多高中语文教师的青睐。有人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而网络教学资源就相当于一条河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得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从寻找变成了筛选,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高效、便捷。那么,网络教学资源对高中语文教学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现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教学资源,扩充了课堂容量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模式,课堂传授的内容就是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参考书上的知识展示,学生能够从课堂上得来的知识也就局限在这个范围内。新课改的实施,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教学资源便显示出其巨大的优势。教师与学生可以合作,共同制订学习计划。然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知识储备再多的教师,都无法与海量的网络资源相比。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大量的知识,并可以将这些知识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们就能轻松掌握,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极大扩充了课堂容量。

二、网络教学资源,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支撑下,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课堂环节都能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例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安排、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导入方式。在学生活动环节,教师以前需要借助口传心记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做出指导。如今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利用更生动的方式指导学生的活动,如歌诀的形式、动画的形式等。学生被这些新奇的方式吸引后,就会学得更轻松、有趣。就连令学生头疼的测验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润色题干、精心设计题型使其变得有趣起来。可以说,网络教育资源为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能够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与现实状况,选取最能吸引学生的方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现在,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支撑下,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看,可以听,可以直观感受,很容易调动起学习热情。网络教学资源运用得当,学生整节课都会处在期盼之中、兴奋之中,而且多样的感官刺激不易产生审美疲劳。有了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是令人惊喜的。

三、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了学生感受

有些课文的语言习惯等,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学生无法通过文字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教师的讲解虽然很生动,但是也无法切实解决这一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失去阅读的兴趣。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走进”课文。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应片段。学生通过丰富的视觉感受,能够很容易地进入情境,设身处地地了解林黛玉及其他人物的心理反应与种种感受。这样的学习具有代入感,能够产生全新的体会和感受。

四、网络教学资源,开阔了师生视野

语文是开放的学科,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和学生主要处在学校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可能对社会之事有太多了解,这就容易局限语文教与学的视野。而网络教学资源的运用,恰好能够弥补这一欠缺。开放性的网络资源,为开阔师生视野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更丰富的语文知识,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例如,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时,总会苦于学生的见识少、走出去的机会少,以致无法对很多事物形成直观的感受。所以,布置一些作文题目后,教师会组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分享一些碎片化的感受,以此为习作提供素材。可见,教师作文题目的拟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实践活动花费了学生很多时间。更为关键的是,学生由于对世界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没有生动的刻画和深刻的体会,所以作文显得空洞无物。然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全方位感受,让学生对世界有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格局和格调。当前,虽然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参差不齐,但是网络教学资源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利用自己的教育眼光和专业素养,认真筛选网络教学资源,并不断加以完善,最终为自己所用,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夏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网络资源利用情况调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2]刘江江,姚菲.论网络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6).[3]张蔚蔚.新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5.

第四篇: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狮子王》音乐赏析作者:学号:

音乐作为影视艺术的一个要素,在和其他要素相结合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这时其不是作为独立的纯音乐艺术,而是作为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花卉这作用。在一部影视作品中,音乐有时只可能发挥着一种作用,但更多的时候,特别是在电影、电视剧中或专题节目等节目中发挥着数种作用,而且由于音乐与画面结合方式的不同,电视音乐还会产生新的意义。

动画片《狮子王》以绚丽的色彩、动人的音乐、夸张的形态、幽默机智的语言和人性化的动作,赢得了无数儿童的喜爱。而本片史诗般的宏大场面和意味深长的人性的演绎又引起成年人有关生死轮回、智慧传递等终极问题的哲理思考。同时电影的音乐也是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成为迪士尼动画的里程碑作品之一,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这部电影和它的音乐。

《狮子王》中的音乐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滑稽舞蹈等多个方面汲取养料,运用多元化表现形式创作出优美动听、便于流行、合乎大众情趣的作品。在本片中音乐与影片相结合,音乐对影片中的环境,语言等起到烘托的作用。背景音乐让观众在无形之中想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实现影片打动观众的目的。

故事发生在非洲的大草原上,影片开始一声极具非洲土著特色的男声高歌,震撼心灵,伴随着旭日升起,万物复苏,随即而来的缓和而又富有节奏感的旋律是动物们前进的步伐。这首《生生不息》,不仅仅只用管弦乐来当伴奏,而且还加入如踏脚、拍手、击鼓等配乐。将他们几种组合起来就形成了非洲草原上独有的地域音乐特色,同时又配合着原生态的人声合唱,表现了广袤无垠的非洲大草原的磅礴生机,昭示着生命轮回、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和生命意义,为影片奠定下史诗般大气雄浑的基调。让我们对非洲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并且在《狮子王》的最后一段配乐中,《生生不息》的旋律再度响起,不仅使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而且还升华了主题,让人觉得感动与震撼。

作为主题音乐的《荣耀大地》贯穿影片,在不同的段落采用不同的演奏方式来表达影片的内涵。先是一支长笛独奏,柔和的旋律配合着画面转到了雨季。这时,浓厚的合唱加入,乌云密布、大雨滂沱、电闪雷鸣。紧接着长笛独奏又一次出现,情绪转为活泼,把沙祖的开朗、幽默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整段音乐在女声独唱声中结束,暗示着辛巴走上国王之位的坎坷。而后出现在木法沙和辛巴的对话中,《荣耀大地》开始由弦乐在低音区出现,忧郁的情绪表示木法沙对儿子的关爱和担忧,同时也预示辛巴的前程将会遇到磨难。在木法沙跌落悬崖的一刹那,音乐骤停,在空旷死寂的山谷中,只剩下辛巴的呐喊,辛巴发现了父亲的尸体,由弦乐器和和合唱队演奏的主题音乐《荣耀大地》变成一首慢速的葬礼进行曲,音乐变得婉转凄凉,抒发了辛巴的无助、自责与痛苦之情。经过一系列的波折,辛巴在另一片土地上快乐的成长着,当娜娜和长老找到辛巴请求他回去时,辛巴犹豫不决,辛巴在星空中又听到了父亲的声音,父亲要他回去夺回国土。这时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旋律再次响起管弦乐队和合唱队一起鸣响,在这里主题音乐的情绪又变得充满激情和信心,音乐的突转显示了辛巴的心理的变化。影片的最后,当一切不平静都回归平静时,辛巴终于成为荣耀国的国王,《荣耀大地》的主题音乐再次想起,在弦乐器的演奏下,主题音乐对于情感揭示和渲染气氛都引起了共鸣。

《狮子王》以其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情节打动了无数人,在动画史上创造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整个影片通过巧妙的使用了音乐在影片中烘托环境和语言,深化主题,刻画人物内心活动,使观众产生心理影响,向人们展示了关于人性的深刻思考和生命的重大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部影片只有配上音乐、音效等声音效果之后,才会形成声画合一的艺术形象。

总的来说,电影的成功靠的是电影吸引人的情节、绚烂的特技、和动人的电影配乐,它们之间的完美契合才能打造出一场好的视觉加听觉的盛宴。音乐的抒情和影片情节的抒情交互感染形成审美主体。在我们观看影片理解剧中人物的感情时,音乐适时出现,可借由音乐来宣泄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反过来,音乐又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阐释了画面抒情的内容。画面和音乐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来增强影片的抒情效果,这也正是影视艺术中视听结合的魅力所在。

第五篇:浅谈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将影视资源引进语文课程,充分发挥影视的教育教学功能,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语文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语文的教学彰显出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影视资源

语文课程

开发 利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当今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电影、电视、其他图书、报刊、网络等等都是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的课程资源,做好影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为语文的学习找到丰富的资源,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初中学生的的文化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影视资源引进语文课程,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语文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语文的教学彰显出无穷的魅力。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在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如何有效利用影视资源。

一、紧密结合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选择和课文紧密相关的影视作品来为学生播放,使课文中的人物活灵活现,让课堂教学变得富有吸引力,也增加了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比如,初一课本中的《木兰诗》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花木兰的人物形象,体会木兰作为一名女子,她那种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在教学设计时,可以紧紧扣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在这节课的开始前,播放豫剧《花木兰》中《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选段,通过电影画面的渲染,将学生带入课文美的意境当中,通过对《花木兰》电影片段中的形象的欣赏,学生自然会带着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古代女子?为什么男扮女装去替父从军等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探究之中。而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花木兰的形象就会渐渐生动、丰满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去观看动画片《花木兰》、豫剧《花木兰》等,通过影视资源的导入,很好地解决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音乐之声》,这是一篇著名的音乐剧剧本的节选,其教学的重点是主人公玛利亚的形象,难点是体会音乐剧剧本的特点。教者设计时,可以紧紧扣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两个环节:一是在学生阅读感知玛利亚的形象之后放映一个相关片段,然后让学生探究、比较、区别,从而导出剧本的特点,再让学生来朗读体会。二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播放电影的开头片段,既是欣赏,也是对教学内容形象化的再理解和小结。这样就能很好地将电影与语文课堂结合在一起。既解决了重点和难点,又缩短了探究时间,还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中体会出文本之美,感受到电影带来的视觉美感。

二、利用影视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

当今社会,电子产品的普及,生活节奏加快。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当下人们浮躁的心态和实用主义的观念也日益加剧,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被影视作品的观看所取代,这一点表现在对名著的阅读上,更为突出。基于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对优秀影视作品资源的利用,以此来促进对宝贵的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有多部中文名著和畅销书,都是因为改编成了影视作品,才广为传播。比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围城》《阿Q正传》《简爱》《哈里•波特》等等,因为学生更喜欢观看影视,这就给阅读开辟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学生对某些课文和课外读物的关注和阅读,往往是受热播的影视作品的影响。对此,教师要做好学生阅读的引导工作,一般可以采用的方式是对比法,在学生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针对影视的改编,去分析原著,找出不同点,来进行讨论。比如学生在观看了新版《水浒传》第71集《智取生辰纲》的电视剧后,对照课文,比较哪里进行了改,你认为导演为什么这样改,你认为改动得好吗?有的学生在随笔中写道:电视剧更搞笑,更直观。在引导学生读原著,看电视剧的同时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对原著的阅读分析也更加深入细致。

三、利用影视作品丰富的内容题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力

影视资源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通过精彩的画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力,启发学生通过对表象的分析,来进行综合的概括,形成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在学习《黄河颂》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诗歌中颂赞黄河,颂赞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笔者在课文的讲授中,插入了《上甘岭》《亮剑》《董存瑞》等等影视的片段,学生通过感受片中那些英雄人物的感人情节,再联想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那种雄壮无比的力量和无坚不摧的伟大气概时,对《黄河颂》的真正内涵有了深刻的体会,对黄河也有了深层的认识,从内心深深的震撼中,激发出了对黄河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的赞颂,也得到了难以忘怀的思想教育。

把影视引进语文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形象感染、艺术熏陶,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抓住那些最煽情的情节和镜头,渲染教学氛围,去打动学生心灵,促使其思想感情的内化。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最后部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教学时,可以将电影《城南旧事》中的几个相关桥段相机地引入课堂,比如英子去医院探望生命垂危的爸爸的情景、英子听了爸爸的话之后的表情等等,将整个课堂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又有隐隐的希望的氛围,然后再请学生交流体会。特别是,可以在结束欣赏《送别》这个片段,在歌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中,将这种氛围渲染到极点,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领悟到这首歌在电影中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暗示成长过程中的悲伤、离别。这样整个课堂就有了较为强烈的审美效应。

四、在影视资源的利用上,要处理好师生、教材及影视的关系

影视资源的利用,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种可以使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选择这些影视资料的片段时,要注意切实结合课文的难点和重点,要有较好的感染效果,在放映的时候,不能让这些内容占有过长的时间,语文教学不能因此办成了“影视课”。

在影视资源的利用中,教师是该项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要在认真分析和研读教材后,剪辑出能和教材完美衔接的影视资料的片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注意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老师和学生要构成思维的互动关系,把影视资料作为学好课文的补充,老师教学活动中的有效的辅助手段,有了这些辅助手段的帮助,可使老师高效地完成教学的任务,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结合语文课程的的特点,把好的影视资源引向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把影视文化吸引到初中语文的课堂中来,有效地发挥影视的教育教学功能,使它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的资源,这也是当前的创新之举,做好这项教学工作,我们的初中语文教育才能和着时代的节拍,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参考文献:

[1] 黄兴惠;谈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

[2] 闫绍伟;求真 求善 求美——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下载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 亨地中学申灿 1、使教学传递更加标准化.这一作用改变了过去因教师或地域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信息传递质与量上的差异,使学生能够通......

    浅谈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中学语文课改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成以“学”为主,被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所采......

    浅析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浅析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电影;电视剧;音乐 【论文摘要】:影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结合,"声音"的创作在现在愈加被艺术创作者们所重视。影视当中的"声音"成为与画......

    德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论文

    让德育的光芒照亮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

    背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背诵,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开发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良好作用。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方法始终没能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这对......

    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共5篇)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进行学习;同时它能创造出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别化学习,有......

    论文(手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手语”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如何选择恰当手语选择“手语”的目的——从机械学习向意义学习对迁移,从有效教学向优质教学的飞越。 2011年11月12日 浅谈“手语......

    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电视的普及使用也让影视资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各行各业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