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物塑造的13条心得
人物塑造的13条心得!一个人物是怎么被写出来的
人物首先是故事中的人物,剧作本身讲述的是故事,人物首先必须服从故事的逻辑,然后才有存在的意义,人物在故事中的所做所为必须符合人物的设定,合乎逻辑,他的行为才可信。故事与人物应是相辅相承的,故事催生人物,人物推动情节,人物的设定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必然性,情节的发展丰富人物的形象,最终帮助人物竖立形象。故事与人物皆是优秀剧作的关键,应该是缺一不可的。
1、你怎么看待你的角色
这是一个首先需要想清楚的问题。
你喜欢TA的什么?观众看到了吗? 你讨厌他的什么?观众看到了吗?
你想抱着什么态度来描述他?目前剧本,是这么写的吗?
更直接一点,赤裸裸地问自己:你有真情实感吗?你有把自己代入到人物的内心吗?你爱TA吗?你有被感动吗?这个问题若不想好,十之八九会写偏,会犯文末提到的那个致命错误,把角色不当人看。
2、逐步了解人物
深入剧作的过程,就是和角色培养感情,逐步了解TA的过程。一点点揭开TA的生活,并一点点理解TA的心理。
起初是听闻了他的奇闻异事,被他的无所不能深深震撼。然后开始好奇,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打听到他既有钱又年轻,却一直恪守单身,便很疑惑,他明明可以过另一种常规意义上潇洒的生活,为什么不呢?
然后和他聊天,逐渐理解了他的世界观和思考方式,同时也感知到他内心的障碍所在:一方面觉得他自得其乐,其实挺好的,一方面又替他着急,想要帮他走出封闭的生活。这种逐步深入的认知过程也应体现在剧作里,让观众和编剧一样,对角色好奇、疑惑、理解,最后产生共鸣。
渐渐的,当你对人物了解到一定程度后,你会感觉他就在你面前,你知道TA会怎么做,怎么说。对你而言,TA就是真实存在的,不管有原型与否。你介绍的不是一个虚拟人物,而是一个身边的朋友。
3、好故事的搬运工
当采访角色原型时,发现了不少让人十分意外的真相,细节生动并富有感染力,根本就不是编剧可以凭空想象的。那些不做田野工作的人,把“宝”全押在了自己的才华上。这风险极高,因为天才凤毛麟角。真正的天才编剧,是现实本身。
如果没有原型,你可以想象你身边和角色类似的朋友。譬如要写强迫症,就想想自己强迫症朋友会怎么做。
4、有稳定清晰的世界观
一般来说,主角的性格和世界观需要鲜明,充满存在感,让观众可以清晰地感知其立场。最理想的效果,就是在特定情境下,观众能预判该人物的选择。如果你设定一个情境(譬如重金诱惑、威胁),却不知道你的人物会如何选择,那就说明他的世界观还不够鲜明。
常常问自己,是否能预判角色的选择,是检验角色是否清晰的办法。
右边那个偏分头的贱人贪财好色、不择手段、忠于冷酷法理; 左边这位晨间剧女主角温吞、单纯、善良;
他们的理念冲突,撑起了整整两季的故事,强烈推荐《Legal High》
5、艰难的选择
我们都会面临两难的选择,最终的决定,反应了性格和情怀。我们会喜欢电影主角,往往是因为TA会做出我们认同、但是自己做不到的选择。让人物面临两难抉择,是塑造人物的最好方法之一。
杰克选择牺牲自己,跳下木板,让露丝活下来;《泰坦尼克号》法兰基拔下了氧气管,让麦琪尽早结束痛苦;《百万美元宝贝》两艘船上的人手握引爆装置,只要炸掉另一艘船,就能拯救自己;但他们选择不按下按钮。《黑暗骑士》
6、细节
一个巧妙的细节,也许可以事半功倍。
《深夜食堂》里,老板脸上有一道疤痕,导演和编剧从未解释过它是如何而来,但是这个细节加强了老板的气场。当老板向食客提出人生建议之时,显得更加值得信赖。
试问,如果是一个皮肤吹弹可破的小白脸和你深夜聊人生,你会相信吗?
7、前史VS性格
心理学上,喜欢把人们的性格和心结归因到童年;而编剧也喜欢把人物的性格和心结归因到“前史”。这是一种简单的因果逻辑,曾经的某事造就了现在的世界观,以至于有了如此这般的动作和选择。
这一招很好用,但用多了,容易变成偷懒。也容易使得人物变得过分简单,似乎一件事就可以影响一生,而人物在特定情境下,也就那么一种反应。
更有挑战的做法,是只写性格,不设前史。只用此时此刻的言行举止,把人物立起来。(要让故事成立还是需要严密的逻辑的)
8、从演员的角度想想看
如上所述,编剧很容易把故事的逻辑给简化。俯首皆是“由于A,所以B”的设计。当演员看到剧本时,他们会从更多维度去思考、感受这个人物,巨细靡遗地提问——TA是什么家庭、有什么爱好、喜欢怎么说话、有什么小动作、谈过几次恋爱、有多少朋友……
演员需要让自己彻底“进入”角色,体会每个细致入微的情绪,当然就需要了解角色的方方面面。这时候,你发现人物小传派上了用场。虽然诸多细节可能不会写到剧本里,但是可以帮演员完善对人物的想象。
9、从导演的角度想想看
有时候看电影,我会去注意人物的不起眼动作—— “为什么他要翘二郎腿?” “为什么他站得这么直?”
“为什么是先笑一下,然后再扇一巴掌?” ……
一般来说,电影中的细节都不是意外或者即兴发挥,而是精心设计过的。那么,导演在现场时,为什么要这么调度?这和人物性格、处境有什么关系?不断自问这些细节问题,可以积沙成塔,完善对于一个场景的想象。
10、对事件的反应
不同性格的人,经历同一件事,反应自然不同。
泰坦尼克号沉没,船上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做出了五花八门的选择,组成生动的群像。编剧需要去问自己,这个性格的人,会这么反应吗?譬如听到亲人被害的噩耗,可能第一秒是震惊,然后是伤心,再是愤怒……总之,不是单一的。
有时候,当你想象不出角色如作何反应,可能是你自己代入太深,失去了判断力;这时,不如把自己抽离出来,去想想其他电影里是否有类似角色,当TA遭遇了类似处境,会怎么做。
11、人物关系
关系,就是戏。
不一定直接写TA是什么人,而是看TA如何对待别人。女主角在男一号面前是一个状态,在男二号面前又是另一个状态。那么,人物关系出现了,女主角的性格也出现了。一个人喜欢什么人,会透露此人格局。
脑海中不禁闪过一些旧梗:女主越不搭理,男主就越喜欢她;二逼女主角看到男主角对流浪动物很温情,立马就坠入爱河。
当然,角色与自己的关系,也很有表现空间。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和社交时,判若两人,是不是很有戏?
12、主动VS被动
被动,是主角的大忌。如果他一直是被利用,沦为棋子,十分伤人物。
13、一个常见错误
为了剧情需要,任意安排人物的选择,并未忠实于性格。
编剧都喜欢计算节奏:在这里需要主角产生误会,在那里需要重归于好,还有在哪哪哪需要搞笑,于是乎,角色就这么被需求牵着走,要哭就哭,要笑就笑,失去性格和情绪的连贯性。
第二篇:红楼梦人物塑造浅析
红楼梦人物塑造浅析
人物是小说构成的首要因素,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主体,我们无法想象没有人物的小说会是什么样子。而《红楼梦》的人物性格塑造,无疑是古今中外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红楼梦》中的人物共有四百之多,光是生动而著名的就不下百余。其中一些思想性格身份地位类似的人,在曹雪芹的笔下,却能各人各面,千姿百态。曹雪芹塑造了一大批独具个性、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
说到《红楼梦》,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林黛玉这一主人公。她是曹雪芹极力刻画的一个人物。林黛玉,袅娜风流的贵族小姐,因父母早逝,寄人篱下。环境使她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她孤高自许,鄙弃功名利禄,辛辣讽刺和无情揭露一切腐朽现象。她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追求真正爱情和自由。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楚楚动人,惹人怜爱,多愁善感的女性,“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绝世美丽和超凡气质。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寄人篱下、父母双亡的不幸遭遇,“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的恶劣环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以泪洗面。
自然的,《红楼梦》里面的丫鬟也是各有千秋,其中给我留有最深刻的影响的莫属丫鬟晴雯了。
“心比天高”:十岁的时候被赖大买去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后来像礼物一般孝敬了贾母,但却没有一点奴性。她的爽直莽撞针对的是每一个人:宝玉、黛玉、袭人,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她实在不是一位好丫头,她从来没有摆正奴才的位置,即便要求宝玉爱自己,也是站在“人”这一个同样对等的高度上,不是奴颜婢膝,也没有温柔和顺,再用黛玉所说的便是“我为的是我的心”。身为下贱是她无法改变的命运,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弱小如晴雯是怎样为这不公平的命而抗争,她不愿服侍宝玉洗澡,她也看不惯别人的鬼鬼祟祟,她如此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果真使最明白女儿的宝玉另眼相看,由亲昵而升为心爱。看宝玉挨打支走袭人却让晴雯送手绢,我们已经明白晴雯与宝玉更贴心了。
“风流灵巧”是晴雯的又一大罪状,晴雯的灵巧确实给她惹了不了麻烦,对于她暴炭一样的性子,有如平儿般的人物知道体贴,能够理解,有如宝玉一样的主人知道敬重,多方维护。但最终也因一些人的无端猜测和故意陷害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抱屈长终。宝玉感伤不已,作《芙蓉女儿诔》以祭之。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的出的。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贾母还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相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在接朱哲娴外院西班牙语系 2011030200119 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活生的凤姐。
《红楼梦》的人物性格塑造,作者主要抓住了形象的复杂性、形象的立体感,平凡中见不平凡。表现了完整的感情流程。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化,肖像描写贵在传神,动静结合等等。最大贡献在于打破了传统的写法,使人物形象具有了现实力量和生命力,书中的人物不再是抽象的完美的神,而是具体的复杂的活生生的社会的人。从这个角度讲,《红楼梦》是第一部把人写成真正的人的伟大作品,是以形象反映生活,概括社会生活的本质,揭示生活的浓度的伟大力作。
朱哲娴外院西班牙语系 2011030200119
第三篇: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作为经典著作的水浒,含蓄地概括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变迁和演变,客观地揭露了顽固的中国伦理道德,以及那些伦理道德对国人的愚弄和危害。
在这里除了该书在思想上的成就之外,文学写作方面的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尤其是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成就。
在人物的塑造上,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所表现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特色。《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一切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按语”
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基本美学原则是“三境”说。他在《贯华堂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序一》中说: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圣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境也。
中国的山水画有一个类别就是写意的,在《水浒传》也运用了中国这一传统的文艺美学原则来描写人物,重形似而不拘于形似,达到了神似。“以形写神”,所以能使人物“传神”、“逼真”,达到“化境”。在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金圣叹评施耐庵对雪景的描写是“龙眠白描,庶凡有此”,“龙眠”指北宋画家李公麟。白描是绘画中一种朴素自然的艺术表现方法,不作繁琐的渲染,只用简单的数笔描绘出对象的形象
文章中只有写出人物性格中的“同中之异”,才能使人物形象逼真传神。金圣叹之前,容与堂本评《水浒传》曾提出“同而不同处有辨”,认为人物性格的特殊性是在对比中显示出来的,既要写出相同之处,又要写出不同之处。
鲁达、史进、李逵等这些人物都有共同的特点“粗卤”,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金圣叹根据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思想品质等精确地道出他们粗卤的不同之处,显示出人物的不同个性。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合乎“人情物理”,没有将英雄拔高、神化,认为他们既是理想的英雄,也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将英雄人物的行为写得合情合理,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显得自然可信。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性化”,即善于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举止、处事方式,来表现其性格的特殊。《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描写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赋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行动,个性化的生活态度,塑造出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
施耐庵对《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描写之所以被后人所称道,这还应归功于他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
施耐庵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点,并以此为中心塑造人物。杨志便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他的成功也证明了施耐庵个性化人物描写艺术的成功。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划他们的性格。
而一部好小说,其中的配角并非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因为尽管他们是配角,是小人物,可也是活生生的人,是社会的构成部分。就社会而言,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价值,“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李贽),《水浒传》在小人物的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小说中塑造典型人物是很重要的,典型人物塑造得是否成功,往往关系到整个小说的成败。应该这样说,《水浒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出色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但是,“人要有现实客观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周围的世界,正如神像不能没有一座庙宇来安顿一样。”(黑格尔语若没有这样一个自然的、社会的“周围的世界”,小说中的典型本身就会变得很抽象,从而失去他的现实性和真实性。而这个“社会的周围世界”,就体现在典型人物以外的一些次要人物身上,这些次要人物塑造得好坏,即这个“社会的周围世界”是否精彩,往往影响着典型人物的塑造。
在《水浒传》中王婆是一个善于投机钻营、损人利己的江湖市侩,也是一个串百家门的三姑六婆。她善于揣测人们的心理,能说会道。她能“教唆得织女害相思,调弄得嫦娥寻配偶”,她的性格特点,在她看出西门庆的心事以及为西门庆策划引诱潘金莲的两段描写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能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人是社会的人,他们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他们的性格受到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环境遭遇的影响和制约,也随着生活环境和遭遇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小说写出了不同英雄人物走上梁山泊的不同经历。从中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以及他们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方面,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经历是非常典型的,他在经历了生与死的坎坷人生经历以后完成了思想的转变,作者将这一人物刻画得最为出色,也最具有典型意义。
小说用一系列的情节来描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曲折过程,这个“逼”字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得非常鲜明突出。林冲所感受到的并且使之非常不满的黑暗社会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使他想苟安而又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无路可走的时候,才最后走向反抗,走向梁山。
作者将林冲性格的特点及其转变,写得如此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真实自然,就是因为这种思想性格是植根于现实土壤之中的,人物思想性格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又在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中发展变化,这是《水浒传》人物描写的高明之处,也是它突出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王婆和何九叔,尽管都是下层社会中世故圆滑的代表,但却一个圆滑得很毒、钻营、损人利己,一个圆滑得中庸,不愿招惹是非。两个同类性格却又存在鲜明差异的小配角,在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复杂性的同时,更衬托了武松耿直、勇猛、疾恶如仇的粗犷性格,反衬出武松敢做敢为的豪爽。
这就如同“烘云托月”的道理。画云是为了画月,云画不好,月也就画不好。当人们被月亮的美所吸引时,可能不再注意到云彩的美,但这正体现了云彩美的价值。同样的,为了“画”好武松这一形象,作者下功夫画好了作为烘托武松形象的王婆、何九叔,甚至郓哥。虽然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逼真传神,使得人们看过《水浒传》后,被武松的性格特征所吸引,赞叹这位力大无比,且极有正义感,敢做敢为的打虎英雄。其实,这不仅仅是因为武松这一典型形象本身塑造得好,当我们回过头来仔细看看时,却发现了作为小人物,作为配角的王婆、何九叔、郓哥等人所起的作用。正是这些小人物的成功塑造,才使得小说的主人们有了生活的空间,才使人们感受到了典型人物的真实,社会的完整和人物性格的鲜明。
《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确实是不平凡的,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作者总是满腔热忱的歌颂他们,赞美他们,总是将美好高尚的思想品格,强烈的反抗精神,高强的武艺赋予他们,使得他们一个个光彩照人。但是同时,作者又未将他们神话,而总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性格和心理,因而充满了生活气息。不仅读者可以理解,而且能够感受到这些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作者对武松的倾情刻画来看,武松其实被作者刻画成了生活化的英雄人物。
《水浒传》中如果在打虎以前不让武松喝酒,或者说未让他喝足,那也就不能打死老虎。不喝酒就不能打虎,不喝酒就显不出英雄本色。所以说同样一件事情,比如说喝酒,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情景,就要做不同的艺术处理。艺术表现要取得成功,要让读者相信和接受,就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不能脱离生活的本源。
其次是写武松既胆大,又胆怯。当店家告诉他山上有虎,劝他在店里住下时,他反倒说人家要谋财害命。这里面既有武松长期江湖生活的经验,也包含着暴躁,不讲理,强烈的个人主义因素。说是不怕老虎,其实含有吹牛的成分。但是武松谈虎而不色变,敢于上景阳冈,毕竟还是胆气不凡。但当他看到官府榜文时,却胆怯犹豫了。此时,作者对武松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描写非常的出色:“我回去必叫人耻笑,算不得好汉。难以转去。”“怕什么,且只顾上去,看怎的。”“什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其实,这都是些为自己壮胆的话,从中透露出的是内心深处的胆怯。武松争强好胜,很爱面子,虚荣心极强,他把丢面子看得比丢性命还重要,明知上山有危险,但还是硬着头皮上去,这就是他一面心中胆怯,为自己壮胆,一面硬挺着走向有老虎出没并且伤了许多人性命的景阳岗,这种矛盾心理充分体现出了武松的性格特征。这是武松的缺点,也是他的英雄本色。如果写武松知道山上有老虎却丝毫没有害怕和胆怯,人物就会因为缺乏生活依据而变得让人不可置信了。再看老虎出场之后,作者是如何写武松的:“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化作冷汗出了。”看见了老虎真的来了,还是害怕。这样写效果如何呢?不但不损害英雄形象,反而更好的,更真实的表现了英雄。不怕,不惊,就不是人了,那是神,就会失去真实感,就不会感动人。这样的表现,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更体现了艺术的真实。这时武松又回到树林,找回打折了的半截哨棒,这才将老虎打死。这是写得很真实的,因为此时的武松已经没有了力气,只有用哨棒才能把老虎打死,又因为此时老虎已经无法动弹了,所以武松才能抽身去找哨棒。到此,作者已经将武松那超人的神威和武艺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这虽然是夸张的,理想化的,但又是合情合理,真实可信的。这里既有生活真实的体现,又有作者艺术的创造,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
施耐庵肯定没有打过老虎,也没有看见过别人打老虎,但他写打虎写得如此生动真实,入情入理,有声有色,这是因为作者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类似的生活经历进行了艺术的集中和概括,在现时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夸张。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
作为一个生活化的英雄人物,武松有优点也有缺点,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时,紧紧抓住了他的优缺点的彼此消涨过程,让人们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认识武松。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总是把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在“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中这样描写:“楼上石秀只就一声和里,掣出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石秀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只此寥寥数笔,通过对石秀几个异常敏捷动作的白描,把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
《水浒传》的另一特色是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他们各自的性格。这种对比方法,不仅表现在一些主要人物身上,就是在一些次要人物身上,也运用得很成功。
《水浒传》有时也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塑造人物个性。如武松打虎时,借哨棒打断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他全神贯注的紧张神态,渲染了这场恶斗的气氛,也为以后的赤手空拳打虎做了合理安排,从而突出了他的神力和勇武。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不仅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成就;同时也体现着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而且又是被高度理想化了的。
因此说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非但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使《水浒传》成为我国小说史上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运用得较好的作品。
《水浒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表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这是继承话本的传统而来的。话本是说给人听的,为了引起听众的兴趣,特别忌讳离开故事情节去对人物环境、外貌、心理等作静止、冗长的描绘,而要求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当然,和宋元话本比较,无论人物环境的渲染,人物典型化的高度,表现手法的多样等方面,《水浒传》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比话本无疑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同时又是富有变化的。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勾连的。这种安排固然是由于继承了“话本”表现手法的特点,把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集中起来叙述;但更主要的还是为全书的内容所决定,即通过不同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来展示起义斗争的广阔画面的。小说结构的完整,还表现在开端、高潮和结局等安排的精心设计上。
第四篇:职业化塑造心得
心得
2013年7月14-15日,我们参加了分行组织的为期两天的《职业化塑造》专题讲座,谢言川老师从如何建立职业化观念、职业化态度和如何形成职业化行为进行了阐述,围绕“快乐地做必须做的事”这一主题,通过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如何确立工作使命、工作意愿、工作价值观和如何建立创业心态、积极心态以及如何进行自我激励等内容。通过学习,使我收益颇深:
一、了解什么是“职业化”?快乐地做必须做的事,这就是职业化。强化你的品质是永远要做的事。扪心自问自己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吗?
二、认识“观念管理”。联系实际工作,注意:
1、小心变成职场 “植物人”。
2、自我发现,设定你的终极目标。
三、明白“态度管理”。态度比技能更重要!职业化态度能够获得普遍认可的原因,就是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发现:很多“团队白痴”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可思维方式、待人处世和行为言谈却如同低能,要是任其发展,迟早会变成“白痴团队”。
做一个职业化的员工我以为最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融入
职业化的团队去更好地工作。职业化的团队是由职业化的员工组成的,因而职业化的团队也担负着为每一位员工设计职业生涯的重任,只有当员工感受到自己在这个团队中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包括能力的提升和团队的认可,以及归属感和物质的回馈,他才能把自己视为其中的一分子,毫无怨言地付出,为团队的目标孜孜不倦,所以职业化的团队应该是目标明朗,具有人性化和人情味的。在任何时候,可以说职业化都是构建团队的“基石”,更是一种“1+1大于2”的企业精神,能让企业形成一股集体向前的力量。职业化的团体不是个人的功劳,需要团队中我们每个成员拥有这种精神和意识。
第五篇:浅谈金庸小说人物的塑造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徐
清
【内容提要】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人们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阅读已经变成了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元化的阅读媒体为不同需求的人们带来无穷快乐,作为中国的武侠小说代表的金庸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金庸小说的不同类型人物形象深深的刻入许多人的脑海中。金庸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栩栩如生,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仅是活在小说里,而更多的是在现实中,在每一个时代里。所以我们可以说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只存在于哪个时代,而是贯穿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
【关键词】武侠;塑造 ;人物形象
中国武侠小说的历史非常悠久,如果从唐传奇算起,距今也有1200多年了,其实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游侠列传》。武侠小说在清代出现了第一个创作高潮期,以《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为代表,它们以完备的体式、丰富的表现技巧和多样化的叙事模式,掀开了武侠小说发展的新篇章;在“五四”前期,武侠小说的数量不多,影响也不大,但武侠小说作为文学的一股潜流,已经在慢慢的酝酿之中,在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等影响下于40年代达到高潮,出现了章回体写现代事物的武侠小说。虽拥有广泛的读者,但它在创作方式上也并非尽善尽美,如他们笔下描绘的“江湖世界”,展示的社会生活面比较窄,现实的教化功能不强,有些作品甚至出现消极浪漫主义的倾向,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他们所描述的侠义行为和武功招式,有往往跳不出清人侠义公案小说的旧框框,逐渐趋向公式化、概念化和模式化,较少创新,一度被批判,被定性为封建小市民文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批知识精英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猛烈的攻击,其中包括对武侠小说的过度批判,这并没有让其消失,反而是平行发展、相互吸收和借鉴,还深深滋养了金庸时代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创作。
与此同时在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一批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才使得武侠小说的文学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他们把风土人情、典章文物、佛经道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等中国精深的传统文化融入武侠小说中,从而增强了武侠小说的文化意蕴和可读性,引起了市民包括文人的阅读兴趣,使得难登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在文坛光芒四射。创作上金庸独辟蹊径,力求突破传统武侠小说那种陈旧的创作模式。他一方面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新武侠小说中,摒弃旧武侠小说中存在的糟粕;另一方面又借鉴“五四”新文艺和西方近代文学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还灵活地运用了一些现代电影和戏剧中的表现手法,造就了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金庸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十四部武侠小说的出世。
金庸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重要人物,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简单的某一类人物形象,而是纷繁芜杂的人物类型。他独辟蹊径,突破传统武侠小说那种陈旧的创作模式,借鉴新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人物,如:慕容复、岳不群、乔峰、郭靖、令狐冲、段誉、韦小宝等等一系列形象,已达到揭示中国从古自今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和普通人性在特定情境下的必然表现,这也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一、“家”字当先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显而言之,说的就是金庸笔下的乔峰与郭靖。他们虽不
是九五之尊,但是却可以为国家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为辽国人的乔峰在知晓辽王耶律洪基意图谋宋情况下,毅然鼎力相劝,只可惜始终无法劝服辽王放弃,还使辽王产生了杀机,让穆贵妃利用阿紫在乔峰的酒里下毒,让其失去内力被捕。幸好阿紫得以逃脱,并通知中原人士前来相救。乔峰虽被救出,但当时受伤的人太多,很难逃脱辽兵的追杀,于是,乔峰在雁门关挟持耶律洪基,逼他答应有生之年不得侵宋。此后,乔峰便以箭穿心,以死了清与辽王的恩怨,劝退辽兵。对于郭靖而言,金庸在《神雕侠女》中也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到了《倚天屠龙记》也还要写上“郭靖夫妇终于死在襄阳围城之役,城破人亡”。能横跨三部作品的侠,大概也只能是郭靖这样的以国为先的大侠吧!
二、“名”字入魔
他“虽然名叫‘不群’,却十分喜爱朋友,来宾中许多藉藉无名,或是声名不甚清白之徒,只要过来和他谈话,丝毫不摆出华山派掌门高人一等的架子。”甚至“与人过招也毫无霸气”而是“蕴藉儒雅”。他文质彬彬,颇有涵养,稍显粗俗的话绝不会从他口中说出来,他打败了木高峰,“瞧着他背影在黑暗中隐没,叹了口气,自言自语:‘武林中似这等功夫,那也是很难得了,可就偏生自甘„„下面‘下流’两字,忍住了不说。”在少林寺,魔教头目任我行当面羞辱他说,只知宁女侠(岳夫人),不知什正是这个“谦谦君子,”却为了夺取武林最高权力,为巧取《辟邪剑谱》,施用美人计,不惜以女么岳先生时,他淡然道:“晚生贱名,原不足以辱先生清听。”然而,儿作诱饵;为了称霸武林,不惜自宫练剑,粘假胡须欺骗妻儿和武林同道。
在《天龙八部》里,慕容复俊美潇洒,武功超群,机智过人,江湖上称“北乔峰,南慕容”,与乔大侠齐名当世的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为了谋求恢复大燕国,表妹王语嫣对他钟情至深,他却心无旁骛地终年在江湖上奔走,只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最后在欲望唆使下他杀死了家将包不同和段正淳的情人们——包括自己的舅母王夫人,变成一位完全丧失了人性的魔鬼。金庸一步步写出对权力的追求是怎么让他扭曲走入深渊。而他们慕容家一代接一代的努力,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对权力的角逐,成了《天龙八部》世界中的最大的罪恶之源和最大的魔头。
三、“情”字了得
对待自己所爱的人,爱的真诚、执着,为了爱他们可以做任何事。《神雕侠侣》中,杨过在金庸的笔下号称“情侠”,孤傲狂放,叛逆机智,感情丰富,满腔热血激愤,又号“西狂”,感情冲动做的事连他自己也难控制;虽有许多红颜知己,却一心只向着自已的师傅小龙女,并最终结为夫妇。李莫愁虽然不是《神雕侠侣》中的主要人物,但却以情痴而闻名江湖,独步武林。她一次偶遇,而结识青年少侠陆展元,从此欲罢不能,痴情终生。谁知陆展元与他人永结伉俪,致使李莫愁爱欲膨胀,性格剧变,从一个温柔少女变成恶魔头。她的滥杀无辜让人难以相信:她痛恨何沅君夺去了她的心上人,把与何沅君无任何关系的何老拳师一家老小二十多人杀绝,因为这家人姓何;她在沅江之上连毁掉63家货栈,因为这些货栈的名号都有一个“沅”字。所以,她会跑到江南找陆家杀人灭门是不足奇怪的。不可否认的是,李莫愁有过真情,因为一方锦帕,说明了李莫愁当年并不是单相思,陆展元保留了这锦帕,可能是带着怀思的意思。他的爱并不清晰。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李莫愁的报复会是如此可怕。在指责陆展元的爱情懦弱的同时,我们知道李莫愁自己也有着自己悲剧的根源:她是古墓派弟子,不知道男女纲常是很正常的事,如果要她遵照这个法则,那,她还是李莫愁吗?在整个神雕世界里,古墓派是一个女性的净土,同时也是李莫愁悲剧命运的温室。在这里,她受女性中心的控制。当她走出古墓的时候,她的观念与世人不合,但是她并不会改变,所以,李莫愁不被世人接受,陆展元自然是这样,选择了另娶他人。这样,悲剧就发生了。李莫愁杀人如麻,与她的名号中的仙子二字很是不符。更可悲的是,她到死也没有认清爱是什么?她所吟唱的:“问世间,情是何物?”也终没有找到答案。书中写到“李莫愁一生造孽万端,今
日丧命实属死有余辜,但她也非天生狠恶,只因于情障,以致走入歧途,愈陷愈深,终于不可自拔,思之也是惘然生悯。”纵然爱情是美好的,然而在金庸小说中,却有很多人为情而扭曲成魔,困于“情”字一生!不得不让人沉思,可见怎个“情”字了得!
四、“隐”字逍遥
“纵马江湖中,逍遥天地间。”在《笑傲江湖》里,令狐冲面对打打杀杀、刀光剑影、你争我夺,豁达不羁,无欲无求,只求活得快活逍遥,不去被那些外在的东西所牵绊。同样,金庸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既风趣幽默又活波可爱的周伯通,他无拘无束逍遥自在、长寿有道,坦然地生活在天地间。他始终不失赤子之心,毫无心机;热爱生活,热爱世间一切离奇古怪的东西,对万事万物充满强烈好奇心。不仅如此,还善通老子之道,当被囚禁在桃花岛时,竟能别出心裁,悟创出上乘武功空明拳及双手互博术,这是何等潇洒!
在武侠的世界中,到处都是打打杀杀、刀光剑影,生在武侠世界中的人每天也是你争我夺。可是隐侠却无意于这些事情,只求活的快活逍遥,不想被这些外在的东西所牵绊。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自由的向往。在生活方式上,他们厌弃崇尚权力、渴慕“一律”的传统文化格局,而追求朴实、自然,符合人之天性的人生内容。
五、“圆”字万全
为人处世,当方则方,该圆就圆;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社会才会和谐。在金庸的《鹿鼎记》中,“圆”字在主要人物韦小宝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妨用一首打油诗来慨括一下韦小宝:“不学无术不发愁,见风使舵用权术。纵横官场数十载,如今混世一元勋。识时务者为俊杰,八面玲珑鹿鼎公。”一位油嘴滑舌,肮话连篇,弄虚作假,两面三刀,见风使舵的市井无赖能跻身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平步青云,生活福禄双全,靠的是神行百变、欺骗说谎、撒石灰、捏阴囊的特殊本领;靠的是重江湖义气、慷慨大方、忠于皇上、孝敬长辈等优良品质;靠的是他审时度势、机智灵活、八面玲珑的处事能力。如:一次,韦小宝奉康熙之命,炮轰神龙教,使得教主及众人对他恨之入骨,设计使韦小宝进入神龙岛,在当时那种势单力薄的形势下,如果单凭他孤军奋战,是难以取胜的,可他却能急中生智,灵活多变,化险为夷。先是大拍洪教主及洪夫人的马屁,然后,再挑拨离间、颠倒黑白,采用讨便宜和设计套子的方法诱使陆高轩和瘦头陀说错话,激起洪教主不满,导致神龙教的内哄。这种机智多变、八面玲珑的办事能力,是韦小宝对各种社会环境的实践,生物学里讲的“适者生存”韦小宝把握得恰到好处。
六、“儒”字隐忍
金庸小说中的儒侠人物都有具有强烈的积极人世精神,关心现实世界,“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自我牺牲特点。而这些人物形象与中国的儒家中庸思想是分不开,仔细研究这些人物,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做人或做事的过程中,到处体现都体现着儒家中庸思想。特别在《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和《射雕英雄传》等几部小说的主人公身上,这种儒侠形象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鹿鼎记》中,陈家洛本是一个儒生,后来成为侠士,正是对国家的责任感及对前朝的忠诚使他成为了侠士的领导人---反满抗清组织红花会的总舵主。然而他的“儒侠”风范最为突出的地方在于他“牺牲一己之私,以成千秋大业“的思想。以至于牺牲自己的爱情,将自己的情人客丝丽献给乾隆,葬送了客丝丽的生命同时也未完成自己的目的。
《碧血剑》中,身背双仇的抗清名将袁崇焕的儿子袁承志,他要“并诛明帝清酋,以洗千古奇冤“,因而他报杀父之仇就同时具备了赐天下和平、以天下为己任的性质。他帮师兄师侄夺回闯王的军饷,化解焦公礼和闵子华的仇怨,发掘大批宝藏,护送宝藏途中与各路黑道枭雄、官军拼斗,组织义军,荣任北七省武林盟主„„看似做了不少大事,但却没能很好地展现出他的性格特征。他像一个导游似的东奔西走,忙忙碌碌,到最后也找不到真正的英雄用武之地,只得逃到海外去了。这样的结果怎能不说是他所受 的、儒家“仁”、“忍”思想的影响吗!
相比之下郭靖更甚袁承志一筹。他可以称得上是一切侠中的大侠。他在《射雕英雄传》及《神雕侠侣》中树立起的真正大侠形象显示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宝贵的儒家精神,以及“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崇高品格。有一个例子:郭靖之女郭襄被金轮法王抓住绑在高柱上以逼迫郭靖投降。郭靖答道:“鞑子若非惧我,何须跟我小女儿为难?鞑子既然惧我,郭靖有为之身,岂肯轻易就死?”又对郭襄说:“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直至《倚天屠龙记》中郭靖夫妇在襄阳城破人亡,他的高大光辉的儒侠形象才最终完成。
七、侠女陪衬
金庸的小说里也塑造了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与男主角并驾齐驱的女主角,多为女侠(一定程度上也是侠客),例如黄蓉、小龙女、阿朱等;另一种则是围绕在侠客身边的配角。不管是《射雕英雄传》中那个调皮可爱的小丫头,还是《神雕侠侣》中的庸俗家庭妇女黄蓉都是一个智者,而且在爱情中她一直是忠诚的,爱得肝肠寸断。小龙女,一个生长于古墓,不知世俗世务的美丽女子,她就犹如一位超凡脱俗的世外仙女,她有的只是一种美丽。当然,金庸笔下还有很多成功的女性形象,例如《倚天屠龙记》的赵敏、周芷若,《天龙八部》的阿朱、阿紫、王语嫣,《笑傲江湖》的任盈盈、《碧血剑》的温青青,《侠客行》的叮叮当当等等。
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其浩瀚奔腾的才气,俊逸潇洒的文笔,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充满真情、柔情、豪情,深沉委婉、细腻动人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一幅幅斑斓的社会画卷,塑造出一系列充溢着人性美的人物画廊,挥洒着无与伦比的雄浑力度和憾人心扉的艺术感染力”。当然,这些人物形象塑造只是选取了他们最主要的特征,每一个形象的特征都是复杂的,他们有着复杂的性格,正是这些复杂的性格才让我们看到活灵活现的武侠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在金庸所撰写的十多部侠义小说中,众多英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丰满得触手可及.这可以说是其小说之所以能传诵中外,登上文学大雅之堂的主要原因.其中小说主要人物的塑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与历史挂钩,增强了真实可靠性;与爱情挂钩,增强了观众感染性;与困境挂钩,增强了情节曲折性;与人性挂钩,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多元性;与武术挂钩,增强了文章的知识性。
综观金庸小说的人物,其性格极具张力,对人性的复杂的描写打破了传统的格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功不可没的开创性和拓展性。
参考文献:
[1] 金庸,金庸作品集【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 [2] 徐扬尚,金庸解读【G】,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 金席,韦小宝这家伙【A】,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