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 余梦伦班组 管理经验心得体会
学习“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心得体会
我们班组学习后感触很深,余梦伦班组将“科学、精准、创新”作为班组 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认为学习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重在落实贵在坚 持难在创新 宝贵的精神财富,先进的班组管理经验,重要的不是念念报纸,泛 泛地发发议论表表态而已,表面上学的轰轰烈烈,不把功夫用在落实上,还是等 于零,所以说要带着问题去学,在学习中找到答案,在学习破解班组管理实际中 遇到的难题,在落实中真正感悟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切实提 升班组管理水平,驾驭复杂多变的班组管理能力。没有坚持难得实效。要想成 功地把余梦伦管理法用的好,就得坚持下去,三五年,十几年不变镜头,消除短 视目光及不负责任的思想,错误有政绩观念和做法,只抓落实,一任接着一任干, 锲而不舍,班组才能像个家,才能营造出浓浓的班组氛围,班组成员才能从优秀 班组管理得实惠,成才立业。我们内燃修理班以确保机车正常运行为中心,以 设备完好率、材料消耗为主线。在生产设备自然磨损和老化无法改变的情况下, 大力提倡技术革新、小改小革、修旧利,进而保证运输部年度整体利润目标的实 现。在团队中,也许你很有能力,但这不代表你就有力量。余梦伦班组管理法 的价值在于:不仅让每个人施展能力,而且还能把每个人的能力转换为创建一流 团队的力量,并用这个力量去创造自身最大价值。我们班组以保证机车运转设备 完好率,安全运行为目标,以修旧利废丶小改小革,以节能降耗、为导向,重点 落实工段下达的利润指标,强化员工责任,提高维修质量,在保证机车安全使用 的情况下,以最佳的维修质量和反
应快速的工作作风,实现 “设备完好、安全 运行,服务生产”确保生产有序进行。再好的经验也解决不了今天所有班组和今 后班组所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必须结合实际并不断创新,社会的发展、现代企 业的建立,过去那种对职工只讲吃苦奉献又红又专的要求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 展,我们既要继承借鉴前人和他人的,又要融会贯通大胆创总结积累形成自己的 特色,班组管理才会百花齐放。通过对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的学习,受益匪浅。我们车间的班组长即看到同余梦伦班组有相同处,也看到了差距和不足。我们内 燃班以确保内燃机车及起伏设备的设备完好率为中心,本着“勤检查,勤维护, 勤保养,快速抢修的工作态度,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小改小革、修旧利废,节能 降耗”,进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打造团队精神,凝心聚力,创造奇迹,余梦伦认为一个班组必须是以班组 长为�1�7�1�7�1�7心的太阳系团队,靠什么吸引班组成员呢靠的是班组长个人的魅力。班 组长个人管理理念、技术素质、管理能力、文学素养、服务意识、亲和力等等都 关系着班组的吸引力、向心力。班组长水平再高、技术再好,光靠班组长一个人 的能力是远远不够,一个好的团队必须是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和能力,想干事 干成事最终能够成才的团队,能让人人都有认同感、自豪感的团队。这一点上我 们做的不够好,我们大多数的班组长还停留在用权管、靠权压的旧班组管理模式 上,缺少树立团队意识,不是靠自身魅力吸引成员只是靠威力去管,对自己班组 常常定位错误。把我们的班组建成适应国有企业发展需要的新型班组。刘艳胜
第二篇:学习“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心得体会
学习余梦伦班组 提升规范化管理
——学习余梦伦班组管理法的启示
余梦伦班组先进管理经验报道后,在全国企业班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不同轨道,相同梦想,弹道无痕,进取无疆”的班组理念; “科学、精准、创新”的班组精神
以及以人为本的班组管理,为企业班组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先进思路和操作方法。7月27日,公司召开了班组管理经验交流座谈会,倡导各单位认真学习余梦伦班组先进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通过学习余梦伦班组管理法,对我启发很大,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让余梦伦经验在公司各班组开花结果。余梦伦班组是由十四名博士或硕士等组成的,他们靠班员间平等、互爱、共享、自立、自强的文化氛围拧成一股绳,一起朝着一个目标使劲儿,人人都习惯比照着对方的长处而改掉自己的短处,资料共享,软件共享,科研课题齐心协力去完成,科技成果就出得多。“他们之所以能一组获得省部级以上级科技奖励20多项,来自于这是一个善于协作劳动的团队”。一般来说,集体作业班组,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名职工,如果不善于分工协作,各行其是,互相扯皮或相互指责或各自推诿,工序、工件间连接不上,从而导致生产进度缓慢和效率低下。由此可见,不会协作求胜,只会单兵作战,不会融入团队,只会表现自我,自然不能适应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团结协作的能力和精神在一个班组是十分重要的。在余梦伦的价值体系里,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个人做事要让自身价值最大化,而自身价值最大化,不仅仅是指把自身才能、自身努力发挥到极致,更重要的是能让团队所有人都能在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这既是余梦伦班组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下对班组员工的迫切要求。一个高效率、高水平的班组的显著特点,就是班组力量大于内部员工个人力量的累加,班组的实力取决于全班组职工个体的实力,要想班组创造最大价值,我们就要借鉴余梦伦班组管理法,逐步提高班员实力。余梦伦班组一个关键的经验是每个职工善学乐学,为完成工作任务提供智力支持。他们在各专业知识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形成“专业小贴士”,实现了日有所学的目的。还有他们在组里开设了“专家论坛”,给老职工畅谈工程经验和工作体会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并创新
性
地把学有所得的新职工,也请上讲台分享学习中的心得体会,这种互动式教学和平等式交流,保障了学习有重点,高效率,拓展了学习途径和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在学习余梦伦班组先进管理经验时,我对“科学、精准、创新”是班组精神,这个理念非常认可和赞同。我们企业五十多年从无到有的发展,靠的就是“科学、精准、创新”精神。特别是许多科研技术工作都是本着科学的精神,抓住精准这个关键,通过班组成员过硬的操纵本领完成的。精准才能保证安全,创新是一个班组的灵魂
新形势下,班组成员在不断变
化,要想确保班组安全生产,在班组管理上就需要创新。俗语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没有万能的药方,只有对症的药。对余梦伦班组管理法必须活学活用,根据本班组的班情、实情,在通学的基础上,有所选择,找准自己班组最薄弱的环节狠抓管理
第三篇: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学习材料
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学习材料
点击数:5013 更新时间:2012-8-31 13:58:50
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学习材料
2011年8月18日,我国首个以院士名字命名的高科技创新型班组——“余梦伦班组”被正式授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班组建设示范基地”称号,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首个科研类班组建设示范基地。这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国防邮电工会领导以及230余名班组长代表参加了授牌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强调:要通过持续创新打造班组建设的精品工程,通过能力建设强化班组的科学管理,通过先进文化提升班组队伍素质,通过上下合力形成班组建设的保障机制,努力建设一大批基础管理好、质量安全好、成本控制好、任务完成好、攻关创新好、团队建设好的优秀班组,为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后,余梦伦班组的代表重点介绍了“余梦伦班组目标管理法”、“余梦伦班组育人法”和“余梦伦班组创新法”。
余梦伦班组管理法之一:“四个一”目标管理法
创建一个知识共享平台:知识共享,是余梦伦小组的工作习惯和班组特色,知识共享平台是由书库、题库、软件库、培训资料库组成的,这个平台,可以缩短班组成员获取知识的过程、加快大家的学习速度,帮助每个人提高工作的成功率,使小组成员得以独立自主、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具体创建方式如下:
书库:凡是和班组专业有关的资料,都将其收入书库之中。比如《总体设计》系列丛书、《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与控制》系列丛书以及弹道制导书籍、手册等等;
题库:这里存放着大家经过多年积淀、在汇总工作之需后编写出的“摸根探底3000题”。这些考题巧妙地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不仅考核新员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能启发老员工的创新思维;
软件库:这是班组成员根据自身工作需要而创建的设计软件共享的技术平台,只要进入这个平台,就能够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培训资料库:无论工作多忙,班组的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工作也从没放松过,每一次培训交流的资料、视频都被收集起来放入资料库,方便大家学习。
建立一套管理制度体系:余梦伦班组根据自身平时工作需求,建立起一套完备、规范的管理体系,目前包括12项规章制度:《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全员管理各岗位职责》、《专业培训和学习制度》、《奖惩制度》、《考勤管理办法》、《6S区域清扫制度》、《办公行为规范》、《安全保密管理规定》、《新职工培训管理制度》、《科研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弹道专业结果分析规范》、《制导专业结果分析规范》。
在12项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是量化考核制度。该班量化考核法以对工作量的考核为基础,在量化考核中引入了对设计质量、设计能力、主观评价、特别处理办法、奖惩等6个主要部分内容的考核。通过综合考核办法,使得考核结果更加公正、公平、客观、准确和全面。
树立一个永保成功的理念:该班组秉承“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工作信条,树立了永保成功的理念。为加强质量制度建设,班组严格执行“双岗制”和“三审制”,确保了设计的正确性。编写和不断更新各专业的《设计要素》、《靶场工作日志》、《设计师手册》、《设计文件模板》、《设计文件规范》等,从技术和管理上提升设计质量。班组还结合型号设计工作与专业发展,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在型号设计工作中,开展重点项目的复核复算工作;在型号发射过程中,积极开展质量“六个一”活动,即型号出厂前进行一次状态检查、一次工作交接、一次技术培训、一次质量教育,型号飞行后进行一次质量总结、一次技术交流,确保型号研制质量全程受控。
打造一个和谐小家:把余梦伦班组打造成温馨和谐的小家是全体组员的共同目标。在几十年的班组建设工作中,该班组成员不断完善和健全“建家”工作机制,制定班务公开实施办法,定期公布各项考核情况,定期对工程组长工作进行评议。
在余梦伦的影响下,班组创建的关爱机制平衡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着班组的和谐、稳定状态,班组长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大家都会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自然而然地随时交流和沟通,感受彼此的关爱,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拓展活动,增进彼此的理解、信任和友谊。
余梦伦班组管理法之二:“三段助推”育人法
人才,是余梦伦班组为国铸箭,完成使命的根本力量。班组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英才辈出。在育人方面,余梦伦班组坚持扎根技术一线,钻研技术、吃透技术、建功立业的成才理念,在多年人才培育实践中,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余梦伦班组育人法”,即“三段助推”育人法:第一阶段加添燃料,助推起飞;第二阶段导引航向,带领绕飞;第三阶段承担重任,鼓励领飞。
加添燃料,助推起飞:刚来余梦伦班组的员工,就像一枚竖立在地球表面的火箭,起飞需要燃料助推。于是,班组便为新员工准备了充足的燃料,如专业小贴士、设计指导体系等,帮助“火箭”起飞加速。
“设计指导体系”是火箭起飞的主要燃料。该班组从精细化设计入手,逐步形成以《设计师手册》、《靶场日志》、《设计模板》、《设计要素》为主体的“四位一体”设计指导体系。新员工只要用心学习“设计指导体系”,就能把握各种设计要素、固化设计经验、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
“专业小贴士”是火箭起飞的辅助燃料。该班组员工们将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各专业知识的精华和基础部分提炼出来,形成“专业小贴士”,每天计算机开机时会自动弹出“小贴士”,实现日有所学的目的。
导引航向,带领绕飞:完成起飞的员工,具备了一定的速度,接下来就是在有经验的专家带领下,沿着正确的航向边学习边工作。“余梦伦班组”通过“老带新”制度、“专家论坛”等方式,让老同志的工程经验能够很好地传承给新员工。
“老带新”制度是指新人进班组后,班组会给其指定一位指导老师,新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惑,都可以请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会手把手地将工作经验传授给徒弟,让其迅速实现由学生向工程设计师的角色转变。
班组里还开设了由老员工畅谈工程经验和工作体会的交流互动平台“专家论坛”,通过这样的方法和途径传授经验、传承优良传统。“专家论坛”在形式上不断创新,目前,不仅已有33位航天界一流专家在此指导工作,而且还把学有所得的新员工也请上讲台传授学习分享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为加强科技练兵,快出人才,多出人才,他们始终把加强技术交流作为有效手段。结合型号工作与专业需求,制定了组内专业技术学习制度,采用学分制管理,制定全年培训学习计划,做到教学相辅相成。为开拓视野,提高设计经验,充分发挥总体设计作用,全组将技术交流的对象扩大到了工程组之间、总体室之间、设计所之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推进技术交流工作。另外余梦伦班组还常年开展软件竞赛、优秀设计报告评选等活动,保证全组始终处于“爱科学,钻技术”的良好学术氛围中。
承担重任,鼓励领飞:就像火箭进入加速度、要挣脱地球引力成为绕太阳飞行的行星一样,待新员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技术上能独当一面时,就要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培养和历练。就像火箭速度得到增加,挣脱了地球的引力,成为绕太阳飞行的行星。这个阶段对员工的培养主要通过参加靶场发射任务接受磨练、参与国际交流追踪学术前沿、设计新型号弹道制导方案等,让新员工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锤炼自己,逐步成为本专业的专家、技术带头人。
目前,班组共有14人,包括2位经验丰富、技术精深的返聘老专家和12位积极创新、锐意进取、团结奋进的年轻人(全部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3人),有5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另外,在读自培研究生3名。
“三段助推”育人法,在余梦伦班组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用人机制和人才成长循环链,从而使余梦伦班组在持续出成果的同时还持续出人才。所以,人们才能看到:以余梦伦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航天人,在艰苦的创业条件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突破了捆绑火箭弹道设计、高空风修正、摄动制导等一系列工程难题,开创了我国运载火箭及战略导弹弹道设计伟业的先河。成为第一枚战略导弹、第一发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功臣,成为长征运载火箭大家族的骄傲。
而新一代余梦伦班组成员在“三段助推”育人法酿造的班组氛围里一步步成长,他们高举前人的航天旗帜,奋发图强,续写航天科技辉煌,在载人航天、嫦娥奔月、北斗导航等一系列意义重大的航天科技活动中,留下了自己缜密的设计、辛勤的工作与无私的奉献。
余梦伦班组管理法之三:“三步跨越”创新法
作为科研型班组,创新是“余梦伦班组”的灵魂。多年来,“余梦伦班组”一直瞄准世界一流运载火箭弹道设计团队,不断追踪世界范围内运载火箭弹道设计前沿技术,始终将创新作为班组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使命,在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余梦伦班组创新法”,即“三步跨越”创新法:第一步重基础,倡导“三共享”;第二步重效率,要求“四个一”;第三步重突破,推行“五结合”。
第一步重基础,倡导“三共享”:“三共享”是指推导的数学模型要共享,技术成果要共享,设计经验要共享。处在入门阶段的员工,首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为创新打下扎实基础。班组激励员工积极动手推导理论公式,熟练掌握基本模型,在班组形成了“推公式、记笔记”的优良作风,一旦员工有技术突破,新成果立即成为班组的基础知识,然后,大家就会用“三共享”理念普及这些基础知识。
第二步重效率,要求“四个一”:处在中级阶段的员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发新软件、新工具,提高创新工作的效率。于是,班组对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员工,提出了“四个一”的要求,即员工初次设计弹道,需要一个月时间,再次设计就要求只能用一周时间,第三次设计要求必须在一天之内完成,并且要对高效完成的设计任务进行一次检查,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四个一”归根结底是要求员工要精通各种设计方法,并且自主开发出具备多种功能、适应多种任务的新设计工具,从而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效率。
第三步重突破,推行“五结合”:处在高级阶段的员工,需要天马行空的想像和超越前人的信念。为了启发创新灵感,该班组推行“五结合”,即新老结合、学研结合、中外结合、工程应用与理论研究结合、预研与技术应用结合。
“新老结合”即让刚进入高级阶段的员工与组内老专家相结合。比如新员工何巍与茹家欣老师共同开展深空探测研究,很快就取得了创新成果,并联合发表论文《Injection Mars Probe Using Lunar Gravity Assists》,赢得国际同行赞赏。
“学研结合”即把学校研究课题与班组研究需求相结合。让高校参与到工程科研项目的研究中,可以给班组提供很多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手段,有利于科研创新。
“中外结合”即把班组当前研究与国际同行的研究相结合。自2009年起,我们班多次代表一部参加ISO ESTEC工作会议,并提出国际航天标准《星箭分离远场分析要素》提案,该标准提案已获得国际同行认可。
“工程应用与理论研究结合”即通过工程需求,提炼出理论创新课题。比如在载人航天工程研究中,出于对航天员安全的考虑,需要在火箭上安装一个逃逸塔,根据这项工程需求,班组进行了全新的逃逸弹道设计,开拓了设计方法的新领域。
“预研与技术应用结合”即把预研中提出的全新概念,与实际技术应用相结合。比如载人登月的预研概念提出后,班组员工为适应载人登月需求,开展了跨音速段降推力减载设计、在轨部段光照条件分析、快速交会对接响应方案分析等创新工作。
在“三步跨越”创新法的引领下,余梦伦班组无论人员如何更换,大家创新性工作的劲头在持续增长,创新成果在持续增长,这个团队所做的贡献在持续增长!
第四篇:余梦伦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学习
近日,水电八局开展了学习“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的活动。通过组织八局职员阅读讨论余梦伦的有关事迹,深刻的体会到了余梦伦班组其“不同轨道,相同梦想,弹道无痕,进取无疆”的班组理念;“科学、精准、创新”的班组精神,以及以人为本的班组管理,为企业班组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先进思路和操作方法。通过学习余梦伦班组管理法,对我们启发很大,一定要向他们学习,结合水电八局班组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班组管理体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自己日常班组管理当中去,让余梦伦经验切实的在水电八局各班组得以实施。
进一步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班组文化建设中,结合水电八局“事业吸引人、岗位造就人、政策激励人、培训提高人、情感留住人”五项措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使用中培养和开发员工,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引领班组走向更高层次的境界。从而激发人才潜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实现水电八局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以人为本就是让每一位班组职员切实感受自身价值的存在,使自己的工作和自身的价值完美结合在一起,建立员工对班组的归宿感,让生活和工作有机结合、互相促进,营造浓郁的“家庭”氛围。这就需要班组成员从生活和工作上都要相互沟通、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和谐共处。营造一种平等、互助、共进的氛围,从而建立平等、互助、共进的价值体系。
具体措施可以是一次敞开心扉的茶话会,可以是一顿家常便饭,可以是一次舒心的郊游,可以是一次球赛等等,以及灵活开展“学、赶、比、超、帮”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班组整体业务技能。从生活和工作上提高自己,发掘自己的巨大潜能为企业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
当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融入班组文化建设中时,每个人的潜力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团结协作的能力和精神就会取得质的飞跃。
相信当水电八局的管理精髓和余梦伦班组的管理理念水乳交融时,一定会爆发出巨大的威力。
王建冬
2012年9月22日
第五篇:学习余梦伦班组(上传)
学习余梦伦班组
近日,国资厅下发了中央企业关于学习“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的通知,通过阅读余梦伦班组的有关事迹报道,我从中深刻体会到余梦伦班组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无论是以培养人、提升人、成就人的“太阳系团队”精神,还是秉承“质量第一、专业领先、技术民主、人才立组”的班组建设方针,都彰显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
那我们该如何学习余梦伦班组管理法呢?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将余梦伦班组管理法融入到企业的班组管理中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班组文化建设中去,引领班组走向更高层次的境界。
建立员工对班组的归宿感,营造浓郁的“家庭”氛围,增强团队意识。积极开展竞技、娱乐等健康有益的班组集体活动,每月可以开展一次“不谈工作、只谈友情、谈生活、谈家庭”的班组成员谈心活动,并邀请班组员工家属参加,可以一起吃顿便饭,也可以组织一次简单的郊游,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建立平等、互助、共进的价值体系,班组内成员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不岐视任何人;班组内成员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班组成员无论谁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得到班组其他成员的关心帮助,让他享受到班组大家庭般的温暖;班组
内成员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营造一种平等、互助、共进的氛围。
建立班组内员工共同的愿景,灵活开展“学、赶、比、超、帮”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班组整体业务技能。以岗位操纵规程、安全标准化、岗位应知应会等内容作为每日一题,并定期举行业务理论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星级考核的内容,不断提高班组员工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创建星级员工、星级班组、星级部室的星级竞赛活动,定期召开班务会,学习星级班组好的管理经验,并且鼓励班组成员争当星级职工。让班组成员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得到进步,努力实现个人由“追赶着”朝“引领者”的转变。学习余梦伦班组,就是要结合企业班组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班组管理体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自己日常班组管理当中去,虽然我们企业班组的工作没有余梦伦班组有那么高的科技要求,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余梦伦班组的先进的管理思路和操作方法,把自己班组也建设成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余梦伦班组。